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部电影的观影体验如下:
酒吧里有个猛男叫郭达斯坦森,他壮硕又忧郁,我觊觎他很久了,终于这天晚上,我把他带去酒店开了房!
开房的路上我就在想,这一晚上该是怎样乒乒砰砰啪啪的一晚上啊!
一进房间,我迫不及待的就想开始,可他却坐在床头点上烟,深深吸一口,看着床外,说:“这些年我过得一直不好。”
我停下了正在脱衬衣的手。
“我的儿子死了……我的错。所以我妻子也和我离婚了,我觉得他做得对……”
好吧,怪不得他总是看起来这么忧郁。
“好吧,那我希望我今天晚上能安慰到你。”我走上前开始解他的皮带,他也不推拒。我开始觉得今天晚上和我想象的不一样了。
但他还是和我一起躺在了床上,哪怕他有点心不在焉,哪怕他中途时不时停一会儿,看着窗外出神。
我看着这个忧郁的男人,不住地想着:来都来了……
可他除了忧郁,我再没法从他脸上看出点别的什么了!如果他因为自己的过失,失去了妻儿。他的脸上不该只有忧郁,痛苦、自责、绝望、愤怒!他的这些情绪到哪里去了!!我忍不住怀疑,他在假装忧郁,编造一些痛苦的过去来掩盖自己的力不从心。
没一会儿,他又停了下来,用他一成不变的忧郁的脸盯着我,我绝望了,我想他今天晚上大概是不行了……
可他突然飞快的动了起来,皱着眉头看着空气,然后不到10秒,他细微地哆嗦了一下。
接着他抽开身,缓慢地穿上衣服,翻出窗户,走了。
我却还光着躺在床上,午夜的风吹着窗帘沙沙作响。我突然意识到,今晚上这家酒店好像还不打折!
盖里奇这个混球又来了!这次他伙同杰森·斯坦森,丢过来一颗叫《人之怒》的炸弹,让你猝不及防!什么?2019年的《绅士们》还没爽够呢,新片这就来了?还有杰森·斯坦森这位老朋友,他俩可是从《两杆老烟枪》开始就建立了牢牢的革命友谊,这都第四次合作了。但千万别误会这只是一次轻车熟路般的演练,毕竟他俩上一次合作,还要追溯到遥远的2005年,一部叫《转轮手枪》的电影里。彼此相隔着的,是弹指一挥般的15年光阴。
那些个从《两杆老烟枪》时代跟过来的老影迷,胡子和头发都开始白了。但只要盖里奇同志一弯腰,大家依然能猜到他要放一个什么屁出来。可不是嘛,作为和昆汀一样喜欢搞些野路子的导演,盖里奇同志和他们的最大区别在于:他总是在玩一招鲜。就像传统英格兰足球近乎霸道的长传冲吊那般,永远只有一种套路,比程咬金的三板斧还要简单粗暴。
在盖里奇的电影宇宙里,登场人物永远像麻花一样繁多,且像麻花一样拧在一起。群像戏为他的盖氏招牌撑起场面,而内核则充满了一种盖里奇式的荒蛮逻辑和暴力美学,形成一种独特的“盖氏基因”:你会发现即使一个领便当的龙套,死的方式也很盖里奇。
但即便是“一招鲜”,在叙事方式上,盖里奇还是很有讲究的。就具体的呈现方式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以《两杆老烟枪》为代表的“多米诺骨牌”式:一开头众多毫无关联的人物各干各的,观众云里雾里,以为盖里奇故弄玄虚,其实只不过在布局,搭建一幅规模壮观的的“多米诺骨牌”而已。到最后推牌的那一瞬间,换来的是如同火山爆发一般的爽感。
另一种则是以《偷蒙拐骗》和《绅士们》为代表的“烤肉串”式:出场人物像羊肉串、鸡心、鸡翅和大腰子那样串在一起,放在火上烤,盖师傅不停地往上撒孜然和辣子……把他丢在乌鲁木齐的话,全新疆的烧烤师傅都要失业吧?
