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从这部《火箭人》里看到了一些音乐剧(音乐剧题材电影),比如La La Land、德语莫扎特,汉密尔顿等,但是《火箭人》跟它们又都不同。
有的音乐剧剧本几乎现成,用唱词、旋律和乐器作为推进剧情发展的燃料,比如《悲惨世界》。
有的剧本几乎现成,但是唱词偏向“咏叹调”,比如法语《罗密欧与朱丽叶》。
有的剧本有基础框架,唱词也比较“咏叹调”,比起叙事更偏抒情式地推进,比如法语《摇滚莫扎特》。
这些音乐剧具有强烈的舞台特点。而音乐剧电影比如La La Land,偏向于凸显镜头语言的优势(运镜的动态感、主次构图等)。
《火箭人》是一部音乐剧色彩相当浓厚的电影,然而不同之处在于音乐现成,编剧在基础传记剧情的骨架上大片地贴上“血肉”(根据歌曲本身的情感和词意去构筑场景),黄砖路和Tiny Dancer两段个人很喜欢。
电影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摄影(还有一点,同样是音乐人为主角的电影,对音乐本身的阐释)比不了La La Land、人物塑造的深度不及一般传记片,努力表现出童年和家庭issues很别扭,但是这种表达根基不深,很难让人感同身受。
最后说一点很个人的原因吧,本人“好冰迷”。会看这部电影是因为陈巍和加拿大冰舞GP。其实对陈巍和GP在北京周期的表现,总体都很欣赏,但他们基于Elton John这两套节目个人感觉都一般,陈巍竞技优势不说了,哪怕我再喜欢Piper Gillies,冰舞的编排也是蒙特利尔更胜他们一筹。
不过再回想一下,他们要达到的氛围其实都达到了,现场观众的气氛都是非常好的。
摇滚、嘻哈都是一种单方面宣告而已——就像是艾顿的上千副眼镜。对这部《火箭人》“传剧片”也一样,所以我选择放弃评分,更不会拿来和某部获奖作作对比。
影片结尾的字幕告诉我们,埃尔顿最终还是找到了真正爱他的人,并且领养了两个可爱的孩子。承上,且说说他的父母,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父母至多也就是不懂得如何表达爱,但内心是火热的,虽然产生了很多矛盾,但不得不说,为人父母之心无比珍贵。这样比起来,埃尔顿的父亲,自私的要命,如果全世界都反对埃尔顿的存在,那么他的父亲反对的呼声一定大过全世界,他的母亲虽然尽了抚养的义务,但全程没有一丝爱怜,这一点真的替埃尔顿感到痛心。而且在这件事上,他是完全被动的,是无力回天的。
关于《火箭人》,有两点背景知识个人认为十分重要。第一,此片制片人是Elton John的丈夫、从事导演工作的David Furnish,制作公司之一是Elton John与丈夫共同设立的Rocket Pictures。Elton John本人虽然也挂名监制,但从后续访谈来看,因为尊重影片创作过程和本身演出工作繁忙,他并没有过分介入影片的具体制作,甚至今年的戛纳首映也是他本人第一次看到成片。第二,如果细心看影片结尾字幕,会看到Elton John正预备从巡演生涯退休,回归家庭生活。事实上,从2018年底开始,年逾七十的Elton John已经开始了一场名为Farewell Yellow Brick Road的长达三年的世界巡演,作为他给全世界乐迷的一场盛大的告别秀。而《火箭人》在今年的问世,无疑正是这场谢幕大戏的其中一环。
(关于本片的一些细节注解,请移步电影笔记:All This Science I Don’t Understand)
如果了解这两点,这部电影的意义不言自明。《火箭人》是对Elton John辉煌创作生涯的回顾,是他的人生伴侣David交给他的一份充满爱的礼物,同时也是Elton John在退休之际渴望向全世界传达的人生感想。
当今时代提到Elton John,也许多数人的固有印象会是gay icon、抒情歌手、乐坛巨富,关心八卦的话或许还会知道他是喜欢发脾气上头条的乐坛大姑妈。尤其是对华语世界的年轻一代,或许熟悉他部分名曲的旋律,但往往对他的人生经历十分陌生,对名曲背后的含义一知半解也并不罕见。很惭愧地说,在看《火箭人》之前,我个人对于Elton John的了解也仅限于他在七十年代创作巅峰期的几张专辑,97版Candle in the Wind,再加上《狮子王》的名曲。Elton John所代表的Piano Rock在当今的时代也许的确显得不够“酷”(甚至有人戏称为mom rock),Elton John本身也并非David Bowie或Mick Jagger这样的sex symbol,年轻一代和他之间的距离感并不难理解。以亲身经历为例,我有幸看过2015年Elton John的香港演出,并多次在香港院线看《火箭人》(港译《摇滚太空人》),总体观察是,观众群体里年轻人的确不算多数,来自欧美的外国观众更是占据压倒性的比例,在现场常常有种置身他乡的错觉。
