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留住那些始终美好的记忆
我一直记得他充满稚气的脸,笑起来的时候脸上称出的酒窝。透过他的眼睛,可以看见一整片的光夏海洋。静静地,漫无边际。在很远的地方与蕴满云朵的天空融为一体。他就站在海边的巨大岩石上,看着远处倾没入夏天阳光里的海洋。启动嘴唇,缓慢无声。
他是一个说不清楚话,也听不清海潮声的大男孩。我看到装满他整个身体的,是单纯的勇气,和梦想。
这部影片的清新脱俗,让它简单明晰地讲述了一个倍感真实的故事。他骑单车,背了大背包和吉他,用七天的时间环游台湾岛。七是代表轮回的数字,我想台湾不会这么瘦。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路途中遇到很多人。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天与另一人并行的一段路,和适时响起的吉他声。一起欢快穿越的那种酣畅淋漓,让我想起了自己四年前的那次环滇旅行。滇是云贵高原上的明珠滇池。虽然只有两天的路程,但那种一路跋涉的辛苦,以及沿途奇异秀丽的风光,是一直都放在心里的。重要的,不是记载在纸上。重要的,是书写在心里。
真的是这样,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从他稚气未脱的脸庞上滚落下来的泪水中,看到一种缓慢温暖地感动。这种感动就像藏在内心深处的一栋老屋,多年关闭的窗户被打开,从海峡吹过来的夹着咸咸气息的清凉海风灌进屋里,带着海洋的悠远与希望,一直溢满整个屋子。
我记得他面对大海时的表情,记得他独自坐在黑暗中的海边,撩动琴弦,弹一段并不美妙的旋律给自己听。我记得他当时满足的表情,也记得他想要弹一曲给收留自己的老师听,却发现断了琴弦时的沮丧。
我一直都不会忘记的,是他身处黑暗时的寂寥,以及一直坚守内心意愿的孤独的勇气。
在这个有关光夏海洋的故事里。我怀念那片不动声色的沉落黄昏,沿途明丽的天空,悠远静默的海洋,还有那些不断延绵,又长又远的路。
迁延蹉跎,来日无多,二十丽姝,请来吻我,衰草枯杨,青春易过。
莎士比亚
www.princemo.cn 2 ) 我愿逆流而上
那个心地善良的少年在冬春交替的时候再次出现。
他从单车上下来,被某种难以言说的和蔼包裹,站在我面前。他兴奋地告诉我,南边的草开始拔节,把雪水拨弄出哗哗的声响。他说在岛上,所有的人都放心地醒来,这会儿正是出门散步的好时节。他说一起出去走走吧,单车的速度虽然温和,却可以将苏醒的骚动维持得那么彻底。
远处,日头正旺。这来势汹汹的春天,加着少年的衬托,显得格外诱人。可有一瞬间,因着那双谨小慎微的双腿,我觉得无路可走。
“清晨,金黄色的太阳在海面上闪耀,千百成群出来觅食的海鸥,为了争夺一条小鱼或几片面包屑一起尖声呼叫,互不相让,岳纳珊看了好不心烦。岳纳珊是一只海鸥的名字,他远远离开同伴,独自练习飞行……”孩子们脆生生的朗诵由远及近,心中微微颤抖了一下,少年仿佛洞察。他说只要我肯上路,我就能听完小海鸥岳纳珊的故事。他会教我如何给抛锚的自行车换上新轮胎,如何在隧道口犹豫的时候选对正确的转角。少年眼中有光,言语间是诗的气味。于是这一回,我跨上单车的后座,死死地抓住了这趟旅行的尾巴。
