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铺垫都是为“女主举枪瞄准男主却最终放下枪”这一瞬间服务的,这是一个奉行丛林法则的人发现软肋的故事,这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被摧毁价值观后最终决定活着坚守自我的故事。
导演的灵感源于恐惧,他将恐惧层层推进,当生命时刻受到威胁,当曾经坚信的价值观即将崩塌,到底什么才是值得坚守的。
那个运毒的警察对儿子说,永远都不要碰枪。
“我建议你不要站在阳台”,男主对女主说,“你让我想到了我的女儿,离开这里,去个仍有正义和法律的小镇。” 这是怎样的心情,让一个在罪恶中穿行自如的人,由始至终地想保护你,渴望你远离自己的世界。
“如果不签字,你相当于自杀。” 男主无奈地用枪指着女主,真心地安慰她,擦去她的泪水。
求生还是求死,女主选择了求生,失望与绝望,她选择了不绝望。
男主把枪拆解后丢弃在屋内,独自离开。他当然知道女主会组装枪支或拥有配枪,也知道她有可能拿枪对准自己。当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他转过身,坦然地面对。血海深仇已报,即将面临的局面他再清楚不过,这一刻他根本没有理由畏惧,如果女主开枪,只能证明这世界根本不值得苟活。
对男主来讲,你签字求生,我才心安,你放下枪,我才不至于对这个世界彻底绝望。
黑与白之间有无数不同层次的灰,无论接受与否,这个世界自有它的规律,罪恶永远无法灭绝,有时甚至异常猖獗,爱恨此消彼长,美好与罪恶并存,你必须和你深恶痛绝的东西共生,还要时刻保持清醒,不为黑暗辩护。
也许正是在没有所谓真相的时候,在一切都不可确信的时候,坚持自我才更具意义。事实上,即便在女主最无助地以为自己根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时候,她依然影响着身边的人,依然改变着这个世界。
一个人存在本身,就是在改变世界,微弱地,孜孜不倦地,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坏一点点,或者更好一点点。
绝望是种罪过,如海明威说的:“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我就搞不明白豆瓣上的装逼犯们了。听音乐的时候对那些有着特别好的演唱技巧的歌手嗤之以鼻,说音乐的信仰和态度才是最重要的,糙点都没关系。看电影的时候又因为拍摄手法和背景音乐把一部片子推崇为神作,卧槽这么小学生的故事和剧本都没关系么?拍摄和配乐是还不错,可是真的能称得上惊艳么?这到底是电影还是MV?拍摄和配乐都只能是加分项,故事和内核才是最重要的啊同学们啊!说到黑暗的内核,这片子应该是我看过的最没意义的黑暗主题片子了,全程剧情为了黑而黑,女主的作用就是充当正义的代表全程目击,喝迷糊差点被坏人上了就是她对剧情的全部贡献了,其他时间里没有她完全不影响剧情的发展。好吧我知道导演是维伦纽瓦,可是他真的什么都没穿啊!