而对于这样一部半传记幻想题材的电影,这正提供了其它音乐巨星所难以拥有的巨大施展空间;不拘泥于符号和具体事件,跳脱时空限制,真正呈现巨星作为人的血肉与情感。电影里,我们能看到Crocodile Rock梦幻般地出现在1970年的Troubadour俱乐部(实际创作时间在两年后),Elton John的艺名John玩笑似地指向一张披头士照片里高光的John Lennon(实际来自Long John Baldry,Bluesology的核心成员,Someone Saved My Life Tonight里的主角人物),I’m Still Standing天衣无缝地嵌入Elton John九十年代离开戒瘾所时的创作(实际创作时间在八十年代初,进戒瘾所前十年)。这些都服从于电影的叙事语言而非史实,毕竟,严谨遵从史实甚至不是摇滚纪录片的惯例(最近就有马丁·斯科塞斯拍摄的《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作为例子)。更何况影片主体的叙述角度是来自进入戒瘾所、回顾过去疯狂人生经历的“火箭人”,我们进入他的视野,由纯净的青少年时代推进至声色犬马的顶峰,正如跟随火箭升空,陷入癫狂和昏眩。这些改动对于了解Sir Elton的乐迷而言也并无伤大雅,细节的改动并没有牺牲人物的完整性,反而更让作为绝对主角的音乐无比突出。
《火箭人》作为音乐剧电影有非常神奇的魔力。虽然个人并非音乐剧的忠实拥趸,对近几年好莱坞大银幕的音乐剧风潮也持保留态度,而本片是绝对的例外。且不论Elton John本身对音乐剧的偏爱(他曾参与多部音乐剧的创作,包括《跳出我天地》音乐剧版),音乐剧本身有色彩缤纷与坎普的特性,正与Elton John本人的同志身份与华丽大胆的演出风格不谋而合。而音乐剧本身朗朗上口的旋律与叙事性强烈的歌词,更与Elton John/Bernie Taupin创作组合成为绝配。电影中曾借两位旁人之口描述Elton John的音乐,都十分精到。其一是音乐经理Dick James所说的“tunes that grey haired old tramps’ll whistle in the street”(“白头发流浪汉都会在街上吹口哨的旋律”),其二是与Elton John有短暂婚史的音乐制作人Renate Blauel所说的“your music is always so personal and honest”(“你的音乐总是如此私人,如此坦诚”)。这是Elton John的音乐扎根在几代人的生命体验里、并传唱至今的原因,也使它成为《火箭人》里无坚不摧的利器。Your Song和Tiny Dancer的场景都是对Elton/Bernie创作过程的忠实还原,如果你爱这两首歌,相信一定会是重磅催泪弹;Honky Cat是电影里最花哨最甜蜜的一组场景,也最接近音乐剧舞台效果,同时也巧妙地融合进了Elton John本人的嗜好(收集美术品,收购足球俱乐部);Bennie and the Jets本身是我最爱的歌曲,电影里将它演绎出了难以想象的糜烂与黑暗(a song for the sober people!),但也让我进一步领会到Bernie的歌词是多么深不可测;I Want Love是最令我惊艳的改编之一,它本身是Elton John在五十岁的创作,却完美地融入了忧伤的童年家庭群像,不但扎实地呈现出Elton John的音乐是如何成为每个人的生命体验,更看到个人的生活如何沉淀在歌曲当中并进行自我疗愈(据说戛纳首映上Elton John本人看到这一段也痛哭失声);最标志性的仍属Rocket Man,它是电影坚实的核心,从童年幻想里的管弦乐团(仔细看会发现墙上还有一个小火箭),到泳池底的幻像、救护车、洗胃、从病房直接运往道奇体育馆的奇观(可怕的是这与事实几乎一致),这是Elton John人生最戏剧性的缩影,精妙无比,Taron Egerton这里的表演无论看多少次都让我感到震撼,衷心希望能得到应有的赞誉。
