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举证

正片

主演:朱迪·科默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初步举证 剧照 NO.1初步举证 剧照 NO.2初步举证 剧照 NO.3初步举证 剧照 NO.4初步举证 剧照 NO.5初步举证 剧照 NO.6初步举证 剧照 NO.13初步举证 剧照 NO.14初步举证 剧照 NO.15初步举证 剧照 NO.16初步举证 剧照 NO.17初步举证 剧照 NO.18初步举证 剧照 NO.19初步举证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法律和女性都需要逃脱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命运

断了三年的NTlive,终得再续前缘,鼻酸😢

开门大戏是朱迪·科默的舞台剧处女作《初步举证》。“小变态”火力全开,精准地驾驭了海量台词和高强度的肢体语言,扮演了一个上半场玩弄法律规则于股掌的律政俏佳人,下半场惨遭性侵后被法律规则玩弄于股掌的受害者的换命角色,左右互搏,朱迪令人信服地表现了女性在双重角色间承转启合的张皇、撕裂和悖谬,超越了性同意到底是yes或no的争吵层面,直指男性主导的司法体系不适配性犯罪案件中的女性受害者的法律Bug。这部独角戏去年四月在伦敦西区剧院连演9周共80场,一部真正用“身体力行”为女性鼓而呼的平权大戏。

剧场之外的现实是:1/3的女性会在一生中遭受某种形式的性侵犯;只有1.3%的强奸案被起诉,获胜更是寥寥;在英国,直到1991年婚内强奸才成为非法行为……有这样的世道垫底,恐怕就没人好意思去挑剔本剧用力过猛或人物设定太抓马这些鸡毛蒜皮了吧。

 2 ) I'm always ashamed that I'm a man

Jodie Comer的solo戏,提前了解了表演形式和内容,但还是被如此有能量、有张力的表演以及灯光音效所震撼的无以复加。

父权社会下的不止法律的各项领域都是如此的具有性别偏向性,结构性的歧视与不公平不仅让男性无法意识到自己是既得利益者甚至也会让处在其中的女性麻木而不自知。从哪里来的一只大手扼住了我们的手腕,另一只手捂住了我们的嘴巴。

非常坚信自己晚回家一天去看了这场戏的决定是无比正确的,沉浸了108分钟的错愕悲愤无力压抑羞愧以及强大的女性力量。

几次情绪涌上来,眼泪在眼眶中就是掉不下来。听到了周围好多女生在哭。还没有结束时几名男性的大声说话和笑声。

“Look to your left. Look to your right. It’s one of us ”

I'm always ashamed that I'm a man

“That is me”

 3 ) End of PrimaFacie Era & I Feel Represented

A fancy lawyer,

A Liverpool Girl,

A Victim.

这是我对Tessa三重人格的总结,同时也是对1/3女性的共享经历的概括。 高尚的律师,是Tessa对自己的催眠,也是外人眼中的Tessa。利物浦女孩则是真正的她,而受害者是她作为1/3女性的象征。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强奸案。她并不符合大众对于“强奸”的常规定义。当一个女性被强奸,人们通常希望她满足以下的刻板形象:首先,她是个品行端正的女孩。其次,她的衣着并不暴露。再次,她没有向施暴者发出任何形式的性暗示......最后,她在被强奸时必须拼命反抗。例如,一个女孩穿着牛仔裤,走在下班的路上,被跟踪者拖入草丛进行性侵犯,大家会认为这是强奸案的一个典型流程。 而Tessa,远非符合“完美强奸案受害者”的形象。她和Julian曾在chamber里面发生关系,她穿着绿色丝绸长裙和Julian约会并饮酒过量,她曾向Julian暗示过自己对他的喜爱......她在受到强奸时并未反抗。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这似乎看起来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强奸,而更像是“酒后乱性”。

Suzie Miller将“强奸”的设定放在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背景下,毫无疑问地提升了戏剧的探讨深度。而单人表演的设定,则更强调Tessa的内心剧情,或者说整个故事都是建立在Tessa个人心理活动上的,这无疑是对演员功底的严峻考验。

The Victim

强奸案的受害者是一个脆弱的女性,她会生理上感到恶心、她会压抑回忆、她会努力说服自己这一切都未曾发生,她不想重温。受害者本能上会拼命切断与施暴者的联系,这也是为什么Tessa会立刻洗澡、会让暴雨无休无止地冲刷自己、会立刻删除Julian发来的短信。 这类特殊的强奸案施暴者会更加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又捕获了一个猎物,他们当然知道自己行为的性质,他们以为受害者会尽力淡化这一事件,他们会在事后装模作样地站在受害者面前,用花言巧语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而这一步则是摧毁受害者心理防线的关键——受害者知道自己如果喊出来会面临羞辱,她们内心想要大声咒骂,但是话到嘴边却哽咽,她们知道即使自己说出来,在别人看来也只是一通没有逻辑的胡言乱语。

