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皮客栈》大名鼎鼎的欧美恐怖片,今天一看,果然很刺激啊,也应征了我之前说的,欧美恶心片必黄,从隔山有眼到致命弯道到人皮客栈,我看过的没一部不黄的(是不是很厉害)。这部万恶的电影,让我对外出旅游彻底畏惧了。因为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几个背包族在中欧遇害的故事.
据说这部电影的剧情缘自泰国,原来在泰国某处,有一种靠杀人赚钱的交易,只要支付1万美元,就能换来一支装满子弹的枪和一个自愿被你宰杀的人 。但影片中不止是子弹,还有电锯,刀子,钳子,剪刀。不过我觉得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男主角最后的奋起反攻,既然人一解心头之恨,又为影片续集留下了悬念
影片还给我了一个启示,那就是管住你的下半身,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精虫上脑昏了头,因为恐怖片必黄啊,要知道你一冲动等下就要上演恐怖片了。前不久那个武汉留学生林俊就是这个典型,本来挺帅一哥们,非和别人变态搞基,结果自己被分尸了。
看完之后我找了找它在各国的公映日期,看到了台湾,果然没有大陆,呵呵,意料之中。和谐嘛,没办法,天朝特色,和谐的环境容不下血浆,容不下锋利的讽刺,容不下深刻的揭露,有的只是抄袭,山寨的动物们(喜羊羊,大脸猫等等中枪)愚弄国人的智商。有关部门表示强烈抗议,呵呵,强烈和谐
整部片子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黄色,血腥,暴力。我都觉得这根本不能称之为悬疑片,不喜欢这种血腥暴力变态的恐怖片,或者连恐怖片都不算,就是是极其变态残忍,让人很不适。到现在我都还记得那个被割断的脚踝,搞的我现在有时候看自己脚踝都要摸一摸,确保它还完好。如果是跟我一样喜欢看那种剧情比较突出,氛围恐怖,但是血腥暴力很少的恐怖片的话,真的不推荐这部。
昨天有幸看到近年名声雀起的惊悚电影《人皮客栈1》和《人皮客栈2》。首先要说的是这两部电影都拍的还是相当不错的,虽然有同志认为没有死神系好看,但个人认为这比死神系最少高一个档次,最起码也真实一些,而死神系连神话人物都出场了。而人皮系所说的却是在现实中有可能存在的。大家都知道真正认我们心慌的就是那些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不是吗。
也正是由于觉得不错,所以也就上网找了一下相关影评,不过好像很难找,后来还是在百度贴吧里看到,我从头翻到最后一页,可以说将里面精品系的文章都看了一下,也看到一些相当精辟的见解。但似乎都不够全面,下面把一些比较好的几个复制过来,大家可先看一下。
http://tieba.baidu.com/f?kz=267148581 http://tieba.baidu.com/f?kz=210836570 http://tieba.baidu.com/f?kz=211429887 http://tieba.baidu.com/f?kz=315728895 http://tieba.baidu.com/f?kz=211106285 以上都是个人以为写得比较仔细的影评,但奇怪的是其中由于大家观点不同,很多同一事件却出现完全对立的言论,当然这也很正常,但片子要表达的思想种只有一个,那么我们从大家的议论中再来回忆一下影片到底是怎么了(建议两部都看完再来)
议论1:片中最让人不安的地方
说到让人不安的地方,大家大多都是列出其中比较血腥残忍的场面,比如一里的挖眼睛,二里的血浴等,但最让我不安的是看到第一部警匪勾结的场面。在片子中我们不单看到那些警察与匪徒勾结,他们的行为也是片中杀人者一样变态(在第一部帕克斯顿逃跑时看见警察在打无辜者,我们可以想像组织里被杀者很有可能其中就有那些警察提供的),这一主题其实在第二部刚开始帕克斯顿的梦中还在延续。帕克的梦中还出现政府的高官,而高官的出现更让我们本以是一个人,一群人,一个地方的勾当演变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运动。而这个时候才是最让人绝望的时候。这点在后来帕克被杀也得到了验证,组织用钱收买帕克女友的姐姐得到帕克的地址(凭护照就能找到得帕克有关系的人,这也不是老百姓可以做到的),然后在一个其它国家将他杀死并还将他的头带回国。(题外话:机场的检查对老百姓不是很严的吗?难到对方不是老百姓?还是坐私人飞机走的?如果是这样,大家以后要带什么东西回国,也坐私人飞机就行了。呵呵)而这也说明帕克说不报警的正确性和原因。但帕克的死还是让习惯完美的我们产生无限遗憾。
