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七八糟的想法,无逻辑,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了。
整个影片让人感觉既简单,又错综复杂。简单的点在于影片只是围绕个体户来双扬的个人生活展开的,复杂的在于与她有关的每一个人的故事都有所提及,且令主人公很无奈也无法解决,很琐碎但又很难解决。影片最优秀的点在于它的真实性,吸引观众的点也在于它足够真实。作为一场剪不断理还乱的生活秀,来双扬的生活是痛苦的,她承担着养育弟弟妹妹的生活责任,而这个弟弟一点也不省心,还要承担上段婚姻、流产带给自己的伤痛,她渴望着遇到一个为她点烟能带她逃离这无边的痛苦的人,她想得到救赎,但最后发现没有人能给她救赎。影片刻画的女主人公,既立足当下,也透露着过去的经历,还展露了未来,具有层次感。
来双扬为了顺利拿回老宅的房子,她让阿妹嫁给了房管所张所长的傻儿子。在这场戏之前,有很多的铺垫,例如张所长的拒绝、来双扬劝阿妹放弃自己吸毒的弟弟等。当那场婚礼与自己的房子挂钩后,人物的变化十分微妙,来双扬在婚礼现场游离的眼神、在阿妹婚房看到的阿妹手臂上的伤痕,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来双扬经济独立,不仅在事业上做的得心应手,十分出色,还能圆滑的游刃有余的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她处理好与张所长的关系、与后妈的关系还有与卓雄州的两性关系。具有明显的个性独立意识,她在思想上也不依附男人,但她原本其实是想要一个依附的港湾的,但经历让她发现男人不可靠,这显示出来双扬由传统的女性意识逐渐转变为具有追求自身价值的独立意识,而这种意识的成长是被动的进行改变的。
在这部典型的女性主义影片中,男性的角色处理的十分不堪,所有的形象都是没有追求的、颓废不堪的,以此来衬托女性形象的强大,在这部影片里,父亲是胆小懦弱没有承担养育子女责任的,哥哥是什么事情都要老婆阿金做主且自私懒惰的,弟弟是沉迷吸毒毫无担当烂泥扶不上墙的,前夫也是不中用的,而曾寄托着来双扬未来希望的卓雄州也只是想要一段露水姻缘而已。所有的男人都是不顶用的,他们没有来双扬的勤劳努力,没有来双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男性在这部影片中的处理是贬抑的,是与女性对立的,也有点扁平化。
整体来说,影片作为女性主义影片,引起了观众对于女性的思考,也树立了经济上独立自主,情感上不依附男人的当代女性形象代表,来双扬是当代女性形象的典型,作为女性,我们也有着自己的理想追求,我们不能也不敢将所有的一切寄托于男性。影片对于当代女性的处境作了十分细致深刻的描写,令人深思。
有些事情,平淡中显得稀奇,闪烁中显得沉默,如果想用心地寻觅与改造它,却有可能适得其反,但如果顺从天意去接受它,又会被无情地伤害,正如生活一般,跌宕起伏的郁闷,抑或恬淡得细水长流的无奈,其实,都只是因为生活,往往比五花八门的表演更戏剧、更精彩。而这种精彩,也只有那心境坦荡的人,能真正地顺从,至于我们这些凡人,就只能默默地接受,默默地习惯,接受生活中的悲伤,习惯生活中那些比悲伤更震撼人心的伤害。
——不知所谓的题记
一个女人,经历过悲惨失败的婚姻;弟弟因为吸毒而在戒毒院里,每个月还得为他支付戒毒的费用;大哥大嫂常常想把自己的房子强占去;与爸爸、爸爸再婚的妻子关系也不好;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也没有孩子;每天还得打点“九九酒家”,其实也只是个卖鸭脖子的小档口,以维持生活必须的费用……被一大堆恼人的事情烦着,来双杨,这个美丽、精明的女人用纤细的肩膀担起了旁人难以想象的重量,重复又重复的生活,让她秀丽的脸庞刻满风霜,面对着日益加重的生活压力,来双杨只能选择承担。
