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贞德1999

HD

主演:米拉·乔沃维奇,达斯汀·霍夫曼,费·唐纳薇,约翰·马尔科维奇,文森特·卡索,帕斯卡尔·格雷戈里,安德鲁·伯金,罗伯特·甘特,切基·卡尤,John Frederick,戴斯蒙德·哈灵顿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英语年份:199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圣女贞德1999 剧照 NO.1圣女贞德1999 剧照 NO.2圣女贞德1999 剧照 NO.3圣女贞德1999 剧照 NO.4圣女贞德1999 剧照 NO.5圣女贞德1999 剧照 NO.6圣女贞德1999 剧照 NO.13圣女贞德1999 剧照 NO.14圣女贞德1999 剧照 NO.15圣女贞德1999 剧照 NO.16圣女贞德1999 剧照 NO.17圣女贞德1999 剧照 NO.18圣女贞德1999 剧照 NO.19圣女贞德199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圣女贞德1999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4世纪爆发的英法持续超过百年,法国节节败退,大部分国土都被英国占领了。就在这个时候,珍妮(米拉•乔沃维奇 Milla Jovovich 饰)出生在法国的穷乡僻壤中。年少起,珍妮就经常看到各种幻想。一次,她看到幻想并根据指示找到了一把剑,当她带着剑回到家时发现家里已遭英军蹂躏。  珍妮知道是上天安排她来捍卫法国。于是她向当时的皇太子查理(约翰•马尔科维奇 John Malkovich 饰)请求率领一支军队去抗击英军。走投无路的查理答应了珍妮的请求。随后珍妮率领法军节节胜利,查理亦顺利登基。  登基后的查理不再需要珍妮帮助,珍妮在以后的一次战斗中陷入困境但无人来救,她被英军捉住并带到了英国审批……山里娘们山里汉阿波罗男孩与你随行护士当家第三季方法派交易2007邪恶发生2戴错贞操带赛艇男孩肉食猎者第四季人形净琉璃天堂旗帜下名门绅士之考古劫心少年说唱企划少女邂逅谎话连篇 浪花梦之阵战机:空中勇士 第七季孤注一掷:尤文图斯叛逆者加菲猫老妈撞入电视台第二季比邻星不良行为第一季第五波探长薇拉 第十二季欢喜拍档非洲和尚家有婆媳攻壳机动队:崛起3神之造物愿上帝降临头七2009朝鲜王朝内幕第一季结婚计念日遍地书香把妹幻觉化劫间谍干涉手工少女!真人版虎口飞花不差钱

 长篇影评

 1 ) 可惜可惜

这里的贞德完全就是一个近似于精神分裂般迷信上帝的少女啊,导演选用这个角度来拍,实在有点遗憾。这样的贞德就像一个疯子,没有计谋,不懂战略,胜利好像全是靠一味地前进侥幸得来的,与历史也不符吧。

 2 ) 迟到的圣女

这是暑假时候看的,最近却总是想着。
这是一个知道注定失败却注定拼搏,也注定无奈的女子。
看电影的时候,虽然知道她的最终结局是火刑,却仍然不自觉的在想,她有着上帝的眷顾,怎么会失败?又怎么会被别人背叛?
但事实就是如此,不是上帝不公,不是人间不善,只是贞德不幸。
我的脑中始终浮现着最后上帝对贞德的洗礼,那是多么的震撼人心啊,音乐在那时想起,接着便是火刑,一片雄火……
现在才知道这也是吕克贝松的影片,以前只是停留在《这个杀手不太冷》和《碧海蓝天》中的那种淡淡的感觉上,但这回确实换了强烈的感触,在这么多天之后,却仍然想着。就像那时看完《人工智能》,我竟一整天不能好好听课,尽想着那个男孩(饶恕我忘了他的名字)。
现在也是这样,脑中全是最后她在火中燃烧,我看着她,那时的人们看着她,上帝也看着她……

 3 ) 谁的圣女,谁的贞德

圣女贞德在她死后不久就被迅速淡忘,直到大革命法兰西民族主义高炽,才发掘记忆重新发明历史。然而好玩的是,不仅法兰西人视贞德为民族英雄,部分英格兰人也同样认定这位奥尔良少女是英格兰人的民族英雄,我忘了是丘吉尔还是麦考莱说过,贞德与其说是法国人的圣女,毋宁是英国人的圣女才对。

