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如果要问哪一部是莎翁最迷人作品,我个人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理查二世》,就像王尔德之于作家,纳西索斯(水仙花)的故事之于整个希腊神话一样。就像纳西索斯一样,迷人的本质,是对自己的迷恋,是沉溺在自己的镜像中无法自拔,是对自己的发明。这就是拉康所谓的,“镜像时期”(mirror stage):一个人发现了镜子里的自己,从而形成了自我的概念。正如本·肖卫(饰理查)优雅的卷发,扑烁眼神,和拘谨的动作所展现的,自己精致得宛如镜花水月。
然而,相较于纳西索斯的故事——永恒的自我迷恋——莎翁残忍地,但也更忠于现实的,给理查二世的自恋加上了时间的维度——毕竟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自恋期和镜像时期都是成长必经,也必须被克服的阶段——,也就是说,理查不仅发明了自己,还(被迫但也自愿)摧毁了自己。一方面是势不可挡的大臣逼宫,另一方面是他在运筹帷幄自己的毁灭,仿佛是在欣赏自己的毁灭所焕发出来的那种碎钻般的美——尾声处莎翁仿佛神来之笔,但又暗合后现代心理理论的镜面意象
所以,如果说纳西索斯的故事是对自己的惊鸿一瞥以及永恒的迷恋,那《理查二世》就是通过毁灭自己来发明自己,是纳西索斯的凌迟。
作为影像对莎翁的解读和延伸,一系列《圣经》的意象:彩绘玻璃上的圣徒像,驴子,十字架,潜在或实在的基督受难像等,把理查与基督在视觉上融合交错起来,把核心主题推到了宗教的维度:基督的死而复生,能不能也视作是对主体的发明与毁灭,通过毁灭来重新发明主体的隐喻呢?
另外,作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献礼之作,再加上莎士比亚本身的民族地位,这部作品当然有向世界展现英国的功能。所以,这部片子也可以用民族身份构建的视角来看——虽然我向来不太喜欢这种视角和这种目的的作品,因为有刻意想象共同体之嫌,但我不得不承认影片中对英国风景的展现,天空,平原,城堡,海洋,和沙滩,堪称一场视觉盛宴。让我这个即将重返英国的人忍不住开始计划旅行。
所以也许我该反思自己的意识心态偏见。
虽然台词没有照搬莎翁原著,但拜Ben的精湛演绎,生生把这部剧集演出了舞台剧的效果。大段大段的台词,无与伦比的气场,Ben用绝佳的演技演绎了一个国王的悲剧。
理查二世是战功彪炳的黑太子之子,天然的王权所有者,生来享有世间一切尊贵却独缺父亲的教诲,所以剧中的他纤细柔弱,甚至有些阴柔,宠信佞臣,政令随心意而变,因嫉恨兰开斯特的亨利而把这个名义上的血亲放逐甚至剥夺他的财产,故事的前半段里,理查肆意妄为,这一切导致他命运的突变,从王座被拽下跌入深渊,那个把他命运暴力终结的人是未来的亨利四世。莎翁故事的开端是一个已经黑化的理查,但其实在这一幕之前,在历史的故纸堆里,理查也曾是那个孤身一人走入叛军队伍里一举瓦解瓦特泰勒农民起义的年轻国王;他也曾是那个在威尔顿双联画上跪拜在圣母脚下表情虔诚的信子。一个人可以有多少面孔呢,一个国王又可以有多少命运转折点呢?
如果说理查曾是合法的君王,那么亨四可以说是合格的君王,但在那个宗教高于一切的年代,君权神授,如果国王可以随意废黜,那还有什么可以代表神的旨意?亨四赢得了那顶王冠,开启了兰开斯特王朝,但是在他接过王冠的时候他一定不会意识到是他亲手开启了英国王权更迭的原罪,从他而始,到理查三世而终,谋杀、篡位、鲜血成了王冠上无法洗清的污渍。剧中莎翁借理查之口说出了那段经典的独白:“Let’s talk of graves of worms and epitaphs. Make dust our paper and with rainy eyes write sorrow on the bosom of the earth. And tell sad stories of the death of kings. How some have been deposed, some slain in war, some haunted by the ghosts they have deposed, some poisoned by their wives, some sleeping killed. All murdered. For within the hollow crown that rounds the mortal temples of a king keeps Death his court.”无一善终,是诅咒,也是预言。
当理查环顾昔日旧臣说出“So Judas did to Christ, but he, in twelve, found truth in all but one. I, in twelve thousand, none. ”那一刻,他衣衫单薄孤立无助,但Ben硬生生凭借演技把一个被废黜的君王最后一刻的气韵展现的淋漓尽致。
小本:RADA 抖森:RADA 灰鼠:RADA 抖森基友:RADA 囧人叔Rory Kinnear:LAMDA 菠萝叔:LAMDA 是说要拍UK建国大业也要选科班出身么??
