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总在左边

HD

主演:益西兰周,罗后杰,尕藏仁青,仁增卓玛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藏语年份:201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1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2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3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4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5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6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13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14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15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16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17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18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19太阳总在左边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太阳总在左边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主人公尼玛将亲生母亲碾压致死,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和自责,带着渗有母亲血迹的一把黄土,只身磕着等身长头朝拜拉萨,却依然没有消解无时不在的悲痛 和自责。返程途中,尼玛遇见一位坦荡执着、又空虚失落的老者,两人穿行在茫茫戈壁滩,相互影响,相互救赎,终于让主人公重新获得生存的勇气和自我的释然, 将渗有母亲血迹的黄土撒在原来酿成惨剧的地方。芭比之魅力公主学院格洛丽亚在路上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年喜羊羊婴尸黑暗的欲望 第一季帕达三大队 独家纪录片盲探2018心律失常最强的名医3机器侠硬糖少女303告别典礼罗宾汉(粤语版)杀戮都市:O漂流的夜1960星溪的3次奇遇巴色没有回答越活越来劲捕狼人生热辣奇多的诞生重装战警寄宿学校地球停转之日2008军鼓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停止天国的眼泪帮我看看孽扣海盗克星青春王室 第三季花红花火报童传奇1992江南大盗龙虎榜母性厨房第二季海洋之城临时男友地球的夜晚禁忌关系马洛

 长篇影评

 1 ) 简单平静的美

影片平实却饱含温暖的情意。从拍摄的角度看很像纪实类的片子,没有煽情,没有花里胡哨,演员也是名不见经传。贫穷落后的村庄、空旷荒凉的地貌、单调的情节,可是在这些背景下却渗透着浓浓的人情和朴素的人生哲理,导演似乎是在对眼下的时代提出一些自己的疑问。个人觉得电影里边原汁原味的方言也很有味道,既是整个影片风格的需要同时也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保护和发扬。

 2 ) 哲学总是忧伤的

第一次被一部电影震撼是很小的时候,午夜,睡不着,看电视,电影频道上的黑白电影,名字完全不记得了,印象中我是睡了又醒了,然后看到女主角穿着大花宽松的大裙子缓缓走上楼梯,像中午才睡醒的女人,惺忪颓废,有一张我不喜欢的短的方的脸,也许很像奥黛丽赫本,然后是长发,瀑布般浓密的长发,站在楼梯上和下面的男人说话,那个留着中长发的气质沉静忧伤的男人,然后看见玻璃窗外花园里年轻的男人,于是转身慌张上楼了,那个叫做哥哥的男人静静看着她离去,身后出现了一个肥胖的醉醺醺的中年妇女,冷嘲热讽,她是他们的母亲。
然后换镜头,在集中营,三个人,女孩,两个男孩,一个男孩拉开弓箭对着另外一个男孩,眼神里是深深的厌恶和恨。
然后是长大后的女孩,要出嫁了,前夜,镜子前,那个叫做哥哥的男人站在她的身后,帮她戴上珍珠链,未婚夫敲门,哥哥打开门,说,我们的风俗是结婚前夜是不能见面的,不等门外那个纤弱的男人反应,便把门重重关上了。
哥哥对妹妹说:“我们走吧,离得远远的,去欧洲,我都计划好了。”
那个颓废的不纯洁的女主角眼中却是害怕和忧伤。门外,又是母亲的咒骂声,用“婊子”称呼那个叫做女儿的女人。
哥哥离开了,时间,流逝的时间充斥着赌博,妓女,酒,拥挤的人群,桥,漫无边际的黑夜,年轻的未婚夫死亡了,警察通告,调查,母亲站在哥哥身后,说,我知道凶手就在这栋房子里。可是证据呢?
无边无际的孤独。
女孩终于出逃了,带着她的箱子和帽子,大衣,走进一趟火车,用警醒的脆弱的眼神打量着过往的男人和女人。
还是黑夜,无边无际的孤独,然后女人脸上少了颓废,驿站,女人终于走下火车,酒馆,一样拥挤和香烟,笑声,露乳的女人,骰子,桥牌,女人说,我要一杯茶。给钱。我没有钱。
然后是淹没的拥挤,嬉笑怒骂,调情。
倒数第二个镜头是女人在电话亭里拨通了哥哥的电话,那个因为她的失踪而杀死母亲的年轻男人听到她的声音如得到全世界至宝一般松了一口气,紧张问你在哪里。
女人说我没有钱,我在车站。男人说我马上来。
男人来了,二楼,打破了玻璃,把那些调戏女人的醉汉杀死了,然后是亲吻,铁轨车轮的声音,这是无望的轮回。
看完后我失眠了,为剧中的女人深深地悲伤,在她登上火车的时候,我以为新生活会对她展开,最后她说我没有钱,于是回到他身边。

