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偷了20亿?我要报警!(然而还是全部装回了泡菜箱子
什么?你竟然要拿来买房?无耻!拉黑你!
小妹病了要花钱?那…好吧…你搞点出来用吧。
你搞的钱呢?被抢走了?那小妹的手术要怎么办?
财阀愿意出手术钱?我天你这也收?为了两个臭钱你连妹妹都能出卖?鄙视你!
虽然我没有钱但是我姑姑有钱(对了也是你姑姑),看我厉害吧,刷姑姑的卡直接喊“全款”呢
脑洞大开,不然真的不好玩儿了。。金高银的小表情换管理比较失败啊,不演哭戏的金高银始终有种谐星潜质。。二姐在每一部戏里的台词都让人着急,有点儿吐豆子的感觉,老三,抱歉,我还没理解,穷人家孩子一般都挺报团儿的吧,对父母这样轻蔑还可以共情,对俩姐姐怒其不争是可以的,没必要讲话也那么刺激。。。
作者:李楷然
人类幼崽研究员
Netflix新剧《小小姐们》在九月初开播时,媒体曾普遍看好,期待其会成为今年的爆款韩剧。毕竟本片的编剧郑瑞景、美术指导柳成熙都曾与朴赞郁合作多次,《分手的决心》、《小姐》均出自三人之手。在《分手的决心》拿下今年戛纳最佳导演奖之后,对于这部朴赞郁御用班底的新作品,观众的期待值水涨船高也是常理。
《小小姐们》第一、二集也的确不俗,节奏紧凑,主角三姐妹的人设大体上借用了《小妇人》中的设定,《小妇人》中二姐的青梅竹马“劳里”和终生未婚的有钱姑婆也能在《小小姐们》中找到对应的角色。19世纪的美国故事置换到当代韩国社会,经过一些巧妙的融合和转化,几个基本设定不仅没有违和感,甚至有些《神探夏洛克》开局的影子。三姐妹的三条故事线都抛出了令人期待的开端,人物动机也开宗明义:当会计的大姐吴仁珠爱钱,当记者的二姐吴仁京富有正义感,读艺术高中的三妹吴仁惠具有极高的绘画天赋。每条线所牵涉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背景也都交代得比较清楚,尤其是秋瓷炫饰演的陈花英,美丽,神秘,干练,独立,非常容易博得观众好感,她身上埋藏的线索、她的生死不定,更是吊足了人们的胃口。于是《小小姐们》首播两集,豆瓣评分一度飙到8.9,从韩国国内的收视率和讨论热度来看,这部剧也有大爆的潜质。
然而从第3、4集往后,整部剧不论是剧情的合理性,人物的行为逻辑,还是细节上的真实度,都呈断崖式垮塌。大姐和二姐作为绝对主角,其实离编剧想讲的故事的核心相当之远。看得出编剧郑瑞景想在穷人和富人的世界之间创造一些链接,像《寄生虫》一样,呈现两个世界重叠后强烈的反差,表达讽刺或是制造奇观。但从最后的呈现上来看,两个主角像是被生拉硬拽进了这些与财阀、上流社会、政治阴谋有关的情节里,主角的“处处显贵”让她们的底层生活看起来假而悬浮,反派对无脑的主角姐妹的依赖程度则让上流社会看起来荒谬不已。当这几条本身就没立住的人物线以牵强的方式都交织在同一件事中时,整个故事便完全经不起细看和推敲。
照近些年韩剧的惯例,每一集都要结束在一个悬而未决的高潮,留一处“钩子”,勾观众来看下一集。推到顶的高潮如何在下一集开头合理地落地,非常考验编剧的功底。在类型接近的韩剧中,《城市猎人》是这一点上做得很成功的例子。《小小姐们》几乎每集结尾都铆足了劲反转再反转,让人担忧编剧的脑洞随时会玩脱,尤其是第8集结尾。但当打开新的一集之后,不过几分钟就会意识到那些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所谓反转不过是并无无含金量的障眼法。就像是剥一块洋葱,每一层都刺激着感官,层层深入却发现最终空空如也,只得自嘲,却又像是被洋葱嘲笑。
编剧对于剧情上的反转和奇观过于苦心经营,几乎没有留任何空间去刻画三姐妹的日常相处,尤其是大姐仁珠和二姐仁京,她们的性格、特质、人物动机像一句空洞的口号,只在全剧开头响亮地喊了一嗓,往后就再无其他细节来填充,全靠这一句口号强撑。人物也就失去了成长性和弧光,沦为推进剧情的工具。
