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

HD国语版

主演:杨幂,柯震东,郭采洁,郭碧婷,谢依霖,凤小岳,李悦铭,陈学冬,姜潮,杜天皓,商侃,王琳,丁巧唯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小时代 剧照 NO.1小时代 剧照 NO.2小时代 剧照 NO.3小时代 剧照 NO.4小时代 剧照 NO.5小时代 剧照 NO.6小时代 剧照 NO.13小时代 剧照 NO.14小时代 剧照 NO.15小时代 剧照 NO.16小时代 剧照 NO.17小时代 剧照 NO.18小时代 剧照 NO.19小时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小时代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个梦想闪耀的时代,这也是一个理想冷却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我们的小时代。 这是当下时代一群时尚年轻人的青春故事,也是属于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故事发生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的上海,主人公林萧(杨幂 饰)、顾里(郭采洁 饰)、南湘(郭碧婷 饰)、唐宛如(谢依霖 饰)四个女生在这座风光而时尚的城市里生活与学习、工作与成长,四个女生从小感情深厚,却各自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她们在同一个宿舍朝夕相处,转眼到了大学生涯的后期,平静的生活开始面临层出不穷的挑战,找工作实习的忙碌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生存压力,看似平静的校园生活相继发生着种种让她们措手不及、不知如何面对、需要抉择的事情。同时,顾源(柯震东 饰)、简溪(李悦铭 饰)、宫铭(凤小岳 饰)、崇光(陈学冬 饰)、卫海(杜天皓 饰)、席城(姜潮 饰)等一群男生和这四个女生之间也正发生着千丝万缕的情感交错……  面临巨大生存压力,面对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四个女生要先后经历友情、爱情,乃至亲情的巨大转变,在巨变面前,她们是否依然坚持自己的生活态度,她们的青春故事将如何续写精彩?  本片根据同名畅销小说《小时代》改编,郭敬明亲自操刀编剧,并首度跨界担任电影导演。日光树影侠探锦毛鼠之血弥东京悠长假期武士老师激战(普通话版)融尸荡魄大展猴威都市女孩第五季鬼屋1992谜不可触热带鱼 熱帶魚钢铁苍穹仁医我所爱的一切极品家丁魔茧入侵勇者无惧(2022)终极格斗(粤语版)大红灯笼高高挂红石杀手活着唱着平原游击队1955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绝密追击陷阱见习天神从地心反击吸血鬼猎人巴菲第一季D.P:逃兵追缉令绝对恋爱命令2018朋友游戏食人坑掠夺者警戒之眼冰雪11天密室逃脱最终频率BORDER少年赌圣守望者(2009)古宅老友记第四季苦海惊魂超级英雄2010

 长篇影评

 1 ) 《小时代》:“硬盘”们的上海滩

在关于《小时代》的网络大众影评热潮中,价值观、美学品味、代际文化冲突,以及由此展开的语言暴力式的道德攻讦和人身攻击成为喧嚣的话语主体(间或一点视听语言的技术指摘),影片的主场景和都市空间呈现——上海,却处于奇妙的缺席状态。

缺席是有理由的,这似乎是某种集体无意识的“有意”遮蔽。中国的新世纪都市电影(这不是一个周延的术语)正在蓬勃发展,在此一全球化进程中也呈现出明显的“跨地域”特性(《北京遇上西雅图》),而随着电影制作中心的北移,北京或其他专业影视外景地开始更多的被作为银幕都市的影像符号表征,上海在影视文化的主流舞台上似乎缺席了很久,直到《小时代》的粉墨登场。

《小时代》里的上海,绝非物理意义上的上海——当然上海在光学意义上的都市景观有许多都进入了影片,但是,那真的是上海吗?或者换句话说,《小时代》里的上海“是不是”上海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么?

当然有意义,上海曾经负担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电影中心的重任,在1949年以前,上海不仅是中国,甚至还是整个亚洲的电影中心。就中国电影史来看,可以粗疏的说,香港电影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上海电影的余荫下渐次奠基的,直到数十年后北京的崛起——就1949年后的内地电影环境变迁而言,我们可以理解为电影中心从上海转移到了北京(香港充任了“二传手”的角色),《小时代》正是在北京作为中国电影中心时,一次上海影像叙述的逆袭。从制作方的构成来看,固然有台湾的幕前幕后工作人员,但《小时代》的制片、发行、宣传营销等核心团队都来自北京,只有导演和外景地设在上海(当然还有其他工作人员)——做个不恰当的类比,这是一次来自北京的电影人和电影资源在上海的一次“殖民”式制片行为(北京在此不是户籍或注册地意义上的概念)。

《小时代》的主角是居住在上海弄堂里的上海本土女孩(类似石库门居住区),校园场景发生在上海的大学里,除了陆家嘴等传统地标,还能看到1933等新兴的时尚场所入画。当然,作为一部青春偶像剧式的“小鸡电影”,《小时代》里的都市本来就是一个流光溢彩的奇观式空间景观而已,无须夯实,你可以把《小时代》理解为发生在任何一个内地都市——但是,从片头就开始的明确的上海地标景观展现还是让这部电影无法与上海脱开关系,事实上,《小时代》中这种“去上海化”的上海景观处理,正是上海作为景观的本来意义之一。

在《小时代》所遭遇的价值观批判大潮中,物欲横流的拜金主义成为其主要罪状之一,电影是否真有这个问题,在此暂且不表,但那些奢侈浮华的场景营造(当然在很多批评者看来是充满暴发户山寨趣味的),却勾连着中国/上海电影史上早已有之的城市景观与价值观的隐秘关系。《小时代》作为一部主要定位于少女观众、主要塑造少女和少女偶像形象的“小鸡电影”,片中那个不无架空的上海,某种意义上就像是一个浓妆艳抹的“洗剪吹”少女,空洞、虚荣,徒具一副美艳的皮囊。有论者在评述上海老电影时曾指出:“将都市与女体联系在一起,或者更正确的说,是将都市想象成一个浪荡性感或邪毒的女人,不仅意味着对上海都市的社会批判,而且暗含了对以摩登女性为代表的女性性向的否定性评判。”①《小时代》引起的价值观大批判,其实也可以在上述论断的逻辑下得以推演——对许多论者而言,《小时代》所营造的物质主义(上海)景观当然是“邪毒”的,整部影片就是一只浪荡性感的“小鸡”(从片中人物来看也可以说是四只),这几乎一定会导向社会批判(所谓“小三小四小五”,抱歉“上海”在此被陪绑了),而所暗含的对“摩登女性”为代表的女性性向的否定性批判,则通过对《小时代》“女里女气”、“花瓶无演技”、“美男卖弄胴体”等方面的吐槽释放了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有种“政治不正确”的观点认为:当代大众流行文化本来就是以女性为主要消费者的,《小时代》的“女里女气”正好对榫。

