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

HD

主演:拉宾娜·米特威斯卡,彼得·米尔切夫斯基,赫瓦特·杰斯哈瑞,玛利洛·尼佐维奇,佐里卡·努什瓦

类型:电影地区:北马其顿,比利时,法国,克罗地亚,斯洛文语言:马其顿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 剧照 NO.1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 剧照 NO.2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 剧照 NO.3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 剧照 NO.4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 剧照 NO.5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三十二岁的佩图尼亚身材微胖、相貌平平,空有一张历史文凭却毫无工作经验,面试再度失利还被男主管狠狠羞辱。在返家路上,佩图尼亚遇上男士限定的年度主显节“泳渡夺十字”大赛,抢到十字架的人将获得一整年的好运。神父在吟唱时失手提早开赛,上百位教徒壮丁争相跃入冰冷河水,万念具灰的她也不假思索地跳河奋游,竟破天荒抢得头筹。男性群起愤慨、神父大喊亵渎,一切随着网路影片疯传越演越烈,警方、记者、家人、朋友全都作对,这场前所未见的闹剧该如何解决?  启发自马其顿的真实事件,导演以强烈的影像,幽默讽刺的口吻,透过精准的女性特写,大胆批判马其顿的性别不平等,冲撞保守的宗教戒律,更呈现出司法和媒体的种种乱象。特立独行的佩图尼亚,仿佛是上帝派来考验那些陷入疯狂的世人,缩影了整个荒谬社会,成为一则当代警世寓言。人生复本 第一季特效化妆师大对决 第三季重金摇滚双面人琉璃之舞娑婆诃千面魔女远东特遣队之初试锋芒格杀令村庄BanG Dream! 少女乐团派对☆PICO Fever!激情伴侣婆家娘家大侦探第九季侠女老威的X计划第一季新世界电影版吃吃喝喝的兄弟们2美女与液体人变种动物园赘婿迷你偶像 OVA言之叶樱2020秘境荒岛求生之巨兽来袭家有喜旺 第三季活起来的技艺—-年份故事脸盲少女的未知爱情我家买了动物园童话镇第四季黄金兄弟地狱搜查线我的爱情遗忘在秋天枪神史丹比特金丝雀2004版税告别昨日雪中孤雏魔表一个母亲的复仇 (国语版)塔楼 第一季求生绝技SOS第一季铁杉树丛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主题上有浅尝辄止和呆板控诉的嫌疑

提到马其顿这个陌生的国度, 我印象中出现一部90年代的《暴雨将至》,技惊四座的叙事手法讲述在战争蹂躏下,巴尔干土地上命运纠缠的人生。而这部电影的名字最初让我也有一种严肃沉重的错觉,但事实上却根本不是宗教主题的影片,相当出乎我的意料。

导演用举重若轻的姿态道出一个大龄单身女青年在一天里的奇妙和荒诞遭遇,淋漓尽致地影射女性在马其顿社会里被歧视忽略的状态。从家庭到社会处处给女性制造难题,应聘时遭遇上司潜规则,在传统的宗教仪式里成功抢到十字架,以为迎来好运却遭受男性教徒的责难。

这部影片在本质上与贾樟柯的社会新闻拼贴手法类似,只不过这个剧本巧妙地从一件无趣的事切入到林林总总的社会问题,绝对是以小见大的典型示范。而且这个女性角色实在太过奇趣,可谓近年来看到过最生动可信的独立女性形象,有点像另一部法国处女作《女神们》里那个反叛的女孩。

相比之下,其他如父母、警察、教徒众人、神父和记者等人角色,却运用太多漫画式的夸张刻画手法,逐渐趋向荒诞和非理性的质感,尤其后半段进入到警察局的情节,愈发浮现出这种闹剧的色彩。情节里不断地抛出诸如性别歧视、女性独立意识、封建男权思想、宗教信仰等话题,却无法逐个深入表现和分析,令影片有浅尝辄止和呆板控诉的嫌疑。

 2 ) 小成本大反响,这部马其顿新作,有点意思

最近,看了一部马其顿的新片,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十字架引发的马其顿女权风暴”,故事拍得总体精彩有趣,在此推荐给大家——《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

