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青春的青春

HD中字

主演:蒂姆·罗斯,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娜,布鲁诺·冈茨,安德烈·赫尼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2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3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4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5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6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3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4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5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6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7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8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9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没有青春的青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改编自罗马尼亚神学家伊利亚德的同名小说。1938年,年逾七十的哲学教授多米尼克•马泰(蒂姆•罗斯 Tim Roth 饰)本打算自杀,却被闪电突然击中。严重烧伤的多米尼克得到了罗马尼亚医生斯坦库里斯库教授(布鲁诺•岗茨 Bruno Ganz 饰)的救治,痊愈后,多米尼克竟发现自己返老还童,并分裂出另外人格。不仅如此,多米尼克还具有梦中学习、透视、意念移物等特异功能。为了躲避纳粹医生鲁道夫(安德烈•汉尼克André Hennicke 饰)的追踪,多米尼克化名辗转于瑞士、罗马尼亚、马耳他、印度等地,直到二战结束。六十年代,某次登山时多米尼克遇见一名叫做维拉尼卡的女子(亚历山德拉•玛利亚•拉拉 Alexandra Maria Lara 饰),与他年轻时的未婚妻劳拉一模一样。维拉尼卡及朋友山中遇险,被多米尼克救治后便拥有了梦中追溯语言起始的能力,却因此加速衰老。多米尼克一方面希望维拉尼卡助他完成语言及时间起源的著作,一方面又不愿看到爱人因此早夭,矛盾中痛苦不已……  本片获独立精神奖最佳摄影提名。对话尼克松新情义无价皇室丑闻夜小主起来嗨疯狂星期五大侠黄飞鸿艾米金臂小子鬼遮眼2014玛奇丝泳队那些事最后得分天才计划谁的青春不热血仁慈医院二胎时代罪犯联盟第一季虎影地狱天堂致命武器第一季王之逆袭:意志的继承者不可告人2024脸盲少女的未知爱情孩子那些事儿刀锋下的替身过把瘾就死街角的商店荒野2024糖果色的恋爱反论海豹突击队 第五季哈尔滨往事之风雷动坏血1986少女与战车最终章第3话乐坛毒舌嗡嗡鸡 第二十一季焦虑1983花漾天海第一季人约离婚后赤月青日瑜伽妹斗罗潜伏4:锁命亡灵许愿神龙

 长篇影评

 1 ) 逆轉年華

七十歲那年 你自覺你的人生是個失敗, 窮一生為完成畢身著作, 錯過了青春, 痛失了摯愛, 而那本著作卻仍還未寫好. 如果上天給你一個機會, 能保持長青不老, 成為尼采所說的"超人"一般, 你會怎樣再活一次?

年事已高的 francis ford coppola 回首自己的人生, 悟出人生的虛幻, 不確定性和不可知性, 老套的說句是 "虛則實之, 實則虛之". 片中有說西方的科學, 東方印度的宗教思想, 如輪迴與轉世, 甚至中國的莊周蝴蝶夢.

權力, 名, 利, 物質, 女人... 你擁有過, 享有過, 你有能力排除所有障礙去追求你想要的東西, 你想吸收知識, 想洞悉人類的過去, 現在與未來, 包括語言, 科學, 哲學,與神學, 那又如何? 但你卻沒有珍惜過眼前的東西, 就算你學懂了全世界的語言, 甚至遠古與未來的語言, 卻沒有好好跟眼前人溝通, 然後她已年華老去, 這叫做成功麼?

最後, 你放棄了所有, 希望換回愛人的青春, 但可以嗎?

片子令我想起 david lynch 的 "mulholland drive" (失憶大道), 不肯定片中的 dominic matei 是在造夢還是真實, 還是他和愛人在時間旅行 (time travel), 只是在不同的空間中跟另一個 dominic 相遇了. 有時會想, 科學角度上, 我在造夢時那個我會否是另一個空間的我? 又或從心理和哲學層面上, 所謂現實中意識支配的我是真實的我, 還是造夢時釋放了潛意識的我才是最真實的那個我?

