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说总结:一部还原度高、全程无尿点的体育电影,热血、刺激、温情、搞笑都有,绝对值得一看。(预警:以下影评含部分剧透)
1、剧情:电影全程比较紧凑,以时间顺序贯穿始终,叙事方式相对中规中矩。有紧张刺激的比赛、有运动员背后艰苦的训练、也有一些温情时刻和搞笑时刻,整体还是很丰富,不会让人觉得寡淡。(ps:女主比赛时父亲车祸,初看觉得略狗血,但实际上是女主原型大杨扬真人真事)
2、画面:质感相当不错,尤其是短道速滑比赛节奏快、冲突多,配合解说,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刺激感满满,影片中还有不少90年代的经典场景还原得也很好。
3、人物形象刻画:(1)女主角杨帆形象很立体,在专业上训练刻苦、善于接受和学习新技术、坚持带伤完成比赛,同时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而在生活中又带着一丝可爱和傲娇,会因为教练收走偶像海报而翻白眼(2)男主角秦杉,可以说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教练,渴望金牌、对自己的训练计划执着,杨帆提出要到国外学习新技术时他强烈反对,但私下里却为杨帆申请了资金,在杨帆展现出新技术的优越时,他也很快进行了自我反思(3)对于配角的刻画主要是通过细节穿插来体现的,比如杨帆母亲,偷偷收藏报纸上关于女儿的每一篇报道,做成了剪贴画册,在冬奥夺金的比赛时,因女儿带伤比赛而担忧,不敢在电视前看完全程,母女间的温情也为这部电影增加了不少泪点。
4、说一个我认为比较有趣的地方,在秦杉向国家队提出辞职的时候,并不是通过秦杉提着行李离开这种普遍的方式来展现离别,而是给了一个秦杉给冰面浇水的镜头来表现他对于国家队的不舍,在细节里抒情。
总之,这是一部不带粉丝滤镜也能放心推荐给身边家人朋友的体育电影。
我心飞扬比预期更好看,剧情紧凑,场面刺激。
导演非常善于用镜头讲故事,传记类电影没有大段旁白和内心独白,全程靠镜头表达,让观众自行感受,印象深刻的一是杨帆带伤夺冠后眼部特写,一双清澈的眼睛,泪水一点点充满了整个眼眶,然后再涌出来,再到全景身披国旗的背影。还有一个是因为看了冬奥和短道速滑科普后懂的,一般运动员摔出赛道都是尽量用背部去着垫子以减少受伤,而杨帆冲出去最后的镜头是第一视角冰刀着垫,直接交代了受伤原因了。还有看着贼爽的冰刀踩在冰上的特写加上音效感官爆炸,以及运动员第一视角的滑冰镜头,那种速度与晕眩感。还有影片中多次出现运用的人物背影,有离开家奔向梦想的勇敢,有意外输掉比赛的落寞,有受伤后坚持比赛的孤勇。
哭戏,影片里有多场哭戏,看完想说孟美岐真的很会哭,错过与父亲最后一面的懊恼撕心裂肺,离家前不被理解的孤独压抑、以及我最喜欢的一场哭戏是受伤后被夏雨饰演的教练秦杉劝说放弃比赛,她的难以置信、不甘到最后的那种决绝,我都能切实的感受到,这就是拼命啊这女的疯了。这场戏孟美岐的感染力以说是非常强,我自己的眼泪也随着她一起落下来,看有的演员哭戏,你会觉得演技真好啊,但看这场戏的时候完全没有说对这个演员的评价,而是真实沉浸在杨帆的遭遇里了,她怎么就这么难啊。我最真诚的表演先给所有人,看完电影我终于理解了向来谦虚的孟美岐说这句话的含义。终是无愧于演员这个职业了。
夏雨真的牛,秦杉这个教练人物刻画鲜明,带着东北口音,刀子嘴豆腐心,他惜才但又坚持自我。有些拧巴的一个人,这就是本片的另一个让我喜欢的地方,没有过分美化神化运动员与教练,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小毛病,对金牌偏执的教练、对自己认定事情一根筋的杨帆,都是真实鲜活的人。
整部影片说是一个人的成长,也是一团体的成长,更是一代人和体育事业的成长。尤其是从2022年一届9金的今天再回看20多年前,一块金牌那么难吗?对就真的是,好难,没有先进的技术和训练环境,所有人都摸着石头过河,映像深刻的一句话影片里秦杉看着有说有笑的外国运动员感叹:你说老外参加奥运会怎么这么一个个的这么开心?杨帆说等我们那个金牌说不定比他们更开心,是呀正因为这一代人的拼搏,才终于在多少年后的今天我们的运动员也终于能快快乐乐的享受比赛了。所以我们更应该记住她和他们的故事。
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运动题材,其实是很有局限性的。
其根本原因就是——哪些运动可以用2个小时的时长来最大体现其魅力所在?