The Liverpool Girl

利物浦女孩将青春献给了法学院,三年的时间,她成为了1/3的佼佼者,通过一年的bar examination,七年的时间,她才在大城市找到了自己的栖息地。并不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地位让她迫切地想要改变自己的社会阶层,但她是一个自卑、不敢引人注目的人,她非常害怕一场风波会摧毁她多年的努力。这个利物浦女孩会私下里将自己的家庭状况与周围的精英家庭对比,然后用戏谑的口吻表达自己的无力感,当她和朋友去购物并拿着维多利亚的秘密的购物袋遇到前辈时,都会小心翼翼地将这“廉价”的购物袋藏在身后,受到侵犯后她第一个想到的人是妈妈。 她清楚一个事实——周围的理性人会为了与精英交换利益而无法站在“底层受害者”的立场上,没有人会选择为了正义而站在金钱的对立面。上层社会的人会为了正义发声是因为他们能看到正义带来的附加价值,而那些比邪恶低一等级或者平等的人会选择沉默。因此,她只剩下妈妈。 但如果今天受到侵犯的是一个私立学校的女孩,人们的反应又会是怎样呢?

A Fancy Lawyer

她是一位拥有特权、稍显傲慢的女辩护律师,她清楚地了解社会规则的运作方式,知道如何用优雅的口音在陪审团面前表演,她的言谈间充满“无罪推定原则”和“人权”、“社会公正”的词汇。她努力用这些法律术语来装饰自己,显示她与其他普通女孩的不同,仿佛已经踏入了上层社会的门槛。她相信法律体系及其带来的便利。 然而,就这样一个有特权的女律师也不能逃脱被人渣侵犯的命运。即使Tessa熟记证据规则和刑事程序,她仍然无意中毁掉了一些重要的证据。这也反映了律师Tessa与受害者Tessa在意识上的对抗,一个人拼命想要保存证据提起诉讼,另一个人则拼命想要忘记这场噩梦。正是这种对抗,揭示了法律在处理强奸案中的证据规则和证明标准的漏洞。同时,有一个利物浦女孩,始终在提醒两个身份的Tessa:不要让我多年心血积累的信念化为泡沫。于是,782天后,这三个对立的女性苦苦挣扎后,最终融为了一个独立的Tessa。 这也是无数女性的命运:不要以为拥有了特权就能安心,在男性构建的规则框架下,没有人能够逃脱男人的凝视。我们总是以为,只要女性能熟练掌握规则,就能得到尊重,但是我们掌握的是男人创造的规则,而不是我们女性创造的规则。

再看强奸案的时间节点:它发生在Tessa在chamber里与Julian发生性关系之后,而在那一次的性关系中,Tessa向Julian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I

am not a private school girl”。正是这一信息,让Julian最终对Tessa施暴。男人的算计无处不在,如果一个女人在社会等级中比他们高一个等级,他们会假装和你是平等的,但一旦他们发现你的社会等级比他们低,你就成了他们的玩物。

被告Julian选择不做证(not subjected to cross-examination),这也是男人的精明之处。在普通法系证据规则体系中,一旦被告选择不出庭作证,则他庭外很多言论和行为会因为受到“传闻证据”(hearsay)的制约而无法呈现给陪审团,因此直接导致对检方有力证据的减少。此外,Adam对Tessa深表支持,并告诉Tessa,Julian之前告诉过自己他曾经有过类似行为,但Tessa也说了这是传闻证据所以无法采用。对于这一点,我会把他解读为“Adam不愿意得罪Julian而选择沉默”,也是男人对男人行为的默许。因为倘若Adam愿意出庭作证,由于Sexual

Assault案件的特殊证据规则加之对传闻证据例外规则的运用(hearsay exception),这段证词有极大可能会被作为合格证据呈现给陪审团。而Adam却没有为了Tessa这么做。

“Legal instinct tells me this is a losing case.” 然而,Tessa是赢家。她在不知不觉中发现母亲已经变老,似乎母亲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那一代的女性是不敢说出来的。母亲的出现,既是母亲对女儿的支持,也是两代女性精神力量的传递。Voir dire(法语意为"说实话")阶段,这把整场戏剧推向高潮,只有受害者敢说出真相,只有女人在为女人说实话,而人们却给胜利的施暴者鼓掌。

结局,每个独立的卷宗的亮起,出现的不只是一个Tessa,不只是三个Tessa,而是千千万万的Tessa,共同推动一场法律的变革。Somewhere, sometime, somehow, something has to change.

