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水门桥

HD中字

主演:吴京,易烊千玺,朱亚文,李晨,韩东君,张涵予,耿乐,杜淳,段奕宏,胡军,王丽坤,杨一威,李卓扬,何跃飞,唐志强,刘治威,庄小龙,辛玉波,张跃,许明虎,王宁,王振威,陈泽轩,李小锋,詹姆斯·菲尔伯德,约翰·克鲁兹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1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2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3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4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5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6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13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14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15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16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17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18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19长津湖之水门桥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长津湖》真实的水门桥打得有多激烈?志愿军连桥基都给全部炸了

在《长津湖之水门桥》里面,志愿军为了炸掉这座大桥,可谓是拼尽了全力,九连和七连,打到最后损失惨重,最惨的还是七连,为了夺取最终的胜利,伍千里抱着一颗炮弹就冲上前去,而指导员梅生更是驾驶一辆装甲车往前冲,不顾一切就为了炸毁这座大桥,可以说,很多人看到这里都热血沸腾。

可是,相对于电影而言,其实如果你足够了解真实的历史的话,你就知道真实的水门桥打得有多激烈,别看电影里面,只是围绕一座大桥展开作战,事实上,在真实的水门桥作战里面,比电影里面展现得还要激烈,甚至连美军都在祈祷自己能够活着离开就行,完全不敢有任何其他的奢望,那么,真实的水门桥是怎么个情况呢?

这里的话,我先跟大家说一下背景啊,当时的美军在长津湖吃了大败仗,作为此次的指挥官,美军少将史密斯也不傻,赶紧下令让所有的美军全线后撤,可是,我们志愿军这边的情况也并不是很好,由于极寒天气,志愿军的作战部队十分疲惫,很多部队都出现了非战斗减员,甚至像著名的79师,冻伤减员比伤亡减员持平的情况。

此时,志愿军和美军的情况就是这样,一边需要赶紧跑路,一边需要阻击,但冻伤减员严重,面对美军撤离的情况,志愿军只能选择炸毁桥梁,让美军的机械化部队没办法行进,要想撤离就必须放弃重装备,这就为后续志愿军部队的阻击创造条件,而电影里面是围绕一座大桥展开的行动,但是,在实际的情况是,志愿军愣是把长津湖后面的所有桥梁都给炸了。

水门桥是一个大坝,因此,围绕在这里的作战更加凶险一些,志愿军和电影里面一样,展开了多次的炸桥任务,但和电影不同的是志愿军在这里的炸桥行动,更多的是体现了美军的工业化,志愿军在水门桥周围部署很多的部队负责阻击,不像电影里面,美军的增援一下子能来,他们几乎都被志愿军堵在了半路上。

可志愿军的伏击和路障等,都被美军给清理了,这时候,因为美军强大的工业体系发挥出了优势,美军工兵部队直接清理掉了所有的路障,效率非常夸张,志愿军前两次炸桥,很快就被美军给修复了,而且美军还往这个地方空投了大量的桥梁建筑,直接把志愿军都看傻了,因为我军从来没有见过像美国佬那样的工业实力。

像电影里面,水门桥后续的战斗才是真的悲壮,因为双方工业实力的差距,志愿军士兵们的重武器只剩下了手榴弹了,唯一能支援的,也就迫击炮,而美军这边是天上飞机,地上坦克,中间还有各种火炮,志愿军拼死抵抗美军的进攻,也仅仅是阻挡了美军几个小时的撤离,再加上冻伤减员,志愿军的损失是非常惨重的事情。

后来,志愿军眼瞅着水门桥被修复,索性直接将桥基都给炸了,可没想到美军的修复能力那么强,这就是工业国的强处啊,但美军也是很崩溃的,因为志愿军先后布置了很多的阻击阵地,让美军是接二连三被撕开了无数的口子,甚至美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夺取阵地后,好家伙才发现志愿军只有几个人却阻挡住了他们很长的时间,搞得美国佬心态绝对爆炸。