所以我们在大银幕上都看过哪些非纪录片类型的运动题材电影?
《极速车王》、《一球成名》、《夺冠》、《绝杀慕尼黑》、《黑色闪电》、《火之战车》、《超级大灌篮》、《德鲁大叔》、《红军冰球队》、《最后一球》……
总结一下,大部分运动电影不管它的剧情是救赎、亲情、种族、政治,还是其它什么,但是运动项目并非是五花八门。
排球、篮球、赛车、冰球、赛跑、足球、赛马、拳击…..
是的,你会发现全是对抗类或者竞速类的运动项目。
充分反映了人的本质,也最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项目。更高、更快、更强,以及体现在人类DNA中的竞争意识。这些都是从生理上能够直接感染人类的要素,所以这些要素也最适合用人类历史上最美妙的艺术形式来展现——
它们天生就该出现在大银幕上。
现在,冬奥会完美收官之时,我们看到了一部恰逢其时的电影《我心飞扬》。
速度滑冰,天生就该走上大银幕。
瞬间的超越、0.001秒的胜负、近在咫尺的胜利与滑出赛道,这是实力与幸运、勇气与冲动、智慧与卑劣的舞台。
我们在直播比赛上,眼睛和兴奋点都在那一瞬间,而这瞬间的魅力可以在银幕上无限的放大。
电影用音乐、镜头、剪辑、定格、慢动作、特写、特效、倒放等等各式各样的手段,将这一瞬间带给你的感官快感无限的放大,可以在这一瞬间给予你失落、喜悦、愤怒、喜极而泣等等感情,可以将这一瞬间变成电影中无数个感情溃堤的决口,让观众的情绪操纵在鼓掌间。
这是观众的幸福,一种被镜头操纵的,一喜一悲的畅快。
这是创作者的幸福,世界上再没有一件事情,比掌控人们的喜怒哀乐更让人愉悦的事情了。
《我心飞扬》给予我们的是一份及格的答卷,但并非优秀。
对于国内的运动题材,目前看,是分为两种类别。
一类是《冰上姐妹》、《女篮5号》以及现在这部《我心飞扬》为代表的新中国体育电影,它们的内涵是非常具有标签化的,集体主义+牺牲+个体的涅槃+师徒父子的儒家价值观+个人爱情。
另一类就是独树一帜的陈可辛的《夺冠》,我认为它将中国运动题材电影待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的标签有所不同:群像+个性化+人性化+更多的对手和场下观众戏份,该片通过一个新颖的拍摄角度,加上更优秀的摄影、剪辑和声效,以及更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演员阵容,使得该片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乃至未来10年之内都无法让人企及的新高度。
既然有珠玉在前,那么《我心飞扬》的优缺点便体现的更加明显了。
一、人物的塑造
这一点,《我心飞扬》完全是一个老路子,而影片一开始前三十分钟,是我最为诟病该该片的剧情。
首先对内竞争淘汰赛这块,夹杂了队友的感情和场上的竞争,这一块过于突兀,一上来主角杨帆和队友赵雪的感情破裂得过于突兀了,而且比赛和个人情感在如今这个年代,本应该分得清清楚楚,而在影片中则是纠葛太深,这与当初《冰上姐妹》的设定颇为相似,可惜在现在的价值观中,这种情同姐妹,将生活和赛场、职场过于融合的形式已经不是大众所推崇的了。
而紧接着,杨帆的父亲在她比赛阶段车祸抢救,这时从教练秦杉到女主杨帆进行了一系列我认为非常有违人性的操作。
秦杉做出了像杨帆隐瞒这件事的决定,而更为奇葩的是,杨帆得知后冲出赛场,结果仅仅因为秦杉的一句话,就挣脱了妹妹,留在了赛场上。
……
好吧,我可以理解为,这是电影给予女主的一个考验,后面女主会因为这个选择,颓废、归隐,经过一系列的事情,经过朋友、家人的鼓励,再次穿上冰刀,最终走向辉煌。
后面紧接着还真是按这个流程走的。
只是时间上略短。
女主回答老家个把月后,秦杉教练到访,5分钟的话,加上一张去北京的车票。
搞定!
