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1991

HD中字

主演:万娜·芭巴,克劳迪奥·比加利,朱塞佩·塞德纳,迭戈·阿巴坦托诺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9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地中海1991 剧照 NO.1地中海1991 剧照 NO.2地中海1991 剧照 NO.3地中海1991 剧照 NO.4地中海1991 剧照 NO.5地中海1991 剧照 NO.6地中海1991 剧照 NO.13地中海1991 剧照 NO.14地中海1991 剧照 NO.15地中海1991 剧照 NO.16地中海1991 剧照 NO.17地中海1991 剧照 NO.18地中海1991 剧照 NO.19地中海199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地中海199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二战后期,在地中海的某个小岛,某舰艇上有一群意大利守卫负责守卫这个军事重地。然而,这群被战争遗忘的士兵无意中闯入了一座小镇,他们发现那里的居民并没有被战争侵袭,依旧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起初,这几个士兵总是提心吊胆,生怕有外敌入侵,因为误会还差点搞出人命。熟悉环境后,中尉干脆决定在这里安营扎寨。他们慢慢熟悉了这里的生活,有的踢球,有的绘画,有的读书,有的跳水,甚至上尉还爱上了一个当地的妓女(凡娜•巴伯 Vanna Barba 饰),他们一起调情,共同享受着男女之欢,但惟独没有肌肤之亲,因为上尉对她动了真感情……  本片获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黑牛与白蛇富江之终极复仇战争游戏1965信·守金钱之爱魔法禁书目录2东小口青田街一号天眼归来之幸福配方403公寓鬼魅灯伊丽莎白镇船厂追踪人皮客栈2奔跑吧!精英2023天津卫视新相声喜乐会我是一个贼奉天白事铺字典情人火烧红莲寺之诡盐之战月之暗面第二季阿尔卑斯的激情为人师表2023终将光明魂断花园中北京女子图鉴平凡英雄2022极品老妈第二季鬼作秀 第三季替身情缘2009小巨人3D疯狂的心警界传奇狐王传说纸镇2015七天2017细毛家屋场甲申阴阳界环线姐妹2022一生只爱你粉红豹系列:偷香窃玉竞走女王初恋无限Touch(粤语)黑吃黑第四季

 长篇影评

 1 ) 男人的梦想

其实,这部片子就说明了男人的梦想,兄弟,美女,运动,艺术,没有生活压力,更没有竞争和拼搏,男人希望的都有了,害怕和讨厌的都排除,拥有这样四年,还要什么呢?

 2 ) 算是比较详细的影评吧

主题:
在电影当中,one face one race 出现的频率很高,教父说过,土耳其人说过,士兵们自己也说过。乍一看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种族间的人人平等,意大利士兵和希腊居民的和平相处,和土耳其商人的谈笑风生,无不体现了这一主题。然而这部电影不仅仅体现了种族间的人人平等,士兵与妓女的恋爱,克拉山提对罗如梭的表白,体现的是跨阶级,跨性别的恋爱自由。而作为战争片,虽然与普遍战争片中的激昂与热血相差甚远,悠闲的格调贯穿全片,但这恰恰能从侧面反映出战争的迫害。

“总有一天像这样的逃离尘世间是保有活力和持续梦想的唯一方法。”这是电影开头的字幕,而对应的结尾字幕是“献给所有正在逃避的人。”这部电影不仅宣扬了人人平等,反战争,它还宣扬了一种理念,有时逃避并不是一种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选择,逃离尘世间能让你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而奋斗,即使最终拼搏失败,也能回到逃离时所处的理想乡惬意生活。