 2 ) 从卫星影响上找到了水门桥的遗址

水门桥这场战役实在太惨烈了,这是一场武器实力严重不对等的战争,面对美军各种重武器、飞机、坦克的轰炸,我们志愿军战士的战斗精神让人感动不已。

看过了长津湖、再看水门桥,让我对那段残酷的战场历史充满敬意,我查阅了与电影相关的网上能查的资料,通过卫星影像找到了长津湖所在位置,进而又找到了水门桥的位置,惊讶地发现 水门桥那四根长长的大管子还在,从影像上看原来的桥和路面已经改道了,但水泵房的遗址依旧清晰可见。

电影剧组很用心,还原了历史场景。通过地图位置也看到战场所在位置是在朝鲜腹地,我们志愿军出战一路把战线又艰难的推回韩国那边是多么的不易!

 3 ) 水门桥观后感

长津湖战役的后半段总的来说是美军大部队从下碣隅里撤退至兴南港,志愿军大部队在后方追击,志愿军阻击部队在前方迟滞美军的过程。水门桥是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美军若无法通过水门桥,待志愿军大部队追击至此,必将全军覆没。最终由于双方工业实力相差悬殊,美军突破阻击从兴南港由海军掩护撤离。 1.美军大部队接到撤退命令是在志愿军发起总攻之前。并不是影片中志愿军攻破下碣隅里导致美军撤退。 2.志愿军大部队在后面穷追不舍,但人腿跑不过汽车。此种无奈在影片中没有体现。 3.志愿军阻击部队在人数以及武器上劣势过大,加之寒冷导致许多戍守高地的志愿军冻死冻伤,阻击被美军攻破。影片没有体现。 4.志愿军炸桥部队共炸桥三次,第三次炸毁桥墩,使其无法短期修复。美军派C—119运输机空降8套M2桥梁预制件使得美军所有车辆均可通行。影片仅有直升机修复桥梁画面。(这本应该是体现两国工业实力差距的最值得拍摄的镜头) 5.美军动用7个航母战斗群以及航空中队共500多架飞机对美军撤退部队进行24小时掩护,使得志愿军追击部队以及阻击部队处于巨大困难之中。影片没有体现。 6.影片中志愿军在白天进行密集冲锋,会导致极其巨大的伤亡。(影片拍摄有时会为了拍摄场面牺牲掉部分真实性)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一点都不烂,但是对于战役中应该体现的美工业实力极强以及志愿军的无奈描写太少,重点放在了渲染和煽情上。值得一看,但封神之路还很遥远。目前的高票房和高口碑显得名不副实。(同行衬托)

 4 ) 57年连史,5000个兵

钢七连由四道风游击队收编而来。57年连史,5000名士兵,三次集体一等功,在漫长的连史中有1104人为国捐躯。钢七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号码:雷公17,梅生135,伍百里161,伍千里162,余从戎221,平河280,牛腾云404,孟烦了600,伍万里677,高城4733,史今4811,伍六一4900,成才4944,许三多4956,马小帅5000。 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一群有着纯洁信念的人,英雄永远值得尊敬。回归电影本身,没有了林超贤,徐克真的有些玩不转,剧本薄弱没有深度也没有灵性,甚至侮辱了编剧兰晓龙。个人认为第一部《长津湖》没有说清楚我们为什么出兵,第二部《水门桥》往大的方面还是没讲清楚我们为什么会赢,小的方面也没有展现出钢七连“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七连精神我不懂,可是我知道七连的每一个兵都因为这六个字而坚持。但是《长津湖》剧组比我更不懂,这种感觉很操蛋! 为什么出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唇亡齿寒这样简单的道理连我一个生在和平年代的人都知道,偏偏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参军的理由是不想让哥哥看不起? 什么是七连精神?用高成的话来回答“你懂七连吗,你知道七连多少次从尸山血海里爬起来,抱着战友残缺的躯体,看着支离破碎的连旗。千军万马在喊胜利,在喊万岁,七连没声音,他们只是埋好战友,包着伤口,跟自己说又活下来了,还得打下去…” 七连就是个人,就站在这,他比这房子还高,比那树还高。伤痕累累,可从来就没倒,所以他是钢,钢铁的意志钢铁汉。 前几天看了一部美国人以朝鲜战争为背景的动画片,片中美国鬼子蜷缩在战壕里,火光下满脸惊恐,志愿军战士如同恶魔般从黑暗中冲出来。很多人觉得这是在丑化我们的战士,可我觉得这样的表现很好,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但是在敌人的眼中,是让他们恐惧到骨髓的嗜血恶魔。整个大厅就我们两个人,漆黑一片,仿佛我们正和七连的战士一起并肩作战于阴影之中!谁说站在光里的人就一定是英雄!

