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拍摄于1995年,我最新一次看是2022年。中间隔了27年,虽然之前已经碎片化地看了很多次,但最有感触的还是这次。
前段时间刚看了华仔的天若有情,试着搜索他的类似题材。妻子表示天若有情已经无法感动她了,应该是已经过了年少轻狂的时期。飞蛾扑火式的爱情是无法打动中年人的心了,哈哈,可以这么理解吧。尔后,我表示要不看看烈火战车吧,妻子欣然同意。看完竟然莫名的契合我的心境,原来成熟男人的爱情大抵就是如此吧。无需轰轰烈烈,只需平平淡淡。为了自己的爱人放弃自己心爱的诸多事物与追求,照顾好自己身边人才是最重要的。
电影虽然是机车的题材,但是编导却不落俗套的关注赛车手的家庭与感情生活。虽然不乏赛车的场面,而且拍得也挺好,但最终服务的中心思想就只有一个:身边的风景比个人的追求更加重要,如果二者无法得兼,放弃比获得更加难得。
看的蓝光高清版,高颜色对比度,画面实在是很美,特别是夜晚赛车的场景,画面中居然有一股暖意在流动。
影片的氛围极富生活化。
刘德华的表演确实地让人感觉到别扭,他所饰演的这个常年压抑与激情并存的角色与他的一贯表演风格并不匹配。在当时来说,华仔的演技确实稚嫩了,无法有效地驾驭住这个带有些复杂性的角色。结果就是,既没了刘德华往日的意气风发,也没能把握住角色的多层次心理状态,更多只让人觉得拧巴,整个表演状态让人感觉就像是一潭快要干枯的死水。
刘德华的气场也压不住吴大维。
不管是影片的节奏、运镜、配乐,还是片中曲,都少了一份港片常见的喧嚣与浮躁,而多了一份难得的沉静气质,这是一大优点。配乐的空灵与《暗战》更是有几多相似。至于剧情,就是比较廉价的俗套了。
表面是讲赛车,实际讲的却是人与人之间的羁绊,特别是男主心灵上的成长。
作为一部赛车类型的商业电影,结局出人意料地给出了一个反套路的圆满结局:男主改变了自己的初衷,放弃了赛车,有情人终成眷属。
价值观的彻底颠覆,意味男主终于从男孩成长为了一个真正的男人。
虽然这部片子电视台播过很多遍,但我一直都没看。因为描写赛车手生活的电影,大部分都会有一个悲惨的结局,我可不想给自己添堵。不过今天实在没什么好节目,只能凑合着看看了。看完之后,又惊又喜。原来这部电影并不像我所想的那么老套,出乎意料。刘德华没有在最终大决战中车祸身亡,而是彻底放弃了赛车,与梁咏琪扮演的女友和好如初,大团圆结局!
影片中,刘德华在与吴大维进行的一场飙车中,车祸受重伤。在女友的悉心照顾下,足足用了一年才恢复健康。这次摔车在他心里留下阴影,他开始惧怕赛车这项曾视之重于性命的运动。以前那些崇拜他的赛车手疏远他,过去的手下败将嘲笑他,好朋友也愤愤不平。最好的朋友想为他挽回声誉,冲动地吴大维挑战,不幸葬身于卡车车轮之下。自此刘德华决心克服心里的恐惧,为死去的好友也为自己夺回第一名的宝座。看到这里,我以为刘德华一定会赢,但也必死无疑,就像周润发演的《阿郎的故事》那样,有一个赚足眼泪的结局。可是我错了,刘德华被一位捡垃圾的婆婆一语惊醒。最终放弃比赛,找回了差点错过的爱情。
其他电影总喜欢塑造一个悲情英雄,为证明自己的实力而付出生命的代价。而这部电影却大不一样,刘德华产生了恐惧感,最终也没能克服。但是能够直面恐惧也是勇敢的表现,不为名声而卤莽地牺牲生命。不行就是不行,真的不行又怎么样呢?有些路是会走到尽头的,尽管可能会不甘心,可是该放手的时候,就应该懂得放手。拳头攥得再紧,也无法留住什么了。就像吴大维在影片中所说的那样:有些事发生了,给你一架世界上最快的车也追不回来。
有时候放弃不代表怯懦,也许是成长的表现。一位精神分析家说: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刘德华在此片中的角色就是一个成熟的男人,而且他活地也绝不卑贱!