于是,上海在《小时代》里再一次被作为银幕想象的客体,这已然是上海成为电影重镇以来的不变宿命。《小时代》引发的价值观批判,几乎复活了一九五零、六零年代工农兵文化对于“上海滩”的猛烈抨击——如果把《霓虹灯下的哨兵》和《小时代》联系在一起看,后者所宣扬的生活方式几乎就是前者的打击标靶。

而上海在《小时代》中的呈现面目,似乎也可以从创作者与这个城市之间的关系中爬梳理路。从小说到电影,最主要的创作者当然就是郭敬明,用一个特定术语来说,他是一个“硬盘”。所谓“硬盘”,这是一个新兴的网络用语,最初兴起于上海的某些网络论坛,由于种种原因,“外地人”在这些论坛里成为敏感词,上海网友们便用“外地”的拼音首字母“WD”来代指,后又被屏蔽,不过“WD”却歪打正着的是一个硬盘厂商的商标(西部数据),上海网友们便天才的用“硬盘”来指称外地人——你总不能在互联网论坛上屏蔽“硬盘”这个词吧。

好听一点的官方说法是“新上海人”,但换汤不换药,实质还是“硬盘”。从一些郭敬明的访谈中可以看出,这个来自四川小城市的瘦弱青年入读上海某高校后,确实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他就读的学校以招收上海本地学生为主,难懂的方言以及相对高的物质要求,都会让这个“硬盘”有巨大的挫败感——郭就读影视专业,需自配电脑、DV等设备,对当时的他和他的家庭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再加上外形被人嘲笑,想必也是难免)。此种“硬盘”心态在多大程度上支撑了郭对《小时代》的写作,不能量化,但似乎可以猜想,如果有朝一日郭创作关于自己家乡的作品,对于城市的情怀应当与《小时代》截然不同。

一日“硬盘”,终生“硬盘”,户籍迁移也改变不了这个文化心理事实(我坚持我这个武断的结论)。凯撒在报捷时高呼:“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对“硬盘”来说,上海也是这样一个待征服的——我还是不使用那个带有性别歧视含义的雌性犬科动物词汇吧——地方,郭在进行《小时代》创作时的心态,必须跟凯撒一样充满征服欲。当然,平时非战时,所谓的“征服”上海也首先表现为在文化想象上的物质成功,以及通过某种时尚品位来标定自己的“高端洋气上档次”——“硬盘”一词所蕴含的,正是将“乡下人”与“外地人”两个概念合二为一的地域性认知,《小时代》里对名利场和财富的追慕,也正延续着中国电影史长期以来的对于上海作为景观/价值观这一对紧密联系观念的认识。

艾未未说,“历史的原因,使上海永远有傲慢的仆人心态,永远只有寒酸的小市民,满足的小市民,暴富的小市民”,②这应和了前文所述之上海景观/摩登女性形象/价值观批判的文化心理认知,而在许多论者看来,《小时代》充满了暴富的小市民趣味(低龄化的),但这也正是“硬盘”认知自我成功的方式,而且,“征服”上海的方式正是将其打回到仆人的“原形”——“硬盘”们显然在《小时代》里享受到了这种隐秘的快感。必须指出的是,郭敬明一个“硬盘”成就不了《小时代》里的虚拟上海滩,此一想象上海的方式归根结底是由万千文化消费者“硬盘”组接起来的,其所反映的,乃是亿万“硬盘”共筑的想象的上海滩。

有个女子朋克乐队“挂在盒子上”曾唱过一首名为《上海》的歌,歌词里说“Shanghai is a beautiful city, also is a stupid city.”这几乎准确的反映了“硬盘”(特别是《小时代》目标观众)对这个城市的真实心态,我们当然要站在道德和审美的制高点上批判对待上海的物质主义心态(或者选择性失明),但这无损我们内心真实的欲望。

1942年冬天,一位德国第6集团军的士兵在家书里说:“斯大林格勒就在眼前,但他又像月亮一样遥远。”对“硬盘”们来说,上海也是这样——更遗憾地是,当所有人合力营造出一个“想象的上海滩”时,其实所有人都变成了“硬盘”,那个交织着物欲与道德、纠缠着自卑与优越、勾连着肤浅与深沉的所在,那个村松梢风笔下的“魔都”,早已变成“现实的渐进物”而在现实中触不可及——即使那些因出生地或户籍制度而自以为属于上海的人,要么他们是用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标定了虚伪的归属感,要么他们愚蠢到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

回到电影,回到《小时代》,上海就似是而非的坐在那里,满脸脂粉,略带娇喘,就像一个——嗯,我还是决定不使用那个带有性别歧视含义的雌性犬科动物词汇。
    
我热爱动物,热爱上海,热爱这个艳俗粗鄙但又精彩绝伦的小时代。

①孙绍谊《想象的城市》,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p.122
②艾未未《此时此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p.168

(本来是给一家网媒写的,他们表示不能发,那就索性贴出来)

 2 ) 我想我不是郭敬明的目标读者

讲这个片子之前我有义务再鞭尸一次富春山居图,
最近小时代上映了以后,富春山居图又得瑟起来了,好像人家说几句“小时代比富春山居图还烂”这片子就给我趁机高贵起来了!
郭敬明这片子好歹还弄了两块鲜肉,好歹人家还知道搞点小清新拒绝黄赌毒,你们那av导演的审美情趣加色情片的演技就别出来丢人现眼了,如果两位导演都是读书破万卷的话,郭敬明读的是一万本vogue,富春的导演绝对是看烂了一万张东京热和苍井空……

好了,现在说小时代。

说到小时代,现在骂战已经被媒体升级为九十后和八十后的大战。
我要说句公道话了,少女们,喜欢这片不丢人!别看各位姐姐们看不上这个看不上那个一张毒舌强撸灰飞烟灭的,当年论起撸总裁文,这帮姐姐们谁也没落下好嘛!
十几年过去了,言情书架那一栏,总裁和黑道大哥永远还是那么忙,随着时代发展,我小时候看见小说里写一句“他一身西服革履,坐着奔驰轿车”就觉得这好家伙,太奢华了,现在妹子们小胆渐肥,俄罗斯那个钻石矿都盛不下他们,总裁们不张嘴闭嘴好几百亿都不好意思跟别的男主打招呼,在这种情势下,青春偶像片不与时俱进根本无法满足妹子们一颗宇宙大爆炸般裂变着的壮大的心。小四懂你们,所以小时代来了。