议论2:人物的性格和剧中描述
这一点最大的议论是一部和二部的主演都是三个人,只不过是三男变三女,觉得就是在捞钱。但我以为除了抢钱以外,这样的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首先男换女让我耳目一新,如果还是三个男的去采花的话,这片子恐怕更没有人看了,其次,这个片子是以虐待这主线的电影,而女主角的出现让我们主角的命运产生牵挂。最后女主角的出现也是剧情所需要。
再我们看看主角们的性格,这也是我认为这部片子拍的比较好的地方,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刻画的不错,一里面主角是欧利,乔希,帕克还加上卡娜,反面的是老眼镜男。他们的性格可以用四个字表示。欧利,放荡轻浮、乔希,懦弱精细、帕克,勇敢善良、卡娜,坚强固执、老眼镜男,虚伪变态。前面的欧利因为死得太快再加上他的行为就不必多说了,至于乔希,我一开始还以为男主角是他,主要是看到他十分的精细(片中给欧利写留言),说到懦弱却是因为他对那群小孩子的态度。(其实也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样说他似乎也不对),帕克的勇敢善良从他救卡娜逃离时可以看出。卡娜的坚强主要是指在脸部受伤的情况下忍痛,而最后的自杀也说明她是相当的固执的,这一点还可以在她在片中刚出现的时候拿手机给帕克时脸上的表情和行动看出。至于老眼镜男,不必多说吧,就一变态。
到了第二部,人物一下子多了好多,而且可以从片子看出人物性格的也不少。除了三女学生,还有两杀人男,还有女模特,组织里的老大,以及在舞会里请贝丝跳舞的男人。虽然给人有些杂乱感,但作为剧情表现的必须品,都有出现的必要。三个女学生中贝丝显得低调和谨慎,惠特妮则聪明和开放,而洛娜却是善良和单纯。在网上看到有网友奇怪三个女学生为什么贝丝与另外两个大不相同,甚至怀疑看到一部(笑)。其实这一点很容易解释,除了有的网友提出的陌生环境论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贝丝很有钱,也正是因为有钱所以她从小就会受到相关的教育,比如防止被人绑架之类,所以她的谨慎可以说是从她继承巨额遗产就有了。至于另外的两个惠特妮和洛娜我们到可看出她们旅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帅哥之间。也正是由于她们的对像是人,所以二人才会抢先入局。还有网上讨论的较多的两杀人男托德和斯图亚特,我认为大家的分析是比较合理的。但并非像有网友认为两个人代表同一个人的两个面。他们代表的其实是两种人,斯图亚特其实代表就是那些强势类型的人,由于处于强势地位,所以他们会用一些变态的想法折磨别人。但也正是这种人由于已经处在上层,所以大多数已经没有必要再用极端的手法来发泄了。所以他们的变态大多是在意识上,这一点可以从他折磨惠特妮时第一次磨光机插头掉落后第二次又以为插头会掉落所以不断看插头可以得出。他就是想用精神来折磨对方。有网友提出的完美蛋糕说我认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他是很清楚最终是要杀死对方的,如果只是因为破坏蛋糕的外型就中止的话说不过去。而男主角托德,虽然也可说是上流人士,但他的生活已经在危机边缘,这个点我们可以在片子中的三个地方看出来,第一就是在他开始接斯图亚特电话部分,最后妻子没打招呼就走了留他收拾碗筷。这也许侧面反映他已经没有工作。第二是在他和贝丝的对话,他将贝丝当做他的妻子说了一句“不和我上床”。这是不是也表示他和妻子的关系其实已经在冷战呢?第三点是在片子最后组织老大说的,大意是指他其实也没有钱了,房子都是二次抵抻了。这也正说明他可能没有工作,大概已经在要破产。以上三点综合起来我们就可看到托德其实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不过在这里我还要再说一点的是,这也并不表示托德就是心里扭曲了。