Jodie Comer

在骄傲月的pride parade周,我与我已经喜欢了六年的偶像进行了一次非面对面的交流。她把这部传奇的戏剧带给我,我在信中向她诉说我被Tessa代表的经历。大约在2021年,我的微博个签是“梦想是看Jodie Comer女士演大律师”,没想到第二年梦想就实现了。所以,在这个Prima Facie时代的结束之际,我必须对我所爱的女艺人表达赞美。

我并不想称她为“明星”,多年来,除了在荧幕上的时间,几乎看不到她私下的样子。《杀死伊芙》爆火后,由于私生活受到打扰,她注销了Twitter账户。在平日里,她穿着New Balance鞋和几十美元的衣服去逛街、上班。相较于“明星”,她给我一种普通、尽职尽责的工人的感觉。或许在她眼里,她只是得到了一个“演员”的工作,对此毫不懈怠,稳健前行。

她总会带来惊喜,看似守护自己的舒适区,但却勇敢接受各种挑战。当你以为她消失了一段时间,可能是在家待业时,她会突然带来一部新电影、戏剧,甚至游戏作品,作品涵盖广泛且广受好评。虽然还初出茅庐,却已将艾美奖、奥利弗奖、托尼奖收入囊中,Villanelle这个角色让她走红,但她后续的角色中都没有再出现Villanelle的影子。

至于她在百老汇的《Prima Facie》中的演出,相较于在英国的NTLive官摄,有些许改动。首先,台词的节奏和语音语调方面有了调整,我个人觉得整体听下来更容易让美国市场接受。在美国的演出中,Jodie明显比在英国更熟练,形象也更自信。前半段的高尚律师场景下的语速明显放慢了一些,并在几个抛梗的地方将断句和语音语调调整得更幽默,让全场观众捧腹大笑。有些在英国场下面观众沉默的地方,在美国的演出中,却引发了观众的笑声和掌声。

其次,她对音色做了调整。独角戏意味着她不仅要演出Tessa的三重身份,还要作为叙述者将其他角色也表现出来。这是对演技的极大考验。在美国的演出中,Jodie对不同角色的音色相较于NTLive官摄有了更为明显的调整。在短短几秒内,你可以通过她音色和神态的转变,直观地感受到是哪个角色在说话,无论是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强者、弱者,观众都能清楚地区分。前面骄傲的律师和后面支离破碎的受害者,虽然都是Jodie

Comer的声音,但你会感觉这是两个人在说话。

再者,经过几个月的高强度演出,Jodie明显瘦了很多。这一点在在警局报案的那场戏里最为明显。当相机打开,Jodie的整张脸出现在屏幕上。我坐在第一排,看到黑白屏幕里的那张脸,我真的认不出她是Jodie

Comer。脸上几乎没有肉,只剩下颧骨和下颌线,她瘦得让人心疼。但这无疑让整部戏更完整,更符合一个忙碌的律师的形象,更符合一个受到侵犯后恐惧孤独的强奸受害者的形象。

最后,我必须提到演员的奉献精神。化妆和避免出丑对于公众人物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然而在《Prima

Facie》中,Jodie Comer却毫不犹豫地将素颜展现给观众,特别是在后半段的暴雨后以及录像阶段,受害者的狼狈不堪就这样展现给了观众。我非常佩服Jodie的勇气,敢于让自己的美丽与丑陋同时出现,以便更全面地刻画Tessa这个角色。相较于很多女明星“我要保持美丽”的心态,Jodie

Comer的专业精神和对演员工作的尊重显而易见。一周8场演出 ,我无法想象高密度的台词堆叠和卡点她是如何记忆精准的,无法想象每个月的生理期她是如何度过的,更加无法想象每一场在开着低温空调的剧院里淋一场雨她是如何坚持的…

几年下来,我觉得Jodie Comer接的几个代表性作品中的角色都非常有意思,几乎没有那种“男人眼中的好妻子、小女人”的角色。从《My Mad Fat Diary》和《Doctor Foster》中的两个“坏女孩”,到《Killing Eve》中的大女主Villanelle,再到《The Last Duel》和《Prima Facie》中的强暴受害者,这些都反映了Jodie的女性主义观念的变化,以及她为女性发声所做出的贡献。

感谢你,我的偶像。

 4 ) 观看《初步举证》的三重惊喜

一开始看见《初步举证》时,我只是以NT LIVE新剧的身份注意到,毕竟对NT LIVE一直颇有好感,这一部又被冠以“2022年度舞台黑马”,所以没有太仔细的研究简介,我就决定把它放进我的观影口袋中。所以,在观看戏剧影像的前半小时,我一度怀疑我是不是搞错了名字,为什么舞台上只有一个人在表演?当我终于意识到,这是一部独角戏时,更多的惊喜依次在我面前展开。