对于亲情
她爱她的弟弟,尽管他并不生性,还因为吸毒而进入戒毒院,但那浓厚的亲人情结让她选择了支持与坚持。她付出了金钱,付出了时间,静静地等待弟弟戒毒成功,等待着有朝一日他出来时重新振作,为了弟弟,她甚至愿意亏欠一位所长的人情,而要为她弟弟争取那间本属于她却被他人占住的房子,让弟弟出来时能有更好的居住环境,面对更多的人生。她知道戒毒不容易,她每三两天就乘缆车过江看弟弟,弟弟放弃过,也曾因为熬受不了痛苦的治疗而颓废,但是,她给予了他力量,她给予了他希望,她将所有的坚持都放在了弟弟身上,她没有想过她弟弟究竟能否成功地戒毒,她没有想过她弟弟出来之后会否继续地颓然不振下去,但是她毫不犹豫地,就选择了坚定不移。我知道那是对亲情的依赖与深信,是对人性的点滴希冀,那是需要勇气的,一个女人,将她的勇气全压在了弟弟身上,一场对亲情的赌博,我不敢说她的赢输,但是,最起码的,她战胜了自己的内心,因为,勇气就得用在有需要的时候。
但是,与大哥大嫂的争房风波却让她顿时迷失起来。与大哥是一样的血,却有着不一样的人性。面对着亲人的自私,来双杨被深深地伤害了,难道亲情就是如此地脆弱?以致于经不起一点的摧残损害?在“九九酒家”那,与大嫂狠狠地吵了一架之后,来双杨崩溃了,望着因为一场争闹而撒遍一地的烂杯拦碟,回想起刚刚大嫂的冷言冷语,大哥的事不关己己不劳心,来双杨坐在板凳前,感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害怕与惊悚,眼里流露出来的是一丝难见的不可置信,因为从那时起,来双杨才真正地意识到,亲情如果不能好好地保护,就比杯碟更容易破得粉碎。
对爱情
自从与前夫分开后,来双杨显得十分地警惕,从来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感,也不会接受别人的爱慕。卓雄洲到来双杨的“九九酒家”天天晚上吃鸭脖子已经一年多了,每天都不间断。来双杨心里知道,因为她能感觉到那双灼热的目光,但那冰冻良久的内心并不是那么轻易地就被温暖溶化的,于是她静静地观察,静静地等待,等待着某一天她的心因为新的滋润而溶解。终于那么一天,来双杨与卓雄洲成为了一对,来双杨心里很甜蜜,很幸福,因为要重拾对恋爱的勇气实在是不容易,况且在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之后,她早已用尽了心里的爱,所以对于这一天的到来,她显得如小女孩般的认真,她心里细细地盘算着他俩的未来。一天,跟随卓雄洲来到他位于深郊的别墅之后,他们俩做了一般男女会做的事。之后,两人躺在床上。来双杨如小女人般幸福地问卓雄洲,他俩以后怎样。本来的满心欢喜,就如此轻易地掉到了谷底,“以后如果你想见我,就到这来……哦,不对,应该是以后我想见你,就到这来。”这是什么意思,相信你我心里清楚,来双杨惊呆了,她转过身背对卓雄洲,脸上尽是惶恐,尽是忐忑。好不容易建立起对爱情的信心,却因为一个编织多时的梦而破灭。努力地压制着,来双杨坐上了回程的汽车,一路上,沉默不语,加上车外淅沥的雨声,让来双杨内心的斗争更来得震荡,男人们只要得到了想要的,就会马上舍弃掉吗?只是为了一时的欢愉,他们就能用如此之多的时间来编织这幻美的梦?来双杨最后知道了卓雄洲每天晚上都来的真正原因,里面的确有来双杨,但还有更重要的利益。因为卓雄洲负责视察来双杨的酒家位处的吉庆街,他们即将要收购这条街。来双杨到头来,得到的竟然只是个表面美丽,骨子里发霉恶臭的梦。而晚上一过,灰姑娘的舞衣都会现型,卓雄洲自然也会露出真面目。不容犹豫,来双杨立即下车。瓢泼的大雨将来双杨淋得湿透,却淋熄不了心中的怒火,冷却不了内心的激荡。发疯似的,来双杨的泪水淹没在雨水中……