女主立刻就跑回北京了。
总之,本片中对于选手和教练,过分强调牺牲和大公无私了,这里的确是缺少类似于《夺冠》那样,对于人性和每个选手赛场下缺点的描写。
二、场下的训练戏份缺少冲击感
训练也是体育题材中能够吸引眼球的魅力点之一。比如《激战》中彭于晏和张家辉的秀肌肉,《洛奇》中脍炙人口的那一段晨跑,《火之战车》里同样脍炙人口的晨跑。
训练一方面能够让观众看到一些新鲜的训练方式和器材,同时也是最能展现人类体型美感已经发挥荷尔蒙效果的手段,我们应该在训练中看到抖动的肌肉,拧出汗水的衬衫,拼命到咬牙切齿的狰狞表情。
虽然并不经典,但是《超越》中田径队训练跑步时,基本将训练这类兴奋的经典卖点都给展示出来了:
裸露的肌肉、八块腹肌、穿过水花湿漉漉、经过一旁立马春心荡漾的美女。
三、速滑赛场上特写镜头过多以及失去的速度感
影片中几个比赛镜头,在中景和远景时,可以看出是实景拍摄,但是一到了演员的特写镜头,就能明显看出特效风,这一点可以理解,毕竟这种近景是无法在孟美岐身上实景拍摄的,因此也就失去了真实感,这里倒不如增加远景和中景的戏份,增加速度感,同时也不会因为CG太假而出戏。
而速度感的缺失这一点是因为比赛项目本身特点造成的,速滑本就是像赛车一样,飞驰电掣的运动,放到电影里,考虑到帧数的问题,肯定让动作都慢了下来,这一点和赛车电影也一样。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就需要更紧凑的镜头切换、剪辑、适时的慢动作、应景的生效来弥补和实际比赛速度的差异,本片虽然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但是在剪辑和镜头功力上还是没有彻底弥补这块短板,加之亦真亦假的特效,更是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四、强而有力的对手在哪里
竞技运动,对手是永恒的话题,对于电影也一样,拥有一个成功的反派或者对手,对于一部电影的成功至关重要,这就需要给予影片中的对手足够的镜头,或是本人或是他人的侧面描写,精彩至极的对手戏。《铁拳男人》中的布洛克和麦克斯、《火之战车》里的亚伯拉罕和利德尔,都曾给观众们带来精彩的对手戏。
而本片对于对手的描写并不太多,主要竞争者韩国队,影片更多的是描述了它们更卑劣的方面,虽然最后很解气,但是要描绘一场伟大的比赛,则必然需要一个伟大的对手,这一点上,本片并没有塑造出这样一个值得敬佩的对手。
五、孟美岐和夏雨
本片中,孟美岐和夏雨这一对师徒的关系其实略带尴尬,在我看来有点像霸道总裁和傲娇女在谈情说爱了,这倒不是演员的问题,而是剧本有些走偏了。
当然也不否认,孟美岐演戏,总是感觉想在拍爱情片,其中在俄罗斯餐厅里,她和夏雨的那段,实在是太适合情人节气氛了。
孟美岐本片中除了哭(眼泪比较稀罕),基本上始终处于一种刚起床的表情,而全片中杨帆经历了父亲去世、弯道被超、错失金牌,几乎一个运动员所能经历的大起大落在影片中都出现了,而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哭泣,还需要惊愕、悔恨、不甘、忍耐、释然,这些可不是挤挤眼泪就能表现的,这一点只能鼓励她今后努力了。
全片她的唯一亮点就是——挺像大杨扬。
本片并是不一部失败的电影,同时还是具备一定的观赏性,而这种观赏性主要还是速滑运动本身的魅力所带来的,而电影要素在这个影片里很遗憾,并没有成为一种催化剂。
冰刀激起的冰花,本应透过银幕,给到观众一种不同于观赏现场直播的激爽之感,但是本片从编剧到导演技法上,带给人的只是一种年华老去的暮气,这种故事主线在五六十年代,似乎是不二法门,但是对于如今经历过《夺冠》、《飞驰人生》的观众们,是否还会接受这种《冰上姐妹》、《女篮5号》式的节奏?
