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学那会儿,听音乐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一部随身听,要数着生活费买磁带听,喜欢某首歌只能眼瞪着带子倒啊倒啊倒。
乍听上去有点惨,可凡事都有便利面,正因为这样,至少在音乐上很少判断迷失,也会本能清楚什么叫作真正的喜欢,甚至每一次的倒带都像在肯定自己对这首歌的迷恋。慢慢在这些抉择里渗透出三观建设的走向,生活也通透了。
喜欢郑钧。人如果放弃思考,单凭感觉判断心意的话,只要一个人站在面前,你会马上知道是不是一国的,从第一次听到郑钧开口唱歌,就知道自己将忠于他的国。
2005年,我在北京,郑钧的演唱会想去没有去成。那夜大雪,准老公说着安全第一,老板说过东西明儿一早就要……那一次挺难过,考虑别人的感受而放弃自己想要的,这一天还是来了。
也是从那一刻起,生活向我亮出甲方的底牌,我用刚到位的成熟完整了作为乙方的善意。
郑钧的歌里这首《无为》尤其动人,像在描画每一个生活里的我们热爱又挣扎的面孔。《脱口秀大会》请到郑钧还挺意外的,对于“要做生活的甲方”的话题,李诞觉着要请最贴合的人,说郑钧就是那种一直可以活成甲方的人。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主人,所有的得到归根结底也都是主动选择的结果,这个甲方要不要当,仿佛有的选。面对生命的来临和逝去,生活里种种考验的随机性漩涡,似乎为与不为,都毫无意义,生活的甲方又有谁真的做得起?
即使如郑钧活得忠于内心,在感情上也被动结束过近20年的缘分。他自称是“那个怨天尤人、不可救药、自私自利的坏孩子”,当提到前妻对自己一直包容,不愿表达,终于选择离开时,郑钧曾说:“我很惭愧。说实在的,她比我坚强,我配不上她。”……
虽然无奈,生活不可逆的一切,在一个人想要持有的态度面前也是无计可施的。对曾经和失去,保有真诚地感恩与歉意,未来仍可期。生活里在乎的东西面前,我们都是乙方,真诚和善意是唯一可以奉上的态度。
见到舞台上郑钧在脱口秀里,从容道出生活的平淡安心,找到了可爱的姑娘,干净地活在自己的极乐世界里,为他高兴。
郑钧的音乐好听,并不完全是他自己谦称:歌手只是把瞬间即逝的灵感唱出来就行。同样如脱口秀演员,需要思考把灵感编织在感受里,融进音乐输出出来。在《脱口秀大会》里的几次评论,可以见识到他面对事物会瞬间抽取到本质的灵性,缓缓说出的话,自然是常年深度思考习惯的结果。
大概这期《脱口秀大会》话题可以理解的维度很丰富,所以选手们切的角度也都很有意思。舞台为界,诉说里演员为甲,反响里观众为甲,身处乙方时对待对方的态度,诚意也都锁定在段子和掌声里了,简单可视。
角度最特别的是颜怡颜悦,她们想到的是“隐形甲方”对女性施压的方向,作为女人每个笑的点都接到了,SAII赋予的高级幽默放到的位置恰到好处。看到她们两个,会让人很感触,有女儿希望如此的吧,女人真的不必外在雕琢得有多漂亮,大量的阅读自会带给女孩子们太大的世界。两个小姑娘是如何想要把才华放在脱口秀行业里,怎么想到双胞胎这样的配合方式,段子里文气幽默的点面对观众这个实在的甲方,要怎么拉出一个普通的抛面罩住……这一切都需要很多智慧和心态才能调整如此,有幸看到她们真的越来越好,期待后面可以看到更精彩的作品。
比较出人意料没能发挥出最佳的是大王庞博和无冕女王杨笠。庞博的非常意识流,动物身份诉说的角度特别,却冲散了内容的紧凑,拉长了脱口内容的节奏,更多的在表演方向,信息量太深,出来的部分直接性不够。作为观众,只是用力看了场功课做足,云里雾里间没能读懂自身喜好的一场秀,没能更完全地被吸引到。
杨笠段子下料太猛,对于妈妈剪猪睾丸,她被派去给猪接生剪脐带的黑喜剧共鸣的预期,还是折在了观众对画面想象的不适里了。所谓甲方的感受,或许是乙方做事态度里最需要考虑和管理的部分了。不过还是私爱杨笠作为脱口秀的写手,这样敢写敢说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