这是台湾少年东明相的环岛旅行。七天,走走停停,仅靠眼睛和双脚,逆着东北季风,高雄起,高雄止。从开始到结束,仿佛少年仓促的成长,没有轰轰烈烈的衬托,饱满而温暖。
因为隔着海峡,台湾的地名听上去也是破旧幽远的味道。周身掠过面目和蔼的风景和过客,男男女女在桔黄色的画本上加倍轻盈起来,好像只一用力,就能飞上天空。大部分时间,可以瞥见沿途树木长势喜人,渚清沙白的衬底上,公路蜿蜒向前。间或下起滂沱大雨,道路泥泞,而这些都丝毫不能阻挡单车近似执拗的前进。休憩时,他摆弄吉他,弹奏同样一支练习曲,给自己听。我远远观望,宛若透明。
在八斗子偶遇郊游的一家,父亲乌托邦地背诵《天地一沙鸥》的开头。台湾小学六年级的课文,拥有成人式的悸动,催发无数少年心绪,渴望着孤独与远方。于是关于那只海鸥,我知道它后来飞开了,快得没有人能看清。
尔后音乐声骤起,合着某种节拍——海浪的,季风的,车轮的,内心深处的。我想到“梦想”、“青春”之类的字眼,却被太平洋的涛声阻断,才发现一个人平静地上路,即使在家门口散步七天,也能构成动人的回忆。南方气候温和,注定没有起伏。一些人进入视线,之后离开,不相互挽留,道一声珍重再见,甚是自然。这声告别的余音沿着海岸蔓延许久,温热着少年未完成的旅途。单车环岛,逃脱了兴师动众的桎梏,甚至,某种过分追求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心若僵死,便无所谓自由,身体逃离得越远,自然背负得越沉重。少年话语不多,而这个道理又何须赘言。
暮色降临,海边,他结束旅行,省略一切仪式,仅是稍稍回忆途中那人那事,那一张张或许苍老却执着的脸。在千古的丰台和平野,有太平洋上的风吹过,骚动结束后意味深长的喘息,在茫茫天际伴随着少年。那是成长从一而终的印记。
我下车伸展双腿,触到现实般坚硬的土地。
同样生活在城市,我没有单车,不辨南北,却心比天高。如果哪天心血来潮,我愿如他一般出发,哪怕是逆流而上。
3 ) 那场独自旅行的人生——关于《练习曲》
一直想写关于《练习曲》的文字,可总是动笔时就语塞。在豆瓣里翻看几个网友的评论,说的很好,写的感动,也特别喜欢……
我总觉她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部关于独自旅行的记录片,或是一篇有画面有声音的散文。有时候,我会陷入醇美的风景以至于遗忘是在看电影,要不就会看着的明相的一举一动,以为那就是我一个最好朋友的经历。美丽、真实,感人,偶尔还有些惋惜和心酸……
许多对白都充满生活的智慧,源自生活,深入心灵。于不经意间不带一丝做作流淌在画面里……
“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自的旅行,即使有人相伴,终究会各分东西。”
“有点希望,总比绝望好”
其实,在生命中,应该感谢每一个你遇见的人,他们总是或多或少赋予你生活的经历。而经历本身,就是人生财富。一个人,如果绝对孤独,与世界不带一丝联系,他的人生一定苍白无力,而一个人假设不经任何坎坷,估计人生也是乏味。残缺固然令人遗憾,但未必不是一种美丽,不幸固然让人悲伤,但未必不是一种成长。
主人公明相,一个听觉和表达都是障碍的大学生,用七天时间环游台湾岛。他不能完全听见声音,所以那把吉他永远弹不出美丽的音乐,那又怎样,只要能感觉那声音是自己弹奏出来的,人生就不会寂寞。他不能清楚的表达,所以不能流畅的表达快乐与悲伤,那又怎样,当内心充满梦想且热爱生活,沉默又何惧之有?
