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神1979

HD

主演:吉尔·克雷伯格,马修·巴里,韦罗妮卡·拉扎尔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7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月神1979 剧照 NO.1月神1979 剧照 NO.2月神1979 剧照 NO.3月神1979 剧照 NO.4月神1979 剧照 NO.5月神1979 剧照 NO.6月神1979 剧照 NO.13月神1979 剧照 NO.14月神1979 剧照 NO.15月神1979 剧照 NO.16月神1979 剧照 NO.17月神1979 剧照 NO.18月神1979 剧照 NO.19月神197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月神1979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乔在父亲死后,陪母亲卡特琳娜赴意大利参加歌剧演出,却因寂寞而染上毒瘾,使卡特琳娜份外心痛,对乔百般迁就,竟使两人发展出一段畸恋,在道德觉醒下,幸未造成大错。卡特琳娜不得已将隐藏多年,乔另有生父的秘密说出,为使父母破镜重圆,乔乃前去找寻亲身父亲。  导演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阐述这对母子的行为,认为人的所有意义和能力都源自于性欲的需求,月亮是代表母亲和女性形象的载体,以隐喻母亲对儿子的性影响笑一笑十年少彩礼特工队魂断无人机夏日心跳社区女支书荧屏在发光我的德国爸爸探长薇拉第六季负鼠人生伤停补时宿世冤家寅次郎的故事1梦境历险记鬣狗式生存英雄第四季圣诞夜惊魂花篮花儿香玩家2018什么叫做爱神圣十月福岛50死士宽恕2020英国版追梦高中认罪口供第一季你在我的世界里燧石行动第一季龙年1985曾经错过的爱情极地密码暴力特快上古情歌我的百合乃工作是也座头市千两首魅惑之人实习医生格蕾第十三季助守在异乡我与卡明斯基人在旅途与雪女同行吃蟹

 长篇影评

 1 ) 母亲与父亲相遇的地方,即是《一九零零》里的故乡

一看到那农场,不就是哪张盖天红旗张起的地方啊! 农场主的豪宅原来就是威尔第的别墅。 而贝托鲁奇原来就出身于艾米利亚-罗马涅,帕尔马,这里就是他的故乡,是他的童年记忆,他的精神骄傲,《月神》里的歌剧是威尔第的《费德尔》。贝托鲁奇对左派的激情印象是如《阿依达》一般壮烈悲情吧。 那么《月神》里的父亲,一个帕尔马人,是谁呢? “威尔第在自己的别墅里看到埃及,威尼斯” 原来那时期的贝托鲁奇是从家乡来看到世界,从家乡人来描绘阶级,来具象化共产主义的激情。 他对左派对共产主义的想象,其实和东方某国的同名词并不雷同,有强烈的个人背景。绝对的自由,绝对的激情宣泄,才是第一位的,而这几乎必然带来随后的流逝与幻灭。 于是当那时东方某国的只看到他张开了那面遮蔽天空的红旗时,他所痴迷的却是随后这张故乡的红旗与曾经的欢呼与呐喊逐渐向地平线远去。 《末代皇帝》本可能是贝托鲁奇电影谱系里的最另类,因为除了受邀在左派国家拍摄外,与他前后作品所关注的主题和人群相距甚远,但他还是通过溥仪和婉容发掘出了从期望到幻灭,既荒诞又迷梦的人生,这两个人物依然是属于贝托鲁奇的。

 2 ) 塔可夫斯基对此片评价

槽糕,低劣,庸俗的垃圾。

(塔可夫斯基日记《时光中的时光》1979.9.7记录)

这是苏联电影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意大利看完此作品后的一句话评论,个人觉得很率真,供感兴趣的豆友了解参考。本人未看过此作品,对此作品无既定看法和成见。具体对于此片观感如何,尊重每个观众自己内心的意见。

 3 ) luna

luna,月亮,拉丁文,读lù nè,很邪恶的发音,需用力,发音部位在深喉处,如狼之夜吟;

而英文的lunatic,以luna为词根,痴狂的意思;

有趣的是,moonstruck,也是疯傻、痴狂之意,字面看是因为受到了月亮的伤害;

月圆之夜,狼人会变身;每月的十五前后,是安定医院最吵杂的日子;圆月,孕育之象,如当初母亲的肚子;

