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贵妃的衣柜”与本剧的乐舞入坑,以现在的习惯看老剧,会觉得过去的叙事节奏会觉得有些枯燥,同时,也会叹服制作精良、形神兼备,好喜欢编剧的处理。
剧终女性角色各有千秋,尤其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感情线的处理。林芳兵的贵妃,其可爱之处在于她的娇憨、聪慧、真与纯,会被她青春明媚的气息感染。这段剧情镜头语言与音乐结合,过程的一波三折,角色的情感波澜都展现得极为到位。
一、前情
皇帝55岁,经历丧妻杀子之痛,有点不愿面对现实。
高力士同情被废早逝的王皇后,苦于没有证据证明是武惠妃所为;心痛无辜被杀的三位皇子,金殿对质事件中又对惠妃党羽憋了一口恶气,慑于皇帝对惠妃的感情,只好忍耐。引荐寿王妃作为皇帝的新宠——既能最大程度地恶心死去的惠妃,又能转移皇帝的注意力,淡化丧妻的哀伤,忘记惠安宫,从而清算惠妃的党羽,为大贤大德的王皇后、无辜被杀的三个皇子出口恶气。
诱拐寿王妃的行动开始了……
二、诱拐
杨玉环生于成都,长于洛阳,因受武惠妃及其女咸宜公主赏识而成为寿王妃。
因其貌美,寿王夫妇婚后初见父皇,就吸引了唐明皇的注意——天下最善于体察圣意的惠妃、高力士都捕捉到了皇帝那一瞬间的异样。惠妃从善应对,将皇帝的注意力引到了立太子的期许——皇帝赐九龙玉杯,引出“满招损,谦受益”,像是回应,也像是预言——寿王李瑁、武惠妃,杨玉环,甚至也是皇帝与他辛苦建立的开元盛世的判言。
武惠妃陷害三皇子后难逃良心谴责,最终撒手人寰。已经清楚来龙去脉的皇帝陷于失去爱妻的悲痛、杀掉三子不能言说的悔恨中,郁郁寡欢。高力士想到了那个能歌善舞、妩媚活泼,更胜惠妃当年的寿王妃!
1.0见面
高力士先借舒缓心结之名,令咸宜公主与玉环为父皇排舞。
凌波夜舞,父皇想起了这个惊艳的小女子。
但此时,父皇顾念父子之情,满怀惠妃的思念,没动非分之想。
而杨玉环天真,并未多想。
2.0动心
高力士精准地把握了皇帝愿意与这小女子接触但顾及影响、宫中规矩的心理,默默铺垫
——由皇帝出家入道的妹妹玉真公主接洽,便宜的地点、合适的切入点,皇帝春心萌动,逐渐失控。杨玉环这个容易满足也没什么心机的小女子就在他们的精心设计下一步步沦陷:
她爱玩,音乐圈最顶尖的乐师、乐手,集聚各国出众的舞姬;
她喜欢音乐,小皇姑击鼓,皇帝赞美;
这些皇家给予她的快乐还是可以与寿王分享的快乐,接下来的新奇、极致的体验就不是寿王能给予的了:
她爱动,顶尖级的马球赛事贵宾席,天子亲自下场表演、示范;
御制曲谱大型编导现场;
华清池沐浴。
就在唐明皇策马挥杆的瞬间,杨玉环心动了。
虽然年老却天纵英明、神采飞扬的皇帝的倾慕表白,对比好静、软糯的寿王,华清池沐浴归来的杨玉环有了羞惭的心事。
对此一无所知的寿王诉说着思念,她轻抚丈夫的头发,说他像一个大孩子。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软糯的“大孩子”是敌不过掌握更多话语权的“成熟男人”的,而引诱小姑娘上钩的过程与《蜗居》异曲同工:把小姑娘迷恋住的也不过是所欲所求无不满足称快的快意,而这快意也不过是老男人体验自己成功的过程。
3.0劳燕分飞
一步步接触下来,越是不方便得到越是想要——名分阻隔反而为“大唐天子无所不能”添了一把柴,令大唐天子的欲火烧得更旺。
完成了攻心计的皇帝,最后要破除的就是杨玉环寿王妃的名分。
玉真公主献策,皇帝迫不及待——以《孝经》暗示寿王不成,就由高力士通过咸宜公主对寿王直陈利害,迫使寿王不争,再对杨玉环打开天窗说亮话,被釜底抽薪的杨玉环也只好乖乖就范,离开寿王府,出家做道士,住进了设在宫中的道观。
至此,高力士一石三鸟,清理了武惠妃留下的惠安宫余党。
三、七月七日长生殿
逐渐奢靡的杨玉环、耽于享乐的唐明皇组成了cp。
享用了极致的舞服,大型乐舞汇演,速运鲜荔枝,看前夫与后娶的妻生儿育女,受封贵妃的杨玉环第一次思念前夫——宫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第二次想见前夫——帝王无情,君威难测,怎能不怀恋钟情她一人、两情缱绻、温润宽厚的寿王?