那个个性的孩子把明相的助听器看成很酷的东西,而父母离异,母子冷淡的家庭,在明相眼里,依然很温暖。不同的人,不同的世界,缺失让世界更美,拥有常让人冷漠。就像失去光明的人一定幻想世界如何精彩,而可以看见世界的人常常感叹生活的无趣。
我一直特别喜欢那两个搞涂鸦年轻人说的话:“有时候觉得像我们这种,玩音乐的,搞涂鸦的,就是希望别人了解。可是有时候又不希望别人看穿。别人看穿就觉得有点逊,没人了解的时候又觉得很孤单又寂寞。”这段感慨说的又何止只是他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渴望被人理解,又希望有所隐藏。我想,人估计永远都没有办法清澈,有些恐惧,真是与生俱来!
看到明相和蔼的阿公,有些似曾相识。我在海边长大,我的母语也是闽南语,我的爷爷也如明相阿公那样。每年回去都会跟我讲过去,教我人生的道理。那段戏,真的无比自然,就像你身边的真实生活一般,不得不感叹导演的用心用情。
看过的朋友跟我说,看完《练习曲》,就很想去做一些事,比如独自旅行之类的。有时,看看自己的生活,也感觉一些苍白。我们总是想得大于做的,然后一步一步得吞噬所有美丽的梦想,直到在生活中沦为机械一般的“枯燥者”。人生就是那么短短几十年,而最美的青春也不过短短一瞬,我们真应该好好珍惜。
或许是看惯了英雄,看腻了特技,《练习曲》的清淡,让我耳目一新,久久难忘。
人生,便是独自旅行,不觉得那么感伤,反而激发某种心灵的力量。
独自旅行,又能怎样,我思,我行,我存在,就足够了
4 ) 太平洋的风,一直在吹
一把吉他,一个行囊,一辆单车,一双听不清的耳朵,一个明媚干净的少年,一场一个人的环岛旅行,一部美丽的闪着赤子之光的电影——练习曲。
那年的海
这是一部关于海的电影。拍到了整个台湾岛环海的迷人风光。
你爱海。
因为那日日夜夜永不停止的潮汐,一遍一遍掩埋你对过去所有的失望,一次一次带来你对未来炽热的渴望。
时而温柔,时而凶猛。带着粼粼的阳光,带着黑夜的迷蒙。永远神秘,永远令人无法厌倦。
而台湾的海,保留了更多原始的气息。
那些粗糙的,不加修饰的美丽,被太平洋的风一遍一遍吹拂,从年少到沧桑,生生不息。
遇见
这是一部关于普通人的电影。一个一个人,交织成一曲生命的练习。
你遇见一个头发被风吹起的女演员,梦想在海边开一家咖啡店,她轻轻哼着吉他里的四和弦。
你遇见一个小丑,不停地踩着独轮车,寻找他遗失的另一个轮子。
你遇见一个父母即将离婚的叛逆少年,在狭窄的沙发上感到安全与温暖。
你遇见一个立陶宛的模特女孩,把两条不同的路线连成一颗心,告诉你她的国家没有山。
你遇见一个吃醋的妻子,一个要看日出日落的丈夫。
你遇见即将退休的国小老师,告诉她以后就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你遇见一群失业的欧巴桑坐着巴士去抗议,你听到巴士司机告诉你有希望总比没有希望好。
你遇见在公路边喷画涂鸦的少年,告诉你他即希望被人理解又不想被人看穿。
你遇见弹着吉他声嘶力竭唱歌的少年,在风中大声喊着I Do Not Scare。
你遇见一条朝圣的街,虔诚地跪着善良的人群。
你遇见另一个单车环岛怀念伙伴的人,陪你走了一段路,告诉你骑单车可以看到最好的和最坏的,然后和你挥手告别。
你遇见一个老人把他留在大陆的母亲刻在木头上,告诉你一个人只有一个母亲。
你遇见胡德夫,在台湾的海边弹着钢琴一直在唱那首绵长悠远的太平洋的风……
太平洋的风,吹过了多少人的脸颊,才吹到了你的身旁。
在路上
这是一部关于梦想的电影。一股单纯的执着令人心动。
你看那蜿蜒的海岸线,喷薄的海浪,如翠的青山,流动的浮云,起伏的麦田,高大的风车,还有没有尽头的公路。
你的一把吉他永远弹着不成调的旋律,但你心中的律动却永不停止。