佩特鲁尼娅(拉宾娜·米特威斯卡 饰)是一名三十二岁的未婚女性,微胖,长相一般。

像很多马其顿的年轻人一样,她失业在家。

经不住控制欲有点强的母亲的日常催促,她再一次前往经亲戚介绍的制衣厂应聘工作。

这里清一色缄默带点漠然表情的女工,在不停地操作机器。

道貌岸然的老板先是客气同佩特鲁尼娅交谈一番,之后,则猝不及防地以“空有历史专业文凭却没有太多工作经验”当面拒绝了她。

并对她进行了最恶毒的羞辱:「我甚至都不想上你。」

遭受又一次求职挫折后,佩特鲁尼娅却在回家的路上,被拥挤的人群给挤到了宗教庆典现场,这时正在进行着当地有名的“泳渡夺十字”大赛,根据习俗:最终抢到十字架的人将获得一整年的好运。

本来她只是看着一群赤裸上身的男子在抢夺十字架,可当看见十字架距离自己较近时,她凭借着本能跳入了水中,并抢走了“只能男人参加“的神圣十字架,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风波。

参赛的男人们不认可她的行为,指责她是小偷,是耻辱。

教会的神父也认为她的行为荒唐至极,是对宗教的亵渎。

她的母亲更是觉得她的行为不可饶恕,并对她大骂出口。

她唯一的朋友对她也不太理解,似懂非懂,但称赞她的勇敢。

只有坚持报道这个新闻的女记者,对此充满好奇且坚定支持她。

教会要求警方出面,助他们拿回十字架,佩特鲁尼娅则被带来了警局。

面对警方和教会的多番“攻击”,面对不公和威胁,她都不卑不亢、沉着应对,始终坚持自我与正义。

他们也拿他没办法,只能暂时先扣留她。

就这样一场漫长的拉锯战展开了。

中间还伴随着媒体女记者、宗教狂热(直男)群众、母亲、路人等群体的介入。

传统宗教文化与现代文明,性别歧视与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等多个问题呼之欲出...

影片《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是马其顿女导演米泰夫斯卡的最新作品,入围了19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目前豆瓣评分7.4分,它讲述了一个女性在保守封闭社会中,自我抗争与觉醒的伤感故事,但是拍得风趣好看,颇为难得。

本片关于女权的表达的创作意识略明显,有些情节可以打磨的更好,但瑕不掩瑜。

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佩特鲁尼娅并不是一个非常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她的反抗和坚持,更多的是反抗生活本身,这使影片的呈现没有一味的愤世嫉俗或苦大仇深,也让这部影片更显轻盈。

事实上,佩特鲁尼娅抢十字架的动作是动物性的(可是我跳的时候什么都没想,就像动物一样),她的行为不是出于勇敢,而是出于个体的本能。

但是,面对这个世界对她的不公平对待,她始终是勇敢的,她捍卫自己拥有好运的权利,和自己拥有决定属于自身物品的去留的权力。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也是在坚守自己应得的权利的过程中,她不再逆来顺受,成为了一匹更自由和勇敢的狼。

她的勇敢无畏又让她在警局获得了一名男警官的青睐。

所以,直到结尾处当她被允许带走十字架,此时的她已经完成了自我心理上的重生,主动选择了归还十字架。

她对神父说:「还给你吧,我不需要了,你需要,他们也需要。

可以说,这时候佩特鲁尼娅就是上帝,放手十字架,便是释怀枷锁,不再受宗教的、传统的等束缚,也不再需要上帝作为信仰去带给她好运。

就这样举重若轻般让一个女性挣脱了牢笼,从这个层面而言本片倒不失为用了一个更特别的手法呈现了女权主义。

影片中有这样一幕,当被警长问及最喜欢哪段历史时,警长接着说我打赌肯定是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结果,佩特鲁尼娅说自己最喜欢的是辛亥革命。

尤其是特别喜欢共产主义以及平等的精神。而今天,人们为更多的平等而奋斗。

是啊,人人生而平等,但拥有坚守自我的自由和被公平对待却时常很难,怪不得人们会对共产主义心怀渴望...

影片的结尾收的有点小仓促,主动归还十字架的佩特鲁尼娅迈着自由的脚步,行走在白茫茫的雪地上,一只小鹿像是寓意着新生出现了...

