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成吉思汗之墓

已完结

主演:内详

类型:综艺地区:语言:年份: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失落的成吉思汗之墓 剧照 NO.1失落的成吉思汗之墓 剧照 NO.2失落的成吉思汗之墓 剧照 NO.3失落的成吉思汗之墓 剧照 NO.4失落的成吉思汗之墓 剧照 NO.5失落的成吉思汗之墓 剧照 NO.6失落的成吉思汗之墓 剧照 NO.13失落的成吉思汗之墓 剧照 NO.14失落的成吉思汗之墓 剧照 NO.15失落的成吉思汗之墓 剧照 NO.16失落的成吉思汗之墓 剧照 NO.17失落的成吉思汗之墓 剧照 NO.18失落的成吉思汗之墓 剧照 NO.19失落的成吉思汗之墓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蒙古王:铁木真的哲学与草原神话

铁木真与安答(结拜兄弟)扎木合

《蒙古王》这部电影讲的是铁木真击败少时安答(结拜兄弟)扎木合统一草原的故事,就像史诗《蒙古秘史》的叙事结构一样,经历了少年时期的苦难后,铁木真在天神腾格里的庇护下,犹如一支飙升的股票,在整个草原陷入到无休止的内战时,他以简单的掠食者哲学获得了草原游牧民族的支持,在那个雷电交加,充满着萨满巫术和迷信的决战日,一举击溃了喜新厌旧的扎木合联军,并以灭绝唐兀惕人(西夏-党项) 的方式,报了昔日被囚禁之仇。

有仇必报,有债必偿,构成了中世纪游牧-部落文明的精神内核,就像电影中为铁木真所设计的台词,“我的法律很简单,不偷生,战要到死,不杀妇孺,欠账还钱。”——这就是领导了12-13世纪的侵略者哲学——简单粗暴在面对腐朽的灵魂时总能是赢家。无论铁木真所代表的蒙古人是上帝之鞭还是真主之鞭,无论“铁木真”这个单词在蒙古语中是铁之精华还是草原铁匠的意思,对于当时还停留在以打土拨鼠和吮石子、刨树根为生的新石器族群来说,他们以摧枯拉朽般的攻势让夜夜笙歌的欧亚“文明人”付出了代价。

——我以为美剧《冰与火之歌》拍的就是蒙古来袭。13世纪正是小冰河时期的开始,凛冬将至,蒙古黑鞑靼就像是坐着时空穿梭机来到农业文明时代的原始人(异鬼),他们停留在多瑙河边静候河水结冰,在冰冻的河面上一举击溃了日耳曼人和波兰人的骑兵,然后踏过很少冰冻的河面,在边境守卫抱头鼠窜的同时,踏平了衰败的匈牙利宫廷——欧美人用“异鬼”来形容中世纪的蒙古军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因为它们不仅仅带来了战争和鼠疫,关键在于它们还用“魔法”不断的吸收和异化文明人。虽然近代的法国学者以蒙古入侵欧洲时,英国人为其指路,日耳曼人为其充当先锋,声称草原文化只对处于蛮荒状态的凯尔特-日耳曼人有吸引。因为只有树林中人(凯尔特-日耳曼)才喜欢披头散发的遁入原始森林去吸收恐惧的力量。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原始力量在文明陷入腐朽和堕落时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尤其从14世纪蒙古打开欧亚通道,大量波斯化的东方(中国-印度)文明的输入,对于推动西方15-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功不可没。

14-16世纪也是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分水岭,如何反思野蛮战胜文明最为关键。中国在元和明陷入到对天灾人祸的无边恐惧中,对神话和迷信的崇拜取代了理性;而西方人则另辟蹊径,通过征服海洋产生了科技和文明,欧美人的影视作品中至今念念不忘的还是他们征服海洋,唯有在狂风巨浪中他们才能自由地呼吸。征服海洋就和蒙古征服大漠和草原一样,他们反思和研究蒙古,反思文明和安逸带来的弊病,就是保留他们文化的根本——无非是勤能补拙和刨根问底。