 5 ) 《长津湖之水门桥》下碣隅里机场打得有多艰难?美军被严重低估了

相信大家都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了,这部电影总的来说,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毛病的,但如果你是一个足够了解朝鲜战争或者对长津湖这段历时有着过多的了解,你就会发现,美军在《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里面是被严重低估的,因为事实上的美军作战能力和实力都要远胜于电影里面看到的那样。

不仅是这个问题哦,这部电影同时还有很多军事细节是经不起考究的,如果放在现实中,像电影里面的那些桥段,恐怕负责进攻的志愿军战士早就全部被歼灭了,有些桥段,更是把美军的战斗力进行了严重的削弱,以至于我们看到的桥段,很多都是经不起推敲的,特别是电影前期的那一场围攻机场的戏码。

首先,就是机场戏的那一段了,电影里面,美军的军事部署就是有问题的,美军他们利用沙袋和大炮作为掩护,再利用铁丝网进行阻拦,这样的军事部署看起来很正常,可实际上,我们仔细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之后,就会发现这里的问题了,事实上,美军压根就没有这么部署,这里的美军防御部署是被严重削弱了。

根据我们找到的资料来看,美军当时为了应对志愿军的作战,这个机场可谓是精心防御的,他们将地面200多辆坦克部署在了机场的周围,在机场上利用坦克群形成了第一道防御线,紧接着,美军的空中力量更是全线进入到作战状态,后方火炮更是对志愿军的进攻路线展开了无差别的轰炸,第一次让志愿军领教了什么是工业强国的力量。

而电影里面,为了展现志愿军的战斗力,强行上演了一段志愿军攻克美军机场的戏码,但事实上,我们仔细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当时的志愿军伤亡非常惨重,再加上补给也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志愿军已经没有什么过多的军事力量发起对机场的攻击了,所以,直到后面,增援部队赶来之后,志愿军才勉强消灭了美军少量的部队。

而且最关键的是电影里面,为了凸显志愿军的作战能力,强行提高了志愿军的作战装备水平,志愿军还获得了火炮支援,只是一个非常不现实的事实,因为当时的志愿军在进攻机场时,根本没有任何的炮兵支援,第九兵团的九门火炮都因为美军战斗机的轰炸导致无法参加战斗,进攻机场的部队,只有为数不多的迫击炮掩护。

而且就这点迫击炮还不能及时给志愿军提供火力支援,因为当时的美军为了对付志愿军的围攻,他们的战斗机可不含糊,是不间断地向我军发起了进攻,打得那叫一个猛烈,志愿军大量的伤亡都是发生在了美军战斗机的袭击上,很多战士根本没有和美军碰面,就死在了美军空军的轰炸下。

也正因为敌我装备的差距太大,我军在下碣隅里的战斗打到非常艰难?当时,汽车在路上行走就是美军的靶子,就算像电影里面缴获的美军火炮也只能毁掉,因为美军大多数都是使用15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更别提火炮掩护,就只有迫击炮,而且还因为严寒天气,很多迫击炮都无法正常使用,可见当时的志愿军打得到底有多艰难了。

