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座头市》是北野武导演的一部暴力美学风格的代表作,与其他暴力美学电影不同,它是一部在形式上将武士道精神与暴力美学融合得十分到位的电影,而不是像《杀死比尔》那样简单地拼贴日本武士元素。在此基础上,打斗场面的克制和干脆都呈现出冷静的肃杀感。
电影的暴力首先是建立在“武士”之上的。与枪械互射、屠刀互砍、棍棒互殴不同,《座头市》的杀戮建立在一把把日本武士刀上,包括主角座头市和服部在内,绝大部分人物的暴力都建立在武士刀之上,角色在使用太刀、名刀、打刀等长刀的时候,配合“居合斩”“一刀斩”“拔刀斩”等武士刀术,在视觉效果和心理传达上,给观众一种干净利落的快感。在赌场打戏中,座头市把烛火打掉,所有敌人朝暗处冲来,但电影隐去了座头市的挥刀动作,甚至在场景中完全看不到他的存在,只能看到刀上的寒光飞向敌人,听到一阵阵利落的破风的声音,接着敌人倒地后的沉默,整个片段都极具暴力的美感,并且牢牢建构在武士的打斗形式之上。
除了长刀等冷兵器带来的美感之外,武士道精神也对暴力美学有影响。在传统武士道中,“忠勇”“大义”“信义”等核心精神都不离开武士阶层对主人的忠诚与拥护,就算是个“浪人”也会积极寻找雇主,本片的服部就是为了利益当保镖的武士,但是座头市信奉正义、坚守正义,武功高强却默默当着按摩师,不做滥杀无辜之事。他不是武士,却有着真正的武士精神,看似沉稳冷静、功高盖世的服部,沦为了统治集团的工具,还自诩“忠诚”。两股完全相反的对“武士精神”的阐述,发生了奇妙的对冲,原本应该会在最终大战时打得不可开交的暴力美学场景,被北野武处理成座头市一出招便胜负已分。这是对传统武士精神的嘲弄,也是北野武对暴力美学的一次变奏处理,以反套路衬托武士精神的愚昧、落后、自私自利,在每一个具体的场景中无不是手起刀落结束战斗,表现出独属于武士道的冷酷和肃杀感,弱化了道德审判,让人专注于血腥与冷静的反差感中。
北野武将武士道元素和精神融入暴力美学中,展现属于武士道杀戮的暴力,又反过来通过冷静的处理,对武士道精神做出了嘲弄,把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又让内容表达出批判精神。
提到北野武的这部《座头市》,一般会想起初高中的暑假时光,虽然忘了具体什么时候接触到这影片,但我只知道那一整个暑假都窝在好友R家中吹着无边无际的水,玩着那些现在已经老掉牙的单机游戏。现在想来还是经常怀念起那些年暑假,顶着大太阳穿着短衣短裤骑着破单车到处溜达,扫遍了小县城中所有的书店,看了无数本盗版书,写了无数不忍回首的小说……现在想来倒有点怅然若失,而这是我可以在村上的《且听风吟》找到共鸣的原因。
那些夏天,从三国志玩到了太阁立志,对于那时候的知识面而言,日本历史文化真是一个脑子尚未开发的地方,于是一下子沉迷于其中,饥渴地吸收着游戏相关的知识,并搜索着一切能找到的历史资料,R君还特意创作了以武士为主题的小说(可惜的是半途而废并已经遗失了),于是一个武士的时代出现在成长的岁月中。于是某一天R君对我说,这片子很好看,于是就跟座头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开始还以为座头市只是个地名,就像《水浒传》的曾头市一样,后来发现原来是个人名。不过对座头市的无知倒是一直保留到了现在,你让我介绍下座头市?我能说出口的也只有北野武这部,之前胜新太郎的系列作品也是一部都没有看过,但根据刻板印象应该属于古典的武士片。而北野武这部作品,不喜欢的人说是胡搞,喜欢的人算是继承中的创新,但在本人看过的武士片之中确实显得与众不同。
片头的粗犷的片名字幕和角色的登场都像在看西部片,粗犷而直接,座头市凌厉快速的攻击有一种暴力美感(可惜特技感有点明显),而拔刀不慎伤自己人的场面也让人一笑,(北野武的恶搞与戏谑?)顿时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期待剧情的发展跟更精彩的打斗。于是乎电影剧情开始进入正规,各路人马也陆续登场。