 2 ) 栩栩如生的逝去。

你们又走近了,飘摇无定的形影,
就像当初,在我迷茫的眼前现形。
这一回啊,我将努力把你们抓住?
那大胆妄想,我对它仍一片痴情?
好,随你们争先恐后,你推我拥;
随你们窜出雾霭,围绕着我汹涌!
随着你们的到来,空中弥漫灵氛,
青春的热血啊,又令我心胸激动。
你们带来了欢乐时日的欢乐情景,
一些可爱的身影也随之冉冉上升;
恰似一个渐渐淡忘的古老的传说,

浮士德式的猜想------主题旋律

         “善与恶都失去本意,而在绝对极端中,存在和虚无重叠在了一起。” ---多米尼克

  上面那一段是《浮士德》的献词,献给此片倒也不足为过,动手写《没有青春的青春》这部影片的影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如导演科波拉所说,这是一部参杂了哲学,宗教,语言,神学历史等等很多方面的私人电影。如同一盘大杂烩,神秘,纷乱却又意味深长。从剧情整体上来看,似乎是部变体的《浮士德》,虽然有人不赞同这个观点。可我依然认为,还是有很多蛛丝马迹可以寻觅和牵连的。

 传说,在复活节死去的人可以进入天堂。片中的多米尼克一生投注于对人类语言的研究,为了自己的兴趣和坚持。他失去了一生中的至爱,直至他到七十岁暮年依然没有任何伟大的成就,就如同于一辈子坐在书斋中碌碌无为的浮士德一样绝望和烦闷,回顾过去,他们都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生活几乎毫无意义。于是多尼米克为自己准备了大量的马钱子碱,而浮士德则把毒酒送到了嘴边。令他们都想不到的是,就在复活节这一天,他们的命运从此发生的巨大的转变。

  多米尼克被雷电击中,不但没死还意外的重返青春,并且获得了神奇的力量,这股神奇的力量使他过目不忘,预知未来。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继续他的研究和学习,而在《浮士德》中浮士德则遇见了恶魔靡非斯特做他的仆人,可以为他解愁除闷,获得一切需要。可实际上,这幸运的力量都让他们纷纷危机四伏。掌握了多种语言的多米尼克被受到纳粹奴役的罗马尼亚极端主义分子的追踪和迫害,他不得不逃亡中立国瑞士,学着各种伪装身份的技巧。浮士德则与靡非斯特签下了出卖灵魂的‘魔鬼契约’。


  恶魔靡非斯特曾告诉浮士德,他是“否定的精神”,“恶”就是他的本质。也就是,他其实是浮士德人另一个人格。而多米尼克也发觉了另一个自我,无论是在梦里,在水中,在镜子里展现出的影像。他们也都遇见了同样的《浮士德》难题,面对人生真正的价值意义,面对事业与爱情,面对有些无法做以的抉择的难题。他们一正一邪,一追求爱情,一追求知识。一形而上,一形而下。他们经常会做着一些似有似无的争辩和斗争,平衡却矛盾着。另一个多米尼克更像一个理智的旁观者,在适时的时候出现,左右着多米尼克的思想,交织呼应。就像最后多米尼克喃喃自语的那句话‘善与恶都失去本意,而在绝对极端中,存在和虚无重叠在了一起。’

   
   多米尼克放弃了研究而离开了女友,他不忍心剥夺爱人的青春,不忍心看着至爱一天天的老去,时间给了他另一次可以成功的机会而他选择了放弃。回到旅店的他望着女友重获青春的照片不禁潸然泪下,听着另一个多米尼克冷漠嘲讽的话语,他砸碎了镜子中的另一个多米尼克,恢复了本我,最后在一个清晨倒在雪地上离开人世。


   天使带着浮士德的灵魂上了天堂,最后的第三朵玫瑰出现在多米尼克冰冷尸体的手中。有人说多米尼克的结局带着一点哀伤,就像1900选择独自一人在船上死去,无比苍凉而遗憾。可我却为此感到庆幸,因为他们在临终前都做出了自认为对的选择,都圆了自己最后一个梦。