这也是为什么直到2015年法国人还要拍《狼图腾》,他拍的不是狼,而是狼带给欧洲文明的启发和鞭策——羊的智慧在狼的眼里不过是让它变成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羊,狼的本性就是驱赶羊群,它永远不会被人(文明)所驯服——就和蒙古神话史诗中所描述的那样,古老的黑鞑靼从岩穴熔山而出,由狼和鹿产生了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勇士以人肉喂养的狼和蟒蛇自称,所信仰的是不过是男儿不能没有弓箭和大丈夫当持干戈而死,简言之即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崇尚智慧的民族称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但却无法解释《宋史》中反复出现的“蒙军至,宋兵溃败”,毕竟道德政治学不是每次都管用,这和晚晴时船坚炮利也会兵败如山倒如出一辙。

让-雅克·阿诺-狼图腾 (2015)

《冰与火之歌》中的异鬼

再回到电影本身,当然,金帐汗国的导演充满了对“铁木真-腾格里”天人合一、万佛朝宗的过度美化,但是,抛开俄国导演对蒙古历史和草原神迹的再创造——少年铁木真所受的磨难都出自于蒙古-突厥族的内战,占领西夏(唐兀惕)是蒙古军西征和南征的军事需要,电影中的有仇必报只是为铁木真的残忍找一个说辞而已——从《蒙古王》这部电影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蒙古人留给欧洲文化的启发,简单说:一是守信。二是忠诚。三是情义。四是勇敢。这就是12世纪与农耕文明平行的蒙古社会的基本构架,尤其是守信,对于12世纪还没有文字的蒙古人来说不容易。蒙古社会的构架——口头契约——全凭一个“信”字,在铁木真夺回妻子孛儿帖,抚养私生子拙赤一事中体现得最明显。至于忠诚、情义和勇敢,则是蒙古兵法中和兵以诈立相对的生存哲学, 蒙古兵法里没有运筹帷幄,只有头狼般的身先士卒——它们像狼群一样狩猎,在占领地对待战俘所实行的也不过是畜牧管理学,没有多余的展示人类智慧和感情的空间——所谓勇,无非是领导不争功,让利给员工。武士电影里动员台词是“把你们的性命交给我”,其实还有前半句,那就是我把命交给你们。 回过头来看《太阳帝国》,英国战俘对日本神风特攻队报以敬意,不过是两个误解了蒙古精神的弹丸小国妄图征服世界的惺惺相惜。不要忘记大不列颠不正是凯撒笔下那个在马上表演杂技,二十个男人共享一个女人的野蛮民族吗?西方学者把中国文化中的反求诸己等同于闭关锁国,恰恰是混淆了进步与反思的关系。蒙古精神放在和平年代唯一有用的就是个人的意志力、纪律和进取心——这听起来像是当今社会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挖苦——但君子自强不息不正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吗?

看西方视角下的辽、金、蒙古史,最重要的是理解部落文明和征服者帝国的关系。征服者帝国这个词不好听,却是理解地域——游牧文化差异的关键所在。可以说,西方之无国界、多中心、和平主义等概念均是由该词派生出来,其进步和局限/伪装也都包含在这个词的含义当中,简言之就是何处是我家,天下皆兄弟姐妹。游牧民族的大脑自带一张世界地图,为了生存他们只得不断革新,这种革新从他们依次以拉丁语、法语、英语为主导可见一斑,相比起来中国的内陆视角就显得闭塞了,正如《多桑蒙古史》所说,中国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在面对有野心的部落文明时往往会反受其制。如果说宫廷文化(政治)世界大同,那么中西方市民文化的差异就显得大了。陈寅恪说中国文化最不缺的就是自由。各人化各人,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要说会享受,中国人不输给任何人,但比起西方的理性、参与性、平民性又总觉得差点什么,或许只有重回内陆与草原模糊的边界处,才能找到我们丢失的东西。

斯皮尔伯格-太阳帝国 Empire of the Sun (1987)

 2 ) 《蒙古人》谢尔盖奇特的历史观与浅野君的游离

  昨天看了这部多国合拍的《蒙古人》,导演是著名的俄罗斯人谢尔盖,鲍德洛夫(真的著名么?我看过的最后一部俄罗斯电影还是列宁在十月呢)。
  之前奥克兰国际电影节上,我本就打算去看的,但是那时候还没有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我了解得也不多,还以为是纪录片,加上门票太贵就没看成。
 
  现在正逢成吉思汗冥寿840岁,所以这部电影的主角自然是成吉思汗,不是堂吉珂德。从海报上兵戈林立杀气腾腾的蒙古兵看来,还以为这是部弘扬蒙古暴力美学的战争大片,一直到开场以后看到幼年的小汗在策马奔腾,我都抱有这种幻想——哦也,让特效重现蒙古人的马蹄,尽情地蹂躏亚欧大陆去吧!
 