人倒在尝试里,是怎么都不会难看的,总要有人往前走,和不屑于永久的安全。
原本非常拿不准,张博洋和呼兰谁更应该是本场的爆梗王。都太好了,如果直冲段子内容的好笑程度,觉得该是呼兰,美国的经历与中国人的身份冲突,放在生活的甲乙方对峙里,炸点频频。
可是李诞和于谦会不约而同将票投给了张博洋,会觉得专业的敏锐度真的是在那儿的。回过头来细品两个作品听过后,在心里存下来的感觉,好像更明白这个判断。
明了的同时,开始对博洋这个选手生了敬佩之心。其他厉害的选手里杨笠、思文、建国,包括呼兰,都会有连接句子,和调动观众笑点的口头语,内容常有断续感,也会有为了抖包袱,而充数进段子的小内容。博洋的作品里会完整度特别好,觉得多一句少一句,换个动作都是不合适的。
这是第四期,博洋上的三期里,每一个段子主题想表达的东西十分清晰,内容上会打磨到最紧致的状态,不仅是内容,在表演的动作和节奏里都没有一丁点儿水分,笑点的分配频率都是做过非常周详的考虑。开口叙述段子就一脚油门到底,离合换挡绝无磕绊,话说得干净,紧凑,气口准确。脱口的自然,秀到恰到好处的准确,都做到了……
博洋说自己是个自卑的人,舞台里是没有看出他生活里乙方的气质,观众跟着他走,实至名归爆梗王,台上台下始终跟从着他甲方的指挥准确地接到笑点。
喜欢两个这场最好的选手表演结尾时的感悟,算是生活让我们遇见的提点,一并收纳。
“努力不努力只是个人的选择,不后悔不抱怨就好了,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生活,你就是生活的甲方。”——呼兰
“如果我们注定都要成为生活的乙方,至少我们可以选择,在当甲方的时候,对彼此善良一点。”——张博洋
**************************************
关注微信公众号,请扫二维码
工作需求请留言或私信
1.冷战的实质是比谁更不在乎谁。——皮球 2.生活是残酷的,喜剧只不过是展示这些残酷,甚至化解一下。——王思文 3.自信是对于自身境遇的不纠结。——张博洋 4.以颓废为美,以不友善为酷。——王健国 5.更好的自己,太难了。——Rock 6.骗过自己才能活着。——王健国 7.人越年轻,越热泪盈眶。——庞博 8.社交软件让我们越来越没有耐性。——Rock 9.相对与这样的表面繁荣,我更喜欢孤独。——孟川 10.在我心里,我一直是那个守墓的人,这个世界是我看的坟。——王健国 11.在火光中我看见过我的爱情,我看见过我的事业,我看见过我的理想,但全部都幻灭在现实里。——梁海源 12.你必须真正努力过,才有资格佛系。——王思文 13.很多时候我们努力,就是为了放弃。——王思文 14.干你自己喜欢的事就不叫努力。——李诞 15.很多问题放一放就没有了。——Rock 16.APP,拍照……摧毁我们对事情的感受。——庞博 17.放下负担的同时,又捡起新的负担。——王健国 18.我很享受快乐,但是我又无法承受快乐的代价。所以我就只能这么不快乐着。——王健国 19.既然听这么多道理,都过不好这一生,还不如笑着就来过这一生。——呼兰
20. 拍照的意义由留住美好变成了制造美好,活在制造的美好并信以为真。——Rock
21. 人就是这样,只要在金钱上有纠结,就根本酷不起来。——张博洋 后记:喜欢博洋,喜欢呼兰,健国,也喜欢思文,晓卉,杨笠……每一位脱口秀演员在这一季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哪怕那些只出现了一期的演员。幽默是一种素养,感谢你们带给我的每一次快乐。
过去一年里不断在各大综艺里看到诞总身影,还是被圈了不少好感度的,挺喜欢他对生活里一些沉重东西的解构方式,还有张绍刚老师和诞总池子三人之间的奇妙火花,可能严肃与解嘲本就是难以分离的两面。所以,想认真看看诞总一直力推的《脱口秀大会》,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能吸引这么多古怪而又有才华的人类。