与中国的武打片相比,日本的打斗没有过多的纠缠,也没有花样繁多的动作,往往打斗上简洁明了,瞬间决定胜负,这是跟日本的剑道追求一击必杀的奥义有关。因此武士刀的设计及使用方法都是与追求一击必杀的日本剑术奥义相适应的。而中国武打片更重视动作,一板一眼也好,飞檐走壁也好,影片的高潮往往在于长达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功夫对决,之前的剧情都是作为对决的铺垫和衬托。那么既然日本武士片的对决在于几秒(也有例外,武士片的群殴场面也可以达到几分钟的篇幅,如《切腹》),那么就不能光依靠对决的几秒时间让观众享受影片的快感,所以剧情的紧凑以及打斗场面次数的安排就是重点。
北野武此作,打斗场面十分给力,虽然特技较为明显,也不影响观众的欣赏。雨中搏杀一段,动作稍微放慢,制造出一种诗意的节奏,动作与雨滴的配合让整个场面暴力之中带有华丽;而庭院屋中一段,节奏很快,鲜血狂飙,加上略暗的色调都充满无约束的暴力,座头市每次挥刀都能感受到嗜血的狂暴(或许北野武全片的扮酷也是为了表现出暴力的无约束,与之相比,浅野忠信的对决就显得更依靠技术而非座头市式的无约束的本能杀戮);而北野武与浅野忠信的最终对决不过几秒,但是通过主角间的僵持和内心活动,去营造紧张的气氛,对决虽短,但让之前的张力得到完全的释放(如《黄金三镖客》的三人对决)。因此片子不同风格的打斗便显得游刃有余而精彩,也让我无数次观看了其中的打斗片段。
但动作之余,剧情的紧凑就显得不够,通过三次赌场的情景才完全带出下一步的剧情,对篇幅的利用和节奏的掌握都有点拖沓,因此北野武选择将农民的生活、浅野忠信的支线填入并塞满整个框架。虽然农民的生活细节一定程度缓和了剧情推进的无力,但从总体上看来,故事的叙述依然不足。不过既然说到农民,那么片末的踢踏舞就亮瞎了观众的眼球,这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七武士》的结尾,不过北野武只是使用了形式来调和气氛,而没有去塑造反讽。这一风格的乱入,再次对传统武士片风格进行戏谑,但却让片子具有了另类的多元化现代化风格,或许也只是北野武的恶搞,或者是为了弥补片子的总体平庸而加入了另类的活力,但效果着实不错,有波普主义的拼接的另类味道(阿莫多瓦对风格拼贴的使用最为出色,因此片子在情理之中又制造了独有的荒诞)。从这看来,或许北野武在全片拼命扮酷的表演风格除了是照顾面瘫之外,也是有出于风格拼贴的考虑,无论如何,反正本人是十分受用。
影片观后的副作用是研究了好久的武士刀,热情至今不减,看来得找个时候入手一把仿制杖刀回来玩玩。
座头市是日本历史传说中的民间英雄,根据这一形象创作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1962年,日本导演三隅研次启用胜新太郎作主角拍摄了《座头市物语》,并一发而不可收。这一系列在十几年里共拍了26部,创下了武士娱乐片的一大奇迹。北野武的这部作品取材于日本作家子母泽宽的随笔小说,在表现手法与以往的座头市系列影片可谓大相径庭。
这部影片浸透着浓郁的北野武风格,对日本传统的古装片提出了挑战。整部影片建构与解构并存,符号消解与话语阐释同在,阴柔与暴力共生,于重重矛盾之中将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合二为一,平凡中突显伟大,真实中窥见荒谬,繁衍出话语权力颠覆之后的奇异而崇高的美感。
孤独之美
座头市是一位盲侠,"侠"在深层上意味着与生俱来而又挥之不去的孤独宿命,再加一个盲字,这种孤独就让人深感黑暗中的彻骨之寒。影片的开头,座头市独坐于山野中的土道之旁,一脸的沉默与无助,以至于让匪徒误认为他仅仅是一个一无是处的瞎子而已,于是指使小孩子去偷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可此手杖非彼手杖,它更是一把锋刃无比的武士之剑。没有了剑,孤独的武士就没了魂,于孤愤之中爆发的强力让无以招架的匪徒落荒而逃。孤独乃是人生的一大母题,人从一降生就注定要面对孤寂,甚至可以说快乐是短暂的,而寂寞是永恒的。孤独既可以诱发消沉,也可以产生力量,座头市的孤独属于后一种,它产生于心灵深邃之处的原动力,即灵魂积郁而久的整体释放,是一种可以产生宣泄快感的循环过程。座头市深谙此中道理,在拔刀相助之时将仇与恨酣畅淋漓地挥斥殆尽。
