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垃圾字幕,让我看这片看得好苦啊。
我明明听到郑雨盛说 laopo
但是字幕却翻译成“蜂蜜’
还好我读过书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
韩语laopo 被英翻成 honey,然后被中翻成了‘蜂蜜“
想必很多人因为字幕看得一头雾水,现在我来捋剧情。
一开始是韩国总统出访华盛顿,行程被泄露遭到袭击。于是大家猜自己部门(国家安全企划部)出了北朝鲜的间谍。
间谍代号东林。但这个东林,大家只是猜测有,并不是肯定有。
安企部姜部长为了给总统交差,随便找了个替罪羊说是东林。
没过两天,李政宰接到情报,有个北朝鲜的高官要脱北,作为交换,他说:安企部内部真的有一个代号东林的高级间谍。东林给了他们情报,泄露了韩国417部队的行动时间地点。
果然这边韩国417部队被全灭,这下证实了东林的存在。
第二天,李政宰和安企部海外部日本小组一起行动,在东京接这个脱北者。突然李政宰要改变计划,他要和小组组长杨科长互换职责,他要去接这个脱北者。但杨科长并不听他的命令,因为姜部长偷偷给杨科长指令,让他去问出情报。于是杨科长抢在李政宰前面去接脱北者。并且用高超的技术问出了关于东林的情报。
东林飞日本两次,分别是1982年10月在大阪 1983年5月在东京,会见了朝鲜国的领导人李勇。只要安企部的谁也在这两次飞了日本,谁就是东林。
但此刻耽误太长时间,被朝鲜人发现,抢占之后,脱北者被打死,杨科长也受了重伤。杨科长在昏迷前告诉了姜部长东林和朝鲜领导人两次在日本碰头的时间地点,但领导人的名字还未说出,他就昏过去了。
姜部长还发火说这次任务又失败了,结果李政宰直接揍他一拳说你为什么单独给杨科长指令?然后拿出姜部长受贿的证据,威胁他让他主动辞职。
接下来出场的这个女孩就是高允真了,当时红极一时的整容模板女孩。
他不是李政宰的女儿,是李当时在日本的线人的女儿。线人死了之后,他一直照顾着他的女儿。但这只是表面剧情,我们接着往下看。
时间来到3年前,郑雨盛还不是安企部的成员,他是一名军人,他旁边的是他的战友,也是如今的幕成社的崔社长。他的指挥官是如今安企部新上任的部长 安部长。
安部长告诉了郑雨盛东林两次在日本的时间, 让他查李政宰部门的人。李知道后,贼生气就去找郑雨盛让他放人,俩人争执中,出现了紧急情况,一架朝鲜战斗机进入了韩国领空。
这个飞行员因为不满朝鲜政府的做法也脱北了。黄政民所演的飞行员,在韩国历史上是真人真事。作为交换,他给出了更重磅的信息:
他交出了加密文件的破解表,还说朝鲜在策划一个更重大的行动,他们派了很多的间谍在韩国,甚至在安企部。
这时,新上任的安部长告诉李政宰,让他偷偷查郑雨盛部门的人。
等于安部长是让两个头头互查对方。
安企部拿到密码破解表,开始破解密文。找到不少秘密情报点。
这里有一个崔社长开会的戏,他们是在商量如何干掉韩国总统。
郑雨盛他们根据情报,找到其中一个东林的接头人,这个人就是开头在洗衣店看衬衣领上摩斯密码的那个人。一番打斗后,接头人把洗衣店给炸了。郑雨盛看到了一份绝密文件,是韩国总统日本行程文件,上面有行字,他觉得字迹很熟悉。他在心里已经有怀疑东林的人选了。
接头人此时已经把韩国总统要出使日本的绝密文件交给了另一个朝鲜间谍(一个短发女人)。这个间谍是有身份的人,记住她。
李政宰这边,他的助手查到催社长公司军事交易飞增,且郑雨盛跟其有关系。助手还说郑雨盛已经把李当下一个调查目标了。李狂怒然后逮捕了催社长。
