厕所

HD中字

主演:罇真佐子,亚历克斯·豪斯,塔提阿娜·玛斯拉尼,大卫·伦德尔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英语年份:201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厕所 剧照 NO.1厕所 剧照 NO.2厕所 剧照 NO.3厕所 剧照 NO.4厕所 剧照 NO.5厕所 剧照 NO.6厕所 剧照 NO.13厕所 剧照 NO.14厕所 剧照 NO.15厕所 剧照 NO.16厕所 剧照 NO.17厕所 剧照 NO.18厕所 剧照 NO.19厕所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厕所英雄

不错,印度电影总是以发人深省的主题赢得观众的心。只有愿意暴露自己的缺点,并虚心去改正,才是长久之道。电影中,女主为了厕所据理力争,甚至上升到离婚,这就说明了有些事是不能妥协的,为什么男主爸爸不改变,就是被陈旧的思想固步自封了。。记得最后女主的爷爷去找男主爸爸谈过,他说:如果你自己不去改变,那你就什么也改变不了。是的,跳出一个圈子很难,需要勇气,会遇到问题,可是只有争取了,你才能证明自己的坚持是对的,不然,永远都是井底之蛙!没人打破僵局,就永远是死局,这个社会需要的是能创新的人,但太少了,墨守成规仿佛已经是这个时代不约而同的现状了!!!可悲

 2 ) 《厕所英雄》——印度电影如何去标签化?

--左边的两位便是原型人物,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哦

本周印度电影《厕所英雄》的上映引发了影迷们的广泛关注,票房不俗的同时,口碑也一路飙升,并再次被各大媒体誉为现象级印度神片。

《厕所英雄》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印度新娘贾耶嫁给丈夫凯沙夫后,因为家中没有厕所,只能每天凌晨去郊外露天如厕,由此引发矛盾,并坚持离婚,最终掀起一场女性厕所革命的故事。该片在印度公映时,曾引发全民对于“露天如厕”的激烈讨论,凭借超强的话题性和关注度,不仅在印度本土的票房收入超过了十亿卢比,位列年度票房前十,还受到了联合国的关注,甚至罕见的获得了国家免税政策的支持。

--看这画风,典型的印度片

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其社会与文化的每一部分,这使得宗教在印度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而《摩奴法典》作为印度人的“圣经”,受到广大印度人民的尊崇。法典中有鼓励信徒“在远离自家房屋的大自然排泄”的言论,而在家里修建厕所,则意味着将不洁与污秽留在家里,是对神的不敬。

本片便由此切入,用喜剧的形式风趣幽默地剖析了这个尖锐严肃的社会问题,让人不得不佩服印度电影人自我揭短的精神以及挑战宗教陋习的勇气,但与此同时,联想到近几年在中国市场广受欢迎的印度电影,比如《摔跤吧!爸爸》、《我的个神啊》、《神秘巨星》等,便会发觉印度片似乎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模式,就像用同一个模具生产出的流水线产品一样,已经落入窠臼,变得越来越套路,越来越标签化了。

--印度女人凌晨天不亮,便提着个小水壶,去野外露天如厕,为什么要提个小水壶捏?因为印度人从来不用手纸,他们都是直接用水洗!what?!这也太卫(恶)生(心)了吧!这个呢,每个国家的习惯不一样,据说意大利人也是洗不是擦,你觉得人家洗不卫生,人家也觉得你擦不卫生,总之,就是习惯屎然啊

在我看来,印度影片最大的标签,便是一定要将一个饱受争议的社会问题作为切入点,一步步展开剧情,从而引发观众的讨论和反思。

《摔跤吧!爸爸》探讨了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我的个神啊》讽刺了宗教的虚伪,《起跑线》批判了印度的教育制度,《神秘巨星》牵出了家暴以及女权问题,《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讲了民族矛盾和宗教隔阂。可以说,这些电影的立意颇高,所抛出的社会问题一下就能抓住观众的心,可是,关键的点在于,这些电影背负着太重的社会责任,承载着太多的教育意义,难道电影只被当作促进社会发展的工具吗?

《厕所英雄》在印度公映后,使得全印度“野外如厕”的比例从60%下降到30%,有人宣称,这是一部改变印度6亿女性命运的电影。

这让我联想到几部前些年很火的韩国电影。《熔炉》揭露了权势人物侵害未成年人的社会现象,震惊整个韩国的同时,推动韩国政府颁布了打击性暴力的“熔炉法案”;《辩护人》则抨击了八十年代韩国的司法弊端以及人权问题,在电影上映的一年后,韩国政府对三十多年前的案件进行了重新审判,当年被判有罪的其中5名被告,最后被宣布无罪。

如此看来,以上几部电影的实用价值毋庸置疑,它们的上映的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电影之所以被当成一门艺术,是因为它可以给人带来美感,给人带来纯粹的精神愉悦,而其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并不是评价电影的唯一标准,除非,它只是一部宣教片或科教片。