  然后影片放了三分之二,我突然觉悟了,主角还是成吉思汗,但战争不是重点,除了扎木合铁木真哥俩和一群蒙面兄贵们,大玩一把冷兵器时代的魂斗罗以外,影片的主题基本都在忙碌地讲述:“感天动地的惊世奇缘啊!蒙古汉子,你对妻子如此执著为哪般?”
 
  好吧,我知音了,但是影片宣传时确实有忽悠观众的嫌疑,至少也没有把主题说清楚。这部片根本就是在挖掘成吉思汗幼年的情感成长的道路,以及从侧面揭发古代蒙古落后野蛮的婚嫁制度。日本演员浅野忠信(喜欢他的粉丝请在这里合影留念)在影片前半部分的很长时间里都在大草原上跑来跑去,只是每次奔跑的目的都不一样:有时是在逃难,有时是在找老婆。
 
  到这里,我的影评可以像我国奔小康政策一样,分两步走。
 
  首先来说说名导谢尔盖心目中的成吉思汗,他根本就想把成吉思汗塑造成一个先知嘛!首先我们来看成吉思汗那一身如耶稣受难记般的造型。其次我们来看看谢尔盖给成吉思汗添加的悲天悯人的博爱思想——在伟大的小汗屡次受到义兄扎木合的家庭暴力欺负之后,终于不得已起兵,主持了这个正义,让曾经把他当QQ宠物一样交易的义兄成了阶下囚。然后,电影开始脱离历史,扎木合已经明说了,“一山不容二虎,好女不侍二夫”,小汗却一幅中宣部的表情把扎木合给放了,然后很新华社地说:“我没放走我的敌人,我放走的是兄弟。”
 
  说实话,我宁可看到小汗此时背后射扎木合的一支冷箭,欲杀故纵。要知道当年的铁木真不但杀了自己的弟弟别克贴,杀了自己的岳父王罕,更是没饶了这个曾经偷袭过他,打得他鞋都跑没了的义兄扎木合。
 
  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是一个枭雄,他有足够的雄才大略去征服四十余国,有足够的精液去灌溉足够的美女留下足够的子嗣——现今世界上有近1600万人拥有他遗传下来的基因,他也有足够的凶狠,残暴和狡诈,作为成功背后的黑暗原力。他制定了蒙古的第一套法典,当然谢尔盖没忘记这点,在结尾处反复强调反复强调,让不知情的观众都会产生当年的蒙古军队打着红十字旗,到处救死扶伤,开同一首歌演唱会。为什么?因为谢尔盖镜头里的成吉思汗反复强调:蒙古人不杀妇孺。事实上呢?好吧,忘记当年在花剌子模城下用长矛挑着婴儿兴奋奔跑的蒙古兵们,就算蒙古人不杀妇孺,那她们后来到哪儿了呢?还不是一样成为充军的军妓和奴隶。当年蒙古开斋杀人流出的血,要是做成血豆腐,给全中国人民涮火锅都够了。
 
  再说影片结尾处一定要强调的小汗灭国但不灭寺庙,别感谢影片里那个像玄奘取经一样帮他找媳妇的老和尚,感谢丘处机吧,是他让成吉思汗产生了长生不老的幻想,因此才对那些堆满了他讨厌的带字儿的经书和素菜的庙宇手下留情的。
 
  说到成吉思汗的精液,或者说他的感情观,谢尔盖继续着他的和谐电影。这个小汗对他的老婆勃儿贴真是两情相悦至死不渝,甚至让我产生了他是一夫一妻制度的积极倡导者。可事实上,成吉思汗本人所有的嫔妃光正经记载的就高达40多人,而且他和曹家的魏文帝一样,都有野蛮的抢老婆尤其是战败者的老婆的不良嗜好,虽然他在变态程度上输给了海陵王完颜亮,但是在数量上那是绝对的但求更多不求最多。
 
