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亮

HD中字

主演:原田知世,谷原章介,八千草薫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三个月亮 剧照 NO.1三个月亮 剧照 NO.2三个月亮 剧照 NO.3三个月亮 剧照 NO.4三个月亮 剧照 NO.5三个月亮 剧照 NO.6三个月亮 剧照 NO.13三个月亮 剧照 NO.14三个月亮 剧照 NO.15三个月亮 剧照 NO.16三个月亮 剧照 NO.17三个月亮 剧照 NO.18三个月亮 剧照 NO.19三个月亮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無選擇,不反抗

  每七年就是一个月亮年。
  生活受情绪强烈影响的人们,在这一年中会忍受更强烈的压抑沮丧,就像在每个月亮年里都会出现13轮新月,常常带来不可避免的个人悲剧。
  在20世纪,这种情况出现了6次,一次是在1978年,在此之前,是1908年,1929年,1943年和1957年。1978年之后,下一个危险的年份是1992年。
                             ——《13个月亮的一年》法斯宾德

  
  埃爾韋拉。他蒼白臃腫的身體,緊綳綳吊在腿上的肉色絲襪。濃妝艷抹的骨節粗壯的臉龐。中年稀鬆的棕色卷短髮。還有那顆在脖子中央突兀的上下蠕動的喉結。
  夾在男女界定之外的領地。
  他用皈依而隔離的目光看著頭頂上的鏡子。他說:我看到,我愛你。

  他對於愛如此投入。爲了一個男人的一句話就把自己從照片上那個一個溫文爾雅的具有藝術氣息令人着迷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在街道上丟人現眼的中年婦女——他敞開著廉價的風衣外套撲到愛情的車頭上,然後被一個轉彎狠狠摔倒地面上。就好像是從熟食加工廠流水綫被扔抛下來的一塊有待加工的廉價肉。
  
  他穿上男裝。是對愛情的完全絕望。
  然後他就安靜的死在愛人和與愛人剛剛做完愛的女友旁邊死去。

  象是那些在屠宰場裏被割開頭頸,鮮血噴流的牛一樣並不選擇也無力反抗。
  
  我們都在觀摩死亡。

 2 ) 生与死的随想——《一年十三个月亮》

 
     一口气看了两遍,感觉有很多话说,却不知从何说起。艾尔维拉的孤独与绝望,通篇弥漫的死亡气息,让这部电影散发出透骨的寒意与冷峻的凄美。
     “违反生命就是生命本身。”变性是严重违反生命规则的行为,为了同性恋人安东的一句话:“如果你是女的,我就爱你”,那个叫做艾尔文的男孩变成了艾尔维拉,为寻求生命中的真爱,可怜的艾尔维拉一错再错(一挫再挫)。当一个人不再有呼吸,而没有一个人觉察到这点的时候,这个人,生或死,又有什么分别?这世界,谁又在关心谁到底有没有呼吸?!
     或许,情人的自杀对导演法斯宾德触动很大,引发他对死亡、对生存意义的重新思索与自我思辨。大量的电影对白,自言自语式的滔滔不绝,更像是导演对自我灵魂的不断拷问。通过这样的一部电影,法斯宾德表达了内心对情人死亡的歉疚,另一个方面,又通过自我辩解,来求得心灵的自我救赎。我们不能阻止逝者放弃自己快要被摧毁的生命的意愿,作为生者,依然要寻找生命的幸福。这便是生活。
     借用被人为打碎的多个细碎的镜面,矛盾着、分离着的人物性格清晰地呈现出来。如果对爱抚和拥抱的渴望也算错,艾尔维拉的确错得太离谱、错得太远!身为男儿身为了得到安东的爱而去变性,变性为女人,为了得到男人的爱抚又时常装扮成男人去同性恋聚集的地方寻找男人,终遭现在的男友克里斯多夫唾弃。一个因爱而迷失的灵魂,混乱的生活,逐渐丧失的人格意志,终逃不出沦为爱情乞丐的命运,遭人践踏。
     这世界有很多扇门,重门深锁,将我们远远地隔离在各种各样的世界之外;而另一方面,走进哪一扇门,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全在于你的选择!
     通过探访孤儿院里的老修女,法斯宾德既是对艾尔维拉进行精神层面上的深层解析,也是对自己悲苦童年的痛苦回忆。童年爱的缺失,是造成艾尔维拉性格悲剧的直接诱因,但同时,我们又在修女的述说中,明显地感受到对艾尔维拉的批评,因为母亲的自私而不能被收养,竟至绝望的小艾尔文,终于“学会了不在地狱里沉沦而是毫无恐惧的享受”。或许,借修女之口,法斯宾德在心底悄悄让自己良心上的歉疚释怀了。
     如戏剧舞台般的布景,忽明忽暗不断变幻着的灯光,刻意地宣扬着死亡的美丽。一个濒死的人,意乎平静地欣赏着另一个绝望的生命在眼前消失。即使没有屠宰场的淋淋鲜血,阴森的气息更加恐怖诡异。
     当失望、悲惨、绝望、死亡袭来,个体体认的痛苦是相同的,在这个层面上,世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公平。无论是被迫还是自愿,一旦个体难以承受,开始否定生活的快乐,否定自己的生存意愿,又何尝不是对自己意愿的一种强烈肯定呢?潜意识里,我们都想逃离原来的自己,过一种全新的生活,如果梦想幻灭,只有死亡才可以解脱,死,也是与自己很好的一种和解,正所谓一了百了。
     生活没有了愁感,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不真实?更加悲伤?
     我们在寻找幸福,这寻找的本身很动人,但不是我们寻找的结果——幸福,幸福不会很动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依然活着的我们,是真正地活着,还是死了,还是半死不活地活着呢?

