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已完结

主演:董卿,康震,王立群,蒙曼,郦波,武亦姝,陈思婷,陈更,朱捷,彭敏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7

 剧照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1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2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3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4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5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6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13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14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15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16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17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18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19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本国文化需要大家的传承

现在经济的全球化越来越好,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因此很多中国人逐渐的被国外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所吸引!而我们自己本身的文化和习俗逐渐被大家遗忘甚至遗弃!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大学,人们的课本上出现的都是国外的经典国外的名著,而中国的诗词歌赋所占比例逐渐被缩减!重视度逐渐削弱!而青少年们对中国的诗词歌赋仅仅局限于知道的程度,根本不了解中国的诗词歌赋的精华!所以我觉得这个综艺比什么有明星的综艺好太多了!明星综艺节目太假太sb!

 2 ) 创新驱动发展

——浅析《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是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节目,由中国农业银行冠名播出。本节目的宗旨是“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在第二季中,节目的宗旨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并且相较于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改进与创新之处非常多,使《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可圈可点之处数不胜数。

在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中,在主持人董卿登场之前会有一段上期回顾,而在第二季中这是没有的,只是在介绍选手时把他们每个人在上期表现精彩的片段进行插入,使节目流程在结构上进行改进,使主持人在介绍参赛选手时内容较空的画面得到充分利用。

主持人董卿在第二季中也有很大的改变,她的主持词较第一季来说增加了许多诗词,比第一季中引用的诗词要多,让观众感受到主持人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素养高,使节目更有文学气息更具有专业性更贴合节目的定位“文学综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在舞台灯光上,第二季也要比第一季绚丽。第一季中,舞台的灯光没有什么炫酷的地方,一直都是比较暗淡的灯光,使节目整体的氛围比较压抑 枯燥,观众在视觉上得不到享受,而第二季一改这样的灯光设置,在灯光的运用上比较炫酷,并且会根据场上的情况 音乐来改变灯光的亮度和颜色,有利于营造紧张 高兴 激动 失落等氛围。在每个挑战者登场时,灯光都会骤然亮起然后汇聚在挑战者身上,从而引起观众的注意,提醒观众挑战者登场了,起到了一个提醒观众的作用。并且第二季中,百人团答完题后,大屏幕上会出现万箭齐发的画面,而第一季中,百人团答完题后没有这个画面,而是直接显现被“射中”的百人团中的盾牌,在这一细节上,第二季在细节的处理上显得更为精致,使节目的趣味性也有一定的提升。

在每位挑战者登场时和下场时,第二季比第一季多了一项流程,就是嘉宾后期对挑战者的评价的视频的插入,这样设置可以使观众对参赛者有更深的了解,加强了观众对参赛者的印象,也给了观众一个从上一个挑战者到下一个挑战者的过渡缓冲时间。

在第二季的《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一个非常显眼的的创新之处“飞花令”环节的设置,由挑战者中得分最高的与百人团中最出色的选手进行比拼,可谓是第二季中的一大亮点。“飞花令”源自古代文人的诗词之趣,原是一种文字游戏,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使节目更有古典文化色彩,该环节也为节目营造了紧张的氛围,增加了节目的娱乐性和挑战性。 第二季的《中国诗词大会》融入了许多的中国古典文化色彩增强了节目整体的文艺性和教育性,但也使节目不失娱乐性,使《中国诗词大会》这一节目在对中国优秀的诗词文化发扬的同时也拥有教育与娱乐的方面,进而使本节目“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这一宗旨得到完美的体现。

第二季的《中国诗词大会》融入了许多的中国古典文化色彩增强了节目整体的文艺性和教育性,但也使节目不失娱乐性,使《中国诗词大会》这一节目在对中国优秀的诗词文化发扬的同时也拥有教育与娱乐的方面,进而使本节目“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这一宗旨得到完美的体现。