第二部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第三部是《疯女胡安娜》
第四部是《钢琴别恋》中随着钢琴坠入深海的女人,巨大的裙子撑开,深海,一望无际的宁静,如果我是她,将不会挣脱缰绳。

然后便是长时间的断层,再无法被任何电影打动。
直到2007年金基德的《时间》,那是我概念中定义的商业电影。
然后是2009年金基德的《悲梦》,欣赏和理解其中虚实的比如男人的梦由女人实现,比如男人通过梦境接近离去的爱人,女人不愿记起旧爱却因为男人的梦和他频频接触甚至肉体接触,伤害的真谛因为你理解。此外是因为小田切让,是我认为的完美的男人。
2009年《生人勿近》,多年未有的惊艳之作,冷掉,北国冰封的沉静,所有饱满的情感由细腻的低层次肢体泄露。喜欢爱丽丝在窗外看着老男人死去的眼神,还有结尾,非常理想化,小男孩奥斯卡带着箱子出行了,轻轻敲三次,表示我爱你。爱丽丝气质相当高贵。

然后就是独立电影《太阳总在左边》,2011年6月11日观看。

忧伤的哲学

影片的音乐非常少,而且在我听来是一段,重复的一段,每次音乐响起的时候,我的内心便充满了深深的忧伤。

枯草啊,淡蓝色的天空,直线的公路,汽车开过的声音。

在我的概念中,最伟大和高贵的东西,叫做哲学。因为我们,也许用我更加精确,凡夫俗子,爱恨情仇,七情六欲,久而久之,唯一能够化解的便是仰望哲学,那种清冷的,沉稳的,如宇宙,时间,无情无欲的冷静的理智的,是我向往的世界。

《太阳总在左边》在我看来就是一部哲学电影。当然我看电影其实非常自我,关于作者的真实意图和故事本身我并不关心,我关心的是我的感受。因此所有东西都是被二次创造过的,只代表个人意见。我看到的是冷静啊忧伤啊如天上的星星啊月亮啊,就算在男人对女人说,我家里在筹备我们的婚礼的时候,音乐也是如此忧伤,命运之轮不断转动着,那些人啊,那些生命总将一些微小的东西,既定的伦理,人尽皆服的道理质疑化,那些自我的生命啊,那些坚定的眼神,那些雷打不动的信念和信仰啊。青春啊路途啊。

旅途之中,有一个年长的同性不断从车上下来,作陪,已经是理想化的生活。
男人最后微笑的时候,是顿悟。人生有时候绕一个大圈,最后貌似还是回到原点,那个原点,是社会和时间沉淀下来的真理,告知给所有平庸的遵循着的生命,因此他们的生活貌似少了去多苦头和弯路,然而那些有勇气怀疑真理的,那些固执的,信念不容动摇的生命啊,是否所有经历都是一种过程,正如每个人的路都要自己走,每个人的结都要自己解。

老人最后终于走了,也许是失望。他认为他再也无法领悟?他其实想去帮他捡起被风吹跑的帽子,这个沉默的古怪的迟钝的男人啊,感激啊爱啊是从行动发出的,然而人生总有遗憾,谢谢也来不及说去。
只能最后把帽子留在路旁。