人物:
电影中出场的人物较多,主要人物便有9到10个之多,而每个人物之间都有小故事,电影主题与思想便是通过串联起这些小故事来传达的。

莫提尼是这支队伍的领队,军衔最高的,也是队伍中给人感觉最正气的。他以前是位老师,还是为好画师,并从他随口说出艾利尔特,奥赛德等希腊诗人能看出他具有一定的内涵,所以教父才说他不像其他军人,并邀请他修复教堂的壁画。在我看来,他是八个人当中第一个选择安定下来的人,应该说第一个找到心灵寄托的人,那就是画画,他珍惜这段能安心绘画的日子,以至于他在教堂的画中把自己队友都画进去了。

诺凡塔是个三番四次想逃回意大利的逃兵,也是八个人中唯一一个从来没有安定下来过的人,无时无刻想着离开这座小岛,因为家乡有着他挂念的妻子。两次与外界的接触他都想着搭乘他们的交通工具离开,但结果可想而知,他两次都被拽了下来。到最后,机缘巧合下他找到了停泊在武器库的船,他乘坐着这艘船唱着字幕组没翻译的歌离开了。电影没交代他有没有回到家乡,但想必不惜一切力求自己幸福的他会和家人团聚的。

目纳隆两兄弟是从山里来的孩子。这部电影从某种意义上交代了如果战争没有发生,这些人的人生会怎么进行。两兄弟年轻气盛,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他们在岛上见到了美丽的牧羊女,并与之展开了青涩的爱情。电影对这两兄弟的交代相对较少,但他们代表着年轻一代的意大利青年。如果战争没有展开,意大利青年应该是像他们那样去追寻这种青涩又放荡的爱情吧。最后一幕两兄弟对着怀孕的牧羊女互相开心的挥手道别,也是对这段轰轰烈烈充满朝气的爱情道别吧。

如果说两兄弟代表年轻一代,那么艾里西欧就代表的是意大利的成年男性。他在小岛邂逅的除了一只新的驴之外,还和当地一位妇人产生情愫。如果没有战争,意大利的成年男性应当正成家立业,享受家庭的温暖。这段剧情不仅揭示战争中成年男性的悲哀,也揭露了女性在战争中所失去的东西。这个片段中,妇人没有任何一句台词,然而从细节中不难看出他们视彼此为依靠,例如帮她提东西,临别时的晚上偷偷亲了她的嘴。如果艾里西欧没有出现,她将一个人支撑起整个家,自己去远方打水,提东西,男人需要做的也由她来完成。这个故事最后的结局是比较有意思,艾里西欧最后和妇人拥抱分别,她的丈夫就在不远处。而当艾里西欧与她丈夫擦肩而过时,他们对视了十几秒。其实从他们两个的眼神我并没有读出愤怒之类的负面情绪,更类似于是艾里西欧对他说,交还给你了,好好照顾她。而最后妇人与丈夫对视一秒,相视一笑,拥抱在了一起,仿佛在说,是啊,终于回到了原来的生活了。老实说,看电影当下我觉得这个故事是最莫名所以的,但当写评论时,我发现这个故事是最能体现战争所造成的悲哀的。如果艾里西欧没有出现,这名妇人会经历三年或更久没有丈夫的生活。并且这是喜剧片,最后这名妇人的丈夫回到了她身边,然而战争中更多的情况是丈夫死于他乡。

罗如梭是个典型的军人形象,他有抱负,有理想,想为国家做贡献,虽然他对于小岛有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但他除了经常和小孩踢球,和老人跳舞,他的心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小岛生活,经常想着意大利的战事。克拉山提作为中士的忠实跟班,任何事都会照着中士的想法去做。其实在我看来,克拉山提这个角色在这部电影里可能会显得有些多余,除了在电影末尾表达了他对中士的爱以外,在表达战争这个主题上这个角色并没有展示出什么作用。可能他最后那段展现了爱不视性别,人人平等,但感觉这比较像为了拿奖而刻意安排上去的。

