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金《纳粹高徒》是《四季》中的第二本,第一本是总所周知的春日《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有温情,美好,有黑暗,更多是一种美好的救赎。而《纳粹高徒》更多的是试探人性。 电影《纳粹追凶》正是出自夏《纳粹高徒》。好学生威胁了年迈的纳粹战犯,让他给自己讲昔年的故事,穿上纳粹军服,重演过去给自己看。年迈的纳粹战犯抓住机会,挖掘托德内心阴暗的一面。 但是人性的弱点哪能试探,当老人被托德揭露并回忆曾经的事,那些黑暗一触即发,从杀猫开始。托德在老人讲述的时候,自己被引诱,夜晚的噩梦,打篮球试图杀鸟。两人互相引诱,互相威胁,处心积虑干掉对方,又害怕对方手里的证据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老人是二战的纳粹,而托德是新的纳粹。两人的温情跟两人的威胁,无疑是善与恶的较量。所以不要去窥探人性。
首先要肯定这部片子拍得是非常漂亮。作为一部以人物心理变化为主的影片,导演使用大量的对角构图和背光拍摄,使人物显得深邃又不至于光是念白而呆板。如果人物没有台词,那么就中远镜头进行拍摄,使得镜头美丽如油画,又带有古典的宿命感。编剧始终强调细节的一一对应,使得片子有前后呼应的精细感。在这种好框架下,演员的表演几乎都能完美表现,最终得到了非常不错的成片,至少在前2/3中,叙事都是非常抓人的。
对于观众来说,真正敏感的观众,应该都能感受到片中弥漫的sex tension,更精确地说是homosexual 。这种homo感不是从交女友大失败开始的,而是从一开始男孩的步步紧逼就开始了,他问故事,问“how do you feeling",步步升高,最强音来自于小男孩逼迫老头穿礼物🎁的那场戏。我以为你会喜欢,我要你穿你就穿,这是一场霸凌。本意是男孩逼迫老头进行一场cosplay,衣服是假货,但让男孩兴奋的点,是穿衣服的人是真货。这简直有点情趣意味了。对于老头来说,堂堂德三被美国人粗蠢地用英语指挥,几乎就是举白旗投降的重演,更可恨的这只是一个抓到痛脚的小孩。于是他只原地踏步,而不会March,但逐渐那融入骨血的历史已经在他身上复活,他要用狡诈和凶残来对付别人了。他讲故事时,在小男孩面前抱怨希姆莱还不满意,仿佛他只是和《希姆莱兄弟》一样量变引起质变;他说艾希曼也在,他也想辩护自己是《平庸之恶》。但实际上他只是找机会反击。他在任何人前都可以温和地表演和说谎,人后就可以把猫丢炉子里烤熟并哈哈大笑。当年的一线操作永远地让他沉浸在邪恶中。惹怒了他,他说:你这是在玩火。他要报复。
到了晚上,复活了邪恶灵魂的老头自己穿上军装,对着自己镜中倩影,一只手迷之向下动。他在迷恋往昔荣光,自我标榜太帅了。一支可以没良心地murder和侵略的armY,靠的就是这种高度自恋,而homo又与自恋高度相关。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一支armY作为男子会社,男子之间上下级的崇拜和同侪间高度亲密,造就了“子曰无衣,与子同袍”的爱,古往今来到处都有例证。在古希腊,为了造就最团结的队友,文化上就鼓励男子与男子成为恋人,最极端的例子是底比斯圣军,整只战无不胜的队伍只招收男男情侣。千年后的欧洲,爱他人受阻,那么爱自己或者说自恋到极点就成了主旋律。这成为了一种有毒的进取文化,因为自恋,所以无所顾忌,再然后吸引崇拜强权的他人,把人类牢牢地捆绑起来。这种自恋,会taking other's life ,并享受之。
而这种危险的爱的关系,让流浪汉为了得到承认而去接近老头。流浪汉不是普通人,他是个享受过害人后判刑,并刑满释放的罪犯。和老头不同,他过得很悲惨。对于老头来说,这种失败者不能让他挡路,于是他温存一番后杀之。可惜,老头的身体已经熬不住做坏事了。
跟老头玩精神DS游戏,被老头狠狠将了一军的男孩此时被老头重新召回,发生了DS游戏的最高潮。男孩在慌乱中犯下重罪,并为老头和自己掩饰。在医院,老人问已经开了荤的男孩,“how do you feeling?”男孩与他当时一样沉默,其中质变他们心照不宣。这时,全片最妙的一个细节出现了:
隔壁病人,高度赞扬了男孩,并认出老头是德国南部口音。仔细听,隔壁床的老头,是东欧口音。而老头,曾一手组织了针对基辅犹太人的屠杀。最终为了逃罪,老头给血管吹空气,跟当初在浴室里的受害者一样,浑身震颤而亡。
电影的结局以男孩暗示他要诬告辅导员猥亵为终。很多人不喜欢这个改了原著结尾,但比黑暗故事、烂尾更恐怖就是结尾所对应的导演的后来的故事。据说导演Bryant Singer是个不太犹太的犹太人,曾组织迷之团体。但比这更恐怖的,是拍摄本片期间的往事,多年后才被揭发
那个在地下室里被托特用铁锹拍死的男人成了揭露科特身份的关键。当时科特心脏病发作了,就打电话给托特,之后用“保险柜”的小秘密来让托特送他去医院。但是在医院科特被躺旁边的病人认出来了。原来这个人就是当初战争时被科特囚禁过的人。警察发现托特和科特有来往,还在科特的地下室里发现了尸体。虽然询问过托特但还被托特给瞒过去了。最后也只有托特的老师知道了那个纳粹军官冒充托特的爷爷,托特父母也对老师说过托特的爷爷瘫痪了很多年。老师也从报纸上知道了科特以前是纳粹军官的历史。最后和托特谈话那里被托特说的“改分数,留电话”这些玩意威胁。看样子是不会揭发托特了
之所以给两星,是和其他的纳粹片相比,差很多。剧情压根就不合理。只有70分钟,杀流浪汉的背景的歌剧很好。
每个男孩子的心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纳粹情节: 这样的想法是政治不正确的、我们必须高举人性的大旗、体无完肤地批判纳粹, 和纳粹思想从根本上划清界线! 怎么可以说小男主帅? 甘道夫老爷爷纳粹分子也绝对不能称赞! 绝对不能!
