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入虚无

HD中字

主演:内森奈尔·布朗,帕兹·德拉维尔塔,Cyril Roy,Olly Alexander,Masato Tanno,Ed Spear,Emily Alyn Lind,Jesse Kuhn,Nobu Imai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遁入虚无 剧照 NO.1遁入虚无 剧照 NO.2遁入虚无 剧照 NO.3遁入虚无 剧照 NO.4遁入虚无 剧照 NO.5遁入虚无 剧照 NO.6遁入虚无 剧照 NO.13遁入虚无 剧照 NO.14遁入虚无 剧照 NO.15遁入虚无 剧照 NO.16遁入虚无 剧照 NO.17遁入虚无 剧照 NO.18遁入虚无 剧照 NO.19遁入虚无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遁入虚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场车祸夺去了父母的性命,年幼的奥斯卡和妹妹琳达发誓永不分开。成年后,奥斯卡(Nathaniel Brown 饰)漂泊来至东京,为了实现童年的誓言,他以兜售毒品赚取钱财,终于为琳达(Paz de la Huerta 饰)挣得了飞来东京的机票。兄妹相遇,却终是随波逐流的个体。在这个繁花乱坠迷人眼的大都会,奥斯卡继续进行毒品交易,而琳达则在一家夜总会大跳艳舞。在一次交易时,奥斯卡遭到警察围捕,混乱中更被枪击身亡。他的意识渐渐脱离肉体,穿梭在东京的大街小巷,关注跟随每一个在他生命中留下痕迹的人,等待着下一场不知何时才会开始的轮回……  本片荣获2009年Sitges – Catalonian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和评委会特别奖。同在蓝天下爱情跑调无畏之心最后之舞断魂小丑空中浩劫第二十一季克拉之恋泰语版女人的历史红白黑黄 第四季废柴联盟 第五季美丽的谎言迷恋告急毁灭之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三姊妹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特瑞萨修女 上三言二拍田野泪歪星撞地球第三季城市猎人1993伤物语3:冷血篇黑山阻击战复仇者格林:战事再起等锅开我父亲的房子擦窗男孩也想要一艘潜水艇厄普肖一家 第四季大独裁者狼人神探权力的堡垒:无上荣耀第一季沙家店粮站窑洞小学你们这些家伙真麻烦!龙门飞甲 纪录片意外杀手柏林情报站第三季黑狱驿站青春期4亚莉姗卓·阿斯卡拉特:我说话比较直新所罗门王1959摇滚少女!!活力棉花糖!!我欲为人(美版)第一季白狐的人生

 长篇影评

 1 ) 人世间,也不过如此罢了。

嗑药幻觉是一朵朵花的变幻。
死后灵魂飘浮看着世人作甚,大多是男人吃波。
灵魂进入某男身体享受自己的妹妹,囧。
藏《亡灵经》。
死亡是终极幻觉。
“有工作的人就是个奴隶”
父母车祸死,兄妹有乱伦欲望以重建家庭。
俯拍城市上空走街串巷不容易。
不敢在当地拍摄,转移到东京?
这个亡灵喜欢穿越灯光孔洞,享受炽热白化的温暖。
好多旋转镜头。
到东京跳钢管舞的白人妇女。
刮宫现场及刮下的那个胚胎。
很卡通彩幻的love hotel,很多房客进行的是类繁殖活动。
人世间,也不过如此罢了。
片尾从宫颈口拍摄gt及jy进入,精z进入卵z的过程,算不算cult片?
内容一般,形式特异,跟《迷墙》类似。

 2 ) 法国版和英国版的主要区别

法版片长161分钟,英国版片长142分钟,前107分15秒都一样。
主要区别是法版从这时候起比英版多了17分钟的戏。剩下2分钟多在哪儿了我就不知道了。

这段戏如下:

1、奥斯卡看到(镜头)妹妹琳达一个人坐在东京的城市模型中间发呆;
2、奥斯卡看到(镜头)他的好友艾力克斯在小巷的电话亭里打电话向室友借钱;
3、奥斯卡看到(镜头)在一间昏暗的屋子里,一个眼镜瘦男对着love宾馆的模型,妹妹琳达和一个女孩儿在床上说话;奥斯卡(镜头)移向屋外,他的好友艾力克斯饥不择食的在街边的垃圾堆里翻出几个鸡骨头塞进嘴里;转回来,眼镜瘦男一手拿着一个手电,对着床一边晃一边high;琳达和女孩儿开始亲热嘿咻;
4、奥斯卡看到(镜头)妹妹琳达和脱衣舞俱乐部的日本人马里奥在天台,马里奥说你别跳舞了我养你……琳达说她早就不想活了但是感觉到奥斯卡还在她身边看着她……
5、奥斯卡看到(镜头)在停尸间,妹妹琳达和马里奥和警察以及验尸官围着他,琳达悲痛欲绝;
6、奥斯卡似乎进到了他的好友艾力克斯的身体,艾力克斯看到(镜头)琳达和一个眼镜瘦男在走廊里坐卧不宁;琳达出了医院上了汽车,艾力克斯和眼镜瘦男坐在汽车后座,司机是马里奥。琳达在汽车上崩溃,艾力克斯试图安抚琳达,手刚刚碰到琳达,琳达就发出尖叫,误会的马里奥狠狠的给了艾力克斯脸上一拳。
7、奥斯卡看到(镜头)艾力克斯在一间废弃的屋子的柱子上涂鸦,上面写着“want 2 live”…镜头一转live变成了die,变成了“want 2 die”。艾力克斯嘴里念叨着:他们打你,折磨你……你都要忍……你要找到你的骨灰……
8、奥斯卡看到(镜头)妹妹琳达和俱乐部的日本人马里奥在一起呆着……突然琳达起来,找出奥斯卡的骨灰罐,把骨灰倒进了下水道……

我以为,这是一部以西藏度亡经为基础,打乱了时间和空间的顺序,不受时约束的,充满自由的,魔幻+迷幻,导演加斯帕·诺 Gaspar Noé招牌式的晃动镜头恰好可以相得益彰。

 3 ) 还有比《磕到荼蘼》更具有致幻体验的电影吗?

图文并茂://mp.weixin.qq.com/cgi-bin/appmsg?begin=0&count=10&t=media/appmsg_list&type=10&action=list_card&lang=zh_CN&token=915665274


必须承认这世界上有很多电影,它们的形式大于内容,又或者内容的哲思性必须依靠先锋的形式感才能以最妥帖的姿势表现出来。

虽然先锋从来不能代表什么,但这种实验精神却一直令人赞赏。

对于这种类型的电影,喜欢的人赞不绝口,厌弃的人只想丢几块板儿砖。

《磕到荼蘼》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介绍它之前,我想先搬出该片的导演吓唬一下大家。

或者说色诱一下大家。

导演加斯帕·诺。

最简单粗暴的介绍方式都不如我直接告诉你他拍过什么电影,比如造成戛纳首映时观众愤然离席的《不可撤销》和2015年的新片《爱恋3D》。

与其过多介绍电影简介不如用海报的方式告诉你这些电影在视觉上多么刺目大胆。

其实《不可撤销》我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了,大概初中升高中那会,不要问我那个年纪为什么会看这么黄暴的影片,毕竟那个时候快播安在,也大概因为我从小放荡不羁爱自由吧。

直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片中摇晃的镜头造成的生理上的不适感,即便那会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长镜头,也被片中的隧道强暴戏惊的一愣一愣。

那种惶惑在你身边发生的暴力,它的纪实性不再带有客观色彩,而是好像导演在你身边强迫你,他说你必须看完这一场戏,你必须要对暴力感同身受。

《不可撤销》的形式远超内容。

当你回想起这部电影的时候,故事内容即便模糊不清,但观影感受依旧如同昨日梦魇。

如今我成年了,是时候再把《不可撤销》拿出来好好看一遍了,包括法国版的《悲情城市》。

这些看上去以暴力和色情作为贩卖点的电影,在形式上的实验精神总能让人贫瘠的内心产生一丝冲动,而国内的电影太过于缺乏这种精神。

《爱恋3D》在豆瓣上还有更夸张的海报,居然没有被和谐我也是感到诧异,虽然我很想很想很想把那张海报放上来,但毕竟受到多方限制,不过以后我还是会贴这种X级别的海报上来的。