每一集之间,甚至小的情节线之间,人物的行为逻辑都会时常出现割裂和脱线,比如大姐仁珠几天前才被发现在姑婆的死亡现场满手是血、眼神极度绝望恐惧地抱着尸体,却也没有被调查,几天后她就仿佛已经忘记这件事,无忧无虑地在高档餐厅给自己过起了生日。二姐仁京不管对着谁都永远是一副叛逆高中生被叫到办公室、面对老师故作倔强目不斜视的表情,表演之单薄令人疲倦。三妹仁惠的形象相对立得住一些,她与反派的女儿朴孝琳是朋友,戏份不多,也都游离在主线之外,却反而是更有看头的——两个小女孩的友情有些许《我的天才女友》+《末路狂花》的味道。
不单是主角,剧中对于反派的塑造也十分简陋,刻板而脸谱化的反派们永远在不合理的地点对着不合理的人说着不合理且故弄玄虚的台词。但编剧显然认为财阀之间的阴谋与政治斗争是观众更想看的,于是吊诡的一幕出现了:展现主角们家庭生活的篇幅几乎为零,却大量刻画了反派夫妇家中的场景、人物在其间的行动乃至陈年秘辛。且即便是脸谱化的反派,其背景故事都比吴氏姐妹们来得更加详实、耐人寻味。这其实仍然暗含着一种“上层社会的故事更有趣、更值得讲”的价值取向,以及创作者作为“上层”在俯视着观众的傲慢。
如果说我们肉身所适应的世界先于我们,外在于我们,对立于我们,挤迫我们;我们心灵所建构的世界为我们所造所有,内在于我,充实我们,伸张我们,编织出意义之网,那么《小小姐们》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根本无意以三姐妹的视角为出发点去构建一个对她们而言有意义的的世界,有的只是外在世界的无尽挤迫。人物顶着单薄的人设与这些力量拉扯,像在急流中被不断冲击的水草一样无力。而《小妇人》原著的成功,恰恰在于它赋予了主角们“心灵所建构的世界”,在三姐妹真正走出家门、踏上迥异的人生旅途时,一切关于未来的伏笔都已经在她们曾经一起生活时的点滴中初现端倪,故事的发展总是以人物的性格和关系为基础,而不是靠生搬硬套的标签、强行制造的巧合。
美术指导柳成熙延续了《分手的决心》中的美术风格,大量以图腾、物品象征人物性格特征、暗示其命运走向。高跟鞋、兰花、娃娃屋、绿裙子……这些有着强烈的隐喻和象征意味的符号置于电影或是舞台剧中或许会是美学上增色的一笔,置于这样一部现实题材的电视剧里、在总时长长达12小时的剧集中反复出现,则显得设计感太重且过于形而上。在兰花的致幻作用被反复渲染的几集中,甚至一度以为剧情要朝《W-两个世界》的方向发展,走奇幻路线。给观者这种跳戏的飘忽感,多少说明了美术风格与剧集本身的不贴合。
美术风格应当取决于故事的类型和质感,故事应当由人物之间的推拉、互动交织而成,人物的互动则应当从人物自己身上自然生长出来。空心脆洋葱一样的故事,和飘摇打旋的水草般的人物,只会糅合出一个三流剧本,充满为了反转的反转和故弄玄虚的奇情。
- FIN -
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智者、是所有不幸的例外,实际上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处境中,我们如此普通,我们的选择并不见得比三姐妹更睿智、更游刃有余。不完美的她们虽然慌乱仍然战斗、并依然被爱,体现的是创作者的仁慈。
《小小姐们》的口碑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剧集开播前,观众期待值拉满,其以《小妇人》为原型改编(其实剧集跟小说已经没啥关系),由朴赞郁的御用编剧郑瑞景(《亲切的金子》《小姐》《分手的决心》)执笔,由这几年声名鹊起的女导演金希元执导(《金钱之花》《文森佐》),集结了金高银、南志铉、朴持厚、严志媛等不同年龄段的实力女演员。虽然这几年韩剧女性向色彩很浓重,但像《小小姐们》这样由女性工作者主导、讲述女性故事的作品还是颇为少见。
剧集首周收视率亮眼,好评颇多;三四集播出后,豆瓣上差评肉眼可见多了起来;随着第三周剧情推进,口碑又有所起色,但不少观众对三姐妹的评价没有改观,他们还是不解:为什么把三个女主角刻画得这么“讨厌”?
