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对话

HD国语

主演:黄惠侦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其它年份:2016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日常对话 剧照 NO.1日常对话 剧照 NO.2日常对话 剧照 NO.3日常对话 剧照 NO.4日常对话 剧照 NO.5日常对话 剧照 NO.6日常对话 剧照 NO.13日常对话 剧照 NO.14日常对话 剧照 NO.15日常对话 剧照 NO.16日常对话 剧照 NO.17日常对话 剧照 NO.18日常对话 剧照 NO.19日常对话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日常对话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每天早上,我的母亲总是先于我醒来,她会先准备好我的午餐,然后出门。  每天傍晚,我的母亲会在外面吃过晚餐之后才回家,静静地梳洗完毕后就又回到属于她的房间,打开收音机关上房门,在晚上九点睡去。  我们生活在相同的空间里,但几十年来,我们就像是同个屋檐下的陌生人,唯一的交集是她为我准备的吃食,我们之间没有嘘寒问暖、没有母女间的心里话、没有“我爱你”。  当我注视着她,我知道在那震耳欲聋的沉默之下,藏着让她难以面对、无法言说的秘密。我知道在紧闭的双唇背后,是令她窒息且摆脱不去的耻辱。  这天,我终于鼓起勇气与她开启对话,但我真的准备去好面对她将给出的答案了吗?  我们又是否都能够好好面对那些已经被埋藏许久的过去?吹笛人边境杀手金沙情殇恋痕体育老师第三季乱世妖姬军营芝麻官High Cookie橘子李孝利的红毯邪神女巫会十五的月亮2012一世好命彪悍战将神奇魔具太太请小心轻放电影版生活大爆炸 第三季势不可挡外出地狱厨房(美版) 第八季战火遗孤我们这一天第六季异形人魔隔墙花很便宜,千里马超市中世纪搞鬼小筑耶里肖与世界说第二季欢迎来到瑜伽村妙妙龙1977走出黑暗你咪理,我爱你!犯罪心理 第十二季暗夜美国国家公园之旅蛇蝎女佣第二季历史人物吐槽会第一季安检第一季蜂鸟叮当神探奥勃洛莫夫一生中的几天我爱上的人是奇葩第四季

 长篇影评

 1 ) 抓紧时间,讲讲重要的话

有些人是天生的“浪子”,不适合进入封闭的一对一婚姻围城,影片里的阿嫲,短发、衬衫、裤子,没挂慈眉善目,大部分时间面无表情,嵌入不了典型的阿嫲形象。她的个人史,子女不了解,兄弟姊妹不往来,只能从辗转的一个个情人那里拼凑,温柔时亲手洗内裤,豪爽时甩一两千打牌,生气时摩托车不让坐,浓情蜜意时许下一起打拼买房子的承诺,仿佛与她们厮混的那个人,才是被画家赏一丁点白,瞬间眼波流转,从平面画布活过来的人。

社会上对于少数群体的态度,在影片中可窥知一二。大舅的回答是:“不知道,知道这些要做什么”,赶紧转移话题,说起庙会头阵要来了,姨妈连声否认不知道,衣服赶快洗一洗比较重要,不要被晒黑,白白的才能卖个好价钱。二舅先提起与家暴的爸爸通话的事情,肢体语言是两手交握、得意的笑、喝水,问起妈妈喜欢女生,就右手不停磨砂左手。老一辈的同龄人即使隐约了解,都一口咬定不知道,内心觉得这无关紧要。

妹妹的女儿阿琳满口支持,认为这是她人谈恋爱的正当权益,不要妨碍别人,别人自己开心就好,不被承认很可怜。另一个女儿阿玟的态度是不知道要不要支持。其实阿琳的满口祝福也是一种理想化的支持,她的外婆就是少数人群的一员,在她与外婆相处这么多年里,她并没有从细微处去想象她们该如何生活,需要什么,抽象的口头支持帮助甚微。 阿玟的态度代表许多暧昧不明者,中间派,支持一个人天生的权利需要理由么,不需要,难道爱一个人还需要举办一场听证会,才能论述其合理性,异性恋为什么不需要经历此流程,还会被不停催婚。

妈妈潜意识认为告诉两个女儿不好,可以把女人带回家来,但是不要明说。女儿根本都不了解,台北桥下有一群和妈妈相似的人,所以她并不害怕出柜。并不身处这一群体的外人对她们知之甚少,又没有足够爱的动力去了解,说“我支持”这一句话本身,不比“我不清楚”高出多少。