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真实原型在现实中后来离开了家乡,到了伦敦。

但是,让人欣慰的是,据说,在事件发生地,后来又有一个女人抢到了十字架。

影片中有一句最让人难忘的台词,来自于一名被采访者的神吐槽「如果上帝是女的呢?」

那么,换个角度再想“如果上帝是少数人呢?”

女主佩特鲁尼娅不光是一名女性,也是少数人。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她代表的是那些因年龄大、身材不好等被歧视的少数人,那些因为不遵守所谓“规则”和“秩序”等被打压的少数人。

那么,如果上帝是这样时常被忽视的少数人呢,那些所谓的大多数还能理所当然,甚至是无所顾忌的侵害少数人的利益吗?

事实上,这些少数人拥有自由和坚守自己的价值的权利啊,并有权利被世界和更多的人所看到。

另外,让人无法忽视的一个点还有关于工作和失业的问题,影片中多次提到,且失业是一种常态。

事实上,佩特鲁尼娅所遭遇的一切也和此有关。

当人被迫沦为“人存在的意义在于工作”,这无疑是可怕的,悲哀的,但更悲剧的是这又是现实的,无法逃脱的。

似乎,每个人都要工作,不可否认工作是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但最可怕的一点在于在快速发展和高速运转的社会,人被迫沦为“工作”和资本的工具,甚至是奴隶。

好像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社会抛弃,才在社会和他人眼中具有价值。而这才是工作背后所隐藏的最可怕的地方。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每天很多人挤地铁,挤不进去了,被地铁安检挤进去,那一刻,像什么一样?

或是,有时候明知道那是什么感觉,但为了赶时间你想挤却连挤都挤进不进去...

还有,每天大家为了争在红绿灯之前过马路,很多人,都来不及看一眼,而你因为天空很蓝,然后掏出手机想拍下来,记录这生活中可爱的瞬间,但是这时后面的人会推你,你就踉踉跄跄而去...

类似这样的日常还有很多,这个时候,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感觉:你过的不是生活,而是一种秩序。像是一个走入秩序之中的机器人。

试想一下,当你顶着大太阳,好不容易到了地铁,很多人在排队,还没到你,你很着急,但是没办法。

终于,你好不容易进来了。

你在地铁里,透过车窗,看到外面黑压压的一片人,为了挤进来,面目狰狞...

那一刻,在地铁里,你好不容易站住了脚,一只手浮在空中,掏出手机,给爱人发一个问候或是抱抱的表情,再或者是看一眼自己喜欢的一张很蓝的天空图...

似乎只有这样短暂的瞬间,你才会觉得自己好像是站在一块充满自由的地方。

不知道在做地铁时你是否会想到《百变狸猫》这一幕

我们每个人都被迫着被生活推着向前,也许为了以后对于人生的选择有更多的自由,也许为了让后代不再过像自己一样的生活,也许为了寻找和追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负重前行。

希望,这部电影和我的文字能够带给你一点点思考。

也希望,有一天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真正的”平等呼吸“的权利,不再为肤色和“标准”所害,不再为“资源”和资本所累,能够相对快乐而自由地做自己。

 3 ) 我们的名字是佩特鲁尼娅

在FIRST看的第一部电影,非常过瘾!影片节奏很稳,慢慢被带入情绪,似乎逐渐觉得,佩特鲁尼娅,是我的名字,也可能是每一个女孩的名字。她不够美不够成功,没有爱情,没有工作。或许故事开始她真的没有多想,只是被那么一点点不想屈服的好胜心驱使着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当面对如蝴蝶效应而来的后果时她害怕了,随着她不得不一次次被社会、舆论和男人们不公正的对待,这些在她成长里累计起来的伤害终于让她失望让她思考也逼迫着她蜕变了,她决定:“现在我变成狼了”,是的,这是一次挑衅,需要十字架的不是我而是你们。

结尾真的很美,或许是女性导演的温柔,佩特鲁妮娅穿着“温暖王子”的夹克空着手在雪地里离开时,让我想到了《完美陌生人》里扎起马尾涂上口红摔门而去的比安卡,还有《选帝侯大街56号》里在满天霞光里独自提着箱子去追逐梦想的莫妮卡,女性的生命力真的很顽强,即使世界让她们失望透顶,她们也可以潇洒的独自转身离开。实在太酷了,佩特鲁尼娅们!