而托德最终的歇斯底里的爆发还是他目睹他朋友的死状,如果说一开始还保留一点当英雄幻想的话,那么这时就已经变成了我不杀你,他们就要杀我的现实情况。就这一点除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释迦牟尼外,我想没有人有资格说他错。这两杀人男的出现只是正说明了人不可看外表的老话。正如女模特和组织里的老大,高贵的外表下是一颗毒蝎的心。而我个人认为女模特是里面所有人物中最大的迷,一开始她与众不同的热情就让人觉得有阴谋。到了后来得到证实但那个时候却可认为她与一部里两妓女一样只是一个低级的托。再往后看看到她在别墅里的巨幅肖像。这个时候我想我们不能再以为她还是一个简单的托吗。但奇坚的是后来在她的闰房里又看到他与一部里两妓女的合影,另一张合影出现的是在二部火车上袭击洛娜的老男人。我们不知道一部两妓女到底生活如何,但想住高档别墅只怕还是不行的。而我们的女模特可以,里面挂的肖像可能说明她正是这房子的主人。这也有可能说明她和组织老大有一腿,但关系这么好,却最后又让贝丝斩首了。而且她还知道女主角会去布拉格旅游,无论他是如何得知这个消息都说明她还是不简单的。所以说她确实是一个迷样的人物。还有组织老大,他其实是没有太多必要出现的,主要是为了最后一幕和女主角做交易,毕竟这个权利也只有他有。最后介绍一下只出场几个镜头的善良男孩,虽然也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但他的出现让我们对那里居然产生了一种希望。看来有良心的人还是有的。在所有的两部里唯一的一个。虽主角们应该也算好人,但自已的事和帮助别人档次还是不同的。为此,这个男孩被殴打并被迫搬家。在这里我们可以大胆假设第三部里面这个男孩也许就这是这个组织覆来的导火索。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的角色,像刚才说的火车上的老男人,青年旅馆的男接侍以及负责客户的女人,他们的出现只是更加烘托这个组织越来越像组织了。让人心生寒意。还有第三方组织小混混们自成一派,非正非邪,实在不好加以评论。
议论3:影片的背景是否真实和想要表达的。
这一点我想无论是哪位看完片后都会想现实中有这种地方吗,我的看法是没有,也不大可能会存生。首先,这个组织为什么要存在?大家会说是为了钱,但我要说的是,靠这个赚钱风险太大,大过贩卖军火,毒品,和绑架人质。而这个组织一旦曝光,它的罪名绝对在以上三种罪恶之上的。还有靠这个赚钱也不多,在片子里我们看到杀一个人的价格最高也就是25000,就算第二部里我们的贝丝被拍到80000以上(第二部里拍卖最终四格画面时里可以看到)但这也不能说明这个就很赚钱,如果是绑架的话开价是绝对不会比这少的。更何况说不得你杀的就是一个亿万富翁(组织的情报工作也不到位啊,那个男的没钱能查到,这个女人有钱就查不到。呵呵),也就是说风险收益不对称(风险大过收益)。第三点就是做这个没政府庇护的话根本就无法运作,到你国家来的人一个一个不见了还能没事。当然我们在电影看到政府已经与其勾结,但也是说不通的。还是那句话,风险太大。如果就抖出来只怕这个国家要被灭国。所以我认为这种组织当然是假的,不存生的。但如果不让政府知道的话,只是一个小作坊的话。那么这种可能就有了。这个时候它的收益就会大过风险。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参与到里面的三方一方被杀,一方杀人,还有一方做庄。这样子他们是绝对不会让第四个人知道的。只要他不是做案多起的话,政府想破案只怕也是很难的。归根到底,就是像电影里那样的大杀人组织是没有的。但是小作坊就很难说了。
而这一点也大概是影片想告诉我们的,任不可能的事都有可能发生。所以我们在外出时必须更加谨慎一些,至于是旅游还是采花还做什么别的都无关紧要(不过还是少去一些可能出事的地方)。而影片中只是将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扩大化。另外它还向我们展示人的内心远远比你想像的更为可怕(看看二部里那些竞拍的人都是些什么人吧,再想想你还在为死一只金鱼而难过的时候而那些变态都在做什么)。还有影片告诉我们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真正的利益。这一点在二部最终托德小弟弟被剪就得到证实了。
议论4:二部没有一部好?