在这部名叫《人之怒》的新片里,盖里奇似乎有意将节奏放慢了下来。初看之时,会有一种没被撩爽的感觉。但随着剧情的层层推进,故事变得越来越有意思,就像杰森·斯坦森扮演的神秘H那样,逐渐丰满了起来。杰森·斯坦森依然维持着“人狠话不多”的人设,那种纯爷们的气场很快碾压全局,摘下面具就能让劫匪闻风丧胆,睡完女同事还能上演一出即时拷问。最后那出“心肝脾肺”的终极复仇,更是杰森·斯坦森的个人表演时间。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演绎出盖氏暴力美学的各种基因组合。如果说盖里奇是支“一招鲜”吃遍天下的英式足球队主教练,那么杰森·斯坦森就是他手下无坚不摧的高中锋了。
像以往电影一样,盖里奇依然沿用了多线叙事。这次他在时间线上大做文章,让观众逐渐弄明白了杰森·斯坦森“卧底”的真相。伴随着不同的时间线,盖里奇也以不同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其中光杰森·斯坦森就拥有了两个视角:其一为运钞车押运员H视角,因为气场强大到收不住,不禁使人怀疑一把牛刀为何沦落到了养鸡场里。就像维果·莫滕森在大卫·柯南伯格的电影《暴力史》里扮演的小店主那样,人们都在等待着一场风暴的来临……其二为丧失爱子的“黑帮老大”视角,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他黑白两道通吃的本领,以及他施展报复时的心狠手辣。当然,还有作为一个眼睁睁看着儿子惨死的父亲,那种痛彻心扉的绝望。
因此,黑帮老大以运钞车押运员的身份进行复仇,实则还是盖里奇式一招鲜的再现:他依然在讲一个黑吃黑的故事。也唯有盖里奇,能够把黑吃黑拍得如痛饮苏格兰威士忌那般酣畅淋漓。有趣的是,在另一个视角的叙事中,那些穷凶恶极的“恐怖分子”,却出身于一群地道的退伍军人。这些曾经在阿富汗流血流汗的U.S.Army,回国以后还要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最终不得不沦为劫匪,盖里奇这个黑色幽默开得可真够大了。
类似这样有趣的小细节,影片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说,这些都是盖里奇故意埋下的隐线。比如杰森·斯坦森的主业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他要去监视各种运钞车?是什么人追踪了他25年?他和FBI之间究竟有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恩怨?这些没有给出答案的暗线,都非常耐人寻味。总而言之,《人之怒》可能不是盖里奇最好的电影,但对中国人来说,这还是第一次可以在大银幕上观看的盖里奇电影。更何况,还有杰森·斯坦森这样的硬汉保驾护航。面对这样一盘盖氏烤肉,我想还是值得去品尝一番的。
文/徐元 作者简介:电影媒体人,现为自媒体公号“枪稿”主编,曾任《电影世界》主编、《大众电影》副主编。
1
盖·里奇的新片《人之怒》上画了,评价日渐走低,统而言之,坊间的看法主要说它虎头蛇尾,根本不够爽。 按照传统或者说标准的眼光看,如此评判《人之怒》,都在点子上了。
不过,今天我还是想替它翻个案,说说好话:
其实,盖·里奇完全是憋着坏,他想拍的,压根儿就不是“神勇老豆复仇记”,而是“黑吃黑坏中坏真开心”。
证据是啥?影片尾声,演的是小东木(斯科特·伊斯特伍德)一路过关斩将,杀掉上司、杀掉同伙,然后逃出生天,潇洒独吞一亿六美刀,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好日子。 而所谓的主角斯坦森呢,分明在此前金库大火并中,就被大块头内鬼一梭子弹送去见阎王爷了,死法和冒汗小子、金发高妹等护卫毫无二致。