小彩蛋是朦胧干净的爱情线,开头佩特鲁尼娅的呐喊和金属乐,这些让我觉得,嗯,电影果然是很有意思的东西呐。放映结束后有影迷还提到,政治与宗教在影片里的体现,都排布的非常合理舒畅,我说中国观众真的是这部片子很好的观众,我们大多不是教徒因此可以客观的去判断故事的好坏,答案就是大家依旧被这部片子中的人道主义打动了。

最后,即使是在不相信上帝的中国,这个命题仍旧值得一问:如果上帝是个女人呢?

 4 ) 《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当上帝是女性

每年1月19日,马其顿的东正教都会在这一天举行主显节洗礼。

仪式当天,虔诚的东正教徒们在一声号令下,纷纷跃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净化”灵魂的同时争抢掉入水中的十字架,抢到十字架的人将接受仪式的洗礼,被上帝祈福一年的好运平安。

谁不想有这样的祈福?

但教义中,只有男性被允许参加。终于有一次,一名31岁的失业未婚女性忍不住了,她突然跳入水中试图争抢十字架,对她来说,这好像是她扭转一切境遇的最大可能。

今年柏林电影节上,被称为最具魔幻现实色彩的女权电影《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就是根据上述一则真实新闻改编。但不同的是,电影里的女主角佩特鲁尼娅抢到了十字架,然后一切开始变得不同了。特鲁尼娅遭遇了家人、朋友、警察、教父与疯狂教徒的轮番围攻。

《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剧照

故事发生背靠希腊的一个国度——北马其顿,导演缇奥娜·斯特鲁加·米特威斯卡出身于这里,20年前她开始做电影的时候,这个国度的名字还叫南斯拉夫。

在南斯拉夫做电影经历,让缇奥娜感受到女性的不公平。

比如,她跟妹妹一起申请政府的电影基金,总会比男性要的预算少一点,这样才有被选中的可能性。但即使这样做了还是会被拒,在做第一部长片《我怎样杀死一个圣徒》时,缇奥娜只好先申请了斯洛文尼亚电影基金,然后是法国基金,最后再回到马其顿找钱。

就这样,为女性发声逐渐缇奥娜的创作母题。《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里一名跟踪报道佩特鲁尼娅抢十字架的女记者,就像是缇奥娜本人的化身,她借采访的一位男性访问者之口,质问了银幕前的每一位旁观者,为什么女人不可以,万一上帝是女人呢?

《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剧照

【1】

32岁的佩特鲁尼娅,是一名典型的肥宅。毕业于历史系的她,赶上经济低迷时期,长期待业在家。她就像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孩子,只好把自己包裹在被窝里,吃着膨化垃圾食品。

母亲一再催促她出门面试工作,但她明白,只要她一踏出门,无数双冷眼就会投射而来。

僵持之下,她再次顺遂母愿,踏上求职之路。出门前,母亲恳求她谎称自己25岁面试,她诚实地报出了自己的年龄,却得到了对方冷嘲“我看你更像42岁”;更讽刺的是,这名男性面试官告诉他,32岁的年纪连被“潜规则”的资格都没有。

社会对于佩特鲁尼娅的不公,一个接一个扑面而来。佩特鲁尼娅就是在一度被打击的失神状态中,被一群狂热的东正教男性教徒们裹挟着到了河边,也在不知不觉中跳入了河中,拿下了象征神迹的十字架。

她有错吗?

母亲说感到羞耻,疯狂的教徒说她是妓女。滑稽的是,谁也说不出她到底错在哪。神父说她错在破坏了规则,警察追问什么规则时,神父回答“因为她是女人!”

