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乐队

HD

主演:大鹏,乔杉,古力娜扎,李鸿其,韩童生,曲隽希,于谦,岳云鹏,王劲松,于洋,代乐乐,赵英俊,马大明,张一鸣,衣云鹤,曹然然,曹桐睿,宋小宝,刘小光,文松,宋晓峰,周冬雨,袁姗姗,宋茜,林志玲,赵露思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普通话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2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3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4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5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6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3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4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5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6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7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8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19缝纫机乐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缝纫机乐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坐落于东北的集安市曾因破吉他乐队成为全国著名的摇滚都市,也激发无数年轻人和儿童们的音乐热情。只是二十年过去,摇滚逐渐没落,连集安著名的标志大吉他都面临拆除的命运。为了守护这里的摇滚灵魂,修车行小老板胡亮(乔杉 饰)从北京请来前破吉他乐队的经纪人程宫(董成鹏 饰),希望对方帮他组建乐队,策划一场守卫大吉他的演出。在胡亮的软磨硬泡下,程宫他们东拼西凑找来了美丽的女贝斯手丁建国(古力娜扎 饰)、背对观众的鼓手炸药(李鸿其 饰)、年事已高的医生吉他手老杨(韩童生 饰)和未成年的小学生键盘手希希(曲隽希 饰)。  他们克服各自的困难,携手朝着音乐梦想前进,心中永远保持着最初的激情……可爱的坏家伙梅花档案不知所踪极限挑战第十季末世西游之二郎神传奇求求你,表扬我The Zone:坚持才能活下去第二季领袖1935面具荒野生存吸血传说新扎师妹3国语版勇往直前主播风云梅森探案集 第二季狂暴飞车(国语版)晨曦将至2020天堂不相信眼泪青之炎婚庆协会我是谁站起来终极恋人火烧云之波罗堡云雾中的孩子你好,我叫多蕾丝黑皮记事本日本未成年色情交易零号追杀国语仇连环魔戒魔鬼双瞳毒从口入:食物的丑陋真相公仆 公僕罗马帝国第三季阴魂小丑搭错车夺金四贱客(国语版)泰坦 第二季心中的秘密叶问2013

 长篇影评

 1 ) 还是不错的

首先,大鹏还是有想法的一个导演,其次,这里面的每一个人完成的都不错,而且我觉得还是松弛有度,有笑点,也有泪点,这里我感觉还是把握的不错的,不过就是有点太理想主义了,影片的最后,感觉那种摇滚情怀才出来,那么多人齐聚,有很多熟悉的摇滚人一出现,大鹏唱着beyond的歌,我是真的感动了,不管电影怎样,能把这么些中国摇滚人请来,就是牛逼了

 2 ) 梦想不死 她只是渐渐凋零

我更喜欢称《缝纫机乐队》为励志电影,而不仅是喜剧片。励志电影分两种:一种叫咚咚锵,它擅长营造梦境,职能是为你打鸡血;另一种叫锵咚咚,擅长粉碎梦境,职能是让你认清生活的真相,却依旧热爱生活。而《缝纫机乐队》属于后者。

当大家愤懑地谈论阶层固化、年轻人的上升通道被堵死,却从来没有正视过困扰人类几千年的一个悖论:资源总量永远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人都是成功者,总有大多数人是失败者,处于资源分配的中下层。如果仅拿实现物质欲望作为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标准,毫无疑问,那我们绝大多人都会活得很痛苦。更令人费解的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却在催促人们“奋斗”“竞争”“力争上游”而这些行为直接指向的目标往往是“利润”,是金钱是权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败下阵来的人同时也会很容易失去尊严,在婚恋市场上也成为被抛弃的人群,最后,他们甚至连自己都抛弃了自己。在这种残酷的社会状况下,咚咚锵仿佛变成了一种精神鸦片,它的毒性虽然没有成功学那么强,但也堪比毒鸡汤。它往往使人们短暂地亢奋过后便难以为继,而一片狼藉过后,空留下卑微生活的疲惫。

《缝纫机乐队》谈论的不是成功,是梦想,她是另一个维度的东西。梦想从来不基于世俗上的成功而产生意义,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力量。就像大鹏饰演的音乐经纪人程宫含泪所说的:“唱!如果不唱身上那股气就泄了!”这句话可以触动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曾有过或正在追逐梦想的人。很多时候,那些人真的靠那一股气而活,是那股气支撑他们不彻底滑向平庸,是那股气让他们坚决不向这个操蛋的世界缴械投降。