 3 ) 古诗词之于我们,如同莎翁之于西方学生

一连十场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落下帷幕,早前因在“飞花令”环节中脱口而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复旦附中女生武亦姝众望所归夺得了该节目的年度总冠军,几天之内,这位高中女生也引发了文化界与教育界的现象级讨论。武亦姝夺冠后,母校复旦附中在接受媒体访问时频频被问到的问题是“背这么多诗词有用吗”,可见按照普罗大众的观点,依然将古诗词的作用与意义放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下考量其价值。这不仅让笔者联想起自己的求学经历。

笔者留学时,学的是“创意写作”专业,写诗在我们当时的课程设置中,属于整个课程大纲里,从初级过度到高级的中级必修课程(cornerstone course),如果不通过诗歌写作课,是无法继续修读写作方面的高级课程的;而在我校文学院校友设立的奖学金中,也有一部分是专门奖励诗歌写作的。另一段小插曲是,笔者当时修读这门课时,常常引发了在商学院就读的室友们此起彼伏的羡慕声:“你们真轻松,没考试没论文,只要写写诗就行了,不像我们还得做那么多题目。”

曾经因为搜肠刮肚、只为了帮诗作末句找一个押韵单词的笔者,当然知道绝非如此。诗是文字的提炼,其文学性是极具张力的,寥寥数字所蕴含的,可能是具有借代意义的意象,可能是含有深长意味的典故。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不但能掌握文字的视觉美,还能掌握诗句韵律的音乐美。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外语,学习诗歌都是接近这门语言的美好捷径。

《中国诗词大会》中,“飞花令”环节是一种直观而量化的诗词储备考察方式,但个人挑战赛中的答题环节,除了诗词本身之外,还考察了相关的文史知识,以及“擂主挑战赛”中,考察联想能力的“看画猜诗句”和逻辑能力的“逆向思维题”,都反应了这档节目虽需要诗词储备量作为基本素质,考察的却远远不只记忆能力。武亦姝在这档节目中所体现的综合素质,让她的文化修养有着一张漂亮的“简历”:“飞花令”环节中的表现,不只在于诗词储备量大,更在于她所引用的诗句并非常人所能想到的,侧面反应了她的诗词能力除了“量大”之外,还在于“面广”,当然这还得感谢她母校复旦附中的培养。

复旦大学英语系讲师朱绩崧在武亦姝夺冠后,曾撰文阐述教授诗词的重要性:“诗词之美,超越文窠辞臼,直指世境人心。”并曰:“文化不尽等于诗词,诗词不尽等于记忆。舍本逐末的教师,一定会简单粗暴地把记忆量化。”笔者对此深以为然。尽管我国的升学制度目前仍以应试教育为主,但诗词在课堂上的推广却很有必要,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建立文化自信、提高自身文化的认同,还是母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课堂上的母语教学,这并非中国所独有,英语国家的中学也常常通过戏剧教育的方式来推广本国的母语教育。坊间“高考又不考古诗词,背那么多有什么用”的质疑,放在英语国家的戏剧教育中同样成立——“又不是每个中学生都想当演员,背那么多莎士比亚有用吗”?但每当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会在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仲夏夜之梦》中的“真爱无坦途”,或者脱口而出《哈姆雷特》中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就如同我们脱口而出的诗句或成语,那都早已是凝结于我们血液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

虽然留学时期,我们的诗作写作课不考察记忆和背诵的部分,但是过往的阅读量与诗词储备量,却深刻的体现在我们的作品中。记得俳句的写作课中,一位日本女生直抒胸臆地缅怀了樱花稍纵即逝的美,而在咏物诗的写作中,我则选取了书法作为歌咏对象,这大概是东方人的文化身份使然,在导师课上有限的时间里,只能从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搜寻意象,很难跨领域跨文化去沾染并不了解的异域风情。

反观《中国诗词大会》一档以“诗词”为卖点的节目,并无明星名人撑腰站台,由普通素人完成了全部的内容生产,却意外成了“爆款”的热点节目。这也体现了诗词作为我国母语教学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其实迎合了许多人的复古情结和求知欲望。诗词是中国人文化身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哪怕是土生土长的海外华人,也不会对古诗词一无所知。大家也可以看到,《中国诗词大会》中的百人团选手不乏海外华人与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其中曾经当过一期擂主的李宜幸,就是新加坡籍华人,并且因为太热爱中文,让她回到中国,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就读。毕竟,母语带来的归属感,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

for《文学报》

 4 ) 被00后美少女圈粉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1.