庄周梦蝶式的隐喻---哲学思考

       “我很清楚,我只是在做梦罢了,几分钟之后,我就会醒来。”---多米尼克


  片头的“人生如梦…惟有…道”和片尾多米尼克口中的庄周梦蝶这些埋线,都或多或少的提升了本片的主旨。在《十空六首·如梦》“秘驾良难辨,司梦并成虚。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一诗中曾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来表达一切皆空、人生如梦的思想。庄周梦蝶告诉大家只要梦足够真实,人是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的。但凡人们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物极必反,人们在追求某样东西的时候总会在当中破坏或失去另一种东西。片中多米尼克两次出于全裸的状态与另一人格对话,想必是为了革除一切障碍回到人类最原始的状态,如同意识一般。人类最初的语言也出于意识,在这一场梦中,多米尼克意识经常会受到另一人格的左右,再用意识力是法西斯极端分子自杀后,他对自己说“我别无选择。”

  多米尼克有时候分不清梦或现实,他记不得与他交欢的女特务,对梦中见过的车辆若有所思,他意识到这些可能只是一个梦,可那感觉缺又如此真实,他的确是的确清醒的,他知道该去做什么该去说什么,他知道另一个多米尼克的存在,他说“我的另一种人格是我的守护天使,可又同时把我监禁。”影片中双重的象征主题很多,年轻与年迈的多米尼克,与劳拉长相一样的维罗妮卡,潜藏在维罗妮卡体内的印度湿婆,形似意象,如梦如幻,彼此重叠纠结着,没人知道哪个到底是真,哪个到底是假,就像不知道到底是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的庄周,是悲是喜无从得知。笛卡尔在《形而上学的沉思》曾经讲过物质实物的纯在以及人的灵魂和形体的差别,在这部片子里,导演就这些双重人格或明或暗的对“物我”做出了完美的诠释。多米尼克的另一人格曾问过:“你想叫我把玫瑰放在哪里?”多米尼克回答说:“一支放在我手上,另一支放在我膝盖上。”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上为精神,下为物质,一抽象,一具体。代表两个多米尼克,一唯心,而另一唯物。

   
   多米尼克最终打破了物我的境界了吗?答案是否定又是肯定的,恢复青春的他,获得了神奇了力量,上天给了他再一次的机会完成他的追求和梦想,他在梦里如饥似渴的汲取着知识,预示着未来,他渴望挽救人类文明,于是他用自己发明的语言记录下未来将要发生的核战,他曾接连不断给维罗妮卡暗示性的语言来唤醒在她体内里的湿婆,用来追溯探索人类语言的起源,完成著作。可发觉这样会促进维罗妮卡加剧衰老时,多米尼克面对理智与情感,面对知识与爱情,他最终选择了爱情,而放弃了对知识的追求。打破镜中另一个多米尼克的时候,也就是他将那个物质的多米尼克抛弃。

   美好的爱情打垮了即将成就的事业,多米尼克‘唯我’的自私了一回。他打碎镜子那一刻,像极了《搏击俱乐部》诺顿朝自己开枪那一幕。玻璃的碎片与纷纷坠毁的大楼,纯粹物质的摧毁和纯粹精神的塌陷,最终都要回归本身的现实。

    
   当多米尼克再次回到抉择咖啡馆,时光的转瞬,他对好友说:“我很清楚,我只是在做梦罢了,几分钟之后,我就会醒来。”回过头,多米尼克又变回七旬老人,梦醒了,多米尼克的再一次青春也就此结束,他用心做的这场梦重新给了他选择的机会,虽然多米尼克他依然失去了最爱的人,可他却留住了往日青春的那份爱情。庄周醒了,梦里悠然自得如蝴蝶般的他,僵卧在床边。多米尼克也醒了,在梦里重覆青春的他,冻死在路边,手中握着第三支玫瑰。


普鲁斯特式的追忆----拍摄意识
 
     “如果我把真实经验与春梦混淆了,那我的人生可比我想像得要有趣。” ---多米尼克


   普鲁斯特认为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摧毁一切,但通过回忆可以使储存在梦中和下意识中的往昔的自我复活。在意识流的纵使下,往往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随意的梦幻,想象,交叉再现和复苏逝去的岁月,就像用潜意识编织一个缤纷的梦。
   
  导演科波拉这次在此片中狠狠的玩了一把意识流,从片头的滴滴答答的钟表声开始,伴随着零碎纷乱的影像,时而抽象,旋转,变焦,隐现,像漩涡一般把我们引入了多米尼克的意识范围,“流逝的时间,语言文字、和那丢失的爱情。”‘时间·轮回’在这部片子里是一个关键性的词语,从多米尼克意外的恢复青春,意外的再次遇见恋人,从1938年到1956年,从70岁到40岁,到最后年迈的多米尼克倒在雪地中死去,我们才明白这是一场意识回忆的春宵大梦。