 3 ) 《一年十三个月》:变性人艾尔维拉的悲剧



题记:
我们对所理解的,便能做到不去责怪
(Was wir verstehen, das konnen wir nicht tadeln)
――歌德诗剧《塔索》(Torquato Tasso,1790)

1978年7月24日法兰克福,这样确定的时间里有着法斯宾德的暗喻。他想以真实、确定的时间在虚构里建造一种肯定。月亮年,似乎在欧洲有着不安和颓唐的情绪,让心低沉。
《一年十三个月》这是法斯宾德纪念自杀的同性恋人阿敏而创作的一部自辩式的影片,据资料称他的同性恋人阿敏在1978绝望自杀于法斯宾德的寓所。我深信,每个人都无法逃避良心的拷问,所以在阿敏死后不久,法斯宾德创作了这部影片,试图结构身份和角色的关系。片子充满了对人际冷漠的哀怨和现代社会无情的指责,他通过艾尔维拉的境遇,将边缘人的孤独和绝望展示在银幕上。无尽的阴冷是他作品的全部。
变性人艾尔维拉在同性恋聚集地寻找慰籍而遭殴打开始,记录了他最后五天所遭遇的一切。这五天是绝望放逐的路程,是一个生命对自己残忍消解的五天。
艾尔维拉的角色是难言的,她是一个变性为女人的男人,失去了(男/女)世界对她的认同,她在此为两边抛弃。而作为她自己而言她多么想认同她的客观身份,可是同居男友克里斯多夫对他的评判让他的自我认定粉碎在镜语里,认同是一种他人主观的界定,人的自我相信在残酷的对应世界里没有了意义。
法斯宾德的《一年十三个月》里艾尔维拉的身份茫然有着导演自己真实世界的存在,那种和现世的疏离和存在的隔阂是角色和法斯宾德自我生活的双重投射。
艾尔维拉公寓里克里斯多夫对他的厌恶,那面清晰展示脸庞的镜子诉求着真实的世界,离开总是她人的原因,自我的逃避将责任推于对方,一如镜子无情的对应。
但她被爱人野狗般抛弃在德国的大街,同情他的只能是主流的异客,边缘的群体,阻街女卓拉和她的对话里,我们读解出了她对自我认定迷茫和凄然。
一个艾尔维拉注视镜子的镜头表明了分裂的存在,镜子在法斯宾德的影片里是圣物,代表着隔阂和生命的幻象。
艾尔维拉是个屠夫的设置来自于阿敏的真实生活,而艾尔维拉对屠杀动物意义的阐述显然是法斯宾德自己对生命的思索,瞬间的创口和喷涌而出的热血将结束生命和此岸的关系。
解脱,无论以什么方式,将是生命最终的归路。
屠宰场是法斯宾德自己担任摄影师的,这组几乎冷漠的镜头无疑是电影史上最血腥和使人震惊的,倒悬的牛绝望地任屠夫宰杀,而屠夫毫无表情机械地划开牛的颈项,红色让人直接面对无情和暴虐的存在,画外音中艾尔维拉癫狂的声音朗读着歌德诗剧《陀奎托·塔索(TORQUATO TASSO)》的台词,风琴声衬托了诗意而苦涩的念白。同时,血淋淋的镜头刺激着我们的视觉,血腥的场景隐喻着人的残忍本性和死亡的普遍性。牛的无助被慢慢扩大,直逼我们自身的命运,法斯宾德在此似乎已经嗅出了死亡的腐味。摄影机记录着剥皮、分块的场面,没有一丝情感的热度,只是记录,只是在意念里拖出人类残暴的长长血印,从对动物的屠杀到对自己同类的灭绝(如集中营)。