像人们过完一个油腻春节,眼下时代似乎也开始厌倦了满屏装萌扮傻的综艺节目,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从网络到各卫视,文化类综艺逐渐引发关注。即便内容隔靴搔痒,在娱乐至死大潮中有个抵抗姿势却也是好的。

那天在看“理想国”系列下的一档视频,我导微信截图一张话一句,“这女孩像你”,我点开看后笑她给我加了感情分;第二天又收到同学信息,她说“小姑娘眉眼如你呀”。

不看《中国诗词大会》是不行了。

结果我,一个90后小阿姨就这样被00后美少女圈粉。边惭愧边感慨。

2.

在我看来,武亦姝颇有当年19岁梁洛施的气质,“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不为过受得起。

被好友吐槽“你审美还真是稳定”。的确。

事实上我根本不是具体喜欢哪个人,我是对漂亮、聪明,美而不自知的所有女孩子心怀爱意。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我在江南没有什么东西好给你,那我就把江南的一整个春天都送给你吧。

多美啊,是吧。

美。可美的哪里只有一纸江南,还有少年眼眸你呀。

什么叫腹有诗书气自华?

是百部名著千卷诗书浸过又沥干的厚重与灵气。她就是满目璞玉皆天然,没有过多表情,但眉宇间英气绵长,自在羞赧。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不用看起来十分努力,别人煞费苦心所求,她踮脚便唾手可得的观感。

年轻真好啊。

热爱真好啊。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你看外面雨啊风啊这么大,我在家摸猫就不出门了。这是她对陆游诗的解读。

原本一脸淡然,在聊起古诗词时却兴奋到手舞足蹈,反差萌也是真心可爱。

她给我一种特别舒服的松弛感,在每个人都咬紧牙关梗着脖子力争魁首的状态下,显得尤为可贵。

记得在她惜败于第三题后,所有人都为她惋惜,只有她害羞扯手指、满身书卷气,说其实自己蛮开心的,百人团更适合她些。

你看全世界的人都在关心胜负,她却无所谓地转身走进“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的生活中,就着她整个画面都干净纯粹起来。

武亦姝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热爱了就不会轻易减少”。果然,学习好的女生都有一条共性,就是一爱就会爱很久,一出轨就会出很远。不止对人。

所以,16岁高挑清瘦好看还有学识的女孩子啊,保护好你所热爱的东西,来日不畏豺狼虎豹。

3.

看《中国诗词大会》到一半,我好像发现了董卿什么了不起的萌点。这于我太意外了。

在她唱“所谓佳人,在水一方”地时候;

在她深情诵读出博尔赫斯的诗,“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双眼,但我在心里一直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的时候;

在她一本正经说,我觉得我不够稳重的时候;

在她被夸到害羞脸红的时候。

我好像被一个春晚主持人圈粉了???这可如何是好……

蒙曼、郦波老师从去年《中国成语大会》就好感无数,两人不卖弄不讨巧,言语间尽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幽默。

彭敏跟一米八二女生比身高,郦波老师说“你就只能‘化作春泥更护花’了”,彭敏便回,“男儿本是泥做的,如此护花也挺好”。

这才叫情趣!才不是那些流量明星莫名其妙的热搜。

萨特曾在《他人即地狱》中讲,“对知识分子来说,介入就是表达他自己的感受”。

孔庆东在与老师钱理群对话中也提到,“钱老师是严肃的思想家,他不愿意上电视,不愿意接受采访。

我就说:我跟你有一样的痛苦。只要我们接受媒体采访,我们的思想就不可能100%地被传达。”

“但是因为你不接受采访,他就去找别人——你是一流的思想家,你不接受,他去找二流的,二流的也不接受,他去找三流的。

人家必须要做节目,最后有一个人就去了,这个人讲得很差,那么,你有没有责任?

