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1985

HD

主演:里卡多·达林,皮特·蓝萨尼,诺尔曼·布里斯基,Alejo García Pintos,Jorge Gerschman,Daniela Leyva Becerra Acosta,苏珊娜·帕姆平,克劳迪奥·达帕萨诺,Jorge Varas,Fabián Abecasis,Mariela Acosta,David Alegre,Facundo Aquinos,Pepe Arias,Hugo Balcone,弗朗西斯科·贝尔坦,亚历杭德拉·弗莱克纳,沃尔特·雅各布,哈维尔·库斯罗,Julian Levi,劳拉·帕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英国,美国语言:西班牙语,英语年份:202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阿根廷,1985 剧照 NO.1阿根廷,1985 剧照 NO.2阿根廷,1985 剧照 NO.3阿根廷,1985 剧照 NO.4阿根廷,1985 剧照 NO.5阿根廷,1985 剧照 NO.6阿根廷,1985 剧照 NO.13阿根廷,1985 剧照 NO.14阿根廷,1985 剧照 NO.15阿根廷,1985 剧照 NO.16阿根廷,1985 剧照 NO.17阿根廷,1985 剧照 NO.18阿根廷,1985 剧照 NO.19阿根廷,1985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打破能打破的一切,就赢了

阿根廷1985 把能打破的都打破了,轴线,景深。手持摄影在室内的确没必要有景深的概念,镜头跟着人就进了景深,景深处如果有小孩扔雪球,抓住打一顿好了。电台采访那场戏规规矩矩的架了架子画了轴线,采访一开始,跳轴了,主持人给采访对象的压迫感一下颠倒了过来,配着台词,主持人词穷了。

导演应该看过王家卫,更看过《春光乍泄》,很多地方用了绿色的灯光做色块,来和环境里的暖光环境做对比。其他南美的电影很少出现这样的绿色色块,也许《春光乍泄》的这种绿能叫阿根廷绿。

故事也不复杂,1985年,阿根廷司法部门公审军政府独裁期间肆意抓捕老百姓的公诉。没什么刻意的转折也没有太理性的逻辑。只是很喜欢里面那几个法学院刚毕业检察官的一句话,我将要继承这个国家,我不能让这种事再发生。

 2 ) 审判历史,重塑道德,不让悲剧重演

——评2022版《阿根廷,1985》

很多年前了,当妮可·舒可辛格那天籁一般的声音从扬声器里传出来,便会将你拉到一个你根本不知道、只能凭想象才能铺展画面的国度——阿根廷。

It won't be easy

You'll think it strange

When I try to explain how I feel

That I still need your love

After all that I've done

You won't believe me

All you will see is a girl

You once knew

Although she's dressed up to the nines

At sixes and sevens with you

I had to let it happen

I had to change

Couldn't stay all my life down at heel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 ……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这部电影反应就是阿根廷这个南美国家的一段悲剧的历史,电影种多次提到这首歌唱、的主人公庇隆夫人——艾薇塔·贝隆,她被时人成为“阿根廷永不凋谢的玫瑰”。艾薇塔·贝隆原来是一个穷人家出身的私生女,后来成为胡安·贝隆的夫人,与丈夫一起推行“贝隆主义”,创办并建立了阿根廷“第一夫人”基金会与穷人救助中心,为阿根廷妇女赢得投票权等一系列权利,维护穷人利益,受到民众爱戴。“我准备为穷苦人燃烧我的生命。”她去世时,整个国家都为之悲恸。七十万人从阿根廷各地赶来瞻仰遗容。纪念她的歌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和电影《庇隆夫人》经久不衰,阿根廷甚至将她的头像放在阿根廷纸币面额100比索上,以示尊敬。我相信这部电影继承或者说秉承了艾薇塔·贝隆的精神,并且还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像美国曾经是英国殖民地一样,阿根廷曾经是是西班牙的殖民地。1810年五月革命后,于1816年7月9日宣布独立,此后进入了一个非常时期,处于分裂和混乱状态。1853年建立联邦共和国。1862年米特雷当选为总统,宣布布宜诺斯艾利斯为临时首都,阿根廷正式成为统一的国家。1866年定名为阿根廷共和国。19世纪中叶以后,英国经济势力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大批欧洲移民来到阿根廷。

尤其二战期间,表面上中立,实际上左右逢源,靠着农产品出口,在40年代末,富裕程度位列世界第七。1943年庇隆总统执政后,提出“社会主义、政治主权、经济独立”的正义主义三原则,即所谓“庇隆主义第三条道路”。结果两边都不讨好。经济衰退,通货膨胀,民不聊生,各方势力蠢蠢欲动。阿根廷从此就没有消停过,一会儿是民选文官政府,一会儿是军人政变。尤其是1976年魏地拉军人独裁政府上台,以后的七年是阿根廷右翼军政府国家恐怖主义的巅峰期。这一时期,魏地拉、比奥拉和加尔铁里所领导的军政府以消灭游击队为名,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实行国家恐怖主义,开始了对国内民众的血腥镇压;非法地逮捕、拷打、杀害,导致近三万个左派学生、知识分子、记者、工人消失的阿根廷人消失。史称“肮脏战争”。

影片便是以这莫名奇妙地“失踪”的年轻人,也就是阿根廷历史上著名的“五月广场母亲”事件为背景——1977年的4月30日,一群中年妇女突然出现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的五月广场上,她们在粉红色的总统府前徘徊,只想知道一个问题,“我们的孩子,他们去哪儿了?”为了寻找自己失散的孩子,阿根廷的母亲们组织起来,头戴白色头巾,每逢周四就在五月广场上围成一圈行走,以这种方式引起阿根廷民众和国际社会的关注,推动了这个南美国家的民权运动。而这群母亲被阿根廷人称为“五月广场母亲”。