至于现在的结局,小东木在家被斯坦森处决,无非就是我们在国产犯罪片里见得最多的那种片尾字幕——犯罪分子被逮捕或者自首投案——一模一样,根本是来糊弄事儿的。
只不过,国产片要的是体现我天朝安定团结、路不拾遗的大好局面,而《人之怒》则是遵守了商业电影的规则,反正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是,总而言之,两者都是敷衍罢了。
2
在《人之怒》里,郭达·斯坦森被设定是一个盗亦有道的袍哥,在给儿子报仇的时候,还顺手端了好几个犯罪窝点。 这段戏里,特别有两处安排很重要:其一是黑好汉英勇不屈,只是看到自己的堂客被押出来,才关心则乱吐露了情报,于是斯坦森觉得此君重情重义,不忘叮嘱手下赏给他20万盘缠;
其二是另一伙奸人兄弟,为非作歹,“连孩子都不放过”,于是郭达老师一枪一个,替天行了道。
这些段落在有些观众看来显得多余,但实则盖·里奇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斯坦森是位侠盗,而且是得到了情报局首长首肯的“暗夜处刑人”,所以,观众才会认同他、认可他。
不过,这也只是第一层的安排,其实是盖·里奇不讲武德,来骗来偷袭的。
和斯坦森设定相对应的是,退伍老兵一伙人给的情节也不少,每个人都啰嗦了半天自己如何潦倒如何委屈,唯有给小东木安排的段落,分明让我们看出来,他实在是狼子野心,坏得掉渣。
果不其然,劫镖车的一段,就是他掉了链子,残忍杀了无辜路人即斯坦森之子,然后又连带引发两位身份、阶级属性都是同类人的押镖护卫送了命。换言之,他就是个杀孩子、杀同行完全不在乎的大恶人。
到了最后劫金库一节,东木少爷更是无恶不作,杀起手足同袍来,连眼睛都不眨的,也真枉了老班长之前再三再四护着他。
跟他相仿佛的是那位大块头内鬼,也是彻底黑了心窍,不管干掉哪一边的同僚,他都下得去手。只不过,比起来,大块头坏得还是略逊一筹,总是被动了几分,因此,他最终被更坏更狠更快的小东木一击毙命。
所以,盖·里奇真正想说的是,江湖规矩早变天了,什么盗亦有道,不碰妇孺,不可出卖弟兄等等,都是老黄历了,只有无情无义,才能无往不胜。
3
之前斯坦森在戏里人狠话不多,特别是开场还有一段他单枪匹马救大块头的“爽戏”,可是到了黑五这天劫金库这一节,他就每况愈下了,我们总以为他乖乖认怂,不过是要实现抛物线式大逆转大爆发,结果,真的就拉胯了。
实则,郭达森在片中的形象,不仅仅是这个故事所塑造的形象,而是其人长期以来在各种火爆动作片里的侠盗、杀手、猛警身份的总和,而与之对立的奸人,则是找来了跟乃父几乎长得一模一样的小东木(尤其加上了帅气的络腮胡),他所象征的,是自己老爹年轻时大镖客及肮脏哈里等角色的叠加及翻转。
于是,斯坦森在实际的故事里,像《非常突然》里的任达华一样,骤然间领了便当,其中蕴藏着满满的揶揄和恶意,就和早前那部《女间谍》一样,都是对斯坦森及其所代表的硬派动作片赤裸裸地调戏,只不过,《人之怒》是以不动声色、憋着不笑的方式来实现的,而这当然也是一个英国式的蔫坏。
最紧要的是,盖·里奇实际是借着小东木的逃之夭夭来讽刺商业动作片的标准套路,“天天都是邪不压正,你们烦不烦啊”?这是他对“套路”的抵抗,也是他以往热衷于让剧中人都变成大傻缺的惯性使然,但大抵也更是某种关乎“真实”的表达——世界明明就是这样的。
4
电影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里不进反退,好莱坞只热衷于拍穿紧身衣的漫画英雄电影及其没完没了的续集,传统硬桥硬马动作片也越来越油腻而了无情趣——比如本来是一伙反体制匪徒的“速激”团队,现如今也变成了每年都要拯救地球的伟光正大侠了——更何况,这类没劲儿的东西还在不断扩大化地批量生产着。