这就要牵出印度电影的另一个标签,制作上的粗糙。

刚才已经谈到,成功的印度电影都是从尖锐的社会问题切入,这使得它们的起点很高,可遗憾的是,电影的发展往往偏离了预想的轨道,明明是十分严肃的题材,却非要用无厘头甚至混不吝的方式呈现,使得影片的调性无法统一,让人感觉不伦不类,究其原因,很多人认为是风格使然,而我则觉得是剧本欠缺打磨。像《猴神大叔》、《神秘巨星》以及《摔跤吧!爸爸》,其剧情过于理想化,完全脱离现实,显得相当牵强,十分想当然。韩国电影《辩护人》里面也有很多幽默元素,但整个影片的基调却是严肃深刻的,整个故事的脉络十分清晰,起承转合亦非常自然,不像印度片,总是出其不意地画风一转,刚才还在哭哭啼啼,一下就开始载歌载舞,让人感觉十分突兀。

另外,技术层面上,首当其冲的便是摄像。不光《厕所英雄》,以上提到的大部分印度电影,其摄像几乎都以固定镜头为主,而且不管是在构图、打光还是色彩搭配以及人物调度上都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相信所有看过《熔炉》的观众都能记住那个校长在卫生间虎视眈眈地俯视小女孩的惊悚镜头,甚至很多影迷说那个镜头成为了他们的噩梦。可以说像这样具备影像张力的镜头,在印度电影里几乎难以觅得。

--看下面豆友的评论,就知道这个镜头多么惊悚了~

其次是特效。相信只要认真看过《厕所英雄》的观众,都会发现一些画面的背景显然是特效做成的,而且看上去非常假,假到就像我们小时候在照相馆里,站在那些画着八达岭长城,画着埃及金字塔的幕布前面照的相片一样。这折射出在电影工业制作水准上,印度的宝莱坞相比美国的好莱坞还有不小的差距。

--看这图p的,城乡结合部质感强烈!

当然,大多数观众对于印度电影最直观的印象便是,它们都太长了。这也是我要说的印度电影的又一个标签,冗长。

上文列举的所有印度电影,我查了查资料,除了《起跑线》只有130多分钟之外,剩余的每一部电影都不低于150分钟,包括《厕所英雄》。这必然导致剧情的节奏十分拖沓,剧情的推进十分缓慢,充斥着一些可有可无的镜头,究其原因,是因为影片当中穿插着大量的歌舞表演。这也是我要说的最后一个标签,印度电影的歌舞形式。

印度人对舞蹈的痴迷亦是源于宗教。湿婆是印度教中的三大神之一,印度教认为,舞蹈是由湿婆创造的,湿婆神是舞蹈的化身,因此,印度人把对湿婆神的崇拜表现为对舞蹈的热爱。所以,舞蹈是印度人不可或缺的,自然而然,这一点也体现在电影当中,于是,舞蹈也成了印度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电影中运用歌舞的形式,可以渲染情感,调动观众的情绪,对于情节的发展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从经典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芝加哥》,到去年内地上映的《爱乐之城》,让人津津乐道的歌舞片其实不在少数,但假若歌舞只是流于形式,无法跟电影的文本有机地结合,那么歌舞不仅不能增色,反而形成了一种僵硬做作的形式感,最终成了鸡肋,成了多余的累赘。在我看来,上文列举的印度电影大多存在这个弊病,似乎没有歌舞就不能叫印度片,既然是印度片就必须得有歌舞,这种固定逻辑已经在印度电影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

--印度的洒红节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每年2月3月左右举行,在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抛洒用花朵制成的红粉,投掷水球,迎接春天的到来。不过看上去,现在也不光是红粉,各种彩粉都有,就像近几年流行的彩虹跑~

综上所述,把这些标签串联起来,我们脑海中便有了印度电影的轮廓:从社会问题切入,用喜剧的形式呈现,穿插大量本土化的舞蹈,节奏拖沓缓慢,剧情过于理想化,整体制作上则粗放毛糙。

这形成了标签化的印度电影,而更关键的是,宝莱坞似乎并没有把这当成困境,反而把这当成了成功的捷径,不断生产着相同套路的印度片。虽然这些印度片叫好又叫座,但纵观21世纪后的三大电影节,几乎难觅印度电影的身影,即便饱受诟病的国产电影,还有贾樟柯、娄烨、王小帅等一众享誉世界影坛的导演,而印度导演大家又能说上来几个呢?这说明近些年印度电影在艺术成就上实在乏善可陈,自然得不到电影节奖项的青睐。

--印度电影大师雷伊,大家可以百度一下~

发达的欧美电影产业,既可以生产出像《变形金刚》、《复仇者联盟》这样的爆米花大片,也可以培养出像贾木许、索伦蒂诺这样的文艺片大咖。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曾经横扫三大电影节的印度大师级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仙逝后,印度电影便青黄不接,甚至一度在世界影坛销声匿迹。于是,好不容易重回影迷视野的印度电影,将那些标签当成了救命稻草,一次次复制着成功的模式,最终导致了自身的标签化。

印度电影如何摘掉自身的标签,宝莱坞如何往多元化的道路上发展,是每个印度电影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转载自“露水电影”,欢迎关注!