而摇滚,在这部片中是梦想的载体。在张婉婷导演的那部《北京乐与路》中,我们能看到关于摇滚更加残酷的阐释。耿乐饰演的歌手在大唱片公司的面试败下阵下,他委屈地反问这些蔑视他的人:“你们懂摇滚吗?摇滚的精神难道不是反叛吗?”一位“金牌制作人”教训他说:“小子,我今天心情好,给你上一课。你知道你为什么出不来吗?真正能出来的人都是外表反叛而里面顺从的人!”

歌手平路最后倒毙在血泊中,他的摇滚精神被时代嘲弄羞辱,他的灵魂在这片土地上注定,无法安息。

摇滚是咆哮是叛逆是抗争,但社会却鼓吹人们顺从、整齐划一,这个时代恰恰是最需要摇滚精神的,但它的秉性注定了它无法成为主流。就像锵咚咚注定无法成为励志电影的主流。大多数人更不愿意看清生活的真相,或者已经看清了却依然选择麻痹自己,所以《缝纫机乐队》票房了了,远远比不上无厘头闹剧《羞羞的铁拳》。就像绝大多数成年人都会对他人的梦想嗤之以鼻:傻X,你想当篮球运动员?这么矮的个子,你根本不行!你想当演员?就你那副长相,当个群众演员还差不多!你想当歌手?五音不全你算了吧!只有普通的职业才适合你,只有赚钱才是成年人最正确的事儿!这些声音总是充斥着我们的耳畔,让我们追求梦想的脚步停留下来。

曾几何时,我也被这样的声音羁绊,直到父母相继过世,我才重新拾起梦想。如今我已在追梦的道路上跋涉了六年,过程中有过痛有过退缩和迟疑,但我一直没有放弃。我不知道未来是否能达成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这已不再重要。我看清我身处这个圈的本质,也认清了生活的本质,但我依然热爱于它!

我是智商只有76分的蹩脚演员知尘,感谢阅读评论。

 3 ) 对大鹏不抱希望了

哎,我觉得大鹏都胖成这样了就别给自己加感情戏了。又不是实力派多别扭。我特别支持把喜剧拍的有笑有泪,但这对电影的故事和演员演技是有要求的。不是强行加点情怀进去就变得有内涵了。还是煎饼侠的套路,笑点还没煎饼侠密集。说实在的同样是关于音乐关于乐队关于情怀,还没有我昨天推荐的中二病《闪光少女》燃。至少都是少男少女,比看大鹏呲牙咧嘴舒适多了。

2017.9.29

———————————————————————————分割线————————————

说实在的,我只是偶尔在豆瓣上写个影评自娱自乐,没想过有人看,虽然随意,但句句是我的真实想法,这部电影已经热到在豆瓣上写个短评都有人来攻击了?让我想起了以前因为在微博上踩了一下恶棍天使就被脑残粉谩骂的经历。

感谢一楼那位叫我保重的大兄弟。

既然被发现了我就顺道补充一下,我向来对国产电影都抱很大希望,特别是喜剧,当初煎饼侠虽然被很多人批,但我还是义无反顾的支持,我当时的评价是“没有理由不支持正在努力的人”。我认为给年轻导演多一些时间和鼓励,也许我们才能看到中国电影的未来。比如叫兽,大鹏等等,都制作过我之前非常喜欢的网络节目。我认为他们是有才华的,努力又谦虚的草根明星。

你们说的韩国欧巴我也看,但这也并不能证明我就是无脑黑。这是大鹏指导的第二部电影,但我并没有看到我所期待的喜剧效果,我不玩摇滚,也不懂摇滚,我对摇滚的理解无非就是偶尔听听玩摇滚的朋友推荐的摇滚音乐。喜欢的就听,不喜欢的就不听。缝纫机里面的各种摇滚元素,各种音乐节经常出现的摇滚歌手的客串,被渲染过头的摇滚情怀,让一部分人看了倍感欣慰。