这时郑雨盛暴露了,他见了一个人,这人让他把催社长杀掉已保他们几人安全,这激怒了郑。
郑的助手24小时监视李政宰,发现李和高允真有交集,直接把高抓走了。说高也是朝鲜的间谍,说她根本不是日本线人的女儿。因为安企部又破解一个文件,有一个间谍叫天宝山,是监视东林的。所以郑认为高允真就是天宝山。
还记得杨科长吗?套脱北高官间谍信息的杨科长醒了,他一醒就赶紧把东林接头人的名字爆出来了。然后他被郑雨盛转移到另一个病房加强安保,但他最后还是被洗衣店那个接头人给杀了。
现在郑李双方都有彼此的把柄。郑得到了找出东林的全部关键信息。李知道了,韩国有一个安将军因不支持韩总统而被赶下台,安将军被软禁在家中,而他的访客里就有郑雨盛。
俩人在安部长面前,各心怀鬼胎然后泄恨打了一架。
郑雨盛见了一个外国人,就是一开头出现的那个人。他劝郑雨盛不要再进行彼得行动了,而且保证如果他执意动手,那他们一定不会不管。郑没有被劝服。
此时李的助手来到李家中,说找出了一些证据,迫不及待给李看。放出了郑和安将军在家中的对话,原来他们计划着要杀韩国总统,行动代号就是“彼得行动”。助手还带来了安企部人员的飞行记录表开始比对,结果发现有个xxx在1982年10月去了大阪,但只有飞入没有飞出日期。她灵机一动想到,安企部有时做事会用假名,就赶紧看了眼真假名对照表,发现xxx的真名就是李政宰。而且这个假名还是她帮李起的。
这下李是东林没得洗了。他杀了助手,但这都被郑的助手给监听到了。他赶紧告诉郑,李就是东林。
随后李就被抓了,一顿好打,他死也没说出自己是间谍。然后有人鼓掌,是那个短发女的。原来她才是天宝山。监视东林的,并确保东林是不是一直思想正确(心向朝鲜)。
这个时候李(东林)发现被骗了。他深爱着朝鲜,愿意做间谍就是为了朝鲜人民。当时他在日本的接头人说的是,只要杀了韩国总统,朝鲜就会跟他们谈判,和平搞事。没想到天宝山成了他的新领导,并告诉他,计划变了,杀了韩国总统后,我们不谈判,我们直接攻进韩国!
且天宝山也只是把李当棋子,她在韩总统赴泰国行程文件上批注了一旦计划成功,就杀了东林。
正在此时,郑带队进来救了李。郑还把暴露李真实身份的机密文件给烧了,他没有暴露李。只是把朝鲜计划如何杀死韩总统那页收了起来。
然后李告诉了郑他藏崔社长的地点。
郑为了“事业”,含泪送老战友催社长上路。
重头戏来了,李郑俩人都去了泰国。暗杀内容是,韩国总统进场,乐队奏乐到第几个小节的时候,朝鲜人动手。
李一直很犹豫,但是当伪装成韩国记者的朝鲜间谍接近他告诉他战争要开始的时候,他想好了,他要反水,他不能让韩国总统被刺杀。
接下来,李要保护总统,郑要杀总统,混战开始了。
没死的记者大拇指一动,整个府邸被炸了。
这也是韩国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
最后郑死了,他不理解李的行为,他以为李只是想偷活。
最后李坐在车上把信封交给了郑的老婆,信封里面是郑的项链,美国大兵都带这种项链,上面会有他们的名字,人死在战场没法带回来就把脖子上的项链带回去。
李之前把高允真安全送出去了,现在他来见高。但是高却举着一把枪,原来高真的是朝鲜的间谍。她也不是日本线人的女儿。那个日本线人也不是单纯的线人,也是朝鲜派来监视李的人。线人死了之后,朝鲜派了高过来。
最后李被乱抢打死。然后是开放式结局,不知道是高干掉了其他间谍,还是高也被其他间谍干掉了。
影片end了。
........
