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1959

39集全

主演:张铎,奚望,曹克难,高一玮,赵恒煊,肖荣生,米学东,徐永革,徐成峰,岳红,孙仲秋,陈雅斓,马仑,左佰学,姚扩,姚居德,王海平,刘旭,王霙,孙维民,刘之冰,佟瑞欣,马晓伟,翟万臣,赵凯,曾红生,宋楚炎,牛志强,高郡伟,张跃刚,张页石,许超,戴昊天,秦际洋,孟阳阳,李熙海,裴疆童,侯伊建,陈天陆,嵇建,韩振国,祝雨辛,蔡传道,耿懿,齐庆林,胡胜锋,李玉伟,王云龙,赵程,韩喜全,侯雪艳,马凤岐,赵朋朋,王阳,余中南,张东旭,郝玉涵,苗杰,马上,安东,克丽缇娜,马赛,李辰,赵晓飞,于诚群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剧照

特赦1959 剧照 NO.1特赦1959 剧照 NO.2特赦1959 剧照 NO.3特赦1959 剧照 NO.4特赦1959 剧照 NO.5特赦1959 剧照 NO.6特赦1959 剧照 NO.13特赦1959 剧照 NO.14特赦1959 剧照 NO.15特赦1959 剧照 NO.16特赦1959 剧照 NO.17特赦1959 剧照 NO.18特赦1959 剧照 NO.19特赦195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特赦1959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开国大典之后,百忙之中的毛泽东开始关注在押的国民党战犯的情况。根据各方面意见,毛泽东确定了对战犯的总体政策:不审不判不杀,给予人道主义待遇,组织政治学习和参加劳动改造,待时机成熟后,再酌情提出处理办法。  在公安部的具体组织下,各地成立战犯管理所,其中北京功德林管理所规模最大。原先关押在华北等地的国民党战犯,陆续向功德林管理所集中。  王英光奉命赶到公安部报到,他见到了很多“故人”。有耿直的国军中将军长陈瑞章、多疑善变的国防部保密局华北行动处中将处长的刘安国;故意捣蛋、只求速死的国民党军少将师长叶立三、迷信偏执的国民党军中将兵团司令蔡守元等人。这些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担心会受到审判,并且执迷于“蒋介石反攻大陆”,而表现出不同的状态。有满脑袋“忠孝节义”、“不成功便成仁”采取自杀、绝食、侍机逃跑的;有担心会遭到对方报复、痛哭不已,丑态百出的;有在被俘之后,即开始极力讨好解放军官兵,立功心切的;有参与了策反工作和战场信息咨询工作等等。王英光和这群战犯们斗智斗勇,最终使这些人认识到了党中央改造战争罪犯的良苦,就此,管理处军心稳定。  最终,这批战犯在王英光等功德林管教人员的带领下主动学习马列主义原理,以毛泽东思想对照自己的行为,积极投身于学习改造的各个环节。1959年,首批战犯特赦,与此同时,王英光完成了使命,和功德林的医疗人员梁冬芳收获爱情。被特赦者重新回到人间,这批人于1949年共产党在战场上打败,于1959年在心灵上被共产党彻底降服。暧魅满屋绿灯侠摇滚万岁精武风云·陈真粤语急先锋火影忍者:博人传之次世代继承者替身杀手圣诞小屋2008夏日进行时王爷到热带疾病乌鸦的触摸没有输给美国的男人~混蛋首相吉田茂~我的土地我的家拜托了!别宠我第二季欲罢不能第三季金吾卫之风起金陵功夫状元妙计合家欢1991扑克脸从前慢·白首要相离我的无形符号裙角飞扬的日子维多利亚一号粤语走进四九城奎迪2:英雄再起摇滚皮影废弃公主金色大门垂直极限英语侏罗纪世界:混沌理论隐形狂人Live Escape水滴之城格林家族赫布里底群岛-边缘的群岛米斯特和皮特不可避免的失败高堡奇人第四季万能管家 第二季无用之人2018

 长篇影评

 1 ) 【拾遗拾忆】《特赦1959》部分原型

《特赦1959》中有四个人被认为是虚构的,而且有人说就是这四个人是整部电视剧的瑕疵:深沉厚重的真是历史题材,都像杜聿明王耀武黄维沈醉周养浩那样真名实姓多好,干嘛要弄出刘安国蔡守元叶立三陈瑞章四个虚构人物来? 这种质疑似乎有些道理,但也不完全准确,因为委婉一点比平铺直叙要好一些,毕竟有些事情是不好说、说不得的。