你的耳朵虽然无法听清,但你的心却捕捉着更加细小温存的笑容。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自的旅行,即使有人相伴,终究会各分东西。
所以,就享受每一秒拥抱在一起的时光,就像是一觉醒来没有明天。
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所以,就从这一秒开始,去爱想要爱的人,去做想要做的事,去追寻想要追寻的梦。
太平洋的风,一直在吹。
比风更远的,是人类的梦想与坚持。
5 ) 听海浪的声音,遇见……
有点阴沉潮湿的下午,躲在寝室,没开灯,暗暗的,看完陈怀恩的《练习曲》。
连续看了几天的美剧,满脑子的英文,于是找了部台湾电影调节调节。软软的台湾普通话和偶尔的闽南语,夹杂着太平洋的潮湿气息。
很早就在那期《02》里面看到这部台湾电影的推荐,内心充满了期待,想自己应该会喜欢。
一个听觉障碍的少年,七天的环岛旅行,沿途的风景,遇见的善良真诚的人们,还有风和海浪的声音,美好,明媚……像诗,像画,如散文般淡然,轻盈。
“有些事现在不做,就一辈子也不会做了。”
也许,更多的时候,是向往像主人公那样的一次旅行,大学毕业前,抛开一切,勇敢的独自上路,去遇见一路的风景和心情,遭遇那么一些人,那么一些事。然后在某天回归,继续生活……生命,本来就像一场轮回,一个圈。
电影是安静的,也终究是寂寞的。一个人上单车上路,长长的海岸线,美丽的风景,遇见那么多的人,可是最终的依旧只有自己,但收获的却足够用来回忆。
在最后,又看到了李欣芸的名字,做过那么多台湾电影的原声,总是恰到好处。
其实,那太平洋吹来的风,还有海浪的声音,就足够让我热泪盈眶。
6 ) 练习曲完整环岛路线整理
余阳迟暮黄昏半
孤车单伴行人远
海天沙鸥独翱翔
潮声轻荡在心间
题《练习曲》
熬了两夜,总算大致理出了环岛路线图,有一部分也是猜测得来,难免出错,有知情者望告知,不胜感激!捷安特现在也在组织大陆车迷环岛骑游,不知有没有机会参加。
第一天:从高雄市出发,到台东县太麻里,夜宿太麻里。行程约140.91公里。
高雄——枫港村——安朔村——太麻里
太麻里:太麻里位于台东县,北以知本溪与卑南乡为邻,南以大竹高溪和大武乡为界,东滨太平洋,西依中央山脉,金峰、达仁两乡毗连,呈南北狭长之分布;除沿海平原外,大多为山地;台东太麻里乡最有名的就为金针花,在盛夏季节满山遍野黄澄澄的金针花,总是吸引大批的游客前来,台东金针花的主要产地为大武及太麻里,因盛产金针而得名,每年六~十二月均有金针花供观赏或采收食用,最佳观赏期为八~九月份,目前台湾的金针多以食用兼具观赏品种为主。
胡德夫:1950年出生于台东大武山下,年轻一辈的听众很少有人认识胡德夫,但他在台湾音乐史上,却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1970年代,胡德夫就以演唱卑南族音乐〈美丽的稻穗〉而驰名。身为卑南族的他,更将西洋曲风与原住民歌谣的精华融入创作,奠定台湾这20年来的流行音乐创作基础。
1950年,初生
12~18岁,淡江中学
18~20岁,台大外文系
1970年,中视「金曲奖」与主持人洪小乔介绍西洋歌曲
1972~1976年,与李双泽等人推动「民歌运动」
1982年,党外编联会少数民族委员会召集人
1984年,领导创立「台湾原住民权利促进会」
1999~2000年,参加「原住民部落工作队」
2002年开始,参加「野火乐集」原住民音乐团队
作品收录--《中国创作民歌系列》、《黑名单工作室“摇篮曲”》、《七月一日生》、 《飞鱼云豹运动工团“原乡三部曲”》、《原运再起》、《飞鱼云豹的踪迹》、《原浪潮》、《美丽心民谣》……等。
个人专辑--《匆匆》
第二天:从太麻里出发,过台东县三和村,再经过花莲县瑞穗,从瑞穗到花莲,夜宿花莲。行程约199.81公里.