单人表演 撑满全场的100分钟

我没有看过朱迪·科默曾经拿下艾美奖以及很多提名的《杀死伊芙》,所以我在舞台上只看到一个趾高气扬的女律师在喋喋不休。她肯定很瞧不起在法庭上的工作对手,因为她总是让对方拿“第二名”。她也有些看不上没有品味的母亲,一事无成的哥哥。作为一个总能赢下官司的“女律师”,她在心中与周围的人有着一道清晰的分隔线,她不是那些“平凡者”中的一员,更不是那些“失败者”中的一员。她大学校长的讲话犹在耳边:Look to your left. Look to your right. 你们中只有1/3的人能够顺利毕业。而她正是这1/3。

在喋喋不休的炫耀完自己写满A的成绩单后,她一个人在办公室演出了热闹的场面,后来她又换上一袭绿裙去酒吧小酌一杯,再后来她成了在雨中坐进出租车的迷失者,在警察局里不知所措的受害人……最后,她再一次站在庭审上,不再是一名律师,而是一名原告。朱迪·科默以“爆炸式”的表演再现一场不同寻常的事件,以一己之力撑满全场的100分钟。

双重身份 攻守转换的2场审判

我想这场话剧最值得深思的就是律师与原告的身份对调,或者说加害者与受害者的身份对调。虽然在法庭上,有着明确的原告与被告,律师只是尽自己的职责完成工作而已。但在这场事件中,女律师想起曾经有一个“性侵”案子,她在庭审上面对原告,意图找出对方口供的破绽,让陪审团相信并没有发生性侵,只是原告自己喝太多记不清了而已。

而时光轮转,易地处之,律师成了出庭的原告,她太熟悉这整个审判流程了,她知道对方会找出自己口供的破绽,陪审团根本不会相信她,只是这一次她确定自己并不是喝太多记不清了。就像明知道石头会滚落下山,西西弗斯还是一次次地推石头而上。她明知道自己会面对失败,可还是敢于一次次地揭开自己的伤疤。因为她又是这1/3。你们中有1/3的人都曾遭过性侵。Look to your left. Look to your right. 她在法庭上的发言如雷贯耳。

简洁舞美 稍纵即逝的782天

我曾经被NT LIVE里绚烂的舞美惊艳过,这一次却被简洁的舞美打动了。印象中只有两次舞美影像,一次是中间的计时牌,舞台上只出现了数字的变换,DAY 1,DAY 2,DAY 3……,但节奏的快慢变换,却给人一种置身时间荒原的感觉,好像一直盯着计时牌,就可以走进宇宙洪荒的尽头。时间总是一言难尽,对戏中人来说,是782天等待庭审的难熬日子,对戏外人来说,又何尝不是等待一个不可知未来的漫长过程。

在这场戏的结尾,一件档案被归档在书架上,然后在黑暗中缓缓亮起,然后是更多被点亮的档案,像微弱但不可熄的火光,像璀璨但不可及的星光。我想起女律师身体里住着的那个女孩,她在庭审前说:“但我的身体里还住着这样一个女孩,她曾不断奋斗,只为得到赏识,看看你左边的人,看看你右边的人,谁会失败呢?她很勇敢,如果我什么都不做的话,我或许会失去她”。我还想起《老人与海》中同大海搏斗的那个老人,他在倒下前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5 ) 震撼!充满力量的演出

非常震撼的演出。我一度感觉到窒息感觉到痛苦感觉到悲伤悲愤和无力,然后她告诉我,我们不能让自己被忽视被忘记。

Judie一个人独撑全场,单人演出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演出了一个小镇做题家好不容易成为顶级辩护律师,却在和同事第二次约会的时候被强暴,她彷徨迷茫几乎做了所有错的事情,她自我谴责自我厌恶,却仍然坚定地走诉讼程序。她想知道她信任的法律系统是不是真的可以给她公平和正义。她………败诉了。在这个系统性压迫的体系里,站在证人席被审问的是受害者,警察系统法院系统几乎全是男性,她用自己的法律修养和真情告白在法庭上控诉,却不能打败这个体系。陪审团宣读判决的时候也不敢看她的眼睛。

如果正义和公平不能得到支持,那一定是有什么错了,那一定是有什么需要改变!

Judie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女子演起,逐步改变,后半程几乎都是哽咽和泪水,都是控诉与悲痛。我一边流泪一边非常感动,感动于这个全女性团队做出的精彩剧本和表演,感动于她发自灵魂的演技,感动于从这个表演里发出的声音。

First step is awareness, and the next step is change.

 6 ) 小变态是神!!