  好吧,以上的言论让我看起来很像一个成吉思汗黑,其实我倒没有特别针对他,毛主席他老人家比我更尖锐。我这么说只是不太适应谢尔盖的思想这么唯美这么CJ,好在没人让他去导希特勒的电影,别忘了希特勒在某些层面上更和谐:一个早年清贫无助,国家的战斗英雄,喜爱儿童的素食主义者。
 
  谢尔盖糊涂的历史观批判结束,现在说说浅野忠信的糊涂表演。
 
  也许浅野忠信的潜意识里,成吉思汗是个无产阶级。
 
  至少,在那群体形彪悍蓬头垢面满眼血丝杀气腾腾的蒙古大兵里,浅野君消瘦的身形和下陡的双肩,倒像是撑起那身铠甲的衣服架子。长得一脸书卷气的浅野君就算浪费不少毛料粘了个大胡子,可是还是怎么看怎么像甲方乙方里的游老板。怎么说呢,反正我感觉整部戏里大家都很投入,就浅野君游离在剧情之外,老是摆出一幅若有所思的样子,就在别人打打杀杀的时候思考,思考,思考,然后影片就这么结束了。
 
  浅野君,霸气不是迷离就能装出来的。
 
  然后,在最终的铁木真大战扎木合的一战里,突然间狂风骤起,惊雷密布,只见所有惧怕闪电的扎木合部队蜷缩在地上,然后仍然在思考存在的意义的小汗酷酷地借着霹雳当背景,指挥发动总攻。那一刻,我在祈祷:不要拔刀不要不要不要。结果,小汗大刀闪亮地一挥,手下就挺着长枪杀将过去了。
 
  小汗,你没有生活常识么?
  在雷暴天穿一身金属,尤其是头盔,罢了,你还要亮出明晃晃的钢刀——金属是会导电的我的上帝。
 
  很好,在小汗的主角威能的庇护下,成吉思汗逃过了五雷轰顶的惨烈死法,就算真的被劈死了,早富兰克林700多年出生的他死于科技落后造成的盲目无知,也是可以原谅的。
  但是,谢尔盖和你手下的编剧们就不可以原谅了!我再强调一遍,好孩子们要牢记:雷雨天,请小心用电!
 
  做人莫装B,装B被雷劈。

 3 ) 被孙红雷毁掉的好电影

       由于目前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讨生活,所以看了不同版本的成吉思汗影视剧。本片是比较特别的一部,看得也比较早,昨天又看了一遍。片中铁木真被札木合俘虏并卖给西夏人做奴隶这一情节其他的版本上都没见过,可能是导演编剧的杜撰。不过,本片可以给所有参与拍摄历史古装片的大陆美工摄影上一课。
    本片的摄影独具一格。大漠和草原被摄影师用各种黄色、绿色、蓝色、黑色表现得深邃、辽阔,令人神往。无论是大兵交战还是单骑独行,许多镜头只需定格就是一副构图完美、色彩丰富的油画,少年铁木真和少年孛儿帖拍得很美,青年孛儿帖那种像吕燕似的美被色彩丰富的蒙古服装装点得立体动人,每个下雨的镜头都能迸发出一种悲壮的情感,史诗就是这样炼成的。
    另外,本片中所有的服装和道具本人也不懂是否真实,少年铁木真和青年铁木真带的那个枷,确实让人心惊胆颤,片中出现的民族服装、道具和蒙古包一扫其他同类影视中的假,使人确信就是在那个年代的蒙古草原上拍的电影。而其他的电影都有一个感觉,就是在旅游景区拍的片子。
    其他的就没有好讲的了,但是还是要说一下孙红雷。孙红雷在片中那些扭脖子的动作可说是极无聊而且做作。并且还是模仿来的,有的电影里坏人因为生活习惯不好,所以颈椎有问题,要老把脖子扭来扭去才舒服,可能孙红雷觉得这样很酷,但是他不知道,他在每部电影里都这样,就不怎么酷了。浅野忠信和其他演员都像蒙古人,就是孙红雷怎么看怎么像黑社会流氓。所以,这部电影是被孙红雷毁了。怎么俄国导演也不制止他的这种行为,我很奇怪。