太麻里——三和村——马兰——红叶村——瑞穗——花莲
三和村:拍短片的应该是三和村附近,只有那一个地方的G228公路路过海边,因为短片拍摄时可以看到海。
瑞穗:北回归线纪念碑分东西两个,东纪念碑位于花莲县瑞穗乡,西纪念碑位于嘉义市西南3.3公里,第一次出现北回归线字样地方就是东纪念碑,和阿俊遇见应是在瑞穗车站附近。
第三天:从花莲出发,沿苏花公路一直到宜兰县头城镇北关,途径锦文隧道,汉本车站,武塔村,最后夜宿北关。行程约143.96公里。
花莲——七星潭——南澳——头城——北关
苏花公路:南方起点是花莲县花莲市,北方终点是宜兰县苏澳镇。
锦文隧道:锦文隧道位于苏花公路174公里处,纪念在1940年在清水断崖附近抢修工事时,遭崩落的岩块击中,坠海殉职的吴锦文先生以及其他的无名英雄。
汉本车站:汉本车站位于宜兰县南澳乡,为台湾铁路管理局北回线铁路车站,明相和立陶宛女模特相遇。
莎韵之钟:位于宜兰县南澳乡武塔村莎韵纪念公园,武塔村好像是泰雅人的发源地。泰雅人是高山族的族群之一。人口6.4万多,占高山族全部人口的23.5%,主要分布于台湾北半部,如台北县的乌来乡,桃园县的复兴乡,新竹县的尖石乡、五锋乡、苗栗县的泰安乡,台中县的和平乡、南投县的仁爱乡、信义乡、花莲县的秀林乡,宜兰县大同乡、南澳乡等。该族群有鲸面、纹身的风俗。男善狩猎、女善纺织,行从夫居。
北关:位于宜兰县头城镇更新里,有一处海滨公园。
第四天:从宜兰头城出发,先到基隆和平岛,八斗子位于和平岛东南方向,夜宿台北县瑞平村瑞平国小。行程:约143.40公里。
北关——大里——妈冈——和平岛——石门——港子平——瑞平村
八斗子:八斗子位于在基隆市和平岛东南侧,本为一座海上孤岛,日据时代日人在此填土造陆,将岛与基隆山北麓衔接起来,造就了八斗子湾。后兴建发电厂而形成半岛状的突鼻。而著名的望幽谷及八斗子海滨公园,也因半岛的形成而更加可亲。八斗子三面环山,一面靠海,海深沙浅,是个好鱼港。每当夕阳斜照,彩霞满天,”八斗夕照”即是著名的基隆八景之一。
清晨,可以看到朝阳从东方跃出海面,还有早起的船家在朝阳微风下出航;西南方可以看到整个八斗子渔港。 看夕照又是另一番风情,每至黄昏时刻,渔船返航,在夕阳倒映的衬托下,景致迷人,八斗夕照,在这儿得到印证。
平浪桥:「平浪桥」位于八斗子渔港,是联络八斗子渔港重要的桥梁。这座平浪桥,由于位置相当优势,拥有相当好的视野,远眺海岸,是一个难得的景观桥。站在桥上,听海浪拍岸,在黄昏中更显得令人感动。
海博馆: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于86年成立筹备处迄今,期间因土地问题无法顺利兴建,工程延宕近20年. 秉持创造「科技与人文意象的融合」、「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发展兼具海洋科技研究、教育推广与游憩功能。
北火:建于20世纪30年代,北部火力发电厂位于基隆市东北郊的八斗子,原系利用台湾本岛与八斗子岛间之水道,经人工填海造陆后构筑而成,为当时最新型、最大之火力发电厂,亦为第一座利用填海造陆、取海水作为冷却水之火力发电厂。电厂在过去提供充分电力,对台湾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贡献,在未来整建为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后,亦将成为世界第一个由电厂转型再利用的大型海洋科技博物馆。