那我们这些对摇滚不了解的人呢,我们拿什么觉得欣慰?这和当初煎饼侠请各路喜剧明星客串撩起大家念旧的喜剧情怀有什么区别,而对那些喜剧明星无感的自然就会把重点放到电影的其他方面。其他方面很弱自然就会被批评。缝纫机也是一样。

是的,拍摄手法,道具,都有进步,但也掩盖不了在叙事,人物塑造,故事情节,演员演技,喜剧效果这些方面的缺陷。很多人拿“你所不知道的28件事”引以为豪,我看了,但还是没有改变我的想法,我不认为有了这28件事就能让故事变得丰满,让电影变得好笑,让人物变得立体,也没让我这个摇滚的门外汉感受到摇滚的热情和看到其中的文化,还不如我听一首优秀的摇滚音乐来得直接。

大鹏曾网上喊话,说觉得电影不好看的人可以去找他退票。自信还是自大?电影可以不好看,但要是觉得自己付出了就应该得到所有人的承认,那就很膨胀了。不仅如此,还在高调的卖情怀拉票房,发朋友圈各种卖可怜求拍片,我确实是挺失望的。

电影本身有好有坏,有优缺点,我不喜欢这部电影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2017.10.4

 4 ) "北漂"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

大鹏的新电影《缝纫机乐队》结尾,娜扎扮演的女主角身穿帅气的风衣,手提一个大行李箱,追随大鹏扮演的男主角程宫一起登上了去往北京的列车。 这让程宫感到意外又惊喜。女主看着一脸惊诧的他,“怎么着,难道北京是你们家开的吗?就只允许你一个人当北漂?” 这个时候,“北漂”作为这部喜剧happy ending的一部分,被赋予了非常神圣的意义。 通常,当我们谈及“北漂”,这个词给我们的体验是什么?是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是身份感的缺失,是一种对自我认同的调侃,还略微带点自黑与自嘲。 但是大鹏打破了这种绵软无力。当他说出“北漂”这个词时,他是如此理直气壮,语气中充满自豪。 这皆因一个词——梦想。梦想这个词听起来俗烂又煽情。但大鹏还是想用一部电影的时间,狠狠地再说一遍:有梦想的人就是牛逼。 一个潦倒失败的音乐经纪人,一个心怀摇滚梦的歌手,一个情场失意、与父亲闹到剑拔弩张的女文青,一个暗恋对象不知所踪的不靠谱青年,一个曾经摇滚的老妇科大夫,一个迫于妈妈威势、只能偷偷喜欢音乐的小女孩,组成了一支摇滚乐队。 没错,《缝纫机乐队》讲的就是这样一群“乌合之众”的故事。 如同不少电影里呈现的那样,他们对于摇滚的理想主义情怀,被置于一种不可阻挡的商业化浪潮之下——那个象征着城市图腾的大吉他雕塑,和很多的老建筑老厂房一样,即将葬身于开发商的推土机下。 主人公们组乐队,筹办演出,为的就是发出声音,保住他们心目中的那块圣地。但敌人的外部压力和内部瓦解之下,大吉他这个城市图腾并没有保住。 在废墟之上,他们依然进行了演出——即便不能保有梦想,也要与曾经的梦想好好地告别。 然后,废墟里又开出新的理想之花。 电影情节并不太复杂。 和上一部《煎饼侠》一样,《缝纫机乐队》还是一部大鹏写大鹏的电影。拍摄《屌丝男士》红了之后,大鹏收到很多人送来的现成剧本,但他不愿意用,即便这些剧本写得有多么精巧、多么戏剧化。 他的电影,是独属于他的造梦机器。他迫切地想要表达自我,使自己在电影里不可替代。 《煎饼侠》里,大鹏就是大鹏,柳岩就是柳岩,吴君如就是吴君如,小岳岳就是小岳岳。到了《缝纫机乐队》,角色有了他们虚构的名字,不再是演员们自己,但大鹏的个人色彩仍然浓厚。 大鹏年少时就喜欢音乐,但在父母看来,音乐是一个不靠谱的梦想。