我对郭敬明的小说不是没有了解,中学时代谁没看过几本。这么多年了,如果当年他的书去掉无病呻吟还能剩大半本的话,现在他的书去掉奢侈品的牌子和描写猪脚多有钱的段落大约还能剩三分之一。
如果文学史上能有一个流派叫做‘看秀体‘的话,郭敬明绝对是这个流派的一代宗师。“她推开门走进房间”这个句子在他手里绝对能变成一条带着巴黎和米兰味儿的裹脚布,她涂着YSL今夏刚发布的哑光口红,穿着刚从巴黎订制的修身chanel丝绒小礼服站在那间一进去就要花掉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才够喝杯水的酒吧门口,犹豫着是现在走进去还是等xx那辆新买的宾利开进大门的时候跟他打个招呼再进去。最后她终于还是伸手推开了那扇由意大利设计师花了一个月时间才设计完成的大门,踩着那双新一季限量的镶钻Louboutin走了进去。

我非常佩服那些能够透过这么多的现象看到他文章中本质的人们,据说很多人觉得里面有很多动人的爱情和友情。。。虽然我没能有同感,但是我很理解这一切,真的,我真理解!一个相貌平平的、没钱没势的男主死了这种情节写出来唯一的可能是和作协那些老大爷们一起去评茅盾文学奖,而一个穿阿曼尼西服、开保时捷、身高一米八、长得像混血大模的温柔帅哥男神死了那才是郭敬明的故事,想想我也觉得悲伤逆流成河,他死了以后,那西服、那保时捷、那信用卡,谁帮他刷呦!!!

说了半天都是小说,现在我们说说电影。
作为一个大龄女青年,我完全不排斥郭敬明的品味,完全不!
在多年来公众们对郭敬明的嬉笑怒骂之中,大家都对他建立起了某种诡异的信任,所有人都毫不怀疑”郭敬明“这三个字就代表了一切你能想到的浮夸,别人的道具可以不美、衣服可以不漂亮、演员可以不美型,但郭敬明这人一定不允许这一切发生。不管情节多烂,没人怀疑这部片子一定会拍的非常漂亮华丽,讲到这里我都有点感动,陌生人之间最宝贵的信任竟然在此处体现了,敢说不是人间自有真情在嘛!

片子从杨幂小鸡嗓一样的自白开始,贯穿始终。一个不会拍片子的人加一群基本都不太会演戏的演员,这个情况非常正常,一点不奇怪,难道我们能指望郭导被各种名牌时装塞满的脑子能教会演员们演戏嘛?他很清楚这一点,所以这片子就是一部mv场景的大集合,同样用”画面一转“神技串联所有的场景转换,没有过渡、没有衔接,换身衣服就是一个地方,画面一黑就是下一段,在这点上,富春山居图的导演可以大笑三声,因为他学会了字幕大法,”x年x月x日,迪拜“这个字幕足以让他感觉自己的片子脉络清晰得像难民身上的肋骨,估计也就在这一点上,他强过郭敬明一根韭菜叶那么宽的水平。

杨幂虽然声音不怎么样,但是演技在这一群ww偶像剧出身的姐们哥们之中简直就该立刻去领终身成就奖。不得不说,在这么一部片子里塞进这么多的演员这种复杂程度不是郭敬明能驾驭的,但是托这些脸熟的偶像演员的福,我记得每一个人。
四个女主是中学到大学的死党,杨幂是一个头脑简单的小家碧玉,郭采洁是精明强势的女王千金,郭碧婷是贫家出身的艺术流仙女,hold姐是搞笑怪咖。四人住在将近一百平米的只有在韩国偶像剧里才会出现的阳光明媚的女生宿舍里,杨幂和郭采洁分别有一个校草男友,之后杨幂去实习,又遇到了混血大模一样的杂志社老板宫先生和一个恍若郭敬明本尊化身的偶像黄毛作家周崇光。

说到校草几乎所有女生都会来劲了,幂姐这辈子都是扮演万人迷,在清朝一人踩平紫禁城,横扫数字军团的主儿,在现代功力大降,只分到一个长得随时像”臣妾有病在身“的苦大仇深的男主。这人我不认识,他和其他人不是一个画风,很明显。
这个长相困难的校草和柯震东站在一起的时候,我头一次感受到柯震东那瘦瘦的小脸和口齿不清的台湾腔背后隐藏着一圈以前并没发现的耀眼光环,我在这一瞬间理解了萧亚轩,我要是看完了小时代也会想要和他复合的,他站在那个苦大仇深的小哥旁边真是他此生最帅的时候。

我一直以为这个片子的男主是柯震东和那个混血的宫先生,可是很快我发现那个偶像黄毛作家才是这个片真正的主捧。和这个片的演技女神杨幂在一起,这位长得并不赖的小白脸一出场的演技就让我在六月里的大热天感到浑身发冷。黄毛作家和女主杨幂在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泳池party上相遇了,两人隔着人群一眼就看到了对方,黄毛作家沿着泳池带着一脸”快看啊,我怎么这么呆萌“的表情吐舌挤眼,各种定点pose,这漫长的旅程配合慢镜头特写连拍,郭敬明仿佛灵魂附体,对他自己的化身进行了不厌其烦地大特写……当我终于忍过了这一切,以为这可怕的卖萌已经结束了的时候。几分钟之后,杨幂去某摄影棚当助手,再次和这个小白脸作家相遇,郭敬明又一次允许他在镜头前进行了长达三十秒的歪嘴吐舌瞪眼撅嘴……那一刻我和朋友不约而同地攥紧了拳头,他的每一个表情对我来说都像是在对我大喊”快来打我,快来“,我真的很想满足他的这个要求。


湾湾小清新女神郭碧婷在这个片子里打了一个很美丽的酱油,她的演技太生涩但对于这种气质不讨厌的女生我也实在不好意思说些什么。只能说她和她的痞子男友就像两个不认识的人被硬搓着抱在了一起,那个穿机车夹克饰演小痞子的先生,我想说你并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帅,真的不用那么重的偶像包袱,随时歪着下巴四十五度角挺立下颌线地对着镜头。当然,我也觉得你很委屈,你长的这个样子,至少该让你站在柯震东旁边演那个校草才像话。