先不谈题材,片长1h47mins,小变态的台词密集程度,以及说话时还得有力度,就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更何况还是还是舞台剧,一镜到底!!她一个人完全撑得住这个舞台。

再来说题材,其实有点像把《知晓我姓名》的主角的心态在舞台剧中全部演绎出来,不同的是,小变态自己之前也打过这种辩护案,为施暴者,她以为法律是正义,受害者每一次的证词与上一次矛盾,那么就不能采用,直到她自己被性侵,熟人,同事,甚至是暧昧者,甚至之前也曾发生过性关系,但是,这一次,这一刻,我不愿意和你产生关系,你就不能强迫我,一旦强迫,你就是施暴者。两年多的时间,漫长的过程,一次一次揭开伤疤,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撤诉,因为真的很耗精力,甚至你自己也会产生怀疑:我这样真的值得吗?我们有时候会因为这些原因放弃上诉,甚至安慰自己,就当是被狗咬了一口。但是小变态的妈妈一直支持她,当她想要放弃工作时,妈妈说她不值得你放弃你努力得来的一切。小变态坚持了很久很久,也许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是这一切,值得我们警醒。

我们需要站在前人的角度去正视我们今天的一切,性侵案件亦是如此。

 7 ) End of the ‘Prima Facie’ Era & I Feel Represented

A Fancy Lawyer, A Liverpool girl, and A victim.

这是我对Tessa三重人格的总结,同时也是对1/3女性的共享经历的概括。 高尚的律师,是Tessa对自己的催眠,也是外人眼中的Tessa。利物浦女孩则是真正的她,而受害者是她作为1/3女性的象征。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强奸案。她并不符合大众对于“强奸”的常规定义。当一个女性被强奸,人们通常希望她满足以下的刻板形象:首先,她是个品行端正的女孩。其次,她的衣着并不暴露。再次,她没有向施暴者发出任何形式的性暗示......最后,她在被强奸时必须拼命反抗。例如,一个女孩穿着牛仔裤,走在下班的路上,被跟踪者拖入草丛进行性侵犯,大家会认为这是强奸案的一个典型流程。 而Tessa,远非符合“完美强奸案受害者”的形象。她和Julian曾在chamber里面发生关系,她穿着绿色丝绸长裙和Julian约会并饮酒过量,她曾向Julian暗示过自己对他的喜爱......她在受到强奸时并未反抗。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这似乎看起来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强奸,而更像是“酒后乱性”。 Suzie Miller将“强奸”的设定放在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背景下,毫无疑问地提升了戏剧的探讨深度。而单人表演的设定,则更强调Tessa的内心剧情,或者说整个故事都是建立在Tessa个人心理活动上的,这无疑是对演员功底的严峻考验。

The Victim:

强奸案的受害者是一个脆弱的女性,她会生理上感到恶心、她会压抑回忆、她会努力说服自己这一切都未曾发生,她不想重温。受害者本能上会拼命切断与施暴者的联系,这也是为什么Tessa会立刻洗澡、会让暴雨无休无止地冲刷自己、会立刻删除Julian发来的短信。 这类特殊的强奸案施暴者会更加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又捕获了一个猎物,他们当然知道自己行为的性质,他们以为受害者会尽力淡化这一事件,他们会在事后装模作样地站在受害者面前,用花言巧语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而这一步则是摧毁受害者心理防线的关键——受害者知道自己如果喊出来会面临羞辱,她们内心想要大声咒骂,但是话到嘴边却哽咽,她们知道即使自己说出来,在别人看来也只是一通没有逻辑的胡言乱语。

The Liverpool Girl:

利物浦女孩将青春献给了法学院,三年的时间,她成为了1/3的佼佼者,通过一年的bar examination,七年的时间,她才在大城市找到了自己的栖息地。并不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地位让她迫切地想要改变自己的社会阶层,但她是一个自卑、不敢引人注目的人,她非常害怕一场风波会摧毁她多年的努力。这个利物浦女孩会私下里将自己的家庭状况与周围的精英家庭对比,然后用戏谑的口吻表达自己的无力感,当她和朋友去购物并拿着维多利亚的秘密的购物袋遇到前辈时,都会小心翼翼地将这“廉价”的购物袋藏在身后,受到侵犯后她第一个想到的人是妈妈。 她清楚一个事实——周围的理性人会为了与精英交换利益而无法站在“底层受害者”的立场上,没有人会选择为了正义而站在金钱的对立面。上层社会的人会为了正义发声是因为他们能看到正义带来的附加价值,而那些比邪恶低一等级或者平等的人会选择沉默。因此,她只剩下妈妈。 但如果今天受到侵犯的是一个私立学校的女孩,人们的反应又会是怎样呢?

