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警备区

HD中字

主演:李英爱,李秉宪,宋康昊,金太祐,申河均,Herbert Ulrich,Christoph Hofrichter,李汉伟,奇周峯,陈泰贤,李代延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0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2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3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4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5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6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3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4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5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6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7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8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19共同警备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共同警备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板门店边界的共同警备区,一天,哨所里的朝鲜士兵(申河均饰)为来路不明的子弹所杀,引发双方枪战。而最有嫌疑的凶手是同在边界上的韩国士兵,但韩国一方却指责是朝鲜先调起事端,双方都认为对手应该对此负责。  为了解决这一无头案件,南北双方同意由一个中立国来进行调查协调。瑞士国籍韩国女孩苏菲(李英爱饰)受派前来调查事件,韩国这边的李秀赫(李秉宪饰)始终保持沉默,而朝鲜一边的幸存者吴敬必(宋康昊饰)却表现出敌意,事情扑朔迷离。随着深入了解,苏菲发现事情隐藏著内幕,现场还另有其人……奥嘉旋转人生偷龙转凤泰语狗狗心事奇妙小镇精英部队2:大敌当前TFBOYS偶像手记拿手好戏青春守艺人十送红军魔法老师英语死在青春他就是那家伙我不是药神 纪录片末日来临时女妖3分钟先生悠悠故人情新一年又一年秘密的女人星界死者之书神奇燕尾服国语蒙特卡洛灵云代码水管工金刚狼(国语版)神级收藏家:点石成金拍卖行第一季超级职员左江内氏最后机会大学第一季逐浪之夏第二季富江2:另一张面孔混沌的爱明智小五郎美女系列10:大时计的美女少年包青天 第三部(天芒传奇)西关大屋力量密码地中海2021命运2024经典咏流传·正青春爱出猫粤语

 长篇影评

 1 ) 他们的友谊中谁射出了那致命一枪

看了一个开枪分析,人名都写错了,十分混淆。所以自己研究多遍,得出下述结论。 人物应该是: 李秉宪 韩国李军士 金泰佑 韩国二等兵 南 宋康昊 朝鲜吴军士 申河均 朝鲜二等兵 郑乌金 第五人 朝鲜军官崔某 我特意把尸检的片段,李英爱陈述子弹数量的片段,李秉宪回忆现场的片段,多看了很多遍。 开枪的顺序是这样的: 第一枪 韩国二等兵朝着朝鲜军官崔某开枪 (结合前面的尸检,肺部中枪,不是致命枪) 第二枪 韩国二等兵朝着朝鲜二等兵脸部,子弹射穿录音机(结合前面的尸检,是致命枪) 第三枪 李秉宪朝着朝鲜二等兵,射穿朝鲜二等兵的手;随后想射宋康昊,子弹卡壳 第四枪 李秉宪中弹,死前的朝鲜二等兵射的 第五-十枪 韩国二等兵对着朝鲜二等兵补弹 第十一枪 宋康昊用韩国二等兵的枪,对着朝鲜对讲机军官补致命弹,擦干净后慌乱间塞给了李秉宪;擦干净李秉宪卡壳扔地上的枪,塞到了韩国二等兵手里 第十二枪 李秉宪用手里的枪(其实是韩国二等兵的)射宋康昊的胳膊 按照上面的计算,韩国二等兵的枪一共射出去10颗子弹,还剩下5颗。李秉宪的枪射出去1颗子弹。这个也跟李英爱他们的调查结论是一样的。 这里唯一不能确认的就是第二枪和第三枪。也就是,到底是韩国二等兵还是李秉宪对朝鲜二等兵开了那枪脸上的致命伤。 从李英爱在医院跟李秉宪转述宋康昊的口供,已经李秉宪的呆滞反映看,李秉宪应该是刚刚意识到在当时那个混乱的影响下,是自己杀了好朋友朝鲜二等兵。所以最后选择了饮弹自杀的方式。