其实最早听说脱口秀Talk Show这个词,是在大学时期的专业课上。广义上的脱口秀作为一种节目形式,在英美国家发展的历史比较长,含义也更广泛,一群人讨论主持人提出的话题类的节目,都属于脱口秀的范畴,更接近我们平时说的谈话类节目。这类节目当然也对幽默感有要求,但更重要的是表达的内容符合主题,并且有自己的观点,比如当年的《实话实说》和《康熙来了》。
但当下中国的脱口秀节目形式,更多时候是指一种单人喜剧的表演形式Stand-up Comedy,看过《麦瑟尔夫人》和《柯南秀》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脱口秀并不是段子集锦,它首先要求的也是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而包袱和笑点,是为了表达观点来服务的。从单纯地搞笑,到对某个人或某种社会现象吐槽,再上升到有犀利的个人观点同时炸场,是随着观众认知水平不断递进而逐层产生的要求,也是这类节目发展的必然规律。同样的,也是我对各个选手观感的基础。
从早期的《吐槽大会》开始,我一直觉得在国内做脱口秀其实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探讨亲子关系这个主题更是如此,说得太浅了没意思,说得太深了又有故作姿态的嫌疑。这一季《脱口秀大会》第二期能把这两个事情放一起做,我还挺佩服制作方的勇气。
#爸妈,我就直说了#名义上是对父母喊话,实际上作为舞台竞技,选手们PK的还是观众的共鸣感,也就是能不能讲出更多人的心声,同时还要把握好节奏感和包袱。七个选手破题的方式各不相同,我自己特别喜欢的TOP3是思文,呼兰和建国。
思文选择了单亲家庭的主题,把父母离婚这个事情提炼出这么多梗,是真的有生活经历才写得出,最难得的是一点都不显得沉重,铺陈的脉络一层层也很清晰。印象特别深的是“叫爸爸”“习惯了”,和“每到过年的时候给父母带来对方的坏消息”,还有“离婚是庆祝高考的一个仪式”的“双喜临门”梗,有种笑着笑着就哭了的感觉。从小孩子的角度,童年时候就需要把察言观色当成生存需要,把陌生人当成亲人来讨好这件事,其实真的挺残忍。我父母即使离婚20年多了,也时不时会打探对方的生活状况,对方过得好固然会放心,但也有种“凭什么过得比我好”的意难平;对方过得不好,就会瞬间转化成“谁让TA当年如何如何”的轮回终有报型感慨。没有单亲家庭的经历,可能不见得完全懂思文自嘲背后的成长过程里的辛酸。不过我觉得这也是脱口秀最大的魅力之一,用喜剧的方式化解生活本身的残酷。我心里的本期TOP1。
呼兰聊的是普遍性的亲子矛盾点,所以引起了最大面积的共鸣,其实去掉“领笑员”和飞行嘉宾票数的话,呼兰应该是现场票数第一。给家里电视降温和藏遥控器,可能是80、90后非常有代表性的回忆了;还有《哈佛女孩刘亦婷》,无数80后家长眼里的“别人家孩子”,和无数80、90后的噩梦;以及“你是不是顶嘴?”“你是不是翅膀硬了?”,完全是我妈的复刻版了,跟中国式家长是完全不能讲逻辑的,“别人都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只有你妈关心你翅膀硬不硬”,是我看到的本期最精辟总结。更有普遍共鸣的是110%回报率理财产品的讨论,也是每一代人“智商税”需要面临的新问题。唯一缺点是结尾有些突然,完全没啥预兆,几乎是临时停车的感觉了。
建国第二期的发挥我觉得是超出第一期的,与其他选手不同的是,他选择了从家长的角度反向立论,让观众能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亲子关系之间的问题。不过把孩子玩具送给别人这件事情,稍显偷换概念了,如果事先说明是玩具是家里的公共财产,那么家长当然有权利处理,但往往中国式家长表达的都是“这是给你买的玩具”,那么孩子就理解成了个人物品,再由家长单方面决定送给其他人,或者强行引导送给其他人,当然孩子就很难接受,孩子即使年龄很小,也是有私有物的概念的。整体来说,建国本期是立论角度独特,技巧用得好,但输出的观点的合理性和完整度上其实不如前两者。
