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

HD

主演:何梓骞,陈浩,杏林儿,良生,囧森瑟夫,一舟,李南,张运气,绿绮,零柒,幻听,香凝,王雲行,南新,山岸,砖砖,兔七,九玦,巽辰,崔凯,子凌,韩雨泽,盛典,南屿

类型:动漫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大雨 剧照 NO.1大雨 剧照 NO.2大雨 剧照 NO.3大雨 剧照 NO.4大雨 剧照 NO.5大雨 剧照 NO.6大雨 剧照 NO.13大雨 剧照 NO.14大雨 剧照 NO.15大雨 剧照 NO.16大雨 剧照 NO.17大雨 剧照 NO.18大雨 剧照 NO.19大雨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底层屁民不配理解这个世界

对《大雨》批评的部分其实大部分跟6年前《大护法》差不多,只不过如今互联网的声音更大传播更远。

而这次更多批评在于剧情混乱人物单薄,其实有一点原因:《大护法》是上层视角代入,上层天然带着相对全知的视角和能力。而《大雨》是下层视角,观众只能跟随着两个底层屁民来回奔波、反复被抓捕被驱逐,却难以明白为什么。

我们太习惯在电影里做上层了,太习惯做全知的上帝了,但是不思凡在质问:凭什么?

屁民有权利理解这个世界吗?

《大雨》的剧情我可以用一种生活化的例子来解读:

你早晨上班,走到青年大街发现封路了,事先没有任何通知,反正不让通行了。没办法,你只能找停车点还共享单车,准备坐地铁,还车的时候你远远看到一排气派的车队从青年大街开过去,至于车上是谁、要到哪里去,你不知道。

进地铁站的时候,跑出来一个人,跟你撞个满怀,他是谁、为什么跑,你不知道。

到了公司,不出意外的,你迟到了,这个月满勤奖没了。你算了一下,下半年交完房租,卡里的钱只够给孩子交学费了。办公室新来的年轻同事讥讽你,没钱生什么孩子,活该当驴。你去求领导不要算迟到,毕竟封路是意外,但领导觉得你迟到还找借口装可怜。

垂头丧气回到家,你的孩子开心地跟你说今天在幼儿园学了新儿歌,要唱给你听。你的孩子还小,还处在依恋父母的年纪,你走到哪里都要跟到哪里。跟孩子在一起你有多幸福,其他人根本无法体会。

第二天你身体不舒服,不知道得了什么病,但还是坚持去上班了。公司突然有大领导来视察,大领导是什么时候来的、为什么来的,你不知道。大领导人很好,看到你生病给你一盒药,你吃了舒服多了。下班你想多买一盒这个药,可是所有药房都没有,甚至没人见过。

你的病越来越严重,你怕传染给孩子,决定去医院。刚到医院就被抓走了,说你是传染病必须集中治疗。怎么治、治多久,你不知道。你只是惦记家里的孩子,这时有领导说,会有人照顾你的孩子,你觉得也好,免得自己传染给孩子,孩子没事就行。

病房很多跟你一样的病人,没人知道这是什么病、怎么得的。但是你看到了那天在地铁站撞到你的人,他已经快不行了。

时间越来越久,病人越来越多,一部分病人受不了了,他们想出去,他们想要把病传染出去,让全世界都跟自己一样。另一部分病人只想赶快去死一了百了。而你已经病入膏肓,在垂死之际,好像做了一场大梦,一场狂乱的大梦,梦中你的孩子在找你,而你最终没能跟孩子团聚。

这是《大雨》的另一个版本,这个版本里的世界同样模糊,人物同样单薄,但我觉得它那么真实、那么日常。

当然,如果你是某一种领导,或那种年轻的同事,你不会喜欢这个故事,你的世界有另一种视角。

 2 ) 《大雨》啥都好,就是不够好看

由不思凡编导的动画长片《大雨》,是今年1月份我最期待的电影。由于没能在周五第一时间去观看,使我得到了一些不太理想的反馈……于是我及时调低了预期。

可即便提前打了预防针,我对《大雨》还是比较失望:这部影片若真考究起来,哪哪儿都好,唯独不够好看。

影片的卖相极佳,美术、创意、概念、配音和技术力都很出色。

就拿片中出场的角色和势力来说吧,光是起名字就非常有水平,底层的穷人父子不配拥有姓名,只有表达吃饱肚子渴望的昵称“大谷子”和“馒头”,如流质般的蛟怪肆意横行,戏鼓船上有着存在路线之争的老船长和穆影之,代表人类权贵的柳家人指挥着黑龙军或残酷或温和地掠杀,夜翎人希望靠雨夜的神鸟荡涤一切罪恶……