1983年,阿根廷结束了军事独裁政权的民选的新政府上台以后,计划对过去的7年中军政府所犯下的罪行进行清算,成立了以检察长胡里奥·斯特拉塞拉为首的小组调查并起诉军政府的主要成员。他的团队开始了近五个月的调查,调查出的结果触目惊心。调查期间,斯特拉塞拉还遇到了总统和部长的干扰,以及匿名杀手的威胁,在家人和律师前辈的支持下,更坚定了他为受害者伸张正义的决心。经过了两年多的庭审,1985年,他在法庭上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结案演说,终于将施暴者绳之以法。

其实,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当罪恶成为历史的时候,不是人们忘记了历史,而是他们选择了“不追究”。之所以选择“不追究”,是因为在他们看来那是跟某些人,甚至是跟某一个人的“过不去”,再说了,那已经是历史了,何必翻历史的旧账——替古人担忧,跟自己找麻烦。更何况,罪犯往往还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而且还手握重权。于是,绝大多数时候历史的罪恶就被隔过去了,也就是说:历史或许被多次翻弄,却从未被拨乱反正,我们所知道的所谓“历史”,不过是黑白颠倒、遮蔽罪恶的遮羞布。奥威尔说:“过去的被抹掉,抹掉的又被遗忘,于是,谎言变成事实。”奥威尔在《1984》里又说,“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所以,历史应该被翻弄、被反正,只有将颠倒过去的黑白再颠倒过来,正义才能重回人间,道德才嗯呢该重回人间,才能走上光明的路。

(此处删节259字)

所以,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会:反正历史、审判罪人、重塑道德,让正义重回人间,使得悲剧不再重演。

值得一看的电影。

审判历史,绝不是为了跟某些人过不去,而是为了悲剧不再重演。

大国之所以是今天这个样子,至少我觉得两千年来从未对历史做过人类正义层面上的清理有关。再也不能稀里糊涂了,再也不能浆糊一盆了,只要历史一天不好好清理,大国就一天也不能真想进步,人们也就不可能有尊严滴活着,未来就不能真正文明进步。拍的很含蓄,很有张力。

 3 ) 啊,真的需要勇气

可能像很多人一样,看这一类型的电影,总会下意识地比较,比较残忍的底线,文明的底线,忍耐的底线。

看到有人评论,群体性作恶的形成,只要把不应该的权力给到普通人。我觉得这么说不一定正确,不是所有的贩夫走卒在获得授权后,都会制造人道灾难。更应该避免的,是握有一定权力的人又不受制约,权力和利益不是通过制度而是通过人身依附,通过效忠和赏赐被分配和固定,职业关系变成裙带政治。这样,每个节点上的权力者才敢肆无忌惮地作恶,甚至会甘之如饴地主动供纳投名状。

影片结尾字幕说,自1985年之后,阿根廷一直是个民主国家。那些为这一目标的达成而努力过,奋斗过甚至牺牲了的人的付出无疑是值得的。大国强国梦在当今世界已经不再理直气壮地成立,无论是从道义正义的角度还是纯理论推演来说。一切的前提至少是对本国的民众负责。

Be a part of good will and good deeds.

 4 ) 转型正义,法制基石,绝不让悲剧重演

“我们有责任建立和平的国家,其基础不是遗忘而是记忆;不是暴力,而是正义…绝不让悲剧重演!”看《阿根廷1985》这样的电影很难不飙泪。即使在检察官如此铿锵的结辩后,这场堪比纽伦堡审判、对阿根廷军政府“肮脏战争”或者说国家恐怖主义进行清算的判决,其结果依然不能令人满意,民选文人总统或暗示干涉导致了妥协,依然有将军被判无罪,前总统魏地拉虽判无期后随着政府更迭曾被特赦后又入狱,由此可见一个国家转型正义历程之反复和艰难。小感慨若非要比较几大价值理念,感觉法制更优先和基础。三权分立,第四权在场监督,维持了起码的体面。

看到那些“五月广场母亲”被要求在法庭上摘下白色头巾,还有那位孕期被秘捕的母亲讲述自己遭受的惨无人道折磨…如果不是当事人讲述,无法想象竟然有如此丧失人性的罪行。一个个证人的讲述和控诉,检察官群体的责任意识和法制理想,首先是揭示真相,才有后续的其他。

想起在电影《教宗的承继》里,具有自由派气质的教宗方济各曾因与军政府的合作,虽出于救人的善意,转型后有一段被教廷贬谪,自责也背负指责,反省赎罪。片中有表现军政府通过“死亡航班”将秘密逮捕的异见人士从飞机上高空丢入海的场面。而饰演这位教宗的演员在麦当娜高歌“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的《艾薇塔》中则是庇隆总统。

PS 后看资料,肮脏战争中另外一大发指罪行,就是系统性的偷婴案,即将被捕异见人士的孩子们偷走,交给军人或盟友抚养,而亲生父母们很多被处决,则是多年后的另外一次审判了。这一次审判,魏地拉终于老死狱中。

PPS 即使立意先行,也要赞其先行的立意。

后续:《阿根廷1985》之前的1982年,军政府发动马岛战争失败倒台,1983年民选政府上台;《阿根廷1985》后一年,上帝之手马拉多纳带领阿根廷队夺得世界杯冠军。