还是喜欢人民的译名《纳粹高徒》,电影最后给了一个中庸的结局,todd威胁走了辅导员,说要开始新生活,可是篮球接触地面时的振聋发聩明摆着是这个小恶魔不会有任何改变,还不如把前面他的一步步沉沦延续下去,就像原著最终给他个无以复加的爆发
没有小说精彩,但这一老一小,邪恶的让人爱
前面看的我睡了不止一次,后面才稍微有点精彩
这片子最大的特点是几乎全片都是特写镜头。这种强制观看的手法,提请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主题传达和双男主互动的剧力两个层面上。这个来自斯蒂芬金的故事,大概是讲述普通青年在与隐姓埋名的纳粹老人的接触中,逐渐爆发邪恶本性,但处理的并不成功,一开场青年就闯进老人家威胁他讲述集中营过往,他的举动清晰的属于对残忍事件的癖好而非单纯的好奇,以自足、完备的人格出场,青年之后也就谈不上有何发展,而老人那边,除了被各方要挟而被迫防守反击,也谈不上有不可理喻的邪恶,而对假爷爷一事刨根问底的辅导员等角色更是来的莫名其妙,这导致二人之间没有真正的张力,剧力的营造完全靠的是他俩结局会如何的基础悬念。医院里隔床病人指认老人的设计虽然突兀刻意,但制造了唯一一处情绪紧绷的点。全片印象最深的是美国真是全力配合以色列抓纳粹逃犯啊
怎么会有这么帅的男孩子
原著党表示非常不满,改动太多。另外本来以为让一个举世皆知温润和雅的英国人干(ji)豆(yang)腐(hong)来演老纳粹,没有比这更让人出戏的了,结果发现那辅导员是Ross演的,还是老友记里学生时代留胡子的Ross...一个演员有个标志性角色既是大幸也是不幸
改动好大,所以还是叫追凶更合适,确实不能把男主的YY用画面表现出来,这小子与老戏骨飙戏其乐无穷啊。史蒂芬·金居然没有不高兴一气之下自己又来搞个电视小短剧。#这不科学#
没有多恐怖啊,金爷原著可能更带劲,看到最后感觉叫纳粹高徒更为贴切,两个演员都很出色,老狐狸的演技更是没得说,那身军装穿的一点都不得瑟,BARD08年猝死真可惜,不过都是他害了人家,其实自以为是和道貌岸然让我觉得比纳粹更恶心,谁都不是什么好货!
惊悚力度不够,祖孙俩的心智互虐被狗血抓马冲淡了。看美少年把自己玩进去才是no zuo no die大快人心的境界...
「Boy, be careful. You play with fire.」「I think you should fuck yourself. → Oh, my dear boy, don't you see? We are fucking each other.」「There's no safe-deposit box. There never was. I lied. I had to protect myself from you boy.」「You have no idea what I can do.」
当一个少年得知邻居老大爷是纳粹战犯时,有些编剧会把片子写成温暖治愈散发人性光辉的剧情片,但斯蒂芬金不会。片子的悬疑气氛渲染的极好,不到结局也猜不出这两人会是谁占上风,一个老恶魔死去,一个新的恶魔醒来。两人在“制服诱惑”那场戏中的对决十分精彩。妄图对魔鬼的接近及控制是一切恐怖的根源
男同志、權力、權力慾、對法西斯極其值得玩味的時反時揚、沉迷於酷刑的過癮……布萊登辛格的美學全貌於焉成形。
一老一少的表演都非常传神!英俊的小伙子2008年就去世了,实在是让人惋惜,否则现在一定比布拉德皮特还火...
故事很一般了,伊恩·麦凯伦太有范了~
和媳妇当年曾经拿这个的原著小说互开玩笑来着...原著是收在Different Seasons集子(就是《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夏日沉沦篇——《纳粹高徒》,可惜改编的没有那种堕落到底的感觉了,托德在电影里没和蓓蒂做爱没有那次技术上的高潮,没杀流浪汉,最后也没杀弗兰契...杜山德也就杀了那么一个...2011.11.12
作为同样改编自斯蒂芬金短篇小说集《肖申克的救赎》(更喜欢另一个译名《四季奇谭》)中的故事,其实在小说原著中原本作为夏日沉沦的《纳粹高徒》比春天救赎的《肖申克的救赎》不相上下,甚至还更好。但作为电影改编,《肖申克的救赎》明显比《纳粹追凶》要好的多的多,尤其本片中结尾的处理,远远不如原著中要来的惊心动魄,一如电影《狩猎》最后的那声枪响,最精华的部分给删掉了,成了一个类似国内皆大欢喜的局面。原著中更加黑暗,更符合沉沦二字。
腹黑的少年~可恨可怜与可悲的纳粹老人,复杂的人性~啊,还是早逝的布拉德·兰弗洛Brad Renfro主演的。。。。。。。
邪恶的种子在好奇的少年与悔改的纳粹之间再度发芽,改编自stehpen king的中篇小说,但结局更内敛了一点。小帅哥2008年吸毒丧生,否则,现在应该是个很有才华和地位的男演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