 6 ) “七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

实不相瞒,我一个女生,从没想过会看一部战争片看得如此上头。 如果拿水门桥和长津湖来对比的话,我会说长津湖让我们更快的投入水门桥,而水门桥则会让你会看长津湖收获更多感动。 有了前作的磨合与市场反馈,能明显感觉到在水门桥里,整部电影不论服化道还是细节部分,都有了不小的进步。 首先在战争细节中,感觉专业性有所提升。 虽然我一介女流并不太懂军事层面的东西,但是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来讲,战斗过程中他们打旗语的样子,还有二炸三炸时缜密详细的军事部署、分工合作,在我一个普通人看来确实“不明觉厉”,感觉是有精心研究过,认真打磨出的细节。 其次在服化道和置景方面,感觉剧组也投入了更大的精力。 冰天雪地的极寒氛围,加上水门桥纵深全景的压迫性视角,让整部电影的调性一下子就拿捏起来了。 风雪交加的冬日,大风肆虐席卷全军,战士们一个个冻到青紫的脸庞,迅速结霜挂珠的眉毛、睫毛、胡子,还有结痂硬冷的伤口,处处都写着不易。 这样的服化道视觉效果,再搭配上这场“从157人到1人”的惨烈战争全貌,那种悲凉和心疼感不自觉由内心最深处散发开来。 难以想象,这样的故事是多年前那样一群人真实经历过的,甚至,他们所经历的可能比电影中更甚...... 正是有了他们无私无畏的付出,才换来了如今的这份安宁盛世。 我想我们要感谢这样一部电影,让我们有机会走进影院去认真感受一下先辈们所付出的一切有多珍贵。 也让身处盛世的我们能够明白,如今拥有的一切,何其有幸。

 短评

一代人打了五代人仗,受了五代人的苦

4分钟前
  • 单数路人甲
  • 推荐

看完啦,和上一部相比,情节更加连贯,加入了“反战”的主题,视角更加的国际化一丢丢。战争场面没有太多的惊喜,我方高层视角舍去……总之,我更加喜欢这一部一丢丢。但是,好像身边的人不完全是这样认为

6分钟前
  • 推荐

1950年 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虎年

9分钟前
  • 王祉乔
  • 推荐

吴京终于以主角光环➕360度慢镜头全方位无死角的方式展示了他的牺牲

14分钟前
  • 威猛壮猫
  • 还行

最后报数时突然想起许三多是钢七连第4956个兵,一个个数字,多么有魅力.........

17分钟前
  • 阿鑫.
  • 推荐

列兵许三多,你必须记住,你是第四千九百五十六名钢七连的士兵!列兵许三多,有的连因为某位战斗英雄而骄傲,有的连因为出了将军而骄傲,钢七连的骄傲是军人中最神圣的一种!钢七连因为上百次战役中战死沙场的英烈而骄傲!列兵许三多,钢七连的士兵必须记住那些在五十一年连史中牺牲的前辈,你也应该用最有力的方式,要求钢七连的任何一员记住我们的先辈!列兵许三多,抗美援朝时钢七连几乎全连阵亡被取消番号,被全连人掩护的三名列兵却九死一生地归来。他们带回一百零七名烈士的遗愿在这三个平均年龄十七岁的年轻人身上重建钢七连!从此后钢七连就永远和他们的烈士活在一起了!列兵许三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是活在烈士的希望与荣誉之间的!列兵许三多,我们是记载着前辈功绩的年轻部队,我们也是战斗的部队!