The Fancy Lawyer:

她是一位拥有特权、稍显傲慢的女辩护律师,她清楚地了解社会规则的运作方式,知道如何用优雅的口音在陪审团面前表演,她的言谈间充满“无罪推定原则”和“人权”、“社会公正”的词汇。她努力用这些法律术语来装饰自己,显示她与其他普通女孩的不同,仿佛已经踏入了上层社会的门槛。她相信法律体系及其带来的便利。 然而,就这样一个有特权的女律师也不能逃脱被人渣侵犯的命运。即使Tessa熟记证据规则和刑事程序,她仍然无意中毁掉了一些重要的证据。这也反映了律师Tessa与受害者Tessa在意识上的对抗,一个人拼命想要保存证据提起诉讼,另一个人则拼命想要忘记这场噩梦。正是这种对抗,揭示了法律在处理强奸案中的证据规则和证明标准的漏洞。同时,有一个利物浦女孩,始终在提醒两个身份的Tessa:不要让我多年心血积累的信念化为泡沫。于是,782天后,这三个对立的女性苦苦挣扎后,最终融为了一个独立的Tessa。 这也是无数女性的命运:不要以为拥有了特权就能安心,在男性构建的规则框架下,没有人能够逃脱男人的凝视。我们总是以为,只要女性能熟练掌握规则,就能得到尊重,但是我们掌握的是男人创造的规则,而不是我们女性创造的规则。

再看强奸案的时间节点:它发生在Tessa在chamber里与Julian发生性关系之后,而在那一次的性关系中,Tessa向Julian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I am not a private school girl”。正是这一信息,让Julian最终对Tessa施暴。男人的算计无处不在,如果一个女人在社会等级中比他们高一个等级,他们会假装和你是平等的,但一旦他们发现你的社会等级比他们低,你就成了他们的玩物。 被告Julian选择不做证(not subjected to cross-examination),这也是男人的精明之处。在普通法系证据规则体系中,一旦被告选择不出庭作证,则他庭外很多言论和行为会因为受到“传闻证据”(hearsay)的制约而无法呈现给陪审团,因此直接导致对检方有力证据的减少。此外,Adam对Tessa深表支持,并告诉Tessa,Julian之前告诉过自己他曾经有过类似行为,但Tessa也说了这是传闻证据所以无法采用。对于这一点,我会把他解读为“Adam不愿意得罪Julian而选择沉默”,也是男人对男人行为的默许。因为倘若Adam愿意出庭作证,由于Sexual Assault案件的特殊证据规则加之对传闻证据例外规则的运用(hearsay exception),这段证词有极大可能会被作为合格证据呈现给陪审团。而Adam却没有为了Tessa这么做。

“Legal instinct tells me this is a losing case.” 然而,Tessa是赢家。她在不知不觉中发现母亲已经变老,似乎母亲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那一代的女性是不敢说出来的。母亲的出现,既是母亲对女儿的支持,也是两代女性精神力量的传递。Voir dire(法语意为"说实话")阶段,这把整场戏剧推向高潮,只有受害者敢说出真相,只有女人在为女人说实话,而人们却给胜利的施暴者鼓掌。

结局,每个独立的卷宗的亮起,出现的不只是一个Tessa,不只是三个Tessa,而是千千万万的Tessa,共同推动一场法律的变革。Somewhere, sometime, somehow, something has to change.

#JodieComer

在骄傲月的pride parade周,我与我已经喜欢了六年的偶像进行了一次非面对面的交流。在broadway看了4场,坐了剧院的各个位置。她把这部传奇的戏剧带给我,我在信中向她诉说我被Tessa代表的经历。大约在2021年,我的微博个签是“梦想是看Jodie Comer女士演大律师”,没想到第二年梦想就实现了。所以,在这个Prima Facie时代的结束之际,我必须对我所爱的女艺人表达赞美。

我并不想称她为“明星”,多年来,除了在荧幕上的时间,几乎看不到她私下的样子。《杀死伊芙》爆火后,由于私生活受到打扰,她注销了Twitter账户。在平日里,她穿着New Balance鞋和几十美元的衣服去逛街、上班。相较于“明星”,她给我一种普通、尽职尽责的工人的感觉。或许在她眼里,她只是得到了一个“演员”的工作,对此毫不懈怠,稳健前行。

她总会带来惊喜,看似守护自己的舒适区,但却勇敢接受各种挑战。当你以为她消失了一段时间,可能是在家待业时,她会突然带来一部新电影、戏剧,甚至游戏作品,作品涵盖广泛且广受好评。虽然还初出茅庐,却已将Emmy、Oliver、Tony奖收入囊中,Villanelle这个角色让她走红,但她后续的角色中都没有再出现Villanelle的影子。

至于她在百老汇的《Prima Facie》中的演出,相较于在英国的NTLive官摄,有些许改动。首先,台词的节奏和语音语调方面有了调整,我个人觉得整体听下来更容易让美国市场接受。在美国的演出中,Jodie明显比在英国更熟练,形象也更自信。前半段的高尚律师场景下的语速明显放慢了一些,并在几个抛梗的地方将断句和语音语调调整得更幽默,让全场观众捧腹大笑。有些在英国场下面观众沉默的地方,在美国的演出中,却引发了观众的笑声和掌声。