如果我们梳理历史,不难发现第一次英法百年战争法国人固然获得胜利,却是以中央政府高度集权为代价取得的。查理七世加深了从中世纪后期卡佩诸王开始,建立专制王权的路径依赖,打压地方自治,破坏传统特权,百年战争的胜利留给法国人除了民族自豪以外,更多的是一个更加专制和高税负的政府,绝对主义君主制度将困扰法兰西人民接下来的两百多年,并成为法国人提高生活水平的最大阻碍——法国总人口长期是英国人的四倍左右,人均GDP与生活水平可能不到后者的一半,印象里要到二战因为战争破坏的缘故才追平。

而对于英国来说,百年战争的失败比胜利更有意义,如果英王征服了法国,那么他完全可以依靠在法国获得的资源破坏英国的成宪和自由,法国未必比英格兰更富庶,其人口却超过西班牙与奥地利的总和,是欧洲第一等的大国。早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英国国会就意识到这一点因此经常给英王拖后腿,每当英王在战场上获得大捷,急需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时,负责给钱的国会就变得拖拖拉拉,避免国王做大,破坏英国内部的势力均衡。

在百年战争以后,英国就彻底放弃在欧陆获得土地,转而向海外扩张,赢得殖民地,爱尔兰是英国人新国策的第一个牺牲品。这样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取消常备军,也就是陆军,岛国的特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决定了精锐的海军和自发的民兵就可以自保,陆军反倒能镇压对专制政府的反抗,因此长期被视为自由的敌人,而海军上了岸就未必了。另一方面,这使得英国不必牵扯进大陆的争霸中,免除常备军的负担,又可以施展离岸平衡的政策,获得外交上的主动。

因此,一些英国人以为领导法国获得胜利的贞德是英格兰人的圣女,而不是法国人的圣女。

不过严格来说,他们是将贞德在百年战争当中起到的作用给夸大了,贞德主要起到了在法国接连惨败后凝聚起法国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真正的胜负手其实是百年战争获益最大的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如果不是菲利普背弃了与英国人的盟约,转而与法王合作,法国绝对不可能赢得胜利。

历史的真实与诗性的真实毕竟不是一回事。

又:虽然莎士比亚在《亨利五世》里将贞德黑成妖女,不过另一位大戏剧家萧伯纳写了本《圣女贞德》黑了回去。

丘吉尔在《英语民族史》里这样看待贞德”贞德远远超出普通人之上,在千年里无人能与她相媲美。关于她的审讯记录提供给我们的细节,经过数百年光阴的消蚀仍跃然纸上。我们每一代人都可以根据她的言语对她作出公断。她完美的体现了人类本性的善良和勇敢。不可征服的勇气、无限丰富的感情、单纯者的美德、正直人的智慧,这一切都在她身上放出了光彩。她解放了养育自己的土地,因此赢得了光荣。每个军人都应该读一下她的故事,思索一下这个真正的军事家的言论和行动。她虽然没有学过战争艺术,却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在各种形势下揭示了制胜的诀窍”
如果可能,写一篇英国人对贞德的观念史会是很有事情的事情。但是,我今天下午要回家,嗷嗷嗷嗷!

 4 ) 她的历史仔细读一读其实挺惨的

 
简单说几个时间点:
 “圣女”贞德,1429年4月参战,1430年5月被俘,1431年5月被执行异端审判。也就是说她十七岁参战,十九岁死亡。
 1456年,异端的审判结果被平反。但此时只称呼其为一名烈女。
 来自教廷的封圣是五百年后(1920年)的事情。1905年法国通过了政教分离法案,因此教廷就以贞德的封圣来挽回民心。1909年,天主教廷突然祝福贞德,并在1920年将她封圣。