就酱,好累啊,等于我打字演了遍电影🙄
上个月,李政宰凭借《鱿鱼游戏》荣获艾美奖最佳男主角,他是艾美奖历史上首次获得此奖项的亚洲演员。
都说演而优则导,这两天李政宰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狩猎》流出资源,票房和口碑都不错,这场导演处女秀算是一炮打响了。
《狩猎》是一部谍战动作片,集合了李政宰、郑雨盛、黄政民三大影帝,配角阵容也极为强大,有朱智勋、郑满植、全慧珍、朴成雄、赵祐镇、金钟秀、许成泰等,可以说但凡在片中露脸的,都是韩国影坛响当当的老人,足见李政宰的人脉。
李政宰为了拍好《狩猎》做足了准备,除了集合全明星阵容外,他特意募集了200亿韩元做拍摄资金,把剧本打磨了4年才正式开机。
这部谍战片集合了总统暗杀,国际阴谋,半岛纷争,间谍追查,团队内讧等元素,看点非常丰富,剧情节奏很快,对白信息量大,动作场面步步升级,从头干到尾,观影过程中稍一走神就有可能错过重点。
接下来,咱们分三个阶段拆解这部电影。
第一阶段:总统刺杀案引出神秘间谍。
《狩猎》的背景设定在1980年代,是韩国民主运动高涨,朝韩关系紧张的时期。虽然影片在开头就打出了“这是一部虚构作品”,但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串联了韩国80年代的多起历史事件。
电影采取双雄模式,李政宰饰演的朴平浩是韩国安全企划部-海外组负责人,郑雨盛饰演的金正道是安企部-国内组负责人,两个人因为总统的访美之旅产生交集。
电影开篇就上演了一幕暗杀行动,外国间谍以民众的抗议队伍做掩护,趁乱袭击了总统的座驾。由于杀手已经潜入到总统下榻的酒店内,美国CIA特工和韩国的安保人员乱成一团。
经过一番激烈枪战,杀手纷纷毙命,但韩方人员伤亡特别大,杀手没留活口也问不出情报。因为这件事,海外组的朴平浩和国内组的金正道开始了“双雄对峙”。
二人同属于国家安全企划部,都负责总统的出行安全,金正道来自军方,镇压街头运动出身,朴平浩是情报局外勤特工,卧底出身,两个人来自不同系统,级别却相同,天然存在竞争关系。
经查,此次总统行踪泄密,源自安企部里潜伏已久的间谍-东林。(东林取自明末的“东林党”,这个代号颇有内涵,以明末的“党争”暗喻半岛的分裂,即讽刺了两国人内部不和,又凸显出半岛人民对统一的期盼。)
安企部局长因暗杀事件下台,总统特地指派自己的秘书督办此案,新领导让二人共同负责“东林案”,却没有规定从属关系,而是让他俩互查,查出来就是领导的功劳,查不出来正好让二人背锅。
外有间谍泄密,内有上司挑拨,金正道和朴平浩的矛盾逐步公开化,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朝鲜的一架战斗机突然冲进韩国领空,将本就紧张的气氛推向高潮!