前夫匆忙逃去,二姐匆忙催促,贵妃回到了现实:一身都是陛下所赐,唯有发肤,受之父母。回到宫里抱着唐明皇痛哭失声,年迈的皇帝也是面露不忍。
从前无忧无虑、只管快活天真的贵妃开始有了忧愁,真切地认识到了她依附于皇帝的关系。而进入暮年的皇帝没有那么多精力了,治国靠的只是昔日的余威,贪恋温柔。
这就是七月七日长生殿恩爱缠绵的真相。
老剧的感情戏真是细腻,几个镜头,人物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加上配乐、镜头剪辑,明明白白又含蓄蕴藉。
没啰嗦一句,没有一个废镜头,清清楚楚又极有分寸,并不直露。
玉环的美、性格和情感变化表现得很到位。皇帝混账的同时,是能感受他的精明能干、作为的当权者的威严,不同时期、对不同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身材真好[狗头]
窥斑见豹,虽然今天看可能会觉得三十年前的老剧节奏有些拖沓,前面十几集“矛盾——爆发——解决——万民来朝”+文艺军政名人串烧推进,会觉得有些枯燥。同时仍会被人物造型、服装、发饰好美吸引——三十年后仍然觉得剧作精致,重要的女性角色各型各款,都有一定的辨识度,男性角色亦是,场景精致并且相当的生活化,人物立体、鲜活,当得起“经典”二字。
这部剧特别有大唐风范,妆容、舞蹈和史实都很尊重历史。刘威当年好帅,唐明皇果然万人迷、男闺蜜!但是,作为一个帝王,唐明皇太多情了,国事家事不能两全,于是注定是悲剧了。武惠妃自作孽不可活,唐明皇偏听偏信,一日之内赐死三子,可怜了有情有义的赵丽妃,贤浪淑德的王皇后!没想到武则天以后,想当女皇的女人那么多,韦后、太平公主,武惠妃大概也有此意吧!