 所以说,直观上有关圣女贞德的浪漫主义猜想并不是史实。
 面对英雄故事有时候真的需要各取所需。

 5 ) 转发最好的影评

 Dustin Hoffman演的那个什么黑衣人,与白衣小孩和白衣中年人(长得像“上帝”的那个人),都是是贞德的自省,也就是她的良心,怎么会是撒旦。。。。这三个人扮演的同一个角色(贞德的良心)的幼年、中年、老年而已。拜托就算真的没看懂,也可以看看credits,Dustin Hoffman扮演的角色清清楚楚写明了是The Conscience。
  
  以弗洛依德的理论来讲,也可以说黑衣人是贞德的超我。而贞德的自我即是片中一直出现的白衣中年人——那个长得像上帝的人,这个“上帝”只是贞德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而已,并非真正的“上帝”,原因很简单,从片末贞德的自我告解这组镜头中已经阐释得相当清楚了:因为贞德的本我触犯了原罪,她的本我以杀戮的快感来满足复仇的心理和偶像的崇拜;但是因为正好贞德这个特别的人物,她从小笃信上帝,所以她的本我(本能)和自我(信仰)产生了矛盾,这个时候自我的防御机制就体现为“由‘自我’来扮演‘上帝’的角色”。要注意这个上帝只是贞德自以为的上帝,不是真的上帝,这部片中根本就没有出现过真正的上帝和撒旦这两个角色,Luc Besson要表现的是贞德的心理世界,所以一切都是贞德的心理活动,最后的救赎也是她自己救赎了自己。
  
  继续回到自我防御上来,当贞德的自我(贞德所相信她看到的上帝)已经无法舒缓她的压抑——包括内心的压抑和肉体上所收的折磨以及对死亡的本能恐惧时,她的超我——也就是她的良心(这次是Dustin Hoffman)——又冒出来了。她的良心为她的本我(包括肉欲和心智)找到了解脱的道路——也就是最后贞德一个人自己的告解。但是关键的地方在于因为当贞德在向超我告解的同时就相当于承认了本我的原罪,所以说贞德会把超我当成是本我以及“本我以前所笃信的自我”的对立面——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此时超我就暂时成为了本我的对立面——同时也是年轻白衣男人(贞德笃信的和观众误以为的“上帝”)的对立面——自然只能是一个穿黑衣的凶恶老男人了(同时自然就有观众就顺理成章的误以为是“撒旦”了),贞德在片中不是还质问了黑衣人说“你是不是撒旦”吗?这就是贞德的内心活动的最高潮。
  
  请注意在这条线索中,因为本我是有罪的(直到最后一组镜头火刑前),所以贞德本我所笃信的上帝(自我)不是真正具有“上帝”意义的上帝,相反倒是黑衣人“撒旦”(超我),因为最终解救了贞德,还可以勉强理解为“上帝”。。。不过充其量,我最多只将它理解为“救赎”而已,这就够了,绝对还不到真正“上帝”的级别——因为最终是贞德自己的良心救赎了自己,根本没有上帝什么事。
  
  可能很多人看到了Jovovich问Hoffman说“你是不是撒旦”这句台词就以为Dustin Hoffman是撒旦了吧。。。再说一次这部电影里面根本没有上帝和撒旦,不信就去翻credits嘛。。

 6 ) 贞德为什么被追封为圣女?仅仅因为她是女英雄么?或者因为她是纯洁的处女?