 3 ) 看《厕所英雄》之前,我先去逛了逛新德里的厕所博物馆

我凝视着眼前一个公元2世纪贵霜帝国时代的“坐便片”。这是一个由三片残缺的弧形陶片拼成的不完整圆盘,中间留了一个手掌大小的圆孔,陶红色的表面斑驳不平——当初被无数屁股摩擦得一度十分光滑的表面终于在历史的掩埋后再次变得粗糙起来。边上的解释文字写道:从一个尼姑庵中发掘出土;直径80厘米,中间排便孔17厘米。注:两侧另设有搁脚处。

我揣摩不透眼前这个装置的人体工学原理,心里却笃定地认为自己看到了世界上最早的陶瓷马桶,它给我一种来自石器时代的感觉。

笈多王朝时期的“坐便片”

印度新德里巴勒姆区(Palam)的Sulabh国际厕所博物馆规模不大,却妙趣横生,满是关于厕所的幽默和诗意。这里不仅展示了世界各个国家不同的厕所文明和如厕礼仪,还有会告诉参观者“致马桶”一诗的作者是谁等冷门知识。展品中,一个美国1920年代的双层楼厕所模型则歧视感十足地在二楼门上写着“经理”,一楼写着“雇员”。

边上一块展板则是如厕“秘笈”:如果你在户外顿生便意而附近又没有厕所;或者因手头没有厕纸,导致你无法响应这“自然的召唤”,因此产生巨大的不适时,请尝试下述方法:用一支笔,或任何钝物,用力压在手掌上并如图示方向移动三到四次,“压力”立刻便会缓解。

比所有这些关于厕所的历史和趣闻更好玩的,也许是这样一个事实:这家博物馆位于印度——一个公共卫生条件落后,能够用上厕所的人数远低于使用手机的人数,如厕方式(比如完事后不用厕纸而用水冲)还经常被各国人民开玩笑的国家。

当得知新德里有这么一家厕所博物馆后,我的瞬间反应是一种反讽感,“所以,在修建好够用的厕所之前,印度人先建了一家厕所博物馆?”这正是驱动我前去一窥究竟的原因。

一年多以前,当我首次到这个国家旅行时,刚走出德里火车站的地铁口,就被帕哈甘吉区破败街道上充斥的旷世气味震撼住了。这种气味混合了不下一百万种来源,其中三大重要的贡献者是:圣牛留下的牛粪,街边厨房飘出来的咖喱,还有路边毫无遮蔽的厕所。在印度的许多城市,厕所都介于有与无、室内与露天、现实和超现实之间。“基础款”的厕所基本上只是路边的一堵墙,用砖砌出几个凹槽,简单意思一下。

对勇于尝试的外国人而言,尿尿时要保持专注十分不容易,因为在你身后就是近在咫尺的汽车、突突车、行人、牛车组成的洪流。“现实款”是在基础款后方和上方遮上几块塑料板,围出一间厕所的大致格局,具有了一定的隐蔽性和专注感。印度当然也有许多现代厕所,比如在地铁站和大商场,这家博物馆幕后的NGO组织Sulabh就是一个重要的现代厕所建设者。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也许只有西藏的厕所条件和印度有的一比。藏区自然条件恶劣,许多厕所建得十分粗劣简易,且多建在悬崖之上。这些厕所不需要人打理,完全靠大自然承接和降解,气味自然也是经过常年累月的酝酿。但西藏的悬崖厕所给如厕者恶臭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一种豪迈感(想象你的粑粑从十米甚至数十米的高空坠落的景象)。而在印度,被臭味淹没之后只会产生一种谵妄的幻觉。

印度人之所以对厕所如此随意,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在不知何时形成的露天排便习惯。如果你去印度农村旅行,见到以下图片中提着白色小水壶成群结队地向村外走去的村民,请千万不要打听他们去做什么。对,他们就是去做“那件事”,那白色小水壶中水则是为了便后清洁用的。

随着这个古老的国度逐渐迈入现代文明,这种原始的方式在近现代印度的精英眼中成了这个国家落后的象征,成了文明的疾病,开始受到猛烈的批判。

在印裔作家V.S.奈保尔看来,印度人清晨在河岸上蹲成一排大解的景象,就如同“罗丹的雕塑《沉思者》一般永恒”。在《幽暗国度》一书中,他露骨地描述了这一现象:

“在果阿,清晨时分,你也许会想出门走一走,沿着曼杜威河畔的回栏大道散散步。往下一瞧,你却看到距离路面六尺的水边,蹲着长长一排人影,乍看起来,就像一丛丛被冲刷到岸边的海草似的。在这一点上,果阿的居民和古罗马帝国的公民看法一致:大便是一种社交活动;从事这种活动时,他们得蹲在一块儿,边拉边聊天。”

从南非回来的圣雄甘地则在国大党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时注意到,那些出席重要政治会议的代表,明知清洁工人已经下班,没人清洗排泄物,却依旧公然在走廊上大小解。

今年获得三项印度电影观众奖提名的宝莱坞电影《厕所英雄》,讲述的就是印度年轻一代因无法忍受露天排便习惯,奋起掀起一场革命的故事。像多数印度电影一样,《厕所》幽默、真诚,在令人触目惊心的现实与一种理想主义之间来回撕扯,讲述的故事具有典型的印度特色:刚结婚的新婚夫妇不久便开始闹离婚,而新娘向法院申请离婚的首要理由竟然是新郎家没有厕所。这样一起离婚案引来了媒体的报道和法院的特别关照,折射出印度在公共卫生领域尴尬的现实。

其实,这部电影里的故事在印度一点也不魔幻:就在今年3月29日的《印度时报》上,我就读到这样一条新闻:德里诺伊达地区的几名政府雇员被迫向当局申请调离,理由就是在工作时间段周围没有可供使用的厕所。

现在,即便在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印度年轻人也意识到露天排便与现代卫生之间的鸿沟。尤其是这个国家的女性,她们越来越渴望有干净卫生的厕所。2014年莫迪成为印度总统后,在印度全国掀起SwachhBharatMission(清洁印度运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兴建大量家庭和社区公共厕所,以改变露天排便的习惯。这项运动的目标是到2019年10月2日(圣雄甘地诞辰150周年纪念日,甘地也是号召印度人保持清洁卫生习惯的先驱)实现全国公共厕所免费,并且花费300亿美金在印度农村地区建成9000万个厕所。

运动发起后,印度全国掀起了建设厕所的高潮,印度报纸上时常可以读到一些略显夸张的标题,比如“120小时内建了32000个厕所”。连偷猎官司缠身,不久前被关在监狱里的宝莱坞明星萨尔曼·汗也来掺和:他略带调侃地抱怨关着9个人的公共牢房只有一个厕所,还表示出狱后愿意相应国家号召,帮助监狱建设更多的厕所。

这个博物馆是由一个叫Sulabh的组织成立并运营的,该机构的创办人Bindeshwar Pathak热衷于在印度农村地区推广厕所。他发明了一种方便实用的“双坑茅厕”(twin - pit toilet),最低修建成本只要15美元,冲一次只用1.5升水(常规厕所大约需要12升)。由于成本低廉、建造方便,很适合在印度农村推广。

博物馆也展示了许多不同规模的“双坑茅厕”。一个胖胖的女讲解员让我站在一个“坑”边,自己站在另一个“坑”边,开始涛涛不绝地为我讲解起来:“这两个坑交替使用,一个坑在用时,另一个已装满的坑遮盖起来,经过两年发酵就变成肥料……”她告诉我,截至目前他们已经在印度农村修建了150万个这样的厕所,“我们的Pathak博士被称为印度的‘厕所咕噜’(Guru,意为大师、老师)哦!”她还找出一本厚厚的宣传册送给我,封面上,就是莫迪总理和这位Pathak博士两人一起为一个“双坑茅厕”奠基的照片。

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印度人修建这个博物馆并不是为了展现他们的厕所建造得多么精美、别致和不同,而只是因为好多人意识不到他们需要一个厕所。

所以,这家博物馆才会煞费苦心地搜罗了许多历史文献,以印证印度人自古以来就有着十分良好的卫生习惯。

比如,大厅里的展板就从公元前2500年前的哈拉帕、摩亨佐达伦文明讲起,佐证印度在厕所文化以及如厕礼仪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尼姑们使用的“坐便片”只是其中的例证之一。

展出资料中最让我感到特异的,是印度古代典籍《摩奴法典》中对如厕的地点、时间、蹲位、过程进行的规定:

“已婚人士如厕前应吟唱一首颂歌,并且:1、如厕前,应将“圣线”(sacred thread)绕成小圈,并放在右耳上。)2、排便前应用布料将头包住。如果身边没有布料,则应把圣线绕过头顶并垂于左耳。3、排便时务必保持沉默,白天应该面朝北方,夜间面朝南方。4、排便时不应该碰到水。5、排便完后,应用右手持水罐,用左手清洗。”

规范下有两条补充:“(1)独身者应比已婚者严格两倍;行瑜伽者应三倍严格;圣人应该4倍严格。(2)这些规范仅适用于白天,夜间清洗频率应减半,旅行期间进一步减半,病人应视能力而行。”