其他
来双杨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亲情上,她失去了与大哥大嫂之间的情谊,爱情上,她失去了难得建立起的希冀,表面上看,她无疑是失败的,她失去了那么多,却并没有真正地得到些什么。其实,人生之中就是如此,兜兜转转,寻寻觅觅,失去的终究不会拥有,而当中的真正意味,必定要有心人才能品尝。在这些事情当中,来双杨其实得到了许多,起码学到了许多,领悟到、感受到许多,虚伪、自私、感情的真假……只要从中得到思想上的觉悟,就算经历再多的苦难,终究,来双杨还是幸福的,尽管这个幸福来得太漫长,尽管等得太久,尽管泪都流干了。
曾经和友人就池莉小说版的《生活秀》做过一番探讨。我的意思整体对这些所谓的“新写实主义”作家评价并不高。生活本身已经世俗不尽、龌龊不堪,我们无法看到生活本身亮丽的一面,这个时候阅读小说的行为就是渴望提升生活的一种美好心情。用句比较专业的话说,渴望在阅读中得到一种审美救赎的可能,能够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但是作为那些“新写实主义”的作家用自己建构的小说世界还原为生活常态本身的做法同时粉碎了读者阅读的预先期待视野。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都想有些希望,也许这些对生活将来的未知的希望不可能达到,但是不可否认有生活的希望,对常态生活中寄予一种理想的诗意是能维持我们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但是“新写实主义”的作家的写作,或者具体到我将要谈到的《生活秀》中已经将这种“诗意”作为了一种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而存在。所以某种程度上,我对小说版的《生活秀》并不看好。
但是我下面要说的是电影版的《生活秀》,第五代导演中比较年轻的霍建起导演,陶红、陶泽如主演。其实如果仔细的观摩过霍建起的影片,尤其是那部《那山 那人 那狗》的话,会有一种错觉,虽然他的确和张艺谋、陈凯歌等同属一届,但是他的电影风格更近似于第四代的中国导演的风格。他不钟情于宏大的历史叙事,不注重民族史诗风格的大制作,反而一直倾向于回归自然和古典,回归传统与生活,注重在平常人身上挖掘人性中如涓涓细流的美善,在用无声的镜头的全知叙事中,他好像讲述着我们这个日益疲软的常态生活中一抹的亮色,一丝的温馨,和那怕一点点对自己青春的自恋和回味。在《那山 那人 那狗》中,完全看不到现代机器文明对深山中人性的侵袭,那个邮差和他的儿子,也许是现代文明入侵的唯一证明,但是他们又是作为深山中人家联系外界的主线而存在的,从电影中看,那对父子与其说是外界现代文明的代表者倒不如说是深山中古典文明的传播者。他们善良、温暖、待人如此的亲近,互相扶持度过难关。他们身上的品质与其说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不如说深山中那些固守自己古老的家园的人的延续。那些大段大段深山中如画如缎,如绿如翠,空灵而悠远的画面,是霍建起用电影的语言向我们讲述现代机器文明入侵生活之后仍然有诗意的生活存在的可能。这种看似固执的电影语言无疑是霍建起对生活以及现代文明的一种态度。
但是在根据池莉同名小说改编的《生活秀》中,这种对对“诗意生活”的固执已经开始不确定了。一位导演对一部小说的改编无疑是有自己感情倾向的选择,比如说为什么他选择改编把生活描述的如此真实残酷的《生活秀》而不是其他的比较唯美的理想主义的小说,无疑可以说明他的感情思考已经开始转向了。而这种由注重诗意的描写到注重现实常态的变化就是用《生活秀》这部电影来进行诠释的。