大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说重要的话,母女共同生活三十几年,在心里预设可能的对话禁区,永远在聊买菜、洗衣服、亲戚这些无足轻重的话题,我们的嘴皮不停翻飞,我不停地看到你进进出出,可是我们没有在真正交谈,这就是问题。片头女儿一开口对话,母亲就摆出抗拒的姿态,沉默。片尾女儿问叔伯姨妈,“三十多年过去再进老屋有什么感觉?”他们回答:“哪有什么感觉,东西都坏了,怀念过去要做什么,过去的东西都淘汰了。”经历过剧烈时代动荡的人们,对于苦难习以为常,走出门遇见了,有种熟人间又打照面,挥挥手的感觉,个人细微的情感不值一提,把它们供上圣坛,“那日子还过不过了”,所以一切都没什么好说的,摊开讲它干什么,反正饭照样吃,河水照样流。但是那些创伤,妈妈提起来还存有把他剁成肉酱的愤怒,梦魇里永远害怕被找到的恐惧,女儿被猥亵由此对妈妈爱意的怀疑,不拿出来在阳光下晾晒,放在柜中成为骷髅,我们都还活着,我们可能只是仅仅活着,笑着毫无温度。很多人纠结母亲是否知情,倾向于美好的不知情,抛开这个答案本身,她跟妈妈说了,她一口否认,她讲出来,这就够了,在黑夜中发生的故事链条就此斩断,不会代际遗传,成为下一代子女身体内的遗毒。

阿嫲对于孙女“爱不爱我”的问话,第一遍戏谑地说:“你这么坏我还爱你”,第二遍是无意识的反射,“你爱我我就爱你”,第三遍才是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我爱你”,这才是她最真实的情感,需要女儿把大家都拉到镜头下,一层一层剥开含泪的洋葱,露出最纯粹的内心。

 2 ) (不)希望以后可以看到更多这样的影片

《日常对话》从今年入围柏林电影节话题性就很强,特别是后来还拿了一个泰迪熊奖,知名度更高。所以一直对这部片子充满期待。期待的原因有几个,一是因为很少私影像在华人社会还是较少的,但是国外很多。二是因为看介绍是讲一个关于同性恋母亲的故事。后来在工作中才发现其实此片的短片《我和我的T妈妈》很早就来参加过CCDF和圣丹斯工作坊,但是所剩资料不多,所以也没看到什么影像方面的资料。后来在今年的CCDF现场,居然见到了导演,鼓起勇气过去打了一个招呼,表达了一下对于想要看到这部片的期待,她当时也说:“有机会一定来大陆放映”,可惜现在网上已经有了这部影片的资源,本想着一直坚持不看,但是又实在想看,所以还是先看了(对不起!)

还是回到影片本身吧,母亲是同性恋的背景确实很有话题性,但其实本片着墨并不多,更多的是一个女儿,想要通过录影的方式,跟母亲进行一次内心的沟通。录影就是一种工具,就像有的人要喝酒才比较容易说出真实感受一样,导演也用了拍纪录片的方式给自己壮壮胆一直觉得这种敢把镜头对准自己、对准自己身边的人,真的是非常有勇气的,比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有执念才可能会完成的一件事情。

母亲说实话就长了一张不外露感情的脸,所以简直无法想象她在泡妹的时候有多反差萌,但也正是在这个片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在女朋友面前是那种真的开心,没有负担和压力的。那除去这个同性恋的身份,导演其实是要解开自己的心结,就像那个她们当初什么都没有带出来就逃离的家,其实一直没有逃得出来。因为“越不愿意去提起的事情,我们以为时间久了就会忘记,但是没想到的是会记得更清楚。”那对于导演来说,是小时候被亲生父亲性侵的噩梦,当母亲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留下那并不常见的眼泪,可以体会到那种复杂的心情......佩服导演可以勇敢的说出来,这件事并不比世界上任何一件困难的事情更容易,一定是需要内心足够强大,才可以告诉全世界这样的伤痕吧。

通过这小小的日常对话,我们始终被一股善意和强大包围,甚至有一度就觉得她们是我身边的人,跟她们一起去了乡下,一起在房子里做饭,小朋友还在旁边窜来窜去。我看她们彼此相爱,但是又不善言辞,心中万分着急,但是回过头来一想,我们自己不也是这样的吗?那我们从中应该学会些什么呢?大概是学会和自己身边最爱的人进行更多的“日常对话”吧。