其实电视剧中已经伏下了草蛇灰线,熟知那段历史的人,能从这四个角色的几句话甚至一件看似不起眼的东西,马上就能猜出其历史原型。 正因为电视剧中的一件物品几句话,都在暗示着他们的历史原型,所以我们才可以通过蛛丝马迹,找到刘安国蔡守元叶立三陈瑞章原型,并且很悲伤地发现:有一人被枪决了。 那个看着有点混不吝,其实比谁都精明的刘安国,很多人一看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不是那个文强吗? 据功德林要犯管理所所长王英光介绍,刘安国“1926年入党,参加过南昌起义,当过高级干部”。刘安国自己则说:“我不是叛徒,我是受不了审查和质疑,这才负气出走的!” 这就不用细问了,有过这样的经历,又进了功德林的,只有一个人:1925年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入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曾任红一师师长兼政委,后被王明审查打击,负气出走寻找组织未果,这才在程潜、张治中介绍下跳了槽,最后以“徐州前进指挥所副总参谋长”的身份,跟杜聿明一起在淮海战役中被俘。 此人资格老,被动地走错了路,级别很高,但却似乎没有什么罪行,抗战中还立有大功(策反百万伪军),所以他在功德林连个检查都不肯写,给人留下了抗拒改造的印象。 刘安国的真实历史身份极好确定,跟他一样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蔡守元,他身上的标志物,就等于在脑门上刻下了“罗盘将军”四个字。 初到功德林,管理员要求所有战犯交出随身携带的东西登记造册,蔡守元拿出自己的宝贝:“没见过吧?罗盘,测风水用的;(又拿出几个铜钱)这是五爻卦。”把小战士闹糊涂了:“什么乱七八糟的!” 小战士不知道咋回事,但是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当年进了功德林而且又会算卦的,就是张淦,桂系大将,白崇禧送他绰号“罗盘将军”,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在电视剧里,蔡守元是功德林里立功最大的一个,因为他成功劝降了盘踞在大西南数万蒋军残兵败将,要是按照这功劳,第一批特赦名单中肯定应该有他的名字,但是大家都知道,没有蔡守元,也没有他的历史原型张淦——原因很简单:1959年12月第一批特赦,张淦已经于当年二月就病逝了。 让蔡守元(张淦)去大西南劝降,也是有历史依据的,因为张淦是桂系元老,说话很有分量。张淦其实也不是仅仅会算卦,在历史评价中,此人身“北伐名将”“抗日名将”两个称号,参加过武汉会战、随枣会战。 张淦被俘前是第三兵团司令官,所以王英光才过故意问马玉和副所长:“知道蔡守元什么来历吗?”马副所长回答:“知道,他是中将兵团司令。”这就不用猜了,蔡守元的原型就是张淦,一点问题都没有。 刘安国蔡守元的真实身份很好确定,因为他们两个的身上都贴着标签呢,但是叶立三是谁,就比较让人费脑筋了。有人说叶立三的原型不是王耀武的爱将韩浚,因为身份对不上号:叶立三是少将师长,韩浚被俘的时候是中将军长,韩浚也参加过南昌起义,当过秋收起义副总指挥,战斗中负伤与组织失去联系,这才转变了立场,这一点跟文强有点相似,只不过他不是受不了审查打击才负气出走的。 叶立三的身份其实不难确定,因为他对老长官王耀武表现出了一如既往的尊重,尊重之中还有一些愧疚:“佐公(王耀武字佐民,称之为佐公,就跟称程颂云为颂公、李德林为德公一样),我对不起你,对不起山东战区,您把最好的一个部队交给了我,让我全弄丢了!” 叶立三接下来的话又透露了自己被俘的地点和原因:“莱芜战役。李(仙洲)长官不听你的劝说,一味服从陈诚,这才酿成今天的大败。”在莱芜战役被李仙洲瞎指挥断送的王耀武爱将,就是韩浚这么一位,所以叶立三的原型,除了韩浚,找不出另外的人了——韩浚又名傅韩浚,头一个字单立人,后一个字三点水,合起来恰好是“立三”。 在功德林里,唯一一个跟所长王英光早就认识而且私交不错的,就是陈瑞章,而且陈瑞章夫人的戏码也挺重,而这也正体现了对陈瑞章原型的尊重——陈瑞章这个名字是假的,但是他的番号和职务说得很清楚,电视剧第一集,就通过王英光跟徐高平的对话,给出了陈瑞章确切身份:“八十七军中将军长。” 这位八十七军中将军长,是最有可能跟以策反为主要任务的王英光联系的——此人是程潜的女婿段沄,曾任第八十七军中将军长兼塘沽防守司令段沄(字湘泉)。 程潜起义,段沄还没来得及起义,就被老蒋弄到岛上,被保密局秘密枪决了。《特赦1959》设立八十七军军长陈瑞章这个人物,也可能是向段沄将军致敬——段沄是否真的决定起义,海峡两岸有不同的说法,这边承认确有其事,可是对面却又开始说他冤枉了……