电影文本无疑是不可能完全涵盖原来的小说文本,导演以及编剧——编剧也是霍建起——的对某一情节的选择就是导演的观点。《生活秀》中主要截取的是来双扬和卓雄州之间的爱情作为主线,另外穿插来双久的吸毒与堕落、来双扬为了要回自己家的老房子处心积虑以及吉庆街面临被拆等等方面。另外,对陶红饰演来双扬,以及陶泽如饰演卓雄州,无疑也是很值得玩味的地方。刚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始终无法认同由陶红饰演来双扬这个角色。陶红身上有一种过于华丽的气质,虽然不用浓彩艳抹,但是过于艳丽的气质总觉得和吉庆街那种喧嚣的、世俗的、小市民式的生活质地格格不入。但是等我完整的看完后越来越发现,霍建起对陶红这个人物的挑选的确是不二人选。无论在小说中还是电影中,来双扬都是吉庆街的一道风景,一个亮点,一种情调。当来双扬坐在自己的鸭脖店前面的小摊前,优雅的点上一支烟,无声的注视着她前面的街道中来来往往喧嚣不断的人群的时候,你会发现陶红饰演的来双扬的那种让人无比沉迷、诱惑的气质仿佛与生活无关,与吉庆街的喧闹无关。霍建起用陶红的艳丽夺人的气质,与吉庆街的格格不入说明了来双扬身上的一种诗意的可能。这种诗意的延续无疑是霍建起自己的风格的延续,但是也提供了一种诗意的救赎的可能。但是这种面对常态生活的诗意救赎无疑在开始就交代的来双扬最疼爱的兄弟来双久因吸毒进入戒毒所这样的一个事件中透露出一丝绝望的信息。从她与卓雄州的交往也是如此,也许他们相爱还不如一直远远的观望好。卓雄州每天晚上都来买来双扬的鸭脖,几年如一日,除此之外就是坐在远远的单桌上注视着来双扬忙碌着。在卓雄州的眼中,来双扬就是吉庆街的全部风景,是吉庆街的全部诱惑之处。但是有些风景注定是只能远远的观赏的,当一旦开始亲近的时候,风景的全部诗意就开始破碎。来双扬无疑在卓雄州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也就是说,她渴望这个男人能够救赎她。但是,这是一个一厢情愿的想法,来双扬作为诗意的坚守,在她和卓雄州一夜欢愉卓雄州的一句“女人,有人对她好就非要嫁给他”之后已经陷入了崩溃的边缘了。电影当中的那场来双扬和卓雄州在雨中厮打的戏中,来双扬最终在倾盆的大雨中无力的跌倒在泥沼中的镜头是最最诗意的,但是同时也是最残酷的一个镜头,因为霍建起用这个无声的镜头无力的告诉我们,诗意的救赎已经成为了不可能。
最后一个镜头中,来双扬还是坐在自己的久久酒家的前面,手中有一支烟,她一直在等待有个人给她点烟。一个画家看到了这个风华绝代的女人,他给她点上了烟的同时要求给来双扬画像。最后,画家离去的时候问,明天还想过来画像,不知道她是否还在。来双扬凄美的一笑说,我会一直都在,每天都在。她虽然还在,但她已经不是以前的来双扬了,她内心的诗意已经死去,还在的不过是为了生存不得不挣扎着活下去的生活常态。
如果说小说版的《生活秀》是揭露或者披露我们残酷现实的生活常态,而在电影版中,霍建起则把重心放在了一种诗意救赎的可能到残酷的生活逻辑重压之下诗意无奈消解的过程。从诗意的救赎到诗意的消解,这种生活常态的幻灭过程无疑是现代的机器文明积压之下人类越来越缩小的生活空间的证明。电影中,我们得知的最后一个信息就是吉庆街马上就要拆迁了,那个时候,来双扬作为吉庆街的风景已经也不存在了。这种现代机器文明对生活的无孔不入的侵袭是常态生活中诗意消解的原因。能用摄像机挖掘到这种视角点,无疑是对小说版的《生活秀》最成功的提炼。
1.来双扬到底占了几套老房子,为什么她嫂子说“都归了你,我们也就不好再住下去了”
2.她爸把老房子改到来双扬名下有利于跟刘老师的侄子要房子,刘家当年打借条是借来家的房子住。来双扬她爸是这套房的本主,又找了后老婆,为何他对这套房没有积极性,他后老婆也没有诉求?