如果你这么认为的话情况只有一个,就是你先看的是一部,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而且没有为看二部做相应转变。而事实上第二部拍的还是相当不错的,甚至比大多数续集都拍得好。二部除了主线和一部是一样的以外(这也没有办法,不一样故事根本无法继续)其它的都不一样。更加入不少新的元素,如:被杀者被竞拍的过程(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第一部那老眼镜男在火车上摸了一下乔希,当然还很纳闷那老眼镜男好像认识他一样。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到解答,不过还有不解的就是当时乔希其实还没有到旅馆,所以竞拍应该还没有开始。唯一能解释的就是一开始的那个男托已经从他们三个的行为得知他们很有可能会去那里,并先把资料发了回去);加入两杀人男(为了描写杀人者的心态);描写了两个变态者杀人场面(最毒妇人心还有那个老不死的);出人意料的结尾(女主角用钱买命,这个也是大家说二部不如一部的主要原因吧,我个人认为这个结局让女主角的生还不如一部里帕克那样惊心动魄,但这个结局还是合理的,这一点有的网友已经做了类似解释。而这也是为了二部不成为一部的翻拍片子)。而这些元素的出现则都可以证明二部是相当不错的续集。
议论5:一些不解和上面没有说到的细节
当然,还是有些地方让人费解的,第二部那组织老大为什么一定要杀一个小孩子,虽然有网友也作了解答但个人以为确实没有必要。还有几个人的行踪没有交代,一个是一部里刚开始在吧台的女接待员,一个是二部里在火车上袭击洛娜的猥琐男,后来都没有再说到(特别是猥琐男还和女模特合过影,应该不是一般人哪,难道后来都被拉去做猎物了不成)。还那群认糖不认人的小孩子既然在二部里怕组织专利老大为何在第一部又敢和他们对着干(帮帕克逃走的时候打死组织里的人)。
最后说说我注意到的电影里的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第二部里被杀的小孩子是第一部里向那帮孩子老大伸手要糖的那个。还有第一部里卡娜朋友发过来的那张照片里两个人的表情十分诡异。还有在二部里火车上卖大麻的那个男的似乎和一开始在帕克梦中出现在火车上的警察是同一个演员。至于其它的细节网友们也提出来了。
结束语
我想如果要给片子打分的话,两部都我会打80分以上,这么些年来很少有片子能让我有信心将它看完。推荐谨慎观看。
电影《人皮客栈》我是分开了两次把它看完,原因很简单,上篇的结尾已经预示着可能发生的血腥,而且这些血腥不仅仅是表现在心理上,而是赤裸裸的视觉感官刺激,明显,对于一个要入睡的人来说,大可不必在睡前观看。
一大早爬起来,拿着一个空杯子,原本是要去泡点牛奶喝的,结果40多分钟的下篇看完,手中还拿着杯子,杯子里面还是空空的,证明电影拍得实在是很好。