另一首小诗则说明了优雅排便与宗教洁净的关系,大意如下:

1、小便应离水源10手(hand)远。

2、大便100手远。

3、当附近有河流或者寺庙时,小便至少要40手远,大便至少400手远。

4、不应该在活水或河流中大小便。用于清洗的水应带在身边,清洗时应远离河道。

问题在于,这些混合了宗教观念,因而显得莫名其妙的规范与现代的卫生观念其实相差甚远。与其说它们关注身体和环境的干净卫生,毋宁说更关心如何避免触犯我们难以理解的那些宗教禁忌。

在《厕所》一片中,男主人公就控诉说“他们这个国家陷在了宗教的游戏里”,因为阻碍他建家庭厕所、挽回婚姻危机的最大障碍居然是他父亲的一句话:你怎么可以在我们供奉图尔西女神的同一个院子里建厕所呢?

这并不是一个笑话。《印度时报》今年4月11日刊登的一条新闻写道:刚建好的一批公共厕所引起了公众愤怒,当局连夜拆除,原因是建设这批厕所的砖块厂商名为“Ram”,每一块砖上都印着“Ram”的Logo。“Ram”是印度教广受崇拜的罗摩神的名字,把印着他名字的砖块用来建厕所,自然是渎神!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的国产电影《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受到保守派的迫害,因为——刚印刷过污言秽语的“活字”怎么可以重新排版就拿来印刷圣贤典籍呢?

神祇要求洁净,而厕所里的污秽物无疑会引起污染,两者无法相容;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宗教的洁净并不一定会带来清洁卫生,两者甚至还有可能背道而驰。

离开厕所博物馆时,我脑海里亵渎般地浮现出了印度的圣城瓦拉纳西。去那里朝圣的每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都会义无反顾地下到恒河沐浴净身,虽然因上游的工业和生活垃圾大量倾倒排放的缘故,恒河水早已变得浑浊不堪。恒河是神圣的,它带来宗教意义上的洁净,这种洁净和卫生无关。

(本文首发于VICE中国)

--------------------------------

个人公众号:加书亚在路上

 4 ) 人只有在自身利益受损的时候,才会拼尽全力解决问题

又一部印度神作在大陆公映。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它跟《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一脉相承,都是印度特色的女权主义电影。

其中,「摔爸」讲的是印度女性争取独立的权利,「巨星」讲的是印度女性争取自由的权利,而这部「厕所」讲的是印度女性争取……上厕所的权利

没错,你别捂鼻子,就是上厕所的权利。

据了解,印度每天有7亿人随地大小便……额不对,应该说——印度有超过一半人口「无法使用卫生设施」。

男人嘛,「只要不抬头,遍地是茅楼」,随地解决并不是一件难事。

但女人就惨了。

她们必须憋到天黑,结队出行,步行几里地,远离村落,躲到草丛里偷偷方便。

这个过程中,有人被流氓闪灯,有人被强奸杀害。即便如此,他们就是不盖厕所。

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信仰

多少年来,印度人习惯了这种「文化」,并视之为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直到2012年,一对新婚夫妻因厕所问题闹离婚,引起媒体和政府关注,事情才有所改观。

《厕所英雄》讲的就是这对夫妻的故事——

风和日丽的一天,「胡子男」和「傲娇女」在火车上相遇,他们在厕所门口一见钟情……

经过一段「男的追女的、女的不乐意、男的不追了、女的反倒追」的甜蜜情节,男女主角双双坠入爱河。

新婚之夜,傲娇女悲痛的发现——丈夫家里根本就没有厕所。

不但家里没有,整个村里都没有。

这婚结的,厕所都结丢了,还不如回娘家上厕所。

经过几波无效操作之后,傲娇女还真回娘家了……

情急之下,胡子男干了一件光宗耀祖的伟大壮举——

偷厕所(电影剧组的移动厕所)。

然后顺利入狱——

傲娇女对胡子男说:「不要再想什么权宜之计了,你必须正面解决问题。」

于是胡子男跟村民们正面硬刚,遭到一致反对。

男人封建迷信也就算了,就连女人也不支持……

傲娇女绝望的看到:「女性平权最大的阻碍,是女性群体自己。」

胡子男开始「上访」。他发起建设公共厕所的「公益诉讼」,虽然赢了,但是要等11个月才能执行。

官员认为,你们过了那么多年没有厕所的生活,再等一年也没什么。

胡子男说:「人只有在自身利益受损的时候,才会拼尽全力解决问题。」翻译成中文,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于是,为了维护爱与和平,为了伸张厕所正义(为了早点儿接老婆回家)……胡子男毅然与神棍老爹决裂,在自家院里盖了个厕所。

然后顺利的被反对者砸毁...