《小小姐们》依然是这几年韩剧偏爱的财阀剧。坦率地说,对于熟悉韩剧韩影的观众而言,财阀题材真的是看“麻”了,韩国创作者几乎将这个题材掘地三尺。要做出像《寄生虫》这样形式与内容兼备的杰作太难了,大多数创作者只能在通俗性、猎奇性上下功夫——变着花样让观众领略财阀生活的奢靡,窥探财阀精神世界的扭曲与变态。收视率一再证明了,观众是买账的。
郑瑞景编剧对财阀世界的刻画,倒没有太体现出她作为电影编剧的创造力。搭配金希元导演对美学形式的追求,剧集把财阀生活场景拍得很有艺术感;红色高跟鞋、蓝色兰花作为剧集的麦高芬,是韩剧里热衷玩的意象,称不上多新奇;在《顶楼》里饰演大反派的严基俊,在《小小姐们》饰演利欲熏心的野心家朴载相,这类角色已经模板化了,反转可能性不大(欢迎编剧打脸);观众倒是可以更多留意朴载相的妻子——严志媛饰演的元尚雅,她是真正的政治家二代,她与朴载相是表面婚姻,表面上她是被利用的一方,但种种细节暗示了也许她才是幕后的大BOSS。
真正体现郑瑞景意图的,是对三姐妹的刻画,编剧着重表现三姐妹意外卷入财阀斗争漩涡后的处境。
大姐吴仁珠(金高银 饰)、二姐吴仁京(南志铉 饰)、三妹吴仁惠(朴持厚 饰),生长在贫穷家庭,父亲欠债累累,母亲毫无责任,三姐妹感情深厚、相依为命。大姐在大公司里做财务,二姐是电视台记者,三妹是艺术学校的高中生。
作为女性群像剧,讨好观众的写法,要么是把三个姐妹都刻画得很完美,更多凸显“girls help girls”;要么是反其道而行之,来一个剧版《亲切的金子》或《小姐》,三姐妹城府一个赛过一个,大家都不是好人,与不完美的世界做决斗。
但《小小姐们》并非使用这两个策略。郑瑞景颇为冒险地把三姐妹刻画成“普通人”,哪怕她们还是有各种金手指加持(比如大姐得到意外之财、二姐有青梅竹马的高富帅好友),但她们的个性、认知、判断,都是普通人的普通水准。自然地,你很难指望一个普通人闪耀多么夺目的人性光芒,面对诱惑与抉择时,三姐妹的一些决定不免显得笨拙、刻板抑或自私。
大姐记事最早,经历最多,她更强烈地感受到金钱的重要性,想着有钱就可以保护妹妹,想要跟妹妹们住在有漂亮窗户的公寓。只不过,相较于靠自己(也知道单纯靠自己不太可能成为有钱人),她更想靠男人,也经历了一段被欺骗的婚姻。后来面对同事兼好友陈花英(秋瓷炫 饰)留给自己的20亿韩元(相当于1000万元人民币),虽然知道这钱来得蹊跷(陈花英还“死”在自己面前),她心动了。
大姐属于穷怕了的人,抵挡不了男人与金钱的诱惑,很容易就降智、失去判断与分寸。这让她的一些表现有种“傻大姐”的感觉,观众都要替她着急。
二姐身上更具有传统韩剧女主的品格,即,作为一名记者,她不事权贵,执着探索真相。得知大姐获得“不义之财”,她反对大姐据为己有,因为她自己的工作是“报道贪污、盗窃和欺诈”,她不允许自己与大姐同流合污。
只不过,她这份理想主义坚守在现实面前常常是不堪一击——这让她患上酒精依赖症,她需要用酒精来振作或逃避。而在一些观众看来,二姐的“圣母”不合时宜,冲动且不接地气,自己的理想是护住了,却没有顾虑到姐妹的处境。
拥有绘画天赋的三妹,虽然一直有着两个姐姐的爱护,但她的个性利己且凉薄。她知道两个姐姐很爱护她,只是她也意识到,她们帮助不了她什么;她想要逃离这个家,哪怕是成为权贵同学的小跟班,也比待在暗无天日的底层强。