华仔电影看过无数,虽然天与地、暗战、无间道都很精彩,仍然最喜欢这部。每次看都为之动容。觉得自己很像阿祖,兴趣似乎只有一样,只有在它上面能找到成就感,对其它事情不大关心。若有一天对此失去了兴趣,不知生活会变得怎样。
阿祖把机车当人看,引擎的声音、车体的振动,都是在与他对话,机车受伤了也会痛的。他与机车的交流估计一般人也不会明白的。印象最深的是那段,他声形并貌地描述怎么驾驶机车,速度超过了风。身体的姿势、离合的控制,以及超越风速之后的骄傲神情,简直就是车人合一。
最令人羡慕的是阿祖有一个对他不离不弃的女朋友,哪怕“有一天伤了、残了”,都会照顾他。而我周围似乎只有一些渐渐远去的兄弟,等到没有兄弟的时候,可能又会换一个城市生存了。
每次看此片都会带来一些斗志,重拾希望,去完成一些impossible mission.
这片子看了不知有多少遍,但每次还都想看。充满了爱情、亲情、友情。也蕴含着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飚车的镜头和现在的影片相比逊色很多,但还是让我身临其境。三股情线串联的片子,最能打动我的心。
每次看的时候,体会都会不一样。我和阿祖一样,兴趣似乎只有一样,我也曾害怕,如果自己不再为这个奋斗,我将会成为什么样子。和父亲之间的矛盾,至今也没办法完全的化解。但阿祖比我幸运,他有一个一直守着他的女朋友。但我没有,身边不少朋友都结婚了,丑的可以也都嫁出去了,这让我想起一个电视剧的名字《美女也愁嫁》。看来超越自我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的追求并不像阿祖那样危险,但实质是一样的,我到现在为止还是没办法放弃,放弃了就一无所有了。家人对我来说是重要的,但这不能相比较。我也希望活的不这样悲壮,只是去努力完成梦想,超越自我而已。
如何真正的超越自我呢?克服恐惧,珍爱家人,抓住幸福……
这部片赛车其实只是提供了一种背景,影片真正的厉害在于透过这种独特的背景简析了友情、亲情和爱情这些人类最重要的东西——情感。
95上映的电影。华仔,吴大维还有梁咏琪都处于小鲜肉的黄金时代。那时候电影,就是小鲜肉们演技不行,也有导演,编剧和电影本身的加持,也就是俗称的“戏保人”。当下的小鲜肉真的是挺惨,演技比不过前辈年轻时,戏本身,就更不行了。哦对了,这片子里还有秦沛,徐锦江,钱嘉乐,夏萍的保驾护航
老了没回忆不打紧,若是有一堆后悔就惨了。你快得过风,但你快不过时间。不是阿郎式的悲剧,而是顿悟。
结局的办法很不错,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走到终点,但需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尔冬升这种文艺青年注定得把赛车这种阳刚题材弄得软绵无力,儿女情长的,不过很喜欢这个不落俗套的结局,跌倒了应该站起来,但未必一定要在原地站起来。电影本身弄得太鱼龙混杂,家庭伦理,青春爱情,运动励志,几乎说了个遍,当成剧情片而不是类型片来看还成。梁咏琪无论是造型还是台词都十分恶心。
1.结尾的赛车之战免不了俗,但却免除了生死和胜负,有点别致;2.爱情里,男女都在说谎,但或许有时候,正是因为爱着ta,所以才有了谎言;3.人物关系塑造得有点弱,梁咏琪饰演的角色还不错,很不错的”恋人“。
好看。可能是角色性格接近本色的原因,华仔演得舒服又温柔,对赛车的表白颇感人。最后的选择对这个温柔纠结的角色来说亦是最佳。
冲着梁咏琪银幕首秀去看,确实朴素而纯情,但没想到更惊艳的是吴大维,长得如此温暖剔透。在看过他主持发布会之前,印象只停留在英语教程上……看老港片,简单完整,更重要的是很亲切。尔冬升加秦沛两兄弟、刘华、钱嘉乐,还有很喜欢的徐锦江、夏萍、侯焕玲。柳影红演的后妈不错。三星半。
两星半。刘德华真是好差,有些戏已经给到他了,他还是那样,这个角色谁演都成立,但是他却将影片气质带向了颇为伦理的境遇,尔冬升也是在拍伦理,而不是拍热情与理想,导致整个戏特别的“教育”人,倒挺符合尔导的形象,他的很多电影都很“教育”人,早熟不是早熟,是两对父母大抢戏,这部同样没有烈火,只有看得超生气的火上烹油,我看下来举双手双脚支持梁咏琪,但如此单一的传播一个道理,要这部电影干嘛。
钱嘉乐死的那场戏太棒了,一开始身体的抖抖颤颤,嘴巴里不停的说着避震器,外婆等等,还要喝水,后来喝水时一大口血喷出,人倒地,手抽搐,死去,看的很揪心。想到当年傅声车祸时,据说也是站了起来说了一些话,然后突然脸变了颜色,一下子倒地身亡