其次,她对音色做了调整。独角戏意味着她不仅要演出Tessa的三重身份,还要作为叙述者将其他角色也表现出来。这是对演技的极大考验。在美国的演出中,Jodie对不同角色的音色相较于NTLive官摄有了更为明显的调整。在短短几秒内,你可以通过她音色和神态的转变,直观地感受到是哪个角色在说话,无论是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强者、弱者,观众都能清楚地区分。前面骄傲的律师和后面支离破碎的受害者,虽然都是Jodie Comer的声音,但你会感觉这是两个人在说话。

再者,经过几个月的高强度演出,Jodie明显瘦了很多。这一点在在警局报案的那场戏里最为明显。当相机打开,Jodie的整张脸出现在屏幕上。我坐在第一排,看到黑白屏幕里的那张脸,我真的认不出她是Jodie Comer。脸上几乎没有肉,只剩下颧骨和下颌线,她瘦得让人心疼。但这无疑让整部戏更完整,更符合一个忙碌的律师的形象,更符合一个受到侵犯后恐惧孤独的强奸受害者的形象。

最后,我必须提到演员的奉献精神。化妆和避免出丑对于公众人物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然而在《Prima Facie》中,Jodie Comer却毫不犹豫地将素颜展现给观众,特别是在后半段的暴雨后以及录像阶段,受害者的狼狈不堪就这样展现给了观众。我非常佩服Jodie的勇气,敢于让自己的美丽与丑陋同时出现,以便更全面地刻画Tessa这个角色。相较于很多女明星“我要保持美丽”的心态,Jodie Comer的专业精神和对演员工作的尊重显而易见。一周8场演出 ,我无法想象高密度的台词堆叠和卡点她是如何记忆精准的,无法想象每个月的生理期她是如何度过的,更加无法想象每一场在开着低温空调的剧院里淋一场雨她是如何坚持的…

几年下来,我觉得Jodie Comer接的几个代表性作品中的角色都非常有意思,几乎没有那种“男人眼中的好妻子、小女人”的角色。从《My Mad Fat Diary》和《Doctor Foster》中的两个“坏女孩”,到《Killing Eve》中的大女主Villanelle,再到《The Last Duel》和《Prima Facie》中的强暴受害者,这些都反映了Jodie的女性主义观念的变化,以及她为女性发声所做出的贡献。

感谢你,我的偶像。

最后,日常惯例,附上JodieComer女士其他优秀作品:

 短评

看了十分钟以为是马拉松,看到半小时发现是铁人三项。。。这真不是一般的考验,全方位的,佩服!

4分钟前
  • 水水
  • 力荐

我爱她!!!!

9分钟前
  • 燃烧女子的肖像
  • 力荐

可把我们jojo累坏了

11分钟前
  • 差生小明
  • 推荐

啾迪用近乎天才的演技呈现了一个跻身律界的平民女性在上层男性主导的行业里的撕裂和错位,以及法律视角揭示性侵受害者如何被困在所谓“司法真相”的迷宫里被反复伤害耗竭,而施害者毫发无伤逍遥法外… 窒息,震惊,无力,但是更需要大家团结起来与系统对抗。

16分钟前
  • 木果
  • 力荐

恰巧本周看了法版Skam第十季和Prima Faice两部,包括早一点看的《知晓我姓名》,都在讲date/drunk rape。在此种案件中女性处于极度的劣势,甚至可以说是必输之战。而我们知道这并不是单纯的戏剧创作,不是为了戏剧冲突的纯属虚构,不是个例。痛苦、怀疑、愤怒,都不是。我后来在想,这类作品,它就应该是独角戏,完全女性叙述,在她的视角展开。因为更多的“她”,没有这样的机会。我甚至无法用更多语言去描述或者分析,就,希望大家都能看看。

18分钟前
  • AsuraHu
  • 力荐

太狠了,这个独角戏的能量感。之前毫不知晓剧情,中段的时候那种错愕和崩溃真的有点共情到了她大概0.0001%的伤害,几乎看不下去。前面密集的笑声后面几乎没出现过。最后个人的胜利也是非常的燃,希腊悲剧一样的挺立。信仰的司法体系不能做到,但个人的胜利和抗争的完整依然闪耀。破碎的心化为艺术。想起了海淀法院路边的牌子和花丛,这些都正在发生,有几个人正在用自己的破碎弥合整个世界恶意的悬崖。该做点什么了,在简单点个赞之外。