注:【阿根廷人在跳民间舞时常常挥舞着一条小方巾,母亲们也常常在游行示威时晃动一条条小手绢。一次,她们为参加一场多组织的盛大游行时商量用什么统一的颜色来标志自己,绝妙的建议出现了:“嗨,我们戴上白色的头巾,白色,那是孩子们尿布的颜色啊,难道这不是我们心中褪不去的记忆吗?”从那时起,母亲的白头巾,戴白头巾的母亲的身影,就成了阿根廷民众斗争队伍中的鲜明标志。】

——索飒《五月广场的母亲》

 5 ) 影视

影片以阿根廷历史上著名的“五月广场母亲”事件为背景,讲述里卡多·达林扮演的主角率领律师团队大胆挑战军事独裁政权,帮助在军政府残酷统治下被迫害的人们终于寻回正义的故事。

真的很有意思 总有人山高路远,为你而来

愿我们和爱的人一起浪费人生,热泪盈眶💚

我曾踏月而来,只因你在山中

我这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

 6 ) 張鎮宏/《阿根廷1985》:為何他們的轉型正義,一直成為被看見的電影?

From: 報導者

依據 CC 3.0 姓名標注-非商用-禁止改作進行轉載

如果台灣的白色恐怖歷史,也能成為全世界觀看、頒獎並真心認同的作品,你會選擇哪一段記憶?今年(2023)榮獲第80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話題電影──《阿根廷1985》(Argentina, 1985,暫譯)──敘述一群年輕的阿根廷檢察官,冒著生命威脅與導致國家崩潰內戰的巨大風險,也要起訴軍政府獨裁統治下最有權勢的9名將軍,試圖在政治的現實壓力下,為那些被酷刑凌虐、甚至搭上死亡航班而自此在大西洋上空人間蒸發的3萬名阿根廷白色恐怖受難者,伸張真相遲來的正義。

《阿根廷1985》即將於2023年3月12日的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中,力拼年度最佳國際影片的影史地位。假若他們如願得獎,這將是史上第三部以「轉型正義主題」拿下小金人的阿根廷電影──但這對於2022年的阿根廷有什麼啟示?在遠離白色恐怖數十年後,為什麼看似題材老舊的《阿根廷1985》,卻能在阿根廷激起歷史性的票房與全國跨世代觀眾的「正義」共鳴?

一部電影,重返阿根廷轉型正義關鍵時刻

對於阿根廷人來說,2022年是魔幻而矛盾的一年。在這一年,阿根廷又一次瀕臨經濟崩潰,國內政治也因正副總統深陷重大貪腐弊案的內鬥而引發信任危機;但同時,阿根廷卻在暌違36年後第三次贏得了世界盃足球賽冠軍,夢想不可思議地再度成真,讓整個國家一掃長久陰鬱,「快樂」也難得地成為整個國家可以安心擁抱、暫時不用擔心明天的情緒表情。但2022年的阿根廷,還有另一件意外的影視驚喜,掀起社會更大、更重、更具希望也更懷愧疚的討論旋風──《阿根廷1985》。

這部由Amazon製作、全球線上串流放映並受到國際影壇熱情肯定的法庭電影,講述的是阿根廷歷史上最關鍵的轉型正義時刻:1985年阿根廷民選政府究責軍人獨裁暴行的「軍政府大審判」(Juicio a las Juntas)。片中以當年負責起訴的司法團隊為主角,敘述脾氣暴躁的傳奇檢察官史崔瑟拉(Julio César Strassera),是如何於短短的5個月內與一群年輕且毫無經驗的菜鳥合作組團,力圖在政治阻礙與死亡威脅下,為整個國家的受害者們,證明阿根廷軍事獨裁政權的暴虐與「有罪」。

2022年秋季上映後,《阿根廷1985》迅速轟動國際影壇,除了贏得2023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還入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的最後提名片單,不僅阿根廷足球巨星梅西(Lionel Messi)罕見發聲推薦(「讓我們奪下第三座金盃吧!」),在阿根廷國內院線上映的短短3週更吸引超過百萬人觀影,阿國各地電影院甚至出現數十年都不曾有過的排隊搶票潮。

不過《阿根廷1985》的真實故事,本就是阿根廷國民耳熟能詳的課本歷史,為何這段「大家都知道」的重大事件,卻能引發跨世代觀眾的巨大迴響,甚至重新觸發阿根廷社會對轉型正義的記憶爭辯?

7年軍事獨裁下,電燒酷刑、海上空拋處決的殘酷迫害史

若以2022年的現代視角回望,追求真相平反的轉型正義,是國家進步不得迴避且理所當然的道德責任。但在阿根廷剛擺脫軍人專制不久、好不容易才重回民主化的1985年,要伸張正義、追訴軍政府獨裁最有權力的9名將領,卻是足以動搖國本、甚至讓整個國家瀕臨武裝內戰的超高風險賭局。

1976年~1983年的阿根廷軍政府獨裁時期,是美洲現代史上最殘酷的一頁。在美蘇冷戰高峰的1970年代,遭遇經濟衰退與社會混亂的阿根廷,與巴西、智利等拉美鄰國一樣,因為社會階級與資源分配的巨大落差,而陷入了極為激烈的左右意識形態對抗。當時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擔心拉美左派的抬頭,恐讓蘇聯趁勢擴大在南美洲的戰略影響力,遂發起「兀鷹行動」(Operación Cóndor)透過情報與軍事合作的網路,在南美各國建立了一個肅清社會左翼的獨裁者同盟。