在音乐剧的华丽外衣之下,《火箭人》尤其动人的地方在于,它舍弃了好莱坞一朝功名成就的英雄叙事,不但呈现出巨星的脆弱和不完美,且始终聚焦Elton John个人的自我认同与和解,直到核心都十分酷儿。它不止一次让我联想起LGBT题材的经典之作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摇滚芭比》),如何逃离困住童年的邪恶小镇,创造出梦想中的令人自豪的自己,如何面对往昔。戒瘾所里Elton John的橘色恶魔装扮渐渐瓦解,回归一个朴素的中年人。他向来自父母的敌意说不,舍弃无可寄望的感情依赖,并终于认同了Elton John这个创造多年的身份。影片初期曾借黑人乐手之口说出“you gonna kill the person you were born to be in order to become the person you want to be”(“你要杀死原本的自己,才能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而让人欣慰的是,这并非Elton John的最终选择。戒瘾所里Elton John给了童年的Reggie Dwight一个等候已久的拥抱,作为个人危机的正式结束,这是Sir Elton借此片传达的最有力的信息,这也真正让我明白了他曾说过的“人生最大的成就并非音乐,而是戒瘾重生”。另一点让我注意的是,虽然Elton与David的婚姻举世闻名,影片仅在末尾字幕很简单地写了一句25年前他们相识,终于得到了应有的爱,David本人并未出场。这种谦逊的呈现方式对于缺爱了一辈子的Elton John来说尤其意味深长。或许这才是应有的爱,人正是要在自尊自爱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得到他所应得。这也使《火箭人》明显有别于此前出现过的许多名人自我沉溺得到拯救的故事,是Elton John站在过来人位置上的循循善诱,真正的酷儿之光。
《火箭人》有它不够完美的地方。以选曲为例,曾看到外国歌迷的一个意见,虽然电影覆盖了多数名曲,但是疏漏了75年的《Captain Fantastic and the Brown Dirt Cowboy》,一整张探索Elton John的创作经历、性取向、以及与Bernie Taupin的关系的重要专辑。影片中段看到了Bernie明显的缺位,也许加入一首We All Fall in Love Sometimes能够更好地巩固Elton/Bernie的创作关系在电影中的重要性。另外,对于不够熟悉Elton John的观众来说,《火箭人》并不是一部非常容易进入的电影,尤其在《波西米亚狂想曲》去年横扫全球的前提下,大众显然给它设置了一个并不十分友善的预期和门槛。以个人经历为例,第一次院线看《火箭人》,除了五光十色的画面和熟悉的音乐,我并未感受到太多,只觉得信息量大,需要慢慢消化。而当我看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并有缘看了第二遍院线(以及更多遍),才开始认识到种种片段的巧妙,被电影背后的真挚所打动,享受它充满魅力的每分每秒。
《火箭人》中除Rocket Man外,最重要的歌曲当属Goodbye Yellow Brick Road。在影片最开头尚未进入正片的时间就是它的旋律变调,影片进行当中多次在Elton沉浸回忆或独自一人时出现,后面独具匠心地拆解为Elton和Bernie的争执,最后更伴随着Elton John离开麦迪逊花园广场前往戒瘾所的一路。就出现的频率而言,几乎超过Rocket Man而成为电影真正的主旋律。这是Elton John最成功、最受推崇的歌曲,而仿佛注定一般,它正是关于回家、返璞归真,关于告别。我非常喜欢这部作为告别的《火箭人》,也期待着能在这三年的告别巡演里再见一次仍然活力四射的大姑妈,好好说句感谢,以及再见。
看的时候没有想到,看完才开始想,确实与波西米亚狂想曲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主要是70-80年代的西方流行文化圈就是如此,同性恋,毒品,酒精,刺激着天才们的更天才的创造,但也毁掉了更多人。