第二阶段:从追查间谍到团队内斗。
第二阶段是影片最精彩的环节,金正道与朴正浩在高压之下都开始失控,他们不惜用刑讯逼供、栽赃嫁祸的手段也要从对方身上揪出污点。
追查间谍的行动升级为安企部内讧,两个人似乎都不干净,查到最后竟然来了一个惊天逆转。
1从朝鲜空军投诚到关键证人被杀
黄政民饰演的朝鲜飞行员在片中戏份不多,却起到破局的作用。
首先,他的出场加剧了事态的严重性,大家不清楚他投诚的原因,尽管他声称不满朝鲜领导人的权力世袭,但这套说辞太官方了,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是朝鲜派来的障眼法。
但是他提供的“间谍密码母本”却非常准确,让陷入停滞的“东林案”有了重大突破。
审讯室的戏相当过瘾,三大影帝互飙演技,黄政民云山雾罩、一脸狡黠,其他人则心事重重、各怀鬼胎,让人瞬间联想到《无间道3》-六大影帝警局对峙的名场面。
2朴平浩从朱皮特公司查出军方阴谋
根据密码母本提供的信息,金正道带队清除了一批朝鲜势力的窝点,但掌握关键信息的韩方特工却在医院被人暗杀。
片头袭击总统的杀手,是被金正道一枪毙命的,这次韩方特工被杀又是因为金正道私自为其调换病房,他杀人灭口的疑点越来越大。
很快,朴平浩的手下就发现猫腻-金正道在清除间谍窝点时,私吞了大量赃款。这批资金流进了一个名为朱皮特的公司,这家企业有军方背景,幕后的大佬似乎是军界的安大臣。
安大臣被总统罢黜已久,一直在疗养院里闭关,朴平浩在疗养院的拜访记录上发现了金正道的名字,而朱皮特的负责人正是金正道同一部队的战友。
一个暗杀总统的利益集团浮出水面。
3金正道查出朴正浩养女的朝鲜背景
金正道在清缴朝鲜窝点的过程中,虽然获得了大量情报和资金,但每次行动朝方特工都能占得先机,尽管捣毁了许多窝点,可间谍东林却始终没有抓到。
根据朝鲜飞行员提供的情报,间谍东林曾与朝鲜势力在日本碰头。而朴平浩当年曾在日本长期卧底,在那里有自己的线人团队,他甚至还收养了线人的遗孤。
经查,这名遗孤曾在日本的一家朝鲜语学校上过课,而这个学校的幕后投资人疑似是朝鲜势力。
一个朝鲜向韩国渗透的地下链条浮出水面。
朴平浩抓捕了朱皮特公司的负责人,希望用严刑拷打的方式咬出金正道。
而金正道则逮捕了朴平浩的养女,也是严刑拷打,势要将间谍的帽子给她扣瓷实。
就在两个人比狠的时候,一场恐怖袭击让事情发生了惊天逆转,朝鲜政府开始发力,美国政府也出面干预,在翻腾的国际阴谋中,两个互为死敌的人走向合作!
第三阶段:双雄携手,共赴国难。
电影以刺杀总统开局,以刺杀总统结尾,处处紧贴历史事件。
尽管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及韩国总统的姓名,不过根据年代背景和他镇压民主运动的事迹推断,他就是臭名昭著的屠夫-全斗焕。
其实,他地中海的造型早就把他出卖了。
1983年韩国总统全斗换访问缅甸,10月9日,朝鲜间谍在仰光-翁山将军墓地提前埋设了高强度炸弹。全斗焕本人因车辆故障迟到了五分钟,朝鲜特工将韩国驻缅大使的车误认为总统座驾,提前引爆了炸弹,当场造成韩国总理、外交部长在内的21人死亡,46人重伤,此事震惊世界。
《狩猎》结尾的高潮戏几乎复刻了1983年的仰光爆炸事件。
这段长达十几分钟的枪战、爆破戏对于动作片影迷来说肯定会大呼过瘾,如此高规格的动作场面在东亚电影界非常罕见。
对于历史片的爱好着来说,片中人物的抉择以及他们最后的下场,非常值得琢磨。两个主角虽然是工作上的死敌,从属的阵营也不同,相互之间还都下过黑手,但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这就为二人的合作打下基础。
此外,电影还用许多细节展示二人理念上的趋同:
金正道是镇压民主运动出身,但他镇压的地方恰恰是自己的故乡,父老乡亲在街头的惨状深深触动了他的良知,让他成为坚定地刺杀派。
朴平浩是情报局卧底出身,在长期的卧底生涯中,他见识了太多的黑暗,太多的高层内幕,两个体制都是如此的不堪。他已经不太关心那些宏大的东西了,更关心身边那些具体的人,这是他最终反转的原因。
金正道和朴平浩都展现了对个体的悲悯,这是他俩能超越阵营、超越信仰而达成共识的真正原因。
电影里有个细节非常有意思,两大主角分别暴揍了同一个人。这个人在安企部专门负责刑讯逼供,尤其享受折磨犯人,朴平浩和金正道分别打了他一顿,以此表示对此类行为的厌恶。
再崇高的理想,再伟大的目标,都不能掩盖个体的光芒,《狩猎》将两大主角的抉择建立在对普罗大众的共情上,立意深刻,充满反思。
《狩猎》是用虚构的故事和人物,对韩国独裁时期的历史做了大胆的解构和猜想,虚实结合的手法让整部电影充满了想象空间。
从剧作深度和感人程度上,《狩猎》或许与《南山的部长们》《铁雨》《特工》等经典作品还有一定差距,比如李政宰这个角色,前史交代的太少,导致他最后时刻的觉醒,欠缺说服力。
但论剧情的精彩程度和文、武戏的爽感程度,《狩猎》完全不亚于上述几部经典。
故事将国际格局同朝韩关系这些宏大议题,落实到暗杀独裁者的具体行动上,以小见大充满对历史的反思;两大主角的冲突和妥协合乎逻辑,几次反转都有充分的铺垫,对于初次执导的李政宰来说,这部电影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期待李导的后续作品。文章首发未来电影局。
很多人说看不懂,剧情反转怪异。根据电影官方英文字幕整理了全剧透。
—————————————————
非常剧透,建议观看电影之前不要打开
总结:
华盛顿刺杀是金正道参与的,因此他把歹徒一枪爆头是为了不留活口。
金正道在光zhou事件之后,就对独裁统治产生了愤恨,这也是他后来成为暗杀zt组织成员的导火索。
金所在的组织上层,告诉他组织计划有变,从zz考虑要留下zt,金非常愤怒,无法接受这个安排,从这场谈话之后,金的立场并未改变,他坚定要继续暗sha。
朴平浩是东林,重要机密是他传出去的。被安插在n韩13年,他认为暗sha一号人物会导致无数人死亡,生灵涂炭。不能接受北韩的安排,因此,他的立场转变,变成了要保护zt的人。
李星民那个角色死前告诉朴,他其实也负责监视朴,并且他死后会有新的人来,之后他的女儿赵有贞接替了父亲,成为朴的接头人,并且监视他的活动。朴平浩在明知道有贞身份的情况下,仍然对她如同自己的女儿。最后在自己决定对抗北韩决策,仍然为她规划好了生路。
至此,前面留的线索都有了呼应,坑基本全部填上。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好的中字翻译,因此写的可能有些不全面或错误的地方。这部电影,是标准的谍战类型片,通过一些重大的真实事件串联起了一个寻找间die东林的故事。故事有头有尾脉络清晰,中后段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两位次长身份明确之后的剧情和表演升华了主旨。身处漩涡仍然拥有独立的信念,仍愿为了信仰自我牺牲。故事4🌟,主题加1🌟。三位特别出演戏份不多,但是对全局剧情的推动起重要作用。刘在明死前那幕让人非常感动,李星民应该是和朴次长有了感情,所以死前告诉了他监视的真相。缺点是后面金朴两位人物的最终行为的思想转变还是太快了一点,可以再铺垫一下。但是瑕不掩瑜,对于第一次导演,第一次编剧,同时也是电影的主演和制片人的李政宰来说,是非常成功的。