   影片中经常会出现倒置旋转的画面,在多米尼克的梦中,在他的潜意识里。多米尼克时而喃喃自语的独白,时而与另一个意识中的自己对话,凭空出现的玫瑰,一晃而过的或圆或缺的皎月,多次吞烟吐雾的镜头,包括再次遇见与劳拉一样面貌的维罗妮卡。大量的倒置交叠穿插的画面和镜面影像,加强了时光倒错和转换的奇幻感觉。

   这样很意识流的拍摄手法给人带来了非常戏剧性的自然感觉,仿佛如普鲁斯特那些绵长渐远却又乍现的回忆一般。那些朦胧的片段,不断重复和暗示的影像画面,还有那些下意识的独白都使这部影片回味深长。


科波拉式的回归---玫瑰意义

     
  “ 我在你生命中消失的那一刻,你的青春和美貌都会回来。”----多米尼克
    
    科波拉十年后的回归,送给我们一部名叫《没有青春的青春》的片子。多米尼克重返青春,送给了自己三支玫瑰。玫瑰最终的意义,只有科波拉自己清楚,也只有他自己可以诠释。

    从片中来看,第一支玫瑰形而上,送给爱情。第二支玫瑰形而下,送给知识,第三只玫瑰则回归了多米尼克的本体,送给了自己,送给了这个创造和追求爱情和知识的人。

    如果让我说,我更想认为,第三支玫瑰献给那些已经逝去的,美好的青春与爱情。

    仍然拥有的,仿佛从眼前远遁,已经逝去的,又变得栩栩如生。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三支玫瑰,而你,又会选择把它们放在哪里?

 3 ) 科波拉的“烂片”

记得这片子刚出来时,在连篇累牍的“烂片”声中,好像是木卫二的文里说了一句:上天给了他才华,但又收了回去。这话太厚道了。因为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烂片。如果是的话,十分钟之后完全可以一边骂娘一边关掉播放器,用不到半小时,世界就清净了。而《没有青春的青春》还能让人看下去,用稳重的镜头、精致的光影诱着人绞尽脑汁地看下去,拼命想看懂,但就是看不懂。

——算你狠。

因为字太小,我没能看完豆瓣上关于此片的若干长篇评论,包括浮士德主题、哲学、存在主义等等。只能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理解:全片的主要内涵是一个“人——时间——记忆”的三段论。人的自我存在由记忆构成,而记忆的主要元素是时间和语言。因此影片中途出现的纳粹博士的话是“题眼”:人如何处理时间?这意味着对记忆的安排和对自身存在的理解。接下来,科波拉把这个理论落实到活人身上:男人多米尼克的经历是肉体逆时间而行,变得年轻,而精神随时间前进,见识更广阔的(主要是二战和战后的)历史;但由于他有一部分记忆留存在“返老还童”之前,即关于劳拉和著作的这两件刻骨铭心之物,因此在“新生”和“延续”之间发生了分裂。另一方面,女人维罗妮卡的经历与之相反,她是肉体顺时间而行,加速衰老,精神却逆时间而上,回归到远古的先知时代。和多米尼克相比,维罗妮卡不存在面对逆流开始前的记忆之问题,反而面临着如何处置未来:老死或逃脱。这两条从根本上完全互逆的人生轨迹使得他们注定无法共存,爱情只是这两条方向不同的时间轨道上擦出的火花,碰一下就灭了。

如果能把这点事拍明白,科波拉就很霍金了。但他还想维特根斯坦一下,于是又把语言加进来。走向未来的多米尼克发明了新语言,走向古代的维罗妮卡则逐渐回归语言的源头。文明的两个端点开始撕扯多米尼克:他同时向往创生者和回顾者的身份,然而合一的代价会危及维罗妮卡。这个失败如果能被设置成逆行结束的契机,那么影片还可以更清晰一些。但科波拉貌似太喜爱梦幻,搞了一次庄周梦蝶的套路,结果水又被搅浑,彻底让观众断了破解密码的指望。