我说,咱们都有责任,因为咱们为了自己干净,为了不受同行的嘲笑,为了怕人家说我们俗气,而放弃了自己的阵地。”

对孔庆东除了高中时期看过他几本书,基本没有了解,不做评判。但他提到的学界与业界悖论,确确实实存在着。

要怎么说这个时代呢?

反智大军兴起、民粹主义抬头,来日大难,口燥唇干。

知识分子被公知、被解构、被不信任。在我们历史上,打压知识分子的年代要么很无聊,要么很要命。

直到脊梁断了,风骨没了。

“醒来吧,麦克白!醒来,把沉睡赶走!”

4.

在有关武亦姝新闻的评论中,竟然不少酸话。什么这些题我也都会啊,什么她长得很丑啊,什么背古诗词有什么用啊。

您们都是985文学博士。

有时觉得这些人尤其可怜,他们明明可以选择不说话,兴许还能掩藏自己的无知跟愚昧,可他们偏跑出来招人恶心。

我来告诉那些诋毁武亦姝的喷子们,她才16岁,她就读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她一双丹凤眼生得风流俊俏,她的人生有无限的可能。

而你们人生所有的可能,就是苟且于世,披着网络ID散播恶意,然后在虚拟与现实世界被同样唾弃。

那些说诗歌无用的人,跟说读书无用的人有什么区别?

不是诗歌读书无用,是你们没用。

想必他们连《死亡诗社》都没看过吧,看了也不一定看懂。

“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好玩,我们读诗写诗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份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

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

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生活的意义。”

是啊,当今社会什么有用?权力,金钱,连情谊都沦落为可称可量的人脉。

可人们忘了,人之所以为人,正因为那些百无一用又价值连城啊。

她们总说啊,一下雪,西安就变成了长安。

我总不能站在长安街头却不知“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总不能不知“世人谓我恋长安,其实只恋长安某”。

我总不能听燕郎的歌,却不知“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对一座城市尚有情节,那一个民族呢?

我们走的太快了,连自己民族文化里那些美好的东西都不要了。你不要了,你还要去嘲讽那些坚守、传承的人,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更难过的事。

在《见字如面》里呱噪的主持人说王庚为国民老公,许子东教授连连感慨,“区区一个中将怎么就成国民老公了呢?大诗人徐志摩那才算国民老公啊。那是大诗人啊。”

这个世界早就不一样,大家崇尚的东西都变了。

实用主义被曲解为功利主义,传统文化的美感被冷落遗忘。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我们能不能俯身?把碎掉的,捡起。一片,两片,三片。

到血肉模糊,到万人嘲笑,然后靠在一起冲着这个恶意满满的世界,干杯。

嘭,庆祝无意义。

——————————我是一条鸡冻的分割线————————————

《中国诗词大会》第十场,决赛。

我知道武亦姝一定会出现,但我没想到最后她真的会赢。

陈更多强,彭敏多强。

三个细节。

一,其实这场她有很明显的紧张,小动作多了,前期表情管理失常。

毕竟是16岁的孩子,连情绪都毫不遮掩,后面甚至直接坦言,“我真的压力很大,但能够走到这我已经很满足了”,“真的真的”。

我在想我的16岁。

二,“飞花令”环节,男老师有投机取巧之嫌,一首诗拆作两次用。

而我姝,用《将进酒》,一次性说了四个“酒”,光明磊落,不占一丝便宜。长脸。

三,获得冠军后,惊讶了下,然后就一脸没表情了,直至镜头给到节目结束…

完全,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没表情。

16岁的,少年英雄。

还有,董卿好美。

 5 ) 人生自有诗意

在娱乐至死的时代,中国诗词大会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存在,陈更 武亦姝 李宜幸 彭敏 白茹云 姜闻页 张勤 王轶隆 王子龙 还有很多已经忘了名字,但想起他们就是自带光芒的,宁静而美好,他们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最好的诠释。