21分钟前
  • cassetteman
  • 力荐

第一次看朱迪的现场。她独自在无麦无提词器的情况下纯靠吼完成将近两小时的富有爆发力的表演,还常常需要一人饰两角,太牛了!人家火是有原因的!剧本挺厉害,将她从一开始有点恃才放旷的天赋型律师到后面逐渐对女性相关法律失望和抓狂的转变描述得很好。中间有点小瑕疵,但绝对瑕不掩瑜。开头对片子的介绍也稍显冗长,但抛砖引玉的角度来讲也还不错。

23分钟前
  • 小橘~木矞
  • 力荐

看看左边,看看右边,三个女生都在流泪🥲

24分钟前
  • 一万零两次
  • 力荐

剧情其实并不出彩。但是这个剧本,这个舞台居然靠一名女演员独立完成。且这个演技真是太厉害,有张力和说服力,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四星+1星是给演员的

27分钟前
  • 绯泉
  • 力荐

啾迪首秀圆满完成,祝她未来演绎事业越来越好!这个女人不简单哦~

31分钟前
  • V♥E
  • 力荐

看时都要时不时暂停喘喘气,啾迪真是能量爆炸啊,一个人一口气演下来,台词雄浑有力振聋发聩:一个意气风发前途正好的年轻女律师,从辩护席走上证人席,赌上自己的前途命运,都不能让施暴者承认犯罪,她信仰的法律由男人制定,无法保护三分之一的受害女性,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最差的是,女人天真地以为自己能在男性定下规则的游戏里获胜,得到尊重和青睐,sorry girls,it's not your game.不要玩他们的游戏,大自然自有规则。

35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每一本文件夹里都不是一个案件,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剖开自己,失去尊严,放弃一切去寻求正义,一次次在法律体系前败下阵来,却也一砖又一砖的堆积,只希望有一天有一刻有一种方法 我们的法律可以不再是如此 只摧毁受害者 拼命保护加害人

38分钟前
  • Kateyameng
  • 力荐

#Harold Pinter theatre 那场雨下进我心里了

39分钟前
  • Yeh
  • 推荐

一个trigger warning,不过大家大概猜到了,explicit description of rape and its aftermath……这个剧本够扎实但没什么出彩,Jodie的演绎可以说让剧本身上了一个台阶,且不说这个夸张的文本量,事件前后人物性格的变化和情绪的起伏非常到位,尤其是事件当晚从享受到难受到恐惧,和法庭上从紧张到迷茫到清醒,表演太有层次感了……剧本身讨论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希望能得到认真讨论的问题:在以男性为基础和准绳的司法体系下如何对待加害者主要为男性受害者主要为女性的犯罪(主要是性侵和家暴),这些犯罪的凶器是恐惧、动机是权力,对受害人的精神摧毁是彻底的,并不能与常规的抢劫偷盗甚至谋杀并论,究竟什么时候性侵受害者才能不在希望得到正义时再被强奸一次

41分钟前
  • Monica Evana
  • 力荐

这部戏竟然让我对这个糟糕透顶的世界产生了一丝希望。在大众文化糊弄愚弄观众时,还有人写这么好的剧本,还有一位事业蒸蒸日上的年轻女演员,为费记忆力费精力费情绪的独角戏提供精彩表演。在社会风气日渐保守时,在各种性侵犯和家暴案件中社会舆论偏袒男人时,还有戏为她们发声,直击(部分人)心灵,(在小范围人群里)卖座又卖好。

44分钟前
  • 不糊泡爪
  • 力荐

无法用语言形容。剧作家以前是法律工作者,这部剧饱含她对法律体系的反思。朱迪科默的表演很震撼,令人肃然起敬,100多分钟的独角戏,大量密集的台词,饱满的情绪,完全投入,与角色融为一体。

48分钟前
  • 如履薄冰
  • 力荐

将近两小时独角戏语速超快,看得观众几乎全程屏住呼吸。朱迪太牛了!把一个凭自己努力成为律师,后又被同事侵犯被迫上法庭为自己辩护的女性演绎的栩栩如生。男性制定的法律条文永远冰冷,而女性则需要时刻为自己抗争。

51分钟前
  • 四处游荡的Lily
  • 力荐

Brilliant! Judie演的太好了,一个人的独角戏,也可以让人目不转睛,泪流满面。不,我不要哭。She said to herself. 希望每一个女性都明白同意权意味着什么。不仅如此,我们也需要每一个男性、同性伴侣意识到同意权是什么。脑海里是弦子,是静尧,是amber。在这些案件中,“他们”都胜利了;而“她们”被质疑,被辱骂。感念片头的school consent project,而有一片土地上的女孩们都被那不知道从何而来的大手捂住了嘴巴,扼住了喉咙。但,明明谁都知道这大手从何而来……

54分钟前
  • ONAR
  • 力荐

“我在用我的法律思维质疑我的感受”

59分钟前
  • 偷羽然家的馍
  • 力荐

一场仰视着她的梦,每一个细节。永远难忘的一天

1小时前
  • 祝永乐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