郭采洁那蹩脚的台湾人硬卷舌的普通话让人出戏,但是黑色的chanel为她撑住了女王和千金这个硬架子,即使为了维持所谓的气场她从头至尾都抿着一张小红嘴翘着下巴说话,但在这种电影里,这种演技不算太蹩脚了。凤小岳作为混血儿当中很奇特的存在,从没有发现笑起来比不笑难看这么多的人,但是我必须说,他穿着西服从豪车上下来的那个瞬间,真的符合大多数总裁文里面对于男主角的描述,在这个基础上,就算他走路如同机器人般僵硬,最后一幕在服装秀上硬撑气场的表演十分的不自然,我也不能苛求太多,毕竟,那种少女幻想中”一脸冷峻穿过莺莺燕燕,一秒钟几百亿上下为博美人芳心不惜上天入地、一颗铁石心肠只为玛丽苏展露笑颜“的那种总裁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

总的来说,这种片子是给人一个发白日梦的素材,我不需要评论太多的好或坏,,因为套用郭敬明的一句原话,你根本不是我的目标读者。我不是他的目标消费者,我只是每个星期固定要去电影院找部电影来看的路人,在我眼里这片子还没有差到需要中途离场,因为看着一群年轻好看的男男女女在屏幕上穿着华服跑来跑去不算是一种痛苦。
郭敬明在毒舌和贫嘴讽刺上很有一套,结尾的搞怪mv看得我笑了。听说还有下部,而且下一部才是狗血和煽情的中心。
一群人穿着晚礼服在大雪里打雪仗好开心,那个小白脸得绝症了还要吐血这都是一万年前韩剧的老梗,男神们轻易就会被坏女人控制毁掉了女主薄如蝉翼的爱情,朋友反目都是要用香槟或红酒浇在头上,然后再和好,再反目……这些人一边年纪轻轻就好大的口气在把一个金钱的王国握在手里运筹帷幄,同时又幼稚得为了一点小屁事闹得肝肠寸断、五脏俱焚。不伦前面怎么的胡闹,最后一定会有人不合理地忽然死去——赚取少女们一把辛酸泪。人总有一个年纪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悲伤,那个年纪的眼泪最廉价,其实这是一种幸福。

很多的言情和青春作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那就是让你相信自己那家庭幸福、朋友和睦、普通男友、普通工作的人生真的逊毙了。没有堕胎和私生子、没有贩毒、没有巨额遗产、没有开跑车的男神,没有阴谋和爱情的青春简直弱爆了,你觉得自己人生真是一件拿得出的事都没有,你幻想自己也该轰轰烈烈地去作它一场,你幻想有一天也能穿着chanel套裙拿着红酒俯瞰都市夜景四十五度角的眼角有翔滑过……如果有人看完电影有这种想法,恭喜你,你就是郭敬明的目标读者。

 3 ) 上天为了弥补你长那么矮已经让你会写书赚那么多钱了!怎么可能还让你会做导演!

刚刚上海的提前点映场看完出来!平复下激动的心情先!
首先说明我是小时代的书迷!不是郭敬明黑或者幂黑什么的!
心情如下:
1看到自己喜欢的小说里的人物变成银幕上的形象还是很激动的。
2越看越失望,支离破碎这个词都不能用来形容这部电影的剧情因为它根本就没有剧情。
3为了看美女帅哥的在家看看预告片就足够了,比正片好看多了!
4之前郭敬明的炒作现在看起来真是好不要脸啊!!!
所以!你还是赶紧回家好好写你的小说吧!

 4 ) 大部分人的成长可以以郭敬明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小时代这个作品对于我的人生有重大意义——它把我扶上了正轨。我就是从郭敬明这部作品里幡然醒悟,抛弃了看郭敬明作品的黑历史大踏步向着充满希望的前方走去的。
我相信大部分人的成长可分两个阶段:

1、喜欢郭敬明,买着最小说,喊着小四小四的阶段
2、再也不想提起经历过第一个阶段的自己的阶段


我再也不愿意提起那个喜欢过郭敬明追过他的连载买过他的账的自己,就像郭敬明再也不愿意提起以前那个不出名,不起眼,初来乍到上海一切都陌生都格格不入的自己一样。都是再也不愿意提起的黑历史,说多了都是泪——我这么比喻下来,恐怕是郭敬明的粉丝也能理解我的心情了



郭敬明让我看到了作家到商人的完美转型——没见过一部电影宣传得这么到位的,你躲着它走,它都能蹦跶到你眼皮子底下,服了。但事实证明,宣传得越捧上了天,往往是越名副其实的烂片。

为了宣传电影,郭敬明的确是费尽心思。不过他真挺聪明,每个心思都用到了点儿上。
当年韩寒对郭敬明那么多评价,郭敬明理也没理过。韩寒和郭敬明之间关系一直被大家拿来玩笑,郭敬明也未理睬。你说是郭敬明心宽?扯淡。他要是心宽,如今随便揪了个韩寒乐队亭林镇工作室来回复?一个“萌日韩”梗让多少路人转了粉,黑转了路人?

不是心宽,时候未到罢了,有利可图的时候未到罢了。

我算明白了,别再说郭敬明抄袭了,别逗了,好歹是跟写作沾边的才能说抄袭,郭敬明已经不是作家了,是彻彻底底的商人。你能说商人抄袭吗?

郭敬明聪明,这不得不服。认准了时机,挑对了对象,回对了话,不用费尽心思炒作,一句日韩人就能在微博热门话题榜上呆好几天。不比那些什么裸替,床戏,分手,闹不和的戏法高明多了?这就是彻彻底底的商人,一分一毫每走一步,为的都是钱,无利可图的无聊骂战,入不了人家的眼。

从小时代这部作品本身就能看出来。各种名牌,你没听过的,价格不上几十万的,人都不带写的。夸着上海讽刺着北京,我没见过哪个人这么公然的开地图炮还受万人追捧的——可问题是他本人是个四川人。


看到微博上好多人叫嚣着:我虽然不待见郭敬明,但是小时代是陪我走过五年的我的青春,所以小时代上了一定要去看!

狗屁,你青春这样?

你青春背LV、Prada、Longchamp、Kenzo的包去上学?你青春穿着Chanel、Gucci的衣服出去玩儿?你青春用得起Dior,香奈儿的香水?你青春那么牛逼,你还用得着看这个片子回忆青春?