20分钟前
  • MIGO
  • 推荐

把炮声当雷声可以好好睡一觉

23分钟前
  • 巴巴拉少校
  • 较差

建议延期到23年大年初一

26分钟前
  • 神代玲花
  • 很差

据说上部被吐槽文戏少,是因为被放到了下部。看完水门桥后我认为,整部长津湖就没有什么文戏—每次战斗间歇的短暂交流可不算文戏。用电影去表现抗美援朝,表现志愿军,本就力不从心,并不是技术达不到,而是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本身无法表现国人心中的抗美援朝。抗美援朝如同一场雄壮的进行曲,不允许有任何不和谐音符,电影中,志愿军战士用各种牺牲诠释了英勇、顽强、视死如归。战争在中国人心中本就是不一样的事物,在中国,战争这个词是容不下多少哲学思考的。我们的战争首先是悲壮的,可歌可泣的。我们不能,也不允许像别的国家那样,从第三人的视角看待自己国家的战争。于是,我们最好用纪录片表现战争,能有好作品。至于电影,还是用来记录更加复杂晦暗的人性,和更加模棱两可的世界观吧。

30分钟前
  • 六尺之上
  • 还行

怎么说呢,当战士前一秒还在说话,下一秒就被炸碎;当梅生叼着女儿的半截照片完成必死任务;当千里一步步的放手让万里自己飞;当伍万里报数第七穿插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我明明是有动容的,但随后就被传统主旋律拍摄手法拉出戏,就这样两个半小时,不断入戏出戏,相当分裂。

34分钟前
  • 平平无奇
  • 还行

比第一部差。真的非常非常讨厌这种“典型的徐克大陆电影”,动作戏场面戏的堆砌看得我昏昏欲睡,仅存的动人力量还是上溯前一部乃至《士兵突击》的兰晓龙遗产。

37分钟前
  • SydneyCarton
  • 还行

太长,只是乱打,没有家国情怀,没法共情。编剧不行

38分钟前
  • 爱看电影999
  • 还行

坐立难安了属实是。

42分钟前
  • 阿斯巴不甜🌈
  • 还行

内容是kmyc,形式是土法炼钢。就像连接桥堡,一排四道的水管,你知道它会派上用场,但不能想象被用得如此含糊不清,狂轰乱炸之下,居然只有我军炸出的一个小小缺口。可在视觉上,它被凸显得比水门桥要壮观强烈得多——这也几乎是电影的问题所在,除了高山速降有些徐克的飘逸动作影子,它基本还是一部用硬邦邦的水泥管子粗细,来表现我军战士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电影。他们被轧被炮弹撕裂被冷冻火烧,能一声不吭、坚决完成任务。站是打不弯的老辣钢材板,躺下是敲不碎的新生混凝土。在反战已是电影主流声音的今日,看一群无法传递人之疼痛脆弱,而是让位于训令口号和油腻特效的大片,一再摇头。

47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战争片不应该这么拍吧

51分钟前
  • Summer Apple
  • 还行

还能说什么…价值在于我们见证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进步…

54分钟前
  • 稚星
  • 较差

大年初一看水门桥,是件挺揪心的事。拍得也不是多好,主人公依次悲壮的死法其实是很刻意的,但我又没办法不难受。

57分钟前
  • 狗焕爱德善
  • 还行

刚看完水门桥,作为一个工科生不明白,炸桥不应该首选桥墩吗?牺牲那么大盯着桥面炸,多好修啊!不合理

59分钟前
  • 高兴得小马
  • 还行

和长津湖差不多。就是结尾太一般了。伍万里一路躺赢,成为七连最后一个活着的人。为什么活着太扯了🤪

1小时前
  • 一只肉哈
  • 较差

主旋律并没有太多的新意,剧情的走向都在意料之中。本来水门桥是个不错的切入点,明确的战役点引发的来回争夺,可惜在大场面的调度下,还是显得大而不实。雪战的部分镜头很有有游戏感,妆术也符合战况,惨烈度也有一定表达,可惜煽情还是靠配乐和牺牲。战争没有完全的胜负,惨烈是战争的本质,希望看完引发的是对战争的思考,而不是某种情绪的煽动

1小时前
  • kotrasy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