《爱恋》认真的探讨了爱情中两性关系的极端体验,也完美诠释了性爱是条断头路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对欲望的过度消解带来的不是享乐而是重度迷失。

尽管大部分人是把它当毛片看的,真是一点都不纯洁。

不过欧洲导演对性爱的理解普遍都是艺高人胆大。

虽然我知道,以上两部电影已经完全挑起了你的观影欲望,但我们今天还是要重点聊聊加斯帕·诺的《磕到荼蘼》(又名《遁入虚无》)。

《磕到荼蘼》在风格上继承了加斯帕·诺以往的作品。

形式上采用主观镜头拍摄,仅仅是开头几分钟我就已经晕眩的不行,但是经常打CS的人应该觉得这种体验还是可以hold住的,这也意味着男主角在片中几乎没有露脸的机会。

片头字幕的风格和影片整体保持了高度一致,其实很多电影的字幕都经过精心设计。

电影动用了全部视觉感官意在营造一种虚无感。

这种虚无既是指嗑药磕嗨后的精神世界,也是指人死亡之后的灵魂游荡感,而后者则是影片试图说明的重点,死亡究竟是一种什么感受?如此一来,影片的直译名《遁入虚无》倒是更加贴切。

影片的对话以最简练的形式出现,代替情绪的是光影效果的变化和致幻体验。

影片开头亚历借了一本书给奥斯卡,书名是《西藏亡灵书》,书中有一个概念是“中阴”,“中阴”在藏语中是指死亡和再生之间的状态;而“中阴教”则是诸多教派中对死亡和生命认识最为深刻的一种教派。

这本书不仅对奥斯卡意义深刻,对加斯帕·诺也是如此,这本书成为他拍摄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因而主人公的状态被设置成死亡之后,转世之前。

奥斯卡在一次送毒过程中被警察开枪打死,于是他的灵魂脱离了肉体,开始审视他周遭的生活和他周围的人。

摄影机肆意的在不同时空中来回穿梭,代表着奥斯卡生前的各种情绪,或悲或喜。

奥斯卡和自己的妹妹相依为命,在他们年幼的时候父母由于车祸双双身亡。

影片中对于童年过往的闪回片段是《磕到荼蘼》全片中唯一不觉得光怪陆离的片段,唯一感觉真实的片段。

成年后的奥斯卡来到东京当起了毒贩,当他攒够第一笔钱时他为妹妹买来了去东京的机票,后者在东京是一名俱乐部的脱衣舞娘。

加斯帕·诺承认,之所以把主人公设置的如此边缘化,是为了展示性爱。

他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所以不同的人在这部电影中会看到不同的内容,往往取决于你对哪一part感兴趣。

是性、迷幻药还是死亡或者轮回。

因为大胆,因为喜欢冒犯观众,所以电影中很多情节的确看上去不那么令人愉快。

我就不细说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看。

行业内昆汀·塔伦蒂诺把这部电影列为自己2010年度电影榜单的第11名。

但我估计大部分观众都欣赏不来。

因为天才和疯子才往往惺惺相惜。

 4 ) 大多数人都没有权利评价这部电影

虽然我认同言论自由,但我更认同那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都知道谁说的,写出来可能被删。

看了这部电影的影评,我唯一认同的是下面这篇: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358368/

很短,而且基本没有写和电影有关的,但作者比没尝试过DMT的人更能和导演交流,真正的神交。

世界上有很多资源是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无法接触到的,比如抗战,小孩子看电视剧觉得打鬼子很过瘾,真正参加过战斗的老兵则会摇头苦笑。

所以但凡有点话语权的导演,都会对影评人不屑一顾,甚至破口大骂。原因在于导演是有经历的,他把自己的所悟,用自己的镜头语言表现出来,本身就是很个人化的东西,影评人却拿无知当个性,或者就是为了吃饭出卖口水,他现有资源决定了无法拥有导演当时的经历与体会。