我看电影的时候就老在想:名字都那么好听、那么贴切,设定又足够精妙漂亮,各种隐喻、意象、关于现实世界的思辨还层出不穷,没文化没能力的人真做不出来。

更别说《大雨》是二维动画,画面相当饱满舒适,静态和动态表现都可圈可点,尤其是结尾高潮戏的长镜头,让观众以第一人称视角穿行在戏鼓船内外,看到了所有角色生死离散又殊途同归的状态,堪称惊艳绝伦!

照理说,这么牛掰的制作和底子,那么多可以深入的叙事点,随便挑一个讲讲透,《大雨》就肯定是部佳作了……结果,影片反而束手束脚、欲说还休起来了。

阶层批判、世道不公、人性贪婪、愤怒抗争、历史轮回……影片中有太多可以展开的点,统统被压缩打包进100多分钟里去了,偏偏这些“黑深残”的话题,还都套在了一个关于贫民父子情的小壳子里。

我并非指责这个处理有多糟糕,无权无势的穷人被迫卷入“神仙打架”的视角也是极好的选择——只不过,不思凡真正想要讲述的东西,显然不是这份普世的温情,它更像是为了安全、为了市场而加的一层保护套,并没有下多少力气去塑造和丰满,所以影片故事给我的感觉就是,那些深刻的意喻充满了谜语属性,走三步退两步,控诉和表达效果大打折扣,推到台前的父子情又十分单薄浅显,最后只留下馒头那“大谷子!大谷子!”个没完的车轱辘话萦绕在耳边了。

片尾字幕那句“愿你此生有爱,可抵世间大雨。”说得没错,可让《大雨》来讲却总觉得不合适,因为它满屏都在述说“大雨公平地落下,只有我们(蝼蚁般的穷人)淋了雨。”

哎,《大雨》和三四年前那部《妙先生》的情况差不多,还是犯了高概念、低执行的老毛病,怀揣着一座金山,却只能用破洞的尼龙布秀给别人看……如此一想,七年前不思凡能在《大护法》里找到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平衡感,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电影啊,总归是要以能看、好看为前提,本来按我的脾气,肯定会兴奋地对《大雨》的丰富内涵津津乐道、大书特书,结果就因为没看爽,现在只能是简单聊几句完事了。

但,我还是会支持不思凡等坚持作者表达和2D手绘的动画工作者,希望他们今后在保持锐气的同时也能更多接点地气,创作出更多能让广大观众接受并喜欢的作品。

 3 ) 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谢谢《大雨》贡献给我近五年来最差的观影体验。这场灾难级观影从欣赏完美轮美奂的开篇美术没多久,我便开始如坐针毡。

开场30分钟,已经有6个角色贡献了哭戏,哭这么极端的情绪几乎用平铺的方式全片滥用,高潮时刻男主馒头甚至两分钟内连哭三场?!情绪线没有起伏,全片的情绪基本都被拉到了A级强度,再高能的桥段也被拉平了,纯粹沦为情绪宣泄而不是在叙事。

同样的还有台词,平铺,没有留白,甚至单人角色的场景也要靠自言自语填满声场,而且文本内容我简直无法称为剧本,诗意的美术呈现却搭配了毫无文学性的甚至缺乏表意能力的台词,不是干巴巴念设定就是口语化情绪输出,毫无营养,连戏班的戏词都不愿意打磨,难以相信在这样的作品中直接放弃掉文学部分。而这种文本使人物塑造也出了问题,角色大都成为了一种情绪集合,是符号而不是立体的人,基本上只有单一而情绪化的目的,没有体验、思考、转变等更深层的刻画,大量拙劣的重复性文本让他们呈现出聒噪轻浮的状态,甚至在作为符号的工具性上也不足为用,你会发现删掉几个人也不影响故事的呈现状态。