 3 ) 《日常对话》:沉默解决不了问题

《日常对话》2016

《日常对话》是一部“业余”之作,是导演黄惠侦的第一部作品,由她近二十年拍下的家庭录像最后剪辑而成。但也正是因为这份“业余”和私人性,让它显得坦率真诚。

不是纪录片

黄惠侦一开始的想法并不是一部纪录片,而是想通过摄影机这一装置的介入,能够解开自己与母亲间几十年的隔阂。摄影机虽然让黄惠侦的母亲有一种更加羞于开口的不自在,但对她自己而言,拍摄的行为让她有了隐身在摄影机背后的机会,从而能够讲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会表达的问题。

《日常对话》中满是沉默的时刻,母亲欲言又止,或索性闭口不言。面对女儿的尖锐问题,她习惯性地选择了逃避。“家”成为她内心自由的束缚,并不断地揭开她内心深处曾经遭受的屈辱和创痛。她选择了逃离,选择了与两位女儿保持距离,并在陌生人身上寻找情感慰藉。

与情人和朋友一起的生活成了母亲逃避可悲现实的途径,只有在这些时刻,她才能感觉到真正的自由。因而,当黄惠侦拿着摄像机去采访母亲的女友时,她获得的是自己从小到大都不曾见过、也未曾预料到的母亲形象:特别温柔,会照顾人,还会帮女友洗内裤,觉得是享受的事……

打破沉默

母亲的这种双重生活,或许让她更进一步坚定了解开心结的决定。这是纪录片结尾黄惠侦与母亲两个人坐在长桌的两头,展开的真诚对话。面对抛给母亲的那个无解之问——你是不是不爱我们?——再次被沉默,黄惠侦说出了自己阴霾几十年的创伤:父亲对自己的性侵,并想知道母亲是不是知道此事?

电影没有给我们作出解答,但我们可以推测:母亲真正了解到女儿的难处,正如女儿一直在理解母亲。这是典型的中国人化解情感矛盾的方式,大家都知道了对方的难处,大家都不容易,于是事情在沉默中就过去了,而不会借用语言继续将它清楚表达。

“侯孝贤时刻”

这让我再次想起了侯孝贤的伟大,他如何真正发现了生活的伟大法则(见《方绣英》的评论)。在《咖啡时光》中,女儿告诉母亲自己怀孕的场景,也是被前后回荡的沉默所包围。镜头从母女俩的背后远远地注视着他们,两个人都被卷入了这句话掷出的涟漪中。冲突后陷入的沉默,这正是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

同样地,在《聂颖娘》中,舒淇所扮演的颖娘在听闻家人消息后陷入的掩面哭泣,这长久的沉默同样指示出了我们在此处所谈及的“侯孝贤时刻”:中国人面对强烈情绪(悲痛……)的方式不是表达,而是隐匿。不是因为外部刺激自然地作出反应,而是陷入沉默。

影像的私人性

《日常对话》中的影像并不具有彻底的私人性,许多片段确实是由黄惠侦自己拍摄的,但在更加重要的对话场合,摄影机被另外一人所操控。即便在结尾长桌对谈那个镜头中,现场确实只有母女两人,但放置在远处的固定镜头还是显示出了旁观者的幽灵。

真正的私人影像是像河濑直美在她最早期和后来不断拍摄的纪录片中所展现的那样,手持摄影机的人是导演本人,所记录的也正是她自己的亲密生活。在镜头的晃动中,导演投注了自己的感知和情感,由此才显出来影像的私人性。

《日常对话》多少隔离了导演与影像间的距离。一方面,镜头很多时候确实投注着黄惠侦的目光,但另一方面画外音的加入又让观众对影像的私人体验脱离出来,导演评析着影像,并告诉观众影像外的事情。这也是这部纪录片显得“业余”的原因,但真诚弥补了这份缺陷。