第五天:从台北县瑞平村出发,先到达新竹南寮,然后到达台中塭寮,夜宿彰化乡下老家,但此时看不出老家位于彰化何处。据第四天晚上的回忆可以知道明相老家有大片的稻田,稻田一般生长在有水的地方,又据第六天马祖绕境看到的溪流大致推断应该是彰化县北部的大肚溪。第六天早起画面中又出现了海的画面,可判断马祖绕境的地方可能是“新港”,祖孙俩出发前就可以听到马祖绕境的器乐声响,由此以上大致判断明相的老家大概是位于大肚溪边上“湖子内“。
当天行程:约171.01公里。
瑞平村——下海湖——南寮——塭寮——新港——湖子内
林口:林口乡,旧名树林口、坪顶,是台湾台北县的一个乡级次级行政区,位于林口台地上,海拔高250公尺,总面积54平方公里。主要地标有竹林山观音寺、林口火力发电厂、林口高尔夫球场。
风力发电厂:从西宾公路竹南路段开始一直到新竹南寮,总共有12对。
涂鸦地点:应该是位于台中县大安乡塭寮港,我在地图上找不到,只找到一个温雅寮的地方,我想应该是同一个地方吧,地图版本太老了。
白沙屯拱天宫:位于苗栗通霄镇西北端的白沙屯为一纯朴渔村,村中主奉妈祖的拱天宫,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庙,当地人昵称“白沙屯妈”;此庙最大的特色,在于每年天上圣母诞辰期间,都有大批信徒以长程徒步的方式前往北港朝天宫进香,这项传统已流传百余年,至今仍虔诚不减,蔚为民间信仰奇观。
第六天:清晨,祖孙二人骑着单车,去参加妈祖绕境庙会盛事。而阿公跪在神轿下为了替明相祈福的那一幕,深深的透出祖孙之间的感情,更折射出了中华民族内敛、淳朴的民族性格。明相从新港出发,晚上到达云林,夜宿云林,但不清楚具体位置。 行程:约69.28公里。
通过明相离开外公上路的时刻,可以看到画面出现一条溪流,按照画面的宽度,应该是位于彰化北部的大肚溪,不太可能是位于彰化南部的浊水溪,大肚溪有一个台电的火电厂,从画面上的火电厂和很多的鸟类可以判断处这是大肚溪的特色。
大肚溪:大肚溪又名乌溪,发源自中央山脉合欢山的西麓,是台湾的重要河川之一,流经雾社、埔里,汇集大小支流,经彰化、大肚,最后由台中县龙井乡与彰化县伸港乡之间流入台湾海峡冲积出宽达4公里左右的潮间带和生产力佳的河口生态环境,也因此这里的动植物资源很多。大肚溪口拥有台湾西海岸最丰富的鸟类资源,根据调查保护区内的鸟类种类约有137种,其中留鸟有41种、夏候鸟5种、冬候鸟56种、过境鸟24种、迷鸟与逸出鸟11种。大肚溪口野生动物保护区之范围,北界由台中火力发电厂边界开始,沿台中县龙井堤防往东至堤防右10号断面桩为止;东界从出海口上溯约10公里的采砂埸旁,也就是目前中二高附近;往南的范围到伸港乡海埔新生地田尾排水沟;往西则至外海约2公里处。
第七天:从云林出发,在三条仑脚踏车出现爆胎,后又遇见黄建和,最后回到高雄。行程:约143.67公里。
云林——三条仑——好美里——城南——白沙仑——高雄
木麻黄:木麻黄科木麻黄属常绿乔木。原产澳大利亚、太平洋诸岛,中国引种约有80多年历史。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及南海诸岛均有栽培。材质坚重,供建筑、家具、造纸用材;树皮可提制栲胶,也可制备染料;枝叶是家畜饲料,种子饲养家禽;树冠塔形,姿态优雅,为庭园绿化树种。树高达30米。树干通直。树皮深褐色,不规则条裂。小枝绿色,代替叶的功能,叫叶状枝。叶退化呈鳞片状,每节着生鳞片状叶6~8枚。花单性,同株或异株。聚合果椭圆形,外被短柔毛。小坚果具翅。喜光。喜炎热气候。喜钙镁,耐盐碱、贫瘠土壤。耐干旱也耐潮湿。