导演用一段巧妙的对白,让人不禁冷笑的同时,讽刺了男权社会歧视女性的强盗逻辑——女性的错,就错在她是女性。

更好笑的是,疯狂的教徒们不承认眼见为实的事情——佩特鲁尼娅拿下了十字架,强行向前来采访的媒体笃定:是她偷了十字架。

可就在记者的反复追问中,他们在“她拿到了”和“她偷了”两句话中来回切换,偷换概念、语法混乱到让人啼笑皆非。

《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剧照

【2】

导演缇奥娜的拍摄手法非常成熟,她并没有将混乱的场景,拍成一出闹剧。而是紧跟佩特鲁尼娅的脸部,将周遭所有人对她的恐吓,通过演员的面部表情变化展现出来,更加能够让观众带入角色,感同身受。这种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女主角拉宾娜·米特威斯卡( Labina Mitevska)的表演。

拉宾娜·米特威斯卡所饰演的佩特鲁尼娅并不是想要十字架,她只是坚守了自己拥有十字架的权力。当她面对周遭人对她的一遍遍威胁,尤其是一群充满睾丸激素的男性企图暴力的威胁,观众可以从她细腻的面部表情中,感受到她急促的呼吸与颤栗的内心,但恐惧并没有吞噬她的灵魂,她闭上眼坚守了自己的决定。

就像开场一段画面的隐喻,背景音乐是炸裂怒吼的朋克摇滚歌曲,但呈现的是静止的画面,佩特鲁尼娅像是一动不动地站在水池中央。

《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剧照

更让人惊喜的是,导演缇奥娜在严肃女权议题中,融入了幽默的元素,拿捏有度,找到了很好的平衡,区别于以往女权电影仇大苦深的调性,给了观众一个释放压抑的出口。整部电影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警察局,在压抑的环境中,门内门外簇拥着各种人,等待着事件的进展与结果。

佩特鲁尼娅被滞留在警察局,在不被理解的环境中,像一个孤军奋战的女斗士。这时导演安排了一个理解她的小警察加入,他给被疯狂教徒泼水的佩特鲁尼娅一个温暖的外套,隔窗贴上了佩特鲁尼娅的手,临走时还叮嘱想要和她保持联系。

小警察带给佩特鲁尼娅关怀的同时,也带给了影片一种温度。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到最后,佩特鲁尼娅将十字架归还,因为她赢得了她想要的温暖。

电影像是为女权斗士呈现另一种形象,她们不是想要赢得什么,只是想要一个尊重。

《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剧照

撰写 | Stacy

排版| 张诗懿

校对| 孙胜男 王施澳

购票链接请点击:公布 | 2019山一排片单及抢票攻略

相关链接:公布 | 2019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完整片单 “全球狂潮”单元 |女性电影与目光 “非凡女性”单元 | 反抗、遗忘和死亡:三位女导演的传奇电影人生 “华语力量”单元 | “女人是‘一切无’”,是自由

官方网站:www.oneiwff.com

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

官方微博: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

官方微店: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

版权说明: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归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所有,感谢喜欢的朋友转发,转发时请注明出处。用于商业用途时,请务必联系我们。

 5 ) 十字架从来不是关键,她就是上帝

因为女主与警官在警察局隔着一层玻璃克制而又深情的握住了手,我决定从4星给到5星。结尾二人说保持联系,恰到好处对于二者关系的留白,让人十分舒适。快餐式恋爱一结束危机就互相亲吻真的让人疲倦

无论是教父,光膀子的人们,警察,一直都想要女主还回来“她的十字架”,然而结尾,当女主被放走,她笑着就把十字架给了教父。

十字架从来不是关键,而是她拥有决定十字架去留的权利。

First观影后,有观众讲片中有两次一件东西被女人“抢”到,一个十字架,一个摄像机。they have the right.

又有别的观众讲,女主是一个肥胖素颜的状态,即便这样——一个不被公众欣赏的样子,也会有人欣赏她的勇气。

她在找工作中一次又一次要面对大龄,没用的专业,丑,被潜规则等等自身被物化的情况。而这正是当今女性要面对的。

另一个角度讲,即便不去讲女权主义,一个没有道理的“传统”因为支持的人多而被延续,支持这个“传统”的为多数,而女主是反对的少数人。

难道要因为平息多数人的愤怒,而牺牲掉少数人的权利吗?

如果真的有上帝,上帝恰恰是少数人该怎么办呢?