导演看不起影评人,影评人却代表了大多数掌握不到资源的大众,正应了那句名言:”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只是导演作为一个表达者,想要向大众倾诉自己所想,却终被大众背叛,遭唾,仅仅是因为大众的无知,不免会委屈吧。

名人多隐士,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吧。布道者不是这么好当的。

最后说说这部影片中的体验。”旅行片段“即使是在瘾君子当中也是难得的体验,致幻效果受制于人本身的大脑活跃度,知识越多的人,受到刺激后,看到的幻觉越清晰和多样。这就是为什么 某些药品 在上流社会很流行,刚发明时连总统都会沉迷,以文艺青年为主的嬉皮士们也趋之若鹜,因为他们脑子里存储了大量的信息,经过刺激后获得的体验超级棒,比如说”旅行片段“。

而有的人磕了药却没有任何感觉,或只有身体上的不适,那是因为脑内的”素材“不够多,和高僧顿悟一个道理。每天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城市噪音和上司的咆哮,没有过吃喝拉撒之外思考,那你嗑药的体验多半是很痛苦的头痛。

你试过DMT吗?你有过”旅行片段“吗?没有过,最好不要看这部电影,你完全不理解。一点点也不会。


注:《西藏度亡经》的内容基本就是一次高深莫测的”旅行片段“,如果你想研究,可以给个小线索:Cannabis indica,还有嬉皮士的印度朝圣。

真tm危险,还是不说了。

 5 ) The Void and The Vanity

个人8.5分

Damn I fucking love it. It’s a fucking experience. Relatable af. 但是小屏幕看太不爽了 然后真的晃的我都好晕 Tokyo 真是一个拍欧美人的片子的interesting city. The whole vibe thing.

Drug, Sex, Death, Reincarnation, Birth, Hallucination, Illusion, and all the emptiness, vanity, and the fragility.

还有哥哥和妹妹的情结,妹妹想要kiss哥哥时, 哥哥的婉拒, 哥哥和妹妹妈妈的sex. 友谊的脆弱.

Cinematography真是酷.

虽然我觉得最后的结尾有些draggy and unnecessary了. 从hotel那段开始. 但是Vagina的主观镜头, 精子射出, 受精卵形成还是很酷的. 但是最后真的是太drag了 孩子出生没有必要那么drag吧.

然后主角的VO还是有点Distracting, could be blended with the film better.

然后Gaspar Noe真的好喜欢拍隔着门/通过门缝大声吵架和撕裂般争吵咆哮的情节.

 6 ) Enter the Void

Gaspar Noé: What do you believe in?
Kenneth Anger: I believe in the power of will.
GN: Do you believe in any kind of god?
KA: No, in the power of will.


看完后,这部便同黑天鹅和盗梦一起,成为我的2010 top3。把这三部片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有一个我欣赏的共同特征:在长期酝酿中将一个充满探索可能的主题实现在电影里。达伦年轻时对妹妹的芭蕾课感兴趣,2000年同波特曼谈论影片的概念。几经资金问题后,他后来的话是:“十年时间,我觉得这段时间让我成长了很多。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拍摄的经验和基础,我才能拍摄好这部电影。如果当时就这么开拍了,可能这部电影会非常幼稚和粗浅。”诺兰16岁开始想梦境的问题,2001年给Warner Bro.影片的计划,之后便完成了剧本初稿。在考虑到所需要的宏大场面调度后,毅然先接手蝙蝠侠系列练手。而诺埃在90年代初就开始写剧本,这些年间他拒绝掉许多欧洲大制作,《无可撤销》除了技术上的练手,更被他比喻为一次为实现本片的抢银行活动。在诺埃青年时代采访偶像Kenneth Anger时问Anger信什么,Anger说,“意志的力量”。对于诺埃,可以是为钱做一些事,但做另一些事时只是因为相信它。在现实的环境下用现实的条件造梦,我除了相信十年磨一剑及其带来的整体和细节成熟,更相信去探求这些主题和镜头言语可能性的背后意志。