排遣孤独的另一剂妙药是寻找可依赖之物。遗憾的是,影片并未牵涉爱情,座头市内心的情感状态也无从考证。他所依靠的两个人均来自社会最底层,一个是以卖菜为生的农妇扶子,另一个是赌徒新吉。自视高贵的座头市虽不甘心与此二人为伍,但结交过程带来的心理平衡感却让座头市像孩子一般乐此不疲。他帮助扶子背起沉重的菜篮,一边走一边发出憨厚的笑声,并在扶子家里给她按摩,帮她劈柴。此时,他已将杀戮抛至九霄,尽情享受着逃离孤独的畅快之境。新吉的出现给座头市带来另一种他很少经历的精神体验,即同性之间的友情。座头市十分珍视这一莫逆之交,在赌场上他帮新吉赢钱,在赌场下他则愿意听新吉摆布,甚至在找艺妓这一他不感兴趣的事情上也听之任之。结识野子姐弟之后,座头市又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座头市是一个浪子,他缺少家庭的心理觉察,却有一种本能的保护晚辈的父亲情结。他早已凭高深莫测的灵敏嗅觉知道野子本是男儿身,但他并没有过早地说出来,着意将这一秘密消解于内心深处,直到野子的姐姐拔剑之时,他也没有将这种爱心瞬间化为怨恨,而是巧炒地引导其讲出实情,以便帮助二人。最终,座头市将野子姐弟的仇人杀得片甲不留,由此完成他这段异乎寻常的情感之旅。最手他给口光老板的一刀,既是谢幕,也预示着孤独感的再一次喷涌。
片中有两大象征性符号,一是反复出现数次的稻草人,一是座头市永不离手的手杖。两大符号充满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孤独之征,每个符号都隐藏着丰富的阐释话语。稻草人和手杖在此片中可能看作是功能符号,"只要有社会,任何实用都转化为该实用的符号。雨衣的实用在于防雨,但这一实用又与某种气象符号密不可分。"①同理,稻草人与手杖的符号象征性离不开关联物的存在,因为一旦与关联物脱离,其便处于孤立地位。稻草人寂寞地矗立在田地中,似乎毫无用处,以至后来被几个顽童拿来玩耍,玩之无味后又将之遗弃。座头市的手杖则是一件双关物,具有拐杖和剑的双重功用,可是它仅供座头市一人使用,其孤独之意象在于专属性。
审美方式之一是心灵沉寂之后的思想升华,从一个个孤独体所能体会到的是一种独立寒秋、寒江独钓般的圣洁、纯净之美。
欲望之美
这部影片充分显现了个体对欲望的无止境的追求,武士追求尊严,黑帮追求金钱,野子姐弟追求生命的偿还,那个整日举着长枪狂奔的疯子或许也有着潜意识中的自我追求。
日本武士道崇尚欲望的满足,这种欲望指的是一整套道德体系的完备。"武士道在字义上意味着武士在其职业上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守之道。"②这一道德体系包括:义——合乎道义,履行义务,拒卑劣与狡诈远之;勇——具有勇气,勇于承担责任,不屈不挠,坚韧刚毅;礼——对人宽容,发慈悲之怀,讲究礼术与礼法;仁——宽以待人,富有爱心,同情弱者;诚——诚实可信,恪守诺言。在影片中,我们可以从座头市与服务源之助身上看到武士对于武士道精神的无限欲望与欲望满足。
与此同时,武士对于名誉与忠义的欲望诉求往往又导致悲剧性的后果。服务源之助冷酷而忧郁的外表下隐藏的是内心的焦灼与不安。他被银藏势力所雇佣,表现上是为了赚钱给妻子治病,实际上更是为了实现他展现其高超剑法的欲望。在这种猥琐的欲求支配下,以对主子的无限忠诚为契机,服部得以大开杀戒,慰藉其虚荣之心。日本的武士剑法讲求一击必杀,而剑法后面的潜规则是满门皆诛,不留活口,所以服部对于无助的求生恳求显得无动于衷。其后,他在某日痛苦的静思中,想起曾败倒于一浪人武士山路伊三郎的木制手杖之下,这对于一个如今已剑术盖世的高级武士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为了夺回名誉,他竟找到了浪人,并在要自己病重的妻子面前杀了他而一雪羞辱。可现实情况是出乎预料的,他面前的浪人早已没有往日的意气风发、趾高气扬之态,而是成为重病缠身的废人。此时,服部惟一能做的就是斩断那根写满屈辱历史的手杖。