不少影迷的2015年度十佳里都少不了《边境杀手》。老实说,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Denis Villeneuve)想要跻身像大卫·芬奇那样的超一流导演中,还需假以时日。《边境杀手》称不上完美的作品,但在乏善可陈的2015年的好莱坞,已属难得,可圈可点、值得一说的地方还很多。
看过这部电影的同学,应该了解这部电影的剧情。女主角凯特(艾米莉·布朗特 Emily Blunt 饰)是FBI探员,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打击毒贩,她遵纪守法、满怀理想,但是自从加入了马特(乔什·布洛林 Josh Brolin 饰)的队伍,尤其是看到亚历桑德罗(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Benicio Del Toro 饰)的所作所为之后,她一贯奉行的正义观发生了动摇。电影不仅在故事的设定上,一次又一次地打击女主角所秉持的信念;还利用画面构图,辅助叙事。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部电影的这一特点。
<图片27>
「高调出场
电影开场,女主角带队执行任务。这个开场,是独立于后面的叙事的,主要目的,是隆重推出女主角。这时候的女主角是个“立场坚定主义真”的女汉子,所以在构图在对她的表现,要让她看起来尽量的高大。
女主角的出场镜头是一个单人面部特写,时间大约持续16秒钟左右。用这么长一个镜头意在强调这个人物在电影中的重要性,非常直接,非常清晰。
<图片1>
接下来镜头拉开,我们可以看到女主角和队友们坐在一辆行进的车中,这个时候的女主角依然是被突出的,因为镜头的焦点一直在她脸上,其他人则是模糊的。
<图片2>
到了行动现场,镜头也主要集中在女主角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主角的表情非常坚毅,说明内心的坚定。
<图片5>
在双人镜头中,导演将女主角安置在前景,突出女主角,虚化景深处的队员。我们看,这个镜头是从地面上死人的视角往上斜角仰拍,这个时候的女主角看起来很强、很大。
<图片6>
<图片7>
接下来的室外镜头又是一个斜角仰拍,强调女主角的高大,而不远处的黑人队友则刻意矮化。同角度剪辑,很流畅。
<图片8>
这个时候,女主角是个法制观念坚定的人,要么白,要么黑,要么好人,要么坏人。所以,镜头对她多仰拍,仰拍常常表达一种崇敬的态度。
「矮化
接下来,故事正式开始。真正的边境杀手登场了,女主角高大的汉子形象开始被矮化。
首先,女主角被男二号马特选中这一场戏中,女主角进入会议室之后,所有人都坐着,只有女主角拘谨地站着。女主角这个半身镜头的角度是模拟坐着的人视角的微微仰拍。站着的人,从高度上应该对坐着的人形成一种压迫之势。这里正好相反。坐着的大佬们显得气定神闲,咄咄逼人;站着的女主角缩手缩脚,像一场新工作的面试。而且,比起坐着的人,女主角在画面上所占的比例,明显要小得多,我们可以进行一下对比。
<图片9>
<图片10>
这样还不够,导演可能怕观众没有认识到,在接下来的全景镜头里,更是把女主角挤在整个画面的深处,以传递女主角的地位的变化,与女主角的开场亮相,形成了对比。
<图片11>
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镜头里,女主角的个头,也被矮化。我们目测男二的身高其实跟女主差不多,甚至还要矮一点,但是导演却故意让男二比女主角高大很多。
<图片12>
去墨西哥带回被抓毒贩这场戏之前,有一个行动会议。在这个会场里,女主角对男主角亚历桑德罗的身份表示疑虑,并与男二发生了口角。女主角和男二一开始都是半身镜头,为了让男二在气势上打败女主角,男二向镜头走来,形成肩部以上的中特写时停住,面部占据了画面的中心,让女主角在画面构图上处于不利地位。
这时,男二又一次高出女主角一大截,女主角处于被压迫状态,女主角的无力感,有没有?
最后,看这个构图,你就可以知道女主角这次的质疑与挣扎肯定失败了。
「自我矮化
最后一场戏,是对女主角的信念彻底摧毁的一场戏,所以导演对画面也格外考究。
女主角在阳台抽烟,男主角像幽灵一般出现在女主角的房间里。先是一个照明度较低的布光的镜头,显示女主角的内心是灰暗与沮丧的。
<图片18>
女主角被男主角叫回到房间里,这是从男主角的视点拍摄的。因为是对着阳台,形成了一个逆光镜头,这当然是故意的,导演是不可能不知道补光的,只能解释为女主角陷入了黑暗与危险之中。
<图片19>
男主角也在一片灰色之中,看过电影的同学应该知道,男主角还没有拿到女主角的签字,之前的杀戮行动还不是合法的。但是,我们看到男主角的后面是亮的,是不是也意味着后面的戏对男主角来说是明亮的呢?
<图片20>
双方坐定之后对视,然后,男主角走位,把女主角挤在墙角,占据了绝对优势,完全控制了场面。
<图片21>
<图片22>
女主角被迫签字之后,男主角离开了女主房间。女主角拿枪追至阳台。导演先给了一个纵深镜头,这个时候,在画面中,女主角是明显占优势的。
<图片23>
但是接着男主角一个转身,切成了一个半身镜头。
<图片24>
等等, 这个镜头是有问题的,看出来没有?