所以,实则在最近几年里,一些优质的中年创作者已经开始偷偷暗度陈仓。比如门德斯的《007幽灵党》,比如沙恩·布莱克的2018版《铁血战士》,都悄悄加入了对传统套路的反叛和挖苦,拍得胡来任性,扛着红旗反红旗,企图用魔法打败魔法。
甚至无妨说,诺兰和他的《信条》也差不多,没有了(叙事)耐心没有了(对观众的)体贴,趁着大制片厂还愿意把大明星大成本交给自己手上的时候,赶紧任性疯一把:你们观众爽不爽,我不想管了,反正老子过把瘾先也是极好的。
要知道,惊才绝艳的盖·里奇绝非庸手,他把《人之怒》的最后一幕改得主角毫无戏份,当然不是不小心,而是故意为之。要不然,三流编导都知道要让主角够威够猛,而且,更不至于让几个有了人物弧光的配角都死得那么嘎嘣脆。无他,盖导“就是玩儿”。
创作上,这是一群壮年创作人的叛逆和玩笑,又裹挟着他们的中年危机;同时,深层看,这也是面对电影这个物种正在无可奈何花落去地衰亡之时的一种应激反应。恰如我们这边中年的宁浩,在《疯狂的外星人》里忍不住点题:毁灭吧赶紧的。
然而,也和《幽灵党》《铁血战士》《信条》一样,创作者任性赌气的结果,当然是把电影拍得别扭断裂,进而没法在普通观众层面收获好评。
毕竟,解构比结构容易,“剧作规律”再是无聊的老三篇,它总归是历经千百年的实践而被证明是有效的,想要跳出去、再高于它何其难哉,一如绝大多数的“暗黑料理”,就是很难引起食欲一样。
特别是,今时今日早不是1960、1970年代,种种反叛的、颠覆的、不正确的东西反而成了年轻人看不惯的了,而电影也自然拍不了那些离经叛道、亵渎挑衅。于是,《人之怒》或《幽灵党》,只敢在局部搞搞小动作,藏着几分恶趣味,根本不敢像《唐人街》《热天午后》那样,毫无保留直面黑暗与邪恶。
编辑/徐元
排版/手动贩卖机
THE END
知道什么是爽片么,说不好的,典型是撸完嫌人丑,真令人令人作呕
还在那横向竖向对比,看过几个电影,也就是花几块钱买的盗版碟,在网上求资源的人,看完了一本正经过来评论,然后刷刷存在感。
…………………………………………………………………………………………………………………………………………………………………………………………………………
实在忍不住了……
郭达的儿子跟他说:你知不知道南极洲和北冰洋的名字都和熊有关?在古希腊语中,南极洲就是“没有熊”~
更严谨的说法其实是:antarctic来自古希腊语ἀνταρκτικός (antarktikós)= ἀντί (antí, “opposite”) + ἄρκτος (árktos, “bear”) + -ικός (-ikós, “-ic”),“anti-”并不是“没有”的意思,而是“在…对面”;此外这个熊指的是大熊星座而不是北极熊…👇👇
看了很多的评论,发现很多人都在吐槽这部片的逻辑,那么我先主观上回应一下这些疑问。
一些人说的是主角光环在运气方面的加成效果,然而我觉得扬活到最后是一种必然。
第一,在“坏男孩”出道前,“坏男孩”的成员每个都对现在的生活有所不满(他们的聊天片段在59分)。一群退役军人对生活不满那他们能做什么呢?或许他们每个人都有过一些想法,但是心里始终有一层膜,直到扬捅破了这层膜,而这给扬建立了一个下限低于其他“坏男孩”的形象。
第二,扬是不会遵守“军令”的。在第一次劫运钞车中,坏男孩老大下令让大家保持低调,
扬呢?他转身就瞒着其他人买了大公寓和两万八千美元的摩托。而扬不听军令这个在最后一次任务前老大还有过一个小“明示”。
这为扬的低下限形象又添上一笔。
第三,扬是“坏男孩”出道后第一个杀人的。本来扬不想杀人,但是因为自己的脸被看到了,只能突突了主角和他的儿子,作为一个下限低的人,杀人加速了他从退役军人到劫匪的心理转变,所以他是最先不择手段的人。