第二周剧情一播出,三姐妹的个性展开,不少观众纷纷喊《小小姐们》怎么这么快就“低走”了?看多了励志向或暗黑向爽剧的观众,已经很难接受相对现实向的人物塑造。
但相较于爽感与角色魅力,郑瑞景更在意的是“真实”的呈现——女性是不完美的,尤其是在一个不平等社会里,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更可能是不完美的。由于家庭、家教、学校、社区等方面上存在的严重不足,穷人更容易困于某种“穷人思维”,他们在观念、视野、性格、胆量等方面亦“先天不足”。这么说,当然不是贬低弱者,而是呼吁公平,呼吁对弱者进行社会救济。
《寄生虫》说到,穷人身上有“气味”,《小小姐们》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剧中有这样的对话:
“你家境很贫困吗?”
“什么?”
“因为你太会隐忍了。”
《小小姐们》的三姐妹身上,体现出这种残酷性,她们有来自于家庭与出身的性格“缺陷”,就像一种挥之不去的“气味”。
而郑瑞景不想避讳这一点,甚至这才是她想创作的。她说:“写角色时,朴赞郁导演会想把女性角色写得更加帅气,但相反的是,我想把女性角色的不足、缺点显露出来。至今为止女性角色的特征是‘男性喜爱的理想女性’,但是女性知道:我们自己并不是美丽、善良、惊奇的存在,我们希望在缺点和不足显露出来的状况下被爱。从这里故事开始,角色可以成长。但是做出正确选择、完整选择的角色,故事没有开始的余地”。
从这一层面上看,三姐妹的“普通”,既是为女性形象塑造卸掉“包袱”——“完美”实际上是对女性的规训与苛求,观众对不完美女性的责骂恰恰折射了这种规训之深;也意味着角色具备成长空间,700亿韩元的诱惑下,她们如何抉择引人好奇。
应该承认,相较于电影的篇幅来说,郑瑞景在剧集节奏的处理上还不够自如,譬如朴载相与元尚雅的进入稍迟,而有时节奏快得飞起(比如第一、三周剧情)、有时又略显平淡(比如第二周剧情);人物关系的设定上也有烂俗的地方,比如大姐、二姐的感情线;财阀内斗的想象力也略显匮乏,个个智商都不太行,一个个“死”得太容易……
但不论怎么说,骂三姐妹倒也没太必要。她们有普通人的怯懦,亦有着普通人的可爱可敬。大姐爱护妹妹,她那么拜金、也想着得把坏人先扳倒;二姐如此执拗,可她的每一次妥协也是出于对姐妹的爱;三妹看似冷血,实际上她反而是三姐妹里最冷静最理智的,有着更为清晰的判断力……可以笃定的是,姐妹情是她们彼此的软肋、也会是盔甲,她们的爱不会被击垮。
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智者、是所有不幸的例外,实际上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处境中,我们如此普通,我们的选择并不见得比三姐妹更睿智、更游刃有余。不完美的她们虽然慌乱仍然战斗、并依然被爱,体现的是创作者的仁慈。
——首发澎湃新闻·有戏——
-------------下有剧透----------
主角团最后几集的努力,就像二姐第一次揭露朴载相父亲的财产一样,主角们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但情兰会永远能扭转局面保住自身。