是不是到岁数了,居然还挺感动,各种镜头调度、pov拍的还挺不错。说是赛车,其实都是人生喽…人生不止一条赛道嘛,虽然都是一些不太新鲜的论调,但这种散文式的处理居然听进去了。今年年初骑车摔了一觉轻微脑震荡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后怕…#碎碎念了
6/10。尔冬升弱化了赛车运动的刺激性和只重视胜负的套路,涉及赛车手的内心写实、爱情和父子关系的沟通问题,力图展示一个遭遇车祸的赛车手在友情的帮助下再度踏上赛道,最终战胜自我并认识到爱情可贵的道德教化主题。影片始于阴冷的早晨,在狭长和危险的公路上飙车表现年轻人追求胜负的心理,从阿祖的濒死闪回来看,他童年丧母、以不断犯错来表现抗议,固执己见的心理来自父亲对他讨厌后母的打骂,加上父子都以自己的观点来看待对方,如此加深了误解、冷漠,而结尾阿祖驾着摩托车奋力追回即将离开自己的女友,在充满阳光的道路上重新找到了超越输赢的人生意义,最终在出租车上为了劝回女友,不顾朋友的车被拖走,答应自己不会死,说不管她跑到哪里都会把她找回来,二人的深情拥抱代表了阿祖学会了换位思考。
吴大维的两句台词:你快得过风,也快不过时间。当我们老了,没有回忆不要紧,但也不要有一大堆的后悔。一个想赢回尊严的男人,最后发现,要赢回的,就是身边的东西,而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别人眼中的自己。当我们不只在我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的时候,我们成熟了。最简单纯洁的梁咏琪,背后的女人…
文艺手法拍商业片……坏在牛华身上,顺便梁咏琪也太青涩了。最大亮点给配角们,特别是嘉乐仔。
人老了以后没回忆不要紧,留下一大堆后悔就惨了。你快得过风,可是追不回时间。34岁的刘德华迈向成熟的转型之作。
9分,進入私人劉華電影Top3。技術和劇作,在港片維度裡的雙重被埋沒。技術層面非常驚艷,膠片時代,竟能操作出如此多變且刁鑽的POV視角,關鍵呈現上完全撐得住,既不玩抽幀,聲畫也不粗糙。吊打同年成龍花了兩億港幣的《霹靂火》,爾冬陞拍的還是更小、更難拍的機車。再有未必確切的錯覺,能和20年後《碟5》裡的摩托追逐打成平手。羅禮賢拍到後來,越來越注重安全駕駛,好在年少輕狂過。前有《天若有情》,再找劉華演車手,就分明是要顛覆。給阿Joe設計出的四組人物關係,合力豐富起這個人物的缺陷:大男子主義、硬頸、好勝。角色紋路特別清晰,華仔努力在演,演得很好。小寶的的細膩筆法和洞察人世的能力,筆觸尤其在地,且情境具體,毫無廢筆,是相當好的劇作。就是深耕類型片,愛寫現實,追求通俗,只怕讓他成了,港片裡最不「作者」的作者導演。
老了没回忆不要紧,有一堆后悔那就惨了。你快得过风,但是追不到时间。就觉得他们两的爱情好累哦……对速度的追求不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的嘛,那是一种Passion. 当然在赛道上的比赛和在大gai上飙车是不一样的嘛。阿仪的确关心照顾阿祖,可是总有一种用对方对自己的爱来当赌注要挟对方改变这样的感觉…可是当初你喜欢他难道不知道赛车对他来说有多重要吗?一直在劝阿祖算了放弃啦就真的很那个嘛。。0201
你可以快过风,但你快不过时间。现在再来看当年的老片,竟觉得除去因年代原因而感觉的粗糙之外,其他都是那么完美。演员都很好,吴大维的粤语也OK,钱嘉乐的最佳男配角实至名归。还有两首好听的歌,王菲的《我愿意》和华仔的《情深的一句》。
梁咏琪的眼泪,摩托车,还有那首缠绵的《我愿意》。
刘德华最后的选择,一点都不意外。天台交心和酒吧恳谈两场戏,以及出发前徐锦江还在台词点题“如果不行,就不要勉强”,已经预示了必然放弃。真正意外地是女主的立场从来没有变——她恨赛车!即使后来父子和好这一重大利好变量注入,似乎都没有改变一丝一毫,只要他再次上车参赛,她就转头拎包离开!尔东升导演似乎在以此决绝之心突显女性自主意识之强大而这也显然配合到了九零年代主流意识形态?可问题也随之而来:既然你从始至终就恨赛车,那你到底看上了男主哪一点?就因为他是刘德华吗?另个有趣的点是吴大维的角色。他是海归,爱赛车,拿冠军,更懂女人,善于社交,却没有与刘梁发展出类似纵横四海的三角浪漫,严守主配身份低调诠释什么是完美男性!……PS梁身高一米七六,让对戏男星很有压力。天台全景,梁穿拖鞋靠围栏。刘随后入场,脚踏恨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