这个镜头接在女主角的正面镜头之后,是女主角的人称视点。正常来说,女主角在阳台上,在高处,接一个俯拍镜头,才符合逻辑。但是这个镜头却是从低处拍上去的,男主角显得气场十足,高大威猛。
视角的变化,实际上暗示了女主角内心的变化。如果说,之前导演在画面故意矮化女主角,这里就明显有了一个女主角自我矮化的感觉。看对方是高大的,那么显然自己是渺小的。
导演让这个他很得意的形象在画面上停留了12秒钟,以一种时间的延续,增强视觉冲击力,不仅击溃了女主角,也击溃了观众。
看到这里,同学们有没有意识到,拍这种男女之间冲突戏,其实就是按照爱情戏的套路来拍的,这不就是一个征服与被征服的过程吗?这时的男主角的光辉形象,不禁让我想起张爱玲的名句:“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所以,接下来女主角完败,她所坚守的信念也随之崩溃,是再自然不过了。
这个时候,依然是一个纵深镜头,跟刚才的纵深镜头形成对比,这一次,男主角在前景,女主角在背景。
<图片25>
女主角放下枪,男主角走出了越走越大,直到走出画面之外,把渺小的女主角留在了昏暗不明的灰色世界之中。
<图片26>
最后,我要说的是,好的电影,始终使用画面配合、加强叙事,明白了这点,看电影的乐趣又多一分。
微信公众号:电影拉片室。欢迎关注。
2015到九月份为止上映的这么多片子里,好片不少,但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也就只有Sicario. 在北美电院上映一到三月是一些烂片dumping ground, 四到八月是五大公司画饼挣钱的暑期对战,而真正瞄准各大电影奖项,可以一争高下的片子一般都选择十月到十二月份拍档。纵观2015年剩下这四个月的各大强片,Sicario的开领先锋,为彼此的角逐占取了上风。
此片的上映是带着导演光环的。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三部曲,如果用颜色来形容-Prisoners是压抑的蓝,Enemy是迷茫的黄,Sicario是绝望的灰。丹尼斯片子的最大特色就是气氛,导演和摄影搭档Roger Deakins用不同寻常的镜头和陈述方式让观众体会到不敢呼吸,不敢闭眼的紧迫感。抛开了Prisoner过于铺垫和Enemy太过注重气氛渲染,Sicario继承了两者长处,让故事发展和气氛互补互助,融为一体,察觉不到刻意的边策,一切水到渠成。Deakins用从上而下俯视墨西哥的角度呈现了旷野中潜伏的危机,十五分钟进出墨西哥的桥段,从正面诠释墨西毒枭已不是秘密的凶残,在这样的土地上,规矩权限都不用再遵守,群狼混战,只有生死为输赢。
喜欢导演丹尼斯的原因是他对观众的信任。电影这个媒介如果将很多事情说的过度明白反而失去了观众自主想象的能力。片子Sicario给了观众一个大背景,墨西哥贩毒之争,一个接入点,EB的角色FBI地域刑警角色,一种情绪,身在其中却对任何事情都无法信任的焦躁,这之后的一切都只是观众自己的思考,就像EB角色涉入困惑的区域,观众也只能靠自己的双眼去找寻主题和原因。
墨西哥警察的副线巧妙在在片子结尾让主题得到升华。EB角色对真相的执着,想利用司法对所谓“坏人”施下的恶行审判,这是美国现实社会典型的正义主义,黑白之间并无灰。然而当迷雾一层层散开,真想如此尴尬不堪,等不到父亲回归在墨西哥踢着足球,听到枪声惊恐不堪回头的孩子,只不过是这荒野之争下的受害者罢了,美国的介入,冠冕堂皇的拯救计划更是让主角最初下定决心铲除毒害的意念更加可悲。与其说此片是anti-American, 更不如说其为truthful-American, The truth? America is not as glamorous and righteous as we want to believe.