叙事节奏更是让人匪夷所思,导演根本不愿刻画细节,连吃饭都只能出现在台词中而不给一点闲笔,导致文戏与铺垫桥段非常枯燥羸弱,但情节安排上却极力缩减冲突点和武戏时长,揭开反派身份以及最终的“大战”都是戛然而止,让你在文戏中煎熬,武戏中懵逼。此外突兀的闪回,叙事线的分裂也让观众的体验完全割裂,无法入戏。

最终,动机、人物弧、爆发点一一坍塌,整个剧作成为灾难。

除了剧作之外,音乐也出现了向久石让借鉴的嫌疑,我听到至少三处乐段出现了两部宫崎骏电影原声的听感。

全片除了美术部分,其他任何我都夸不出口。

与《大雨》相似,《深海》也是在剧作上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只是《大雨》继承了这些缺点后还放大了十倍。看到这些我期待已久的本该成为杰作的电影一个个暴毙,我只有心痛。

只希望中国动画导演能懂得借力和用人,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大包大揽,最终只能产出超级庸品。别让自负毁掉艺术。

 4 ) 馒头纯粹到极致的品质,我们或许都忘了

看完《大雨》,不得不感慨不思凡还是那个不思凡,表面温柔感人的故事之下,是追回赤子初心的呼吁。

与大部分动画电影习惯塑造的早熟、敏感儿童形象不同,馒头从配音、形象到角色性格,都是一个十分还原的小孩形象。且作为片中唯一的小孩,馒头与每个角色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对照关系。

1. 馒头和大谷子

一个逃犯,一个弃婴,大谷子和馒头可以说是社会底层人物的写照。电影开头大谷子对馒头的照顾、回到大龙湾寻找夜翎缎的初心都在标志着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关爱和保护,但看完整部电影,我认为物质上是大谷子养馒头,精神上则是馒头温暖着大谷子。

大谷子在溺水前遇到装着馒头的木盒,没有这个弃婴,他早就随着戏股船一起死在了过去。为了馒头,大谷子开始打工干活,想好好做人给馒头更好的生活,哪怕穷困潦倒、流离失所,也没产生过自暴自弃的念头,因为馒头是他活着的原因,他不在,没人会收养一个来历不明的弃婴。可以说,在养育馒头长大的过程中,大谷子找到了活着的意义,也在父子亲情中感受到了爱和陪伴。

而馒头在大谷子的爱中长大,成为了一个能够给别人传达爱的小孩。他会担心大谷子做噩梦,会害怕他被船上的怪物抓走,他知道自己不在,大谷子就不会有动力找解毒的蓝蘑菇,也知道柳子彦是好人,大谷子会想把自己交给他们,即使他不理解大人的自卑、自厌、自毁,但也察觉得到大谷子内心的这份痛苦,坚定地选择要陪着他。

馒头的坚定、执着,和大谷子的自卑、顾虑其实是一个很鲜明的对照,只有经历过社会毒打的大人会衡量、比对,而孩子的内心其实最为通透,只在乎和爱的人在一起。

2. 馒头和柳子彦

柳子彦其实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角色,成长在柳大欢这样一位代表强权、统治阶级的父亲之下,靠自己成为“监军”,有着符合社会法规下的三观,清廉公正。但片中她与馒头的相处中有一点很值得深究,就是她会先入为主的将馒头放在儿童、弱势、需要被保护的立场去看待,会用“大人的事”这种理由搪塞馒头,会不假思索地认定馒头是大谷子这一逃犯偷来的孩子。和无关地位、年纪,纯粹因为爱去保护大谷子的馒头相比,柳子彦的身上隐藏着被社会规训后的价值观,带着“刻板印象”和“社会标签”去先给一个人下定义,每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渐渐被社会价值观影响、同化。

3. 馒头和穆影之

馒头和穆影之,像极了童年的勇往直前和少年的迷茫犹豫。馒头不认同大谷子强加给自己的夜翎缎,能够直白大声地说出我不要这个东西,我只要和你在一起。穆影之不认可父亲“宁可做怪物也不愿再做下九流”,却不知该如何反抗,在父亲的支配下麻木地支撑戏班。随着成长,我们看到的更多,却失去了最初的那份直率和勇气。