在丢失颜面之时同样不能克己的还有座头市。在一次赌博中,他揭穿了赌场的骗人伎俩,在被骂了一句"该死的瞎子"后积怨顿起,拔剑即杀,先是砍下了骂人者的手臂,随后又将赌场内所有的蜡烛熄灭,于黑暗中杀人无数,大有铲平赌场之势。座头市知所以大发雷霆,被骂作瞎子还在其次,主要是他的武士身份未被认同,这种认同的缺失是令他难以接受的,为了名誉和尊严,他是无法坐以待毙的。
刀与剑乃是武士之魂,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神谕的力量、图腾的象征,在武士眼里是无与伦比的神圣的昭示。难怪座头市为了保护好剑而时刻保持警惕,难怪愚笨的劫匪殚精竭虑地想着如何把一柄好剑献给酒井领主,难怪黑帮成员在锐剑的面前毫无反抗之力而甘于俯首称臣。
这种欲望追求的另一原因是政治上以德代法、以德治代替法治,只要合乎道义就不必拘泥于法理。野子姐弟是座头市展开杀戮的导火索,因为替父报仇是那一时代主宰人心的金科玉律,且这种报仇方式不是横向的,而是纵向排列的,一直要追至元凶,杀戮的无尽动力也来源于此。欲望追求的更深层原因则是日本民族的独特心理特质。武士时代的日本禁欲主义盛行,而同时,日本人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趋使的窥视心理,并由此形成奇特的日本窥视文化。于是,日本人具有强烈的两面性特征,他们"习惯于绝对服从集团意志而抹杀独立的个性"③,而窥视心理又使其善于打破各种规范,欲望也就无休无止。
规范与破坏的矛盾带来的是冲突性美感,它虽不符合工具理性,却符合生存的理性。在欲望支配下,服部与他的妻子几乎同时死去,死得是那样凄美而不见痛楚。座头市最终也并未剥夺口光老板的生存欲望,而是将他变成瞎子了此一生,将这种欲望变得更加惨烈。在座头市看来,瞎子更能真实地感觉这个世界,至少在他的生命中,黑暗中的欲望期待更加动人心魄。
解构之美
北野武是一位解构大师,似乎林林总总的题材到了他手里立刻就有了鬼马精灵般的稀奇古怪之味。以往的座头市系列影片都是以正剧形式出现,除暴安良、见义勇为的主题也颇具正统性。按陈旧套路拍摄新座头市电影绝非北野武所为,他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革命性态度颠覆了经典电影语言的话语权,将一个被巧妙解构了的座头市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北野武有着深厚的变异式座头市情结,他在《性爱狂想曲》一片中就有对座头市的解构式塑造,一位业余演员将座头市变成了一个搞笑的捣蛋高手,能尽无厘头式的幽默元素。
解构主义是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背叛,它消除了二元结构对立,也使得文本终极意义无所觅处。《座头市》的解构性在于它对观众思维定式中的角色性格的部分或完全否定,由此带来的是由陌生化反应形成的美感体验。在影片中,座头市的一头金发最显突兀而又不伦不类,但这一造型设计与人物性格又相得益彰,放荡不羁、桀骜不驯的座头市拥有与众不同的头发颜色也就合情合理了。
影片中的多处搞笑场面乍看起来了无新意,但其背后却有着深刻的讽刺意味蕴藏其中。影片开始时,行劫的武士在拔剑时误将旁边的同伙弄伤,加上后面段对武士嘲讽的镜头,这当中有着北野武对传统武士道精神更深层次的反思,即那一时代武士阶层的霸权性及武士制度的非合理性。影片中有一段野子与新吉一同洗澡的镜头,新吉问野子:"化妆会让人更漂亮吗?"野子答道:"不一定,得看脸蛋。"到了影片后面,新吉对野子说:"你又可以成为一个男人了。"野子则回答道:"我现在这样很好。"新吉只有作无可奈何状。日本文化中有"第三种性"的概念,在戏剧中扮演异性的传统由来已久,性混淆成为可以接受的事实,而对具有少女长相的男子的追捧今天依然盛行。这段情节有北野武对一这文化现象的反观式批判。
北野武历来崇尚暴力美学,与以往不同的是,《座头市》的暴力更加渲染了与自然相和谐的交融式美感。影片中有一段座头市与黑帮雨中大战的场面,战斗结束,雨水与血水相溶而尽染山谷,再加上无比凝重的音乐,悲怆之美更是无可遁形。制造超强暴力下的超强之美,北野武对暴力美学的诠释又更进一步。