艾尔维拉和前妻艾琳的见面是法斯宾德对艾尔维拉(他/她)的角色在社会的处境的探索,这些改变也影响着他们的孩子。去势使她成为性别的第三性,两性社会的弃儿,他渴望接近一端,可是存在毫无怜惜地打击着她,成为爱情的牺牲者。
法斯宾德通过对白倾诉着人世的寥落和隔阂,那个关于朋友的梦流露着导演对人际关系的看法,生命的空落和疏远。
修道院询问身世的场景是精神的探问,卓拉的形象被法斯宾德塑成了天使,她带着找回昔日的世界,想从中知道缘由。
修女道出了一个真理:上帝不会那么残忍,他宁可不存在。人的生活在于自己的选择无论他的境遇是什么。修女叙述着,镜头在圣者(修女)、弃者(卓拉)和他/她者(艾尔维拉)之间穿梭,表达着世间的无望和神的缺席,这个段落充满象征性。
法斯宾德就这样不断拷打和鞭挞着人的真相,追问着道义的底线,直到卓拉讲述的恐怖童话将人打入不可恢复的地狱。为了见证童年的理论他还在(61:11)的电视荧屏上露了一小脸。
影片最为经典的一幕是艾尔维拉在资本家安东的大楼目睹一个绝望者自杀的戏,这幕戏法斯宾德用了间离的效果,使得整个场景有着剧场的样式,前景中的栅栏代表着无可救药的疏离和隔绝,生命在这样的场景里只是剧本的诵咏者,根本没有控制的能力,我们只是一个被动的角色而已。艾尔维拉和自杀者讨论着生死和自杀的命题是种尘归于尘,土归于土宿命,这些到问吊的一刻达到高潮。
资本家安东的段落的读解,在英国人罗纳德的文字《法斯宾德的世界》里有着他的读解。可是我认为这个段落是法斯宾德对资本主义世界真相的总结,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安东,就像任何人可以成为杰瑞·路易斯,这只是角色的配置问题。这个段落里有个层层叠叠的门的镜头,它和此后艾琳和女儿讨论卡夫卡《城堡》有着呼应的作用,这是一个关于人距离的意象,远隔、虚无。
艾尔维拉寻找不回认同,他在绝望里换上男装去见昔日的妻女,可是,她/ 他是谁?!他只是一个被所有人从真实里抛弃的"十三不靠",人们所有的关心只是口头的同情和语言的表述,这些行将熄灭的他/她而言,显得伪善和苍白。
她/他去了,像狗一样死在了安东和卓拉的身边。她的公寓只是法斯宾德叙述的舞台。马勒充满悲悯的《第五交响曲》成为了艾尔维拉的挽歌。
而影片最后的镜头是那个走进地下室的修女,这种往下行走的镜头有着弃绝的意含,上帝应该是在天上的。
看了这部电影才恍然明白,张资平在《东邪西毒》里那个灯笼的意象来自那里,蔡明亮《不散》楼梯栅栏的意象来自哪里。
关于阻隔和疏离的命题,是绝望的法斯宾德一生的探讨,受虐和被虐是他潜在的话题。
阿敏的死亡和毒品的侵蚀让这个天才的心灵变成漆黑一片,直到自己和死神拥抱。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Osama Kavkalu)
2004年6月13日 星期日 22时28分

