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豆瓣评分靠谱主要是来这里的都是以文青自居的人,当然比水军好一点。豆瓣的文青是很跟潮流的一群人,说直白一点就是没什么脑子,潮流什么就什么高分。以前是独立电影、小众电影被吹上了天,后来是名导名片,再后来是香港电影,再后来香港的90年代商业电影终于被文青认同了、还有武侠片,在后来国粹潮又来了,后来就是情怀电影也沾光了,后来是爱国大片,政治正确好莱坞大片。只能说豆瓣评分真的是跟大潮随大流,有什么主见跟审美可言?
刚从海螺沟,那里有冰川、温泉、冷杉,还有泸定桥,还有长征大酒店。。。呵呵,都是前几天看的这部《康定情歌》里面出现的景。有种一度认为这是一部海螺沟宣传片的感觉。所以把这篇时光网上写的东西转过来吧。
在看之前,靓姐我们就本着把人物挖掉、只看景色的态度,事实证明,其实人物是不用挖掉的,这还算不上一部被导演和编剧完全毁掉的电影。我说完全的意思是,的确毁掉了部分。
先是片子开头,那种主旋律抗战片的正义凛然看得我觉得头皮一阵阵地发麻,让我有愤而离席的冲动。还好我克制了。我想说的就是,不知道导演怎么给电影定位的,如果是如介绍里面所说的,要讲述的是一个纯爱的红色爱情故事,我觉得红得有点发紫了。
然后,这个编剧啊,我觉得编剧貌似有点懒?把两部电影拼凑起来,然后加入了川西高原元素而已。这两部电影就是《海角七号》和苏有朋的另一部电影《寻找刘三姐》。
先参见《寻找刘三姐》:城里的小姐为了寻找音乐灵感,前往歌曲的诞生地,由此和当地的小伙擦出了火花;再看《海角七号》:两个阴差阳错分离几十年恋人,在一个离开之后,由一封封情书回忆了等不及的爱和无尽的惋惜。正是因为这些相似,让我给这篇日志配乐用的是《海角七号》的《情书》。
以上就是被毁掉的部分,还是说说好的地方吧。
我觉得,其实我对电影的要求不高:1、能让我看懂的剧情——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整些发誓不让人看懂的剧情(不点名);2、可以无厘头,但不是没有逻辑、牵强的无厘头——估计没人会说星爷的无厘头不好看;3、拒绝山寨剧:今天我一个朋友说,由于时间不合适,她选择了一部山寨剧,结局就是她在里面吐啊吐啊地睡着了。至少,这是一部以上反面例子都不具备的电影。即便情节比较老,看了开头知道结尾。
景色的确非常漂亮。没有把好景色毁了。
有几个镜头非常惊艳:居文沛和苏有朋站在一起,镜头围着他们一圈又一圈,让我觉得好像哈达随风飞扬,像心情一样。
不得不说的是,配乐,我觉得这是最出彩的地方。恰到好处。《康定情歌》一遍一遍地演奏、不同的版本、不同的心境。配合景致,美到极点。包括苏有朋演唱的版本,既有康藏高原的原生态,又有苏吴胜地的细腻。不过,我觉得ex-first lady 的一版,太适合在殿堂里面演奏,在这里就。。。蒲巴甲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亮点,能歌善舞、侧面还很像王力宏,虽然少了气场,不过那种很man很man的气度,真的让人花痴了
慢慢听吧:《情书》
一直到 双手像枯树一样斑驳
这些字 才想起了当时的温柔
一直到 邮差走遍千万个门口
这些信 才想起了流浪的理由
一封封 情书穿越缓慢的时空
代替我 来不及说的含情脉脉
我相信 离开终究会有始有终
有一天 我将能为你描写彩虹
一直到 海角吞没船尾的脸孔
这港湾 才扬起那咸咸的海风
一直到 时间终于一去不回头
这些信 才回到我爱人的手中
一封封 情书穿越缓慢的时空
代替我 等了好久的十指相拥
我知道 回去不一定一路顺风
只希望 有天好好梳你的白头
只希望 有天好好梳你的白头
最后觉得,好像变成了《海角七号》的影评啦
《康定情歌》是一部政治献礼片,献给甘孜州建州60周年。
在影院工作的一个同学看过之后说,想好好地,认真地听一遍康定情歌,极力怂恿我去看。
扛不住对川藏风景片的贪婪,去看了。
梗概