 2 ) 《JSA共同警备区》:共同的救赎

电影刚开始你会以为这是那种“到底谁说的才是真相”的片子。

通过片中为数不多的女性角色----中立国监察委员会的韩裔女少校辰苏菲(李英爱饰)的视角,观影者通过国军士的李水奕(李秉宪饰)和朝鲜军士吴倞必(宋康昊饰)两人截然不同的回忆,一层一层的了解到发生在韩朝南北的“联合安全区”板门店的枪击事件。

然而面对辰苏菲的质询,李水奕军士和士吴倞必军士不约而同地选择闭口不言,让整个事件看上去更扑朔迷离。

朴赞郁电影中强烈的个人风格可以说是从这部电影开始奠定的。虽然这部悬疑冷战类型的电影中台词量并不小----这与朴赞郁最具代表性的”复仇三部曲“中惜墨如金的风格大相径庭----但朴赞郁式的简洁巧妙的镜头剪辑已经初现风格。还有一些,比如象征性插入的镜头和类似北野武最喜欢的突然静止的镜头,可以轻而易举的造成强烈的反差和荒诞的效果,这在他今后的作品里更加明显。

本就扑朔迷离的剧情为朴赞郁将时空交错打乱提供了先决条件。同一事件,以四段不同的视角描述。朴赞郁巧妙的将观众的胃口吊得十足,通过辰苏菲少校发现的一个个疑点一层一层地剥开真相。然而当观众们以为距离真相越来越近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错了。

片中的几位主演都贡献了上佳的表演,每个角色都饱满并且有说服力。南韩方面孤独的李水奕军士和懦弱的南成植二等兵,北朝方面成熟老练的军士吴倞必和单纯善良的二等兵郑友珍,包括执意查出真相的辰苏菲,个个都有血有肉。尤其是两人马在芦苇地里初次相遇,以及之后在雪地里,板门店再次相遇几场戏都让人印象深刻。李秉宪、宋康昊和申河均俊不禁的韩式表演让人难忘。

虽然同属一个年代,但是1999年的《生死谍变》和《JSA共同警备区》(以下简称《JSA》)相比,却逊色不少。有着“韩国的斯皮尔伯格”之称的姜帝圭虽然充分汲取了好莱坞要电影的养分,他的片子通常都拥有好莱坞式的动作场面和较宏观的主题。但在多年之后看来。《生死谍变》在人物刻画和故事交代的手法上略显肤浅,并且简单粗暴地把大多数来自朝鲜q的特工刻画成残暴冷血的杀人机器----这一点《JSA》就做的比较好。当然,不能否认的是,作为韩国影史上两部同样拥有重要地位的影片,它们都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生死谍变》让韩国民众重拾了对韩国电影的信心,而《JSA》作为首部讲述关于南北士兵的友谊的影片,赢得了更多的口碑。

《JSA》拍于千禧年,此前朴赞郁只拍出了两部名不见经传并且片票房惨淡的小成本制作片《月亮是太阳做的梦》和《三人组》。这期间朴赞郁写了数十个剧本,并且四处奔走推销自己。这时正碰上Mysung Picture 为小说改编的《JSA》寻找导演。就这样,朴赞郁抓住了电影公司想要把这个关于南韩北朝的敏感问题的小说改编的剧本拍成一部”商业主流大片“的机会声名鹊起,并且在商业和口碑上均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影片结尾处那个镜头是韩国电影首次采用好莱坞Super 35mm格式拍摄的,这也成为了本片最出名的一个镜头。朴赞郁借着《JSA》票房大卖的东风,随后拍出了更加个人化、风格化的“复仇三部曲”,事业从此蒸蒸日上,并且成为了韩国电影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明星导演的典范。

朝鲜战争给朝鲜半岛的人们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痛苦,同族残杀和家破人亡的悲哀笼罩整个半岛,久久无法挥散。片中的几位主角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最终只能以极端和毁灭的方式面对。电影中的吴倞必和李水奕在面对无法抗拒的现实时,用强烈和极端的方式拯救了对方,也实现了对自己的救赎。也许导演更是想通过后者之口抛出那句话:“流着同样血液的人聚在一起,玩玩游戏有什么不妥?”