影片的配乐也尽显解构之美。作曲铃木庆一将爵士乐、拉丁乐、日本民俗音乐等多种乐曲元素融为一体,整体曲风既显悠扬素雅,又觉玲珑可人,虽然现代音乐气味浓厚,但与影片风格极为吻合并恰到好处。野子在三味弦伴奏下练习舞蹈的镜头极有奇味,在后半部分突然混入电子音乐,在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并激烈对撞之下,更具震撼心灵的感人力量。影片还数次把耕地、盖房等劳动场面与配乐结合起来,单调的劳动由此也具有了审美效果。当然,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影片结尾的超级解构式踢踏舞,原来和服、木屐加打击乐竟是那般端庄而华丽,欢快而愉悦,激情四溢而引人入胜。
音乐戛然而止之时,座头市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调皮般地说了一句"即使我眼睛睁得再大,也看不见什么"。影片以充满哲学意蕴的搞笑情境作为终结,一席解构盛宴也完满地散场了。
注释:
①[法]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第32页,三联书店,1999年6月版;
②[日]新渡户稻造:《武士道》,第14页,商务印书馆,1993年2月版;
③武继平编译:《神秘的日本文化心理》,第96页,重庆出版社,1992年8月版。
主持人:@鲍勃粥
场刊嘉宾:@果樹、@franzcopy、@POORTHINGS#GBA
主持人 鲍勃粥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3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场刊圆桌的第2天第1场,他是主持人@鲍勃粥,第1场我们讨论的电影是日本鬼才导演北野武导演的《座头市》,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 franzcopy
我给了0星。对《花火》的好感本来就来自于其中岸本加世子的角色弧光,而失去了鲜明女性的《座头市》真的是让人无法忍受了。从头到尾假得要命的动作戏、纯粹直男视角让人倍感不适的剧情设置以及结尾看起来私人结果各种格格不入的大跳踢踏舞,都让整部电影看起来像一碗精致的翔,无法忍受。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
我给三星,BOSS级玩家在人机里走一遭。
场刊嘉宾 果樹
场刊里我给了X,很不喜欢。主要原因是全片充斥了北野武略带自恋的设定,虽然他其他片子里这种自恋感有时能散发出足够的喜剧光芒,反而加分,但在座头市里,当它全片的基调一开始便设定出武士片氛围,北野武的这种特点就显得特别违和。尤其是越到后面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奇怪元素,让人不禁怀疑他到底想干嘛。
主持人 鲍勃粥
第一个问题,无论从打斗还是音乐还是总体的推进,都少不了节奏二字(譬如农民在田间耕耘时也踩着BGM的点,片尾的踢踏舞更是),大家可以随意探探对本片不同节奏的看法。
场刊嘉宾 franzcopy
不是说这是北野武的私心吗?他以前学踢踏舞的?那对节奏应该很敏感,但我不是很明白这片要那么多节奏做什么。
场刊嘉宾 果樹
比如如姐Cue了的跳舞就是一例,我也是不喜欢。有的片子韵律感是很加分的,但是这部里面我也是没有Get到这么多节奏对我的观感有什么帮助。
主持人 鲍勃粥
北野武没有搞过踢踏舞(如果没记错),是说漫才出身的,漫才组合叫做Two Beat,他的艺名也曾是Beat Takeshi,Beat既是节拍的意思。
场刊嘉宾 franzcopy
而且这片故事真的好一般……强行增加节奏感倒搞得是北野武给自己弄遮羞布一样。但是本片的音乐之类还是不错的。
场刊嘉宾 果樹
打个比方,有的片子它有很强烈的仪式感,那样特别工整的节奏能够让观众在有规律的视听中与影片同频,但座头市本身并不具备这种对工整的追求,所以这些节奏的设定我是没有Get到。
主持人 鲍勃粥
第二个问题,鉴于大家对剧情不是很喜欢,那么从美学方面聊聊?服化道?