她认为同性恋的儿子需要的是异性的性抚慰,于是,大爱之下,不惜用色相引诱儿子并与之乱伦;

儿子在她的肉体和精神的安慰下得到平静,平静的如同月光下的羔羊;

大爱者无伦,无伦者无忌,无忌者痴狂。

号称第一情色大师的Tinto Brass即使垫块砖头也还是难望贝托鲁奇之脖子。

 4 ) 痛和飘渺的灵

在一个情绪很莫名的夜晚决定看这部片子。

表达与题材其实有时在某种程度上是分离的,母子恋,看似是充满话题性的题材,但其下包裹的也只是未加克制的人性和未被恰当表示的爱吧。

Joe是那个美丽又迷茫的灵,带着充满少年感的疑问与对爱的探究和渴望,雀跃又充满悲伤。很喜欢他在冰激凌店与陌生人相拥跳舞的片段,仿佛是一个对于归属感和父爱的隐喻。陌生的城市与生活,不被关注的自我,用满不在乎做掩盖。但少年始终是那个少年,不要啤酒但想要冰激凌的少年。Joe与父亲的连接在那一刻被放大,但又有些无足轻重。后来见到生父时,也是雀跃又狠心的说,你的儿子已经死了。

母亲是那个飘渺却又不知所措的灵,未被正确表达的爱意,是无奈也是一种掩藏,但或许是她孩童的心也未被莹润,整个人都浸在时而丢失,时而又找回的声音中。她的不恰当,她的美,她的手足无措,她是那个不知怎样政治正确做母亲的那位母亲。她的飘渺或许是Joe痛的来源。

还好还好那些不恰当最终都被消解在一场罗马广场的高歌中。事无悲剧,只是看我们怎样定义悲剧。说到底,也只是飘渺而又不安定的灵们在碰撞和消解。

 5 ) 畸恋的救赎

        1979年出品的《La Luna》,中文译作《迷情逆恋》,这个译名很容易引起误解,也不很精确,我不喜欢。比较喜欢它直接的翻译——《月神》。法语的“月神”,很动人,恰巧电影中出现了几次月亮,都有自己的象征隐喻在里面,个人感觉译作“月神”可能更为精确和优美。
  
  《月神》是很弗洛伊德式的电影。演员选得不错,无论母亲还是男孩乔,都有那么一种说不清楚的神经质,这正是导演想要告诉观众的、关于人物的最典型特征。男人的恋母情结在此片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其实心理学大师是蛮可怕的一群人,他们洞悉人性,把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欲念”都展现了出来。有时候我们根本毫无所知,也许隐隐约约有所感觉却又羞于承认的东西,大师们直言不讳地指了出来。你会觉得在这样的解析中,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最深处的****被浏览无疑,鲁迅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在此引用这句话,显得多少有些不伦不类了,但我是喜欢直面内心最深处的****的,我喜欢解剖得很彻底的心理学。这部电影开篇出现的一对年轻夫妇的生活状态,是令人羡慕的。他们年轻、美好、热情,充满活力,在大海边上的一座老房子里幸福地生活着,他们的孩子——一个神经质的、易怒的小男孩、男孩的老祖母也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老祖母很有生活情趣,会在留声机音乐响起的时候,年轻夫妇共舞的时候,用钢琴和着伴奏。幸福的生活莫过于此。可惜好景不长。年轻夫妻失散了,影片在这里交待得很草率,我也没看懂为什么女子会另嫁其人,而男孩被蒙在鼓里,以为现在的父亲是他真正的父亲。电影的基调变化是在男孩乔的父亲自杀。影片也没有交待他自杀的理由,这个中产阶级家庭表面上看起来完美无缺,也许他的自杀是一种隐喻也不一定,总之,他的死把乔一下子扔进了一个命运的漩涡里,乔立即就感到情感上的缺失,一种抓不住人生的空虚感油然而生。——这里有必要提一下父爱的缺失对青春期男孩心理的影响。
  