激起的冰花,笼罩在银幕上,让大家看不清赛场上,每个人的面孔。
很荣幸在首映的这一天看了这部电影,电影中有很多情节真的演的很好处理的很好,仿佛我就身在其中,在东奥会的时候放这部电影,真的刚好,影片中感情饱满,数次感动到了我,这就是奥运的精神,中国的运动员是最棒的,中国是最棒的。我没有想到孟美岐的演技可以做到这样,让我有共情感,夏雨的教练也演的很棒他很适合这个角色,总之这部影片值得一看!
本来没有对体育题材的电影抱特别大的希望和期待,但是这部电影真的是意想不到的惊喜,很好看,很有剧情的一部电影,也是看过最有故事情节的一部体育题材电影,这部电影也是为了今年的冬季奥运会助力加油的,同时也对国家的那些运动员精神感到骄傲,中国的运动员们真的太棒了,这就是奥运会的精神,不是为了多少金牌而去有拼搏不放弃的精神
《我心飞扬》是一部及格的体育电影,故事聚焦于中国冬奥会首金任务是如何达成的。孟美岐扮演的杨帆,人物原型正是中国冬奥史上首金获得者、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片名“我心飞扬”应该也是对她的致敬。
冬奥会比赛刚结束不久,短道速滑比赛的激烈与多变性,相信很多观众都印象深刻。但电影在呈现比赛时,放慢了速度,放大了赛场细节和人物状态,但也同样看得电影观众血脉贲张。主角杨帆在一次一次的比赛中,突破技术的壁垒、对手的夹击、伤痛的困扰,最终赢得了中国冬奥会历史上的首枚金牌。
冲刺夺冠总是一瞬间,背后的故事永远不只个人努力那么简单。影片的另一个想重点传达的是:首金的诞生是凭借几代冰雪人的薪火相传。而其中并不只是一团和气的相互成就,还有新旧观念上的冲突与矛盾。从夏雨扮演的秦教练对金老师的“反叛”,再到杨帆对秦教练的“反叛”。杨帆认为夺冠的关键在于学习国外先进的弯道超越技术,而秦教练则认为在于体能训练。实践证明杨帆是对的。这个情节让我联想起《夺冠》里郎平执教中国女排后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所以体育赛场上的成绩与其背后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等更深层次的背景是息息相关的。(于是我就惦记起陈可辛的《李娜》呢,什么时候能上映?)
因为影片中秦教练等老一辈冰雪人是为了国家的奥运事业,可以不计较个人总教练的地位,甘于退位让贤的,所以最终这一矛盾得到了理想化的解决。
现在回想起影片中“夏雨”说的那句:在中国冬奥金牌面前,我不重要”,还是能湿了眼眶。
而杨帆在重伤面临是否退赛的抉择时说:“那么多年,我努力训练,比赛,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一声声叩问,也直击心灵。
体育电影展现的拼搏精神总是动人的,向奥运健儿们致敬!
关于孟美岐的表演,我个人感觉是:还可以,不出戏。但是影片明明很好地还原了东北农村,以及东北人吃饺子的传统,但唯独扮演东北人的孟美岐没有东北口音,或者说连模仿的尝试都没有,这不知道是演员本身还是导演对此没有要求。
大多情况下,流量明星对票房的影响就很有限,就算没有绯闻,孟美岐本身也很难扛动吸引票房的大旗,而如今她身上的争议,让这部电影在寒冷的市场上的际遇变得更加飘零,唉,可叹!