裹脚布啊,我实在是看不下去~
给Stewart老爷爷和本小猫的台词功力给跪了!那临终独白,脸部特写,眼神穿透镜头直视观众的震慑!恍然间置身于舞台剧场的错觉,这才是莎翁剧的魅力所在啊!
你学长本威士肖,比汤抖森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小本太神了!傲娇、天真、脆弱之间转换得神乎其神,太极致了!如果不是被他的神演技和台词功力吸引,我想就我这文盲应该听不下去这大段大段的舞台剧一样的古典纯正的英语独白吧,正是因为他演得实在太好我一点也没觉得闷。再看看亨利四世(居然是黑镜里的首相)那从头到尾茫然的表情实在太逊了。
终于成长到能够感受莎剧语言之美的程度了,却让我怀念起高中语文课翻译古文的日子。
英国人是在用生命演莎士比亚!两个半钟全程都好看到深夜忘记睡觉,理查向亨利扔王冠那场简直要精彩得拍桌!就一官方奥运献礼片好看成这样完全不科学!!!
看完之后整颗心都碎了,没做好心理准备看英国文言文文艺片的慎点
好为小本的演技折服,又为理查二世的覆灭感慨,历史上本来对他的评价是亲信奸佞的昏君,结果反倒在莎翁的文字中变得令人悲悯起来,多亏了小本孱弱的身子。Tom Hughes长得俊可是基本没演技啊。全季共四集,后三集是亨利四世、五世,分别由Jeremy Irons和抖森扮演,哎呀故园风雨两代人,几个大帅哥,期待
12年下好扔着没看完的剧,2月为刷RSC的场做预习。空王冠三部曲里数这部最出挑:一则人物有新观(弱化讽刺强化同理心),二来小本的柔弱哀伤神经质选角+演绎双重精彩。空镜头太多偷懒,有点诡异的电视散文气。
莎士比亚的剧本放到当代已经完全成为了一种既折磨演员又折磨观众的怪物。
破烂熊的《虚妄之冠》译名非常贴切,可怜的Richard,那三支让他如拒绝高卢国王示爱的圣塞巴斯蒂安那样被射穿赤裸胸膛的利箭是在隐喻他的三位王叔么。众人表现俱佳,Ben Whishaw的台词功力更是引人入胜,细节处无不暗藏隐喻。更加期待下一集。
基本就是在历史遗迹上演莎翁剧,结尾的Twist&Turn令我唏嘘。一个自大、阴郁、草率、中二又明显神经质和孩子气的国王,被小本同学诠释的淋漓尽致无可挑剔了。不难想象他刚从RADA毕业就靠哈姆雷特在伦敦剧场评论界闹出的动静。清澈传神,无法复制的演员。
纵观四部,只觉得他当得起视帝称号,他在他的能力范围内做到了最好。角色符合个人特质没错,但凭一己之力撑起了整部戏,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小本的无数个镜头都有耶稣即视感,Ben Whishaw的演技绝对是满分(脸也是)。可是其他演员的表现相对就没什么意思了,理查二世又不是独角戏,连关键的Bolingbroke都虚了,看看亨利四世里我们JI那个气势...首相你还是太连清了!看到Aumerle的时候觉得好眼熟,翻一下才发现是《陵园路口》的叛逆男孩。
老老少少的学院派们光天化日之下跑出来飚演技拼背文言文啊,刚听小本出场那一口皇室口音我就给跪了...莎剧对白虽然经典,但是常常搞的我盯着英文字幕忘了细想中文意思,看中字又不甘心,中英一起盯又忽略画面,索性直接看生肉又理解障碍...其实我就想说文盲害死人啊!为了撸莎剧古文咱也得学好啊!!!
本卫肖在本片中扮演了宇宙的中心
虽然一直都知道Ben Whishaw会演戏但是每次还是被会被震撼到...那种自恋又脆弱,阴郁中带神经质的角色真是...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了...
耶稣般的面孔,神一般的演技,诗一般的语言。君王的地位无非是用无数生命换来的。理查二世被废黜王位还保留着他的骄傲,真是让亨利光环尽失。
小本!不多说,三个字,演技派,懂的自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