在介绍仰光事件前,还要特别说明一下历史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为何朝鲜会策划此事。
别看如今朝鲜的经济不发达,但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其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0%,被誉为“远东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粮食不但能自给自足,还能进行出口创收。
工业水平也相当高,与日本并称为“亚洲两大工业国家”,尤其是电视制造业很发达,当时韩国人都以能拥有一台朝鲜制造的电视机为荣。
彼时的朝鲜,在各个方面都远胜南边的韩国,这就导致了当年有很多韩国人北上归化。
当然,这一切主要得益于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以及苏联主导的经互会体系,朝鲜能够获得大量低价甚至免费的石油、化肥,他与苏联东欧集团都采取着记账式的贸易,即便事后无法支付,老大哥苏联也不会向他讨要。
苏联其实就是想把朝鲜打造成一个样板,将美国扶持的韩国比下去,这样就能吸引到更多国家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所以才会不留余力地支援朝鲜。
当时这一切随着冷战的加剧而慢慢消失了,苏联为了与美国争霸,在其他各个方面加大了开支,对朝鲜的援助自然而然就减少了,朝鲜的经济增长速度因此慢慢停滞。
而韩国却靠着越南战争时期积极配合美国出兵,获得了大量美军的订单和援助,朴正熙军政府时期韩国创造了著名的汉江奇迹,经济彻底腾飞。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国家各个方面逐渐持平,甚至韩国呈现出了要超越的迹象。如此种种,无疑会让曾经辉煌过的朝鲜心里不平衡。
这是大部分人的通病,曾经有过好日子,就过不惯穷日子了,而且昔日的穷亲戚,慢慢超越了自己,那种不甘和失落就会充斥胸间,慢慢演变成怒火。
1981年,韩国汉城取得了1988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这对韩国人来说是件举国欢腾的事,但对朝鲜来说就不是那么开心了。尤其是朝鲜听说苏联、中国等盟国也会参加此次奥运会后,心中就更惶恐了。
如此汉城奥运会成功举办,那就可以向全球展示他们的文化、经济成果,势必也能提升影响力,吸引更多国家建交。
当时韩国在朝鲜眼中只是“伪政权”,如果能造成这样大的影响,那对朝鲜本身也会是巨大的打击,所以朝鲜千方百计想要遏制韩国发展,使其无法成功举办奥运会。
1983年10月,韩国总统全斗焕为了让奥运会顺利召开,准备访问缅甸、印度、斯里兰卡、文莱以及澳大利亚,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关系。
缅甸是全斗焕出行的第一站,同时缅甸也与朝鲜建立了外交关系,所以朝鲜有很多特工在缅甸活动,这对朝鲜来说就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10月8日,全斗焕到达了缅甸,为表示友好,他准备于次日前往缅甸独立运动奠基人昂山将军的纪念堂献花圈。这个消息被朝鲜方面提前得知,于是决定就在纪念堂动手。
朝鲜特工事先在昂山纪念堂的房梁上装好了遥控炸弹,只要全斗焕一来就引爆。也不知是他们安装得太过隐蔽还是怎么,缅甸的安保人员以及韩国总统警卫室在检查时都没有发现,因此最终导致了事件的发生。