很多诗句其实背过,但从没想过它的创作背景和背后的深意,老师似乎也没有着重讲这些高考从不考的知识。小时候会想如果李白 杜甫没出生多好,真的是应试教育的悲哀。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也想做一名背包客,去探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辋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 ) 题目难度偏小了

其实本来没有看诗词大会的,但是微博上关于这个节目的消息铺天盖地(这样形容应该不夸张),所以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看了。全部看下来,还是不错的,值得夸赞。首先,这个节目确实激起了观众学习诗词的热情;其次,嘉宾的点评也很到位,可以学习的同时听一听故事啥的;最后,董卿又圈粉了。
其实最早看到的消息是武亦姝,很多文章把她称为才女,什么“满足了我对古典才女的所有幻想”之类的,但是另一边又有人反驳,“不过只是会背一些诗就成为才女未免名过其实”。还有折中的看法,武亦姝确实厉害,但是没有厉害到能被捧上天的地步。我自己也倾向于这样的看法,但是不止武亦姝,这个节目里的很多人都是,比如陈更,彭敏,姜闻页等等。我个人最佩服的是彭敏,最喜欢的是姜闻页这个妹子。
终于要说到这个节目的出题了。我看到过一些说法,有“这都是学过的”,也有“很多我都不会”,在看这个节目的最开始,我自己也跟着做了题,还顺便做了个纪录。先说一下我自己的情况,我是大四,社会工作专业,大学四年没有上过文学专业的课,高中的时候是理科生,语文成绩中等,高考成绩109。那么,我的答题情况是这个样子的:
一共十场,我仅计算了每场四位选手在个人追逐赛的题目,答题准确率最高的是第三场,91.7%,最低的是第8场,46.7%,平均答题准确率74.08%。粗略一点来算,我能在规定时间内答出四分之三的题目。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情况,但是就我而言,我认为题目是简单了点,而且想到董卿每一次都在节目里强调的“从全国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选出来的诗词达人”,这种难度是不是略低了,更不能理解的是百人团的错误率其实在我看来偏高了。还有一点是,选手的填字题和给下联答上联的题,百人团是有选择范围的,而选手和电视机前的我们都是没有的,也就是说,我也是在没有这些提示的情况下做出这个准确率的。
但是,应该看到的还有他们在场上其实会紧张,可能脑子容易短路,而且每个人的知识盲点不一样,所以我想对于百人团出现让人难以理解的失手也应当给予一点的理解。
在看大家讨论中国诗词大会的时候,经常有人提到中华好诗词,于是我也屁颠屁颠地挑了一期看,因为没有看完全部,所以不能轻易评价,但是我的第一印象是中华好诗词的出题覆盖面比较广,难度偏大。举个例子,我挑的那一期,里面考到了朱淑真,宋代女词人,但是整整十期的诗词大会,提到的人其实比较少,也是比较广为人知的,比如毛泽东、李白、杜甫、辛弃疾、王维等等,不会出一些比较偏的内容。当然,可能也是因为考虑到收视率吧,出太难了就没什么人看了。
就此联想到毛泽东说过的关于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在普及的基础上还应当提高啊。

 短评

春节这几天,每天八点都来到沙发前准时看,甚至比看春晚积极性还高~有时还会尽力在电视开播之前把120个康复训练做完,这样没那么疼,还能更好的看节目,虽然不疼的时候还是有好多答不上来的~

6分钟前
  • darkerthanwhite
  • 力荐

这是一个“大会”,不是啥子要命的“竞赛”;看个别选手读诗词,剑拔弩张,仿佛那些美丽的字句并没有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好处,很是遗憾。读诗词为的不就是快乐吗,读成一个书橱就没啥意思了。