电影教述的美国电影里面惯有的美国人对于欧洲人的形象,美国人和冰岛人到欧洲大陆去买春,在荷兰吸大麻,上女人,最后机缘巧合之下,这三个背包族坐上了去斯洛伐克一个小镇的列车,因为他们被告知,那个小镇上有最棒的妓女和服务,让你不想再去任何地方(故事的结局显示,果然是令人难忘),在到埠以后,三人果然很快就碰上了艳遇,在巫山云雨以后,恐怖却接二连三的发生,加利福尼亚人的两个同伴相继失踪,而偶然陈述的故事另一面却在告诉一个荒唐而恐怖的故事,在小镇的附近有一个极为恐怖的“elite hunting”组织的存在,而这个组织就是在不断地杀人,在一个废旧工厂当中不断以各种残酷的形式对人体进行屠杀,之所是对人体的屠杀,原因在于每一个杀人的方式犹如一个外科医生手术那样的严密和精致,但遗憾的是,却从来没有打算迷药。而故事的最终,加利福尼亚人的成功出逃而告终。
很简单而直接的恐怖片,不过岁月增长,老维总是希望能够在电影里面挖得更深,而这部不浅白的电影,正正提供了很多练习理解电影的充实教材。
首先是在微观层面,恐怖片的情节甚少在现实当中发生,但它却由于生活当中的一面镜子,在昭示着生活当中可能给隐秘的另一个方面,杀戮在没有他律和自律的监管之下,都是肆无忌惮的,我相信每个人心理面都有一棵仇恨的种子,会随着时间和环境而不断发芽,没有在现实生活当中表现出来,不过是因为他律和自律还在起着作用,不然就会出现霍布斯所说的恐怖的“自然状态”。而性爱却又是人性当中的本能,对于肉体的追逐,站在可能被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男性是从来没有放弃过,甚至如电影上所描述的那样,性爱成为了旅行的目的,寻欢成为了人生大部分的意义,在学业的背后,在工作的背后,性爱是必然的首选,正如故事里面所说的,冰岛人可以离开自己的家庭,无视八岁的女儿而出来寻欢作乐,美国人可以在结束寻欢作乐以后又继续自己的学业。性爱无法忽视地补充了完满的生活。
发生在宏观的层面,就有一个我想问的问题了,为什么故事发生在斯洛伐克,根据我有限地对于斯洛伐克的了解,是从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里面得知的,斯洛伐克尽管有宪政制度存在,不过它的宪政配套设施是很糟糕的,具体地来说,律师和司法制度的具体应该如何操作还是成问题的,打着法治的旗帜,但仍旧是金钱说了算。其次,电影就表明恐怖只能够在东欧国家和前社会主义阵营的这个角度去考虑,而整个“elite hunting”组织所进行的活动的产生正正是那些旧式的大工厂和旧式冒烟的烟囱,社会主义的标签赫然在目。第三,流水线杀人的模式,把人肢解以后在放进焚化炉的手段,又让人想起了纳粹的集中营,而该组织当中保安的打扮,又是那种皮革和大部分的光头,暴力以一种法西斯的形式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有限的理解,旧的社会主义阵营,可能有的法西斯情结,落后不堪的经济,腐败透顶的警察,不那么光彩的传统(这里尤其要点出电影当中提到的一个位于斯洛伐克的“折磨博物馆”),这些都是制造杀人的一切发酵元素。
为什么在斯洛伐克?问题又可以在另外的一个层面去解释,死的都是些什么人?冰岛人,美国人,尤其可以看出杀人工厂里面的“医生”对于美国人的讽刺,看出,美国人,只要是远离欧洲大陆的人对于斯人来说都是可怕和必须处死的他者,而即使对于旧有的领主,斯人心中的俄罗斯人仍旧是亲密的伙伴和帮凶,参见那两个有着俄罗斯籍血统,作诱惑人上钩的妓女。无法忽视的故事当中出现的日本人,虽然是由一个台湾人扮演的(吴宗宪的女儿),也同时成为了杀戮的对象。这样,一个“到处横行霸道,对于他国政治横加指责”的美国人,一个“号称具有高贵血统,有着最光滑睾丸”的冰岛人,一个“电器传销全世界各地,经济巨无霸的”日本人,就成为一方,而贫穷落后的的东欧国家,前社会主义阵营的俄罗斯,埋有纳粹种子的新法西斯,站到了另外一方。