14世纪爆发的英法战争超过百年

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少女贞德

带兵打仗拯救了法国

然而,登基后的法国国王查理

却把贞德交给了英国人并被执行火刑

这听起来是一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关于圣女贞德的电影被拍成了好几版

从最早的麦德莱叶 1928 年的默片

《圣女贞德的激情》

到 1962 年罗伯特·布烈松的

《圣女贞德的审判》

贞德一直是一个超级女英雄的形象

而在99年的这部 《圣女贞德》里

吕克贝松塑造了一个普通的贞德

给我们带来人性的新的思考

他并没有照搬圣女贞德的真实记录

而是呈现出贞德信仰背后的故事

贞德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女孩

她从小就有点与众不同

她不爱布娃娃也不爱捉迷藏

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

每天跑到教堂里做忏悔

这是她与其他小伙伴的不同之处

这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一个非常善良执着的小女孩

她不仅天天跑教堂

并且还有一个大人们看不到的小伙伴

并认为那就是上帝

导演用几个镜头表现了

少女贞德

对忏悔这件事情的执着

这是一个还没有接触社会的农家少女

最初接触的是真善美的宗教

她并不知道这个世界

有她不为人知的阴暗面

然而,英国人的侵略

毁掉了她本该美好的童年

她取代了亲姐姐的藏身之处

被亲姐姐藏在了门里面

而就是这个举动

导致她亲姐姐

惨遭英国人的强暴和杀戮

贞德在那一刻

被植入了仇恨的种子

她从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变成了一个不会笑的小女孩儿

她不明白为什么美丽善良的姐姐

会遭此厄运,要替她死

教主安慰她说

或许上帝给了她更重要的使命

从那之后

贞德的神迹和幻想就开始了

先是一把从天而降的剑

然后就是各种梦境和神迹显现

比如她看到了查理加冕

她坚定法国不会亡

她去找到皇太子查理

并要求给她一支军队

她要带兵打仗等等

贞德虽然只有十几岁

但她不是空想家,并马上付诸行动

在这里,导演贝松用一场戏

巧妙得表达了查利态度的转变

他用别人假扮自己的方式

来看贞德能不能认出他来

导演在这场戏的处理

用了一个贞德痴痴的表情

和双腿跪地抱住国王那种

期盼已久的喜极而泣

来表现出那种虔诚的基督教徒形象

皇室贵族们从一开始对贞德的怀疑

到后来的信任和愿赌服输的状态

很难想象

但正是由于一个普通的农家少女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

在她最美好的童年

遭遇了毁灭性的伤害

才从此走上了复仇的道路

但同时她也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哪怕战争上的东西她一窍不通

大家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任凭这个没文化的农家女孩儿

带着一只军队,去打仗

这既是一种信仰的力量

也是这一种走投无路的无奈之举

注意,贞德做的第一件事情

是找人给英军写了一份劝降书

一般劝降书都是强者给弱者写的

可当时的形势

法国的兵力是不能与英军相提并论的

但就凭借着这股冲劲

贞德在中箭的情况下

还能顽强的奇迹般的活下来

原本以为查理加冕

法国收复失地

已经是很圆满的结局了

但电影的精彩之处在于“突转”

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了

可以用和平手段解决

但贞德对英军的怒火并没有完全消退

查理成为国王之后

也不再需要贞德了

在查理登基时的那一刻

镜头从贞德欣慰的面孔

突转到巴黎之战中的狼狈

最终她陷入了政治陷阱

查理对贞德要军队开战打趣说

“你怎么那么残忍

要知道外交手段要文明得多也实惠得多。”

其实她的同伴战友

也曾不止一次劝她该回家了

而太后对贞德的不识时务

给想了一个阴招

把贞德交给了英国人

这样既保全了国王的颜面

又把贞德这个锋芒毕露的少女给办了

这有点像中国古代的大臣

也应了那句老话

狡兔死走狗烹

一个令人伤心的故事摆在面前

马列维奇饰演的查理

表演的很到位

他得知岳母的诡计

先是诧异,再是反对

最后迎合且心怀不安

又表现出一丝无毒不丈夫的可恶面孔

之前看圣女贞德一直为她鸣不平

为什么查理那么没良心,那么坏

可是以查理的角度来看

能和平解决的事情

为什么要战争呢?

吕克贝松没有像常人一样

完全站在贞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而是主角贞德被出去了光环

让人重新进行思考

这是电影的可贵之处

贞德为什么会被称作圣女?

只是因为她是个不怕死的女英雄?

还是因为她致死都是处女?