让人感到最无力的是,情兰会自保的手段,控制媒体操纵舆论,替死鬼丢车保帅,不管是剧里还是剧外,都是真实可行的。
第一个手段,控制媒体操纵舆论
1. 揭露朴载相父亲杀人 - 阻止媒体报道,减少新闻扩散,大部分媒体聚焦二姐负面新闻,支持率不受影响
2. 朴被放出杀人影像 - 就算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只要舆论洗脑做得好,依然有一半的人不相信。最后支持率依然是第一。
3. 700亿 - 被本部长在法庭指认是给元洗钱,高室长献策让元捐出所有,坏记者来负责引导舆论。
这些手段就在于,高明的公关可以愚弄大众,操纵媒体可以决定大众能看到什么,对事实进行剪辑重排可以操纵大众的认知。
就像坏记者说的:我报道的是我认为的真相。她确实报道的是事实,只是,巧妙剪辑、打乱重排、春秋笔法的部分事实,这就足以愚弄大众了。
第二个手段,替死鬼
朴载相丝滑一跳是替死,他死了,不会有司法去审判他是否正当防卫,这个时候,操纵舆论依然有效。元虽然丑闻缠身,但依然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校长揭发元,也是替死。元本身已经千疮百孔,校长选择断尾求生,断的还是一条会毒死整体的尾巴。狼踩狼是为了保下一狼。
说实话,如果不是元最后发疯,校长的计划天衣无缝,他可以保留学校和财团,还能为情兰会源源不断培养人才。从小女孩就可以看出他对学生的训练水平之高。二姐上司说过,情兰会成员之广难以想象。这样的集团几乎不可能连根拔起。
与其说主角团灭了情兰会,不如说是元灭了情兰会。而元做这一切都在于,她想自毁,却不敢自毁。
情兰会做恶👉将军把妻子关进闭室👉元尚雅失手杀死母亲👉元尚雅变态毁灭一切
甚至我觉得,元尚雅潜意识里就想毁灭情兰会。将军一家是很明显的父权,兰花依附于爸爸树而存在,将军从未真正出场,却处处是将军的影子。
元为了追求父亲的认可,压抑对母爱的渴求。但最后还是无法得到父亲的认可(情兰会继承权)
情兰会成员大多都是精英,帮手,只有元尚雅,一个不满意就杀杀杀,杀到最后无人可用只能启用校长。
她一边杀人,一边留下自己杀人的铁证。她的《闭室》不是某次简单的舞台作品,而是会永远留存可以公开查询的毕业设计。她的兰花,不是随处可见的兰花,是公开存世仅两朵的珍稀兰花。
校长第一次说,元不能继承情兰会的原因,是她不敢自杀,第二次,说她是疯子会毁了情兰会。
校长真的太懂元馆长。
元很自私,最爱自己。因此她才会怪罪妈妈让她享受不到母爱,因此她杀了妈妈以后,想自毁却不敢。
最后导致,她一直在毁灭身边所有的人,甚至包括女儿。她喜欢看到美好的事物破灭,她喜欢仁珠是因为想摧毁仁珠无可救药的乐观。
如果最开始,将军没有把妻子关进闭室,元只会自私残酷,不至于疯到毁灭情兰会。但将军只有不杀人,妻子才不会被关。
一切都是庞大的利益集团内的恶自己吞灭了自己。
從第三集開始,對於二姐罵聲一片,假正義、衝動、莽撞,甚至還上升到演員演技,批評人家表情呆滯,沒演技。說這些話的人,大概是沒見過二姐這樣的人設,有一種人,冷漠現實 是天生的生意人。