法里纳是个孤儿,并且是个勤勤恳恳的人,是典型的好士兵,根据规章办事,并对自己也有一定的人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第一次要和自己爱的人一起进行。他同时也是个倔强的人,当他认定凡席丽莎是自己爱的人时,他的队友想碰她时他毫不犹豫的开枪把他们赶走。凡席丽莎是位妓女,但观影后并不会觉得这是个低下的职业,正如中尉所说的,这是她赖以维持生活的工作。电影末尾法里纳并没有跟随大队回意大利,而选择留下来和凡席丽莎一起开间餐馆,而正如他对中士所说的“我不走,这里是我的家”“国家遗忘了我们,我也要遗忘他”他是一个孤儿,回到意大利无依无靠,不像那两兄弟,虽然他们把牧羊女整怀孕了,但他们家乡会有人等着他们,所以他们挥手道别,回到自己原来的生活。法里纳只有凡席丽莎,跟她在一起他充满活力,跟她在一起才是一个家,而凡席丽莎是位妓女,她之后的生活所依靠的也只有她的爱人。可以说他们是幸运的,孤单的两个人找到了适合的彼此,也只有他们两个留下来才是合情合理的。

两次转折:
遇到土耳其人时,土耳其人带来遗忘之烟给他们,却没带来任何有用的关于外界的消息。中士急于了解外界,并希望重返战场,于是希望征收他的船离开小岛,然而投票只有三个人希望离开,而真正希望离开的只有他和想念家乡妻子的诺凡塔。克拉山提因为中士的示意才不情愿举手的。虽然中尉不参与投票,但他用“征收可怜的土耳其人的船,进行两天危险的航行,还不确定能不能到达”进行提问显示他并不希望离开。他们几个或多或少都在这座岛上有感情寄托,中尉希望完成教堂的壁画,而其他人则是因为女人,由此可见他们完全适应岛上悠闲的生活并不想返回战场。最后他们抽high了,说这里是“遗忘之岛”“我们被自己祖国抛弃了,我对它完全不屑一顾”

第二次意大利飞行员因飞机故障而降落,告诉他们9月8号意大利宣布投降,意大利分成两半,内战开始。飞行员说会通知总局,很快就会有人来接他们。他们个个心情沉重,并不想接受这个事实。第一次与外界接触促使他们更加融入小岛的生活,而借助迷烟,他们也表达了他们对被祖国抛弃的不满,而第二次则是把他们拉回了现实,让他们真正面对自己心中的感情,包括法里纳对凡席丽莎的表白,艾里西欧亲吻妇人,克拉山提对罗如梭的表白,这些情感的表达意味着他们想在拉回现实前进行最后的释放,把这些情感留在这世外桃源,因为他们知道回去后就没办法去表达这些情感。

结局:
电影的结尾跳到了几十年后的小岛,中尉来到小岛探望法里纳,虽然凡席丽莎已经去世,但她的餐馆还经营着,并且在这里遇到了中尉,中尉说意大利的生活并不如意,他们不让我们做任何改变,所以他回来了,当雄心得不到抱负时,他回到了让自己心安的地方。在许多艺术形式里面,留白即是美,电影也一样,如果电影结尾就是他们挥手告别世外桃源般的小岛,乘着船远航回去,把他们拉回了意大利,拉回了现实当中,这样更具有反讽意味。而从中尉口中说出他的郁郁不得志,直接点明了回意大利所需要面对的事物,这样的处理我个人认为稍显突兀。

镜头与色彩运用:
许多关于景物的场景都将镜头转向了大海,一望无际的蔚蓝大海,凸显出这座小岛的与世隔绝。拍摄房屋时镜头通常捕捉的是大片的白色,一个是因为希腊给人的固有印象就是蓝加白的避世天堂,另一个白色的房屋与意大利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更能体现理想乡的设定。

夕阳下的两幅画面比较有意思,第一幅是两兄弟奉命驻守山顶观察敌情,手里扛着枪,氛围紧张,随时戒备敌军的到来。而第二幅画面是在他们吸完迷烟之后,两兄弟与牧羊女载歌载舞,呈现出一副欢乐的场景,表达了这队士兵已经完全融入了小岛的生活。