 4 ) 日常·对话

“怀念过去要做什么,过去的东西都要淘汰了”,影片里姨婆这样说,但层累的情感的矛盾应该这样化解吗?空洞而沉默地面对过去,是最为粗暴残酷的方式。

·镜头前的不可言说

导演面对与母亲这么长时间的彼此沉默和隔阂,想通过摄像机的媒介让她有了隐身在摄影机背后的机会,在把自我对象化的时候往往会摆脱深陷其中的不自在和对话的焦虑,从而能够讲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会表达的问题,看似稀松平常但在这个家庭中呈现出来的日常对话是需要鼓气多大的勇气,才能去揭开过去烙下的创伤和屈辱,“什么都不说,反而让我们记得更清晰,一直都被困在这里没有真正离开过”,相比于女儿更为自觉地迫切的有些许安全屏障的袒露,对于母亲来说是更为困难的,习惯性的要选择回避,仿佛不去面对孩子就不会存在那些问题,因此要刻意疏远从不会有情感表达,她在另一个情感空间里可以用另一个异于母亲的身份生活,她说她领养了两个小孩,她说结婚是因为和当时的女朋友赌气,这另一重自我是生活里为数不多的亮色,这也是纪录片中很明亮快乐的一段,她在女朋友面前会变得非常多情温柔,会给女朋友用手洗衣服,会叫她们宝贝,会发自内心地笑。

这种情感诉求和表达真实而令人心酸,人怎么会生活得这么复杂,她不会选择跟女儿们说起自己这些事情,她一次次地要拒绝镜头拒绝交谈,并不是真的不爱女儿,不是她情感能力欠缺,是她缺少一种交流表达的通道,“有些话就是放在心里不想说,不想说有的没的”,她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自己的这样的生活,这不是个人的问题,是社会塑造的情感结构本身就是一种扭曲的缺失,就像导演在采访母亲家人的时候,面对母亲性向的问题都连忙说“我不知道,你知道这些要做什么”,然后赶快转移到下个话题,似乎想通过避而不谈彻底抹杀掉令他们无法理解的生活,而母亲在这个环境下肉身遭受着压抑,只能用一种消极性的伤害性的方式在一起生活,当然不仅是有关同性失声这一个单一特定的维度,还涉及到传统的伦理、父权制下女性身体的他者化、中国代际家庭间的沟通理解方式、身心感受的表达方式、对人和个体生活的理解这一系列社会史精神史问题,所以这个电影文本的呈现其实是一种非常具有质感的观察,细读文本的过程能碰触到很多个体之外的面向。

·以日常为通道

但人总是有过上真正幸福的崭新生活的向往,导演用长久影像追踪的方式试图呈现一种化解的方式——日常对话。以纪录片作为媒介展现出人是可以突破这样的结构,这对于导演来说是一种救赎和解脱,对于观看影片者来说也备受鼓舞。

该如何进行关怀的有温度的祛除矫饰的日常对话,如何建立一种顺畅的通道重新打开理解的空间,从而获得新的蓬勃向上的可能性,回到人与人最纯粹真挚的关系上来,这或许是对于层累附加过多符号的当下需要反思的问题。日常对话中包含生生不息的生命的意义,包含着对身心感受的回应,包含着人与人伦理关系的建立,不论是整个社会还是人文领域都需要培力一种坚实饱满的日常生活,而当下肉眼可见的日常感的丧失,日常对话的空洞化符号化,日常语言的尖锐对立,快速的情绪冲撞和语言快感表达,已经让人不再耐心于在日常中理解人心,而事实上多少家庭需要这样的日常对话,这其中折射的问题足以令人深思。

·民主化过程的长久努力

在导演和这一代台湾人的努力下,在纪录片中能看到一个更富含自由度的对人本身尊重的富含伦理关怀的社会,像导演和她妹妹的孩子,小时候会觉得阿婆没穿裙子就是男生,长大后阿琳在脸书上贴文章,“每个人都有谈恋爱的权利,有没有差为什么反对”,这是台湾民主化的历程,累积很多宝贵资产,四十年来民主化的过程使得今天的台湾有新的认识,社会内部的人即使族群归属、政治价值不同,都要承认对方有合法合理存在空间,这是今天台湾社会珍贵的特色,是民主化珍贵的结果,是集体学习的经验。