他不敢违抗父母之命,偷偷地喜欢着音乐,但学习上也丝毫不敢懈怠,努力地做着所有人眼中的好学生。 他的音乐梦想是在家里的一台缝纫机上开始的。缝纫机就是他的书桌,他在上面开始了最初的创作。所以即便“缝纫机乐队”这个片名被人批评不够商业,他却一定要坚持。 同样,摇滚乐这个一小撮艺术青年们热爱并为之献身的音乐形式,在大鹏的情感投射之下,也具有了普世色彩。 它能打动代乐乐饰演的强悍母亲,不再阻止女儿的音乐梦想;能打动唯利是图的无良商人,弥合父女关系;也能使黑帮小混混们为之缴械;令整座城市——大鹏出生并成长的小城吉安——为之倾倒、为之热血沸腾。 尽管这具有乌托邦色彩,尽管为了追秀喜剧桥段和戏剧化效果,这部电影在很多环节上都做得比较糙。 但当大鹏在舞台上忘情演唱,向自小追慕的beyond致敬时,那一股不忘初心的真诚和情怀,依然打动了我。 大鹏在一个演讲里说,自己严谨、刻板,缺乏安全感。工作上,他并非总是游刃有余;创作上,也并非天才。 他大学在父母授意下学建筑,之后进搜狐当音乐编辑、做主持人、做自制节目、拍电影……虽然不乏艰难,但他心中始终拥有梦想,并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努力。 “梦想就是一股劲,有了它,盼着每天都赶快开始,没有了它,盼着每天都赶快结束”,在《缝纫机乐队》里,他说。 但是坚持梦想,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梦想和现实,总是不断地冲突、不断地角力。每个心怀远方的人,毕竟也要脚踩大地。 那些放弃家乡的安稳生活、远离父母亲人的北漂一族,既享受着这个城市的新鲜、活力与多元,同样也承担着“长安居,大不易”的各种社会压力。 每天被挤上公交车、在地铁里面贴面呼吸,忍受着这里的脏空气,还有家住通州、单位在中关村的上班族,钟摆一样的燕郊党们……在这个城市里疲于奔命,但梦想并未靠近,而是每一天,似乎离得又远了一些。 这时候,你犹豫着要不要离开。 记得《奇葩说》里曾经有一个辩题:当你的好朋友执着于一个不靠谱的梦想,你要不要劝阻Ta? 你可能不假思索地回答“要”,但再想想,这个辩题的两难性在于,梦想的靠谱与否,真的很难真正去界定。 我的意见是,即便梦想看起来那么遥远,也不要轻易去叫醒那个人。 就像大鹏说的,梦想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追逐的。追逐一个更好的自己。 大鹏的喜剧观很有意思。“非常认真和正经的一个人,沉浸在自己无比相信的一件事情当中,并不是说表情和动作非要夸张到逗乐大家。” 看到这样的表述,我眼前立刻浮现的是《将军号》中巴斯特·基顿那张脸,别人为他前仰后合,但他永远沉浸在自己醉心的事物里头。脸上的那种冷静与专注,似乎连岁月都摧毁不了。 ——不论他沉浸于的那件事,到底是对是错,到底是不是很荒谬。 俗话说,当局者迷。可是,迷未必不好,迷就是人生啊。 所以我还是要挺一下大鹏——正因为梦想很难,所以关于梦想的主题,值得被一遍遍地诉说。 电影温暖而执着地提醒我:真正使你在这个城市有根的,不是那一纸户口,而仍然是那个叫做梦想的东西。

 5 ) 大鹏可能也就这点套路了

看完电影出来,感觉看了一个用力过度版的《煎饼侠》。

全片基本都套着《煎饼侠》的模板又来了一遍——屌丝失意——屌丝求财——屌丝奋斗——屌丝得意——屌丝拿钱卖队友——屌丝突然醒悟不要钱了——屌丝顶着压力和伙伴们一起完成逆袭——结尾猛灌鸡汤+情怀——屌丝最终逆袭成功抱得美人归。

