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83年我们还远远比不上东德的,当时的东德在社会主义阵营里,算是生活水平比较高的,冰箱、电视、小汽车、有卫浴设备的房子……。
然而,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正是底子太差,80年开始已经慢慢走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苏联、东德,反而一条道走到黑,当发现此路不通时,又太极端了,一下子完全否定自己,于是东德被西德收编,苏联解体。
一时间,美国的自由主义经济似乎成为了冷战“胜利”的大功臣,于是美国在自由主义经济的道路上彻底放飞自我了,金融管制越来越少,于是制造业空心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在2020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明显的后果了。
言归正传,以前看过斯塔西头头沃尔夫的“隐面人”,对间谍活动的描述非常详细,其中一大创举,就是“罗密欧”,用帅哥俘获西德首都波恩芳心寂寞的女秘书,于是得到非常有价值的情报。男主基本也是这个套路,但似乎不太成功,有价值的情报都不是靠睡出来的。
这部电视剧的谍战部分比较开玩笑,双方都是小学生水平,不过本剧的价值不在这里,而是时代质感塑造的比较好,可以作为看相关书籍时的参考。
后来斯塔西的头头沃尔夫总结道,虽然谍战残酷,但客观上增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了解”,避免了擦枪走火的危险,这也是本电视剧的主线吧?
本文首发于知乎专栏“剧荒人就慌”。本文不含剧透,可放心阅读。
一剧一世界
值得看的英美剧推荐与烂剧避雷,欢迎关注本专栏「剧荒人就慌」。我们有个追剧群,进群方式见文末。
本期推荐:德剧「德国八三年」
@陆小鸟 按:剧荒大多数写英美剧为主,但也曾因为“觉得特别值得看”推荐过意剧《格莫拉》和西剧《3%》,今天,在德国读博的@小奚 决定推荐一部在中国知名度不高、但烂番茄评价极高的德语剧——「德国八三年」(Deutschland 83)。
「德国八三年」由德国RTL和美国AMC联合制作,于2015年6月首播,是第一部在美国有线电视台播放的德语电视剧,之后又相继在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上映。本剧获得了极高的评价,烂番茄甚至给出100%的新鲜度,因此成为烂番茄2015年度Top 10 TV show榜单中唯一一部非英语电视剧。
本剧有两大看点:一是编剧将虚构人物的命运巧妙地融入到真实历史事件中,二是精心挑选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七八十年代音乐(下文有详细介绍本剧的主要配乐)。本剧的重点不仅仅是对历史环境下小人物命运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真实和虚拟交错的环境,用视觉和听觉冲击将观众代入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体会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感受八十年代德国社会的变迁。
「德国八三年」又被称为美版「美国谍梦」。本剧在剧情上有诸多硬伤(后面会提),你千万不要把它当作严肃的间谍/历史片,最好把它看作一个了解八十年代德国社会以及冷战格局的窗口。因为本剧含有大量七八十年代热门金曲,你也可以把这当做一个了解当时德国/世界流行音乐的机会。
故事设定在柏林墙倒塌(1989年)之前的1983年,当时苏联和美国正处在冷战期,战争一触即发。德国分割为东德和西德两个地区(下图为1949年东西德分界线),柏林被分割成东柏林和西柏林,中间由著名的柏林墙隔开(下图黄色部分)。苏联支持的东德政府(DDR,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盟军支持的西德政府(BRD,联邦德国)处在紧张的敌对状态。
两德之间当然少不了“互动”。东德国家安全机构史塔西(Stasi)承担了搜集东德情报的主要工作。这个机构人数庞大,几乎渗透到柏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参考奥斯卡获奖电影「窃听风暴」)。史塔西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效率最高的情报机构之一。
为了让影片里的故事接近历史事实,编剧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同时邀请汉堡社会科学院的历史学家担任剧情顾问,本剧的男主角还曾获得过北约(NATO)专家/军事顾问所提供的技术指导。
故事从男主角被史塔西派往东德做间谍开始。
男主角马丁·劳赫(Martin Rauch)是东德边检站的一名普通士兵,平日的工作就是查收非法入境的违禁品(下图左一)。
有一天,马丁在史塔西工作的阿姨找到他,交给他一个重要的任务。
史塔西当时迫切地想知道西德是否有攻打东德的计划;如若此,东德需要提前做好准备,甚至先发制人。马丁被要求假扮成西德士兵前往波恩,目的是窃取西德的军事情报。马丁被迫抛下女友,离开柏林。
马丁的伪装身份——西德士兵莫里茨·斯塔姆(Moritz Stamm)——是德国联邦国防军将军沃夫冈·艾德(Wolfgang Edel)的勤卫兵(下图为将军艾德)。
在波恩,马丁认识了好基友、艾德将军的儿子阿列克斯(Alex Edel)。
艾德将军和美方将军阿诺·杰克逊(下图右)合作,他们是潘兴II导弹项目(Pershing II)的主要负责人。潘兴II导弹研制项目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美国和西德于1983年开始在西德部署该导弹。
马丁初到西德,立即感受到了东德和西德之间的差距,比如西德琳琅满目的商品。
比如第一次听到随身听,马丁喜出望外。
马丁勤勤恳恳的做着自己的任务,期望能尽快完事然后回到东德。他几乎每集都要陷入暴露身份的危险之中,比如像下图这样偷偷地用微型摄像头拍摄军事文件,看得人十分紧张。
与此同时,马丁的好基友阿列克斯却无心恋战。他主动加入到当地的反战游行队伍中。
前面提到本剧剧情有硬伤,这里指的就是男主化险为夷的超能力。比如他刚到西德不久就忍不住给身在东德的女朋友打电话,还恰巧被艾德将军的家人撞见。
这种情况下马丁的间谍身份依然没有暴露...怎么做到的呢?马丁给这位目击者喝下了一种神奇的药水,目击者立马晕过去,第二天起床后她如同宿醉一般失去了大部分记忆,等到她回忆起来马丁的真实身份再要告诉将军时,马丁早已取得将军的信任。虽然这里比较匪夷所思,似乎只能用主角光环来解释,但说不定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呢?我这样安慰自己...