7分钟前
  • 蛋挞圆溜溜
  • 推荐

985毕业的中文系高材生都在你瓣了。

10分钟前
  • 飞机飞过五月天
  • 推荐

题目有些太简单了 但是意图依旧是很好的 以及评委水平很高 李白欣赏谢眺 喜爱皖南也是从此中得知

11分钟前
  • Macadamia
  • 力荐

节奏特别拖沓,不明白百人团为何水准巨low,小学古诗也一片一片地错。评委点评得有水平,但是两人能不能别老一起说,特别浪费时间。特效不错,但是持续非常久,重复看不觉美感,只想快进。好好的节目,内容和参赛选手必须要精,否则全毁了

15分钟前
  • 沐岚风
  • 很差

飞花令环节太赞

19分钟前
  • vacuum
  • 力荐

希望可以少点选手个人鸡汤,专注诗词比拼。

23分钟前
  • 沈持盈
  • 还行

在狗血低俗当道的今天,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凉。各位选手的诗词积累让人佩服。题目的设置考虑了观众的参与度,冠军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但起码让国人重拾文化自信,促进了诗词教育的推广,不失为一件好事。是业余爱好吟诗赋词丰富生活,还是参透深意提升人生境界,这样随性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件诗意的事。

24分钟前
  • Marguritte
  • 力荐

看到最后反而被董卿圈粉,能明显看出来不是靠提词器才能侃侃而谈,而是真的有着诸多的积累。其余几位点评嘉宾也很棒,有几期的选手让人印象深刻,尤其那些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愿我们都能过上诗意的人生。

27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这次必须大赞央妈!有文化有深度又好看,第一次觉得甩地方台28条街!

32分钟前
  • 鸡咯咯
  • 力荐

第二季为什么不改改节目形式啊!做作的主持风+拖沓的比赛节奏+运气大于实力的竞争机制+令人无语的舞美,明明中华诗词有更多看点,精彩程度可以做到超越中国成语的…失望

35分钟前
  • yuli2333
  • 较差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39分钟前
  • 日落四十四
  • 推荐

完全陷入在了诗词大会中中华诗词的美丽与奇妙当中了~~前几期感觉普及性比较强,真的对于我对重新温故诗词的带动很大,后几期就完全是张大嘴的羡慕状态了,是在太强了。我想这档节目最重要的不是试题背后的硬知识,而应该是自己去拿起一本诗词去体会到的软感觉。希望自己能够在空闲时间有所吟诵和感知。

42分钟前
  • 还是别醒了~
  • 力荐

答什么题啊!让康震老师和王立群老师一直讲下去好吗!

45分钟前
  • 精神少女王绥👧
  • 力荐

我的诗词储备量就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第四场评委老师评论飞花令环节后,说,很惭愧,自己都背不了这么多……感觉自己宛若文盲……然而豆瓣更牛逼啊,看评论感觉都是能全场通关夺第一的一样~【喜欢陈更,像邻居家成绩好能教你写作业也能带你玩的小姐姐,如果有第三季,希望她夺冠】

46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zhuangbility也要怼回去,曲高和寡难道是曲的错?还不许人尴尬了?

51分钟前
  • #或或或#
  • 很差

编排无甚新奇,赛制也不见得科学,还是我大中华古典文学太伟大。看够了狗血撕逼瞎胡闹的相亲、哄娃、跑男、鬼哭狼嚎、智障问答等等大妈综艺,再看一档吟诗作赋节目,简直像转角遇见一股清流,这才是央视该引领的风范。看到帅气姑娘武亦姝,忽然开始怀念自己的高中时代。饱读诗书的日子,真是最美年华。

5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赛制略奇怪,但瑕不掩瑜。过年回家陪妈妈看了几集,才记起曾经那么热爱古诗词的自己……另,被武亦姝妹子圈粉,波澜不惊古典高冷范儿目测还喜欢摸猫的萌妹子,是个妙人!// 看完决赛,开心得不得了,果然没看错人。第一次当一个零零后的迷姐!

55分钟前
  • 弥呀
  • 推荐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58分钟前
  • 吴大厨
  • 力荐

放百人团答题得分的part太慢了,拖时长。不是彭敏我都不想看,想念成语大会的主持人。

59分钟前
  • 伪装者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