个人观感来说,第二期《脱口秀大会》有种渐入佳境的感觉,新加入的领笑员于谦老师和昕昕也逐渐融入了节目,能结合他们做相声演员和主持人的经历,从不同角度给出专业的点评意见。新一期的预告里看到了吸烟梗,再次佩服节目组选题的大胆和勇气,期待选手们的新表现~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毫无疑问,被偏爱的那个人是建国。
最后看的时候就知道,建国完全没有在一个比赛的状态,更像是在自己做一场演讲,只不过这场演讲不是那么严肃。
卡姆很拼,他走到这一步不容易,他想抓住机会,坐上这个位子,拿到这个荣誉。
相对而言,建国其实并不那么需要。
王晶在《圆桌派》里提到过一个喜剧演员的牌照的概念,简而言之就是这个人大家一看到他,就会笑,他远的说了周星驰,近的说了沈腾。这类人拿到了足额的观众的认可,往往他们的表现就算只到及格水平,大家也会觉得很好笑。观众宠溺,其实也有点流量担当的意思。
做到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
李诞办这个《脱口秀大会》,为的希望自己手下的员工能更多地领取到这块牌照。但也知道光是有他们的话并不能有足够的影响力,所以每一期都要请不同的嘉宾来,这些来客串的嘉宾每次也都充当了标题的角色,偶尔带一波热搜。
这块牌照,他跟池子已经拿到了,并且在过去的一年尽享红利,但其他人都没有,包括跟他一起在80后起家的建国。
说到原因,他总说是因为建国本身比较拧巴,对这种过分商业化的事情有种本能的抗拒,他能力很强,强过自己,不想干而已。
后来也不知道建国是不是想通了,至少没有这么拧巴了,开始认真地对待“工作”,认真地去火。好好做一个艺人。
而作为老板的李诞其实很聪明,知道这样一家独大的局面不会持久,毕竟是一个公司,公司里的人都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才能走得更远。
只有他和池子两个人,万一双双翻车——这种事不是没有发生过。
尽管他对自己人设崩塌早有充分的觉悟,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么突然。
其实所谓的脱口秀大王的名头简直就像是单位内部办法的优秀员工的奖状,没有太大的意义,去年庞博去录其他节目的时候也会打上这个tag,但是没有谁知道这是个啥玩意儿。观众缘、记忆点,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不然你们看,“首席编剧”程璐,连节目都只上了一期,更多时候都活在思文的段子里。
说破大天,就是要出圈,自己认可没用。
但着实是脱口秀的圈太小了,随便有点名声就能出,也算是件好事。
君不见前大王庞博这一季有多紧张有多少包袱,他无法松弛,又时而深刻,但显然观众对这种表演,接受度没有那么高。仰赖于先前积攒的人气,他就这么生生挨进了决赛,但也就止步于此了。
建国是门面,庞博是脸面。这就是他们两个人现在的地位,这个破比赛的名次根本一点都不重要。
相对于之前没有任何名气,一直做编剧工作的其他人来说,像建国、思文这种80后的老人以及庞博这样的前大王,已经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放在一起比赛着实难度大太多。这并不完全是业务能力的竞争,这就是拼人气,谁喜欢你就多摁你一下,觉得也就那样吧就不摁了。
第一期在建国用惊天地泣鬼神的“当机立断”开场之后,张博洋靠“动次动次动次动次”拿了爆梗王。
后来又拿了一次之后,也不知道是他足够机灵想明白了,还是确实不想这么累,他基本上就放弃比赛了,因为两次爆梗王已经足够被圈外的人记住了,可能微博粉丝的增长也能说明这一点。
前段时间跟着李诞去了墨尔本做了专场演出,无疑也意味着他已经是一线演员了。
呼兰不同,他发自本能地想赢,也全力以赴地在准备,所以对不遵守纪律不好好比赛的人无法容忍。但毕竟还是太新了,在决赛的稿子质量明显领先建国思文一大截的情况下,还是第四名被淘汰。
他其实也已经拿到了这块牌照了,只不过等级还比较低,但他并不在意,他真正想要的只有第一名。