顿悟了回归了的人便懂得放下,舍。

固执的生命坚守着某种信念的,端着满满地忧伤和悲哀。

太阳总从西边升起,灼伤的总是左边的脸,勇敢的生命尝试挑战啊抵御啊那些亘古转动的宇宙之轮,信念是好的,但是作为同辈,因为理解所以懂得,所以变着法子地鼓励安慰劝慰,总之希望你过得开心,最好不必为此困扰。

不知者总是最幸福的。

悲伤在时间和小孩面前,是无力的?
生命中总需要一些说服力,小孩非常好,初生的新生的充满未来无限可能性的单纯的好奇的不自知的,但是为何你的眼中有隐约溢出的泪水?

创作者啊创作者,是否你的内心依然是深深的无望和忧伤,你那么努力救赎,是否因为世事世人本就无法救赎。

说到底是阿Q的温柔的自我打气的给自己和所有被困扰着的人群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只有那么柔弱的生命和眼睛,不自知的来自宇宙的单纯的生命,才能看穿生命的本质,并为世人悲悯?

不可继续探讨。

声音

我喜欢呼呼的风声,水流在壶里的声音,水溢出的声音,鞋子踩在沙砾上的声音,非常动听,非常非常。

看电影的时候我想也许我要专门刻一张类似的盘,不断重复播放。

内心平静。

芳香的肮脏

去看电影前,受邀去和一个朋友吃饭,车转过一条小道又一条,沿途可以看到树,地上是沙砾,有别于城市水泥路面的,有红色的整理的房子,有墙,有古旧的气息。突然内心被深深打动,那种古旧的东西,我想起窄小的游泳池,木门,斑驳的干净的那些具体说不出的。

我非常害怕肮脏,我喜欢香气,洗手间必须一尘不染,每一个角落,是五星级酒店刚打扫完地标准,否则便是无尽的忧伤。

然而有些东西,是泛着香气的肮脏,足以让我迷恋的,比如上面所提的游泳池,木门,有风的阳台,死去的鲜花,小时候画的画,爸爸送的钢笔等等等等。

比如电影中老人捡来取暖的掉在地上发出石头一般声音的牛粪,皱巴巴的用来煮酥油茶的锅,真美。

审美情趣真到位。

片中男主角和喇嘛模样的老人有种我看过的所有近现代中国电影人物都没有的高贵气质,木讷迟钝乏味肮脏皱巴巴,异常高贵。

但我不会爱。

结论是,我对我的言论负责,截止2011年6月11日,《太阳总在左边》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中国电影。



林蜜雪 2011.6.12 凌晨于北京

 3 ) 我看到的,是镜头背后的态度。

                我能看到你。看到你们的故事。89分钟,我一直屏住呼吸。
        
        去百老汇的路上,呼吸着北京呛人的空气,第一次看到夜里的百老汇,太阳总在左边,是我不知道的一个故事。

        许许多多的长长的固定镜头,背景里只有风声,和尼玛的脚步声,马路上的车声。导演让我们安静地在一旁静静观看,看他们的故事,不会离得太近,不会去干涉,也不会被打扰。我觉得,这就是镜头里透出的态度,这是我所能感受到的。其实看完之后,走出影院,当时,我一句话也说不出,一句话也不想说……

        藏族帅小伙的笑容爽朗又迷人,在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的时候,他还是笑得那么开心,那么动人。然后在一分钟后,两分钟后,所有的情绪都戛然而止。在悲剧发生,屏幕闪黑的那一瞬间,我的情绪确实受到了许久以来都没有过的触动。而之后我看到了最真实的画面,以及最值得理解的情绪,恐惧。因为在那一秒,我也怔住了,换做是我,我也会逃跑,我也会躲起来,我也会混乱我也会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也会不敢去看……我也会后知后觉,缓过来之后偷偷躲在墙角下。此时此刻,哭声,鸟叫声,狗吠声,还有可恶的拖拉机的声音,全部回荡在周围。这是我注意到的细节,是这部电影最不安静的时刻,是最多声音响起来的时刻。我想,那声音虽然是有声源,但是却反映的是尼玛当时的情绪。从此看出,导演真的很有心。让我感受到了那份真真诚诚的态度。