面的妓女,在表面上可以出卖自己的故事或许要说明的是这个问题,东欧剧变以后,斯人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态度是又爱又恨的,正如里肉体而取悦美国人开心,但内里其实都有一颗要杀之而后快的心,而甚至还应该附上一个激烈和变态的杀戮。或者根本没有爱,只有在别人奴役底下的不断献媚和造作,是欲迎还拒的内心挣扎,表面亲密的性爱,终究无法掩饰内心的愤恨,对于美国,无论是你的标题多么冠冕堂皇,多么民主自由,终究都是他者,都是要杀戮的对象。
故事里面有一个很有趣和很深的隐喻,那一群流氓小朋友,杀人医生说,在斯洛伐克,最大的强盗就是那些小孩,他们可以为了泡泡糖去杀人,去抢劫。故事的最后,美国人以一包糖收买了那些小朋友,小朋友成为了帮助美国人逃跑,杀戮本国流氓的得力助手。
说到这些,恐怕你也可以明白这个电影的种种的隐喻和涵义了吧。
斯洛伐克的旅游业不想发展了是吧
色情,血腥,暴力,最后人性的沉沦,不错!
即将奔赴东欧的表示压力很大
好看~
美帝对东欧的妖魔化 还以为小文青是幸存者,结果死的超快 短评里怎么有人说帅哥剥皮给屠夫披,我没看到!!!
够刺激
正如同阿基多在《阴风阵阵》中所采取的手段,跟随美国主人公的视角,初入小镇时远景全景呈现的哥特式古堡建筑即将美国现代文明远远地隔绝开,人物此时已然陷入囚困,继而在美好欢乐的氛围中逐步被诡异阴邪的气体侵蚀最终直抵阴暗逼仄的地下神秘空间,通过对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血腥暴力场景几乎毫无遮掩的呈现创造了地狱,食物链顶端睥睨万物的人类也终于沦为刀下待宰的羔羊,更可怕的是人人皆恶魔(正如波兰斯基《罗斯玛丽的婴儿》),营造出一种无处逃生的末路绝境之感。导演是一味服务于意识形态的需要吗?私以为值得商榷,在极度妖魔化斯洛伐克的同时,并未将美国人塑造成道德无暇的完美受害者形象,乃至在拉高了影片格调的导演版结局中,男主角一反一贯的同恶魔勇敢搏斗的个人主义英雄传统和商业美式主旋律,转而选择了更阴险狠毒的以牙还牙式复仇。
无聊
正是日本姑娘跳轨自杀转移了注意力,男主才有机会逃生。救别人一命却间接救了自己,真是一部正能量的恐怖片。
每年世界上那么多失踪人口,RIP,自动补脑大俄罗斯真人狩猎……还是宅才是正经啊……
还是很揪心的一部片子,最近在1933里面体会到了屠宰场的阴郁
恶心得没看完
妖魔化对手,也就是变相地美化自己。
极品重口味
最恐怖的地方在于这部电影是基于真实改编的……
完成度不错,前半段香艳,后半段血腥,三池崇史猥琐露脸。
血腥+色情+更血腥,在同类型电影中很极致了
其实最猛的是那群孩子啊……
典型欧美血浆片。。。。小成本的,。。。白送的美女不可信啊 哈哈
现在这种片子看着真的蛋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