——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

 6 ) 看

FIRST看的第一部电影,非常过瘾!影片节奏很稳,慢慢被带入情绪,似乎逐渐觉得,佩特鲁尼娅,是我的名字,也可能是每一个女孩的名字。她不够美不够成功,没有爱情,没有工作。或许故事开始她真的没有多想,只是被那么一点点不想屈服的好胜心驱使着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当面对如蝴蝶效应而来的后果时她害怕了,随着她不得不一次次被社会、舆论和男人们不公正的对待,这些在她成长里累计起来的伤害终于让她失望让她思考也逼迫着她蜕变了,她决定:“现在我变成狼了”,是的,这是一次挑衅,需要十字架的不是我而是你们。

 短评

一场闹剧,闹得合理合法,但是却不合人情。想亲吻十字架,得到上帝的宠爱,不是首先得到自我的价值认可? #本届最爱# #i majored in History #

8分钟前
  • Z
  • 还行

#69th Berlinale# 主竞赛。也算是主竞赛的小惊喜。影片讲述一名大龄待业胖姑娘在遭受又一次求职挫折之后误入宗教庆典现场,抢走了“只能男人参加“的神圣十字架,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风波。父母,朋友,教会,警方,检察官,宗教狂热(直男)群众,媒体女记者和路人都有不同程度介入和冲突,精彩台词非常多,比如来自路人的神吐槽“如果上帝是女的呢?”(另外:学历史的女主角最感兴趣的历史时期是”中国革命“也真是大礼包式的惊喜笑点哈哈哈),对马其顿的社会现实和对女性生存的现状抓得也很准确。主教和警察局长互相推卸责任那段戏实在太精彩了。很大一块情节发生在警察局,剧作结构和矛盾构成非常像[无主之地]。虽然最后烂尾了(几乎整整少了一幕戏啊),但是仍然是最佳编剧的有力争夺者。

11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没有神灵足下的汪洋,一条河,一个游泳池,也够这个美丽而智慧的新女性称神。无意中夺到宗教狂徒为之痴狂的十字架后,事件发展从荒诞变荒唐,仿佛一夜回到中世纪的昏暗。女主从羊变成狼,又从狼变成神,有人固执以为世事崩坏,有人看得见牢笼的破裂,天地的重开。电影改编自真事,当事人无法在小镇生存,但在伦敦展开新生。两年前电影拍摄。今年一月,又有一位女性跳入河中抢十字架。能看到别处向前走,至少能从中讨半分热量吧。@法国文化中心。映后导演自称温和的女权主义者,有许多发人深省的谈话,改天闲了整理下。

12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在哈萨克斯坦电影节上看过,忘记写记录了。人物刻画很不错,有社会及历史内容。

15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四星半。历史学专业本就工作难找,若是相貌还不加分,连母亲都会看你不顺眼。可就是这样的境遇,马其顿女孩Petrunya却始终保持本心。趟入仅限男性的水中寻找十字架活动这潭巨大浑水,拔得头筹,令马其顿社会的男权重压、宗教中女性糟糕的处境都暴露无遗。尤其是电视台女记者介入后,多视角镜头的展现,更令诙谐的台词变得立体。女主角Zorica Nusheva用其脆弱、坚毅并存的面眸,令影片宛如现实。

20分钟前
  • HarperDie
  • 力荐

一个十字架引发的马其顿女权风暴,直男癌和厌女症共享同一张嘴脸。女主要的不是十字架,而是“我的东西我做主”的权利。可悲的是在男权至上国家,女性连存在都被当成一种挑衅,我很担心中国正走在这样的道路上...

2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69th Berlinale 目前为止加短片看了20部,这是最惊喜的一部,全场观众掌声最持久。历史系毕业失业女孩在警察和教宗,媒体和传统宗教男权之间,轻盈得如同一支蝴蝶。

29分钟前
  • 無邊無際
  • 力荐

这个世界都不会好了,复杂的马其顿历史观,怀念共产主义的女权。法国文化导演见面场。

31分钟前
  • seabisuit
  • 还行

电影很诙谐,看的过程很享受,但作为一部女权电影,后劲不大,留给人的思考也有限。不过,我倒是很喜欢导演的映后,有点东西,甚至我觉得映后的交流比这部电影传递的东西还要多!