郭敬明把自己YY成花样患病少年作家周崇光,你们难道就要把自己YY成随便一个项链手表的价格就够你一家子生活费的顾里?

我其实很不明白,一个半吊子靠着抄袭红起来到现在已经抄无可抄江郎才尽的作家写的杰克苏的故事怎么就让一大帮人觉得那是自个儿青春了?
小时代对于我来说,不过就是为我在玩儿《疯狂猜图》的时候提供一点经验值罢了——里面很多名牌的拼写多亏了当年我年少无知时候看了几眼小时代。

不知有没有人看过当年他同步更新的小说《爵迹》,抄不抄袭这个话题我就不谈了,呵呵一笑大家都懂的。我同学买回家看了两眼就扔一边再也不看了——把一个奇幻世界里的世界观建造的基础立于名词解释之上估计也只有他干得出来了。
可能你们不太能理解我刚才那句话的意思,这么说吧,各位写文的不写文的,只要你能写出一篇奇幻架空文,并且很好的叙述出架空的背景,你就赢了郭敬明。因为他只会像字典一样名词解释。

哦好了,扯远了,我们继续来说小时代。

唉,其实说到这里我觉得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再有想说的也懒得说了。


总之,小时代上映我很高兴,我终于能在豆瓣上给它标一星了。





PS:首先谢谢大家喜欢这篇文章也感谢大家愿意转载它,我没想到自己随便一篇吐槽会有这么多人有同感,大家不要太认真,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如果有错误欢迎大家指正。另外私以为楼下有几位同学的长评比我写的要专业的多,推荐大家去看看。
哦对了还有,未经授权的盗文的我去年买了个表。


谢谢大家

 5 ) 少女永远不死,只会慢慢绝经

通向绝经的阶梯: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150723/?start=100&post=ok#last
通向绝经的电梯: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150723/?start=200#comments

想看这片子,是冲着凤小岳的颜。俗人就这样。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三俗阿姨,只要有小鲜肉,吃着火锅唱着歌,什么电影都吞得落。

想码这篇字,是因为前几日扫到某影迷网站上这部电影的得分居然比《富春山居图》还要低。这显然是有失公允的:任何正常人类拍的电影都不应该比那部——我都不愿意称呼其为「电影」的——玩意儿更低分。

四娘相比之下算是正常的。豆娘相比之下也是正常的。本片目前在豆瓣上的得分与《杜拉拉升职记》不相上下。我看完就是这么横向比较的,差不多。
七零后的才女,八零后的才……呃。平平都是娘们儿,平平都是用职场包装起来的少女小言,平平都是《穿Prada的恶魔》的山寨仿品。
甚至连男主角有王子病(幽闭空间恐惧症vs洁癖怕鱼)女主角不拘一格爱耐克都如出一辙。
杜拉拉是给业已踏入社会的八零后意淫用的,小时代是给即将走出校园的九零后YY用的——都是想从小辈那里骗点零花钱玩,所差的不过就是黄立行和凤小岳是不同颜系,杜拉拉的IQ和EQ比本片的四位女主角加起来都高,如此而已。

这两部片在价值观、全明星阵容、(山寨)时尚秀的高度相似,同样的口碑两极分化,同样的票房亮眼,也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真理:脑残不分男女老幼,无谓争夺什么话语权。夺来夺去都是屎。

杜拉拉有的缺点本片当然也就一应俱全。具体见此篇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220984/,把老徐的名字换成四娘就一通百通了,我就不ctrl+c+v了。

老徐的北京不像北京,四娘的上海当然也不像上海。
犹记少时与母上并坐看沪语电视剧,母上指说只得潘虹讲的是老底子上海话,然后模仿那几个语气词给我听。我听半天也是雾煞煞,被母上认定没有语言天赋。
魔都的风韵大约就在那几个语气词里。
这一头光怪庞大的神兽,与在其腹中三寸天地宛转自如活得肉汁鲜淋的女人们,我打小就熟。而东方明珠被那几个语气瘫软、眼大无神、做娇装嗔的台妹与台客一衬,竟然摇身一变成台湾偶像剧里标配的2D之都,我全认不得了。

北京妞和上海妞怎么都爱妄想自己活在(山寨的)纽约?
山寨之中,四娘好歹能算高仿,而且除了高富帅白富美屌丝逆袭之外,骗小孩子么,必要加点纯爱友情之类的软性饮料甜甜嘴。影片开头倒也搞出一点《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小意思。真要说品味,还是比老徐in些。

我建议所有给杜拉拉高分给本片低分的亲们,努力回忆一下吾辈当年听MJ的时候父母们摇头「现在的年轻人啊」一面翻出邓丽君说「这才叫唱歌」的场景。恭喜恭喜,你终于变成了伊!
至于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孩们」,遇到像我一样给两部片都打差评的老娘们,也不用辛苦去百度「亚里士多德冲突律」之类的词。屎就是屎就是屎,无论是八零年代扃的还是九零年代扃的。

我倒是没看出这片子的价值观有何不妥。虽然跟本人的不同,但其本身并不能说是「错」的,而且我一直说这种样的价值观于个体来说,反倒更容易得到快乐。较之《中国合伙人》对于世界的大恶意,本片的三观清新得像刚拆开的ABC茶树精华超吸棉网护垫。
至于九流小言的人设和故事……嘛,哪个少女没有在初潮之年饱读几本琼瑶、席绢、于晴之类的。甚至有些长到阿姨这把年纪上还热衷暮光系列和安妮宝贝的。少女永远不死,只会慢慢绝经(挖鼻屎ing)。

但是居然连个九流小言故事也说不好这是什么情况?
本片应该是我见过的唯一用100分钟介绍人物,然后用10分钟走主线剧情的电影。说好的起承转合呢?
按照最后的设置来看,全片的燃点应该是时装秀,不过直到影片走到一半,时装秀的idea才首次出现,而且具体的操作内容(比如预算到底多少,节目到底如何安排,保安和公关如何进行)又一丝全无。

这部片子的节奏就是:「啪唧」人物出场了,杨幂用小学生朗读的水平介绍其背景身份。「啪唧」男女吵架了,杨幂用小学生朗读的水平介绍他们的前情往事。「啪唧」男女分手了,杨幂用小学生朗读的水平讲述各自的心情感受。
这不是变成通篇就只有「啪唧」和小学生朗读而已嘛?!说好的「我们很努力」呢?说好的「我们在成长」呢?你们不是从头到尾什么事儿都没干么?或者你们其实是仙女,为善不欲为观众知,故意不把这些努力的过程给我们看?
那请问到底我是要看什么?每隔十分钟都要想一遍这个问题啊!就算是个冷笑话也得上包袱了吧,你到底是想说什么?有没有重点啊,亲!你这样东一榔头西一剪刀的是在梦游么?!