ELTON JOHN的童年和家庭比FREDDY更不幸,整个童年都在寻找爱而不得。父母都是不懂爱,不能给予爱的人。FREDDY的家庭支持系统其实还好,但是与父亲关系肯定也不亲密。
在ELTON妈妈看来,他是因为她放弃了好多得以来到这个世上,又因为音乐天赋而走了狗屎运,完全没有个人努力就得到了一切。一次又一次的刺痛ELTON的心,难怪在2006年ELTON又跟她决裂票一次。爸爸对后来的孩子能够给予平凡而普通的爱,对ELTON却什么都没有。像他妈妈说的I DONT CARE,他们虽然创造了一个天才儿子,却毫不在意。作为1947年出生的孩子,父母都是在二战中死里逃生的幸存者,他爸爸更是空军上尉。很难说不是战争给这些人本身也带来了无法磨灭的心灵伤害,不可避免的带到了第二代身上。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西方战后的一代是垮掉的一代,他们是替他们的父母垮掉。看到旧秩序的毁灭,却不知道明天的方向在哪里。而反观我们的父母,同样是战后一代,确似乎完全没有这些影响,想来应该是信仰的力量,因为全中国人民那个时候都是觉得有盼头有干劲明天会更好的。
个人天赋自不用说,三岁就能跟着广播弹曲子。年级轻轻就得志,很快被人盯上,打着爱的旗号被疯狂作为摇钱树利用,收获了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名与利,却也承受着普通人无法承受的痛。虽然外表光鲜,夜夜笙歌,却没有人真正关心自己。这是ELTON和FREDDY,以及之后的MICHAEL JACKSPM都经历过的生活。
ELTON比较厉害,没有被完全毁掉,得益于意志坚定也比较有人生智慧,能及时看出谁是对他好谁是在利用他,并有意志拜托这种生活,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这期间他们都得到过有真正关心他们的女性的支持,并支撑他们走过最难的一段时光,这样看来找到靠谱的女性伴侣比找到靠谱的男性伴侣可能性大的多。
全片几乎是从头哭到尾的,看到最后ELTON在自己的名字里面再加上大力神HERCULES给予自己力量,真正为他鼓掌。他通过心理辅导,终于能够正视父母和之前的伴侣就是没有爱的能力,自己给自己的童年一个大大的hug,由衷为他高兴,能做到与自己的童年和解,之后的人生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人生。这也是为什么自我这代人通过狮子王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是非常释然和放松的状态。这是真正经历生死获得重生的人生,是所有人毕生追求的状态。自此也理解了他为什么值得英国女王受爵,是真正的人生英雄。这部片子也是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的完美宣传片。
此处省略五千字关于演员和舞美的表扬,也相信影片再怎么大制作其实还原不了七八十年代奢华糜烂疯狂的唯美风。但作为80末出生的一代年轻演员,表现都太优秀了。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主角和王子的颜值和气质担当。(也真的都是少年得志的一代演员,但为什么比国内同龄的演员们有内涵有气质那么多呢?)只能说风水轮流转吗?或者我们要思考一下这代人的父母的问题。所幸,我们这代人开始像ELTON HERCULES JOHN一样开始思考自己人生,努力跟家人和解的人已经慢慢多起来了。
有人说这部片子没有波西米亚狂想曲精彩,我想是因为主角还活着的原因吗?是因为人们都期待一个灿烂悲壮的影片结局吗?可是作为实实在在的人生,我可太喜欢ELTON JOHN了,我们也许没那个天才,但愿有一半的人生智慧就够了。
在豆瓣上讀到一篇有關《搖滾太空人》(Rocketman, 中國譯《火箭人》)的評論,當中談到電影真誠的表達和其「照實還原」,本人無意發動筆戰,只是觀賞後認為電影雖具娛樂性,而且製作水準頗高,但與真誠有很遠的距離。