由于看不到原著小说,没法知道如此晦涩的罪魁是作者还是导演。罗马尼亚,神学家,听上去够德古拉的了。有一阵子,巴尔干地区的神秘学、宗教学研究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兴盛一时,可能是拜占庭传统的影响。如果用更玄一点的“庸俗象征学”来看,多米尼克的“青春”是每一个文明都曾经和正在的经历:平地一声雷劈出来的“新生”与每每在历史书上出现的“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走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并无不同,看似朝气蓬勃的“开国立业”,实际上却并非一夜之间就能变回白纸一般的婴儿。更大的历史循环早已套牢每一次“新生”“重新开始”的妄想。在文明的巨大链条上,没有什么“开端”是混沌的开天辟地,不用背负一点传统和记忆的旧债,因为假如否定了记忆,也就是否定了由记忆构成的自身。从这个意义上讲,确实没有青春可以是青春。

PS:前日听说科氏的又一实验室作品《泰特罗》也已出炉,也许应当给标题中的“烂片”后面加个“1号”。。。但得等看了才能知道。

 4 ) 《没有青春的青春》:能否重塑《教父》的辉煌?

    能否重塑《教父》的辉煌?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以其雄心勃勃的《教父》和《教父2》奠定了他在1970年代好莱坞的新霸主地位,这两部电影分别获得1972年和1974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成为影史上唯一第一集和续集都摘取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作品系列,并把主演阿尔·帕西诺塑成好莱坞新一代演技影星,随后科波拉在1979年推出更磅礴大气的反越战作品《现代启示录》,它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囊括了最高荣誉金棕榈,加上此前导演已凭借5年前的《对话》摘取过金棕榈,科波拉从而成为了1970年代最具国际声誉的电影作者。但《现代启示录》的票房惨败着实让科波拉从此一蹶不振,要知道,该片是他的独立制作,他举债3000万在拍摄环境非常恶劣的情况下(3000万在当时是一笔大数目),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拍就,但美国人在该片上映的圣诞节根本没做好接受一部把矛头直指自己国家战争创痕的心理准备,伟大的科波拉在此后的30年里,只能靠接拍质量平平的商业片和自家葡萄酒厂的盈利,来偿还债务,深刻与宽广开始在离他远去,他在一个艺术家创作能量最为蓬勃的年龄过早地舍弃了他的远大理想,我们都知道,那时的他有句嚣张的名言,“给我2亿,我再借20个亿,我将拍出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等到再次拾起“最伟大的电影”之梦想时,他的鬓边已是白发丝丝,今年的4月7日,是他69岁的生日。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没有青春的青春》都更像是这位曾经叱咤影坛风云的大师对自己壮年时代理想的一次郑重回归。这部改编自罗马尼亚作家米尔恰·伊里亚德同名小说的电影,讲述的正是一位已臻老年的大学教授,在回顾往事中发现他的人生充满了无奈和挫折,既没能赢取心爱女人的欢心,在学术建设上也没能获得如愿成功。但上苍却在他悔恨不已的情况下,给予他机会。一次,影片的主人公被划破天际的闪电偶然击中,莫明其妙地恢复了青春,这个非比寻常的超现实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过去几十年的岁月已经赋予他宝贵的经验和智慧,而此时青春的再次拥有,则让他有能力和意志去实现那些错过的理想,正如科波拉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阐释他为什么改编《没有青春的青春》时说的,“我曾经想过,如果我在年轻时有一位年长导演的人生经历,那么也许我也能在年长之时拥有一个年轻导演的生活。”显然,这是科波拉借影片所传达的最主要命题,“在依然拥有时间赋予的智慧的同时,人能否重返过去?重塑昔日的辉煌?”《现代启示录》给他的打击,在30年里,不可避免使他丧失了创作伟大电影的激情和动力。
    史蒂凡·德洛姆,在去年11月份的《电影手册》上敏锐地指出,《没有青春的青春》在题材和主题上和导演本人之间存在着的必然关联,“科波拉在该片官网逐词解释了电影的题目:‘青春’、‘没有’、‘青春’。这篇精彩的文字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伟大的艺术家们只有在年轻的时候才相对更伟大一些?也似乎表达了科波拉自己对于当年拍摄《教父》和《对话》的辉煌过去的某种向往和留恋。他在文中写到,人在青春时期所特有的冒险精神、勇气还有甚至于盲目的创新态度,都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所必有的;为了能够继续进行创作,人必需要重新变回年轻。他又补充说,他自认为50岁就是一次重生,现在自己66岁,就等于自己只有16岁,一切还要重新开始。”
    科波拉的夫子自道,其实替很多辉煌不再的创作者说出了心声,所以影片在相当一部分创作者那里引起了强烈共鸣,但观众和影评人似乎并不怎么买账,的确,《没有青春的青春》即使不与伟大的《教父》相比,仍与次伟大的《对话》或者《斗鱼》有很大差距,更何况,《没有青春的青春》缺少《教父》清晰易懂的故事,也不具备《现代启示录》撼人心魄的力量,《斗鱼》的青春影像在这里遗憾地缺席,它更多的是哲学层面上的晦涩叙事和象征所指,它哪是导演本人说的“16岁的作品”或者“电影系学生的习作”,它更像是年老智者的一次哲思冥想。有人赞它“借用一个巨大的哲学主题来表现一个爱情故事”,有人批其为“美国版的《太阳照常升起》”,不管怎样,它难懂的电影语言和隐喻的手法的确让观众看得一头雾水,在后者眼里,影片不免是失败之作。