10月9日,全斗焕的车因为交通问题被堵住了,不过其他随访的韩国高级官员以及韩国驻缅甸大使都按时到达了,朝鲜特工看到大使的车来了,以为韩国总统也在其中,便等这一行人靠近就引爆了炸弹。
上图这些人就是到达后的韩国高级官员,其中包括了副总理兼经济计划部部长徐锡俊、外交部长李范锡、商工资源部部长金东辉、动力资源部部长徐相喆。在爆炸发生后,总共有16名韩国高级官员以及4名缅甸官员丧生,数十人被炸伤。
而韩国总统全斗焕因迟到逃过了一劫,听到爆炸声后车队立马返回酒店,警卫随即封锁了大楼,全部武器上膛枪口对外。
不久,缅甸政府派人赶来道歉,韩国方面则不予接见,全斗焕马上取消了原定的访问计划,准备返回国内,并且下令韩国军队全部进入紧急状态。
缅甸政府为了给韩国一个交代,全力侦察此案,最初怀疑三个对象:朝鲜、韩国反政府组织、缅甸反民族武装。
朝鲜不用多说,一直都是跟韩国对着干的;全斗焕在国内实行高压政策,也有很多人不满他,不排除有人利用全斗焕出国的机会除掉他;缅甸一直都存在着反政府武装,他们很愿意做出让缅甸政府丧失国际信誉的事。
经过多方排查,缅甸警方最终锁定了三名嫌疑人并派出重兵抓捕,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名嫌疑人被击毙,另外两人试图引爆手榴弹自杀,结果一人被炸瞎一人被炸断手,性命倒是无碍。
这两人最初装哑巴,始终不开口,但缅甸情报局长吴丁发现被炸断手的那人意志不太坚定,是很好的突破口。所以吴丁与此人同吃同住了一段时间,运用各种方式最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个被炸断手的嫌疑人名叫姜民哲,他供出另一位被活捉的叫金镇寿,先前被击毙的叫申基哲,三人都是朝鲜特工,负责来暗杀韩国总统。
他们事先装成了缅甸人,专门找看守交谈、喝酒,利用看守不注意的间隙安装了炸弹。本以为韩国总统就坐在韩国驻缅大使的专车里,所以才提前引爆了。
三人在爆炸发生后,跑到了仰光河,上级下达命令时说在河面有快艇接应,然后会将他们带到一艘朝鲜货船上,他们可以通过这艘船离开缅甸。
结果到达后并没见到快艇,于是三人就往下游跑,想直接找到货船逃离,结果货船也没有,这时缅甸军警也追上来了,三人便有了各自不同的命运。
之后缅甸公开审判了抓获的两名嫌疑人,金镇寿因拒不认罪被判死刑,姜民哲坦白罪行被判处无期。
当时的缅甸是不结盟国家,与美苏都不冷不热,与朝鲜关系也还可以,但被这么一闹老实人也发了脾气,当即宣布与朝鲜断交并冻结了朝鲜大使馆的所有财产。此后陆陆续续有69个国家对朝鲜进行谴责或制裁。
朝鲜倒是公开否认了事情是自己所为。
缅甸公开审判后没多久,韩国全体上下都涌现出不惜一战的气势,军队也进行了备战。但是美国怕打起来两边拉不住,最终又把自己拖下水,所以就说这件事不一定是朝鲜做的。
韩国军队的最高指挥权在美国人手上,美国人不点头,韩国也不能打,只好吞了这个苦果。
既然不能大打,韩国的少壮派便制定了一个争锋相对的“斩草计划”,即模拟出平壤街道和锦绣山议事堂的地形,建造一个专门的训练基地,然后挑选出31名特战队员集中特训,利用黑鹰直升机将特战队员们空投至平壤,然后对一些朝鲜的大人物下手。
但一切准备就绪后,军方高层请示了总统全斗焕,但全斗焕考虑到1988年奥运会的形象问题,便否决了这个计划。
不过两国之间的明争暗斗并未结束,1987年11月29日,一架大韩航空KAL858班机在缅甸上空爆炸,机上115人全数罹难,负责安放炸弹的是两名朝鲜特工,其中一人叫金贤姬,后来一直生活在韩国。
其实做特工的也是比较惨的,像姜民哲此后被关押在缅甸20多年,只有一个韩国人在挂记他。
1998年,韩国国家情报院副院长罗钟一在整理材料时看到了一份简报,上面说姜民哲服刑期间没有任何访客,一度有绝望情绪。