【附录:影片资料】
《一年十三个月(In a Year of 13 Moons,1978)》
出品:FANTOMA公司
容量:d5
视频:可变宽银幕1.85:1
音频:德语杜比5.1,英语评论音轨
字幕:中文简体,中文繁体,英文
花絮:无
片长:125分钟
导演: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演员:福尔克·施潘克勒Volker Spengler,(饰艾尔维拉)英格丽特·卡文Ingrid Caven(饰卓拉)
 

 4 ) 法斯宾德在影片最后的 七分钟的个人采访录音。

  “幸福?什么是幸福?我当然不开心。没有幸福的事,只是寻求存在的过程。不是结果……幸福,不能存在。我发明了痛苦,来寻求普通生活的真谛。我不确定,也许那就是人们所说的受虐狂。尽管我不相信,我认为那只是帮助我更清晰的认清自己。我想重组我过去的谈话,当我20岁左右时,和人们交谈,和顾客交谈,我想肯定能解决问题的,如果我说,阿登劳尔,我可能去莫斯科,和他们谈,然后囚犯会被释放。现在我有完全不同的渴望,很难顺从。我被逼所处的环境,或说我自己逼迫的,没什么不同。也许我想……我不知道,也许我想回到安东身边,或伊蕾娜身边。”

 “对安东的渴望是你想掩饰的或我想掩饰的,和克里斯多夫却不同。我想给他没有从安东那儿得到的。我想,也许我可以给克里斯多夫,但没用。”

”……给他这么多,他该给回我一些。那好像是算计,但不是。也许是……人们所说的爱,我不知道。“

”伊蕾娜和我……一种逃避。我们的关系并不完全清楚。急切地想离开,逃离我们所处的环境,那是主要的事。那就是我们怎么到一起的。结合道理……如果你把汤做的太清,你加些面粉使它粘稠,玛丽安也是一种催化剂。我实在不是很清楚……爱,我一直需要,但我拒绝这个词。”

“玛丽安……扮演了一个角色,当然。但也许对我不像对伊蕾娜那样多。安东有他的肉的生意,所有各种奇怪的交易。我不想……谈这么多。”

“每个人都说安东是头猪,一头唯心主义的猪。我不知道你怎么说,但不影响我,因为我不得不……应付这种感觉。之后,它不再使我感兴趣。早些时候,我也反应得很不同。因为安东,我忍受了很多事。对我来说很自然,安东……是强的一方,我是弱者。他知道,自然,他应该偏袒我。伊蕾娜就是,为什么他不能呢?我不知道为什么你问我这些问题。”

“他没有写信,我每天都在等待他。但他没来。那猪,他应该写了,但是从没有一头猪学会写。他可能写了什么呢?他必须从事实中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这让我遭受了很多。也许是对的,我做的,我不知道。我不能说。”

“我不确定。一方面,我确定,那必须发生,我想死。另一方面,我不知道生活为我积累了什么。生活是……有一些希望,再说,像舒适这种事,或者渴望,也许我好奇的想要经历,那些词到底什么意思,如果我真的想过死,我不知道,可能是来自下意识,我有写下地址吗?我不能解释现在为什么做这些,如果我真的想过死,也许我不会写下来。在这事后,很难谈起这些事。当我写下伊蕾娜的地址,我没有彻底的想过一切,我只是觉得该把登记表填完。”