要了解為何我說《搖滾太空人》不真誠,首先要知道製作公司的背景。《搖滾太空人》其中一家製作公司Rocket Pictures是由Elton John與其丈夫於1996年共同成立的,自2001年,該公司已四處找尋投資者製作本片,當中華特迪士尼影業(Walt Disney Studios)和焦點影業(Focus Features)都曾接手,但一直未能完成製作,直至後來派拉蒙(Paramount Pictures)接手,拖延了近二十年電影才面世。
近二十年的努力,可見Elton John非常努力希望完成本片。其中一個原因必定是因為希望自己的故事能流傳萬世,希望下一代知道他的「威水史」。而作為主要出品及製作公司之一,Elton John必定有干涉製作細節及提供資料以豐富劇本,雖然電影揭示了不少他過去的黑暗面,亦有不少成人情節,但當中有多少部份有修改潤色,有多少位置美化了他,則只有他本人知道。加上劇本創作過程必定會把事實戲劇化,當中的真實程度應相當有限。
當然,故事的整體結構仍然是源於人物的真實生活,其荒淫的生活惹來極大爭議,但正如Elton John本人說:「我的人生從來都是兒童不宜的 (I haven't led a PG-13 life)」。據知他初夜發生的經過是真的、穿著誇張衣服逃離演唱會前往戒酒會也是真的、主角的家庭關係也大致準確,但故事亦作了不少修改。
首先是他的名字。Elton John這個名字很有趣,他的姓先於名,在外國是很罕見的。多年前戇豆先生Rowan Atkinson曾在棟篤笑中直接質問為何不叫自己做John Elton。在他的藝名,Elton這詞來自他舊樂團中友人,而電影中說John的來源是披頭四(TheBeatles)的約翰連儂(John Lennon)。但事實上,根據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John一詞是致敬Elton John年輕時的導師 — 另一藍調歌手Long John Baldry。
事件發生的地點和時序也經過大幅修改,例如Elton John並不是在Troubadour演唱會後的派對認識他的新經理人John Reid,而是在另一個聖誕派對才進行。以及電影中引述Elton John 1979年與Renate Blauel結婚,但事實上他直至1984年才結婚。
另外,電影並無跟從歌曲創作的時序而出現,而是根據人物處境和心情發佈。當中最主要的分別是I’m Still Standing一曲並非創作於Elton John戒酒後,但電影安排此曲於戒酒會後播放。當然,這些安排或能夠讓電影昇華,歌曲安排也與劇情更緊密,但亦是其「非真實性」的來源。
電影不少的內容也讓我質疑電影對「誠實」的看法。
例如其中一幕有歌迷稱讚Elton John的歌很誠懇,寫的都是他的自身經歷和感受,但其實這句稱讚的說話是錯的,因為他的歌詞並非出自他本人手筆。Elton John認為自己不懂填詞,所以他只負責作曲部份,大部份的詞都出自友人Bernie Taupin之手。或者我們可以說Bernie對Elton非常了解,所以寫出能夠表達出他的世界的詞,但這並不是來自Elton John本人的真誠,而是第三者寫的世界。
其次,電影出現過至少兩次由Elton John說出“I’m sorry”,而對方也是回應“I know”;而當Elton John在電話中向母親出櫃,其母亦表示她早已知道,認為他沒必要說出來,她不欣賞他的誠實(don't appreciate his honesty),這也顯示出故事的人物並不重視誠實。
而最重點的是,當主角游走於Elton John這個「虛構」的自創角色與自己本名Reginald Kenneth Dwight之間,他最終卻選擇了繼續以藝名生存,完全放棄本來的自己,我認為這代表著Elton John放棄真誠,選擇繼續以這個五光十色的虛擬身份渡過餘生。
當然,這些不真誠的地方並不阻礙對電影的觀賞。電影首半非常出色,我尤其欣賞歌舞的部份,節奏明快好看。除末段太多的交代和煽情部份讓人感到一刻的冗長外,整體而言我認為比《波希米亞狂想曲》更出色,而且Taron Egerton的發揮空間很大,表現也不錯。《搖滾太空人》是首部荷李活主要電影有同性性行為情節,Taron Egerton當中放膽的演繹自然讓人質疑他的性取向,雖然他曾在Instagram的帖文稱呼男性友人為小可愛(cutie),但他後來澄清了,自己是直的。所以,戲內的東西,甚至網上的東西,都不要當真啊!