花英對三種蘭花的評語對應著三姐妹的特質,二姐是現實。二姐非常現實,面對妹妹的125萬,高利貸和找姑婆借錢,她顯然選擇風險最低的那個,如果是假清高的設定,那她應該去借高利貸或者像大姐一樣為了借錢被打才對。
妹妹一心想攀附豪門,二姐先是借酒裝瘋,讓妹妹丟臉,認清現實打消進入豪門的幻想,見妹妹一意孤行,她請出代價最小的姑婆代替豪門為妹妹出錢治病,同時也讓豪門認清妹妹不是任人擺佈隨意吸血的存在。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最擅長最優解的選項,那就是生意人。懂得選擇最適合選項的人,而不是最正確的人才是理想的管理人才。從姑婆的對話裡也知道二姐是天生的生意人 有掙錢的天賦
但是割裂的成長環境 讓她清楚認識到自己貧窮的本質 她沒有像小妹那樣去攀附豪門留在姑婆家,因為她知道 自己即使在有錢人的學校讀書 自己的貧窮依然格格不入 與其成為豪門世界裡的小偷 還不如做一個堂堂正正的窮人
二姐和其他兩人的不同是 她是自己選擇成為窮人的 她放棄了姑婆家的生活 她比兩個姐妹更清醒認清了本質
二姐在面對豪門的偽善、同事的陷害和母親的藉口時 拆穿的非常直接冷酷 也可以說非常的聰明 她有一眼看清楚本質的能力
然而再聰明的人 面對自己和家人的貧窮 這個世界窮人的悲慘 也是無力和痛苦的 所以她選擇用酒精麻痺自己
這麼聰明到冷漠的二姐 讓她失去理智 發瘋的只有她的軟肋:妹妹。這樣看似矛盾割裂但有合理的人物性格是有血有肉的。我喜歡這個聰明但不涼薄,明明有掙錢的才能,但依然去做記者為窮人發聲的二姐。
看到第七集 完全感受到了二姐這個角色的靈魂 在追求真相和風暴中心中感受活著的意義 這也是一個好記者的特質 而遺憾的是很多人可能從來沒有見過一名真正的記者。對於人生以活著為目標的人,無法理解真相的意義。我也無需解釋更多,二姐真的太颯了,這個世界就是因為有這些人的存在,才能凸顯真相和人性的可貴。
第八集看到大姐被當作玩具設計踐踏 是否有屈辱和憤怒感呢?之前有人吐槽三姐妹明明穿的挺體面 不像窮人 而這集觸目驚心的展示了來自有錢人對窮人的剝削感 作為弱者你或許過得還算體面 或許覺得自己夠聰明夠好命 能靠近或成為有錢人的一員 脫離弱者的沼澤 但殊不知你始終只是一個玩具。
尤其當弱者放棄發聲放棄追求真相 你還剩什麼來保護你的尊嚴和生命?
第9集那個拒絕找金主爸爸的獨立女性躍然紙上 “我不需要那樣的爸爸” “我什麼爸爸都不需要” 這大概是只有女編劇才能寫出的幽微心事 很多女性為主角的影視劇都在為女主找歸屬 找男朋友找老公 好像一個沒有歸宿的女性角色就無法賣座一樣 這是父權的象徵
滿身富貴懶察覺 看不公不允敢面對 仁京在面對那個出賣良心的男上司時 在氣勢上卻佔了上風 女演員演出了一種中性的力量感 明明不擅長運動也沒有游擊經驗 卻一個人爬過了黑暗骯髒的通風管道 想起了孤勇者那句歌詞:
愛你孤身走暗巷 愛你不跪的模樣 愛你對峙過絕望 不肯哭一場
第11和12集,畢竟是編劇寫了兩年半的作品,結尾幾乎將所有的線索都圓滿對仗畫上句號,除了姑婆的公司和債務,哈哈哈,沒辦法篇幅有限,編劇也是盡力了。仁京最後出國讀書圓夢,而且和青梅竹馬HE,看起來略顯俗套,但想起之前一個網友說,比起做一名正義感的記者,仁京其實更想獲得活著的感覺。貧窮讓她內心的一些東西腐爛了,所以她需要用什麼東西來填補。