胡子男和傲娇女彻底愤怒了,他们决定背水一战,跟封建落后的「传统文化」死磕到底。

他们向「家事法庭」申请离婚,引发媒体广泛关注。

这桩因厕所而起的离婚案,令舆论界一片哗然。

举国沸腾,民众抗议。

政府部门迫于压力,将11个月缩短为10个月。但这远远不够。

部长大人灵机一动,下令关闭政府办公室的厕所

那一天,公务员们终于回想起被膀胱支配的恐惧,于是纷纷提高办事效率。

终于,在法官宣判离婚前的最后一刻,建设厕所的公文正式下发

从此,胡子男和傲娇女过上了拥有厕所的幸福生活……

今时今日,印度女权电影早已被中国观众熟知。这部《厕所英雄》的闪光之处,并不在于女权斗争本身。

男女主角在斗争中总结出的3条真理,或许是这部影片真正的价值所在。

「权宜之计」只是逃避

直面问题才是王道

一开始,胡子男满脑子都是「权宜之计」

面对神棍老爹「你老婆左手必须有两根拇指」的要求,胡子男没有正面解决问题,而是给傲娇女做了根假拇指。虽然蒙混过关,最终还是被发现了。

面对傲娇女「坚决抵制露天上厕所」的要求,胡子男没有正面解决问题,而是带老婆去火车上借用厕所。虽然暂时和谐,最终老婆还是回娘家了。

面对老婆「没有厕所就不会来」的要求,胡子男没有正面解决问题,而是去偷了一个厕所。这回直接就被拘留了。

终于,胡子男意识到,所有的「权宜之计」都是逃避,他必须正面解决问题。

他去上访,被拖延;他建厕所,被砸烂。他被村民唾弃,被老爹打骂——但他决不妥协。

一个人长没长大,关键在于直面问题的勇气。

放弃「权宜之计」的人,拥有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我们最常用的「权宜之计」就是拖延

明明今晚就能戒掉的夜宵,非得等到世界杯后再戒; 明明现在就能翻开的书,非得等到有心情了再读; 明明下班就能跑步锻炼,非得等到办完健身卡再练……

一年两年过去了,三年五年又过去了,我们梦寐以求的好身材、好学识,真的得到了吗?

所以请记住——不正面解决问题,问题就会永远存在。

人只有在自身利益受损时

才会拼尽全力解决问题

面对官员「你们再等一年也没什么」的说辞,胡子男非常淡定。

他知道,这些当官儿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面对女记者「你要为了厕所跟你老公离婚吗」的质问,傲娇女非常坚定。

她说:「你可以在这里住一晚,跟妇女们一起出去,蹲在有蝎子、毒蛇的野外方便,然后你就会明白我的问题了。」

他们没有切肤之痛,所以他们不着急。

近几年,崔永元为转基因问题奔走呼号,只换来一片骂名。

而这次他炮轰娱乐圈,却得到一边倒的全民响应。

为啥?

因为老百姓不是转基因的受害者。至少现在不是。

而娱乐圈的种种黑幕,老百姓早就受够了——

「我们辛苦搬砖一个月,挣5000块钱还得交税;你们演个破戏,4天就赚6千万,反而不用交税,凭什么???」

民愤四起,杀机四伏。

所以请记住:当别人利益完好无损时,我们只能自己战斗。

但是也不用悲观——

一旦利益受损的人联合起来,就能做出改变世界的壮举。

弱势群体最大的阻碍,是弱势群体自己

最令傲娇女苦恼的,不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

女性群体对自己的轻视,最让人绝望。

作为弱势群体,她们早就习惯了卑微和妥协。她们在「舒适区」里没有尊严,但她们自以为很快乐。

在她们看来,一个为上厕所大闹特闹的女人,是被教育搞坏了脑子,是在给所有人抹黑。

别急着鄙视。其实我们都一样。

作为老百姓,我们经常把自己放在弱势群体的位置上,抱怨社会生活的种种不公平。

然而,当郝劲松律师为老百姓发声的时候,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甚至还很排斥。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郝劲松多次将铁道部、北京地铁等单位告上法庭,为火车票涨价、地铁厕所收费、买水不开发票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大动干戈。

郝劲松是一个孤独的斗士。他一次次为百姓争取基本权利,却很少得到百姓的支持。

今天,我们使用免费的地铁厕所,火车票价格不再乱涨,在火车上买一瓶2元钱的水也可以开发票……这些,都是郝劲松玩命死磕的成果。

而我们当中,始终不乏「他是在作秀」、「他小题大做」、「这人有病」之类的声音。

所以请记住——当有人为我们发声时,请站出来为他喝彩。

文/邓某人

 5 ) 每个马桶都是一个英雄~

想娶老婆先盖厕所,印度真的如此落后?_腾讯视频

关于印度这个神奇国度的传闻有很多,如何上厕所就是其中一个。

男人们从来不会考虑这些问题,因为作为雄性群体,他们都记得这句话:逆风尿三丈。

就地解决生理问题,不光是方便,更彷佛可以证明自己的腰力,彰显男人的力量。

但女人们怎么办?