显然都不是

对于法国来说

贞德出现后才使历史上的法兰西人

第一次有了民族、国家的神圣感

之前的几百年

甚至上千年的法国人都是

散沙式地各自活在一个个小城邦里

根本没有民族国家的观念

这一点才是贞德后来

被称为法兰西圣女的重要原因

影片最出彩的地方在于最后

贞德和内心的那个神秘声音

反复辩解

她突然反思到之前的一个个神迹

并把他们用现实的种种可能性还原

那个声音说

你看到的不是事实

贞德,而是你想看见的东西

你是为自己而战,以你的名义

人性是个不能直视的东西

制造奇迹或者灾难

又或者某种神秘的力量

贞德作为一个英雄

也包含普通人的缺点

而不是一个扁平的偶像

比如,她是一个不识字的文盲

又比如她很小的时候就有信仰

并强调人格中的“超我”

甚至她很有可能由于过分追求完美

患有轻微的精神分裂症

只是她目睹英军入侵的悲剧

使她的幻想变得严重

还有,她经常和上帝对话

这种神秘的记载

也都符合当时关于她的为数不多的资料

她鼓舞士兵高喊的不是爱上帝

而是 “所有爱我的人,跟我来! ”

对于拯救法兰西

贞德攻陷要塞,收复奥尔良

进攻巴黎发动一次次战役

不仅仅是为了要拯救法兰西

同时也是要发泄自己内心深处

埋藏多年对英国人的仇恨

在这个过程中

她利用了神迹的不朽

击退了英军

将查理送上了王位

最终她被绑在柱子上

神父要她签名认错

承认自己归顺上帝那一刻

内心的那个声音痛切地说:

“最终是你抛弃了他,贞德。”

贞德意识到了自己复仇的私心

必定要用鲜血来偿还

又加上英军对她恨之入骨的捉弄

比如给她穿男人衣服,说她是异端

所以最终贞德甘愿来承担

这场猛烈的烈火

成为真正忏悔的圣女

左岸文青,编剧影评人,ACI心理咨询师

洞察人心的犀利写作者

个人公众号:左岸文青(ID:zuoanwenqing)

小助手微信:solar_qing

往期精彩之 8½ Criticism:
皮囊还是灵魂?——《歌剧魅影》告诉你
为什么男神往往落入凡人之手?
一个陌生的女人,一个薄情的男人
爱情的保质期
次邂逅,千年追寻,只为见你一面
一部拍给男人的电影
基努里维斯最男神的时光
溥仪——从“龙”到“人”的一生
一部男主全程沉默,女主只有两句台词的电影
杀手还是警察?全智贤最惊艳的作品
如果老师让你把书上的废话撕掉
云端的《Her》是你吗?
爱,想象和自欺欺人

 短评

好几次被贞德咆哮的脸吓到了。。。

2分钟前
  • 劳永逸
  • 还行

成功了才行,不成功那你就是神经病

6分钟前
  • ▲S▼
  • 还行

吕克-贝松说:“我喜欢电影的结尾。 贞德历尽艰苦后感悟到命运的飘忽,但她接受命运的安排,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五百年来,贞德的形象被利用的成份居多,因此我希望借此片让她回归独立的身份。”

11分钟前
  • 四月天
  • 推荐

又名: 圣女贞德的故事 / 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 圣女贞德导演: 卢 贝松 (Luc Besson)主演: Milla Jovovich / Dustin Hoffman / Faye Dunaway上映年度: 1999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imdb链接: tt0151137

16分钟前
  • 传说
  • 推荐

我不知道该对贞德说什么

21分钟前
  • 毛驴哥🔒🔒🔒🔒
  • 力荐

前半段很郁闷,可以快进看。从审判开始,贞德的形象才真实深邃起来。最后告解的贞德同第五元素中浏览人类暴行的丽露是同一形象,她是人性的旁观者,而非神性的信使。

22分钟前
  • 品味糟糕
  • 还行

Milla Jovovich演得真烂,简直侮辱了贞德,建议去看德莱叶或者布列松版本....

23分钟前
  • 大宸
  • 很差

我不了解那段历史,就这样看了,贞德应该就是一个神婆,在菜市口被烧死差不多也是咎由自取的。抛开历史,电影很不错,通过两个突兀的跨越来呈现一个少女变成神婆,又脱离神婆身份,回归到普通人的蜕变过程,各种绚丽场景应接不暇,但贞德却被勾画的很清晰。

26分钟前
  • Yaya~
  • 推荐

尽管米拉·乔沃维奇异常糟糕,在很多时候把贞德诠释得更像一个极易发怒的女神棍,但电影仍然在出色的把控下让肾上腺激素一波接着一波地侵袭着观众。影片的剪辑十分有力,战斗中表现出了能让灵魂激荡的勇气和精神,最后的忏悔也颇耐人寻味,而每个危在旦夕的国家都需要一个刘胡兰。