但是很不幸,《缝纫机乐队》作为一部喜剧,完成度还没有《煎饼侠》高。

虽然很多人喷《煎饼侠》,但是我仍然觉得在中国近几年的喜剧电影中,这是一部不错的喜剧,至少是能让人笑出来的电影,而不是硬咯吱人。

比如说《煎饼侠》小卖部抢劫那一段,真假劫匪人物调换,是喜剧电影通用的一种搞笑套路。
对于中国当前的喜剧电影来说,已经算是高级的套路了。

《缝纫机乐队》里基本没什么情节上的套路,一些笑点还需要有人装疯卖傻扮丑来实现。
而大鹏把主要的笑点都放在语言梗上了。
但是很不幸,这些语言梗都不高级,甚至像很多网大和烂俗的喜剧电影。
恶俗,低级,打一些软色情的擦边球。
“怎么就把你安排到我床上来了”、“你在北京也这么偷人么”、“柳岩是谁都能摸的吗”(我觉得这句话尤其恶心。你和一个女生关系再好也没必要如此恶搞)这样的话,像很多所谓的喜剧一样,全程想要咯吱着你笑。
的确是有人笑了,但只是影院里嘻嘻哈哈一些零散的笑声。
不少人则只能在影院里尬笑。

影片人物塑造都不太能立得起来,一些人物的情感逆转都有些突兀。前半程的几个主角的情感铺垫做得并不算足,乐队成员的情感从离到合再到离与合都没有太多说服力,到最后看到突然蹦出来的几百人涌入广场就有点目瞪口呆了,然后强行摇滚情怀,鸡汤真得浓到喝不下去。

众多摇滚明星参演算是有趣的彩蛋,可以一边看一边数都是谁。然而对于电影来说,这只算得上小聪明。电影好,这会是加分项,电影差,这就成了情怀骗分项了。

不可否认,大鹏是一个很讨巧很会来事儿的人。每个片子里都能攒出一大把的大小明星。

但是只有小聪明拍不好电影。但凡不是天才,都需要不断勤奋地学习、输入,才能做好输出。
大鹏本身已经是科班外的人了,《父子雄兵》对于他来说已经透支了很多信誉度,对我来说《缝纫机乐队》差不多算是砸了《煎饼侠》建立起来的喜剧招牌,他的下一部电影看不看都要打上问号了。

短视频和电影并不是一回事,感觉大鹏如果真的还是想做电影的话,需要收起“傻逼”“揍他”的戾气,潜心再学点东西,而不要看到人说不好就暴跳如雷。
如果这是一个8分的片子,几个影评人的1颗星会影响总体走势吗?

 6 ) 大家好,我们是伪摇检验机乐队

大家好,我们是伪摇检验机乐队

1.真正不可抗拒的,是金钱和女人

影片一开头,作为男主角乔杉爱上摇滚乐的初心,作为摇滚精神导师出现的破吉他乐队登场。你可以在破吉他乐队上看见唐朝乐队(外形风格气质)或者beyond乐队(精神导师、摇滚初心)的影子,但导演找来了宋小宝、王小利这帮人来演,一张嘴还是那套二人转风格的耍宝。作为笑料出现。

他们备受追捧,是因为他们为家乡争了光。而在童年胡亮的演讲里,他也想像破吉他乐队一样“为家乡争光”——从一开始便不难看出,相对于摇滚乐,角色还是创作者其实更看重“争光(屌丝逆袭)”。或者说,利用他们的爱好和事业为阶梯,完成阶级跨越,戏里戏外,这都是大鹏一贯的主题。可“争光”这事儿,你玩儿摇滚乐还是成为王石,都能实现。以此为人物驱动力,缝纫机乐队到底比丁建国她爸那个房地产商高尚到哪里去了?只不过包裹了梦想的糖衣,野心便不那么吃相难看罢了。

行,那么抛开人物动机和内在逻辑问题,破吉他乐队的音乐本身是不是有感染力呢?他们在舞台上穿铆钉皮夹克,嘶吼,甩着迪克牛仔式长发,他们的形象完美契合一个摇滚乐手的刻板印象,一丁点儿都没有越过。

他们的歌词反复唱着“金钱、女人、心爱、是不可抗拒的”……

哦。

2. 流行歌曲啊

大鹏带的那个红绿灯哥仨,不想来偶像组合那一套,叛逆,有理想不妥协,想玩儿摇滚乐,趁经纪人大鹏不在不好好练舞,要排练。哥仨用什么体现他们摇滚呢?长发,文身,不挣钱。

可是摇滚乐早不是树村那会儿了,高虎谢天笑不都和你大鹏这路人搞合作了吗?还要消费20年前的摇滚乐手的形象?可能因为大鹏们也就只认识这些功成名就、干吃老本的所谓“摇滚老炮”,创作生命力尚在延续的真正的摇滚音乐人,大鹏们不了解也不关心吧。

问题是你们摆出了搞摇滚的pose,唱的歌都是流行歌曲啊?