这种民主化不仅是政治上的,还是伦理上的情感上的,影片最后能够看到一种新的努力。

看这部私密性很强的纪录片时也有着自己的私密感受,交织着痛苦、感动、迷茫,也曾面对最亲密的人之间的沉默和伤害,如果真的想要解决,习惯性的逃避和转身离去是无效的,需要鼓起勇气去彼此坦诚、承受着裸露的风险,放弃已有的根基建立在脆弱之上的成见,面对代际间的人与人之间的难以跨越的隔膜和不同的价值感意义感来源,能勾连彼此的又是什么呢,该怎么去面对这样的错位,在长长久久的含混吞吐中,或许最真切的是那声以感叹号结尾的“我爱你”,那些过去的属于一部分我的印记就像那些老照片一样,该拿出来放在阳光下晾晒了。

 5 ) 原来同性恋是件小事

故事的开始是妈妈说,你结婚了我就去公园里睡。
故事的结尾是孙女儿听到外婆说,我也爱你时,露出的灿烂笑容。
海报上妈妈和女儿靠在一起,现实里,她们的对话隔着一张桌子。
海报也许是导演心中的希望吧。

以前看到的更多是来自年轻一辈因出柜的事,和父母的关系影响。这是第一次,从女儿角度对同性恋母亲的采访。如同纪录片里黄惠侦的独白:我们相依为命生活了三十年,我们的联系只是桌上的饭菜,生活中似乎没有交集。
沉默,隐藏,秘而不宣。
我开始以为这部片子是母亲的出柜对谈。当片子一一展开时,我才发现,其中的情感涌动,同性恋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出柜在妈妈眼里其实不是一件很大的事。影片跳出性取向,展现当时的种种社会形态。
妈妈羞于启齿的不是同性恋,而是家暴;
女儿曾经有不好的经历;
妈妈对外宣称自己的两个女儿其实都是领养的,用以覆盖过往……
我惊讶于妈妈对事情的处理,她不承认自己的生养,但是买菜却会说阿侦喜欢吃,这个嫩;她说如果再一次不会结婚一个人过,但影像中她抱着孙女儿是那么细致;她对黄惠侦说,走一定会带着你,不会只带妹妹;她在镜头面前局促,但还是努力回答问题。
裹藏的秘密被揭晓,母女的心也在慢慢靠近吧,我猜。

全片我觉得带着暖色的是采访妈妈前女友那一段。
每个前女友说起妈妈都还是带着美好。阿姨们细致回忆过往,说起妈妈的种种温柔,说到叫宝贝的时候,我隔着屏幕笑起来。我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接触过中年拉拉,妈妈级别的通常为孩子是LGBT的妈妈们。原来恋爱中的人们,可以跨越时代的。爱情中的温柔,爱情的浸润,在时间的长河里,把人心浇灌。女儿问,你有多少个女朋友?妈妈此刻没有了局促,说,记不清了。妈妈强调,和女朋友们都是相互喜欢。她眼睛亮亮的。这是唯一我看到采访中妈妈笑得眼角弯弯,此刻的妈妈让我感到她是真实的。
在妈妈自己的世界里,这一生也是有快乐的,只是现实中,妈妈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不把情感透露给自己的孩子。

影片中,当代人对同性恋的看法亦可见一斑。
回到老家的采访,家人其实都知道妈妈的性取向,但全部避而不谈,伯父强调,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她有什么好后悔的。另一个伯父否认自己知道妈妈的性取向,继而离开。姐姐听到喜欢女生,中断话题,要去屋里坐了。
妈妈的女朋友们,大家说,她喜欢女生哦。然后说,你也可以有一个。
妈妈的孙女儿们讨论外婆是男是女,长大后,一个说我支持同性恋阿,人都有恋爱的权力,是男是女有什么分别?另一个说,我不知道。
一个阶层,三类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年龄段,对同性恋的看法是不同的。由激烈到缓和,由拒绝到模凌两可到支持。漫长的过程,人或许不会变,但当下努力,新一代的人们的思想就会有改变。

这部纪录片是感动的。我湿了好几次眼角。妈妈这一生不容易,带着坎坷,带着女儿过日子;妈妈也是勇敢的,出逃,稳定,找女友,努力活出自我。她没有说,但女儿们都知道,她不怕女儿们知道,但也不愿意去提及这个话题。也许再勇敢一点,海报的希冀可以早点实现?
心里的节慢慢打开了,关系才能慢慢改变。导演充满勇气,划出伤疤,同时显露出一位中年拉拉人生给观众,这份情感的连接,对于经历过出柜的人来说,真的倍感温暖。
漫漫人生路,自我认同,当自己确定后,同性恋变成了一件小事。这是看完后,妈妈的人生给我的启发。