那么马丁究竟能不能完成任务?他在西德又经历了哪些曲(gou)折(xue)?他还能回到东德和女友重逢吗?
在这里我就不剧透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接下来我们来关注本剧重点——配乐。
本剧最大的看点不是虚拟人物和真实事件穿插的拍摄手法,而是它的配乐。
配乐大量运用七八十年代歌曲,曲风涵盖流行、摇滚、舞曲等等。因为剧情涉及到东西德反战游行,配乐里收录了多首知名反战歌曲,很好地反映出冷战后期人们的心态——Make Love, Not War.
1. 10CC - I'm Not in Love (1975)
这首歌也被收藏进金曲回顾电影「银河护卫队」里。
2. Peter Schilling - Major Tom (Coming Home) (1983)
本剧片头曲。歌词内容完美契合马丁归心似箭的心。
3. Nena - 99 Luftballons (1983)
国内观众可能对这首反战歌曲不熟悉,但在德国这首歌的传播度大概相当于我们的「难忘今宵」,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4. John Lennon - Give Peace A Chance (1969)
著名反战歌曲。歌词"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peace a chance"成为反战slogan.
5. Eurythmics - Sweet Dreams (Are Made Of This) (1983)
曾被大量歌手翻唱过,例如Marilyn Manson.
6. Queen; David Bowie - Under Pressure (1981)
Queen 和 David Bowie的经典合作曲,用在本剧的Finale里。
7. Udo Lindenberg - Ich bin Rocker (1982) Udo Lindenberg是德国著名摇滚歌手之一。1983年10月他获准在东德举办摇滚演唱会,这个情节在本剧里也有涉及。
8. New Order - Blue Monday (1983)
浓重的舞曲风。
9. Duran Duran - Hungry Like The Wolf (1982)
Duran Duran经典名曲。
10. The Cure - Boys Don't Cry (1979)
总体评价:德国和其他国家
在美国首播以后,「德国八三年」于2016年1月在英国Channel 4开映,约250万观众观看了该剧,它也一跃成为英国电视史上最受欢迎的非英语类电视剧。
然而这部剧在德国本土却遭受到冷漠对待。2015年11月在德国RTL电视台首播后,该剧收视率一路下滑,最终集的观看人数只有首播集的一半...德国“图片报”这样评价该剧:
“The flop of the year." “年度扑街大戏。”
哈哈哈哈!送一个马丁无辜的小眼神儿~
关于我们:剧荒人就慌
这是陆小鸟和小奚两个剧迷开的专栏,有个微信公众号叫「剧荒人就慌」,每周推荐一部新剧。
我们还有一个追剧群:关注微信公众号「剧荒人就慌」,有入群暗号。
更多文章
大约用了一周,刷完了八集的德国经典谍战剧《德国八三年》,虽然上头,但为了理性追剧,刷得慢了些,耐不住手痒痒,熬了个小夜,随便写点什么。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在质感方面,每一帧画面都处理得十分高级,虽然只是一部短剧,但场景与电影相比也毫不逊色,观感极度舒适,美到窒息。 故事发生在1983年,柏林墙修建二十年,世界范围内冷战持续升级,德国便成了美苏军备竞赛的主战场,依附于苏联的东德和追随美国的西德僵持不下,互相提防。在这一年,北约准备在西德布置核武器,为攻击远东地区做准备,为此东德派出间谍,安插在德国一名高级军官身边。 与很多国产谍战片不同,这是一个“赶鸭子上架”式间谍,男主只想做天天摆烂的边防驻兵,满脑子只想着女友和老妈,却被挟持着推上了前往西德窃取情报的道路,仓促上岗,问题百出。国产剧是胜者的谍战,所以很多情节往往被“神化”,主角总是运筹帷幄,小时候跟着爷爷看多了,感觉结局也是千篇一律;《83年》是胜者描写败者的谍战,完全换了风味,乍一看属实焕然一新。 但这不仅只是一部由主角完成不同任务、持续打怪升级的谍战片,里面关于爱、性、信仰、行为、良知、责任等元素的刻画也十分引人入胜。