不止红绿灯三兄弟唱的是流行歌曲,缝纫机乐队唱的一样也是流行歌曲啊!

乔杉演一个视摇滚为生命的人,他组乐队、办演出、保卫大吉他……可是在音乐本身呢?就写出两句歌。你有这功夫整这些没有用的,咋没工夫写写歌呢?!!!!!!!!!!!!!!!!!!!!!!!!!!!!!(这句划重点!!!)

自己不好好写歌,一个雕塑被拆了就供起来竖个“摇滚已死”的牌子?你这到底是热爱音乐本身,还是热爱“大吉他”啊?

然后电影是这么在细节上体现乔杉在生活中非常热爱音乐的——洗澡时忘情唱刘欢;洗澡时大声外放那首“nononononno”的迪厅歌曲……几乎就这俩情节。这他妈跟摇滚乐有半毛钱关系吗?你镜子上糊的那些thewho大门乐队还是sex pistol的贴纸是淘宝买的随机福袋吧?你奉为神明的那些摇滚巨星,合着就认识个黄家驹?

行,你音乐不行,行事作风摇滚也成啊。前面乔杉接大鹏回家的时候,大鹏嫌你家里乱,你还说,摇滚乐,玩儿的就是个脏范儿,怎么后来面试乐手时看见娜扎和炸药,就说人家“一个拄拐一个破衣啰嗦组乐队还是丐帮文工团”,还嫌弃娜扎“喝大酒的喝大酒”了呢?这是精神分裂啊……

也可能是因为乔杉的女神是柳岩吧。

一个视摇滚为生命的人,把最牛逼的吉他比作“吉他中的柳岩”,我看这乐手也是白当了。

感觉全片摇滚的行为,就是范伟老师拿秋裤抵投资了。

退一万步说,组乐队我就是纯搞流行歌也没毛病。问题在于又当又立——你不能用流行歌曲围剿观众的同时,又打着摇滚精神的旗号卖人设卖情怀。特别是为了制造笑点而丑化摇滚乐手,把摇滚乐当马戏团,把乐手当猴耍。

3. 不服

娜扎跟乔杉谈恋爱就是“献爱心”(发财总的台词),亲大鹏就不是了???

行,娜扎不看脸就算了,去各单位演出那段,那么多中年大妈,凭什么放过炸药一个小鲜肉,去摸大鹏大腿?

大鹏老师,强行往自己脸上贴金也要讲基本法啊。

4.假高潮

没看懂?消防车大战当真不是在强行假高潮?最大的bug在于既然建国总在,发财总为啥还要打人?

啥意思,建国总说话不好使呗?

更别提下一个段落,电影中的真·假高潮:在大吉他遗址开演唱会直接“致敬”网络病毒视频了。怎么着,欺负大陆观众没看过“千人乐队合奏涅槃《 Smells Like Teen Spirit》”?

随手甩个链接不用谢: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8279633/

重点是,消防车大战怎么搞定的?

一个一直强调摇滚精神,打着杂牌军宣扬草根精神的底层乐队,危机关头还是靠有权有势的长辈——建国爹和希希妈来平事儿。给力的不是他们的摇滚精神,是建国爹的“有人儿”和希希妈的拳头啊。

对,大鹏们还是难掩对建国她爹这类人的认同和臣服。

如果说这片子里真正名利双收的人生赢家是谁?毫无疑问就是建国她爹。年轻时搞乐队有情怀,老了功成名就有权有势;影片结尾支持女儿追逐梦想和女儿和解,替女儿平了消防车大战还他妈当了回英雄!最让人细思极恐的是,电影结尾都“燃到自焚了”,可赢的还是房地产商啊朋友们!他们最终还是拿下这块儿地皮了啊你们都在那块瞎傻乐呵什么呢?