 4 ) 彼岸的幻想

在一幅如梦如幻的画卷里,一个模糊不清的影像按照冥冥之中某个意志,完成了自己应该履行的使命。这就是《蒙古王》所要表现的故事,它是一部非常简单的电影,情节很简单,人物也很简单。

通过《蒙古王》,导演博德罗夫实现了自己对成吉思汗与蒙古人的憧憬与幻想,他以一位欧洲人对古代亚洲的朦胧印象指导了这部电影。于是我们看到为丈夫堪称虔诚的女人,于是我们看到长途跋涉的喇嘛,于是我们看到突厥风格的城市与居民……博德罗夫让欧洲人看到了他们想看到的东西,比如那些特别的习俗、特别的服饰、特别的环境。电影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因为博德罗夫将欧洲公众心目中的“东方符号”糅合在一起,让这些富有代表性的事物穿插在剧情之中。《蒙古王》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也是熟悉而陌生的,因为博德罗夫展现的是欧洲人心目中的亚洲,而不是亚洲人生活着的那个亚洲。

人们对异域的认知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不想要强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只因为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时常的表现出来。当成吉思汗去世三百九十五年后,一位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他的名字叫汤若望。他在这个国度生活了很多年,后来得到了顺治皇帝的青睐。君主与教士的良好关系在中国和欧洲传为美谈,一位欧洲画家为此描绘了一幅传世之作:汤若望正在向皇帝介绍世界地图,大清帝国的统治者裹着厚厚的头巾,一副阿拉伯打扮(参见http://images.blogcn.com/2008/2/29/9/huwd,20080229094456120.jpg)。这幅画的创作时间距离《蒙古王》开拍有三百多年,我惊喜的发现,普通欧洲人对亚洲至少是对古代亚洲的印象,似乎仍然没有太大改变。

据说《蒙古王》耗资1500万欧元,未知这里面是否有些水分。在我看来除了战争特效之外,这部电影花钱的地方似乎并不是很多。不过想想,《英雄》可以耗资3000万美元,《无极》可以耗资4200万美元,《蒙古王》的制作成本也许一点都不高。

 5 ) 印象深刻的几句台词

铁木真长大后前来迎娶孛尔帖,两人在回去的路上骑马对望
孛尔帖:你为什么不碰我?
铁木真:我怕一碰你,你就会破碎。

铁木真与札木合两军对峙
札木合(缓缓折断了一支差点射中自己的箭):我的兄弟狡猾得像条狼。


札木合被铁木真俘虏
札木合:所有的蒙古人都怕闪电,你为什么不怕?
铁木真:因为我无处可躲。毫无退路,便不再惧怕。

铁木真放走札木合
札木合:你放走了你的敌人。
铁木真:我放走了我的兄弟。

 6 ) 成吉思汗其實很尊重女性

雖然說,有很多人以為那個年代只把女人當財產,但實際上,成吉思汗並非如此,《成吉思汗的女兒們》一書,是一位專門研究蒙古歷史的專家寫的。

在鐵木真的一生中,遭遇過太多男性的背叛了,他的父親被毒死,族人瓜分他的家產;歃血為盟的兄弟札木合不斷地想要奪取政權;兒子們酗酒又好女色,一點都不長進。可是,只有女人沒有背叛他。當他的妹婿想用馬匹來換他妹妹,就被鐵木真揍了一頓,並且下令不准買賣女人、強姦女人,但是,我們寫中文的歷史學家好像都沒寫到這一點去。

忽必烈為了報復這個重女輕男的政策,掠奪了所有公主的領地,並且以殘酷與羞辱的方式叫士兵輪姦這些公主後代的女兒們,發配到宮裡和驛站當終生性奴,而且有兩個幼小的女孩在這場輪暴中不堪虐待而死。

所以,我相信鐵木真確實對女人很好,他認為女人是家的根基,男人負責打仗,女人專心持家,我在書評裡寫過了,他並不是無情而殘酷的人,就跟我們一樣,我們不總是很純真,有缺點,但也有優點。

 短评

自己的女人生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现代人多学习这个精神,社会会和谐很多。

7分钟前
  • 白熊大王™
  • 力荐

最初是为了看孙红雷。情节分配比重值得商榷,更像是英雄成长史而非史诗。对成吉思汗的老婆被抢问题以及蒙古与喇嘛教渊源交代的比较明确,选老婆那段戏印象深刻。

8分钟前
  • 小牛魔王
  • 还行

一开篇铁木真的老爸就教他如何选择新娘,首先脸要圆,其次眼睛要小,最后脚要大。我们蒙古人的审美真是太酷了!