【背景音乐:英俊的陌生人/时机有一天会来的/当我所有的梦变为现实……】

 5 ) 今天刚看过一年十三个月

跨过演员、剧情、镜头、技巧等一众障眼法,我的视线第一次可以如此顺畅得和导演本人接通。法斯宾德就这样赤裸裸地站在他的作品里。

我没有破碎的童年,疏离的亲情,坎坷的成长,歧见的包围,然而自视完整温良的我,却在他灵魂的比照下,显影出骇人的冷漠、残酷、虚弱和丑陋。这种发现不仅令我自己瞠目结舌,而且对他这种剖开虚伪,暴露真实,强迫我进行自我审视的“野蛮”行为,开始是义愤和抗拒,后来除了认罪与忏悔,别无他法。

 6 ) 刻意

做作的大楼自杀
这一切的悲哀都是导演一手造成的
也可以这么说

变性人与
他的家庭
爱人
总的来说在德国的变性人应该比中国好
矛盾的设计

如果大多数是变性人的社会是怎样

刻意的痛苦
刻意的片子
刻意的你我

 短评

法斯宾德的片子看多了以后人会一直处于一种绝望的混乱中,就好像杀牛那场戏里面一直牛到处乱撞慌乱中表达着对死亡的恐惧。有意思的是,他表现的人物好像都不太惧怕死亡,只是对生存一直抱有着一种无助和痛苦。我们又对这些人做了什么呢?坐在荧幕前的我们只能用暂停来表示绝望。

9分钟前
  • 🫀Psyche
  • 还行

4+++++++ 堕落后的固执的聪明人如何错解爱后拒绝生命的悲惨旧闻 恐怖啊! 主旋律和死亡场相当不错。

10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一个男人爱上了另一个男人,他为他冲动的去变性。而后的生活就被推上了绝路,依旧保持法斯宾德以往作品的犀利,质问德国政治,性别等一切问题。相比早期作品的凶猛,这部中人类天生对爱的渴求浓郁体现。

12分钟前
  • 张宏
  • 力荐

没看明白。

17分钟前
  • NOMORECHILDISH
  • 很差

当灵魂不断地被否定和放逐的时候,生与死又有什么区别?

19分钟前
  • 般若死火
  • 推荐

这个主角演绎的太难以言表了。一年中的第十三个月亮,表示多余的一个,也表示特殊的一个。还表示很少出现的一个。

21分钟前
  • 無邊無際
  • 推荐

法斯宾德最具个人风格的作品之一,实在是太孤独了,变性人埃尔文周围的人都在嘲笑她、拒绝她,法斯宾德聚焦于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同时对当时德国社会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剧中众多人物也无不经过精心设计,精心设计的背景和灯光营造出悲伤的效果,屠宰场酒吧等几场长镜头的戏让人印象深刻

22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力荐

我看的第十三部法斯宾德作品,也是不知道第多少次在心里大喊:“我!爱!他!”构图和机位完美得好到爆炸,没有一帧影像和一句台词是多余的,连电视广播里的声音都以一种间离的方式在提示着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争斗(导演在本片中的亮相是通过电视荧屏)。屠宰场和办公大楼里的自杀场景更是令人叫绝,前者直接把观众拉入主人公的内部情感,后者则以强烈的舞台感和哲学感捅破影片主旨并暗示主角的命运。修道院里展现身世的那一场戏也棒极了!法斯宾德一以贯之地以“出戏”的戏剧感及荒诞感来描摹最现实的人生。不世出的天才,无与伦比的杰作!