本片像个三面兽,一起开拓进POV镜头、致幻体验、死魂得度。赤裸裸和重口味在里面都是纯粹的生命,情节亦不过是一个设定。叙事线索简单看来也就是中间一大段flashback,再点缀些更早的小段flashback。在影片结构上跟inception很像的一点是,开片设定游戏规则,然后开始玩。楼道里Alex谈论《西藏度亡经》的一席话就是规则设定,与后面的情节丝毫不差。理解下这番话,或者再去读点佛教中关于Bardo(中阴)的观点,特别是“光”对于中阴灵魂的意义,无疑才能更好地理解之后灵魂的穿行和游荡,理解每一次镜头晃动翻转闪烁以及强烈变化的光影背后属于这颗灵魂的情绪。这条无声的主观镜头成了故事的情感暗线,其中的愤怒、依恋、痛苦、狂躁,以及每次穿行时可能离去化为它物却又由于这些依赖而挣扎返回,都潜藏在极端的灯光效果和镜头移动里。哪怕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本片已经是一部关于电影语言的metafilm。另一方面,影片将人物对话简化到最易懂,镜头语言完全占据主导。诺埃选定从未演过电影的男主的理由是,没有太多演员愿意整部戏只露脸两三次,而Nathaniel Brown的理想是当一名导演,这个角度将会使他兴奋。

这场从始至终都是主观镜头漂移的旅行,很能使我想到《俄罗斯方舟》。特别是,对这部不断凌厉和重口的片,得抱着看文艺闷片的心态。影片的剪辑没有问题,晕眩中有着清晰的思路。这不是急于叙事的片,如上所说,POV本身是经历是旅程而不是手段。这次漫长的旅行甚至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堆砌,去回顾过去的生命,去守望冰凉的身体、烈火里的灰烬、消失在暗黑水道的最后痕迹,糟糕地盘旋着而无法离去。近三个小时强大的镜头旅途更是没有让我中途暂停一次或瞟一眼时间(我逼仄的个人观影室最适合看迷幻影像了),而且脑子会忙碌地琢磨加赞叹。三种不同角度的POV清楚地分开回忆、现时和飘荡的灵魂,分开时间段,叙事部,分开观看的哲学意味。角度的改变所呈现出来的别样的行动、城市、porn,看进去的人总能有自己的领会。而且这真是一部关于城市和porn的给力之作。而诺埃对于色情片的野心还会一直继续。

Void可以理解为Bardo,无所依附无能为力的空无。可以是一个通向糟烂深渊的酒吧。可以是DMT带来的绚丽的清空。通过架虚的视角里所呈现的万象,void当然也就是这个天堂般或地狱般的世界。在每位观影者被彪悍的片头刺瞎双眼后,也便同意进入这个或晕眩作呕或泪流满面的迷幻之境。我一边晕眩作呕一边泪流满面。而最终的出口又是入口,简单直白。然后你的阿飘有没有开始在身后和天花板上打转几下?

 短评

好长时间没有看到如此绚烂华美的药物幻觉范儿片子了,昆汀的评语是“年度最酷最炫最给力字幕”,整个的色彩运镜渲染都完全符合嗑药后的幻象,当然如果你也是飞了叶子之后看效果更佳。

7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1分钟前
  • 辽东胖尊者
  • 力荐

第三视角缺席的电影,漫长而黑暗的trip...难怪有人坐立不安。真实最不稳定,最混沌。视觉突出,尤其是遁入下一段trip时的空间畸变镜头,长焦端到广角端的神奇拉伸,远比那些用来直接描绘trip的CG味过浓的特效来得有效。声音考究,完全完成了与视觉共同塑造本体的任务。

12分钟前
  • kovsky
  • 还行

这是最后的电影,用连续的镜头串联不连续的时空,用幽灵的主观视角超越现实诸相,加斯帕一直这么直截了当,和其余导演迥然相异。

13分钟前
  • hitlike
  • 力荐

这部才是真正的《生命之树》

17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这样的电影,必然不会受到所有人的喜爱...