    原载《国际先驱导报》

 5 ) 就让导演玩一把吧

有无数个大主题:双重性格、返老还童、转世托灵、意念力、语言起源……
这个拍摄了《教父》的大导演Coppola胃口真大。

有些情节在我看来有些搞笑,但也觉得如果真能这样多好啊,可能那就是人类最单纯的欲望。
知识获取,手一扫就能知道书中的内容,看到那个图书管理员的吃惊表情了吗?看到那个希腊来的东方学家对多米尼克的赞叹了吗?看着还挺爽的,是吧,哎

知识表达,夜晚在没有灯光的房间里,他奋笔疾书各种语言、各种算式,他对着录音机,忘我的说着,流淌出人类的终极智慧,是吗;发明了一种语言,认为到了未来,比如2010年人类的智能通过计算机能读懂他的记录,我安静的听着这种新语言。

生存,靠什么赚钱?导演给了个很有戏剧性的预料之中的答案,赌钱!呵呵,大把大把的钱,好像只是运气好。”全部兑现“。真好。

靠什么保护自己,又是一个惊人的答案”意念控制“。你看他靠着医生的帮助有了id、逃到了瑞士,;靠着一个士兵的帮忙才上了火车;可是还是逃不脱女特工的追踪,以及怪医生的魔爪。好像女特工也在帮他了,替他挡了一枪,但是最终他自己却轻松的通过意念让怪医生的枪口对准了他自己。二战结束是因为多米尼克把这个怪医生给干掉了?

在那么多”传奇“之后,什么是主人公存在的意义,他的知识是为了什么?
“追寻人类语言的起源”,并立著传世,是导演给多米尼克的使命。

从梵语、埃及语、巴比伦语追溯到苏美尔语;从纳伽巴德之女到二元性中观派哲学;从月称祖师到湿婆神;从佛教到转世轮回,从哲学到周庄梦蝶。将古典哲学、佛教、古代语言等等猎奇元素通通摸了一遍,当多米尼克念叨一句中文的古文的时候,当最后以”庄周梦蝶“结尾的时候,我只能说,我的莫名更加剧了一层。返老还童、意念力、通灵,人类的三个大谜团都在这部片子里了。

 最终也没有看到多米尼克倾注心血的著作的任何一点皮毛,再加上他的研究不过是用过人的天赋来直接获取,似乎根本看不到他所追求的这个目标的执着性、障碍性。而他最终的几近完成似乎也只是通过遭遇并获得了一个女人的异秉来完成。实在看不出一种不懈追求和过程。于是,不觉得珍贵,也不觉得意义重大。似乎只是一个虚晃的名号,况且有多少人真的懂得”语言的起源“对于人类整体文明的重要性,为什么不是研究别的什么?只是导演为了炫技,还是因为古代语言的表现更适合镜头?

和劳拉一摸一样的维罗妮卡的出现,包括最后留下了一个孩子,整个结局是“爱”战胜一切了,是吗?战胜了以上所有所有的宏大主题了!