一部朴实又深厚的影片。推荐。

 6 ) 這是一部金馬影展執行長強烈安利的電影。

這是一部在2016金馬影展上觀眾票選時時高居第一的電影,而在大陸主流的電影網站上卻只有極少數人標記。

        第一次聽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是在聞天祥老師的課上,他說這部電影很簡單,就是兩個人在家裡聊天,卻非常「猛」,大家一定要去看。

        的確,故事的開頭,就是一個dv拍攝的小取景框,取景框裡拍攝者女兒問媽媽,自己結婚了之後她怎麼辦,媽媽本來冷漠的表情,突然迸發出一個詭異的大笑,她說「我去睡公園唄,反正有很多人都睡公園。」然後嘴角往下一撇,再然後,這哭泣的表情被離開替代。

        這是一段破碎而冷漠的母女關係。當母親是一位同性戀者,你會作何反應?

        不得不承認,這是令人驚訝又尷尬的問題。也是導演即女兒必須面對和處理的問題。

        我記得在前面的一個鏡頭中精準的捕捉到了這一個細節。起初我以為這只是一個單純記錄母女關係的電影,片中說到,媽媽在外面打牌、交友的時間總是顯得比在家時快樂。鏡頭裡是媽媽在公園裡跟一群年齡相仿的老阿姨們吃飯,她夾起一塊涼拌過的黃瓜,吃了一半,另一半放進了旁邊一個化了妝的老阿姨的碗中。

        台灣的電影院是可以自帶不散發味道的零食進場的,我當時一邊吃著鳳梨,一邊開玩笑地跟旁邊的同學耳語——「哇,她媽不會是拉拉吧?」

        沒想到被我猜中了。對我來說,我只是一個如觀眾般的看客心態,但這件事無論放在誰身上,都是一個略顯沈重的議題。

        有趣的是,後面紀錄片採訪了媽媽的三位女朋友,她們長得都算的上有幾分姿色。有人提起,仍展現出害羞的少女神情,有些眼神中卻散發著恨意與被傷害過的悲傷。甚至還有人說,你媽媽的床上功夫很好,所以她才能交到這麼多女朋友。女兒又在拍攝的時候問媽媽,妳交過幾個女朋友?媽媽猶豫再三,還是招了——大概十幾個吧。

        看這部紀錄片真是一秒都不覺得無聊,因為分分鐘都被嚇到。在家裡沈默、冷漠、神情凌厲的媽媽,在外面原來是一個如此風流的女人,好看的女人都能被她追到。放映到這裡,全場都在大笑,女兒在對這些阿姨發問的時候也帶著笑意,而她後來卻說,我其實心裡一直很難過。能面對這些事情,大概本身就需要非常大的勇氣了。

        之所以會有女兒的出生,說明媽媽也曾結過婚。那是一段太過慘痛的回憶,直到這部紀錄片被拍攝,她們才敢再次正視這個問題。

        上一代的「形婚」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問題,此時,媽媽與女兒端坐在餐桌的兩邊,是座位能形成的最遙遠的距離。對於女兒的一些質問,媽媽答不出來,長久的沈默之後,憋出一句——「我知道妳一直很討厭我!」

        女兒哭了。女兒說:「我覺得妳也討厭我。要不然妳怎麼會讓我跟爸爸睡一個房間,你跟妹妹睡一個房間。你知道我為什麼後半夜都會偷偷溜回來嗎?你為什麼從來不問我?爸爸會讓我摸他那裡,有時還讓我用嘴巴,我不肯。」

        媽媽面對如斯真相,像之前一樣地沈默,臉卻憋得漲紅。

        後來她們從爸爸家裡逃了出來,有人告訴他們,爸爸曾經拿著刀找她們,揚言要把他們殺掉。不久後,他在房間裡自殺了。

        女兒後來說:「有些話,不拍紀錄片,我永遠無法跟你說。」


        導演說這部紀錄片大概有16t的素材,是從1998年拍攝至今。這是她一直想要拍攝的題材,放映結束後,工作人員說導演會在外面的海報牆進行映後q&a,我當時第一個去到,她孤零零地站在那裡,看著遠方剛從電影院走出來的人群,一瞬間讓我有些心痛。下午在電影系上課,旁邊的同學說他上個星期看完,走出來抱了抱導演。