之中最受美方倚賴的在地力量,即是魏德拉將軍(Jorge Rafaél Videla)所領導的阿根廷軍隊。阿根廷軍方於1974年開始,就以反恐為由,在阿根廷國內發動被稱為「骯髒戰爭」的大規模政治迫害,魏德拉將軍最後更在1976年3月24日發動軍事政變,以「國家重組進程」(Proceso de Reorganización Nacional)為口號自立為總統,拖著阿根廷進入軍人領導的戒嚴統治。

在國家重組進程的大旗下,軍方發動全國大掃蕩,強勢鎮壓政黨人士、學生運動、工會團體與左翼傾向的知識分子,甚至是猶太人與不符合天主教教義者皆被視為「國家之敵」──數十萬人遭到監控、逮捕或凌虐,其中超過3萬名阿根廷青年男女,更在未經審判的狀況下,遭到軍隊法外處決,並因「紀錄不明」就此人間蒸發。

這段時間,阿根廷全國各地都有軍政府的黑牢刑求營,像是首都市中心的「海軍電機學校」(ESMA)就是最惡名昭彰的虐囚黑獄。

根據阿根廷人權運動家、同時也是經歷ESMA刑求的生還者洛薩(Carlos Loza)回憶,軍政府當時的逼供手段,主要以虐打、水刑與性侵為主,但因為ESMA是通訊電機單位,刑求官還為此特別變出一套特色化的電擊酷刑──用通電的銅線硬插入被害者的下體、肛門、甚至尿道,反覆凌虐直至被害者昏死或體內灼傷──這套刑罰,即被用刑軍官戲稱為「阿根廷鐵串烤肉」(Churrasco)。

但ESMA泯滅人性的酷刑,不只為了屈打成招,更用於「分類」政治犯的等級。運氣好、被判斷為威脅性較低的囚犯,會被轉送一般刑事法庭定罪入獄,作為向國際社會與司法系統交差的數據;威脅較大或不能讓刑求證據公開於世的被害者,除了死在獄中被埋入郊區的萬人坑,阿根廷空軍每週也會從ESMA定期接走一批處決名單上的囚犯──他們會被提前注射鎮靜藥物,然後拉上空軍的運輸機,從高空中被拋下大西洋外海。

阿根廷空軍的空拋處決,即是後世所知的「死亡航班」(Vuelos de la muerte)──軍方高層當時還自以為這種處決方式「較為無痛」,是低成本且不著痕跡的「人道處決」。但為避免部分破碎的遺骸,隨著海流漂流到烏拉圭海岸,阿根廷空軍後來還會事先強迫人犯全裸登機,甚至將鐵絲網緊緊纏繞在被害者身上,試圖讓屍體在海中膨脹後被線圈肢解,阻斷沿海漁民辨識被害者身分的可能。


「鉛筆之夜」的悲劇

阿根廷軍政府主要肅清的對象,大多是年輕的知識分子,特別是有接觸社團與組織運動經驗的一般學生。其中一個最著名的駭人案件,即是1976年9月發生在拉普拉塔市(La Plata)的高中生集體遇害事件──「鉛筆之夜」(La Noche de los Lápices)。

當時拉普拉塔的高中聯合學生會,為了抗議軍政府逕行取消公車學生票優惠,準備透過校園連署,向地方交通局提出請願。但情報部門卻認為學生已被極左游擊隊滲透,因此便綁架了其中10名高中生,對其施以水刑、電擊、飢餓與集體性侵等酷刑,牽連成更大規模的學生冤獄。

在軍方綁架的10名未成年男女裡,只有4名學生事後被轉入一般監獄成為有紀錄的「法定囚犯」,其餘6名同學則在反覆酷刑後「人間蒸發」自此永久失蹤。日後的真相調查委員會,只從刑求檔案裡找到了一份代號為「鉛筆之夜」的指定綁架名單,卻沒有留下流放或處決紀錄,因此至今阿根廷政府都無法確認這6名學生的遺骨下落。

「鉛筆之夜」之所以成為阿根廷白色恐怖的代表事件,是因為其中一名活下來的倖存學生帕布羅.迪亞茲(Pablo Diaz),後來冒著被報復的生命危險在1985年大審上作證,他在審判中聲淚俱下講述著同學們的遺言,以及彼此在人生最後一次見面中,互相訴說的感情告白。撕心裂肺的字字句句,也因此震撼全球。

迪亞茲的證詞與故事,後來在1986年被翻拍成同名的阿根廷電影《鉛筆之夜》,而法庭作證的歷史紀錄,亦在《阿根廷1985》片中有著震撼人心的呈現。但引發阿根廷電影圈熱論的巧思是:當年在《鉛筆之夜》飾演迪亞茲的年輕演員加西亞.平托(Alejo Garcia Pintos),在36年後也出演了《阿根廷1985》──他飾演的是審判法官之一,在迪亞茲的聽證會上,留下了意義深長而沉鬱的一次對望特寫。


正義的難度:軍隊叛亂威脅下的1985年大審判

魏德拉將軍與阿根廷軍政府的恐怖統治,雖鎮壓了民間反對意見,但來自國際的壓力與國內經濟的失控,卻很快顯現軍人獨裁的無能與腐敗。為了轉移內部壓力,軍政府於是在1982年大膽對英國占領的福克蘭群島(阿根廷稱「馬爾維納斯群島」)用兵,震驚世界的「福克蘭/馬島戰爭」自此爆發。不過阿根廷軍政府錯判了美國對英國的戰略支持,也錯判了時任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不惜遠征用兵的政治決心,導致苦吞敗仗。