强拆头子最后成了此片最道义的一个文明人儿。这种对建国爹全方位的认同说明这片子最终歌颂的还是这类人!说白了就是歌颂钱。没看出来梦想到底有多了不起,能赚大钱才是坐收名利的前提。

这种歌颂多半是创作者下意识的了,属于跪长了就不会站的那种,一不小心就泄露了马脚。

5.对中国摇滚乐最大的贡献

中国人拍摇滚乐一大俗,就是非得把摇滚乐和成功人士二元对立。一个房地产商一定是放弃了摇滚乐才走上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但凡出现一个摇滚乐手,人设就都是一个套路的,看都不用往下看了,感谢大鹏们,在他们的努力下,满大街的普通群众都知道了,摇滚乐手就是跟可笑的失败者划等号,音乐穷三代摇滚毁一生。

对,《缝纫机乐队》对中国摇滚乐的贡献,就是大大的强化了主流对摇滚乐手都是“长发嘶吼、穷逼社会底层loser、神经病瞎逼作……”的偏见。

大鹏不是玩儿乐队出身吗?照理说不应该把摇滚乐手这类人呈现到这种扁平得近乎丑化的地步啊。

但这也不难理解。始终觉得大鹏是个实在人(无贬义或者讽刺),他可能很务实,对身边的工作伙伴仗义,对工作本身踏实努力,但这些并不妨碍电影还是摇滚乐,只是他们跃升阶级、屌丝逆袭的工具。哪怕这种“利用”甚至是他们无意识的。因为是工具,所以没法儿动人。贩卖情怀是好用,但这一次还能不能起效还真不好说——如果你们把那些对摇滚乐有情怀的群体作为你们的消费者,那么真正的摇滚乐迷,是不可能喜欢这种把摇滚乐手都拍成了杀马特的电影的。

——————————我是怕被打的分割线------------------------------------------------------

别问我为什么披马甲。

还真没想到,大鹏们居然先于总局,开始剥夺人们自由发声的权利了。

 短评

邦佳维真是笑死了啊哈哈哈哈,有给版权费吗?作为一个曾经的音乐节咖,新裤子出来的时候还是很感动的,整体流畅完成度不错,值得鼓励,大鹏上一部电影这一部摇滚,下一部会是话剧?绘画?看展?养花?读书?黑文艺青年

5分钟前
  • 闵思嘉
  • 推荐

错怪大鹏了,片子挺好看啊!后悔没去电影院,比《煎饼侠》强太多,唯一输给开心麻花的地方就是过往作品在观众心中积淀的口碑。

9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力荐

不仅尴尬,还土到数次引起生理不适...

10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较差

【C+】①比想象好看,整体各方面都比煎饼侠进步了。②包袱不新鲜,但甩的很有效果③大吉他公园依旧免不了被拆,怀有音乐梦想的男主最终也还是回了北京,虽然是屌丝喜剧的包装,内核却不是打鸡血的屌丝梦,而是丧失生活热情的人,对曾经理想的缅怀。“不去做,有些东西在你心里就真的死了”

15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如果胡亮自己就可以发传单找乐手,自己又认识那么多深藏不露的高手,为什么还要花重金找一个过气经纪人帮自己攒乐队?这故事根基不成立啊。再有,哪个地方政府会因为看到人们喜欢摇滚乐就放弃开发房地产??这还是不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故事?搞笑部分也很尴尬,只能依靠东北腔残存一点点喜感。

17分钟前
  • frozenmoon
  • 较差

涅磐come as u r的梗,看片时先是一愣,然后是笑,再就是回忆杀引发的飙泪。片子里的老炮情结梗,邦乔维梗太硬,结尾“乐兵式”太煽,这个最妙。再就是引出第三幕的哈雷梗,就像你在地铁里,突然闻到熟悉的香水味,特别想不顾一切去找前女友一样。最后,娜扎终结了为什么男人都有摇滚梦这个话题。

19分钟前
  • K
  • 还行

很不争气的竟然被感动了,但是,还是得承认这部影片的问题很多,尤其是剧作部分,反面角色以及矛盾设置得都很奇怪,缺乏必要性,也使得本片在剧情上有点缺少张力。前面的表演也不够顺,后面更好。不过煽情的部分还不错,搞笑的地方也有。大鹏又一次重复了一遍屌丝也有梦的设定。

2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芳华》分别属于一张磁带的AB两面,都讲述了时代洪流中的普通人在信念和理想崩塌后如何选择的故事,大鹏的处理方式更加积极乐观,“机灵”地用一场全民大摇滚规避了这个问题。新裤子《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选得真是太到位了,歌词和影像高度贴合,让人几欲落泪。