4. 馒头和柳大欢

影片结尾处,馒头和柳大欢对待“死亡”的态度也很有意义。柳大欢在数年来好友离世的影响下,接受了生离死别的无可奈何,穆影之离去,他会说友人终于解脱了,会带着他的梦想向前看。但馒头不同,他不接受大谷子会变成怪物、会离开自己,他顽固的找着解决方法,认为就算变成怪物,只要有足够多的蓝蘑菇一样可以救回大谷子。这份近乎笨拙的坚持在大人眼中看起来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这就是我们经历过沧桑,有过太多无力回天后被迫选择接受的方式,无法面对亲人终会离开,所以选择接受、理解、向前看,而无法做到馒头这样,明知会被烧伤,也勇往直前。

许多人都是冲着《大护法》的暗黑、深刻来的吧,从预告时期我就在想怎么时隔六年,不思凡的电影主角从深沉冷静的大护法转变成天真勇敢的馒头,这和导演自身犀利、深刻的观察视角并不契合。看完电影后,我理解了不思凡这六年来的观念转变:成年人历经千帆,见证了世界的残酷与自我的弱小,渐渐长成了社会塑造出来的样子。但我们曾经都是馒头,都有过“只要我踩住你的影子,你就走不了了”的幼稚和单纯。这份纯粹实际上是强大、可贵的,它可以化作伞,抵过世间风雨。

大雨可以洗净污垢,愿你我都能找回属于自己的赤子之心,成为一个知世故而不世故、天真且强大的人。

 5 ) 看完这电影,我感觉我就是下里巴人

不思凡的几部动画我好像都看不进去,能感觉到他很有想法,而且想法都是特立独行那种,电影的人物造型、故事都给人一种不太好理解,但你又会觉得他很牛的感觉。 可问题是,我理解不了他特立独行背后究竟想表达什么,就让我进不去他的动画世界。 这部《大雨》,核心我理解是表达一种父子之爱。但是对于父子之间羁绊的描写我就觉得太少,没有什么前期铺垫,整部片子都是两个人互相寻找,让我难以共情。 而背景故事又相对简单,一个沉船的戏班子领班想通过隐蛟这种怪物复活,今后不再被歧视,最后被一种叫夜翎人的种族召唤神鸟干掉的故事。故事为什么这样没有具体交代,就像动物世界水鸟吃蟹一样,好像只是相生相克的本能。 但是对于隐蛟、夜翎人、夜翎缎究竟是什么,好像都没有交代。一切给人一种按设定走就行,不用纠结为什么的感觉。这也让我不知道怎么去进入这个故事。 最后神鸟只是把象征怪物头的一个类似舞狮的道具拆掉就打斗结束,虽然几十秒的动画技术看起来不错,但是就觉得这最终大战很草率。 而大谷子最后被馒头踩住身体,馒头大哭这段加上音乐的响起,我明白导演是想引起观众的共情,但因为父子感情前期铺垫太少,我就没有一点感动,反而觉得太刻意。 但是我又好像能感觉到导演在影片里有很多隐喻和表达,只是我实在一下弄不明白,这就让我感觉自己像是个下里巴人,都不配评价这部电影,总之看完就很纠结。

 6 ) 解析《大雨》的深意与细节,世界如美梦般残酷

聊《大雨》,离不开《大护法》的世界观。不过它们之间并没有情节上的联系,而是指《大雨》与《大护法》之间,存在着一种世界观和价值体系的共融,这一部分的展现,我们可以用深度、现实或黑暗去形容,却远难用这些词概括。只能说,这是国产动画中极少有其他作品做到过的。

从两部动画看,不思凡对“人”与“非人”,或者“人的异化”这类主题很感兴趣,《大护法》中,花生人长出成熟的标志鬼蘑菇被污名化为瘟疫,会被枪决,假神仙所代表的集权主义,扼杀着他们从“非人到人”的可能。

有了这样的前情,再来看《大雨》的故事,隐蛟附身让人成为行尸走肉,追逐权富者最终都面目模糊,麻木的状态可以“传染”,这其实是在说让“人”成为“非人”故事。上层的作恶与强权,底层的困苦与无奈,是从《大护法》中继承而来的关注点,这种写出了各色阶层众生相的视野,比起以大护法的闯入者视角去揭秘的悬疑感,是种多了几分苍凉感的关怀。