阿軍在馬島戰役的潰敗與投降,也加劇國內原本就已瀕臨沸點的經濟危機與社會民怨,最終威信盡失且遭遇國際孤立的阿根廷軍政府,只能倉促地宣布「結束國家重組進程」,並同意在1983年重新恢復總統民主直選、以和平方式還政於民。

在和平移交政權之前,軍政府為了保證獨裁眾將能全身而退,埋下多條爭議伏筆。像是在1983年10月的總統大選投票前,軍政府就強行通過了「自我特赦」,提前禁止未來的民主政府追究國家重組程序時期的軍方犯罪,更把軍法體系徹底獨立於司法檢調的管轄權之外,自此軍人犯罪只能由軍事檢察官起訴、軍事法庭審判,試圖用「自己人審自己人」的方式,來阻斷未來轉型正義的可能咎責。

在政權交接的過渡期間,自知統治已進入倒數計時的軍方,不斷透過政治施壓與煽動部隊輿論,散播出「軍心不穩,恐有兵變」的謠言,意圖影響接任的民主政府。於是,以裴隆主義政黨為首的參選陣營,開始主張以「總特赦」作為國家和解的歷史斷點──即徹底放棄對獨裁政權的犯罪追訴,達成一夜歸零式的全面「和解」──但最終贏得大選的新任總統阿方辛(Raúl Alfonsín)卻反對無條件特赦,堅持一定要讓民主政府堂堂正正地調查軍政府獨裁時期的種種暴行與犯罪。

1983年12月,阿方辛正式就職為阿根廷總統,國家自此重回民主掌權的時代,但來自軍方的暗中反對與政變壓力,卻讓阿方辛政府搖搖欲墜──其一方面必須安撫軍方、顧及國家穩定,另外一方面則得以最快時間拿出「轉型正義」的具體成績,否則將無法讓國民信任新政府與民主政治的歸來與重生。

於是,阿方辛迅速採取了一系列果斷的政治策略。他趁著民意支持,讓國會表決廢除軍政府的自我特赦;同時也推動了有限度的司法重整,允許軍事法庭優先調查軍政府的獨裁犯罪問題,但新政府卻保有上訴權,並得在上訴階段轉由司法系統所屬的聯邦高等法院審理,以此解除軍政府留下的自我免責保險。

阿方辛很清楚軍政府的餘黨,不可能用軍法系統起訴自己人,因此在等待軍法委員會的決定前,阿方辛就下令成立獨立的真相調查機構「阿根廷全國失蹤人口調查委員會」(CONADEP),全面統整並蒐集骯髒戰爭期間,數萬起遭到政府迫害、酷刑、殺害、失蹤的檔案資料與犯罪證據。CONADEP蒐集的數萬筆資料,最後彙整成了一份概述軍政府獨裁犯罪的迫害報告《永不再犯》(Nunca Más)。

《永不再犯》此後也成為阿根廷與拉美各國轉型正義的象徵口號。但報告出爐幾天後,阿根廷軍法委員會就對魏德拉將軍等9名獨裁將領做出「不起訴處分」的決定。於是,早有準備的阿方辛隨即於1984年10月宣布「政府上訴」,並將全案轉由聯邦高等法院接手審判。

這時,時代才終於正式讓《阿根廷1985》的故事進入開場。

電影改編的限制?「歷史誤差」引發去政治化批評

「我的母親其實並不支持《阿根廷1985》這部電影的誕生。」

在電影上映成為國際熱議話題後,片中主角──傳奇阿根廷檢察官「瘋子」(El Loco)胡立歐.塞薩爾.史崔瑟拉──他的兒子胡利安.史崔瑟拉(Julián Strassera),接受阿根廷大報《民族報》(La Nacion)的專訪,暢談電影背後、真實的轉型正義歷史:

「她認為,1985年的軍政府大審判對於阿根廷這個國家太過嚴肅而重要,許多當事人現在還活著,但更多政治責任與真相卻尚未能透過那場審判而被追究與公開。因此相較電影改編必定會出現的戲劇化誤差,《阿根廷1985》或許更應該是一套嚴肅考據的大型紀錄片。」

胡利安表示,自己理解為了通俗性與戲劇效果,電影一定會有一定程度的事實改編,但在片中不斷自我懷疑、甚至為了保護家人而不願對妻小說出真相的史崔瑟拉,實際上的性格卻更像是他在法界的綽號「瘋子」,強悍執著到不通人情。

「就算在大審判期間,我家的老爹總是實話直說,無論真相多麼殘酷,我們家都不興『善意的謊言』這套──如果我爸是電影《美麗人生》的主角,那他的真人台詞大概是這樣:『請看,這是集中營的柵欄,納粹把我們關在這、不讓我們離開,動機是屠殺我們所有人。』──他就是會對年幼兒子講這種實話的人。」

事實上,「瘋子」史崔瑟拉之所以成為1985年大審判的檢察官,有偶然也有必然。在軍政府獨裁統治下,史崔瑟拉仍在聯邦司法部服務,他雖然沒有投入反對派運動,卻屢屢與軍政府的冤罪審判作對、從中不斷阻止軍方干涉司法的政治迫害行為。這種不合作的態度一度讓他被軍政府貶官降級,直到民主重返後,新任總統阿方辛才特別恢復他作為聯邦檢察官的職位。

然而《阿根廷1985》在有限的片長篇幅裡,僅能把故事限縮在「軍政府大審」的起訴過程,因此故事收攏的歷史結尾,也就放在「轉型正義得到伸張」的英雄氣氛裡──但已於2015年逝世的史崔瑟拉本人,卻對「歷史接下來發生的事」極為不滿,後來甚至因此怒而辭官。