18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摄影炫目至极,转场重复至极,剧情空洞至极,叙事拖沓至极。总而言之就是一坨值得一看的鲜艳的屎。

20分钟前
  • 小易甫
  • 还行

主观POV的重新获得。《遁入虚无》完全是一部诉诸感觉的影片,加斯帕·诺以“闪烁”及不停地运镜将客体影像主观化,与其说是LSD的药效,不如说是新世纪的阿贝尔·冈斯。总体而言,它与日本文化,日本人并无直接的关系,夜晚的东京只不过是另外一重空间,逼仄,拥挤,高速,与此同时闪烁着无数可以代替藏传佛教中五颜六色“地明光”的消费主义霓虹,一个超现实又超真实的世界。毒品、“中阴身”甚至《西藏度亡经》不过是一条隐秘的通道,由此,一个主体在以“消亡”为代价之后则什么生成为一种幽灵叙事的根茎式鸟瞰,不断地飞跃与生成—他者,线性时间也在这一刻轰然倒塌;错位,而不断回归是这里的常态,由此,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电影,更是一种全新的存在形式。

24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四星半。无疑是2010年最佳影片,明显比同年其它片高出一大截,却被影盲们给黑了。

25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对于一个才华限于哗众取宠的导演,最好只给90分钟长胶片。

26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嗑药毛片,加斯帕·诺埃的电影乃至XX观,明显又飞大了……鉴定完毕。

30分钟前
  • 老晃
  • 还行

两个半小时的晕眩呕吐等来了重生的另一种恶心呕吐!对于这类导演的自圆其说,除非你也可以苟同,否则一切都是浮云!倒是表现嗑药、死亡、重生和遁入虚无的摄影让人称赞,【不可撤销】里的那一套确实挺适合表现灵魂出鞘!它的轮回观甚至让我想到了社会新闻里的灭门案……★★★★

3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空中视角,飘来荡去。主观镜头,晃晃悠悠。生之虚有,死之虚无。死生之间,虚有实无。

37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如同《不可撤销》般不让人喘息,摄影无敌的飘了。

38分钟前
  • 垣原阵
  • 力荐

這種靠爭議性來支撐的所謂電影實在不值得支持。漠視它就是最好的報復。攝影是無法挑剔的。它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圓其說說得動聽。但規範是導演自己設立的,要玩好這個遊戲實在不難。而喜好是我的。所以我說:再見。

39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豆瓣评分易被两极化的影片特质:1、画面被粗糙化处理,或版本清晰度不佳;2、影片采用风格化路线,没有单线明确的主题,偏重引领观者代入角色内心,感受一切并进行多线思考;3、大尺度的性、暴力画面设置;4、电影语言前卫,实验性较强,但未臻大师境界;5、探讨领域过于禁忌或小众。【★★★★】

43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過猶不及。视觉残害。可能我的期待真有点不切实际了

46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1.嗑药出体,晃荡游魂,时空跳跃,穿墙过室,投胎转世,几乎全程运用主观镜头。2.迷幻绚烂闪瞎眼的霓虹灯式色彩,受[2001]启发。3.各种长镜头,匹配转场与穿墙特效剪接。4.性爱大尺度似毛片,还有体内视角颜射镜。5.弃用一切旁白画外音,电报式对话,强化纯视听体验。6.幽冥感应段落同[柏林苍穹下]。(9.5/10)

4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顶部镜头你全家啊!!主观镜头,类似鱼眼镜头的效果,移轴镜头,顶部镜头的过渡,灯光色彩配乐闪闪闪闪闪闪!…生死…轮回…你也未免花哨过了头。我全当你先锋实验了但麻烦你迷幻风也也请适度好吗。刷新观众的视觉体验并不能说明你多酷,因为你也就停在形式大于内容的炫耀技术层面上再也深入不了了

48分钟前
  • Mmm
  • 较差

晃晃哥技能升级 有了无敌特效绝对闪瞎你的狗眼

52分钟前
  • 𝐓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