我们可以从“美梦”、“世界”、“残酷”这三个词,去看《大雨》所想展示的这种生存逻辑,下面我会列出这三个关键词涉及到的细节和设定,并逐个分析,也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关键词——美梦

-底层的梦

对于大谷子这样的逃犯来说,找到财宝就等同于给馒头带来好生活,现实根本不会这么简单。这种天真到幼稚的想法,就是属于他们这种底层人的“美梦”。

片中的戏鼓船,主要以馒头的视角呈现,带着一种诡谲的华丽感。戏鼓船的华丽和船下的山野景观形成了鲜明对比,仿佛不是这个时代、这个穷困语境里会出现的空间。比起船,它更像是,梦。一场大谷子和馒头这种阶层的人,只能在梦里才能看到的场景。

戏鼓船的梦幻空间

-戏鼓船

其实戏鼓船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演出空间,通常叫“船台”,意为在船上或水上设立的水上戏台,《史记》里“十八年,齐桓公与蔡女戏舟中,夫人荡舟”被认为是最早的舟船被用于娱乐的记载之一。因为有出土的文物记载过船台演出、祭祀的场景,也有学说认为,我们如今常见的赛龙舟,也叫竞渡,最初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或伍子胥,而是一种上古时代先民为了魇水怪、镇水患而举行的水上祭祀活动。刚好在《大雨》的故事里,也有隐蛟王这样的水怪存在。

戏鼓船

在这样的背景下来看片中戏鼓船的设定,它对于“美梦”的象征就更为强烈了,一方面,祭祀代表着人们对于生活样貌的期望,那是一种梦;而戏台上的演出,同样也是“大梦一场”的戏剧场景。

广西玉林出土的铜鼓纹,展示了船台祭祀活动

-戏班伶人

片中,戏鼓船上穆家班的成员们都已经被隐蛟附身,变成了怪物。有一群“小戏伶”始终在唱着细思极恐的歌谣,处在醒不来的噩梦之中。想要重振旗鼓的老船王,一直在用重生的“梦”诱惑他们。但我们也都知道,对于已经死去的人来说,哪来的什么重生呢?区别不过是,到底要做无意识的行尸走肉,还是要做有意识、助纣为虐的怪物罢了。

所以对于穆家班的戏伶们来说,重振戏班,也是一场繁华的噩梦,他们的唱段,“在自己的梦里做胆小鬼,在别人的梦里做大英雄”,其实就已经揭示了梦的虚妄。

关键词——世界

-角色的名字

“世界”的现实与美梦完全不同。从角色们的名字我们就能看出这部分现实。大谷子和馒头一路上都在找吃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他们却一个叫“谷子”一个叫“馒头”,都是食物的名字,一方面可以说是反讽,一方面,这也可以说是,大谷子在起名时,就对这个小孩寄予了美好的愿望——仅仅只是吃饱而已。

与此同时,他们遇到的浪人柳大乐、女监军柳子彦和她的父亲,是可以执掌军团的权贵阶层。他们的姓“柳”其实就已经带有文侠气质,与食物的名字拉开了差距。

比起大谷子和馒头的赤脚短衫,他们身骑白马,肩套皮草,高靴华冠,虽然在同一个地方相遇,但显然社会地位更高。这种阶级差异,上层权贵可以轻易决定底层命运的悬殊感,也是《大雨》想要展现的世界的现实。

馒头一开始是不懂这些的,在大谷子用谎言编造的美梦里,他会以为追踪的官兵是在保护他们,而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在跟大谷子分开后,他才会慢慢明白。

柳家人与平民的差异

关键词——残酷

-雨与伞

故事的设定里,惊蛰这天大雨落下后,戏鼓船背后的邪恶力量会爆发。有意思的是,在这个名叫《大雨》的故事里,直到大雨落下后,也不算有真正的“伞”出现,

“伞”在片中,是以怪物的形态出现的。它不遮挡雨,不保护大雨中的人们,反而是种污染性、吞噬性、传染性的存在。

在这里,我们需要从“伞”的意义,去倒推“雨”的意义。

大谷子被“伞”吞噬

伞这个字在汉语里出现的比较晚,更早的时候以“盖”出现,《古今注·舆服》里称之为“华盖,黄帝所作也。”在古代,用伞有规制,更涉及到官仪,普通人不能打,只能用斗笠蓑衣,就像《孔子家语·致思》里就写过“孔子将行,雨,无盖”。在官家规仪里,伞甚至还有皇权的象征,代表荫庇天下。