  我有一个朋友,外表看起来非常迷人,他是那种站在人群中很能和大众打成一片的人,充满人格魅力。但当你走进他,试图和他心灵沟通的时候,你会发现面前突然矗立着一堵厚厚的高墙,他不允许其他人的“入侵”,他的世界完全自闭。他曾经用“独舞者”来形容自己。这是很矛盾却又吸引人的一种性格。他之所以变成自闭的状态,和他少年时父亲的突然死亡是有密切联系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父亲的死,意味着精神偶像的缺失,那是极痛的事。”他曾经一个人站在父亲的墓碑前,将满腔的疑惑、不安、痛苦、迷惘都像倒豆子般说与地下的他听。听到这话时,我很想给他一个拥抱,因为那样凄惨的情景,在我的生活里从来没有出现过,而这种“痛”,是那么地深入骨髓,已然成了心上永恒不灭的烙印。可惜,我什么也没有做,我只是静静地听着他的诉说,没有勇气抱住精神恍惚的他,把我的感受直接地告诉他。现在想来,后悔不已。
  
  继续回到《月神》。男孩乔人生观还未形成,命运即给他致命一击,他的母亲——一位美丽的、才华横溢的歌唱家,却忙着自己的歌剧事业而无暇照顾到乔的情绪,等到发现时,乔已经深陷毒品而无力自拔了。母亲痛心之余,想要挽救孩子,却发现乔心灵上的创伤已经无药可医。我想,所有的男子都有俄狄浦斯情结的吧?乔对毒品的迷恋,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自虐,他太爱母亲,母亲却顾不了他,于是他用这种方式来“报复”母亲,让她痛心、让她后悔。母亲果然是焦虑万分,试图挽救儿子,却意外地发现乔已经长大了,而且“睡觉的姿势很性感”。——真正的主题即将到来。
  
  孩子大了,做母亲的在欣慰之余,也许会有些许的失落涌上心头。孩子大了,意味着作为母亲的你将“失去”他,他会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志、自己的人生道路,而母亲呢?——年华老去,青春不在,孩子青涩但动人的眼神无不提醒着母亲:你老了!母亲的爱有时候很不可理喻,影片中的母亲更如是。
  
  男孩乔呢?乔也爱母亲,爱得深沉、爱得自私、爱得痛苦。这样的爱,世俗是绝对不允许的。母子的畸恋?倒是能吸人眼球的题材,欧洲导演喜欢,这个怪才贝尔托鲁奇更喜欢。母亲为了乔,连事业也想一并放弃;乔毒瘾发作时,母亲为他****——故事到这里已经“山穷水尽”了。我们看不到光明,四周只有沉甸甸的黑暗,连月神也忘了照耀大地。
  
  救赎的亮点终于来了!那就是男孩乔的父亲。乔了解到他的身世,为了摆脱不伦之恋,也为了挽救母亲,他走上了寻找父亲的道路。父亲的出现,使这个故事达到了“和谐”和“圆满”的大结局。最后的结局还是让我感到了一丝欣慰。
  
  个人认为比较经典的场景有2处。
  
  一、男孩在养父死后的混乱情绪中,曾经试图在“性”中找到人生的意义,他带着街上认识的女孩进了电影院,事没有成,而天窗开了,月亮照在天窗里头,月神的出现使乔顿然醒悟,他毅然摆脱了女孩的纠缠,在女孩不解的眼光里,冲出电影院来到戏院,这时,镜头很快地切到了母亲在舞台上表演的情景。这里导演很明确地告诉我们,男孩乔得不到同龄人的“性”乐趣,他被对母亲的爱所羁绊。
  
  二、艺术家母亲发现自己竟然对儿子产生不可言状的男女之爱,儿子深陷毒品,对母亲的忠告置之不理,母亲感到很抓狂,她脱了衣服进入浴室,水流很大,冲击着她尚余一丝青春的美丽脸庞,她对女友说:“我的精神几近崩溃”。浴室里倾泻而下的水流正暗示着母亲内心涌动的情感的激流,那种爱儿子又恐怕失去儿子的矛盾,构成了母亲心里隐秘的****,她到底是文明社会的文明人,从道德上说,她过不了这道坎。这场景里的光线和演员的表演,可圈可点。
  
  意大利人贝尔托鲁奇是个古怪的老头子,不过,我蛮喜欢他的作品的。我觉得他的作品,洋溢着对流逝青春的永恒纪念,从画面的角度讲,也是“活色生香”,精彩纷呈。

 6 ) 禁止還是逃避?