场刊嘉宾 果樹
服化道我觉得是在线的,也正因为大环境在线,所以片中游戏化的处理就更违和了
场刊嘉宾 franzcopy
就记得四处乱溅的假血。我之前看过血最假的电影是《占有者》,可我觉得《占有者》跟《座头市》比起来真的可怕。北野武一头银发还是很震撼的哈。
主持人 鲍勃粥
另一个小知识,《座头市》的服装设计是山本耀司和黑泽明女儿。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
压制性屠杀其实比常见的势均力敌的决斗要新奇的多。
主持人 鲍勃粥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部的一点可能恰好是那些奇怪的元素,我个人倾向于将他们看过风情考一般的一种对庶民生活的描绘,想听听大家想法。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
即使公认(maybe)《座头市》不是cult,但是廉价的喷血浆和爽文式的打斗还是给予我cult的快感。
场刊嘉宾 果樹
其实也不是想说具体哪些元素单拎出来很奇怪,而是不同风格的东西放到一起后的拼贴感让我感觉到奇怪。(也就是主持人喜欢的点,这个另说)
场刊嘉宾 franzcopy
我还是觉得这片太诡异了,我觉得最后把那个大反派翻来覆去换人也很无趣。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
《座头市》是怪诞而和谐的,他“廉价”但是仔细看不粗糙(甚至很精致)。
场刊嘉宾 果樹
当然这一切的拼贴感的高潮是最后的跳舞带来的,所以大家都会主要去聊这个。
场刊嘉宾 franzcopy
#北野武为什么不拍歌舞片 建议北野武拍日本版《西区故事》。
主持人 鲍勃粥
最后的舞台是不是可以看做一场谢幕?譬如《安妮特》最后的队列向大家告别?就像是舞台剧一样,譬如歌舞伎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
要说诡异,《座头市》真的算不上,最后的舞台是有什么可聊的吗(我不懂你们纠结的地方)。不就是《三枪拍案》惊奇的结尾,或者每次好莱坞动画剧情完了还要大团圆唱一段吗。
场刊嘉宾 果樹
但前面不也有很多吗?时而用雨带来决斗的凝重感,时而用快节奏及喷血带来爽快感,开场《座头市》的出手让人接受人物设定后马上又去讲乡村的图景,然后又讲一会儿赌博让人都忘了这是个武士片,等等。
主持人 鲍勃粥
所以或许它本来就不是武士片(或许)。
场刊嘉宾 果樹
也不是说全片要一成不变地去统一风格,但是在我的观感上,北野武玩得有点飞,没有找准它的界线。
场刊嘉宾 franzcopy
玩嗨的电影我也有喜欢的,比如《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北野武这个就是不知道玩到哪里去了,园子温那个虽然也很震撼,但是有个主题。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
可以看做对江湖的描写,
场刊嘉宾 果樹
就是如何让我们感觉飞得好、飞得妙。北野武这次没有让我感受到。
场刊嘉宾 franzcopy
《座头市》就感觉飘飘渺渺的。
刊嘉宾 POORTHINGS#GBA
你们说的所谓“缺点”,恰巧是我觉得的优点或者idc的边角料,什么结尾的踢踏舞啦。我是很享受这种漂浮感。以及什么突然去赌博什么的,我觉得是整个江湖世界的延伸。
场刊嘉宾 果樹
我是感觉到分裂,我想漂又漂得不爽快……我想了想原因还是它一开始让我先相信了它一些设定,我带有主观上的期待了。而且它的服化道一直又在提醒我它的风格是偏正统的,加上那些节奏的建立也是偏规律的……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
他也有在推动剧情,人物形象也有得到丰满
场刊嘉宾 果樹
或许有更好的方式来丰满?(或许)
主持人 鲍勃粥
如果不聊赌博的话,关于两位卖艺人的支线?或者可以聊聊这部影片的“视点”,观众是从怎么样的视角去观看的。
场刊嘉宾 franzcopy
我觉得这对卖艺的算是本片最人道主义最温柔的地方了。
有人能解释一下浅野忠信角色的意义是什么吗?拿出来练手的?