第四,孤身一人的扬没有别的负担,所以他可以疯狂可以无所顾忌可以不择手段。“坏男孩”团队的老大因为有家庭,心里是有着自己的原则的,再加上自己是一个退役军人,除了扬的其他人也因为是退役军人也有着自己的原则,所以他们在从退役军人到劫匪的转变中不是那么的快,老大还曾说过“我们不是黑手党”这样的话语。
正是这样一个扬,他在最后一次任务中可能就有了让自己成为最后一个的打算,所以他用刀杀了自己的老大,快速解决了子弹,成功让自己活了下来。
上一个问题说了,扬早有让自己成为最后一个的想法,在杀老大的时刻大家注意扬的小动作
就是这个回头看的动作。他在看子弹有没有发现他正在做的事情,或者已经用枪指着他的头了。因为扬心里清楚,剩下三个人一个废了,另一个人会不会也和他有着同样的想法,所以他要用刀,在不惊动子弹的前提下解决老大。这样一来老大可能是流血死的,这可比一声枪声后强硬解释老大是自杀的好多了,而且就算蒙混过去了子弹也会警惕的吧。
主角第一次中弹就不说了,大家最疑惑的是在仓库中弹后没事。其实主角确实没事,因为主角确实穿了防弹衣,这一点从戴维心脏中了一枪后没事可以看出来这防弹衣质量挺棒。扣个细的,这一段可以看到主角中枪后喷血的不到1s。
我不懂弹道,但是可以感觉到的是这并不是一个很重的枪伤。(这里贴一个中弹后血喷射的模拟实验链接//weibo.com/1850988623/KcYxCsg9R?type=comment)
至于主角完成复仇后一瘸一拐的,是在和坏男孩成员搏斗时受到的枪伤。
那为什么主角在被子弹打了一梭子后躺下跟死了一样呢?首先子弹的冲击力,其次主角有自知之明。他在和坏男孩成员搏斗时已经受伤了并且精疲力竭了,甚至那一刻他的枪里都没了子弹,他拿什么跟三个人斗?所以他选择躺下,这和坏男孩进入仓库时他没有立即反抗一样,他知道自己打不过,毕竟还是一个“黑手党”老大、黑白两道通吃(猜测)的人,这点识时务的能力肯定是有的。并且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他早已经把手机当作追踪器扔到了钱包里(滑稽)。
首先H是一个黑手党老大,并且他妻子是知道这个事的。
其次,H和FBI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大家都能看出来,我要说的是最后的一幕:H完成复仇后从扬的公寓里出来没带走任何东西,而FBI的“一个”高层“独自”进入了公寓,如果仅仅是简单的主角帮助FBI抓捕坏男孩应该不能作为FBI帮H隐瞒25年身份的条件吧,所以我大胆猜测,这一个FBI的高层进公寓是去收钱了。那么主角和FBI的关系就很明确了,保护伞的关系。
带着众多小弟都查不到这一个团队,别说查出内鬼了。至于查过往这种事,讲个笑话,H在橙色三角洲安保公司工作了11年(手动狗头)。
其实是在用的,只是查了很多得罪了很多人没查出来。主角也不想因为自己的私事影响到小弟,所以就自己上了。
这个电影在我看来,并没有其他人所说的逻辑错误,相反他的逻辑是很清晰的,并且是有一些小细节的,如果不带着“这就是一部爽片”的心理去看的话,是可以发现这些小细节的。、
最后分享一下在截图的时候发现的一个小彩蛋吧!
这是“坏男孩”团队出道前的茶会,布拉德发言说的。看说完这句话后布拉德那小眼神,我第一次看确实没有想到内鬼是子弹,但知道之后再来回看这一段,突然理解了布拉德的小眼神,原来他是“先知”(滑稽)
看完的确人怒了,从内鬼自爆开始,剧情就开始了无尽的滑坡,前面的内容全部无效,潜伏个寂寞。前面车上说了没子弹还整后面换刀是什么意思?一个招数用两次就太灾难了,戴维人物宏光想立又不能立。不管是复仇的套路还是最后还是二五仔,都太老了太烂了,当盖里奇连最后的时髦和钙都没有的时候,还剩下什么呢?