        我很喜欢那个可爱老爷爷的笑声,还有他说的一句句嵌入我脑海中的话。
        “孩子小的时候,盼望他们长大,长大之后,盼望他们成家。”
        成家之后,盼望抱孙子。
        “那抱完孙子呢,还能盼望什么?”
        这就不知道了。
        
        痛苦在遇到时间和孩子之后,都会消逝。

        即使悲伤,也要充满希望。

        回到家,同一条马路,同样的亲人。虽然路边的旗子已经破烂不堪,过去明朗的青年看似也狼狈不堪,但是他沐浴了时间,遇见了孩子。所以即使悲伤,也会充满希望。

        因为太阳总在左边,太阳会打败痛苦。

 4 ) 西藏那片土地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圣?

这个片子真是生不逢时啊,11年上映,那时候文艺片在市场上还没多少气候,大多几日游,票房能上百万都不错了。如果放在今天,在拿了龙标后上,以《冈仁波齐》1亿票房估算,这个片子应该有1千万左右。

西藏的题材看得多了,就像吃素食大餐吃多了,不免觉得厌倦,接下来,要么是故事讲得非常精彩的如《荒野猎人》那种,要么是人与自然挖掘得十分深刻的如《荒野生存》,倘若还是类似本片这种不太出彩的,也只会是市场上的萤火一闪,而不是流星惊艳。

这个以求死开始的故事,让人有点想到《樱桃的滋味》。但远不如《樱桃》有味道。

 5 ) 救赎,永远不是单行道

好的艺术家,都是有病的,

要不是暴露狂,就是窥视癖。

松太加,更偏向前者。

他肆意将沉郁情感和焦灼苦痛撕开示人,

压根不去考虑观影者是否能消受,

于他,表达比共鸣更重要一些。

观影时,我晃神不止两次,

苍茫草原的空镜头,将我抽离到另一种恍惚。

大概是心底浮躁在作祟罢。

这部剧节奏很慢,很慢,真的很慢。

所有的情绪都似乎在水底流淌,交汇,消逝

没有浮于表面的故事冲突,对白也很少,镜头语言也很单调。主旨看起来与大多数藏语片别无二致,有关于原罪与救赎。

却又真真那么特别。

当荧幕暗了下来,更多的画面在脑海中串联了起来。

那些空镜头,无意义的留白浮现别样的隐喻,颈后不由一凉,是悟到了还是被戳中了?

一个因负罪而自我放逐的年轻人

一个因圆满而突感空虚的长者

偶然相遇 到 不告而别的一路

勾勒出人生的无常与虚妄

更通达地直视了生死与离别

“再重的苦难,在时间和孩子面前都不堪一击”

长者似乎总在叨叨一些琐碎的事,

拿着刚掉落的最后一粒牙,眯着眼朝太阳照,“真的像狗牙一样呢”

他嘴边都是俗世间最烟火气的小事,

却让同行的古怪年轻人眼神透亮起来了。

治愈者,同样被治愈。

年轻人的痛是显性的,满满溢到荧屏外。

老人的苦是隐形的,容易被他达观的笑容掩饰过去。

只有偶尔闲聊时只言片语一掠而过。

他也是个被放逐者,失去目标的边缘人。

救助他人回家,他也重拾了被需要的感觉。

作品,是创意者本格的映照。

藏族人的广阔通达 充斥着全片的格局。

阳光,暴雨,与冰雪,都藏有禅意

阳光映现了苦痛,暴雨中罪恶沉寂,冰雪唤重生。死气沉沉的年轻人,如顽童的老者,一切似乎都是撕裂的错位的,打破了老旧的定势,自能被无限解读。

 6 ) 一些关于太阳左边的碎碎念(有部分剧透)