25分钟前
  • 沁云
  • 力荐

9.0/10。①同志男主为获得前男友的爱变性,变性后却被前男友拒绝,随后想回归妻子与家庭亦被拒绝,再加上过程中被无数人歧视冷落,于是最终自杀。②压抑冷漠的氛围的营造(基本是《恐惧吞噬灵魂》那套,但不如后者克制,配乐用的太多说教台词也太多):冷淡的色调、固定或缓慢的运镜、缓慢克制的叙事/剪辑/表演、大量的中全远景摄像和框中框构图、多次运用镜像丰富画面情绪、等。③屠宰场被割喉的牛们鲜血喷薄而出那段是视听上最亮点的片段之一。

30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永远不会看第二遍+1

34分钟前
  • 收尸中心阿姨
  • 还行

喜欢这部,法胖的层层剥离

35分钟前
  • ZHANGWANHE
  • 力荐

法斯宾德的锐利和精准展露无遗 他的注视让边缘人群在银幕上也有了声音//又华丽又痛苦又凄惨 断什么都不能断了对自我灵魂的认可 坦然接受也欣然承受//在一定程度上看到电影即看到导演

39分钟前
  • YiQiao
  • 推荐

法斯宾德极致理性而冷酷的将《十三个月亮》归结为不可逃避的宿命并作为未来世界的序幕。然而在这个宛如卡夫卡城堡般荒谬的世界中,他无力为那些极致感性而又脆弱的人展开辩护。只能让观众于这条斩断了后方的道路上辨认出一具异化的躯体和一颗异化的心,且循环展示着灵肉分离的过程以及各自死去的结局。

44分钟前
  • Muto
  • 推荐

1.本来发现这部1978年豆瓣8.2分的冷门西德变性题材电影还挺惊喜,可惜兴致勃勃找来观影后,观感却由始至终逐渐走了下坡路,没有如预期那般喜欢上这部《十三个月亮》……2.屠宰牛的段落,仿佛在看纪录片《地球公民》……3.每七年就是一个月亮年。生活受情绪强烈影响着的人们,在这些年里忍受更强烈的沮丧之苦,就像在更短的时间段里,当一年里有十三个月亮那样,如果一个月亮年同时,也是有十三个月亮的一年,通常会有不可避免的个人悲剧发生,在二十世纪 这样危险的年合(太阳与月亮的合)出现了六次,其中一次是在1978年,在此之前还有1908 1929 1943和1957年,1978年之后,下一个危险的年合将会是1992。…… -13999

4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第一次看法斯宾德的同志题材电影,并非我预期那样,那的确仍是苍凉绝望之感。这一部在摄影构图和配乐上下了不少力气,屠宰场,酒吧,孤儿院几场戏很棒,安东办公室那场跳舞戏有点奇怪。

4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本片的极简达到了一种惊世骇俗的地步,与惊人的尺度相得映彰,如一把刀子刺杀了一个时代的边缘酷儿,让人振恐。是这几天看的法斯宾特电影里最有冷峻感觉的一部。好多戏让人印象深刻,第一场戏就看得出影响了后续新酷儿电影,直接的做爱以及情绪表达,屠宰场一场戏让人恶心,我恐怕看完睡觉都难。多次出现的狭迫的门框构图运用有很难让人不想到是对角色“抉择”的反应。是部观感繁复的好片。

54分钟前
  • 巅峰Futurama迷
  • 推荐

一年十三个月亮,法斯宾德的意念情结

56分钟前
  • 戒男
  • 力荐

"one always dies too soon or too late. And yet one's whole life is complete at that moment, with a line drawn neatly under it, ready for the summing up. You are - your life, and nothing else"

1小时前
  • 一個死槍槍
  • 推荐

描述一位變性人在男友離去後,因緣際會下開始回顧他的生命。其實鏡頭都對準了當下,配合角色喃喃自白,對照了過往歷程和現今的困境。許多畫面都有意在言外的力道,演員表演和導演關注的情感非常驚人。

1小时前
  • alfredo
  • 力荐

看的很心疼。男友鄙视抛弃他,妻子只是利用他维护自己和女儿的生活,旧情人的信口开河让他变性,在他穿回男装渴望被认可的时候,最后所有人都不接纳这样一个只是因为童年的阴影而渴望被爱的人物,自杀是为了生存。

1小时前
  • 日灼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