11分钟前
  • 奇拉
  • 推荐

比起中国大多数所谓的史诗片,这部电影至少显得真诚一些……

12分钟前
  • 迷影网
  • 推荐

这部戏其实应该叫《成吉思汗勇猛的妻子》,2个娃都不一定是铁木真的,但老婆不论跟谁睡过,跟谁生的娃,但都认定这一个男人...而且跟一个男的杀一个男的,都省得铁木真动手了...

16分钟前
  • BIGD
  • 还行

坚韧。。。顽强。。。

21分钟前
  • 小核桃
  • 推荐

影片整体来讲还算比较失败的

23分钟前
  • 王写写
  • 还行

前半部基本还是于史实相符合的,一些地方做了必要的想象。但导演有意深化铁木真与勃尔帖二人的感情,似乎有点过于迎合现代人的价值观了。想象也太过了一点。说铁木真被金人买去,关了起来,最后被勃尔帖想法子救出来,而且居然暗示勃尔帖以出卖肉体给金人来交换……其实铁木真家族孛儿只斤氏的上几代人中确实有人被南方的金人虏去,这个事情铁木真是从他父亲那里知道的。当时给他很深的印象。导演把这个事情和铁木真的事迹相结合自然无可厚非,但是说勃尔帖的事情却过于无稽了。蒙古草原上,女人几乎是没有任何地位的,还不如一匹马……

26分钟前
  • 还行

为工作看的:故事有问题,一说战争就挂靠大妞子;叙事一般,红雷雷人,摄影还好,蒙古重金属牛逼。极少数的算是有诚意的合拍片,可以一看。

31分钟前
  • 还行

20080323 1800 The Grand Cinema

36分钟前
  • 公園仔
  • 力荐

力图拍成史诗片,实际上是失败了!浅野版的铁木真过于隐忍,孙红雷的札木合太过于中华式的狡黠而神经质,但是问题在于远远不够狂野凶蛮;而整个故事内容过于零散冗长而且无焦点,即使是展示蒙古人狂野也始终是差一口气,狂蛮不是靠飞溅的血和冷漠的眼神来就可以表达的,可惜了!ps.铁嫂孛儿帖,好似迪斯尼画出来的花木兰。

37分钟前
  • 国士
  • 还行

7,一部主投资来自德国、导演是俄罗斯人、主演是日本人和中国人、代表哈萨克斯坦参选奥斯卡的蒙古人的电影,据说是个三部曲,不过现在来看基本流产了。拍得蛮大气的,演员的表演也不错。有两点值得吐槽:1、蒙哥成了铁木真的儿子。2、金国变成通古斯帝国

38分钟前
  • мая
  • 推荐

x

39分钟前
  • 我还是我
  • 很差

看的版本好像配音配的很好

40分钟前
  • Hedi
  • 力荐

这里面雷哥贼男人

42分钟前
  • Sam Hansen
  • 力荐

杭盖大战slipknot……最后杭盖赢了的故事

46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还行

多管闲事的老头让铁木真征服了半个世界

50分钟前
  • flyingzorro
  • 还行

找来那么多小眼睛的演员,不容易

55分钟前
  • 任晓雯
  • 还行

片子还挺吸引人,就是浅野忠信白了点儿,剧情突兀了点儿,2个小时的时间来表现这个人物紧张了点儿。应该跟赤壁一样,拍成上下集。

58分钟前
  • seeme | 北北
  • 推荐

08.11.4浅野忠信天生一副武士样,我很喜欢。但是想一想一个蒙古大汗有日本武士的味道,这一点怎么想怎么有点怪异。还是因为在俄罗斯老外眼里东亚都一样,就像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或华裔)的杨紫琼巩俐章子怡都可以演日本艺伎。

1小时前
  • jessiestone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