之于朝圣与救赎主题的电影,一般我是不想多说的。多说无益也无意。习惯性在没有深入了解一个事物之前,闭嘴是最好的态度,也是最好的尊敬。现在要开口了。无关评论,只有些许意识流。
霍斯老爷说,去拉萨吧。
嗯,去拉萨!
可我还没有准备好。我不知道要去面对那些朝圣的人和朝圣的路,是什么样的一种瞻仰弧度。我仰面亲吻蓝天,脚踩黄土大地,广袤之间,立足之处,可否有我双腿夹着灵魂,远离与接近的理由呢。
有一种人,姿态很出世,很潇洒,不染尘埃,但是出世的姿态只是一道光环,用来照亮他入世的人生。
另有一种人,开在俗世的角落里,没有姿态,却卓然而淡然地出世。
落手落脚,并非一件易事。

看《太阳在左边》的初衷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一张海报。双眼,嘴角,发丝,与身后长长的公路和天空,当然还有名字。我承认我是封面党标题党。而这足以让我心动与迷恋。影片没有让我失望,我屏住呼吸找到大屏幕最后“益西兰周”与“德格才让”的名字,闭上眼睛倾那串串转经筒般魂魄溢出的音乐。我只能感慨一句,好久没有这么好的电影来洗洗我的心了。
不想去纠结那些穿帮镜头和下雨时的摄影技巧,不想去探讨人物关系的错综与故事结构上的合理与否。只是想融入导演的思绪里,其实,放下嘈杂,跟着他走就可以了。然后去接受那些电石火光。

若是救赎,必得先赎罪,然后救自己。这是一个有关生命与人性的宏大主题。精神与信仰的高度,并不是一般常人可触及。那是一种超然和升华。而对于普通大众,有时甚或是一文不识的草根民众,若有意去追寻与坚持,必将高贵深邃而于世于逝。这就是为什么我敬仰藏区那片土地的原因。五体而投磕长头,身敬语敬意敬,在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着人与天地之间的对话,直击灵魂。尼玛误杀了妈妈,他如何赎罪?他恨不得死去也无法原谅自己。走的慢,走的远,到底走到哪里,他不知道。是拉萨吗?他想让灵魂给自己一个出口,当他意识到这些的时候,他开始了救自己的第2个征程。

去拉萨参加女儿婚礼的老人,是敲响尼玛回家的钟。儿子这个称谓是他突然失去和失而复得的,一位陌生老人可以叫他儿子,那么他在另一个世界的妈妈呢?哪怕是他送她走的。他是疯子。孩子咯咯笑着说,像疯子。我爱疯子,我向来爱疯子。我一直奇怪于这一点。为什么在我生命里出现的人,都像疯子。

嗯。这个社会中,好像只有疯子,才有至情至性的灵魂。

太阳灼伤了尼玛的左脸。他在一个雪漫大地的清晨望着山脉流下了眼泪。走的好慢,慢到哥哥的儿子会叫叔叔了。回来的很快,快到怀疑这是否是自己走过的路。人的归属是否是一个家,或者几个家?又或者是一颗心,或者是两颗,三颗心呢? 如若再回归自然和人本中,是否应归属于这茫茫大地与漫漫苍天呢?

如果给我一个世纪,我会将前五十年留给创造自己的灵魂,后五十年将它留给需要这个灵魂的我的画、我的字、我的音和我的人,然后把我洒向天空,我就可以俯视整个苍生。

 短评

这片豆瓣居然7分多,虚高了吧。当然作为独立作品,民族题材,而且处女作,还是相当有说服力的,但是也不至于解读出过于复杂的含义,其实就是关于生死和救赎的一个民族化的表达。环境营造很漂亮,故事流畅,有风格。

6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看来中国艺术电影传统由“万玛团伙”延续(关键词是电影学院和藏族电影人)。松太加为万玛才旦作品《静静的嘛呢石》美术和《寻找智美更登》摄影师。此片中德格才让的录音和音乐不喧宾夺主,又不乏细腻精彩之处。广袤荒芜西部旷野中自我放逐,寻找生命意义与救赎,沉静。开头部分叙事不甚清楚,经验不足

7分钟前
  • 黄小邪
  • 推荐

给自己的灵魂找一个出口!音乐大赞!