隐蛟在故事中可以化身为伞,束缚住人的眼睛、手部和上身,把他们变成行尸走肉,这个意味已经很明显了。它所代表的怪物,背后是隐蛟王,象征着力量、欲望和权力,它只为向自己臣服的人“打伞”,那是屈服于权贵、相信权贵力量,或试图接近权贵的普通人,最终的结果,当然是吞噬他们,让他们从“人”变为“非人”。

说到这里,你们也就明白了,大雨在这里,其实成为了一种“平等”的象征。它更接近于南怀瑾对庄子哲学中“大仁不仁”的解读,“天地没有仁与不仁的观念,包容万象一切……下雨也一样,好地方也下,坏地方也下。”

大雨,是让众生平等的存在,但它同时也洗去了掩饰,让我们看到了不平等、不公道的现象正广存于世间,这种原本会均匀地淋湿人们的物候,因为“伞”的出现,浇出的,是这个世界的倾斜与薄厚。

被附身的伞状人

-“人”与“非人”

就像前面说到过的,不思凡很擅长借动画来隐喻“人的异化”,类似《大护法》中的花生人、鬼蘑菇、假神仙,《大雨》中同样有带有强烈社会寓言的设定。

首先是可以“人传人”,也可以通过病原体传播的隐蛟,被附身/传染/中毒的人最终会失去自我意识,变成行尸走肉,成为怪物,并最终死去。染病的人成为“非人”,这部分的暗示意味,是大家都心有余悸的过去。

然后则是那些龙耳军团的官兵,他们始终以蒙面的情况出现,看不见面容,也就意味着他们并不是具体的“人”,而是抽象的、都拥有相同面目的“工具”。

戴面具、没有脸的官兵

女监军、她的父亲军头,是官兵中为数不多露出面貌的人,这也意味着只有掌权者才有资格成为具体的人,但再往深想一步,他们真的能被称为人吗?军头虽然没被隐蛟附身,但眼中只有利益的他,和被隐蛟控制的麻木躯体其实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他同样也是“非人”。

馒头第一次上船的时候,小娄称他们这些上船的人为“肥料”,且“每个人都是戏鼓船的肥料”其实就是在说,在系统性的问题下,无论权位高低,人人都是系统性和社会机器的“肥料”。

这,便是美梦醒来后,世界的残酷面。从这个维度上来看,馒头和大谷子父子线的温情虽然贯穿了整部影片,但它的底色,其实是与《大护法》一样残酷和黑暗的寓言。

散播隐蛟的行尸走肉

不过我想,除了那个隐蛟化成的,遮蔽了人们耳目的、吞噬人们自由与自我的伞之外,在大雨之下,应该还存在另一种“伞”,那就是大谷子和馒头之间的关系。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不仅仅是戏鼓船、戏班演的戏、重生的幻影代表着梦,而是就连整个故事,都是大谷子说给馒头的梦呢?大谷子不想让馒头看到这个世界的残酷,有这样一个故事,馒头或许就能接受,自己这个逃犯的去世,是一场诗意的冒险;而那声爸爸,也终于可以听得理所应当了。

馒头想要用踩影子的游戏去留住父亲,就像外形设计参照了酒瓶的游侠柳大乐,最终留下了那把属于戏班少主穆影之的琴。这些被留下,被看重,被相信的琴声和童稚,比起那些官兵的枪炮,是真正的、具体的“人”,也是我们所能拥有的,在长梦醒来之后,与这个残酷世界对抗的最大勇气。

 短评

我觉得不思凡先生需要淋一场大雨。

3分钟前
  • 一击配读大螺
  • 较差

隐蛟,夜翎人,戏鼓船,很多设定都颇为趣味且美术风格独特,资金不再捉襟见肘后,不思凡终于能够自由挥洒它脑中那个瑰丽诡谲的中式奇幻世界了。故事上则野心很大,以一艘戏鼓船为核心,串联了各怀目的的众多角色,用阴谋和角逐编织出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又在大雨落下的一刻揭露了“层层罪恶”的真相,一部属于成年人的动画。