开篇,苍老的男主角配画外音,他今年已经85岁了,再不回甘孜州,就回不去了。
又是一部一根筋的爱情故事。我出来影院,脑子里蹦出来一句话,我不懂爱。
真的不懂。
1950年解放军进驻康巴地区修筑川藏公路。随解放军修公路的大学生技术员李苏杰,救了一位落水的“头人”(农奴主),作为回报,李苏杰要求农奴主放了他跟班的两个奴隶。
这其中就有从小就是农奴的藏族女孩达娃,李苏杰为她砸开了铁锁链。居文沛的表演很出色,李苏杰砸铁链时,她惶恐的眼神真到位,高原女农奴的扮相也很真实。(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忍不住想起苏有朋演的张无忌和带着链子的小昭=。=)
翻身了的达娃经过休养,出落成一位漂亮的藏族姑娘,随军修建援藏公路,李苏杰教她学写自己的名字,还有他的家乡苏州。李苏杰给她吃从家乡带来的酥饼,达娃第一次尝到了“甜”是种什么味道。
他在她眼里,必定不一般,是恩人,又是那时稀有的大学生,知书达理,热情踏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蕴藏在康定情歌里的情愫,一直没有被达娃说出来。但是李苏杰是知道的。你看那时候的人,不说爱,就会认定一辈子的伴。
不像我们现在,一遍遍的问,你爱我吗?脱口而出的答案。
康定情歌原来可以唱成这么多版本,但是最美的,还是达娃在高山草甸的清唱。我一直对将原生态的民歌搬到狭小的舞台上供人观赏有抵触,因为我感觉那样真的唱不出来情感,没气氛。
因为这个,被人批评过“真矫情”。
修好公路后,李苏杰先回苏州,并答应达娃回来接她。然后就是颠沛流离的建国这几十年的大背景。
李苏杰每年都写很多信,但是因为同村喜欢达娃的邮差刘二从中作梗,将信件都盖上查无此人退了回去,所以两人失去了联系。
然后根据简短的画面,我们可以猜想,文革中划为右派的李苏杰,收到刘二谎报达娃婚讯的信件,万念俱灰,世事浮沉,一晃就到了李苏杰85岁。
这世上有一个人,她宁愿等到死,也不会对你出尔反尔。达娃等到死,也没等来李苏杰,她收养了两个孩子,终了一生。
85岁的李苏杰,知道这一切,找到门上的时候,达娃刚去世10天。
退回的信件,在与达娃养子的交谈中,也终于明白了缘由。
等待不是爱情的一部分?
十天生死两茫茫。再相见,已是阴阳两隔,一人,一相框,一铁链。
为什么不可以早一点呢?不能等,有些事情真的不能等,等来的只会是遗憾。
《云水谣》里,徐秋水(陈坤)和王碧云(徐若瑄)一隔也是60年,所不同的是,徐秋水还有金娣,那个李冰冰饰演的上海女孩,代替王碧云,随他生活在了藏区。
达娃的养子说的原话我忘记了,大概是说,我们藏民,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说等,就会等一辈子。
“苏州小白脸”李苏民不是藏民,也等了一辈子。
哪一种才是爱情?跟朋友争辩,她说,那只是靠回忆支撑,算不上爱情,爱情是要有生命力的。
这个命题,讨论不清,讨论不清。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句话。一生只求爱一次,爱到忘记自己,不求回报,不求记得,不求在一起,只求能在最美的年华,遇到你。
自古痴男怨女多啊。
问题是,谁一直在祭奠一根筋的爱情?
我们歌颂的,往往是我们缺少或者不曾重视的。
朋友说,你的爱情观太纯洁,你就会孤单。所以爱情应该是鸡尾酒还是白开水?
左耳朵里方大同唱:爱是两人一张棉被/也是一人一瓶清水。
右耳朵里黄小琥唱:如果命运可以定做/如果有另一次选择/我想我还是会/把手让你紧握/快乐的陪你去坎坷。
都说对。
我问一个朋友,你相信一个人为了爱情能等待另一个人几十年直到老死吗?
她说,要么是没遇到更好的,要么是一根筋。
可爱的一根筋
据说年底贺岁档的《非诚勿扰》续集《不省心》,舒淇饰演的笑笑依然纠结这个问题——她对秦奋不是爱,只是感激。
这个问题也困扰过我很久,一个人能不能因为感动而爱?