场刊嘉宾 果樹
影片要有个大明星来当反派,并且需要一个反派来作结尾(这里不是在帮北野武解释,是在阴阳怪气)。
场刊嘉宾 franzcopy
他妻子也是莫名其妙的形象,1分钟的戏都没有吧,最后莫名其妙自杀了。
主持人 鲍勃粥
另外一个小知识,类似片中那个男孩的身份在其他艺术作品中也是有描绘的,例如浮世绘中这些男子叫做Wakashu(若众),头发上会有区分,或者配一把剑或者刀,但是其他描绘都与女性相同。
场刊嘉宾 franzcopy
这种男扮女装是常见的?
场刊嘉宾 果樹
就算不是常见,也是不少见的。
主持人 鲍勃粥
江户时期曾经一度很多见,但十七世纪中期被禁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
你无法从这部电影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比如设定这个人物什么意义,设定那个人物什么意义,就是我说的那句整部电影就是【BOSS级玩家在人机里走一遭】。北野武确实是有点自恋。
场刊嘉宾 果樹
我一直觉得自恋不是缺点,自恋没有和影片整体整合好才是缺点。
场刊嘉宾 franzcopy
我真的很讨厌自恋的直男……(点名姜文)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
全片他就是一脸:有我在,其他什么妖魔鬼怪都帮你摆平。不过我不讨厌自恋的直男(只要别贬低女性)。
#FIFF23#DAY2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致敬作,各种着调。摆造型炫技巧一直到最后的摆酷型爆发。面瘫叔真是太自恋了。
轻喜剧,结尾还有一段日本式的踢踏舞。配合音乐不错。剑术高超的盲老头座头市,来到了被黑帮控制的小镇,此时为妻子治病当保镖的浪人,替父母报仇的姐弟歌妓也来到镇上。老头给收留他的大妈按摩,闲时和她侄子到镇上的赌场玩。赌场耍诈盲老头挥剑杀光了黑社会,找出了幕后老大帮艺妓报了仇。
北野武式的颠覆性武侠片,影片的内核与其说是个侠义故事不如说是对人性一种漫不经心的嘲讽,那解构不仅仅在于剧情的戏谑,村民那节奏感极强的劳作也似一个游戏式的故事。结尾的舞蹈既让我想到了后来的功夫,也让我想到了三枪拍案惊奇,但三强既然颠覆,就该像北野武这样颠覆的彻底些。
北野武的电影都有一种轻喜剧的倾向。这次的配乐出人意外不是久石让。最后那段颇有hihop之风——形式上让人想起Samurai Champloo,不过旋律上让人想起周华健为成龙的电影《我是谁》所作的配乐。北野武睁开眼睛那一刻有点想画龙点睛的意思,那眼睛确实是很酷。
音乐与画面是最大的亮点,尤其是片头的锄地声与篇尾的木屐舞,简直到了人声合一的境地。虽说画面有点血腥,但是极美,让人想看爱看又不敢看。看的时候忍不住跟之前版本的《座头市》进行比较,北野武这一版还是相当出彩的,这个爱玩的老头儿总能给人惊喜:)
我准备叫它歌舞片的,里面有好多IDM舞曲啊,还有最后的集体踢踏舞,杀完了庆祝一下!