1) ‘Rocketman’: Fact-Checking the Elton John Biopic, Rolling Stone (//www.rollingstone.com/music/music-news/rocketman-fact-check-elton-john-biopic-842902/)
2) 梦想和真诚, DA 评论 火箭人 @豆瓣 (//movie.douban.com/review/10223075/)
3) Rocketman (film), Wikipedia (//en.wikipedia.org/wiki/Rocketman_(film)) *可順道讀讀Rocket Pictures的介紹
4) Rowan Atkinson - Interview with Elton John, YouTube (//www.youtube.com/watch?v=Nl0HqlbX7dc)
5) Elton John: 'They wanted to tone down the sex and drugs. But I haven’t led a PG-13 life', The Guardian (//www.theguardian.com/global/2019/may/26/elton-john-in-my-own-words-exclusive-my-life-and-making-rocketman)
“Rocketman”是2019年上映的英国电影,讲述了Elton John传奇的一生。风格有点类似2018年大火的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这种类型的电影本来多少都有点夸大主角的天赋值,而且电影是由Elton的老公John花了近20年制作的,情节应该是美化过的。根据这部电影,Elton没学过钢琴立刻就能上手弹一些旋律,十一岁就拿到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奖学金了。
记忆中的Elton John:
还记得那是在王牌特工2:黄金圈里第一次见到Elton John的真容。当时还没把他和超喜欢的狮子王插曲“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红磨坊插曲“Your song”联系到一起。只记得他是个穿着异常夸张,弹钢琴超棒的明星。
后来经过搜索,发现他的好多歌都好好听,我和朋友婚礼上都用到了他的歌。小时候喜欢的英国组合Blue也翻唱过Elton的歌”Sorry seems to be the hardest thing”(Elton还在Blue这首歌的MV里弹钢琴和演唱了一部分)。
缺爱的童年:
这部电影讲述了Elton缺少关爱的童年(父亲冷漠、母亲自我),和因此产生的一些性格缺陷(内心极其敏感孤独)。看了这部电影后才明白他夸张的造型是一种伪装机制,是为了不让大家看到他脆弱的内心。根据电影,Elton有和生活大爆炸里Sheldon同款慈祥的外婆。当初识Elton音乐才华的时候,是Elton外婆带他去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参加面试的。
“Rocketman“目前豆瓣评分7.2分,IMDB评分7.3分。我觉得这部电影是被低估了。电影的代入感极强、剧情流畅、配乐都好听、Elton的造型也很用心(据说换了几百身造型)。很推荐大家去看!
*我的微博(aka爱读书的丸子)上有更多电影/电视剧推荐,欢迎大家关注!
完胜《波西米亚狂想曲》,因为电影把Elton的创作真正还原到了故事和生活中,这让每首歌曲都有了深刻的意义。形式上的坎普和浮夸,恰好贴和Elton的舞台形象,并不突兀和违和,反而令角色更加生动。塔伦的演技和歌喉搭配绝对可以帮他冲击来年各大奖项,我的心头好Jamie Bell也超棒。另外,《Your Song》的段落真的哭了出来,超级有杀伤力,猝不及防的温柔一击。
影片有自己的高光时刻,但实在是太浅了。整体就像流水账一样,观众情绪全仰仗歌舞,人物塑造也只是流于表面。
剧本写得不算出彩,搞成了个没头没尾的故事似的,感觉主角换成任何人都行。歌很好听,但感觉在电影里用得有些泛滥。感觉更像是一部适合做成百老汇音乐剧的作品
四星半。这是好莱坞主流商业片LGBTQ元素最大尺度的一次汇聚,但这并非影片成功的关键。超现实与音乐剧模式的结合,令埃尔顿·约翰绚烂却糜烂的生活,真实还原。而影片最大的成功则是选择了塔伦·埃格顿出演埃尔顿·约翰,埃格顿超越几乎全部同时代演员的表现,让一切变得无比可信。
变得非凡还是平凡只是天才的烦恼,坐上火箭还是舞台都是普通的工作。父亲只是受同事委托请他签名,母亲并不想与他分担性向的痛苦,恋人在泳池边胡搞,朋友打算回家犁地。把自己装扮得花枝招展,喝得酩酊,似乎就能忘记自己的寂寞。像独自飞向太空的火箭人,选择注定孤独的人生,想念地球上弹琴的男孩。
相比皇后那部而言,故事是完整的,但表现手法匠气多过灵气,不痛不痒。
内心没啥波动,好多剧情元素和波西米亚太像了,又缺少像波那样的情感煽动,而且一些东西讲得太快。最终还是因为对于这种一朝成为巨星然后搞砸身边一切最后再重拾自我与所有人和解的这个过程无感了,再拍得没那么特别,就直接是看得没得感情。但是!麦登登在这里实在是HOT AS HELL!真的太帅了,很久没在电影院里感觉一个男人这么帅,和蛋蛋谈恋爱的那几场戏man爆……要命。宝藏男人。
2.5 I’m still standing!!! ♥ ♥ ♥
华丽,好听!皇后乐队值得比“波西米亚狂想曲”更好的自传,但大姑妈完完全全当得起这部“火箭人”!世人会传唱他的金曲,会八卦他的性向,会嘲笑他的奇装异服,只有他知道:自己永远是那个不合群、缺少爱的小男孩。除了音乐和性向,也是纪念一对五十年的直弯好基友。蛋蛋从头唱到尾,真的是太太太能carry了!(说跟风“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知道这俩片就是一个导演吗?)