后来看到身边朋友的经历,基本上来讲,如果不是第一感觉良好,那就没戏了。两个人凑合着过的,有,太多了,但是就是过日子,不是爱。
可是这样的凑合着过日子,往往也给我这个看客很多感动,凑合着去坎坷,也需要很大的勇气。有的人明白了,两个人过得很好。有的人不明白,就一直一个人过。
真是个不省心的字眼。
我还是希望看到,李苏杰可以早10天来找到达娃,只要早10天啊,两人在对方的眼里不再是定格在60年前的少年模样,或许还可以套用杜拉斯的一句话——
“比起你当初的美貌,我更喜欢你现在倍受摧残的容颜。”
题外话:昨天的看片会是上午10点,路上因为五路口修路大堵车,至少徒步了两站地儿才奔到新玛特7楼的中影。还好没耽误电影。如果我们美丽的西安能错开修路,避免过多的修缮路口都拥堵的话,在这里的生活会更美好——排除物价飞涨的外因。
今年是甘孜自治州成立60周年。
电影《康定情歌》就是为纪念60周年而拍摄的。
影片将近2个小时,入场前院方很贴心地给每个提前观影的媒体人员发了瓶矿泉水。
10点多一点,影片开始放映。
简单说下剧情,呵呵,可能会有部分剧透,但我以为此片值得看得并不在于情节,而是男女主角之间的那份亘古不变的情感。
甘孜在四川的西北部,占据了四川三分之一的面积,州府就建在康定县。
1950年前后,中国解放军(没记住是那个师部)进驻康定,援藏修筑公路。大学生李苏杰(苏有朋)志愿加入部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质专业知识,帮助部队入藏修建公路。
当时的甘孜自治州还有部分未被解放的奴隶,这些奴隶从小戴着脚镣,跟随在头人和太太的身侧,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李苏杰救起了落水的头人,并以此要求头人解放了随行的2名奴隶。李苏杰亲自用斧头砍断了名叫达娃的奴隶脚上的铁链。因达娃无处可去,部队首长同意了让达娃跟着部队一起出发。
达娃每天为部队洗衣做饭,因认定李苏杰是自己的恩人,对其尤为用心。李苏杰教达娃抛掉奴隶思想,告诉她是和头人、太太一样平等的人,并且将苏州老家的糖饼送给她吃,长到20岁才知道什么是“甜”的达娃为此热泪盈眶。
在朝夕相对的相处中,达娃对李苏杰暗生情愫,而李苏杰也喜欢上了达娃,在二人互诉衷情后,李苏杰承诺修完路就会带着达娃一起会苏州去。
原本在头人家帮佣的汉人刘二,因解放军深入藏区,而有幸成为了临时邮递员。刘二很喜欢达娃,多次对达娃示爱,都被拒绝,当得知达娃喜欢李苏杰时,刘二与达娃发生争执。
因种种原因,李苏杰提前返回苏州,他告诉达娃,不久就会回来接她一同去苏州,达娃很开心地在藏区耐心等候。
岂料,这一别就是60年。
在这60年里,达娃只收到了李苏杰写来的一封“客套至极”的不足100字的信,伤心之余的达娃还是坚持守在原地等待着李苏杰有一天能回来找她。
60年后,甘孜自治州成立60周年之际,从苏州飞往成都的飞机上,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带着孙女婷婷踏上了回甘孜的旅途,他带着满腔的怀念一路追忆着60年前在甘孜发生过的每一件事,怀念着那位唱着《康定情歌》的姑娘.......
____________________宾果!!! 好了,不剧透后面了。
来说说影片本身。
这是一部主旋律影片。我个人认为这是它的“纪念性”造成的。所以,对纪念片比较反抗的人可能会为此错过一次小感动的机会。
片中会有一些诸如涉及到“解放”、“”、“自由”、“民主”的对白。也许起初会让人有看“地雷战”的旧事观感,但这只是一个不可规避的大背景。
在这个背景下,达娃和李苏杰这对青年男女之间的爱,足以冲淡很多人对“口号式歌颂”的异样情绪。
影片中也有一小段提及了“特殊时期”,李苏杰被划为右派,女邮递员送来了甘孜的信。女邮递员反复地对押送李苏杰的2位同志说,李同志是好人,他当年还去藏区修过铁路呢。但她的话却被押送的同志驳斥为:你怎么能帮右派说话呢?