        如果給我一張白紙,然後告訴我一個人經歷了這些事情,請你假象這個人會有的樣子,我肯定會把女兒想像的陰暗又古怪。而此刻站在面前的導演,卻溫柔而堅強。

        影片中還捕捉到了許多非常有趣的細節,如,女兒採訪媽媽的兄弟姐妹以及親戚,她問到「妳知道她是同性戀嗎?」這群來自鄉村的老人們都面色大變,卻強裝鎮定的樣子,讓全場哄堂大笑。但對於這樣涉及隱私的問題,能不能問,另作討論。

        面對鏡頭時,媽媽已經是無拘無束的狀態,但當這群農村親戚第一次接受採訪,在鏡頭前一次排開,立正站好的樣子,也讓我笑得停不下來。這種記錄到的「不真實」,也非常可愛。

        影院裡時而哄堂大笑,時而安靜得窒息。對於節奏的掌控,剪輯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對於這部電影,它的視聽語言幾乎沒有什麼好討論的,常常都是腳架架著攝像機,鏡頭就這麼靜靜地對著媽媽。而它的內容卻已經足夠飽滿。


        這是一部比劇情片還要精彩的紀錄片,目前還無上院線的計畫。但在跟導演聊天時,一位新加坡影展的策展人就直接遞給導演名片,並且邀請她去參展。相信這部電影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和看到。

        影片最後,女兒讓她的女兒跑去問阿嬤:「妳愛我嗎?」
        第一次,媽媽說「你這麼醜我才不要愛妳。」
        小女兒直接被嚇跑。

        第二次,小女兒再問:「妳愛我嗎?」
        阿嬤說「妳愛我嗎?妳愛我的話,我也愛妳。」
        小女兒跑到她的媽媽身邊,說「阿嬤都聽不懂我說的話!」

        第三次,導演又讓女兒去問,小女兒問「阿嬤阿嬤,妳愛我嗎?」
        媽媽說:「我愛妳。」


原文發表於自媒體公眾號:迷走(doveblablah)

 短评

#柏林电影节# 第一次完整地看到跟父母同龄的华人同志的故事。此片是为了完成导演的精神治愈,消弭她与同性恋母亲的隔阂,随着故事的讲述,母亲那张平淡到麻木的面孔下隐藏的多重、复杂的身份被一点点揭露,惊人的家庭创伤也被揭开,感觉很震撼。

6分钟前
  • 巨翅
  • 力荐

20170417 雖然看得出母女的將來生活不會有什麼改變,但那句「我不怪你」「這次我想帶我媽媽從以前的房間走出來」對兩人來講都是最大的救贖。兩個世代的對話,溫柔堅強及勇氣。

9分钟前
  • LiBeRte
  • 力荐

关于我妈妈的一切,要剥开伤口总是很残忍,但不剥开难以和过去和解,难以敞开心扉继续一起生活,通了,明了了,一切就释怀了,不让沉默变成隔膜,不让伤害继续在心底潜藏。

1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⒈台湾选这部同性题材纪录片去申报奥斯卡,获奖几率渺茫但挺有意义;⒉看片前曾误以为内容是出柜的女儿和父母之间的对话,看片时还挺惊讶:原来是妈妈喜欢女生呀!不过较真地计较下片名:母女之间难得掏心掏肺的对话应该不算是日常的对话;⒊外孙女真是可爱,「阿嬷爱不爱我?」那段反复看了几遍;……

1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声口和视角的不对应有时让我有点晕,不过还是哭得稀里哗啦。好像在台湾宣布民法违宪的第二天看意义非常。不过最让我喜欢的是竟然有一段在讨论母亲的情欲爱恋,而不仅仅是身份认同。几处追问跟得太棒,言语和画面的矛盾呈现了更多丰富信息。PS,被家暴的羞耻感甚至高于同性恋身份。

15分钟前
  • 脆弱社畜晴阳阳
  • 推荐

比较对象是华语纪录片,它还是相当别致,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风流的老阿嫲。话题从不被认同的LES转向了女性与母亲的苦难角色,重返故地,但如果跟河濑直美那种来自于家庭录影的探索相比,《日常对话》的搬演摆拍还是有点局促——认真来上一场又一场敞开心扉的对话,似乎不应该只是这样子啊。