朴赞郁是一位聪明,自负并且充满野心的导演。在90年代中期,他与奉俊昊等一批影迷世代出生的导演脱颖而出,属于“386”一代的佼佼者。朴赞郁自出道以来的作品一贯关注这社会底层人群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抉择,本片也一样。这种关注通过血淋淋的方式展现,并且很少会出于商业的考量而妥协。这,大概就是朴赞郁和他的电影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吧。


参考资料:《韩国电影史》、时光网

 3 ) 幸亏到了这个年龄才看

朴赞郁在《共同警备区》上映时37岁,今年我也37岁,刚看过这部电影,在大约十几年前就有机会看此片,可阴差阳错一直就那么无缘无故的错过,甚至在前两年看韩片最上瘾的时候,也没想起来把这片刷一遍,不过,今天看完,我第一感觉是幸亏到了此时世界观的我才看这片,大概是因为我不会得出大众化的观感结论吧?
前七十分钟,我基本已经可以勾勒出整个冲突事件的大概轮廓,只是不确定最终事件的真实具象化的行为发生时情景,这种故事不能追究合理性,所表现的不过就是本是同族相煎何急,穿的军装不同,代表的国家意志就不同,可具体缩小到个体,救命恩人与国家敌人比较起来,在感情上谁重谁轻?这就是感情纠葛的地方了。我所喜欢的这部电影,是往后的三十多分钟,把李英爱的身世一晾,朝鲜战争停战后,那76名战俘做出的选择是无国籍者,这才是震撼的地方,我近年来的思想偏向人本无国,是国强调族,家这种概念,国更偏向后天教育的产物。比如一栋楼房,里面住着各种族,自然同民族在基因相似相近上有更多的亲昵度,可一个民族就一定是一家吗?自然是否定的,那么有没有这个一家跟其他族的另一家走的近的?答案是肯定的,甚至都会出现不同族把自己族的另一家联合起来给灭了的事情发生,这些在历史上都证明过。话题拉回到朝韩双方,同一民族不否认,但今天已经是两种意识形态的人群,片中也表现出了不同价值观,可这种区别才是这两国渐行渐远不可调和的国家利益所在,个体的人是可以因某些原因包容另外个体的人,甚至大家都刻意的回避这种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那种话题,成为朋友后,内心是排斥这种隔阂的,这个在照相那段表现的很有意思,那绝对不仅仅是背景刺眼的照片,还有最后没有进入相片的军帽。李英爱的父亲为什么没有选择任何一方阵营?当人自身的属性减弱,变成国家工具属性强势时,又亲身经历过那种身心合一的撕咬后,宁愿远走他乡,置身度外似乎也要好过油锅煎熬,再从精神上完全投身于一种封闭的世界观来寻求精神世界的不失衡。我理解他们两个韩国军人都要自杀,那是个人感情上的兄弟厮杀后与国家整体价值观扭曲后,精神上的崩溃,无法在短期内找到理论支点精神平衡,像某种信仰的崩塌,一泻千里,浮萍般找不到根系,我想这跟很多自杀者一样的心态吧?瞬间的秒沉。这对于人来说扛起国家利益的大旗,太过沉重,也因他们太年轻,这种两年半的兵役制跟朝鲜那个老油条13年身经百战的精神世界构成是有明显区别的,那一句如果是我也许我也会先动手,是逃避还是自欺欺人,至少这种心理自愈疗法对于个人精神创伤帮助极大,人真正脆弱的就是思维进入无法闭合的领域又非要想出说服自己的办法,那等于自寻死路,所以在这条路上西方思想会出现上帝,而朝鲜军官把非正常变成正常算是一种解脱。
总体而言,这部片还是反战题材,可战争的实质永远不是基层意志,上层强权不放弃部份权力,就会以国的名义国的形式存在战争的可能,美国南北战争和朝鲜南北双方为何选择结果不同呢?我想这也是可以讨论的一个话题。