而作为讲述战争,讲述人性的电影,人的镜头是必不可少的,但导演并没有泛滥的运用特写镜头,而是在恰当的时间点运用。在罗如梭游说法里纳回去的时候,法里纳蜷缩在橄榄油桶里,而缩小并极度扭曲的身体,凸显出他脸上的倔强,也表达了他无论如何也要留在小岛,留在这个让他充满活力的地方的顽固念头。另一处是艾里西欧和妇人丈夫长达十秒的对视,清楚看得出艾里西欧的释然。

总结:
轻松愉悦的氛围贯穿了整部电影,这在一部主讲战争与人性,宣扬人人平等的电影中是比较少看到的。总体故事比较新颖,作为战争片,凸显了导演想要表达的反战思想,也宣扬了人人平等的中心理念,而作为喜剧片,它的幽默可能外国人比较get的到吧,这个见仁见智。

但是,这部影片的故事结构较为松散,并且可能因为电影比较短,有的故事交代的并没有那么的清楚,例如两兄弟与牧羊女的爱情从何产生,法里纳与凡席丽莎的结合进程过快,克拉山提的表白稍显突兀。但总体来说是部值得慢慢品析与回味的电影。

 3 ) 《地中海》——“伊甸园”的海市蜃楼

 “立伊甸园
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耶和华神使各样的树丛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园子当中又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摘自《旧约.创世纪》)
    早上无意在CHC家庭影院里看到意大利电影《地中海》,美轮美奂、赏心悦目、怡情养性。
    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才知道这是1991年的作品,1992年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是“仇恨”、“血腥”与“杀戮”,以那个时代为历史背景的影视作品也因此而从未让人心情愉悦过。即使像喜感十足的《虎口脱险》、悲喜交加、充满希望的《美丽人生》也没有逃离残酷的战争阴霾。为什么要逃避呢?这是现实,勇敢的人应该勇敢地抬起头直视和面对,需要的时候,应该奋起抗争。
    然而,这真的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吗?我不知道,我愈发怀疑可有正义的杀戮。可从来瞻前顾后、摇摆不定、欲壑难填、虚伪狡黠的人,纵然不肯拿起枪杀人,或许更不愿丢下枪被人杀,或者被骂为逃兵。
   《地中海》,给了8个意大利士兵扔掉武器,成为“逃兵”的无瑕借口,无意义的使命,武器的被盗,通讯器材的毁坏,与世隔绝的孤岛,善良、质朴、可爱的岛民,蔚蓝的大海,灿烂的阳光......,所有这一切,让他们“不得不”躲开了战争的浩劫。
    这是献给逃避的人的电影,是献给每一个人的电影,因为每一个都有逃离的理由,都有想躲开的冲动。
    好吧,丧失斗志的懦夫,你该抬起头,迎着凛冽的暴风雨,像高尔基的海燕一样高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可是,为什么怎么听,都觉得这有点儿硬着头皮上、打肿脸充胖子的劲头儿,或许这也是“不得不”的“英雄主义”。
    8个意大利士兵,要多没溜儿,有多没溜儿,他们享受着上帝的恩赐——“悠长的假期”,把士兵突击的使命抛在爪哇国,全身心的享受足球的快乐、纵情纵欲得把希腊舞跳得既蹩脚滑稽又憨态可掬,他们在这里找到了爱情,找到了尊严,找到了纯真,仿佛找到了唯美的人类始祖在伊甸园里的生活。
   “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耶和华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旧约.创世纪》)
    分别善恶的智慧果,只是让人类有了分别善恶的欲望和意识,却没有教会人类什么是善与恶,于是,纷争骤起,从此人世无安宁,从此人类在必死的绝望和恐惧中挣扎,无忧无虑、天真无邪、人类永生的伊甸园永远成了背后的天堂。可有回头路?
    选择逃避,是一种生活态度,看上去很消极。
   《地中海》,欢笑后,依然是永远的悲叹。