对应关系如下:
高力士——班布尔善
李辅国——周培公
哥舒翰——施琅
杨国忠——明珠
还有,演宋璟的那位在《走向共和》里演李鸿章。
就李白那幅醉猫的样子,哪个皇帝都不可能唯以大任的。玄宗已经算心胸宽广的了。
杨玉环无大过。李林甫、杨国忠败坏朝政,但对皇帝都很忠心。
玄宗晚年,肃宗对他虽然不太好,但考虑到玄宗对待儿子们的方式,也是活该。
今天重温结束,决定来写点什么。这个剧配合蒙曼老师的《长恨歌》系列食用属实不错。
编剧
这个剧的编剧还是很严谨的。史实基本上都可以在蒙曼老师的讲座里找到相对应的部分。剧里表现的野史传说安排得也很合理。槽点是对于货币单位的使用。这个剧前半段还是用缗和钱(十五钱一斗米什么的)作为货币单位;后半段就变成多少多少两白银了。这个穿越感略强。再就是某集惊现“当朝玄宗皇帝”……当然,这些都属于瑕不掩瑜。
配音
像我这样的声控可以在这个剧里发现好多熟悉的声音。最心水的还是吴俊权老师配的李隆基。吴老师的声音太强大了,完美用声音诠释了不同时期李隆基的特质。这剧里还能听到李建义老师的声音。李老师的声音差不多贯穿中国通史了吧。
服化道
服化道简直可以给满分Plus!李建群老师的服装设计、杨树云老师的发型真是太赞了!这个剧已经成为我心中盛唐服化道的标杆。前几天看了一个即将播出的唐朝电视剧片花,不说剧情,光服装就让我出戏。据说李老师当年为了设计服装在敦煌待了两个月,大过年的只吃泡面。满满的敬佩!李老师已经仙逝了。天堂没有病痛🙏
唐睿宗
虽然唐睿宗不是英主,但我觉得这个剧里把他表现得太弱了。他可是在正妻和侧妃同时被老妈弄到人间蒸发第二天还能当没事儿发生一样的人。而且这里的唐睿宗看起来好慈祥。
高力士
李如平老师演的高力士是让我从小记到大。他对李隆基忠心耿耿,大多数情况下能保护皇子公主(除了废李瑛那次),有责任心、会处事,总能第一时间领会李隆基的意图。他处置周才人和牛贵儿的时候我看了心里好爽!顺便说一句,周才人是胡泽红老师演的。没错,就是红楼梦里的惜春。这个周才人在武惠妃时期一直是背景板。等武惠妃挂了,她对重头戏就是周才人被废那次。陈家林导演就不能给胡老师安排个戏份多点的角色么……
武惠妃
武惠妃真是有武则天对权利的欲望却没有武则天的心理素质。整天搞各种小动作 — 按蒙曼老师说的,李隆基当时就是被爱情蒙蔽了双眼才没发现这些小动作(或者装瞎)。李老师演的武惠妃,又美又🈶️那种“老娘天下第一”的劲儿,感觉比她演那些贤良淑德的角色带感。
赵丽妃
周洁老师的舞蹈真美!造型也漂亮!她病重时候给李隆基跳舞那里看得我好心酸啊。
王皇后
蒙曼老师讲座里的王皇后和这一版王皇后之间的差距有点大。蒙曼老师讲王皇后是武将之女,文化水平不高,和李隆基玩儿不到一起去。李静莉老师把王皇后演绎得温婉大气,换个剧本就能直接演长孙皇后了!李静莉老师还在《东周列国春秋篇》里演周幽王的王后,也是又美又大气的那种!
哥舒翰
这个剧真是给哥舒翰本尊增光不少,尤其是被俘之后。历史上的哥舒翰是百般推辞不愿领兵守潼关;被俘之后马上投降,还主动给自己的老部下写招降信,然后人家纷纷回信说你个老东西没节操。
杨玉瑶
我觉得传说中的三寡妇是这部剧里最带感的女性角色。骄奢淫逸的她有点政治眼光,起码比杨国忠强点。她关键时刻很果断,对于自己想要的出手更是稳准狠。她霸道、追求自由享受生活、不愿再受婚姻的束缚。最后她死在杨国忠老婆手里大概就是“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意思吧。
姚崇宋璟
演这两位名相的是郑榕老师和王冰老师,说白了就是太上老君和李鸿章。
杨玉环
这版杨玉环是我最喜欢的!美艳娇憨,雍容华贵!这一版是强调她是和李隆基能玩儿到一起去,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所以踩会产生爱情(其实我对于这一对一直很咯噔)。电视剧里为了强调因果宿命,安排她进宫的路上路过马嵬坡的那座庙(就是她最后被赐自尽的那座庙)。但问题是,洛阳在长安的东面,杨玉环一路向西去长安,她怎么可能路过在长安西面的马嵬坡呢?这是我一个路盲的疑惑。
李隆基
我一个电视儿童,对刘威的印象就是魏延和李隆基(别的真没看过)。他把李隆基前期的雄心勃勃、励精图治和后期的贪图享乐、自我感觉良好表现得都很到位。这一版李隆基在废了王皇后之后表现了一点悔意。我觉得历史上他应该没那么心软。另外,这里给李隆基拔高的一点就是收复两京之后唐肃宗接他回长安,路过马嵬坡他去给杨玉环扫墓的时候说为什么要让女人来承受男人的错。我觉得历史上李隆基大概没这个觉悟(不过编剧老师有这个觉悟!编剧老师了不起!)