 2 ) 令人震惊的不专业

本来还挺期待会拍成什么样子,太让人失望了,把人民军队拍的土匪气质,增加莫名其妙的突兀故事分线,看到第二集居然在北京一天驴车范围内会有国民党残军?编剧要么是脑子不好,要么是是导演压根没看剧本,最重要的是为什么要掩盖黄维使用化学武器的罪证,制作组是果粉?求求你们快点放过那些可笑的民国浪漫吧,要拍正史剧就好好研究研究历史吧,一些剧情甚至直接照搬老前辈的创意,我猜猜你们又要说什么,“致敬”?你们的创意难道和你们的马桶一样都堵住了吗?全剧充斥着各种莫名其妙匪夷所思的奇葩逻辑,还有你们那创新的爱情故事快拿到别的题材讲吧,别来霍霍这些已经写在历史书上的人了,求求编剧收了神通吧😅

 3 ) 【拾遗.拾忆】《特赦1959》

●王耀武(1904年—1968年),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抗日革命家、抗日名将!蒋介石称赞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时人有“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之谓。

⭐王耀武原型跟剧中相差不大,现实中他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也是抗日名将,从黄埔军校毕业后投入到抗日战争,承担多个重要职位,蒋介石对他赞赏有加,而且王耀武有令对手闻风丧胆的能力,那时流传了一句话是“宁碰阎王,莫碰老王”,可见王耀武在战场上的影响力还是很强悍的。 王耀武有较高的军事能力,好像专门为战场而生的,他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明白人,即使他为国民党效力,但是共产党还是很佩服他的为人,主要王耀武有军事素养,跟其他国民党高级将领有很大的不同。

王耀武被共产党俘虏后接受了长时间的改造,他深受管理所工作人员的影响,1959年王耀武成为第一批特赦战犯,这都是他通过坚持和努力得来的。

 4 ) 强力推荐

首先,这是表演的胜利,功力深厚的实力老戏骨撑起了剧情。谢谢导演的用心选角,这部剧里,没有流量艺人,没有话题明星,没有娱乐分子,有的都是用心雕琢演技的好演员。这和写作一样,用心雕琢作品才是唯一正确之道。这和作家靠作品说话一样,演员也是靠演技说话的。当然,一部近四十集的电视剧涉及人物众多,要求所有演员都演技高超是不大现实的。因这是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自然有不少真实人物,像杜聿明、王耀武、黄维、康泽、邱行湘、郑庭笈、周养浩、徐远举、沈醉、王陵基,以及有原型虚构的刘安国、蔡守元、叶立三、陈瑞章等,因此,这部剧的主要演员也有十余人,幸运的是,扮演他们的是一群老戏骨。他们用演技诠释了演员的真正定义和价值。

 5 ) 太有意思了,好剧啊!

刚开始在贵卫有一截沒一截看,越看越好看。索性等卫视放好重新央视网看,特别喜欢张铎,演的真好。不过所有人都演的好。特别要👍编剧,奶奶的这个台词怎么写的,水平不是一般高。所以一部剧灵魂是编剧真不为过。绝对五星,有喜有悲,随剧而动。女主不错啊,确实如评论里说的,和所长的爱情高贵和美好。怎么评论一定要150字,到了吗?到了吗,好不容易评一片,太难了,我容易吗!

 6 ) 战争剧有这三个镜头立马换台,这部剧却让我天天在追

好多年了,很少看全一部电视剧,现在的战争剧一大票都在糊弄事,三大牛叉雷打不动:剧情瞎编,对话穿越,道具穿帮。打开一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那会儿的事,一定会在步枪上加个狙击镜,又是这个炒馊了的噱头,好像非用什么狙击步枪,才显得专业,也不知道是哪门子的专业,那时中国军队从没有引进或使用过这种“宝贝”,神剧为了吸引眼球,不惜糊弄观众,我一看就换台。