而且介绍了这么久,在脚本和镜头语言无能的情况下,甚至动用了OS这种终极下三滥技巧,把电影变成「配图朗读」,结果除了顾里和宛如算是面目清晰之外,高潮点的灵魂人物南湘和担当全片POV的林萧除了各种哭哭哭之外,真心没有任何个性上的记忆点,四娘这是要对人类的表达能力发动终极挑战么?
这就好比我去品酒会,说好两个小时的,结果主办方用了一个半小时来介绍各酒庄庄主的家庭情况、星座血型、兴趣爱好,而且就连这么点子内容也没能说清楚。换谁谁不想把酒杯扔到主持人脸上啊!

对于一枚脸盲患者来说,这些梳一样流海脸上永远挂着同样媚惑狂娟表情的小受们本身已经是对识别力的极大挑战,他们偏偏还集体学会了乾坤大挪移神功。总是在毫无铺垫的情况下,冷不丁地露个面展示一下存在感,叫人措手不及一头雾水。
除了宫洺的背头,还有简溪丑得极有冲击力过目难忘之外,其他几个小受我根本分不清谁是谁,跟女主角们有什么关系。我会告诉你说直到顾里和恶婆婆对峙之前,我都一直以为顾源是她弟弟吗?!

无主线剧情,无人物性格,无任何表演(始终保持面瘫的凤小岳是全剧最出色的演员),甚至连最后的大高潮都没有任何节奏(说好的时装秀呢?就三件衣服打发观众这也太便当了吧)我把淋浴那段反复来回看了三遍,昧着一半良心也就只得这个分数了。

PS:大雪天赤脚搬几箱衣服在高速上撒腿狂奔这种也是值得拿出来说嘴证明「我们很努力」的事儿?阿姨们剔着牙冷笑ing

PSS:咹,好女怕痴汉,阿姨怕被脑残粉缠,所以再扣一星。

 6 ) 电影《小时代》:心情很复杂

    原著《小时代》三本,个人认为第一本最好看。开拓了一种市面上没有的写法,可以这样概括:美剧《八卦天后》本土化的纸质处理。

    常被诟病的点是拜金,写奢侈品,宣扬不好价值观,以及无文学性。在定义上,《小时代》属于消遣读物,文学性似乎被作者先行规避。拜金是作者的价值观(好像已经有公论,作者似未明确否定),好或不好其实跟作品本身关系不大。这里想为读者说句话,因为在阅读消遣读物,而被批评为审美有问题,这些评价不太公平。吵架的暴露智商的另当别论。

     总之我想说,无论如何看待《小时代》作者,阅读《小时代》的读者不需要因此承受不舒服的评价,这只是一种个人的消费行为。这些混淆一起,很多其他事就被掩盖掉了。

     《小时代》的后两本,第二本还可以,第三本是烂尾。我说的这些,也不评论它的文学性,单指阅读快感。布好的很大的多线叙事格局,在结尾的时候,因为作者不知道什么原因任意拆毁,其实是很不负责的行为。作者本身不尊重自己的作品。

     聊到这里,一直想就作者提出的很多口号辩驳。作者说小时代他写了五年,他是最了解这个作品的人,我一直认为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作者在写完作品以后,作品其实就跟作者没有关系了。只有读者对作品的眷顾才是更重要的情感。如果说作品是作者的孩子,优秀的作品构成自己独立的存在,那么身为“父母”要做的是放手。这已经是读者和作品间的默契。现在作者对《小时代》的各种参与行为能够成立,是读者的宠爱而已。两者混为一谈,有点像得宠孩子继续卖乖。

    原著《小时代》有很多过人之处,不然不会那么畅销。无数人挑剔她的价值,但《小时代》的阅读快感很强烈,有很多情感纠葛,人事浮沉专门为未踏入社会的青年群体服务,很好看。特别好的地方是在群戏式的情节铺陈开后突然对于单纯情感的渴望,那些需求很真很纯粹,不讨论她的意义和社会性。是我们或多或少青春期时代都曾有过的些微不堪和温暖。

    群戏激烈,人物成立,情感满足和社会幻想,是她的优势,很娱乐。可以自行参照《八卦天后》,很适合阅读。同样不讨论她的营养和价值。

    越写到后面越不好看是,娱乐很容易审美疲劳,必须不断变新的花样出来。而《小时代》的短板也在于,缺乏故事真正在真善美上激励人心的价值,不是真正的人生困境。没有坚定强大永恒的能量。那些柔软的情感被反复消费以后,很容易乏。在连载的时候还经常变更设定,以及为悬念而悬念的刻意也让整个故事的世界观经常陷入不可信的尴尬。其实这方面依旧不是文学性的问题,是作者“娱乐得不专业”。

    以上是我对原著的看法,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我第一本书是公司送的,二三两本是自己在书店全价买的。请不要喷我。不喜欢跳过就好。

 

    接下来说电影《小时代》。

    回到作者也就是导演反复说的那句,这个故事他最了解,最适合拍。这句话我依旧不认同,跨行如跨山,最了解你的父母在你生命的时候可能是最容易害死你的人,面对医学专业问题,请信赖专业,信赖大夫。

    先声明我不讨论价值观,网上有很多前辈一直在抓影片的价值观。我觉得点不是在这里。文明社会有个基本前提是即便你再怎么不喜欢某人的品味,你还是可以互不干扰地和他简单相处。我不认为观众需要在掏钱买票以后还承受审美评判,这个是创作人和影评人过于一厢情愿,有默契是美好的,没有不强求。当然还是,吵架的另当别论。不是一回事了。

    基本定义这是一个娱乐片,那么在影片结尾之前。它都“娱乐得不专业”。

    摄影很好,服装,灯效都很好,但好像跳脱于故事之列,单独地自己的好,不是在为影片服务。

    演员无过,但因为编排调度的缘故,一些“好”不断被暴露短板,群戏最考验导演的调度能力,几个人不是在镜头下就成立的,需要有审美的搭配,需要结合影像语言,这方面,从开场到接近结尾,我一直看不到导演的影像掌控力。非常粗糙。