28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鼓励加一星。比(我觉得比较一言难尽的……)煎饼侠进步太多,我相信他是少年时真爱过摇滚。大鹏当然不是天才,可他做到了一个努力的人能做到的极限——这对电影市场来讲就足够了,以后要尊称他一声东北周星驰了。

32分钟前
  • 火山上的一坨石
  • 力荐

直到今年夏天才明白一个道理,不管是男人还是电影,俗到极致也算大魅力。

3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大鹏就是为了最后上去唱那一首黄家驹才攒的这部戏吧?整体意思是合格的,但是选的双男主乔彬太不讨喜了,搞笑得很做作,娜扎演太妹也演得有气无力,扣分

39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老的少的美的帅的搞笑的都有了。大鹏这艳福比《煎饼侠》更上一层楼,片子里就他把乐队里俩女的手都牵了,嘴也亲了,连乔杉都亲了。人家从不避讳自己小镇青年的出身,起码这故事没尿点从头笑到尾,情节创作很照顾玩快手的小镇青年。音乐很能提气氛。乔杉拼了。

41分钟前
  • 小A
  • 推荐

看得想打……滚。制作上比《煎饼侠》有进步,尤其几次无缝转场,可以说非常电影了。但乐队搭成后,讲段子的本性又暴露了。叽歪三人组加乔杉,完全不让听音乐,更像拼嘴炮。对摇滚的解释,依然停留在比🤘,摇大旗,人山人海呐喊,还有驾老炮刷老脸。有两处地方笑了,一是黑带,然后是读毕赣的诗

45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继“尬聊”,“尬舞”之后,又诞生了一个新词“尬摇”。把摇滚与“梦想”划等号是得有多中二啊,为啥修车和妇产科大夫就不能是一份有梦想的职业呢?千万群众举着大旗冲入工地让我穿越到了“大干快上”的集体化时代,上百位乐手同唱一首歌让我想起了新东方。大叔玩农金为的是自由还是投机,这是个问题。

50分钟前
  • 风间隼
  • 还行

相比《羞羞的铁拳》滥俗狗血肉麻尴尬无聊,《缝纫机乐队》反而明显要好看许多。尽管剧情也不免滥俗,特别是还用摇滚来言说梦想和热血更显得又土又LOW。但好在细节制作比较用心,笑点设置自然巧妙,乔杉的表演喜感十足,笑果颇佳,至少能让人全程看的开心,笑的不那么尴尬。

55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第一次几个人亮本事,贝斯一响我眼泪就下来了。不用为了什么而唱,不为什么,音乐本身就是全部的理由啊。它就是值得不惜一切代价去爱,值得为它扛过暴雨与棍棒,值得为它孤独和贫穷,值得为它脑血栓死在台上。艺术水平分高下,但坚持的心都一样烫啊,谁看到片尾能不燥!(大鹏乔杉无感,娜扎小岳岳赞)

56分钟前
  • 隔壁家的桃太太
  • 推荐

上次拍电影,这回组乐队,都带有大鹏一后一前的半自传色彩,这次还回到了大鹏的家乡集安。虽说创作模式是《煎饼侠》的延伸(一帮人一起干成一件事),但有显著进步。保留了明星客串与港片情怀的喜好,做到了去段子化,笑点自然,注重前后反差,用音乐理想拔高,燃!还有歌迷的传承。每首歌的节奏配合情节发展,自然流畅。

5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要在一部青春片里看见李鸿其应该都不会多看两眼,在这片里一衬托,妈呀看完火速下载他之前演的同志电影了!

1小时前
  • 王大根
  • 还行

大鹏能不能去学习乡村爱情自然真切的感情、立体鲜明的人物等优点?本片浮夸不扎实,不诚恳不落地,带着浓浓的春晚小品味道,日常生活、日常对话都不讲人话,不过普通的人生活,好像是在对着镜子挥斥方遒自我欣赏,对着空气练台词觉得掌握了整个世界,基本就是在虚拟的晚会上跑来跑去表演搞笑和煽情。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大鹏先给《欢乐好声音》配音,又搬人家的剧情,有点不地道

1小时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