阿硯推薦的。看了。原來是貝托魯奇的作品。看過他老人家的stealing beauty...那種直抵人性深處最本源的震撼是他作品一貫的風格,很喜歡這部luna...難以想像79年的作品放到今天再看,畫面依然那樣鮮活靈動,細膩的密色情感細細流淌。而且最初以為是隔了遙不可及的語言陌生感(我以為是意大利語),沒想到坦坦蕩蕩的美音,那麼熟悉的Joe...歌劇中母親天籟般的嗓音,白襯衫下兒子青春的身體,誰說這樣的鏡頭語言不唯美?作品本身因其大膽的表現在美國被禁至今。然而,很多時候人們禁止,或者只是爲了逃避。
  個人更喜歡《月神》的譯名

 短评

迷乱、疯狂、忧郁,贝托鲁奇呈现的一对母子之间的情感战争背后却是一个寻父的主题,但抽离掉表面的剧情,电影真正想要表达的其实也是贝托鲁奇一以贯之的,那就是“身份”,异域之中、他者之外的我究竟是谁呢?儿子的美国身份,在意大利他迅速依靠滑板、毒品等美国元素来构建自我,但母亲时刻提醒他这不是他的真我,所以他依赖这段亲密关系又想斩断它,母亲努力构建的"两人“的世界也终究镜花水月,因为占有和隐藏本身就是罪恶的,她不惜突破伦理与道德的”拯救“就变得如此地尴尬,儿子终究不能将丈夫的身份兼顾,而她也终究不能兼顾起父亲的身份,月亮与太阳同在的世界才是完整的,儿子需要找到身份的最后一块拼图,母亲需要与自私和记忆和解,贝托鲁奇使用了大量的情绪化的场景来刻画自由的焦虑,人物的抗争也是隐喻着当下被割裂的世界的孤独内心吧

4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力荐

9/7/2006 2:15pm HKFA

5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好棒的片子!百合妈Jill Clayburgh简直了,那个时代的女神,身材非常好。

6分钟前
  • 胖胖
  • 力荐

爱总是好的,只是爱有各种禁忌。

8分钟前
  • 紫漠
  • 推荐

我总是觉得这个结局会更好点,结果我错了.一部根源电影,它让我理解了母亲的溺爱中那我本不能理解的部分.

11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较差

片头就是一个拉康的隐喻。第一个阶段,孩子依恋母亲,镜头表现是母亲亲吻孩子滴在腿上的水。第二个阶段,父亲介入并向孩子显示自己的权威,镜头对应母亲离开孩子去找他的父亲。第三个阶段,孩子始而认可父亲,从依恋母亲到转向崇拜父亲。戴爷的镜与世俗神话有过深刻的分析——贝托鲁奇的影片与其说是俄狄浦斯的故事,不如说是其背反。影片的叙事动力,不是对母亲的渴求,而是对父亲的渴望,与其说母亲成了儿子欲望的对象,不如说母亲只是一种媒介,要通过并超越母亲而得到父亲。

13分钟前
  • 江寒园
  • 还行

有《遮蔽的天空》和《偷香》的影子。贝氏电影除了革命主题,总有关于躁动的青春,非常态的情欲和亲情。。。他的镜头里,再不堪的角色也出奇的美,女主角和拉尔夫费因斯很像。这样美的电影,居然被美国禁到如今,笑一笑质朴可爱的美国人吧

17分钟前
  • 大熊星座
  • 力荐

贝托鲁奇第一部不那么政治化的作品,处理的相当克制甚至唯美,内在的情感纹理细腻,调度和摄影给了这个稍显概念化的故事更强的张力,吉尔·克雷伯格对角色的处理很强的层次感,母亲是抵达父亲的一道桥梁。

22分钟前
  • 日灼
  • 推荐

演少年的演员是女扮男装吗?

24分钟前
  • 猫龟🐌
  • 很差

6/10。片头母亲安抚着戏水的孩子,随后切入俯冲的直升机闯入母子世界,父亲引诱母亲共舞落单孩子,儿子从剧院窗口窥视布景中月亮代表的母亲释放了童年欲望。同性恋矫正源于异性肉体和精神安慰,餐厅那场戏,母亲与载她的陌生男子调情报复,儿子敲打餐具捣蛋,对抗后以激情和解,两性关系转换不露痕迹。

25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其实我没太看懂,就是为了讲述一段变质情感…?过度的亲情溺爱,变成了混杂各种欲望的不伦感情……电影难懂…真晦涩……