可以说导演构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只是本身并没有那么震慑人心、圆满有说服力。很多人把这个故事和“浮士德”去相比,于是把歌德的这本著作翻了出来,恣意的yy真的有点像,但是悲剧性和说服力这一层差了很多。

又看了别人的一些解读。有两个意项,一个是”梦“,一个是”玫瑰“。

梦:
“你必须准备好沐浴在你自身的烈焰之中:你怎么可能重生呢,如果你不先化为灰烬? ” ——尼采
整个故事可以被解读为一个人在去世前想象另一种人生的故事。那些倒置的镜头,包括最后在咖啡馆的时光穿梭,都让”梦“的环境被构建起来。
最初,他只求一死。被电击中以后,他在一部分意义上已经死亡。
伊利亚德的小说中,玫瑰与双重自我紧密相连。它象征了人们不敢置信的另一重现实。

玫瑰:
伊利亚德的小说中,玫瑰与双重自我紧密相连。它象征了人们不敢置信的另一重现实。
玫瑰是另一重现实存在的证明。前两朵玫瑰证明了另一重自我,那个更洞悉、更调皮的坏坏的多米尼克。如果整个是一场梦,那么最后雪地里的死亡是真实,那么片尾的第三支玫瑰证明了那些梦也其实是一种存在的现实。

 6 ) 没有青春的青春

由于经济原因,大多数涉及宗教题材的电影都是以基督教为背景,其实佛教和其它东方宗教可发掘的东西远比基督教要多。

本作女主角维罗妮卡意识错位,得到了宝生空行母的记忆和思想(或者说被附体),片中又提到了月称菩萨和湿婆,杂合印度教与佛教的元素,赚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可惜维罗妮卡逃脱不掉成为主人公写书素材的命运,又神奇地进入更原始的语言状态。

如果在女主人公身上找出男主角被雷击之后神起变化的更深层原因和意义就更好了。

 短评

实话实说 故事很简单 但我就是整不明白导演啥意思……

8分钟前
  • 花都满
  • 还行

看过,但是印象不深刻。

10分钟前
  • 小小白药不能停
  • 还行

又是黄粱一梦

13分钟前
  • eel
  • 推荐

直言看不懂,也需迷入其中...馬特戴蒙還來客串...

17分钟前
  • 野人泰
  • 力荐

炒不好一盘大杂烩

21分钟前
  • 无心
  • 还行

晦涩难懂。。各种扯淡的情节。。

22分钟前
  • freeup
  • 还行

庄生晓梦迷蝴蝶,只是当时已惘然...

23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还可以

26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推荐

在年轻时受了劳拉的离去,返老还童后维罗尼卡重获青春抱着孩子.非浮士德

28分钟前
  • 带头大叔
  • 还行

神秘,追溯时间的第三支玫瑰。

30分钟前
  • 麦兜
  • 较差

中段看得满眼泪——呵欠打得。但终场镜头结束一回想,我居然还满喜欢。科波拉暮年复出的这部个人独资制作,在没有投资方与制片人压力下,被他几乎是尽可能地塞进了包括彻底误读的东方文化和完全为个人意图服务的语言学在内的各种元素,统统揉散到梦呓一样的意识流镜头里团成庄生梦蝶,乱,过玄,但提神

35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推荐

这儿部还真的是一般,看过一遍了,连名儿都没记住,又荡了一遍,看着看着,才慢慢想起来,好像看过,一般一般。看着儿遍,才知是科波拉老爹的作品,失敬失敬...

36分钟前
  • leslieQ
  • 还行

这才是真正有回味的“返老还童”故事。

37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2009-02-08,想表达的东西貌似有点儿多,魔幻主义的味道浓了一些。7

38分钟前
  • itrek
  • 推荐

抛开 科波拉 这次过于宏大的企图:生命、轮回甚至人类的源起的哲学思索;科学与玄学的辩证。抛开他对东方哲学粗浅的表达。作为电影的电影躯体却是足够伟大的。

43分钟前
  • 神甫
  • 还行

奇幻,宗教,哲学,真是迷人的电影

44分钟前
  • 齐自多
  • 力荐

太对胃口了,向科波拉致敬!

45分钟前
  • 时间
  • 力荐

雷劈物语

48分钟前
  • benlovingmusic
  • 推荐

没懂啊我擦!!

52分钟前
  • gnitiz
  • 力荐

我应该把玫瑰放在哪里

5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