10分钟前
  • 断弦的耳朵
  • 力荐

朝圣之路后如何回归生活

12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松太加情节转变见细节的编剧功力不俗,一部真正的公路电影,路途的风景甚至过客都是其次的,真正重要的是在行走的过程,没有目的,是一场在旷野下的心的修炼,冥思生死亲爱的价值。这样的徒步精神与宗教的内心静修多么接近。一场不堪回首的往事,一碗粗陋的奶茶,一段难以磨灭的历程。

17分钟前
  • 合纥
  • 推荐

空旷无垠的青藏高原透着圣丹斯的气息,没想到一伙藏人能拍出如此“独立”的电影。王猛的摄影构图很赞,萌爷爷诙谐搞笑的谈吐暗藏着人生真谛。同样是孤独的朝圣,萌爷爷走进了尼玛的心灵。好好活下去,才是最大的救赎。

21分钟前
  • TomiOh
  • 推荐

救赎风尘,千江有水千江月;步履不停,万里无云万里天

22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较差

我完全被这部片子吞噬了

26分钟前
  • 王稷和泡泡
  • 力荐

极沉默,只有暴烈的日头和风的声音。它出现在这个时候,像是谁捎来的无语慰藉。谢谢你,陌生人。

29分钟前
  • 鱼鹰
  • 推荐

看哭了。

33分钟前
  • MichelleLOU
  • 力荐

有些事,真是再怎么折磨自己都难得安宁。尼玛一心苦行,太阳总在左边,半张脸被灼烧得浑然不觉。人也是,自设的迷局待久了,也不知剩了几分心魂。直到一具苍老的皮囊出现,用活泛的心态匀出些执着善意,叫那苦与苦碰撞起来,好让彼此都卸下些心结。人与人兴许抬头便再也无缘,但那荒烟蔓草间,分明有了些畅达。原来2015年就标记想看,如今《阿拉姜色》看完,松太加采完,才在这故事中长舒一口气。

34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理想的公路电影,暴走型公路电影,无需太多台词,靠环境氛围、人物表情、内在情绪来推进故事,气质接近格斯·范·桑特的《盖瑞》,但没那么简约。据说,男主角真的杀过人,家人看了此片,认为是在拍他们的故事,拍完此片不久,主角就莫名的失踪了。

3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松太加处女作相当强悍了。如何写“悲痛”和“赎罪”,本片给了一个绝好的例子。片子最厉害的地方莫过于完全把磕长头去拉萨放置在文本之外,转过来写磕完长头之后回家的故事(这么看[阿拉姜色]刚好是另一半的故事)。老人这条线的信息控制很精彩。松太加的剧作上比万玛才旦矛盾激烈多了……大全景/风景的用法。

43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令人深思

46分钟前
  • 尾生
  • 推荐

海岸影城电影院说多烂有多烂,选那地方搞电影节糟蹋这电影了。

47分钟前
  • stone
  • 推荐

作为处女作来说,完成度颇高。只是关于陌生人与陌生人相遇,一个灵魂去宽慰另一个灵魂的故事终究还是太多了,所以整部电影也显得不那么突出和高级,就像是完成了一篇还算不错的命题作文。还是那句话,心里的结总归还是要靠自己解开的,他人只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毕竟太阳总在左边,生活还要继续。

51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20110611@UCCA

54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摄影和(门窗)构图已颇具想法,文本单薄了些,在表现心理转变上欠缺了些,并仍会仰仗到藏文化的独特之处;因为太阳在左边,向着一个地方走,自然会被灼伤——所以不妨回头看看。我们生长,我们结婚,我们老去,我们死亡——长者是亮点。

5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痛苦见到时间、孩子就会被消

1小时前
  • 爱窝窝
  • 还行

上路走走 说不定能找到答案

1小时前
  • pandora刀刀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