从这点来说,他跟张博洋是两个极端。
紧跟着就是建国又开始犯病拧巴了,他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名次不说,至少票数自己应该不如呼兰。但因为观众缘和认可度,他反而高出了几票。
剧情何其相似,和去年一样,他和思文和一个新人闯入了决赛,思文再次拿到了第三,而到了最后一轮,建国已经完全没了斗志和取胜的欲望,甚至在台上开始跟观众掰扯票价的问题,意思是你花多少钱我就给你讲多少东西。 其实就是在埋怨,话里话外都在强调:我靠呼兰说这么好你们才给这么点票你们想啥呢……
卡姆很纯粹,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就是干。
确实对于建国来说,再来个大王的称号,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实际效果。
锦上添花毕竟不是雪中送炭。
他讲完下来之后,李诞直接就说了恭喜第二名王建国。
他知道这种级别的演出是不可能打倒卡姆的,比赛进行到这个时候,入围总决赛的人可不会就这么随随便便地就被建国这么刷下去,他是王建国又不是王力宏。
极限挑战反复告诉我们,输赢不重要,出戏才重要,所以十期节目比到最后,究竟谁才是最大的赢家,真的不好说。
并非秀优越感,看过几档针对低龄观众的综艺,明星嘉宾之间的互动表演痕迹过重,缺少了看真人秀的意义,所以一直以来我对国内综艺节目真的不抱很高的期望。
之前没看过李诞的节目,但是网上的截图段子一个接一个,李诞这个人忽然就出现在所有人的视线里,就像他自己在第二季开头说的一样。
生活里我也是个擅于自嘲的人,这样的开头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对脱口秀的认识最开始还是来源于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女主是衣食无忧的家庭主妇,却热爱脱口秀,有着极强的天赋,结合了自身的经历后更加游刃有余,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
在西方脱口秀其实是很常见的节目,最初起源就是在咖啡吧的集会上大家讨论各种社会问题,后来便衍生出了广播脱口秀、电视脱口秀。而眼下这档《脱口秀大会》的看点在于,这是一档中国本土化的脱口秀节目,它所要呈现的是每个人都会面临和接触的问题,这会让我们更有共鸣。来参赛的选手来自于各行各业,有曾经的国企员工、有高材生,还有工厂女工,这些选手不同的社会角色,对事物的解读也会有不同的结论。每个人都大胆输出观点,整合自己的经历去描述自己的感受,绝对是件值得尊重的事情。
两期看下来,第二期的主题“爸妈我就直说了”耐人深思回味,选手们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呈现于观众面前,我对女选手思文的表现印象尤其深刻。
原来认为女性在脱口秀的发挥会不如男性那么开放,但是上一期中关于女性地位的讨论已经让我对她另眼相看,这一期中她笑着讲述从小父母离婚这件事带给她的影响。比如无论做错什么事,只要说“我父母离婚了”,就会收到同情和歉意。再比如接受了父母分开这件事后,看待妈妈带着新叔叔回家这件事也变得习惯。而正是这两句“习惯了”,让笑着笑着的我眼眶忽然发热。
我们只看到站在台上笑着说出这些事的她,却没有看到年幼时经历这些躲在被窝里痛哭的她。没有人是天生坚强且乐观的,很多人面对不公平的遭遇不去埋怨就已经很难得了,更何况去笑着接受,关于这一点思文也说了,站在这里要清楚自己是来做什么,带给观众的是欢乐而不是负能量,父母离婚或许会对年幼的自己产生一些影响,但相比之下,父母说“我们不离婚是为了你”,才会对孩子身心造成更大的伤害。
另外一位女选手赵晓卉的表现也让我十分惊喜,作为新人的她,形象腼腆没有杀伤力,站在台上仿佛学生妹妹。断然想不到,本职工作是车间女工的她还会说脱口秀。