在1985年大審判中,魏德拉將軍等幾名「頭號罪犯」雖因獨裁迫害而被法院判處無期徒刑,但因高階將領獲罪而導致的「軍隊騷亂」卻隨之而來。許多曾參與軍政府非法統治、甚至奉命執行白色恐怖暴行的現役軍官認為,1985年大審判的有罪判決只是開始、轉型正義的制裁很快就會燒到基層執行者身上;因此從1987年開始,阿根廷軍中也不斷出現自稱為「迷彩者兵變」(Carapintadas)的武裝反叛、甚至政變陰謀。於是為了平息軍隊內部的恐懼與顛覆情緒,阿方辛在1985年大審判後也迅速緊縮轉型正義的政治進程,並接連提出《句點法》(Ley de Punto Final)與《服從法》(Ley de Obediencia Debida),用縮短犯罪追訴期與究責對象級別的方式,「保障」基層犯罪執行者不會被轉型正義進程「牽連」而獲罪。

阿方辛的命令,凍結了阿根廷轉型正義的究責對象與範圍。但徹底的斷點,卻是1990年新任總統梅南(Carlos Menem)上台後,進一步「特赦」魏德拉將軍等獲罪的軍政府將領。憤怒的史特瑟拉為此直接辭去公職,且直到2015年死前,都無法原諒梅南總統與支持特赦魏德拉將軍的裴隆派政黨,阿根廷的轉型正義也自此陷入爛帳泥沼。就算在21世紀後,《句點法》與梅南時代的特赦都陸續被最高法院取消無效,但仍無法彌補自我停滯數十年導致的證據消滅與當事人抱憾逝去。

但愈是重要的真實事件,就愈難避免電影改編中難以避免的「歷史誤差」。例如許多阿根廷歷史學者都批評,《阿根廷1985》為了凸顯史崔瑟拉團隊的「英雄性」,刻意迴避了阿方辛總統與CONADEP對於推動阿根廷轉型正義進程的關鍵角色──如果沒有阿方辛的政治決心與CONADEP在大審之前就已完成的1萬多筆犯罪蒐證,1985年的軍政府大審幾乎不可能有其他機會實現,但在電影中CONADEP的敘述卻只有短短幾個畫面,阿方辛總統甚至根本全無露臉。

於是,這些微小但敏感的關鍵改編,也讓這部「本該對下一代講述政治歷史」的電影,落入了「去政治化」的敏感批評。

轉型正義為何被淡忘,卻又因《阿根廷1985》被重新記得?

但既然如此,《阿根廷1985》為何仍能在阿根廷國內引爆巨大的話題與票房成功?除了創下COVID-19以來最高觀影人次紀錄,阿根廷全國各地都有學校團體、地方社團,自主舉辦「包場公演」,甚至連不曾經歷白色恐怖的年輕世代,也非常積極地在社群網路、甚至是Tiktok上熱絡討論著「骯髒戰爭的歷史」與「何謂轉型正義?」這類嚴肅話題。

對此,不同的分析有著千百萬種意見,但主要的關鍵分成三大因素:

阿根廷雖然不缺轉型正義電影,但很少有這種直球對決的「法庭片」;

上映期間,阿根廷正遭遇舉國憤怒的政治風暴,即副總統克里斯蒂娜.費南德茲(Cristina Fernandez de Kirchner)遭遇刺殺未遂,隨後又因收賄綁標的重大貪腐弊案而遭到聯邦檢察官起訴定罪。這都讓阿根廷社會對政府信任度降至谷底,進而對「追求正義的熱情信念」更容易有投射感;

史崔瑟拉的檢察官團隊,多以20來歲的沒經驗菜鳥為奮鬥主力,史崔瑟拉「不以人菜而廢言」,讓年輕人也能在關鍵時刻成為推動歷史進步的力量,讓未經歷白色恐怖、卻對阿根廷現況感到壓抑的年輕觀眾,更能起到「未來在我」的期待與共鳴。

「但丁(Dante Alighieri)的史詩《神曲》,把第七層地獄留給暴力者、那些使用暴力傷害他人的人。在那個地獄裡,他們淹沒在一條沸騰惡臭的血河裡。但丁的筆下如此敘述這種特定的罪者:『暴君是這些殺戮掠劫的人,他們在此悔恨著自己昔日的無情與傷害。』」在1985年大審判的起訴結辯中,史崔瑟拉留下了一段相當有力的最後演說:「這場庭審與定罪之所以無比重要,是因為作為我們的國家,阿根廷有義務正視這些殘酷的暴行。因為建立和平的基礎,不該利用『遺忘』,而是選擇『記憶』;不該藉由『暴力』,而是訴諸『正義』。」

「這場大審的結果,將是我們的機會,甚至是阿根廷最後的機會⋯⋯我不用標新立異的話來結束這場公訴,但有一句話我特別想引述,因為這一句話屬於阿根廷全國人民──願我們『永不再犯』(Nunca mas)。」


奧斯卡的第三次「阿根廷轉型正義」?