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有的人对社会主义坚定不移,有的人认为资本主义才是大势所趋,有的人信仰爱,有的人选择暴力反抗核武器,东德的人会向往西德的思想自由,西德的人会在军营门口游行抗议。每一个群体都怀揣着不同的信念,不同的目的驱使他们做出不同选择,行为上的大相径庭注定了思想上没办法相互理解,即使是亲人、朋友。 男主Stamm在忙着窃取情报的同时,周旋在各种女人身边,风姿绰约的北约高层女秘书,主动奔放又热情;有个性十足的将军女儿,美艳动人;还有留在东德的女友,怀着孩子照顾他生病的母亲,毫无怨言地等待。他流连其中,优柔的个性好似是对每个人都付出了真心,却又显得十分薄情。 结局有些草率,估计是在第二部《德国八六年》中会继续展开,难得遇到一部谍战剧可以如此吸引我,希望下一部千万不要扑街。 (另附一张截图)
请忽略各种不严谨的设置吧,挺荒诞的,本剧看点可能就是这二货间谍漏洞百出的执行任务,然后为他提心吊胆而已。摄影调度不错。能听到Eurythmics,Kraftwerk,The Police,DuranDuran这片得加一星#蹩脚间谍养成记
为了让男主活着,编剧也是很辛苦的。
刚开始被ost和色调各种惊艳到一愣一愣 好久没看到这么符合我口味的剧了 蜂鸟行动这个名字很厉害 中间几集真心看的提心吊胆让人想穷追不舍 不过最后两集有点弱了
你永远不知道这个片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是有人被车撞死,有东西二人双戴绿,还是有人饮弹自尽,亦或是……make love,not war😶期待第二季
剧情到后来有些无法忍受 只能全程看脸 但这是一部看脸都会接着追的剧
德剧扬眉吐气之作
剧情太赶了,交给美国谍梦这故事能拍三季,最后各种线也完结得不明不白,不过拿这部剧入手补80年代流行音乐感觉还不错【
如果对83年冷战背景下的新名词瑞安 大韩航空 SS—20不了解的话 看这部电影应该感觉挺无趣的。音乐选的很好 为剧尾的Under Pressure 再加一分
《德国89年》最后镜头是川普在傲娇的说“我要建一道伟大的墙”.而前一个情节是,男主如释重负的说到“都和平年代了谁还需要间谍'。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世界不毁在自己手里面,都可以当做没发生过。三季,第一季最好看,第二季有点拖沓(但被最后一集惊到),第三季形而上的东西看得人无限唏嘘。德剧的品质实在是精良,且比起英剧更务实。
全程无尿点,节奏紧凑,暗战,历史,,,一道饕餮!
那种不严肃感还是蛮妙的 但编剧实在没劲 将军儿子和男主女朋友的选角太好了 长得就像角色本身
东西德的年轻人各自抵挡不住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二三事,不左不右这个片很直呀!套路很美剧 男主会撩女撩狗还会撩萝莉 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间谍!bgm基本都听过呜呜呜摇滚最美好的年代!!!
寓教于乐,特工剧和年代剧很有水平的结合。
本剧用一个很是过瘾的历史背景,安排了一帮身份特殊的凡人,以大家都是德国人的语境,展示了一个大家都不想死但是差点就把大家玩死了的冷战典型案例,以及东西德实质都是被随意牺牲的棋子的悲歌。虽然全剧对意识形态进行了极大的淡化,力求人的本真,但是在对抗的历史进程下只考虑个人的奋斗这拍出来就显得很儿戏了,最后还有15分钟结束的时候还一点看不出要结束的样子明明一大堆事情都没解决嘛。在东西德的对比上,在本剧中东德人更讲道德,西德人更讲人性,道德本质是为了维护秩序容易走向虚伪,人性是短视的容易走向放纵,只谈个人来说没有哪个绝对正确也没有谁绝对错误,但是从感官上看是更谈道德错多一点,毕竟剧里坏事都是东德被扛着道德大旗的苏联逼着干的。
4 歷史控就別看這劇了,肯定漏洞百出。一開始都有點搞笑了。但原聲真是不錯啊啊啊啊!滿分!
小伙子找得好,这左右眉毛之不对称,生来就在为东西德纠结。不过总觉得剧里80年代的安全措施很原始啊,男主角穿来穿去太柔韧有余了
原本可以冷峻的剧被一首首现在听来音色搞笑的复古迪斯科音乐弄得不伦不类。冷战谍战设定太多了,这个确实算不上出彩的剧。
好。
7.8/10这绝对值得你一看,为什么中国拍的70,80年代影视好假
好看的时代剧。不过和The company比起来还是差了一点质感,多了一丝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