30分钟前
  • 咖喱老人
  • 还行

调度真是太喜欢了〜〜〜〜虽然看的是意大利语兼英文但完全不妨碍理解(☆_☆)有些激动

34分钟前
  • emma
  • 力荐

《巴黎最后的探戈》中,保罗临死前走到阳台,把嘴里的口香糖黏在栏杆底,然后死去;《月神》开场不久,乔的继父临死前也走到阳台,发现栏杆底粘了一块干了的口香糖,一边骂着一边把它揪出来。两次都用特写交代这块口香糖,是要把两部片联系起来—前者是男人对子宫的向往,后者是追寻母爱。

3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7.3/10 其实不错。但主要是“收”与“放”的问题,这部片中的疯癫过程非常精准和理论化,客观来说完成度很高,不过剧情也因此显得设计感太强和死板,让我很难主观喜欢。做两个比较:一是前作《同流者》,同样有大框架,但那部作品的框架规定了在哪收在哪放,该放的时候形式跟内容一起放,也很工整但完全不失力量,那时伯纳多也年少轻狂形式很大胆让人喜欢;另一部是《春光乍泄》,也是神经质的关系,但完全的放,完全的随意,有很多日常化的东西但指向和符号也没有丢。这部有点像哈内克,把人憋死,但本片事实上缺少向外的力量,最后的重聚只是符号意义上的完成,没有足够的冲击力。

40分钟前
  • Adelaida
  • 推荐

老贝年轻时候的电影总是会表达很多东西,不管是什么,都让人觉得奇美无比又心痛不已。La luna带我领略了歌剧之美、艺术与家人的不可兼得、美貌如花又深陷毒沼的孤独少年、母与子的“亲”与“疏”,还有父亲的缺失与归位…全都太妙了。要知道这些东西够其他人拍五六部的了,有的可能还讲不明白,运镜也不会这样行云流水,构图也不这样帧帧如画。有两场戏简直美到哭泣:一个是Joe在看意版配音梦露时,月亮是如何慢慢展开在他眼帘;紧接着Joe去剧场找母亲,看到工作中的闪着光辉的母亲,也让身为观众的我被歌剧深深震撼。另,母子二人路过的那是《一九零零》取景地吧,这彩蛋可真行(●´∀`●)

43分钟前
  • 名字特别酷的人
  • 推荐

30年前就有这么大胆忌讳的话题,老贝的思维真是超前啊!

44分钟前
  • Louis
  • 推荐

弗洛伊德的俄普狄斯情节演绎,性是第一驱动力,不完全从男性角度出发,因为加上了母对子的欲望。儿童出生后意识产生前认为母子一体,但父亲夺走了母亲,让他意识到世界和他不是一体,所以他恨夺走母亲的父亲,使他想要杀死父亲而夺回母亲,占据母亲。对父带来的阉割畏惧,最终使他转而认同父亲,并控制对母的欲望,转向其他女人,开始自己人生。最后儿子和那个女孩坐一起算圆上结局了。就是用俄普狄斯在构建电影。妈妈像娜奥米沃兹,很美啊。

45分钟前
  • thedorr
  • 力荐

贝托鲁奇到此为止所有的片子都还在和爹妈较劲,以及,他是真的热爱威尔第啊

50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歌剧舞台天籁之音部分,并非克雷伯格的原声,全部采用哑剧模拟演出。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让她来演?至少部分原因和主题有关。据说意大利制片人因为故事主线的内容而对贝多鲁奇大发雷霆,禁止他选角意大利本土演员。最后母子俩的扮演者都只能来自美国。但配合主题去看,所谓“对嘴”缺陷倒也说得通顺。因为故事讲得正是父权缺失子悲迷失的危害!与母权为伍的音乐元素(钢琴和歌剧)在片中似乎无法充当褒义……不过影片自身似乎也存在着某种“父权缺失”:显性而强烈的政治元素,贝多鲁奇电影最重要的戏剧高能来源之一。重要缺位之下若能短小精炼或可掩盖不足,偏偏长达了一百四十多分钟?所以呢,也就这样吧。

54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奇妙的遗传基因,父与子共同的命运,都囿于母亲怪诞畸形的爱护围栏内,这样的畸恋像一条神秘、疯狂与病态的阴影,淹没于星夜月光下的人生之路上。

59分钟前
  • 小小农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