演员方面,Emily Blunt一如既往的好,虽长了最温柔的眼睛却全身散发出一股硬气,真正让我惊艳到的是Benecio Del Toro的表现。Benecio在片子里的角色,话语不多却最吸引人,角色本身的神秘感加上最后的揭秘都给Benecio很多发展空间,这样一对比EB的角色过于单调,演技虽是无可挑剔但却少了一些角色上突破性的诠释。
看完此片又想起<真探>,真探第一季的完美和气氛都和此片很为相似,我在心里已经默默的把<真探>第二季烂剧情带给我的不愉快和记忆全部抹去,对,这片才是真探真正的后续。
原PO:
http://www.mikasproject.com/blog1/2015/9/22/-sicarioEmily Blunt 饰演的FBI探员Kate,被招入了一个神秘兮兮的特殊政府侦毒小队,领头人Matt Graver (Josh Brolin饰演) 总是对她遮遮掩掩,只告诉她当前的一步行动计划,而顾问Alejandro (Benicio Del Toro)也如暗影一般,有丝神经质、又貌似比Kate有经验好多。Kate一开始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当街面战术参谋而已,却发现队伍的行动在美国-墨西哥边境一代越来越过头,越来越离谱,到底她被招来是干嘛的?到底谁是敌谁是我?片子从头到尾都让人心弦紧绷,延续了导演Denis Villeneuve的风格,到头来也偏不让你把倒吸进去的气舒舒服服的吐出来。
我好喜欢这部片子!
比较钟意@包子岛 写的那篇影评,对于导演Denis Villeneuve和摄影Roger Deakins的介绍,以及他们对片子的贡献,都讲得挺清楚的。
有一点补充,就是很多“从上而下俯视墨西哥”的镜头其实是Drone(无人机)的镜头,我不知道是他们是直接选择“俯视镜头”、还是选择了“无人机”镜头,不过效果都一样,让人感到危机。另外,车内的镜头处理是非常妙的,比如墨西哥的街道仿佛是单独的一个角色一样,别有性格。
Emily Blunt, Josh Brolin, Benicio Del Toro三个人的戏都很强。
至于人物,我看到有人说EB的角色太弱了,我想大概是觉得她没有完全靠自己脱险、最后没有做出英雄一般的举动。但是那样的话电影的真实性就大降了,而Kate这个角色从一开始就被蒙在鼓里,一直摸不着头脑的设定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她就是一枚棋子而已,如果最后把她写得死不服输,让你看舒服了,这就不是Sicario,而是Die Hard,它可以是一部好的Die Hard,但还是Die Hard.
Brolin其实是中介角色,从头到尾有点One-Note(人物没太大起伏或发展),但是Del Toro的角色却非常有意思,我抱着心理准备,也被自己对他真面目的反应吃了一惊。这个人物的过去有很让人同情的遭遇,而他也真是一个狠角色,特别实际,不讲一点人情。表演上压得真好,安静、沉着、冷血、慑人,他在Guardians里面那个夸张的卡通表演是我唯一觉得不好意思看的戏,希望漫威的人跟他讲讲,到哪儿都正常演就行,别朝着Joel Schumacher的蝙蝠侠方向使劲儿……题外话了。
至于主题的话,@包子岛 提到了Kate的执着、“正义主义,黑白之间并无灰”,我同意,这个角色是很天真、有一丝的理想化,整部电影所描画的这幅大环境,确实比她所想得要复杂、险恶、难以招架多了。
不过Kate的“理想”,只停留在“执法”上,她对与自己学到的东西——due process, procedure, protocol, International Law等等,这些都严格遵守奉为自己的原则,但是在电影中,她却没有想过法律本身的对与错,所以她对“正义”“黑白”的追随还是比较盲目的。这让我想到电影Lone Survivor (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836070/) 的主角(真实人物)Marcus Luttrell,他在推广电影时听到记者评论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入侵、以及这么多年无法脱身的纠缠是“毫无意义”的("senseless"),Luttrell立马就不高兴了,“你凭什么说我们的拼命是没有意义的?