 4 ) 意大利版的《桃花源记》

一出很棒的喜剧,轻松雅致,大家看的时候,常常爆出笑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一部并不知名的意大利电影。

二战期间,八个意大利士兵,外加一头有名字的骡子,被派到希腊莫名小岛,小岛就在蓝蓝的爱琴海中。

起先,一群人战战兢兢,杯弓蛇影,在看不到一个鬼影子的小岛上被一只鸡搞得乱叫乱跳,一团混乱中还害死了那个有名字的骡子。

无所事事的几个人不小心搞坏了唯一跟外界保持联系的收音机,有人开始画素描,有人开始背诵古希腊的诗歌。夕阳下,爱琴海变成金灿灿的,歪戴钢盔的大兵剪影,颇有些寂寥落寞。

突然出现的铃铛声原来出自一个希腊美女的脚上,言语不通的大兵高呼“我们是朋友,希腊人,意大利人,一个是脸,一个是祖宗。”

接着,牧师出现了,村民出现了,孩子们出现了,大兵们开始放下枪,大家聊天,跳舞,喝酒,踢球,一切似乎很自然,并没有想象中出现的对峙或者屠杀或者蹂躏之类的限制级镜头。

意大利兵开始认认真真的学习当地的舞蹈,看起来就想蒙古人一样跳去跳去,大家相处的很好。再后来,妓女也出现了,当然,大兵们细致的安排了日程表,大家都要按规矩办。直到后来那个看起来小心翼翼的家伙终于说出他爱那个妓女的时候,我小小的感动了一下,虽然之前早已经想到了类似的安排。

他们的枪被土耳其人骗走了,他们索性脱下了军装,过起了当地人的生活。穿着阔腿裤,白衬衫,小马夹,跳舞,踢球,从高高的悬崖跳到爱琴海里游泳。

画素描的中尉答应了神父,在教堂修复被德国人毁掉的壁画。他把八个兄弟都画在了上面,加了神的光环的他们看起来很圣洁。两个人结婚了,在这个教堂里,那个小兵说,“我不回去了,我的祖国并不需要我,我不要回去,这里就是我的家。”

我很不愿意他们被接回去,尽管他们中的一个人一直试图用各种办法想回到意大利去。他们在这个希腊小岛过的这么开心,为什么要回去呢,那来得那么多的责任和使命,过的开心不就好了吗?

一直记得那幅画面,一样的夕阳下,一样的剪影效果,却是希腊美女和大兵一起跳舞,配着特有班卓琴的曲儿,美的一塌糊涂。

片尾说,“献给所有正在漂泊的人儿”,……,所以献给自己,在冷冷的深秋。

 5 ) 另一个角度的战争

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战争,比如后来类似的《欢迎来到东莫村》比如《圣诞快乐》比如《无人地带》,前2者更象一些,涉及到和平民之间的融合,后两者仍旧是对立面之间的在特殊时刻特殊状况之下的对接。
喜欢这部片子的更多来自于其浓烈的意式人文气息,很一千零一夜的随性自然,另外很多不经意的对白,亦轻巧随心。
只是结尾处的蛇足,实在欠缺风度。