任何时候都不能一竿子打死,在我看到那些淳朴的入藏解放军怎样解放奴隶,日以继夜修建铁路的时候,至少我的内心是感动的。
这是一部爱情片。背景很特殊,特殊年代滋生的爱情,总有它独有的感人之处。被砍掉了脚镣的达娃对李苏杰说,我生下来就是个奴隶,我从5岁的时候就戴着这个脚镣,除了陪小姐和少爷骑马的时候,连睡觉都要戴着。她的眼睛圆嘟嘟的,皮肤上飞起藏区女子的高原红,她真诚、勇敢、善良,如李苏杰所言,她有着透净的灵魂,这是什么也比不了的。
相比之下,影片中,李苏杰的达娃的感情笔墨有些不足,至少很多镜头中,都很难让人揣摩到李苏杰的情感。当达娃唱《康定情歌》的时候,周围的藏区姐妹们改了歌词传达出达娃对李苏杰的感情,达娃害羞地跑远了,而李苏杰也只是惊讶之后,就继续跟大家一起笑着,听着。
影片后期,老年的李苏杰一辈子穿着当时部队发的棉衣,他说,达娃如果知道我到现在还穿着她洗了无数次的这件棉衣,她会高兴的。只这一句,感情饱满而恰到好处。前面却有些单薄。
电影中有几个画面很动人。
有一些镜头,捕捉着达娃的美。达娃光脚在岸边洗衣的时候;达娃背着竹篓深入一个山壁去给受伤的李苏杰采药;达娃给李苏杰的钢笔做了一件羊毛外衣.......
藏区的姑娘们,也许你没有城里姑娘皮肤白嫩,你的高原红粗糙而干涩;也许你没有城里的姑娘手指纤细,你的劳作的手指老茧连老茧;也许你没有城里姑娘懂时尚爱时髦,你一如既往地穿着你的藏裹袍....
但你的高原红与藏区的天,藏区的云一样,在我心里透亮、温暖;
你在田间佝偻的背,你在河岸挑水的肩,你在灯下补衣的手,在我的心里是温柔,是幸福;
你扎在腰间的羊毛束封,你唱歌时拂过脸庞的宽大衣袖,在我心里都是世间最美的画面。
因着这一部电影,我重又爱上藏区——暂时可以忘掉去年去青海时一些藏民强制兜售给我们留下的坏印象。
如果你不是全盘否定“主旋律影片”,那也许,你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
少了商业因素的冲击,少了赤裸裸的广告,撇开一些“口号画面”,你兴许会和我一样,因一部电影爱上藏区姑娘的大眼睛。
跑马溜溜的山上
女主长的不赖 剧集很狗血 但最后自己竟然哭了一刚
其实还是挺好看的,但是我不喜欢现代的那个女的,超不喜欢。难道不能多放点苏有朋么。。。
下面的很多滿分好評都是槍手發的。。不信點擊用戶!!!S B宣傳方!!!
好一部旅游宣传片,配上苦逼爱情故事,就成了这类电影了。其实情节有些地方让我想到黄河绝恋。
据说点映时看哭了很多人,据说比《山楂树》还纯爱,据说比大地震还感动人。。。
凑合也能看
2010,和一帆小朋友在兴城,一个投影仪。。
明知道是拍得很矫情,很主流很正规很正面,相当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片,比《水云谣》还革命样板戏。但是,甘孜州作为四川省的一部分,和阿坝隔壁而居,阿坝是妈妈的故乡,所以和甘孜也算是半个老乡,听到熟悉的川西口音,内心还是很温暖的。青山绿水白云蓝天,很熟悉的画面。以上。
各种傻,各种雷,然后每个人又那么一本正经的,真叫人骂都不太忍心
虽然有点五毛,但还不错。各种版本的康定情歌好有爱。祖英姐姐的最V5.
红色成分多了点!不过对康定完全无抵抗力!称为我心中最想去的地方,绝对无争议!啊!没想到居文沛的眼睛那么漂亮!
一部很感人的爱情片。。。
很喜欢居文沛。感动的眼泪哗哗的。喜欢这样的爱情故事
演自己,蒲巴甲比王力宏强
“康定”原来是一座城……
歌曲亘古不变传唱在苍穹与天地。动人的紧。关于演员。无话可说。
主流也没啥错,但是细节太刻意迎合,少了生活气。
恶。。
从头哭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