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ny Ha ha 是导演Andrew Bujaslki’s的处女作。小成本,用16mm摄影机和非专业演员完成。之所以想看是因为导演的第二部长片” Mutual Appreciation”现在正在上映颇受好评。当然也是小规模的。我在的小城市是没指望看到的。所以就租来了这部先看着。没什么曲折的故事,就是将BOSTON少女Marnie大学毕业之后的一段时间:没有工作,感情失意,似乎她总是在错误的时间喜欢上错误的男人。以及和朋友之间发生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我觉得还满难评价这个电影的。因为不是很对我的口味,缺少有巧思的台词,性格鲜明的人物。导演起了个迷惑性的名字,其实一点都不funny(还是我太驽钝呢?)整部电影似乎都处于Marnie的压抑(depression)之下。她想做的事情都不顺利。
电影中经常出现的是在Boston的那种私人小聚会。没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疯狂。就是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喝喝酒说说话。都是很简单的。这个电影比较有特点的也是演员的台词。可以说用语无伦次来形容。哪怕是很亲密的朋友,都无法沟通对方在想些什么东西。两个人说话从” You know, I don’t know….. I don’t know” 就通篇这样。给我的感觉是这种无法了解和到了可笑的地步。我很能体会这种处境。似乎语言的乏力是我们这个年龄人都层遇见的?
[MUBI] kicking and screaming 😭跟女主年纪相仿、还有半年就要毕业的时候看这种post collegiate angst题材的电影真是太心塞了。这哪里是喜剧片,明明是恐怖片!好爱选角啊,尴尬临时工Mitchell居然是导演自己演的,alex的演员哈佛数学系毕业。导演去年的support the girls好评无数,个人比较无感,但这部真的戳到我了Q_Q
16mm 带着忧郁味道的闲散时光 确是成长的必由之路
想了想好久没看过这么真实自然可爱的当代年轻人肖像 像是纪录片样式都 喝多了的慢速尴尬对话还有生活的抓马与补足都捕捉到了 女主好美啊喜欢
虽然没什么复杂情节,但很吸引人。
我的obsession终于从teenager girl coming of age变成了college grads coming of age。为什么人生总是在这么让人困惑的过渡阶段呢?总是再要过渡向什么,却永远都到不了一个彼岸。这部片子大概完全契合我现在的情感状态吧,还是我喜欢的话痨电影。
@MUBI, 白人小孩mumblecore,mentioned in Kit Zauhar's interview
@ MUBI
从头哭到尾
bujalski式尴尬风格起源
自然 大方 真实 纯粹的电影,甚至越出了电影的框架,形容为一曲独立摇滚更贴切
布导:我叫你一声Dork你敢答应吗!要不…你叫我一声?
感觉被全世界抛弃然后挣扎着自己与自己和解——这个心路历程很惟妙惟肖了;从Funny Ha Ha到Mutual Appreciation到Support the Girls,一步一脚印,看着让人开心
voila, and no bullshit
青年危机。生活的本质就是尴尬。看起来像是无头苍蝇的生活流,但直接了当的剪辑又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叙事感,但与此同时它还是消解了传统叙事的结构,所以“流”还应该是更恰当的形容。喜欢女主也喜欢选择以女孩出发的视角。呢喃核牛逼。
[MUBI] kicking and screaming 😭跟女主年纪相仿、还有半年就要毕业的时候看这种post collegiate angst题材的电影真是太心塞了。这哪里是喜剧片,明明是恐怖片!好爱选角啊,尴尬临时工Mitchell居然是导演自己演的,alex的演员哈佛数学系毕业。导演去年的support the girls好评无数,个人比较无感,但这部真的戳到我了Q_Q
【3.5】
爱死了!尤其是女主角,还有那双人字拖
这个gap
我悟了,呢喃核描绘的就是伍迪艾伦电影里的人没有钱的样子
interesting hum hum
尴尬的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