 4 ) 反映半岛战争

  我不喜欢《复仇三部曲》,对于韩国影片一些极端的作态我一直心存反感。诚然憋屈不是好事,但展露过多与社会道德背离的东西难免令人不适。我想大多数普通观众希图从电影中寻找一种希望的力量,这也是商业片得以成型的原因。进一步加深对社会的仇视或者对人生的无助感,拿艺术当幌子,就很容易给人以厌烦感,当然还是会有人从中体会人生的残酷无望或社会的不公等等。
  我比较中意的朴赞旭,是《共同警备区》的导演,虽然让四个主要觉得两个死亡一个昏迷,但大部分时间让人能够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关于朝鲜半岛局势的韩国片,当然也有很多可赞许之处,虽然有些类型片的框架感,但着实优秀。
  朴赞旭在镜头把握上的优秀,主要是体现在一些比较普通的场景上:比如开场的猫头鹰,以及翻开供词时随书页切换到回忆部分的场景,都可谓流畅至极。
  节奏方面,也进行的相当稳妥,有大气,结构上异常紧凑。部分画面引人赞叹:比如大雁飞过的镜头虽然仅仅数秒却漂亮已极;地雷爆炸时也估计了恰如其分的视觉美感。而诸如从亭子切换到雨伞的戏虽然屡见不鲜,却也极好地对位到了情节之中。
  影片最后的画面对照相当俗套,但也相当令人动容。
  这部109分钟长,上映于2000年的电影。是反映半岛战争的韩国电影的由头之一,谈不上有不可逾越的艺术成就,但是一部商业片,应该有自身的格调,显然《共同警备区》做到了。

 5 ) 韩国的脊梁

(要看原文带的插图请访问我blog里同题日志)

这篇日志打腹稿的时候,德国人施泰因迈尔正踏上他出访东亚的行程,在第一站韩国,这位新外长参观了位于板门店的非军事区。韩国早就表示,希望学习东西德统一的经验以期做为南北韩将来的样板。看上去半岛的统一只是早晚,就像90后一代不知“苏联”为何物,“朝鲜”也将成明日黄花。

羡慕得咬牙,因为台湾国民党刚刚打出广告,称“独立也可做为台湾人民的选项”。以我带大陆偏见的客观,会说他民意强奸政党,可民意何来?电影是最大的民意,一个动作一句话能影响几代人而我们看不到有呼唤两岸统一的电影,海协会海基会有投资影视业吗?统一方便面敢赞助奥运会吗?看不到。

所有种种更坚定我写这句话:电影是一国的脊梁,朴赞旭是韩国的脊梁。

题头图“공동 경비구역(JSA共同警备区)”,2000年朴赞旭导演。刚看全了他的复仇三部曲,又把JSA找出来温习。比起复仇系列,早期的JSA显得刺激不够,软弱矫情太多。但就是这部电影成为当年韩国票房冠军,是首部在朝鲜放映的韩国电影。在南北韩打破坚冰的年代拍这样一部片子,有后人不易置信的困难。包括韩国人使用朝鲜军服,包括在分界线(我们称为三八线)两侧摄影,包括剧本要推敲可能波及的影响……

片尾,朴赞旭让四位男主角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就保持着定格,由远而近,分别特写四张脸,最后拉出全景,变成一张旧照片,任何人到这里都能体会导演掌控大局的野心;可如果加上对排除万难的感同身受,我听到朴赞旭在说,看,我做到了;再如果换成一位韩国观众,这一刻心里肯定翻江倒海:兴亡谁人定,那离合总关情,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