    是的,粗糙。看上去镜头华丽,但故事的处理都很粗糙。其实人人脑子里可能都有精彩的梦境,作者可以表达是因为有讲故事的能力,也就是文笔。而影像导演需要镜头和表演。在影片大段长镜头中,经常看到群演的敷衍。比如进入《ME》杂志的那段戏,排队的戏,群演的处理都非常地敷衍。一下子让华美的镜头毫无价值。我们在看演员表现的时候,不仅仅是听台词,更多是呈现台词的时候表情传达的其他意图。这方面,由于导演调度上的情况,非常单摆和平面。

     当然群演可能就领一点薪,现场很混乱,所以做不到这些。但专业不专业其实就看这些。当所有静态景都尽力打造奢华,而大多数表演却只是敷衍一下,或者想当然,前因后果让观众自行想象,起音乐了让我们猜测情绪到了。这方面,其实倒不是有大的问题,而是粗糙。导演手法的粗糙,却又揽了一个不好拍的群戏。不断见人,不见角色。影片的三分之二都是这样一种匆忙而慌乱的状态,又拼命地告诉你别慌。

    接着我们认真从编导两块讲讲。首先电影《小时代》的剧本,很有问题。她的任务似乎只是为了完成交代任务,没有真正事件。因为一直在挑导演的节奏问题,全剧唯一在情节上是成立的,是结尾的那段发布会,因为排铺了三分之二哪哪都不对以后,突然节奏对了,很让人感动。我甚至在想,也许这是作者下的很深的一盘棋,让我们先是忍受,后来在结局因为情感传递到位而谅解……

    所以整个剧本是类型不清,结构失衡,跟原著的关系混乱而无法理清。类型是她无法严格意义上是一个青春片,夹杂的混乱信息很多,没有完成类型依托的任务,要讲的东西特别多,但都讲着讲着就飞走了。结构失衡是她的切碎叙事不是电影的语言,是想到怎样就怎样,或者按原著随意截取,不构成叙事。文字和影像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原著本身借助了很多影像化的写作法,但真正暴露在影像中,非常地脆弱和无法进行些微的推销。逻辑都是不成立的,都是自行合理的。这是一个不及格的剧本。

    接着说导演部分了,前面也讲了一些。最尴尬的地方是在于,真的没有让演员在表演,一直暴露演员的短板。一个电影人物成立就成立了,原著中最成立的是顾里,塑造了一个时代独特的性格。在影像中,演员再怎么尽力,也只是勉强达到了尽力。我在看很多段落的时候,一直想演员真的很难演啊,她很难成立。我个人认为杨幂是在救这个戏的,合理了很多逻辑。其他演员真的只能尽量做到别脱戏就好了。

    另外因为一堆问题了,这个点似乎提出来太奢侈了。但还是要提下,《那些年》比较成功的导演思维是一直坚持男主角的视角,给观众影像上内心波折的呈现,逻辑也不会有问题。而《小时代》是用林萧的视角贯穿的,但经常拍着拍着就变成上帝全知视角了,观众很容易跟丢,一个电影观众一直跟着一直认同人物才会代入感情投入,《小时代》经常有太明显作者的影子要出来。拼命要你娱乐起来吧,其实是得不偿失的作法。

    所以我觉得那些演员都很努力,群演调度都没做出来,表演很呆,但没什么好怪罪的,因为给他们发挥的东西真的很窄。勉为其难挺不容易了……

 

     然后到这里,就可以为真正喜欢原著投入过真情的读者说些话了,这个电影尽量呈现了读者之前看小说迷恋的场景,类似催崇光稿,他打游戏的悲伤,给宫洺买杯,送戒指。当年因为文字纯粹写到内心的脆弱和真诚,当看到真人呈现的时候,怎么就那么不成立——因为文字由我们的想象慢慢在合理,而影像是直接给的,必须要靠专业和技术,不是想当然的。这是两个行当的专业。好多导演看不起编剧的文字,他写不好。可同样的,作者强势了以后也要尊重影像语言,强势也是尊重编剧。好多落笔没有问题的想象,在拍出来的时候,是有严格的讲究的。观众包容和专业是两回事。

    包容的读者我们就不讨论了,我认为这部电影伤了真正在热爱原著读者的心,感觉这些情感是可以随便被复制的。又因为导演和作者是同一人,连想反驳的话都很难。我们通常因为爱作品而爱上作者,但作者并没有那么珍惜自己的作品(到现在为止,我都没有讨论作者的金钱利益部分,这个其实跟读者关系不大,读者也不在乎)。在这个作品上,我觉得很粗糙。这些情感才是最珍贵的,是多年一起阅读一本书积攒的情感波动,一种共同的默契,当她用看似华贵的方式呈现,却如此呆板不负责,我觉得是一种隐含的伤害。当然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告诉我别当真,这只是生意。我觉得没有问题。跳过就好。

 

     接下来说一下结局,其实全片到发布会开始,让崇光发言那段,节奏和其他东西都对了。但那是类型的优势,一个青春片结局同仇敌忾反叛歌颂青春带来的魅力。严格意义上拍片只要紧紧尊重类型一般都差不到哪里去,这是千百年人类智慧总结下来的故事奥义。结尾部分是全片唯一在节奏上的部分,因为前面实在太粗糙,我觉得看到这里,很多原著读者突然就达到了谅解。因为毕竟是爱的。我不想分析主创是不是在这个地方进行了精妙的设置,为的是达到这个效果。如果是,这盘棋下得很深,但利用的是人心的善。如果不是,我觉得暴露的还是主创的无能为力。

    

    但不管怎么说,因为这样缠绕,信息庞杂,你可以一直跟人聊着天看完一个影片。不在意的人获得了吐槽的机会,而那些多年情谊得到满足的人也挺好,而我可能在意的是那一群这么多年无论怎么样都支持一个故事的情感丰富的人群,我总觉得这段感情被廉价化了,虽然她被拍得那么地纸醉金迷。其实那不是什么好的东西。还没有到可以构成一个好的电影。

    读者爱一个作品能纯粹到什么程度,热爱阅读的人自然会明白。我们为并不存在的人欢欣雀跃,感同身受。因为过于宠爱,其实所要极少,毕竟她陪伴过你一段时光。人和人最珍贵是相遇相处莫名其妙积攒的情缘,这情缘又是极端麻烦的东西。在讲这些话的时候,我觉得我的立场就有点混乱了,可能作者本位思想上来了。请自行跳过吧。