她的讲述就十分轻松欢快了,探讨了父母帮她选了工科专业,是出于“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的考虑,而自己的追星行为也得到了父母的认同,能和父母没有代沟地交流自己的喜好,非常值得人羡慕。
除此之外,领笑员李诞也讲述了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小时候对自己非常严厉,但自己长大了之后父亲也会想念自己,卖房时在墙上挂满自己的照片、买电视选了能搜出最多自己信息的不知名品牌电视机。
这一期请到的嘉宾Ella最近刚成为母亲,她讲述自己来自一个父母子女之间有话直说的家庭,就算是关于死亡的话题,因为家庭沟通得当,也能开心地谈论,形成了她开朗积极的性格,与家庭氛围脱不开干系。
这一期的主题,可谓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会面对的问题。无论来自于什么样的家庭,有着什么样的父母,如何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听了这么多选手的观点,个人认为“有话直说”是一个最快捷最高效的方式。我的个人经验来说,对待父母要有耐心,希望对方接受自己的行为和想法要循序渐进,与父母及时沟通,直面沟通行不通就换个角度换个方式,不要因为一时的执拗去误会伤害最爱自己的人。
与父母沟通如此,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也该如此。若是大家遭遇问题都能像表演脱口秀一样,跳脱出来,换个角度,轻松看待,聊以自嘲,也许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一直觉得喜剧的表达形式有一个终极拷问,就是输出这一切的人的真实状态和追求是什么,目前来说,我作为一个浅薄的人,理解的表演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你花50%来传达想说的东西,花50%来琢磨如何取悦,平衡而且保持自己的舒适。有些人一定会偏重于我要传达,有些人也一定恐慌于我无法传达,只关心如何取悦。
在喜剧里你能清晰看出来,这个人对愉悦他人这件事有没有障碍,他对人群的态度是什么,是随和还是对立。
有些人站上去,是为了自己,就算他在做一件令你笑的事,他很有能力也很有技巧,但是他不关心你。你可能就会失去链接,但是还有一些人,尽管已经这样,你仍然感觉到台上的他的内核没有敌意,没有防备,有时候敌意没有针对性,是他自己有恐惧,但是恐惧其实就隐含了针对外界的敌意和防备,如果他没有,你坐在台下,就会隐约觉得不受冒犯,亲近的观感好像也能成立。
台上卿卿,台下我我。
我作为一个观众,能看出他们的傲慢,倦怠,这些都可以赏玩,只有冷漠和肤浅最无情。尤其是屏幕这种媒介的传导特质,削弱了所有的表演的现场感,只有真诚的东西可以穿越天堑,所以一旦他们不能,就会被放大。
在喜剧的观赏中,目前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事,就是可以非常准确的看到有些创作者和表演者,他们的核。
有些人的核的气质天然无趣,这个和人是痛苦的还是开心的不是一回事,和人有没有才华和欲望也不是一回事。哪怕你是一个痛苦的人,你仍然有可能是一个喜剧大师。无趣好像就是无趣,很难解释这种无趣是如何造就的,跟受教育程度没关系,跟地域没关系,跟他爱不爱搞笑,懂不懂喜剧,有没有勇气没关系,好像就是一种天然的,他在这个世界自处的状态。
这一部分自身气质问题者,用了很多喜剧技巧,用包袱,把自己的表演和内容做出来,花团锦簇,并保持友善的传达的欲望,但是我还是能看出来他们的核的气质的困难。
观众不接的都是对的,舞台和表演如果没有承接就失去价值了。只是你在做什么,你得到了什么,台上台下都该好好心知肚明。
坟头孤独就是第二季里我喜欢的内容之一,是一个技巧极弱的内容,但是有一种纯真的气息,真是粗糙但可爱,十分动人。
而从此这种程度的舞台,再也没有出现可以超越张博洋的演员。
真的要把卡姆一顿爆夸!夸得他乌漆麻黑锃光瓦亮!