电影语言就这么神,有不同的土壤它能在每人心里开出不同的花儿来。所以我主张沐浴心情后倒杯白水专心观影,原汁原味原汤化原食,看完翻翻影评背景资料,再品一层味道。好像就是这样慢半拍地知道金基德用17天拍出震撼耳轮的天籁之“弓”,知道他清纯的“空房间”把李成延拉出慰安妇丑闻阴影,也是这样认识了经许秦豪认证的三代韩国女一号,沈银河、李英爱、孙艺珍。

  金基德、许秦豪、朴赞旭,好多次罗列这些名字,讨伐几位朋友对韩国电影的印象。韩影不是爱人车祸绝症和无厘头校园喜剧就完了,韩影每年都在长足地进步,凸显出独特的风格。前两位我写过,偏偏空过朴赞旭,因为实在太喜欢,拉拉说她最喜欢的电影她绝不会写评。没想到半个月前被嘴兒点名,让我评“复仇三部曲”。只好勉为其半,挑战一下。


- 大胖 06.2.20

 6 ) 一去二十年,《共同警备区》为何依然让我流泪

南成植俯下身把小郑的皮靴擦得锃亮 快枪手失去理智化身嗜血的杀人机器 年轻的朝鲜士兵在生日当夜殒命 永远不会被打开的崭新颜料 悠悠哨声随着烟团吐出 被书信打破的玻璃窗 美国制造在红旗下闪着锐利的银光 说着相同的话,流着相同的血,长达一年的地下朋友,却因身上的制服不同而举枪相向 卡壳的子弹没有击杀第三条人命,却把其他一切都打碎了 扳机扣动的瞬间所有情谊都已归零,伴着鲜血一同死去 那些北方听不到的歌,看不到的书,都在枪炮下,火光中,随逝水滚滚流走 那条地雷螺栓或许真的在保护李秀赫不受侵扰,于是他只能饮弹自绝 走过桥后,没有人能再回首,所以骄傲的军士选择永远沉睡在桥头 十月的雨夜,岗亭里他们交换军帽相互依靠,紧贴的肩膀把背后的元首肖像遮挡得严严实实 彼时素不相识,面对记者的镜头,他们不约而同地微笑,终于拥有了四个人的合照

 短评

应该算是第二部让我感动的韩国电影吧,作为中国人,我想对于这部电影会有异常深刻的感受...朝韩 / 海峡

6分钟前
  • 左宜右有Haak
  • 力荐

最好的韩国电影之一,最后一幕绝了。

9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这是一个圣诞颂歌式的温暖故事 芦苇地雷那场戏很赞 chocopie的梗 李英爱美....不得不承认,韩国人确实能拍电影,侯导说的对,本世纪只剩韩国还能拍出这种男子汉气质的片子了;剪辑功夫相当了得

11分钟前
  • sirius_flower
  • 力荐

这是朴赞郁在视听语言上表现最平庸的一部电影,却是豆瓣评分最高的一部电影,可见艺术本体和大众趣味之间总有很大的鸿沟。最后照片的一幕很动人,又是整部影片的缩影。以一个旁观的视角目睹一场非常环境下的兄弟情,我们都是游客,看见了这不可能发生又很能够共情的情义。

16分钟前
  • 子戈
  • 推荐

民族的哀伤啊。电影真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可以寄托所有的思想。最后的一张黑白剪影配上哀伤无奈的音乐,是全片的灵魂所在。朝韩问题一直是半岛人民的痛点,无奈身为普通民众对此无能为力,好在还有一些能为此努力的人制作的一些优秀作品,共同警备区就像一首诗,代表了许许多多半岛人民心中的痛,和共同的期待。想想我们曾经的历史,想想我们的人民,连作诗的权利都没有,真是可悲可叹。

17分钟前
  • 等等我
  • 力荐

大赞朴赞郁,结尾那场持枪对峙戏对人性表现的太他妈精彩了,还有那张旧照片,和那首伤感的歌,这些都是战火中比杀戮更闪光的事。

21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朝鲜的世袭独裁统治才是阻碍南北统一的障碍,而南北人民都是善良的,最后的照片也是点睛之笔。★★★★

24分钟前
  • Q。
  • 推荐

其实没觉得多好多震撼

25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荒谬的政治扭曲了人性.