20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把秘密说出来,那里藏着很多爱。

23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以为要讲女同,实际指向是男权和男性之恶,外婆妈妈都被家暴,导演被父亲性侵,自己的老公也缺席了原因不明。舅舅和姨妈对妈妈性取向的态度耐人寻味,中国家庭总是习惯台面下随便搞台面上憋着什么都不说。铁T妈妈家里家外反差好大,我都要嫉妒拉拉了,她们掰弯直女太容易,基佬掰直男就难得多。

28分钟前
  • 肖浑
  • 推荐

那些曾經的過往,不會是骯髒的,那些人生的磨難,不會是不堪的,那些,是可以晾曬在陽光下的。從從不溫柔的現實裡,撈出來一絲理想主義的溫情。女兒鏡頭下,T媽媽的人生是這樣的。女兒自己的人生也是如此,從牽亡人,到二十歲時遇見那群老師們,再到成為紀錄片導演和社運參與者。善良真的可以傳遞⋯

30分钟前
  • 梨漪漪
  • 力荐

3.5 作为处女作,它很诚恳,也有很多女性生活细节的体现,是最大的成功之处;而相对于讲述一个les妈妈的的故事这样一个主题,其实它更多是关于母女关系的修复,LGBT主题多少只是很小的表面一部分吧。电影本身可以组织和剪辑得更好一些

3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在BIFF基金和台北文化局的支持下,这位非电影专业出身的生活纪录者得以建立一个小而精的团队,包括监制侯孝贤、配乐林强以及一位很好的纪录片导演剪辑师等,从而有了这次私密和坦诚的分享,观赏性又高于home video。在近20年的素材里,导演与同志母亲从疏离到信任,她们也分别与自己的不堪过往和解。

36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特别羡慕台湾的是能把这样电影拍出来上院线的环境

37分钟前
  • 新桥镇恋人
  • 推荐

一直压抑了80分钟的眼泪在最后一个“我爱你”的回答爆发了。纪录片其实不意味着粗劣和观赏性的丧失,这就是一部投资很小但艺术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好纪录片。透过片子看到台湾的温良,和他们对于时代的勇敢。巧妙的剪辑和精良的画面以及音响,让我觉得即使不是这样的主题,它也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

42分钟前
  • 以然
  • 推荐

导演对自己女儿温温柔柔讲话的样子特别好

46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很好的生活流电影。在女儿面前她总是面无表情、木讷少语,完全无法想象和女友形容的甜言蜜语、知情识趣是同一人。那种介于熟悉和陌生之间的磕磕碰碰,是近现代中国家庭对性取向欲说还休的厚重缩影。保持日常对话吧,也许有一天它会石破天惊,也许有一天它会变成“我爱你”...

4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我忘了问什么样的倔强 让我们不说一句真心话

51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同性只是话题,家庭关系、与苦难和解这些才是更重要的主题。看着导演的样子,你会觉得温柔除了品质,也许更是一种天分。否则一个早辍、备受重创的乡野女孩要怎么消解那么多的阴暗面,成为如此柔和文雅的一个人。铁T老妈反倒让我看到一种生命力,命如草芥的女人们,在如此见缝插针的活着啊。

56分钟前
  • 紅豆生南京
  • 推荐

两周前认识惠侦与婉玉,后来在台北巧遇一起聚餐,小世界多么温暖,谢谢你们。 从伤痕中生长出来的平常生命,用爱和理解勇敢面对成长的痛苦与灾难,推荐给所有对原生家庭心有戚戚的朋友们,期待有一天在中国看到影片。谢谢你们的鼓励,期待未来,保持谦虚,爱,真诚,勇敢,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58分钟前
  • 薾苨
  • 力荐

这不仅是一次对个人家庭史的回顾,更是一场与同志母亲跨越代际的和解。横亘在至亲之人之间的心结与僵局,随着时间的流逝呈现出不同的样态,黄惠侦用一部私密细腻的纪录片《日常对话》,与母亲做一次“了结“。用柔和的方式,审视特殊年代和语境中的同志生存状况,还原作为个体的同志对爱与生活的渴望。

59分钟前
  • 鸡头井。
  • 推荐

這屆金馬很驚豔的一部片! 我應該會用溫柔堅強來形容它吧。導演女兒與同志母親的生命故事。看起來很樸素,但其實片子張力十足,破碎疏離的母女關係。鼓起勇氣尋求再溝通與對話的可能,面對才有治癒的開始。梳理家庭情感之餘,同時也是兼具社會觀察的電影

1小时前
  • 裘笛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