再打开一个,鬼子拿着日军投降后才进入中国的斯登冲锋枪,南方的游击队拿着苏式43式冲锋枪,弄不明白是咋搞来的,看不下去,换台。吃瓜群众看个历史战争剧,不就是图个像那么回事么。这些剧已经形成规律,凡是在道具上瞎糊弄的,剧情一定更烂,不是搞笑就是神剧,基本如此,没有例外。

这次例外来了。 前几天,看网上有部剧评价很高,看了第一集,不由自主就追了下去,《特赦1959》:

两个国军溃兵拿着盖德式冲锋枪,旁边拿步枪的,上边没加那个瞄准镜,质地粗劣的军服,软塌塌的帽檐,脸上蹭着灰,这个景很久不见了,是几十年前看黑白老电影的感觉,改造国军高级将领,是大题材,这次终于回归正道了,导演下了功夫。曾几何时,屏幕上的国军,都是行军于泥泞中却军装笔挺,招摇在硝烟里而面如敷粉,一个个装腔作势,矫揉造作,把普遍受过军校教育的国军中上级军官演的不像个军人,连基本的仪容风纪都没有,怎一个扯淡了得。

拿军装来说,去台前的国民党军都是中山装式立领军服,根本就没有西装领打领带的式样,小鲜肉们却穿着满屏幕乱窜,还带着将花,可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照片大把大把的,国共两军穿什么衣戴什么帽,有大量真实的依据来参照:

神似的前提总要形似不是,历史该是什么样,还原出来很简单,还能省成本,就是粗布军装,又何必画蛇添足,最简单的最真实,黄维和老照片多像:

黄维在剧里整天面无表情,说话生硬,到了后面钻研永动机,心态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把态度顽固、抗拒改造的形象表现的相当到位,堂堂的十二兵团司令,带着土木系的主力十八军,五大主力之一,不服、有傲气是必然的,换上士兵的衣服准备突围时被俘,很真实,黄维的个性,没必要军服笔挺勋章闪耀才能体现。吃瓜的老少爷们儿就爱看这种真实,俺们都知道,国共将领没一个是靠军装鲜亮出名的,在淮海,国民党军的重兵集团败在这些人手下:

供给制时代,有什么穿什么,不土还能叫土八路,可打起仗来,你80万靠空投吃不饱,饿的头昏眼花,我60万却有200万老百姓推小车踊跃支前,一边是官兵一致,一边是喝兵血吃空饷,不仅在军队数量上、质量上超过你,陈官庄前线,这边天天炖肉,大饼卷鸡蛋,硝烟散去,炊香飘来,弟兄们不过来更待何时。

再看这个细节:

军服的细节表现官兵关系:战犯管理所副所长,上任之前是军区教导大队大队长,是带队干部,不是扛大包的,右肩却缝着一块大补丁,明白了,这是要反映,解放军里干部替战士背枪是传统,好情节都是通过细节处理,让观众去联想。 解放军这边,王英光所长一个月津贴是六块,陈赓是十二块。被俘的最高军衔的王陵基,曾花了十几万光洋买了一批文物,主动要捐献给国家,结果鉴定全是假的。国军将领有钱,解放军没钱,初心不同,这就是时代背景。

被俘的国军高级将领都曾带兵征战多年,他们的经历,在每一集里都通过对话讲出来,这一部分挖掘的很到位,引人入胜。 现在一提整编74师就是张灵甫,抗战时74军是老军长王耀武带出来的,兵带的好,抗战打得硬,要说抗日战功,必须先排上人家老王,张是到抗战末期才晋升的少将,什么都有个先来后到,更何况级别和资历差一大截。剧里王耀武的戏份最多,从地位、战功和改造表现上说,合情合理,也实属难得。

国军中有一说,三李不如一王,说的是同为山东籍将领,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在个人军事才具上,都不如老王。王耀武这个人不贪污,但会做生意,在汉口、上海、香港都有买卖,为人圆通,送礼手大,方方面面关系处的都很好。莱芜战役中,王耀武曾命令李仙洲回撤,李不听,结果全军覆没,“就是五万头猪,共军一天也抓不完吧。”就是老王的名言,功德林里还在说,李仙洲只能一声不吭。

王耀武还有一句名言,济南城破在即,他提醒部下:诸位,抗战是民族战争,国共内战不同抗战,各位好自为之。这句话是要部下保全生命,不做无谓牺牲,败局已定的情况下,王识大局,负责任,有思想。

主席让罗瑞卿给王耀武带话:王耀武抗日有功,功是功,过是过。王耀武非常感动,在功德林表现好,59年第一批特赦。 《特赦1959》确实有突破,在道具和历史背景上,导演在努力追求真实,让给耳目一新。不足之处也有,主要是人物对话用了太多现在的口语,但瑕不掩瑜,赞一声:好剧 。