真的太惨了,尤其是赛制完全看齐乐队的夏天以后,像一个要倒闭的公司最后的年会。为Rock打电话!如果是直的话和吴昕炒炒CP也行啊!三星全给新人女孩子们,不错啊!
喜欢 卡姆 张博洋 赵晓卉不喜欢 Rock 思文 王建国这一季竟然一集不落一顿暴看卡姆
马东为啥要来?为啥?是因为奇葩说李诞没要钱嘛???
第一季在一片嘘声中落幕,导致我对第二季期待并不高。不过看完一期,建立在“不高的预期”上的平常心反而能看到一些细微的闪光点。比较看好思文和张博洋的表现,思文抓住“独立女性”这个立脚点,可以发展出很多东西来。张博洋对舞台有追求,笑点自然,就和于谦脸是老师评价的那样,返璞归真,在其他选手的衬托下,看起来真的很优秀了。保持住
可能是国内最野蛮生长又最必要的一款综艺。卡姆很好,但他真的不是脱口秀。负责流量就好,拿冠军我跟王建国一样是不服气的。这季的冠军应该是呼兰。最后,希望明年继续,希望一直存在,希望越做越好。
感觉比第一季贴近生活一点,于谦老前辈坐镇,相声的果然深谙段子之道,能指点。居然马东也来了,还有李诞一如既往一针见血。最后张博洋很亮眼。
有点快乐就会笑,太幸福了却想哭。Banjitino为啥不上清华是因为不喜欢吗?互联网?啥意思呀?不如跳舞。我流下两行独立的泪水,世界是我守的坟。这里怎么会有一本这么好笑的书,阿信让你交头接耳了吗?你笑的像朵花儿一样,答应我,让我们做彼此的最好的苏格拉底。
卡姆是个惊喜。是赛制的问题吗,这一季自我放弃的选手有点多啊?
我居然是奔着马东东来看,追了那么久的奇葩说,最喜欢的就是他了,幽默有才又有人格魅力,这次奉献了首次脱口秀,依旧有梗机智优秀的马东东
尬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第四期庞博cut
卡姆王炸!
卡姆简直是个表演界的奇才,学习委员就是那个样子!!!
杨笠真是个宝藏啊! 不过节目形式真的是……节目组下季还是再想想吧
真的觉得卡姆好神奇 从特别反感他的表演到好期待他
卡姆可以,很少见的“我赢得理所当然!谁跟你们扭扭捏捏!”那种,喜欢!快去那宝座躺下别起来!
必须应该是卡姆第一呀,想什么呢。大家的水平就这种程度就别比谁更高级了吧。。。
上一季有不少争议,这一季真正开始有了李诞口中“以内容带人”的沉淀感。第一期“存在感”的话题,没吸引人眼球的噱头,爆笑却引发出不少社会现实。独立女性斯文“女性有钱才有存在感”的段子既有逻辑又令人思考。最后一个出场的张博洋段子戳心,反映当下年轻人的状态,毫无意外后来居上。于谦的坐镇让现场气氛专业很多,与李诞的评委搭配非常互补。联想到李诞一个刚三十的“老人”已经说起了希望能打造国内脱口秀文化生态让更多新人被看到,不得不感慨,脱口秀笑中有泪,年轻人在当代刷个存在感是真不容易,刷着刷着便老喽。
哈哈哈哈,要不要众筹帮池子买帽子,一顶帽子从冰箱到向往到现在。奔着于谦大爷来,发现了张博洋这个宝藏,整场最佳。最后,想念张老师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