36分钟前
  • 木石子
  • 还行

【马其顿】关注这个小小国家正在日益升起的电影力量。用非常争议的“女人和男人抢十字架”作为事件开局,渐渐加入了关于宗教、女性、性别歧视等诸多社会议题的讨论。而且很重要的是,它并非一味地愤世嫉俗或苦大仇深,又在当中装满了这个“中年无业废柴女”对自我的无畏调侃以及一点点浪漫元素,所以会感觉和Petrunija的角色离得很近。义愤填膺的记者、改变想法的老妈、给予支持的闺蜜...会发现这不仅是无处宣泄的个人宣言,而是一个族群和国度对的勇敢表达。

41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我算看透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崩坏,从开始愚化孩子开始,从欺辱女性发轫,从碾压“少数群体”过渡,从自相残杀兴起,从古至今,无论西东,无一例外。

43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娱乐性很强,有趣,“好看”

44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推荐

从【-但那是男人的头 -这样她会过得更开心】到【还给你吧我不需要了,你需要,他们也需要】,一个女性挣脱牢笼的过程。源自真实事件,结果恶劣但未引发社会足够注意和讨论。片中最重要段落发生在警局封闭空间中,宗教、政府、女人、男人、媒体,各种现实中身处牢笼的元素被迫在电影的监狱中相遇,令国家和社会积弊的问题浮现和被讨论,导演由此在片内完成了她想在片外达到的目的。佩特鲁尼娅确是上帝,受难复活,回看仍在笼中人。身为历史学家的她知晓机关,轻巧又厚重的用一个还十字架的动作,把宗教的、传统的、历史的束缚都交出去,换回解开枷锁的钥匙。真实原型后来无法在家乡生存,逃离祖国;影片则有个略显积极的结局(但结的过于仓促),但环境仍是白雪一片,破冰太难真有希望吗?影片在事件发生地拍摄,今年又有一个女人抢到十字架。7/10

49分钟前
  • 神仙鱼
  • 还行

当女主是一个32岁单身无工作的历史学毕业背景时,我肯定是现场最扎心的观众。

51分钟前
  • Ethel
  • 还行

我电影节喜欢有仪式感的收尾,今年柏林最后一部去远一点的haus看了主竞赛唯一遗漏想看的,幸运排到了最后几个空座。故事其实很简单,讲马其顿一名肥宅女偶然间在比赛中抢到十字架,尽管她不信教,仍执拗地不还给野蛮的男人们,双方在警局里对峙的故事,非常符合今年的女权主题。老外的笑点真的清奇,全程笑得超夸张。有个跟我一起排队的意大利长发小哥哥很热情nice,排到座位后超嗨,把他的巧克力塞给了我和检票员姐姐。看完电影他又特意在人群中找到我,高兴地说了句明年见!然后快乐地飞奔走了。真好,柏林下次见!

5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欧荣和王全安的金熊悬了

58分钟前
  • 陈凭轩
  • 力荐

一个在社会、政治和宗教上都有丰富延展性电影,但却画地为牢地自困于一场毫无意义的警察局“缠斗”中,最终沦为一个空有“口号”,但毫无真正思考的肤浅幽默剧。

60分钟前
  • Peter Cat
  • 较差

看完循环Ari的God is a woman

1小时前
  • 栅栏间隙偷窥你
  • 还行

四星半,很喜欢。这个电影厉害就在于非常有力量,从剧本到摄影到表演基本没有弱点。从佩妮娅跳入水中一刻电影就熠熠闪光,让人眼睛不想离开一秒。对白幽默感十足,摄像机镜头到现实的几个转境拼接也很有意思。对马其顿保守社会的抨击切中要害,还是第一次进主竞赛的女导演,大爱!

1小时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牢笼里关着仇视的恶犬,圣殿里供着歧视的神灵。当十字架被女人抢走,是对上帝说谎还是对民众强权。女人从男人手里抢走了摄像机和十字架,一个丢了工作一个丢了荣誉。给她夹克衫的警察羡慕她的勇敢,看警局里的同事竟然不敢反抗。谁是披着羊皮的狼,套着人头的假人,谁将政教合一,惩罚生而有罪的灵魂。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