歌舞
这里的歌舞和各种宴会大场面简直太棒了!妥妥的盛世繁华!
唐宫剧当初也是很火的。除了这一部,还有《武则天》,WW的《唐太宗李世民》。千禧年之后拍的唐宫剧里《贞观之治》不错,比较贴近史实;《大唐情史》当年也挺火;其他的我就没看过了。啥时候历史正剧能霸屏呢?除了满清,朝代不限。
虽然服装和道具相对于大部分古装剧,是很努力去还原历史的,但是张说和张九龄都被一笔带过,而且里面的每个人之所以做他所做的事,仅仅是因为剧情需要硬套进史实里面,却完全看不出人物的人格,以及促成决策的环境和动机,镜头语言也没有很彻底地表达氛围,感觉像是史实在牵动一群会说话的尸体。
1990年
重看。小时候果然只记得霓裳羽衣,酥胸玉臂。如今再看,唐式饮茶,唐人衣冠,诵诗意境,就像看文学作品。好美。
不必拿殷桃那部偶像言情式的《秘史》来比,这是那年代正经拍的正常水平剧。
美工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他媽牛逼了,如果不是討厭宮廷戲我就打他個7星八星了~
太平公主斜晖中自刎,首集赵丽妃起舞,杨国忠伏诛的片段印象非常深刻,小时候看了这个,马上去翻上下五千年对着看各种细节,韦后之乱,姚崇灭蝗,口蜜腹剑之李林甫,开元盛世到天宝之乱,马嵬兵变。反观如今的毫无营养的宫斗穿越片,不会再带给孩子们触摸宏大历史的任何机会。
对剧中那些脸型饱满的盛唐美人过目难忘。林芳兵演的杨贵妃明艳而丰满,娇媚又纯真,十分经典。
通过这个也算了解了点历史
林芳兵
x
陪老妈看完了
食堂里放,就“怀旧”了一把。到这个年纪再看,就觉得剧本身有一种命运的悲怆感:再繁华,也不过是曲终人散;唐明皇本人就好像是唐帝国,从最开始的励精图治年轻有为,到最后的盛极而衰年迈迟暮——这是王朝或个体,都逃不开的循环。临剧终,唐明皇悼念贵妃时那句“为什么男人的罪孽,非要女人来承担”,实在浸润着编剧的细腻和深刻。那时候的连续剧真是细致啊。刘威是好演员,不多说。林芳兵可能真的是我心中无法取代的杨玉环,我对盛唐女性之雍容华美的最早理解,就是透过她。这些演员、美术设计都十分了不起,非常感激!
我只记得好多服饰华丽的女人使我爱上古代服饰!还有塑造了最经典最气质的杨贵妃!另外说下,唐朝人爱丰满匀称的女人胸大腰细退直!并不喜欢满身赘肉的胖女人!胖女人们不要想着穿越回去找安慰!
怀旧经典,拍的挺用心,林芳冰的杨贵妃演的很有韵味。
为林芳兵的杨贵妃开始看,林芳兵真的太美了,牡丹花一般!比现在的锥子脸好看不知道!!!丽妃也很美啊,不过我觉得剧情不太符合我的预期。
精致华美有内容的国产剧,那时候的选角真靠谱啊,每个美女都有一番风韵,杨贵妃尤其经典,现在看很感慨,中国不是没有才貌双绝的美女,为啥现在电视上出现的越来越可怕?
杨贵妃就应该是这样的雍容华贵、珠圆玉润吧,林芳兵是我心中最佳杨贵妃扮演者,刘威的李隆基也很好,还有李建群呢。
盛世唐朝最好的写照,后来作品很少有如此大气者
李如平的高力士演的很好,还有娄际成的李林甫,郑榕的姚崇,王冰的宋璟都各得其妙
林芳兵、周洁、李建群她们的衣饰乐舞,就值五颗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