5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相比《大护法》更侧重世界观体系的塑造,但不思凡没丢掉那些严肃的思辨。四方阵营寓意现实社会四种不同的处世态度:有人在掠夺,有人只想活着,有人彻底陷入迷茫,有人还在倾力挽救…种其因者,必得其果。大雨不公,因为它下落在这样一个没有公道可言的世界。不同阶层的人,抵御风险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9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又名《我们仍未知道馒头头上的白毛团子到底有啥用》,犯了跟《妙先生》一样“眼高手低+形式重于内容”的毛病。开场仅十分钟就有五方势力登场且互有恩怨情仇,观众要一边记设定一边看剧情一边琢磨各种意象隐喻和台词里的弦外之音……影院变考场,银幕上全是阅读理解题。船外在演“持枪掠夺财宝的殖民者vs持矛保卫自然的原住民”,船里在演“一群底层文艺工作者选择是否给权贵唱赞歌/创作宏大叙事来自我麻醉(跟怪物一起做强国盛世梦or宁可清醒地赴死)”,再加上一点点对于疫病的隐晦指射(眼耳口都被伞蒙住,头部中毒变无脑伥鬼),最后还要套上一层“父子彼此救赎”的煽情外壳作为障眼法,整个儿一锅东北大乱炖。虽然不及预期,但坚持2D美术、不放弃作者表达、不再没完没了地塑造“爱女儿的老男人”,是我仍希望它票房别扑得太惨的理由。

14分钟前
  • Heal
  • 还行

虎头蛇尾。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塞了一大堆人物,结果个个都很单薄(医生和戏班少爷船舱那段剧情简直尴尬爆表,您二位这是给谁加戏来了,突然在这煽情谈理想大喊大叫尴尬不?),主角对剧情推动……根本没有推动好吧?!删了他们一切照样不变!太多通过陈述推动的世界观,太多喊口号一样的故弄玄虚的台词,就像个自以为是的小孩啰嗦了一大堆,貌似想表达点深刻的、隐喻的东西,结果……就这?就这?唯一的一星是给小演员的cv的,可以说比大人的声真情实感多了。(即便如此,不停的大谷子大谷子让他看起来像个胡搅蛮缠的熊孩子,导演编剧你们真是浪费这么好的声音了。)

16分钟前
  • 草木秋山
  • 较差

大谷子大谷子 你再喊大谷子一句我就大嘴巴抽你

20分钟前
  • 尝碗粥
  • 较差

所有的,是所有的角色好像都在很忙地不断地找人找东西,但对剧情毫无影响,这种假忙让所有人都讨人嫌,点名大姐姐,跑到小孩那儿我去找二叔,跑到二叔那儿我去找我爸,跑到爸爸那儿我去找小孩,到底在干嘛!高逼格作画,谜语人世界观,但最后非要用最俗套的方式按住你的头让你哭,太失望了。电影里说人类贪婪,我看是你最贪婪,不思凡,还有男男cp,到底在干嘛?

21分钟前
  • 修君
  • 还行

想讲的东西太多太杂了,想用童真的视角窥视欲望结果每条线都支离破碎。

24分钟前
  • 柿子虾球
  • 推荐

中国动画多从神话取材,像不思凡这样坚持原创故事,并不容易。七年前的《大护法》拍出了阳光普照下的寒冷彻骨,这部《大雨》依然延续前作童趣加暗黑的画风,只是更多了一层人情的暖色。这个动画可以浅看,也可以深看。浅看,无非是个“唯有爱能救赎你我”的温暖故事。深看,则是另一番景象。它实际是个很当代的故事,片中所有人物、器具、泛滥的疾病、不断沉没又再现的古船、贪婪的船长以及愚昧的众生,细想想,全能找到现实对位。不思凡显然有挺多话要说,但又没法直言,于是只能暗暗表述。直到影片最后,一场大雨冲刷了所有罪恶,世界仿佛重生,但又注定和从前截然不同。那一刻会明白,什么被深刻改变了,以及还有哪些不变的价值,能帮我们撑过末日。船还可能会沉,雨还可能会落,非人力所能阻止,但我们还是有可做之事。