《厕所:一个爱情故事》里,印度农村的妇女表示:我们千百年来都是白天尽量忍着,夜里再拎着尿壶结伴出行,披星戴月的在广阔田野里释放自己。

作为一个快四十岁的老光棍,男主和绝大多数印度男人一样,在结婚前从来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在家庭传统和封建文化第一的环境中,妈宝男必须无条件服从父亲的意见。

生辰八字推算出男主命中缺火,他就不得不和一头水牛结婚,直到他遇到一只手上有两个拇指的女人。

他一方面怀疑父亲是不是倪匡武侠小说看多了,一方面又不得不去寻找他命中注定的六指琴魔。

男主遇到了女主,陷入爱河的他变成尾行痴汉,用手机疯狂偷拍女主。也不知道是他拍照修图技术过硬,还是真心真意的追求付出,打动了女主。总之痴男怨女一拍即合,做了假肢,瞒过父亲,顺利结婚。

然而在新婚的第一夜,农村长大一身假名牌的男主才明白,他不是命中缺火,而是家里缺个厕所。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主自幼成长在一个开明开放的家庭,举个栗子,女主的父亲和爷爷最爱看的就是美女MTV……呃,这个略显放荡不羁了。

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女主看来,在家里上厕所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用了一辈子的抽水马桶,结婚后你告诉我用夜壶?

光着屁股在荒郊野外和蝎子、蛤蟆为伍,还要忍受色狼们的眼光,谁受得了这个?

刚告别撸自身的男主为了挽留妻子,想出了解决方案:扒火车!

开往诗和远方的火车每次停靠小村庄七分钟,这七分钟就是女主的幸福时光。

于是女主不得不变成铁道游击队,每天掐着点去车站蹭厕所。

在这样高强度的节奏中,因为一次意外,被关在厕所里眼睁睁看着火车启动的女主崩溃了。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夜壶皆可抛。

女主告诉男主,没有你我活得下去,没马桶我还不如死了算了。

自我价值还比不过一个马桶的丈夫为了挽回妻子,甚至把电影摄制组的移动厕所搬回了家。

东窗事发后被关在铁窗后的男人觉醒了,他知道,这些权宜之计无法赢回妻子,他要亲自盖一间厕所。

实践过后,男主才发现,在印度农村造厕所,和美国NASA造航天飞机具备同样高难度,甚至助力更大。

印度的男性认为他们可以在自家后院大小便,但女人们在家里上厕所就是不洁的象征。印度政府推行清洁运动,把污水管道修好后却没人愿意打通,在村里建设的公厕更是被人占为己有,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小商铺。

甚至连女人们都认为,我们生来就是应该在野外上厕所,哪怕有那么多强奸案就是因此而发生。

然而被自由开化之风气影响的女性,无法再重新被那屈辱的夜壶所束缚。她向丈夫提出:要么有厕所,要么去离婚。

离婚二字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男主所在的村庄掀起了震荡,一千多年都没有离婚案例的村庄,这个女人简直就是他们的灾星和耻辱。

但随着新闻媒体蜂拥而至,政府部门也开始关注这场愈演愈烈的厕所离婚案。女人们也渐渐开始自己的反思:如果女主可以因为要求一个厕所而离婚,为什么我们不可以?

在女主的影响下,她们拒绝为男人们做晚饭,没饭吃就没有新陈代谢,她们振臂高呼:我们再也不要随地大小便!我们要改变的不是马桶,而是你们男人脑子里迂腐发臭的旧观念!

那一夜,踢翻夜壶的声音,响彻云霄。

电影《厕所:一个爱情故事》讲述了一个在外人看来十分神奇的故事。在二十一世纪无人机都满天飞的年代里,如厕问题依然困扰着印度次大陆上亿的妇女。

虽然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略显冗长,印度电影里一言不和的唱歌尬舞依旧飞起,但它将马桶这个小小的窟窿变成了一扇文化窗口,透过它,让世人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印度。

最后送上一首歌,听完你会明白,人生在世,选好马桶真的很重要!

刘德华-马桶

 6 ) 印度电影中,像《厕所英雄》这样主张女权的神作频出。这对印度女性地位的提升有帮助吗?