 6 ) 意外之喜

完全是个意外,意外的打开了电视,一部电影意外的刚好开始,于是坐下来看了,意外的好看。

二战期间,一队意大利士兵被派往希腊的一个偏远小岛驻守,上了岛意外的发现岛上空无一人,他们从开始的戒备到慢慢松懈下来,其间一场意外砸坏了无线电收发器,他们与外界彻底断了联系。于是,慢慢的,他们从原来的全副武装变成自由散漫再变成懒洋洋的晒太阳,平静但无聊,直到一天,他们绕到岛的另一面,掀开正在晒的床单——他们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老人、孩子、妇女,他们悠哉游哉,他们该干什么干什么,他们面对这支歪歪斜斜拿着武器的部队神情自如。带队的中尉找到城里的神甫,老神甫说:“意大利人和希腊人都是自己人,一样的面孔,一样的民族。”地中海的海边,蓝天碧海白云,孩子和美女,这些意大利人很快便丢盔弃甲融入了乡村生活,他们放羊,他们踢球,他们享受阳光。一天,来了个土耳其游民,一开始他们还有些戒备,可是随后便让说着“意大利人和土耳其人都是自己人,一样的脸孔,一样的民族” 的土耳其人登堂入室,土耳其人带来了让人飘飘欲仙的烟草,但夜深人静,他也偷走了所有的枪支武器。哈,醒来的意大利人这下懵了,连武器都没了,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这个孤独的小岛却像受了天谴一样被世界遗忘,当然,又或者它是特别受上帝的眷顾,成为最后一片乐土,现在他们连最后一件提醒自己使命的东西都失去了,他们干脆穿上希腊服装融入了当地社会。然后,有绘画天赋的中尉被老神甫拉去画教堂壁画,漫长的夏日里一个士兵爱上了另一个士兵,第三个士兵爱上了一个妓女还结了婚,第四第五个士兵驻守山顶跟牧羊女欢笑嬉闹,第六个士兵牵着他最爱的骡子默默的照顾一个丈夫被抓走的女人,各得其所,自得其乐,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不知不觉间,战争已然结束,一开始防备的敌人英国人已经成为盟友,而他们还懵懵懂懂无知无觉。

这个小岛仿佛世外桃源,这队士兵仿佛凭空得来人生中的一段长假,他们没有过去不想未来,只活在当下,日子好的不像真的,如果真有伊甸园,估计也不过如此。大多数的反战片是血淋淋的给你看战争的残酷,而这部则是让你看生活的美好,因为特别美好,所以那遥远的战争就显得格外残酷。

当粗壮虬髯的上士在地中海欢快的音乐中跟着当地老人慢腾腾跳舞时,我突然泪流满面,这一瞬间我仿佛能体会影片人物的内心,在这一刻,他必然是平静喜乐的,所谓岁月静好突然活生生的出现在面前,真令人心酸,这样的美好它不仅反衬了战争的残酷也反衬了现实生活的残酷。

影片的最后,英国人来到岛上把他们带回意大利,跟当地女人结婚的士兵躲在橄榄油桶里坚决不肯走,他说,这里有他要的一切。几十年后,中尉垂垂老矣,再次回到岛上,那个雄心壮志要回去建设伟大祖国的上士早就已经回到了岛上,而当年那个执意留下的士兵从来未离开,这个小岛,当年给了他们平静和幸福,现在也会给他们最后的归宿。

——————

9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地中海》,意外之喜。
 

影片结尾给出字幕:送给所有正在逃避的人。

 短评

小岛的风景太美了。。。。。。这帮士兵来到了天堂。。。。

5分钟前
  • 卡卡洛特
  • 力荐

战争中的伊甸园。电影带着一种海风的舒爽与闲适,加上美丽的配乐,快乐无忧得令人心生向往。

6分钟前
  • Marty McFly
  • 力荐

意大利人的痛苦在於他們全都是詩人、藝術家、beach boys,滿目地中海風情、天堂般的秀麗景色……打仗什麼的本來就不是他們這些人應該做的事嘛……

10分钟前
  • kobain
  • 还行

几个典型的意大利人出发去占领战略意义为0。。。的希腊岛屿。

14分钟前
  • 一一一
  • 还行

外国人就是开放,安东尼奥和妓女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里面居然有一个小GAY,不过吧,没觉得它好到成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地步。

15分钟前
  • 平平无奇奇怪怪
  • 还行

五六年前看的吧,今天无意看到了,记下吧,很不错,意大利的

19分钟前
  • 笨锅
  • 推荐

CCTV6给我留下的不多的好片之一

22分钟前
  • Jarhead
  • 力荐

不必抱怨伟大的国家抛弃了你,在那样一个动乱的时代能够偏安一隅是何其的幸运?远离战火硝烟的阴霾,肆意的吹着地中海的风,享受着碧海蓝天的恩泽,那不是逃避,是本该回归的家园。非常理想主义的一部反战电影,意式的人文情怀与二战前期墨索里尼的法西斯集权专政还真是鲜明的反差。