我救了很多穆斯林的命,我的很多战友都死在那里了,你竟然说那些都没有意义?” 这就是我文章标题的由来。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并没有打压“理想主义”或者以消极的态度看待对正义或者真理的追求。当然,美国政府的很多政策,对内对外,都让人诟病,“美国不是完美的”已经不是什么惊人之语了,美国离自己标榜的高度差远了。但是我们对任何东西的认识,停留在这一步,不就太懒太没意思了吗?想想不完美的东西怎么能更好,不也挺有意思的?Kate这个人,若发现自己所遵守的“秩序、程序”都是没用的狗屎,发现黑白两道其实是在合作维持某种“秩序”,即使她不再干警察,也可以继续进一步往下思索,怎样才能真正解决毒枭和暴力的问题。即使人物不去想、想不到,我们观众总可以去想。
我对这个问题没有太深入的研究,只是想提一下第一时间进入我脑子的想法:当Josh Brolin的角色说出“秩序”这个词时,我想,既然用药的人总是存在的,既然黑白两道在合力维持非法贩毒的秩序,那么如果毒品被合法化、药品使用被政府制定了安全的监督程序、毒瘾被当做医保问题对待,“秩序”是否能在减少非法交易和暴力的同时依旧存在呢?
最起码,我们应该意识到,“毒品战争”打来打去,打到现在,是已经变得"senseless"了,继续打下去,无数对现存法律和秩序有“理想”态度、想要在报效社会的事业中展翅高飞的小兵就会像Kate一样被现实一个个打落。但走出“毒品战争”所限定的思维看这部电影,其实它并不是一个太“愤世嫉俗”(cynical)的片子,我觉得这部电影反而比Prisoner或者Enemy更加积极,不单单让人们感受到沉重,还在尝试把我们往前推。在各个辩证一看都不完美的国度里,哪个地方有希望更快的往前迈最积极的一步呢(当然只是“有希望”而已啦)?——那个已经可以公开讨论这些问题的地方?还是那个你敢咋呼就让你消失的地方?
没有给它5个星,是因为有几处叙事有些含糊。比如Emily Blunt的一句台词算是阐述中的范例(Exposition),这句词里包含的信息,让观众自己看出来不更好么。另外几处出了电影院走了几步就想明白了,但是我觉得电影明明可以处理得好一点从而避免这个时间差。
电影开场前的一条条预告片都特别有分量,Brie Larson的Room,Keaton、Ruffalo的Spotlight,Sorkin的Steve Jobs,拼奖季来了,好兴奋啊!!
除了剧本稍弱外,其他环节都出色的令人惊讶,尤其是摄影和音乐!导演对氛围的控制也非常出色!只需一个好剧本,他就能上天啊~~(20160416北京电影节CBD万达9号全景声厅大银幕观影,此片音乐和音效非常出色,影院观影体会尤其深刻。我发现下面的绝大数提问或疑惑,看完「电影」后其实都能明白了)
《边境杀手》比较解构的地方是,或者比较像希区柯克《惊魂记》之处在于,从隧道(时空更迭,乃至人性突变)那一段以后,电影完全进入另一种疯狂的状态。时间从白天变成晚上,主角从女探员凯特变成男特工亚历桑德罗。缉毒也不再是重点,复仇成了必须完成的使命
和导演的前作都一样,剧本上选择了一个不一样的切入点,打破了常规的观影经验,想法很不错,但并不代表可以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几位主角的角色功能性很不一样,最后电影要讲的主题也是,最有力最聪明的反而是那个看似闲笔的墨西哥家庭,剧作算计的很聪明,突破常规,能不能爽是另一回事。★★★★
这片如果变成真人就是一个冷峻漂亮有气质却有点心理疾病的孤僻汉子or妹子,差不多就是艾米丽布朗特和德尔托罗的合体,摄影屌炸天,配乐也非常赞,大气到让人数次窒息,动作剪辑没话说,地道里那场夜戏太牛逼了,虽然知道不可能#戛纳电影节#获奖,但回味几次都觉得实在是喜欢。
世界变成虎狼之地,平凡者如何生存,如何自洽。本来是奔着EB去的,以为又是那种重装女战士,但却不是,而是一个隐喻,代表着程序正义、道德、秩序。她始终在场,却无法参与,她旁观和焦虑,最终就是怀疑自身存在的意义。无人机的各种长镜震撼。两个男配(主?)气场强大。
莫怪那些裝逼文青搞不懂這片怎麼能與聶隱娘齊坐金棕梠了,全片意象隱喻於畫面的伏流之中。"暴力執法"說穿了只是劇情引子,畫面真正帶出的是女主角無所不被侷限的視覺(會議室,車窗,夜市鏡,山洞)與巨大廣角鏡(空拍,衛星圖)的對比,型塑出"視而不見才是美德"的尖銳觀點。著實厲害!