我认为还是有一定帮助的。虽然他没有直接或给与一定物质上的帮助,但是他尝试着战胜印度传统的不入流的思想,就像现在提倡的“ 复兴中国梦,文化要先行”一样。有时候电影就像书本一样发挥着启示人们的作用,他并不是直接的影响人们,但他却是根本的影响着人们。一个人要先有精神觉悟才会自觉有行为上的觉悟。我是通过印度电影才了解印度女人现状的,也是通过电影才会关注这方面的问题。有了关注才会有人去渴望解决,现在印度的问题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人民的关注,那么作为事件本身参与者的印度女性人民应该会受到比中国人民更大的冲击。我认为印度的传统观念才是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源,落后的观念应该用先进文化的力量去战胜,这才是根本解决方法,而电影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短评

天啊,也太墨迹啰嗦了吧

6分钟前
  • 还行

印度有些乡下地方,家里是不能建设厕所的,所以男子可随处大小便,女子必须半夜结群挑灯,到远处的森林里如厕。这部改编自印度真人真事电影中,男主为了女主,挑战传统习俗,就为了在家里建个厕所给她。为了爱情,2 against the world. 5星!Very inspiring!

9分钟前
  • 阿谁阿谁
  • 力荐

印度电影继续照进现实。

1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能用手机却没有厕所,太诡异了。好想知道那部手机到底是啥牌子的。之前去印度上厕所成为旅行团的大问题,每到一处司机和导游都要去确认是否能被中国人接受。BTW印度的基建真的是个大市场。

14分钟前
  • roja
  • 还行

受过高等教育、原生家庭开放自由的年轻女性,居然能被卖自行车的农村中年光棍用低级PUA术骗走,就算这男的后面思想觉悟一路飙升,我也是品不出什么真爱感了。国内对应的题材大概是《山东上桌吃饭英雄》吧。

17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女主面对男主的亲昵行为,直接一把推开:这不是扮演沙鲁克·汗的时候。这话说的妙,跟我们常说的别装梁朝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在本片中,这话很明显是带有嘲讽意味:你丫蹲在野外拉屎,还装什么帅、卖什么萌、搞什么飞机!真是一部佳片,由厕所入手,引导观众了解印度的婚俗、家庭日常与如厕观。

21分钟前
  • 远风尘
  • 推荐

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反抗的故事,拒绝洗脑,勇于夺回本就属于我们的权利,翻身做主人。

2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非常印度味的电影。从厕所问题出发,以喜剧的形式,探讨了印度社会诸问题。印度人比起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与社会有着更多的反思。从影片中,我们也可以了解以前所未知的一些知识。

31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推荐

只是厕所而已,在我国已非常普遍,然而对于她们来说太重要了。今天还在腾讯新闻上看到印度厕所稀缺,污水倒入圣河卫生状况堪忧,犯罪率较高,女性野外入厕更是心惊胆战。最近几年印度的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但处境依然不好,希望印度女性据理力争,早日崛起!

32分钟前
  • 呆萌小七
  • 推荐

印度电影里真是非常重视妇女儿童的权益,可现实国情是强奸频发,真是绝望和可怕。

36分钟前
  • 波波维奇
  • 还行

我觉得印度电影很多时候,比国内电影更尊重女性。至少,印度很多电影人,愿意用他们的表达方式,去探讨女性地位这个社会问题。

40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力荐

用轻松搞笑的方式来诉说女性得不到尊重的沉重话题……阿三能直视传统文化的陋习,能黑官僚主义,能有女性主义的觉醒,能去非洲国家打工创业,能来中国合作做生意,能歌善舞,保留自己的特色,还特别能生孩子。再不努力,世界就是印度阿三的了!

44分钟前
  • 天天天&晴
  • 推荐

很好奇,为什么印度的电影都敢把社会现实问题、文化问题拍的如此直白,我们却还得遮遮掩掩呢?有时候让人知道一些陋习,未必也是坏事啊!电影充满了令人感动、愤怒和诧异的情节,可能怎么也想象不到会存在不建厕所的陋习吧。

48分钟前
  • 弓谷所長
  • 推荐

应该直接从最后三分之一看起。

53分钟前
  • Ringo
  • 还行

事实上并没有想象中有意思。影片的大部分都比较无聊。

54分钟前
  • 个别人
  • 还行

好长啊,铺垫的有点多,厕所跟宗教有关?搞不懂。

59分钟前
  • xx
  • 还行

两星半,放在印度片里不是好的,仍是挑战传统和女性问题的以小见大,出发点新颖,指涉犀利。可是50分钟才进入主题,前戏太拖,之后进展温吞、细节琐碎,许多情节完全可以删掉或一笔带过。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爱可以超越宗教,超越习俗,超越偏见,请拥有爱,而不是逼人删光微博

1小时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1、男主是我在印度电影中看过的最丑的男一号了,但他为爱建厕所,百折不挠,是为男神。2、一直不想去印度旅行,除非女性在这个国度获得足够的尊重。3、印度政府的权威和执行力,在愚民和传统面前,不堪一击。

1小时前
  • Clyde
  • 推荐

太长了,太多载歌载舞你侬我侬,男主角角色是36岁?看起来像56岁!感情戏不舒服,还好不油腻,男主很聪明很开明,厕所是一个好问题,也符合他们的国情,传统不一定都是好的,很多经典语录啊。你想有妻子,得先有个厕所。

1小时前
  • 梦行30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