28分钟前
  • 皮皮敦敦
  • 推荐

有着相同的语言、历史和文化,却不得不把自相残杀作为政治正确。这样一个被撕裂的民族,流的泪中都带血。Make love, not war。愿望越美好,现实越残酷。

3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最后那张照片让我在电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

33分钟前
  • junepig
  • 力荐

见微知著的大气结构,人物情感饱满细腻,手法上虽然看出明显刻意安排的痕迹,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任何戏剧安排都不会显得过分。一张照片中的四个人,最后只能死在不该自己担承的内疚里。

37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幸亏是十多年前的作品,这要搁现在,绝对是腐女拯救宇宙的完美注解。

42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还行

分多次才看完整的片子,曾经差点就被我否定了,只是后来看网上评价实在很好,就重新完整看了一遍,发现真是好片,看来看片一定要完整连贯啊~~

44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朝鲜南北士兵的地下友谊,这看似荒诞的故事反映的却是苦涩和更荒诞的现实,fucking war。

46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推荐

【A】无论什么时候看都会被感动地一塌糊涂,尽管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是虚伪且违和的,但通过被创作者精致包装的情感内核,观众仍然会坚信这个“罗生门”中最悲情的“真相”。当观众下意识做出这一反应时,也间接证明了韩国电影在类型片元素的借鉴与学习中成功将富有韩国特质的题材与价值取向融入其中,并开拓出独具本土风格的商业特质和艺术主题。另一方面,朴赞郁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通过芦苇丛的摆动将「风」这一元素视觉具象化捕捉;板门店的界线与对立的窗口都是两方友谊的证明;剪辑上对动作/剧情的省略反而创造出内在的影像活力;而结尾那张唯一的合照更是神来之笔,永不过时的手法。但朴赞郁拍的实在是太工整了,所以总感觉把导演名字换成奉俊昊好像也不违和....

49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两次拍照:“角度总是不对”、“靠紧一点”的三人和因此被挡去的两金、南成植的缺席(隔世四人合影,无奈缺一);被递还的飞过界的帽、美国游客在屡次劝阻下执意拍照,拍下了四人没法独立完成的、唯一的同框相。政治原因的不允许,隐秘人情的被记录。感动。

52分钟前
  • Ocap
  • 推荐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3分钟前
  • Over5
  • 力荐

剧情翻转做的很棒,两千年的作品呀,不比诺兰差。

57分钟前
  • zym16zym
  • 力荐

重看《共同警备区》,不管这个立意的三观多正,多么韩式煽情,隔了十年再看,还是太假了。韩国士兵因误踩地雷被朝鲜士兵相救而结识,两韩两朝士兵成为四兄弟,在共同警备区里开Party,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属于典型了为了创作而把政治问题简化。当人性议题放在一件不可能发生的故事里时,从开始就是不可信的,也就缺少了艺术作品的分量,罗伯托·贝尼尼的《美丽人生》把纳粹集中营当成一场游戏同理,也是虚假的虚构。想用两方阵营来代表渴望半岛统一的和平愿景,同时加入李英爱这个北朝后裔瑞士人做第三方视角,人物是功能化的,缺乏真实基础。朴赞郁使用了大量摇镜、相似场景的镜头渐变来过度衔接回忆插叙不同的时间、空间,交叉剪辑是比较个人特色的。但一些星空特效镜头看起来特别假,放入这种严肃题材很违和。

60分钟前
  • 非想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