28分钟前
  • 子戈
  • 推荐

赤裸裸的诈骗啊,看来大护法的成功只是侥幸,接连两部栽跟头,妙先生好歹有别人分着点锅,这部简直是把缺点完全暴露给观众,故事乱成一锅粥了,预告骗里你期待的内容就是那几句话,可以说直白的无法细想,想象力和画风其实还是延续大护法那些,真是找不出来什么优点

32分钟前
  • 理易封
  • 较差

犯了《深海》所犯的所有毛病,没有用的支线人物太多,主线又完全脱离在外,很割裂,看得人很累。送给所有中国动画电影导演一句话: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

36分钟前
  • 申报记者何书桓
  • 较差

真的讨厌这种强行情绪调动,把洋葱往你嘴里按,告诉你,快哭吧快哭吧

39分钟前
  • 暴力反抗俱乐部
  • 还行

很少看到这样所有人物都完全对主线没有影响的故事。。。

44分钟前
  • 恕我
  • 还行

心狠一点的话就打两星了,但又狠不下那个心。说难听点就是,故事稀碎,就是煽情与说教,但画面还是好看的!剪辑很成问题,我很久没有在一个电影里看到这么多闪黑转场。然后也没有在幽默和严肃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笑点挺尬的。需要有更专业的人来打磨剧本,导演出故事就好了。《大护法》当年就有人批评隐喻太直白生硬,《大雨》的问题就更严重了,就只剩下直白生硬了,看得人尴尬。世界观设定只剩下背景了,片头两分钟口述就没了。所有人物都成了npc,对这个故事没有参与感。电影的情节设计基本上都是用来铺垫这个父子情的,是比较感人了,但这个故事真的不太好看。

48分钟前
  • 森夏
  • 还行

蛟呢?怎么是只螃蟹。

50分钟前
  • What if I am ic
  • 还行

愿你此生有爱,可抵世间大雨。

54分钟前
  • 酒里
  • 力荐

父子这条线太煽情了,从开场第一秒就知道要大煽特煽的那种,馒头呼喊“大谷子”的声音贯穿全片,听烦了。这剧本太可惜了,还不如好好讲讲戏班的故事,但这美术和制作让我依然会期待下一部作品啊。所以下一部见吧。

58分钟前
  • 查无古人
  • 还行

我干啊 我就说怎么不思凡的动画怎么零宣发。已经八百年没有在电影院看到这么烂的东西了。动画电影真的不想打低分 真的知道动画师有多辛苦了。但这剧本真的不值得任何人的付出啊。完全不知道想干嘛 没有一个人物是塑造起来的 每个人物都塑造得那么讨厌也蛮厉害的。导演想干嘛完全靠那个大螃蟹几句话 和两首歌的歌词 老天爷!!! 什么玩意 真晦气

1小时前
  • Terrence.H
  • 很差

喜欢大谷子和馒头这两个名字,底层百姓的身份,没有自己的姓氏和名字,一生所求不过吃饱饭。而电影里他们一直寻找吃的,衣不蔽体,又何尝不是一种反讽。而与之对应的是柳家,有名有姓,代表着有头有脸。处处是对照,处处是阶层。

1小时前
  • 执着🔥
  • 力荐

像三四套剧本挤一起了。文艺工作者的堕落瓦全、决绝玉碎、润,没讲明白。统治阶级的粗暴、贪婪、无情导致变异人祸,没讲明白。原住民保护自然、返乡复仇,没讲明白。人性黑暗面滋养怪兽,没讲明白。贯穿始终的这个“父子情”,最后(大概)是男人解开了思想上的疙瘩,放下了物质上的包袱,坦然接受纯真男孩叫身为失败者的自己一声爸爸。我真是拍案而起,掀翻这一桌的精致,踹飞身后的椅子,拂袖而去,甩门而出!底层人的乱世求生和情感,可以很动人,怎么拍得这么乱、这么孱弱。大谷子大谷子大谷子大谷子,紧箍咒级别的台词……记忆有点模糊了,没准《妙先生》都比《大雨》好看。但画面和音乐很喜欢,女监军红披风骑白马的远景令人赞叹不已。真是糟蹋东西。

1小时前
  • 空山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