不如回顾纪录片。。
北京冬奥会虽然已经结束,但这部跟短道速滑相关联的体育电影,依然给我看得热血沸腾。这部电影完美记录了中国冰雪军团如何经历各种失败,然后重新站起,并取得冬奥会首金的过程。虽然男女主演在驾驭这种体裁电影上还有小瑕疵,但总体上还是刻画出了冲金的艰难与不易。影片经常会戳到观众的泪点,让你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剧情推进节奏不拖沓,从电影开始就能融入其中,全程跟着电影一起哭,一起热血,一起紧张,一起激情,一起热泪盈眶,运动员的精气神和运动员的体育精神让我钦佩,电影中的特效镜头,比赛镜头,运动员怼脸特写真是好看
竞技体育电影最大的bug,就是二次加工创作后却远没有现实来得燃
开始毫无期待,看完却非常惊喜的片子,剧情流畅,演技自然,甚至有点意外。我是一个对所有体育运动都缺乏兴趣的人,08年奥运都没看过,今年冬奥会更别说了😂。但这部电影里呈现的比赛让我感受到奥运赛事的激动人心。片尾花絮播放了影片真实主角夺冠瞬间,还有历届冬奥会金牌银牌铜牌得主的比赛片段。那些视频中既有他们跪地哭泣痛失金牌的样子,也有他们身披国旗夺冠报团哭泣的样子,每一瞬间都让人感慨万千。我们对奥运会从开始获得奖牌的执着,变成了现在参与便是荣誉。就像夏雨在影片里说的一样:为什么外国人参加奥运会那么快乐呀?希望我们的奥运选手也能快乐比赛,享受比赛。
反正,看的过程中几度跟着影片一起紧张激动兴奋,最后冲金夺冠的一刻我还流眼泪了,观影体验感还挺好,不由自主的会有种荣誉感在里面。虽然有些小地方会让人有点出戏,但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
为啥别人国家的运动员来奥运会都是开开心心的?
虽然拍摄和小包装都做得跟电视专题片一样,可看见最后夺冠的时候,还是被体育精神和胜利感染。#还以为孟美岐的鼻尖痣是为了跟大杨杨贴近才画的,最后发现她本身就有……
这是我最投入看的一届冬奥了吧,短道速滑被濛主圈粉,去试了下双板才知道有多辛苦。看片前有点犹豫,因为演员表演肯定不如运动员竞技动作精彩,生怕电影是现实笨重的模仿,故而找了导演花絮看了下拍摄难度,多少有被王放放的信念打动。剧作有必要加强,孟美岐表情里显现出“争气”,师徒间追求技艺精进和精神传承的冲突和和解仅在台词层面不敢大动干戈。关于短道速滑团队策略以及韩国队为何如此令人生恨也是一种解答,泪点很低的我在屏息凝神时还是哭了。
部分画面的质感真的挺好的,但剧情流水账,主角外基本都是工具人,套路化台词也有些多,导致很多情绪推不起来,有些可惜
怎么做到女主演员和女主原型都那么招人烦的…选了这么个演员可真是大杨扬的福气
太好看了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嗯主演一般,还需努力,可惜可惜
平平无奇的正能量宣传片,比杨杨十三邀采访差远了。 看的时候一个人包场,全程哭。想不通啊孟美岐,为那样一个男人毁自己事业值得吗?你和电影中的人一样吃过苦,开水烫破皮了还是要包着脚上舞台。
夠平庸,各種運動番中見過太多次的套路,毫無意外,絕無驚喜,還飛揚著民族大旗;也夠特別,在套路之上又加入了濃濃的爹味,一部女性唱主角的電影里看不見任何女性主義的表達,反而所有人都在照顧一個男性角色的「自尊」。孟美岐表演痕跡重了些,不過到後半部分松下來不少,也算是基本完成了任務,而夏雨演得夠鬆弛了,角色卻寫得稀碎,台詞和行為不符,行為和身份不符,這麼看來,主演中演得最好的應該是中國銀行了。
题材原因政治任务包袱天然存在,但也有着反父权/与father figure和解的个人表达;竞技部分拍得不错,部分文戏看着略尬,不确定更多是由于任务包袱成分还是主创审美局限导致的,整体观感稍为撕裂。
萨日娜老师的演技是这里面最好的,把妈妈这个角色演的好真实。电影在插曲部分节奏很好,其他地方加快点节奏会更好。孟美岐的哭戏不错,裴魁山老师有很多小表情很有趣,饰演赵雪的那个演员长相和演技都还不错
17#我心飞扬 2022.02.25无惊无险越过及格线,稳定得没有新意,作为一部运动题材的电影扣人心弦的效果起码是做到了。大女主孟美岐的发挥时好时坏,最大的问题是眼睛无神,跟夏雨对戏简直是降维打击了。
故事本身中规中矩,孟美岐演技确实有提升,就是忽好忽一般,前方道阻且长。
吃饺子那场戏莫不是在致敬刘若英《天下无贼》里吃烤鸭的影后moment?我真的会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