在2023年3月12日的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之前,甫率領阿根廷奪得世界盃冠軍的足球巨星梅西,也在社群網路上公開為《阿根廷1985》喊聲集氣:「讓我們──奪下第三座獎盃吧!」這一方面是呼應2022年世足賽的阿根廷第三度捧盃,二來也是因為如果《阿根廷1985》如願抱回小金人,就將成為史上第三部贏得奧斯卡的阿根廷電影。

在此之前,阿根廷電影曾以《官方說法》(La historia oficial)與《謎樣的雙眼》(El secreto de sus ojos)兩部作品,先後於1986年與2009年獲頒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但更有意思的是,與《阿根廷1985》一樣,這兩部得獎作品都是以阿根廷骯髒戰爭為主題的「轉型正義電影」。

1986年得獎的《官方說法》,敘述的是一對平凡的阿根廷中產夫婦,在骯髒戰爭中收養了一名身世不明的小女孩。但隨著真相的到來,主角卻發現自己的「新女兒」其實是軍政府從政治犯家庭強制帶走的失竊嬰兒──這讓主角夫婦兩人對於女兒身世之謎開始彼此猜忌,甚至引爆不可挽回的殘酷裂痕。

《官方說法》的劇情也是以真實故事為改編。因為在骯髒戰爭期間,許多獄中生產的婦女或被控為政治犯的年輕家庭,家中的幼兒都會被軍政府「強制沒收」,轉由忠於軍方思想的忠誠家庭「接手領養」,以作為政治犯後代再教育與思想改造的社會實驗。許多人終其一生只能活在政治謊言之中,永遠無法與自己的原生家庭與父母相認。

事實上,《官方說法》拍攝於福克蘭戰爭之後、1983年總統大選還政於民的軍政府最後時期。儘管當時的獨裁統治已進入過渡階段,但拍攝敏感且極具控訴性的政治題材,仍讓導演與劇組冒著生命危險。不過當本片祕密拍攝結束時,軍政府就已經垮台,因此本片也成為阿根廷轉型正義電影的第一波高峰。

另外一部代表作則是2009年的《謎樣的雙眼》,其敘述復仇與真相追尋故事,則更為戲劇化而直接。雖然《謎樣的雙眼》故事設定在軍政府政變奪權之前的1974年,但當時魏德拉將軍的軍方部隊已收到政府命令,開始暴力鎮壓國內異議團體。因此儘管它對歷史罪責的陳述並沒有《官方說法》與《阿根廷1985》那麼直接,但這部作品也被視為骯髒戰爭年代的轉型正義電影。


 短评

如果不是结尾的「潦草」,这定是部五星电影水准!无论题材、内容到影片质量、完成度近乎无可挑剔,大量台词结合证人「控诉」完整的铺开式立体呈现厚重感强,结构精巧酣畅淋漓。无论个人表演亦或群戏几乎做到了所能达到的最好样子,包括反抗与压迫亦是我们我们现在最为渴望看到的东西(不想多说)。导演非刻意煽情,更加谈不到极具艺术感的张力酝酿与爆发,他只是在规规矩矩的表达中陈述着那个早已被历史遗忘的事实(被遗忘的却又何止这一个),然而正是这种所谓「规矩」状态下呈现出的真实感,在我看来才是影片难能可贵的品质与核心。收底部分则稍显畏手畏脚,在慷慨陈词后以「父子对话」方式宣布「结局」略带隔靴搔痒之意(我期待的大开大合呢?)。金球奖最佳外语片,代表阿根廷逐奥!答应我请一定走到最后,我会为你站台!(太爱这类题材了)

8分钟前
  • 周宇勋
  • 推荐

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為被迫害的人們伸張正義,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9分钟前
  • 飛了
  • 还行

了解一下。

13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有时候凝重黑暗的环境里会透出一丝光,请抓住这丝光,去改变世界。”

16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代表阿根廷角逐95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观感是前面铺陈政治气氛,40分钟后检察官团队运作开始渐入佳境,受害者陈词带动情绪,临近片尾检察官结案陈词进入高潮,还是胜在题材上,叙事和拍摄制作还有表演上都规规矩矩缺少亮点,剧本远比不上七君子那种缜密,而且视角过于单一

19分钟前
  • mills
  • 推荐

中规中矩。没有表现得特别出彩,也没有明显的疏漏。但对于这样一个题材,中规中矩那就意味着值得一看了吧。"Sadism is neither a political ideology, nor a war strategy, but a moral perversion."

20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首先,雅典娜,我对唔住你,你在我这的电影节已观看排名要再跌一次去第四名了,因为这部该排得上第三。我看着电影中为证据奔波的年轻人,明明现在自己也是年轻人的一员,却止不住的流泪,止不住的向往,我在想如果,哪怕是如果,现在的青年人也能________…那有些事情,会怎么样?这样的审判无法不让我想起_______________。这类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会让人永远无法厌弃,因为苦难是在被重复的,说着Never Again,只不过是一种“安全词”,一种安抚幸存者和未经历者的“口服药”,的确,我们是应该不断为此努力,可人类最擅长的,就是从来不肯从历史中学习到任何东西,重蹈覆辙是我们的拿手好戏。在战时,现在就有战争,人命到底值多少,人的道德又值多少?谁来回答我。

25分钟前
  • 南辕北辞别多日
  • 力荐

2022/09/26 Norris Cinema Theater:教育不是为了规训,而是为了给你勇气和手段去打破社会的不合理。一度落泪,庭审戏虽然twist不够多但绝对稳扎稳打。关键是受害者含泪而绝不掉泪的陈述让人一下被漩涡进去。整部影片包括结尾都有好莱坞的印痕,但又如何呢?故事讲好了,又有绝望又有希望。幽默有之,但不嬉皮笑脸。严肃有之,但不无聊至死。收官是一步一步被built up的高潮,一篇无聊又铿锵有力的indictment。再来一点已经不那么重要的结局(这点很重要)。结构工整,情绪充沛,可以说已经在类型中做到了极致。

28分钟前
  • 血浆爱好者
  • 推荐

残忍之处坚决不用闪回,甚至不惜反复在情绪重点将节奏拖缓,沉稳版的索金,有点弥补了当年斯皮尔伯格没拍成《芝加哥七君子审判》的遗憾。

31分钟前
  • 字母君
  • 还行

何时我们也能拍出来这一部?