3.来双扬跟弟弟说吉庆街拆迁的钱兄妹四人跟父亲平分,如果老房在父亲名下,那么拆迁的钱应该归父亲,父亲去世后钱的一半由兄妹四人跟后老婆五人继承?
比起这部小说,电影的改编算不错了。
看了,忘记了,没什么印象的片子。
苦命的女人啊,此陶红,彼陶虹,一个偏旁的差别,既然连脸蛋都长的差不多。陶泽如在电影《大鸿米店》的那个衰样还是一如既往,没改变。好吧,我承认我不喜欢这样的片。
喜欢上池莉的小说后,才真正去看这部电影。陶虹这里的表演还真有味道。
总感觉跟原著差别怎么那么大。陶红不应该是女主角的最佳人选,也算靓,却不够辣
电影要是采用武汉方言会更加有味道一些,氤氲的武汉很美,夜市繁荣热闹,卖“辣鸭脖”的陶虹在这条小街显得风情万种,妩媚动人,可有意思的是恰恰是这样的姿色与胆识俱佳的女性总是败在掌握着资本和权利的男人手里。雨中那场戏当代社会里女性的窘境被一览无遗,想谈感情,却被谈了身子。
瞟过第十放映室的片段,研读过池莉小说原著,勉强算个数吧。。
陶红真美,夜市摊西施,看得人蠢蠢欲动的。
比小说多了辛酸和无奈,但没有小说的痛快。
应该就是讲小老百姓的事儿吧?看完之后没有太大感觉,是因为生活体验少吗?
陶红太美了!!!池莉倒是挺善于刻画性格泼辣、骨子传统的武汉女人的!《万箭穿心》里的颜丙燕也是。陶泽如那个角色更适合胡军。陶泽如还是太“人民艺术家”范儿了。
陶虹的眼波流转尽显武汉女子的风情。怀念轮渡。。。
http://www.56.com/u30/v_NTYwODY3MzE.html
多年以前看的,已记不得剧情了。大疫当前,每天CCTV6电影频道都有一期《两地书》节目,今天是由陶红主持的,当年也是因为电影《生活秀》喜欢上了这个演员!今天这期节目她用曾经在电影中扮演的武汉卖鸭脖老板娘的故事展开,歌颂了疫情期间武汉餐饮老板无私的奉献。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闹市街香烤串店,烟火气息十足。陶红这部电影里太有风韵了。最近CCTV6放映室一直直播千禧年前后的DVD时代的电影,画质还挺好。【CCTV6放映室双十一爱情片零元购·哔哩哔哩直播】
其实隐约觉得看过一遍,还是没忍住在重压之下重看一遍。其实离过婚不见得就不愿意再结婚啊。另外,在池莉的影响下我很早就喜欢上了武汉这个城市。也许它那很干净,没有我的很多回忆。
从前一直没有看得起陶虹,看了这部片后我……
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她无论外表多么能干多么强势,也不过是个渴望拥有一份安定的爱的小女子。
比电视剧版的《生活秀》差很多,可电视剧是我在02年夏天看的。那种气氛和味道,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让人忍不住耽溺其中,我还是当耽溺贝吧。。电视剧的主题曲也很好,我记得是雷蕾夫妇的词曲。
陶虹太飘零了(本来想打的字是那个凡俗的漂亮,谁知蹦出这么个词,倒更贴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