北野武 自导自编自演的自恋作品。与其说看得痛快,倒不如说卖萌更重要。。。PS:2007年,世界影视博览:那位拔刀如影的盲客!
整体还不错,有几段音乐/音响的节奏也控制的很好,如锄头那段的音画剪辑。有着无尽杀戮历史的盲人按摩师,多方争霸的小镇格局,隐藏的幕后黑手,为了女人当保镖的浪人武士,身负灭门深仇的艺伎姐弟,赌钱的混混和善良的大娘。故事虽不复杂但各种片段化的闪回构成了某种美感和仪式感。结尾舞蹈有点过。
若论故事本身,可能只值三星,但是有了北野武的戏谑和狡诈,有了大胆的反高潮,就不得不加一星,而到了最后,当你看着他把一个本来热血喷张的故事活脱脱变成了一个大团圆的踢踏舞秀场,只能说服了这个老头了。
座头市装逼成功典范。事实证明,装逼都装得有范儿,还是可以成就牛逼。不愧是北野武,耍帅期间不忘各种大小吐槽,在一部血脉喷张的日系重口味小清新并存到大电影里,就像喝完美式再来罐红牛,令人容光焕发精神百倍。结尾那日系和风味儿老浓郁的大河之舞让我彻底膜拜了!
笑料不多,北野武隐藏自己,更多的向黑泽明致敬。沉默武士、热血杀戮、复仇歌妓、粗野山民,最后的日本踢踏舞露出了北野武的狐狸尾巴。
这个四处弥漫的冷笑话啊,北野武玩着玩着也真是收不住手了,那个锄地农民乐队是怎么回事!到了最后还意犹未尽,让整个剧组穿着和服跳踢踏舞... [笑cry]
7.0/10。剪辑在创意之余大大保持了流畅性,打斗戏码畅快神气,一刀式比武精准明快,雨中格斗帅得掉渣。最大反派竟是酒店里卧虎藏龙的老头(惩罚罪大恶极者最佳方法就是让他痛苦地等死),结尾踢踏舞有点印度歌舞片的意思。扣半星是因为那些磕磕碰碰的笑点显得老气。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片版。外壳是日本盲侠剑客传奇,内核是典型北野武式暴力黑帮片。暴力血浆动作戏如昆汀电影般夸张,再加上喜剧元素点缀,音乐节奏与画面的搭配绝妙。老爷子玩得很high。片尾的现代踢踏舞即使好看好听,也很有画蛇添足之感,或许就是想告诉观众:别想那么多,看得开心爽快就好!
座头市是日本的武林大侠,相当于中国武侠小说中的侠客,北野武这回自己主演了这个传奇,也算是过了把瘾,电影整体画面处理很牛,特效运用也非常精彩,日式的对砍干净利落,没有三回合之外的过招,这是日本武林特有的风格,也许北野武一直想做座头市,这回圆梦了。
我很喜欢那个和服上的图案,所以我让“弟弟”一直走向镜头,一直走,近到让那图案占满整个画面。—— 这是我想象中画痴北野武对这个镜头的解释,呵呵。小镇高人,爱。暴风雨中的剑客,爱。姐弟两角色的设置,爱。重复的“咯吱”统统不爱!:D
动作场面媲美Kill Bill。但色彩运用无奈无法做到夸张效果。北野武的幽默真的太有意思了。片尾的狂欢十分cult~
本以为就是纯杀戮,结果穿插了很多萌味。音乐非常正点,像在影院体验了一回摇滚现场。仅此一部,爱上北野武。
囧。。。。。。。。。。。踢踏舞。。。。冷笑話王啊。。。
北野武式的暴烈和幽默。整个故事有点中国武侠的味道,黑道,武士,侠客,隐姓埋名,快意恩仇。色调偏暗沉,所以刀落处血飞溅成了一抹最亮的颜色,音乐用得十分新颖又很跳跃,又是一大亮点。打斗镜头干脆利落,暴力却不血腥。最后一段日式的大河之舞非常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