32分钟前
  • metaphor17
  • 推荐

追诉不是为了报仇,是为了警示

37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天啊,看的时候心口闷着像快窒息的感觉。真的光是想想那段历史就已经窒息。那种历史我们好像也经历过相似的。掌权人利用权力来掩盖美化一切,平民和受害者要费尽全力甚至是豁出生命来抵抗和抗争。太难了,太难了。政治永远是肮脏的不是吗?受苦的只有百姓。“我们有责任在记忆的基础上建立和平,而不是遗忘,不是暴力,而是正义”庭审现场一个个证人来讲述他们的过往真的太令人难过了。后半段有一点累赘和拖沓。把前面蓄起来的力都冲淡了。人物刻画也不太好。用另一部《西线无战事》里的话来讲“给人一点权力的话他就会变得野蛮”我不会责怪没有勇气出庭作证的人,可是我真的好敬佩那些敢于发声的人,他们努力又无畏,用尽全力再叫醒那些被洗脑的人。请别变得麻木,请记得保持清醒和独立思考,请善良。

39分钟前
  • 废话大王-
  • 推荐

对于记忆的追溯和对真正民主的渴望让这部电影充满力量,但显然最后呈现出来的不够好,远未达到《聚焦》那样的流畅和震撼,检察官这边可能遇到的困境和危机没有想象中吸引人,又拍得这么长注定让人难接受

43分钟前
  • 理易封
  • 还行

中规中矩的政治片,低配版《辩护人》,以阿根廷历史上著名的“五月广场母亲”事件为背景,讲述里卡多·达林扮演的主角率领律师团队大胆挑战军事独裁政权,帮助在军政府残酷统治下被迫害的人们终于寻回正义的故事。摄影机近乎痴迷地拍摄遇难者家属在法庭上如何声泪俱下地痛陈自己的经历,煽情技法也过于普通。人物形象的塑造较为片面、单一,男主及其团队自带的主角光环相当耀眼——只要怀抱着伸张正义的目的,只要拥有一颗坚守真相的初心,一切困难都会自动让路。这都削弱了探求正义路上的曲折,对悲剧发生的原因、军政府的独裁统治也缺乏更加深刻的反思。

45分钟前
  • 胖胖Panda
  • 还行

形成系统性的作恶很简单,只要把不应有的权力赋予普通人就可以了,哪怕是一点点权力。这能让每个参与的个体迅速形成紧密的团体,且每个人都在心理上有峙无恐,事后也心安理得。路西法效应放之四海皆准。然而他们不明白一件事,当某天人们开始清算恶行的时候,承担罪责的不是背后那个虚拟的系统,而是每一个具体实施的人,是作恶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坚信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不要作恶!

48分钟前
  • 泥巴
  • 推荐

剧本有点太直白了,也可能是字幕翻译的问题。主角们受到的精神上的压力没有完全表现出来,看完也就那样,故事是个好故事,但缺了那么点味儿。

49分钟前
  • 西域奇童
  • 推荐

140分钟的篇幅内闲笔太多而信息量不足。整个诉讼的难度和阻力都被过度简化了。编剧宁可对骚扰电话或亲人冷眼这种细枝末节多下笔墨,却让辩方律师和证人在片中几乎失语;政治压力即使略有提及最终也被搁置不顾。证人在警车上分娩的骇人证词可以是全片情绪的高潮,但不应该被拍成主角团队的致胜法宝。导演没能为观众梳理清这种犯罪背后的系统性原因及责任人,而是采用了偷懒的煽情处理,让真实故事的力量大打折扣。

51分钟前
  • Piglette
  • 还行

题材厚重剧本薄弱,人物刻画和叙事结构远不如同类型题材的芝加哥七君子。对于法庭的戏码也是一带而过,除了证人证言外对其他环节几乎没有刻画。结尾的acusación固然打动人心,但作为一部倚重法庭戏的电影,对司法在程序正义上的刻画显然不够到位。nos cabe la responsabilidad de fundar una paz basada no en el olvido, sino en la memoria. No en la violencia, sino en la justicia. 正视过去才是走向未来的第一步。比起原谅,不遗忘或许才是更难得的勇敢。

53分钟前
  • 副极地季风带
  • 还行

我们有责任建立和平的国家,其基础不是遗忘,而是记忆;不是暴力,而是正义。… 绝不让悲剧重演。—— 今天看到第80届金球奖颁奖,没想到获得最佳非英语片的不是《西线无战事》(或《分手的决心》or《亲密》)而是这部唯一我没看过的《阿根廷,1985》(《RRR》上个月刚好看了),于是就找来观影了。|豆瓣的剧情简介「影片以阿根廷历史上著名的“五月广场母亲”事件为背景,讲述里卡多·达林扮演的主角率领律师团队大胆挑战军事独裁政权,帮助在军政府残酷统治下被迫害的人们终于寻回正义的故事。」让我联想到电影《纽伦堡的审判》,而片中刚好有句台词:“…我在准备至纽伦堡审判以来史上最重要的审判…”。|为本片的题材内容点赞,不过就电影本身的故事剧情而言还是不够吸引我。★★★☆

5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四平八稳的庭审片 前半段的年轻人收集证据那段应该是很多人的心头好

1小时前
  • 星竹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