公众号:阳光灿烂照天山

 短评

越看越觉得有意思。很多人一开始觉得解放军脸谱化、一副正义的愤怒脸,那就是当年的实际情况,不了解的人自然觉得夸张。可能是我对题材很感兴趣,演员完成度也挺好,所以我第一次认真追剧,以至于8月27日已经首播结束好几天了,我还停留在剧情里面舍不得抽身。第一次觉得合唱版的片尾曲很燃,已经转录了片尾曲并导入手机。周日在家下载了全集,这周再重看一遍。

6分钟前
  • 少爷
  • 推荐

我觉得豆瓣上面的反动势力智商真的都有问题,凡事遇到这种剧张口就来“假的!”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你那么拽倒是拿出证据来证明啊,根据史料和当事人自传写成的剧本就是假的,那你倒是说说什么是真的?其实就是遇红便反的弱智罢了。是啊,胜利者书写历史,而失败者,只配编纂历史....

7分钟前
  • UNDEROATH_
  • 力荐

莫名觉得挺好看的的*^_^*军统被关进了自己设计的监狱;被军事耽误的电气工程师……最神奇的是,每次我都觉得女主和政委很搭!政委大叔太可以了⊙▽⊙

11分钟前
  • 诗畅
  • 还行

第一集的记者是傻吧,哪有这么做采访的

14分钟前
  • 五维石子
  • 还行

有戏剧,有思想,把国民党在政治上的问题说得清清楚楚,更重要的是还拍出了共情。你们喜欢给一星,我愿意给五星。

18分钟前
  • 孔鲤
  • 力荐

什么叫打着红旗反红旗,这就是了

20分钟前
  • Heller
  • 还行

评论区里那些无知、无耻的苍蝇真是让人讨厌啊

22分钟前
  • truman
  • 推荐

挺好的,好多熟面孔的老演员!

26分钟前
  • 梅花香自苦寒来
  • 推荐

最难忘刘安国以一己之力把所有人轮流说进了医院……

27分钟前
  • xxxi
  • 还行

奶奶看的时候瞄了一眼。。。

28分钟前
  • 郑长安的树洞
  • 很差

昨天一下看了四集,推荐,准备追央视日更。不少熟面孔,他们对各位败军之将的心理把握还是到位的

33分钟前
  • 其若海
  • 推荐

很少一部正面宣传gcd思想的片子能让人看的着迷,没有刻板的感觉,也没有那些沙雕剧情,特别喜欢所长和政委,他们教育战犯时的话也让人听着顺耳,希望以后那些正面的革命战争影片也能拍的像这部一样

35分钟前
  • 最爱2012
  • 推荐

评论里有些人把反对政治正确当做了新的政治正确。

37分钟前
  • 徐行
  • 还行

我觉得挺有意思,昔日的大将,今天的阶下囚,刨去那场疯了一样的文革,我党算是对失败者最公平的对待了

38分钟前
  • 无事不知小神仙
  • 推荐

这些一星评论真的太辣眼睛了,明明有参考资料有回忆录还是要凭着自己对tg的厌恶讲p话,真的厉害,一部好好的剧就被糟蹋了。

42分钟前
  • Benedict
  • 推荐

作为一个常年守着央一黄金时段的媒体环境研究人员 这剧让我感到了满满的恶意和智商侮辱 都9012年了 剧中还可以通过算卦来验证权力的合理性

45分钟前
  • 王照海.me
  • 很差

有些事你只看到该看到的,这些人有很多死于1967.1968,这些人的一生就像总理说的,中国革命100年来很复杂

50分钟前
  • 太平村民
  • 推荐

但凡配音和口型差太多的都是烂片

53分钟前
  • FigHter
  • 很差

除了丰厚的政治色彩,真的很惊艳。好久没看中央台的电视了

56分钟前
  • 墙头马赛克
  • 推荐

自央一高分剧《原乡》以来,自己接触的当年学习中没有触碰到的第二段冷门历史。不要看不惯太伟光正的演绎,社会还是需要多一点正能量去诠释国家发展的希望。此剧对于各种细节的拿捏呈现非常出色到位。视角的切换是新颖的亮点,格调严肃冷峻又不乏人文关怀气息。以全新的立场更加客观去看待一段历史,会从中解读出更多有深层含义的事物。还有那些说“剧本太假,像念教科书似的”各位,上世纪的人说话方式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因为当时思想潮流的影响巨大。

58分钟前
  • 灵樨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