31分钟前
  • 韩伯愚
  • 推荐

法国人对于贞德有点执念,正如敝国有刘胡兰,这些早熟的孩子啊,每每让我想起知堂反对过分消费孩子,这些都让我不安。吕克·贝松的贞德大概是第41个了,他在手记上写道:贞德是我们的精神之源,在她的信念和纯真之间捕捉到的东西,又在她的时代里失去,正像我们在自己的时代里失去一样。难道人类的思想必得沿着如此曲折的道路,才能发现隐藏在邪恶背后的善良吗?鲁迅说要救救孩子,很多时候发觉是孩子一次次将那些与世界相约瓦全的大人拯救出来,用他们的纯真、善良、果敢,拯救通常都是从一次失败的婚姻开始。

35分钟前
  • 刀叢中的小詩
  • 推荐

她对上帝充满热爱,她经历过一场刻骨铭心的变故,她以无以的伦比的激情,唤醒了法国民众抵抗英军的斗志。所以,她依然是圣女贞德。在她将死之时,她的肉体经受着火的煎熬而扭曲,她的灵魂却坚强无比,她的眼里见到了上帝的光芒。

36分钟前
  • 青心白
  • 推荐

流过泪的电影...太年轻 那时

38分钟前
  • 安獭獭
  • 力荐

记得是很久以前看的一部电影,当时觉得特别史诗,可能也是因为更早之前没看过同类型的,找个机会再重温一下

42分钟前
  • .H
  • 力荐

吕克·贝松:“我喜欢电影的结尾。 贞德历尽艰苦后感悟到命运的飘忽,但她接受命运的安排,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五百年来,贞德的形象被利用的成份居多,因此我希望借此片让她回归独立的身份。”由神性-魔性-人性三部曲,吕克·贝松完成了贞德的形象还原工程。

44分钟前
  • Lan~die
  • 还行

等Dustin Hoffman等到快俩小时了才出来……在宗教信仰方面的讨论触及个毛皮电影又结束了,前面的大部分观感就是一个发疯的贞德……两星半

46分钟前
  • touya
  • 较差

片长过长,略感拖沓。别的地方做的还不错,向我们展现了疯狂、勇敢而又愚蠢的贞德,法国国王的愚蠢无能懒惰自私,以及其他人的各种疯狂。还是那句话,所有的宗教一开始都是指引人们崇尚真善美,但最终都沦为了统治者们禁锢百姓的思想的枷锁。贞德的悲剧也是所有忠诚的战士和疯狂的宗教徒的悲剧。

51分钟前
  • 巧克力可丽饼
  • 推荐

《夫人》(The Lady)是吕克·贝松执导的第11部真人电影,这位“法兰西的斯皮尔伯格”曾说过只导10部电影就Hold住,从此当个专心的制片人,这回破例出山,想必有点“一雪前耻”的意思。显然,在《圣女贞德》之后再拍活一个“女神”传奇,成为贝导的当务之急。

55分钟前
  • Ms. ZzZz
  • 推荐

贝松版的贞德,虽然有一些史实性错误,仍不失为一部值得一看的史诗片。前半部分稍显凌乱,后半部渐入佳境,对贞德的心理描写很出彩,达斯汀·霍夫曼饰演的conscience揭露出不少信徒都难以避免的思想盲点和隐匿的罪性。战争场面可圈可点,但审判部分有走马观花之感,不及布列松和德莱叶版。(8.3/10)

5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為什麼講英語,為什麼戰爭場面比三國還落後,為什麼到碟三才開始有看頭,為什麼Milla Jovovich在Luc Besson的電影裡總是精神錯亂,因為這樣他們才離婚麼

60分钟前
  • 还行

天哪 法国人把圣女拍成了神棍+精神病 让人情何以堪 简直是张角大仙啊 私下我小人之心想:导演是教徒或者是怕得罪了教徒,把烧死贞德的责任同教会撇清了,搞得像滑稽戏。 总的来说本片不值得收藏

1小时前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