已经沦陷于维纶纽瓦的魅力里!镜头和BGM屌屌的!运送囚犯的过程竟然能拍得这么精彩!但是故事开头的case和后面有些脱节,想讲一男一女两个边境杀手的故事,但是关系却扭得不够紧,相比起来囚徒的剧本还是工整得多。
Kate这个角色的无力感不知是否刻意为之,从头到尾一直云里雾里,使整片失去了流畅感...
迪金斯的摄影吊炸天了,维伦纽瓦也是够硬。墨西哥边境运送囚犯那场戏稳进年度TOP3。
此片拥有废话最少的男主。预告有欺骗性,让你不知道谁戏份多(笑)。非常像零黑30,却缺少它的力度,在摄影和音乐加分的情况下比较奇怪。导演果然擅长处理暴力前的张力,让人如看恐怖片般喘不过气。几近白描的动作场面也是我的菜。可是总觉得哪里缺把力,可能是过场不够利落的缘故,耗节奏。
维伦纽瓦+迪金斯,两人就足以让这部电影在视觉和氛围上令人称道了。从美国进入墨西哥的连续航拍太厉害了,直接想到了十二宫的Harris Savides!但总体不如《囚徒》,主要是可惜Emily Blunt这个线索式关键人物没有写好,感觉她一直在问“为什么”。。。
一直在等维伦纽瓦走到这一步,即搞出一部技术层面无可挑剔的烂片,终于等到了耶~
第一分钟就爱上的那种电影,硬核程度难以想象,年度最佳摄影、配乐、音效跑不了
我和睡意对抗的激烈程度比这故事的激烈程度激烈十倍
被烂番茄92%的评分骗了,故事平淡而漫长,也并没有任何悬疑成分,动作也只是机关枪突突突,好后悔浪费了两个小时去看这个
#Cannes2015#故事情节上非常的主流和商业化,世道艰险难辨正邪的主题实在见得有点太多了。用慢节奏拍惊悚片依然还是维伦纽瓦的风格,可惜《囚徒》慢节奏里的心理戏全都被各种过场戏代替,虽说即便是过场戏在狄金斯凛冽的低光镜头,壮阔的大俯拍与曼妙的微焦之下美到让人窒息啊!隧道一段剪辑大赞!
一部看到一半发现换了主角的电影。维伦纽瓦延续了他在“宿敌”和“囚徒”的作者风格,把慢条斯理的惊悚炖得恰到火候。几处高空航拍镜头和敲打心脏的配乐都很抓人,可惜女武神没有发挥余地啊...
正义邪恶分不清了,我们跟着女主体验了一番心理斗争,最终选择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这个本子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没将女主塑造成无所不能的英雄,甚至有些弱化女主的功能。迪金斯的摄影存在感强大,每一个画面都稳健有力,这才是大师。
节奏和视角控制这么精准的片居然有人说剧本差?你们是不是只认识一个摄影师啊?
每一帧都屏息凝神,太tm吓人了...片头墨西哥运送囚犯戏份,拍得吊炸天。不过,看完后,一直深深沉浸在本尼大叔的双眸中不能自拔,好想被他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