台湾引进做为防风林。台湾所见的木麻黄多数是木贼叶木麻黄。木麻黄常常种植成林来防风,由于它全株都是细丝状的枝桠,能让风从空隙间滑过,不致造成树的压力,于是就算在强风的海边环境里,也依然能长成高大的乔木。另外,木麻黄是少数具有根瘤的非豆科植物,由于根瘤里的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因此极能耐于贫瘠的土壤。远远望去,木麻黄的树姿和松树颇有几分相似。
三条仑:位于四湖乡的南仑村,是一处纯朴的渔村。进入南仑村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包青天庙,沿庙旁小道,经防风林,即可走到三条仑海水浴场的入口。靠海一带的三条仑是一个沙岸平直的渔港与沙地,由于长期受到强风吹袭以及海水侵蚀,这里的沙粒与细石不断的堆积,在外海形成一片沙洲,同时也在内陆产生一堆沙丘,形成十分特殊的景观。
好美里:好美里位于布袋镇之南方,是布袋镇靠海的聚落之一,当地称为「虎尾寮」。布袋镇好美里防风林逐渐消失,在沙滩上种植木麻黄防风林,企图保护海岸免遭海浪直接侵袭。植防风林保护堤岸,阻挡海风长驱直入,看似没什么困难,也合理,但防风林为何快速消失,总令人好奇。
施舜晟:台湾大学戏剧系讲师施舜晟至贡寮福隆海水域场宿营,清晨听到戏水学生的求救声后,施舜晟奋不顾身地跳入海中救人,最后因体力不继而溺水,被救起时已无生命迹象,至于其它六名学生经送基隆长庚医院后傍晚已全部出院。
黄建和:文化戏剧系毕业,现任大辣出版总编辑。担任过TOGO杂志总编;在【星期漫画】、【High杂志】做过编辑;当过侯孝贤【尼罗河女儿】、【恋恋风尘】、【悲情城市】的助理导演。
有些事不做,就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8.5;有太多熟悉的影子和陌生的景色,姑娘我想带你走去那里面
有些事现在不做,就一辈子也不会做了
实在太美了
环岛去寻找自我
柔美温馨的泛蓝电影。
我相信这些事曾经在施舜晟的旅途中发生,甚至可能比我们见到的还要好。我也为导演夫妻倾其所有为他拍下这部电影的情谊而感动。但,上述一切,都不能改变它本身是一部表演、节奏和故事都失败得让温情看起来很假的作品。
矫情温情并重。细碎的生活感画面,生怕你看不懂的大段旁白。好听的音乐,稚嫩的表演。
唯美的画面
当风光片看
有些事现在不做,今后可能永远不会做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每个年轻人都应该看的一部电影,拍摄手法无论,但那句"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就再也不会做了"总让人感动满满.
有些事现在不去做,一辈子也不会做了。
背着吉他骑车环游全岛,还画下路上遇见的人的脸,还在日记里面写诗,这文艺指数……服了服了。
青春真是个美好的东东 嘿嘿 那句话叫什么来着: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没机会了
有些事,现在不做,就永远不会做了
行走和流浪是生命的主题
借公路行者串起一段段感悟,可惜不甚理想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