整部影片的处理方式无疑比「波西米亚」高出不少段位,以音乐剧的形式+R级场面串联起Elton John的名曲以及他的经历,这才该是一个乐坛巨星所应得的。但作为一部传记片来说,人物形象依然没有立起来,与自己和解的过程也较为仓促
真的从头哭到尾your song my song 摇滚明星本来就是R级人生 one persona all the way down worlds conquered! 工整是唯一缺点。
【B+】好像大部分的音乐传记电影都逃不开“缺爱童年”“名满天下”“自我迷失”“回头是岸”等标准模板,好像这就是人物传记类电影的全部了。相比《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工整制作与完美还原,这部《火箭人》更加着重于视觉的华丽感和歌舞艺术的结合,几场歌舞戏真的看得我相当享受,那种梦幻与现实所不断摩擦碰撞融合的感觉真的不能再更棒了....
三星半。比《波米》好的点太明显了:起码尊重史实,直面主角嗑药和同性的经历,光这点就要大大大大大大大赞赏!歌也好听极了一直跟着唱!但歌舞和传记杂糅导致情绪断层,剧本也有问题,三五分钟一个小高潮偶见突兀,如果专注传记拍法口碑会更好。但很钦佩电影只展现了Elton的戒瘾之前的故事而不是大俗讲他如何是gay icon以身作则影响了一代人的众所周知的历史,这样才让最后的gay也能找到真爱格外催泪。记于台湾树立亚洲榜样的第一天。
与《波西米亚狂想曲》水平差不多,个人总体观感略好,视觉表现更华丽,配角形象更丰满。缺点也相似,容易沦为流水账似的片段堆积,试图表现主角内心挣扎但浮于表面,缺乏深度。Taron Egerton表演很加分。
难看至极
3.5 跟“波西米亚”相比,这个片子讲的才是一个人的故事,你看到他把挣扎、痛苦和纠结都转化为音乐,仿佛又扮成一部音乐剧的样子,疑幻似真,蛋蛋演完飞鹰艾迪又能演大姑妈,相似和可爱各占一半。
按理说,故事的完全度比【波西米亚狂想曲】更好,但各有所长。如果说皇后乐队那部传记片是一出流水账,那这部【火箭人】就是舞台剧电影版。前者情感更爆满,后者基本上就像男主角的服装一样,情感像浮夸的塑料花。把埃尔顿·约翰的一生浓缩到一段AA互助小组的分享会,从原生家庭的成长开始,把一切归于缺爱,因为有原型人物的参与和掌控,片子保留了同性恋和毒品的部分,但还是被美化的像成人传记片的模板,把他的一生用几首歌浓缩成了几首MV,每个阶段都有大量MV式幻想场景,很难让人感受到真实的情感,更像是看埃尔顿阿姨打开家里的衣柜,把衣服借给蛋蛋,上演了一场大型的模仿秀,既没有拉米·马雷克演牙叔的神似,也没有最后Live Aid演唱会时的情感冲击力,不得不让人把这片子归为【波】之后的跟风之作。
仅从传记片角度,成熟过《波西米亚》。配合艾尔顿·约翰华丽的舞台风格,影片也呈现华丽的视觉风格、歌舞片的和多处想象片段。去关注他的才华、欲望、童年的不满足以及痛苦,而这些爱与痛,也成为创作的源泉。当然,最棒的还是音乐,当那些熟悉的音乐从他手中流淌出来,这就是天才,只有崇拜和感动。
5/10 真是没想到会难看 蛋蛋很努力但剧本真是太无聊 五分钟就相识到结婚又离婚 无论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都相当单薄 除了最后一首歌以外该燃的也没有燃起来 结尾也是够突然的
太太太太太好看了!!the rocket man fucked the bohemian out of shit! And Taron don’t need to fuck Rami cause not even a fictional superstar would like to fuck a bloody pathetic imperson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