    然后为了不被骂很惨,这个影片我团购价付30元和朋友一起看的,请原谅我写一堆自己要说的话。

 

    书和电影都讲完了。最后想讲点闲话。

    因为媒体有需要消费的缘故,会经常夸大很多口号。但其实对观众和读者来说,只是阅读和观影就好。所以,时代还是一样的方式迈进。不会是微博喊两句口号就好像进入了全新的纪元。这只是一个影片罢了。但有意思的是,真的有一个作者,无论他自己是否愿意,在某个阶段他是和时代的脉搏互为一体互相成全的,无形之中其实这都是他的时代,你可以讨厌他,迷恋他,讨论他,他都构成了时代的一部分。而当有一天,他自己开始把这些影响构成消费的时候,我突然没过去想象这些那么感兴趣了。以前会很想知道会怎么样。

     因为那只是一场过往而已,每天微博上澎湃的消息罢了,跟我们真实的生活关系不大。无论怎么样,你都会慢慢地去感受自己,慢慢地勇敢地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你会停留很多娱乐,遭遇很多奇特,思考不少问题。但最终你会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而过程中最珍贵的就是那些观赏和美好的眷恋。

    所以你何必在意不那么重要的东西。总有更好的故事会上演,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别再熬夜,赶紧关微博睡觉。

     晚安。

 短评

它确实比我想象中好看,有机会会想看第二次的电影应该也不多,小时代算是一个。

2分钟前
  • kiya
  • 力荐

制作出这样一部在他们的世界里让所有人群欢呼雀跃大喜大悲激动疯狂的电影(主要是电影本身也不会太差),在我等另一平行时空的外人看来也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7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较差

我不黑什么郭敬明和杨幂,我对他们不了解,我只是觉得这种电影所宣扬浮夸奢靡空洞无物的价值观有百害而无一利,我说这话不是想做道德标杆,只是不想看到弟弟妹妹们潜移默化受其影响,整天无病呻吟、拜金装B

8分钟前
  • 川流熙攘
  • 很差

九把刀的先例、映前的口碑营销所造就的期待,正片终究担不起。个别演员再出彩,镜头调度再出色,也拯救不了支离破碎、不说人话的剧本——哪怕它画面再美图秀秀、音乐再豆瓣电台、男角出镜再接客帝都没用。最好看的部分?等音悦台的片尾剪辑版吧……

11分钟前
  • ♫欧德伯裔
  • 较差

被豆瓣评分吓到了,不该这么低的。那些口口声声说“要对弟弟妹妹们负责,不能让他们接受这种拜金价值观”的你们,请问“整日拿一个作家的身高取笑,为能给郭敬明打一星而苦苦等待”的价值观,高在哪里。

16分钟前
  • 飞行官小北
  • 还行

关于《小时代》,很多老家伙猛批电影这没什么,但猛批看这部电影的青少年就有点过了,也许前者是担心后者会被这部电影带坏三观。这个纯属杞人忧天。很多老家伙原来也是看着更白痴的革命剧或琼瑶剧长大的,现在不也大多都认为自己心智正常嘛。每个时代的主流文化基本是用来洗脑的,但一代会比一代强的。

19分钟前
  • 丁小云
  • 较差

婚纱写真影楼VIP套系

21分钟前
  • louing
  • 很差

笑死 一点都不悬浮 上海纪实片🤣

24分钟前
  • 王遗风
  • 力荐

听说小时代有个长镜头很牛逼,我在想是怎样一种牛逼呢,是郭敬明带着头套披着黑斗篷,站在高塔上俯视着自己的城市——上海吗?镜头从左移向右,金属厚重的轰隆声合着低沉的女声吟唱,远方霓虹灯照亮的笔直街道透漏出橙黄深红的色彩,映衬着小四的脸庞。片名出现:Tiny Boy Rises(长高)

26分钟前
  • 小海
  • 还行

郭敬明高傲地抬起头, 看着跪着的韩寒,“等着吧,我会超过赵薇成为内地票房第一女导演!”韩寒什么也没说。萌萌萌萌萌萌萌萌萌萌萌。

28分钟前
  • shuli23333
  • 较差

《矮时代》

30分钟前
  • Yao
  • 还行

“不看电影《小时代》,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跟郭美美是同时代的人,更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早已搬离城乡结合部的花季少女。”——周黎明

32分钟前
  • 泽塔西
  • 很差

四姐妹情谊知多少,请看有钱版《阳光姐妹淘》、校外版《致青春》、年轻20岁版《欲望都市》、芝麻即大事版《小时代》。只是拿最后这部跟前面几部比较,都抬高它太多了。

35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赵薇说,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郭小四说,错,有钱的人才有青春。

40分钟前
  • 人気小圆头🔒
  • 还行

只能说预告片剪的太好了,而且预告片很多内容正片都没有,应该是两部套拍了。电影很浮夸,故事只有性格逻辑没有情节逻辑。也远没拍出上海真正的味道。柯震东真的没在认真演戏,台下也是一副小孩样,可怜郭采洁那么拼命,hold住倒是可以做个演员。

45分钟前
  • 尔安宋🌈
  • 较差

剧情基本就是杰娜小说的水平,各种意淫和浮夸。人物没有灵魂,不说人话,不干人事,全是些符号化的标签与假想。故事碎的要命,再用一些矫揉造作的独白以画外音串在一起。当然,很多人吃这套,她们还会把那些台词抄下来作为影评,寄托自己青春的哀伤。还什么没落的贵族,好可怕的台词。

5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很差

什么小时代,这明明是《郭多利亚的秘密》时装T台秀,上影节首映那票,有个小姑娘出120块要买,我没卖,我现在后悔死了。

51分钟前
  • 专门乱吐槽
  • 很差

那些说《小时代》拜金传递错误价值观,于是就打一星的人,好像自己多清高一样,好像自己不爱钱一样!把一千万人民币拍到他脸上,估计给郭敬明舔脚他都肯干!大家哪个不爱钱,装他妈什么装!

54分钟前
  • 已注萧
  • 力荐

看了半个小时实在看不下去了,只能拿起手机

57分钟前
  • 一路向北
  • 还行

你们不要黑郭导好么,人家这部电影完美地诠释了“场景的华丽堆砌”、“没主线即主线”、“如何塑造空洞的人物灵魂”、“论特写镜头如何滥用”等词句。郭导的良苦用心岂是你们这群低级影迷能理解的,哼,哼哼……

60分钟前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