郭达斯坦森真得让队友好有安全感啊,哈哈哈。
盖导定律:出一部好电影之后必定要出一部烂片平衡一下。Uncle之后出了King Arthur;The Gentleman之后出了这么个鬼!除了有些镜头的衔接比较像他之外,这片子哪一点是他的风格?!最拿手的多线叙事都搞得乱七八糟,看到最后连protagonist是谁我都搞不清楚了。。。
之所以要改编这么弱鸡的复仇向剧本,还是因为看中《疾速追杀》系粗线条动作片的市场前景吧。以为《绅士们》已经是盖·里奇的老底裤了,结果一个早年玩结构出道的导演,现在上赶着摆弄《金刚川》式的“把一件事重复讲三遍”,换视角没带来任何新鲜的信息量。头两幕的所谓反转和揭秘非常无聊,摘台词做章回体也没看出多大意思。把视点移交给匪帮同样是失败的决策,本以为第三幕劫案要搞个大新闻,没成想用一部手机就完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常规动作,郭达斯坦森的倚老卖老怎能令观众满意?
太惨了,抢运钞车都内卷成这样
这种电影真不用盖里奇来拍,感觉他就是为了完成 KPI 干的活儿……话唠电影和动作片结合起来好奇怪……
一口气憋着,憋着再憋着,以为会在结尾来一次爆发,结果没有…憋到散场。
前戏做足了,高潮却怎么也出不来,盖里奇是越来越软蛋了
今年盖里奇是和张艺谋商量好的么,各种小标题
继不要惹连姆尼森的女儿,不要杀John Wick的狗之后,全新力作:不要杀郭达的儿子
点映,看的很爽,因为五一档的院线质量整体太差了,所以盖里奇的这拨行货真的深得我意,故事比《绅士们》简单了不少,但是用盖里奇的风格拆解成了多视角,各视角互补,把故事弄的挺精彩的,对叙事节奏的把控也是一流的,而且很久没看杰森郭达开枪揍人了,结尾枪战戏真的给我爽到了,虽然这尾收的有点失控。盖导多来点这种片子我不介意,至少是值得在电影院看的东西。(8/10)
挺B级片的 观影门槛不高 没有盖里奇一贯地烧脑套路 很商业
看完以后很想学大提琴…典型的咚咚咚咚的爽片
前有蔡明在春晚的“骗子也让骗子给骗了”,今有郭达在电影的“劫犯也让劫犯给劫了”。绝了!
盖里奇已经彻底放弃讲多线汇集的故事了,或者不屑于玩了?我觉得这部还挺适合改的啊。现在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复仇故事,拍得还是比常规流水线作业吸引人一些,配乐和音效突出惊悚感
黑帮老大做安保,退伍军人来抢钱。冲冠一怒为儿子,心肝脾肺全干穿。
有人告诉我男主一开始为什么会接到去看那辆运钞车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沙雕任务吗
论流水线作品,盖里奇的水平应该是很高的,故事的展开方式还略有新意。----突然在想假如一个故事里有:准备收手的黑帮老大罗伯特德尼罗,在警局年轻有为大显身手的巨石强森斯,休闲度假但是被重金吸引的雇佣兵杰森斯坦森,在大公司干一辈子也没攒下退休金的连姆尼森,生活一团糟事业也郁郁不得志的老年私人侦探阿尔帕西诺,还有一个本与世无争但不得不卷入纷争的退休军人丹泽尔华盛顿。我觉得活到最后的应该是:不小心狗被杀的忧郁中年男子基努里维斯。
疯狂嗜血、无人生还的商业B级片。盖·里奇不卖腐了还真不习惯,果然黑帮题材才是大爷的舒适区间。杰森·斯坦森请笑笑好吗,不要让我以为你面瘫...
刚看完Nobody以为又有爽片了,原来最爽的都在预告片里了,没能打到肉上有点失望… 唯一开心的就是在电影院里被查了身份证,以为我们没成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