25分钟前
  • 粵語殘片
  • 推荐

遗憾中间有好长一段鸟语字幕~愉悦式的反战,精致可爱;爱琴海的碧浪和青天,阳光和女子,本身就是一支遗忘之烟~尤爱中士在躺椅上的一番牢骚,甚有共鸣

26分钟前
  • 彩虹几度
  • 推荐

影片落款“献给正在逃离的人”。爱琴海,真是爱情海,美。想去这儿养老。

3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挺好的故事,挺温馨浪漫的

36分钟前
  • 李哥
  • 力荐

1.“你们来之前德国人来过,毁了所有的房子,弄沉所有的船,带走所有男人--流放境外。我们看到你们的船,以为德军又回头来,我们就躲起来了。” →「他们发现那里的居民并没有被战争侵袭,依旧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豆瓣剧情简介作者有没有认真看电影啦?2.“他的感情对我的手臂开枪。” → 还以为“亲吻”海报呈现的爱情是发生在中尉身上,结果他却是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画壁画上;3.-知道我想要什么?有一艘好船带我离开这里。不是这儿不好,而是...我开始觉得...需要一个人...来爱我。-中士,我...我可以是那人啊,我爱上了你。我也不晓得怎么发生的。→ 比起美好的“嬲”两男欢一女爱,更让我意外惊喜的是两男之间的同性情谊(听完这段对白想起他给他按摩搓背那场有点“基情”的戏份,算是导演有意为之的铺垫了);……

40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MUSSOLLINI试图把意大利人改造成冷血战士的计划果然是PURE ILLUSION,阳光海滩和一群可爱的意大利阿兵哥,地中海该是离战争最远的地方~

44分钟前
  • bayer04
  • 推荐

1992第64届 Oscar Best Foriegn Picture,二战,世外桃源,喜剧,笑点很多,虽然有些低了点。。。。

47分钟前
  • 刘建明
  • 还行

第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西方“桃花源”的故事。多年之后再看,其中描述的主题非常适合当下“躺平”观念,而且比躺平还舒爽。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的爱琴海小岛,战争中与世隔绝,岛上仅剩女性。一帮意大利散兵游勇的到来,融入当地。有的重拾自己爱好、有的遇到了爱情,有的改变了意识观念,所有人都在这里找到生活的意义。浓厚的人文关怀与淡淡的反战主题,并不是在逃避现实,而这一切这本应就是属于我们的幸福生活。电影整体风趣幽默,轻松舒爽,“希腊人和意大利人是一家”,顺便还黑了土耳其人。

51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1992年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献给所有逃避了和正在逃避和想要逃避的人

54分钟前
  • 欢欢
  • 还行

最让人有拿起枪杆捍卫的理由肯定不是保家卫国。万般皆可能,可惜梦幻过了头。

55分钟前
  • 麻麻睇
  • 还行

此碟来历很有趣,我以前的钟点工工作的另一人家,处理掉的一批碟片,这体贴的钟点工就都拿回来给我,无奈对方看片口味与我南辕北辙,几乎都是锯人分尸之类的,这是里面仅有的几部之一。1992年奥斯卡外语片,但我看得似懂非懂,看了一篇影评,算是理解了大概。

57分钟前
  • 方塘半亩
  • 还行

角度找的好 人物设置不错 结尾耐人寻思

60分钟前
  • 唐老鸭鸭子
  • 力荐

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意大利喜剧。故事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八名意大利军人带着一头驴子奉命驻守在爱琴海上的一个希腊小岛。全片故事性不强,谈笑间表达了反战的主题。

1小时前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