所以她沒有執著於繼續做一名記者,因為她有了新的選擇,可以用其他東西填滿內心的空洞,讀書、談戀愛,過她曾經嚮往的生活,最後還有100億的禮物。
金錢是沒有好壞屬性的,金錢更像是一種流過你生命的能量,它在流動中可以治愈和撫平那些因為貧窮腐爛的地方。
仁京,你好,仁京,再見~
你可以是孤勇者的無冕之王,你也可以是享受讀書戀愛的普通女孩。
第三集弃了,背着20亿和一盆兰花到处跑,不是一个正常人该干的事
秋瓷炫真的可惜了,接什么婚生什么娃,演技明明这么好,搞事业多好啊
看简介是三姐妹三条线的意思吧,第一集暂时只看到两条线,不得不承认第一集最出彩的还是秋瓷炫。第二集看完,三条线汇在一起了,虽然戏份还没第一集多,但是第二集最惊艳的表演还是秋瓷炫啊。说实话,要写就写真穷人三姐妹,主角其实是隐藏富豪的一家人(姑婆如果去世遗产就是她们的)略感有点矫情,非要强行把生活活的这么苦。
以为是三个才貌双全的女子逆风翻盘反杀财阀的故事,结果是三个靠运气参加男生女生向前冲的愣头青
和《非常律师禹英禑》对弱势群体的表现手法如出一辙,虽然自闭症但是出身首尔大法学部且服务于顶级律所,虽然穷得捉襟见肘,身后却有刻薄但富有随时可施以援手的奶奶,或莫名给你20亿的朋友,或惊人的艺术天才。这类消费弱势群体的爽剧,哪怕情节上再热衷表现与权力的对抗,也不过是陈腐的、套路的、站不住脚的安慰剂。
太typical了 穷人有千万种穷 这家人太typical了
不烂尾就来改五星,秋瓷炫客串太惊喜了,太有气质导致我很快就觉得她在装穷,关弹幕真的有被吓到,好大一盘棋悬疑感拉满,金高银的剧好像都可以期待下~
看完一集直接过来五星了,韩剧质感就是比国产高个几层楼,那配色,那编剧,那BGM,只能说顶尖
前两集还能饶有兴致,第三集就开始倒胃口。大姐到底是哪里让在座的各位觉得绝非凡人?二姐到底是什么魅力将隔壁帅哥吃得死死的?一切都进行得愈发荒谬,我已经猜到朱丹泰只手遮天的结局。
导演的拍摄手法胜过编剧的写作能力。
看完第四集可以弃了,不以爽剧的标准来要求它,三姐妹真的要智商没智商要情商也没情商,倒都有某名其妙的“正义感”,感觉下一秒她们就要大难临头各自飞了,还girl helps girl也蛮好笑的。
不好意思,估计年轻的你们都没看到本质:无论韩影再拿多少奖,韩剧再怎么敢拍,韩团再怎么风靡海外,就像日本如动漫的软实力和科技的硬实力,再怎么努力都逃不过内卷和人口低生育率的儒家宿命。
金高银三姐妹对抗朱蛋挞2.0
剧情不能细想就是个爽剧。崔道日和吴仁珠能不能谈一个啊!这对我来说很重要!
秋瓷炫的角色太神秘,太带感了!我以为她要坑女主的,那种盗用别人身份证做法人代表的……结果给女主留下一大笔💰的是她,估计后面还有正常财产(那个程序?的版权)留给女主了……
这三姐妹全都让人喜欢不起来也是牛
最后一个镜头 全黑透过locker的光 太绝了啊 好有故事感 但感觉秋瓷炫演得呢个角色没死 不是说整容了吗
电视版朴赞郁顶楼。朱丹泰爱到卡惨死。
金高银、南志炫,南韩最会演戏的两位新生代“青衣”。
我以为她会真的发现并思考底层人的生活,没想到大女儿有20亿韩元,二女儿炒股神童,三女儿油画天才,还有个巨有钱的姑妈,简直就是在搞笑,跟那个自闭症律师一样离谱!韩剧真的完了!都是些什么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