于是罗钟一拜托韩国驻缅甸大使馆人员去看望了姜民哲一次,为他带去了食物以及朝鲜半岛的消息。姜民哲沉默了很久,直到看望人员将走时才说了句:祖国为什么将我抛弃在了这里,装作不知道。如果我能出去,请带我去韩国吧。
后来缅甸政府有人事变动,就不再允许韩国大使馆去探望姜民哲,此人仿佛被世界遗忘了。
2008年姜民哲因肝癌在狱中病逝,过了很久罗钟一向缅甸官员打听姜民哲的下落,对方将事情告之然后说: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问及此事的人。
在姜民哲的心中,想必也是充满了悲哀吧。(传)
前面各位影评写的都很全面了,但是关于金杀了崔这段,我觉得不是给他一个痛快。
当时金把朴从朝鲜人手上救下,接管局面了,并且达成共识,朴才能吧小姑娘也救了出来。金当时肯定可以带崔走的。但是最后崔和金的对话,由于字幕不好,我也不能完全确定,但是我觉得应该是崔表示刺杀总统是不可能成功。所以金觉得崔的信念动摇了,而且可能会有隐患,所以把人杀了。
因为崔曾经出卖过他一次,把他出卖给了CIA。看CIA和金的对话,可以看出来美国不支持金刺杀总统,是来制止金的。那么谁告诉美国人的呢?通过两人对话推断,就是崔告诉了美国人。
请问编辑,我前天发表的本片影评到哪里去了?如果没过审,请把草稿发到我的邮箱里存档,可以吗?这是对观众的尊重,也是对客户的尊重,办文艺评论网站起码的专业精神,还是要具备的,你说对吗?
按照贵公司的说法,如果不能过审,是要把稿子推到邮箱里的,可供改编或处理,请尽快把影评稿子发还到我的邮箱,避免麻烦。谢谢您
看懂这部电影,需要对于韩国历史有相当一定程度的了解,可以排除干扰的逻辑分析能力,驾驭复杂情感的包容心,以及要么李政宰的粉丝,要么郑雨盛的粉丝,要么两者都是。
朝鲜半岛的间谍都这么情绪化吗?
韩国人的内心很纠结很徬徨:北方的“共产主义"和美国的"民主自由"到底哪个更坏?
8.5,目前戛纳最喜欢的一部。每一分钟都在屏住呼吸,枪战暴力和反转的元素都很过瘾啊~政治战争的意淫还是得看南韩哇,虽然充斥着商业的气息,拿金棕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还是不妨碍我这等俗人喜爱它。最后的开放式结局也很妙!
不仅有发腮后更有质感(?)的郑雨盛,还有惊艳亮相脱北者黄政民。剧情真的非常快,让人无暇追索这个谍战故事的缝隙,悬疑够劲,又快又硬。还是同样的伤感和羡慕,工业真强,执行真好,管制真松。山川异域,风月从不同天。
历史版《柏林》,谍战版《新世界》。李政宰的导演和编剧首秀相当惊艳,其对文戏、武戏和视听的把控非常均衡,水平已能与不少老派韩国商业电影人比肩。本片企划紧接《仁川登陆战》,李政宰花费4年时间考证和筹备,才将这个故事搬上银幕。本片原名是《南山》,但比同KCIA题材的政治惊悚片《南山的部长们》更强调动作元素,用一场场写实风枪战,流畅串起了韩国在第五共和国时期的内政和外交变革进程。本片故事核心是仰光爆炸案(片中改为曼谷)/全斗焕遇刺事件前后,但李政宰进行了适度架空,设计了郑雨盛饰演的在光州事件中醒悟的前空降旅军官、现KCIA国内部长官,与李政宰本人饰演的潜伏为KCIA国外部长官的北方特工,在一系列韩半岛谍海风云事件中从猜忌到合作的过程,制止了可能爆发的第二次朝鲜战争。黄政民客串脱北战斗机飞行员李雄平。
真是受不了戛纳场那些傲慢无知的短评。在类型上,《狩猎》比《南山的部长们》走得更远,各种有效反转确实让人目瞪口呆。对于初次执导的李政宰来说,这部电影无疑是非常成功。片中韩影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演技上没有不好看的理由。内容尺度一如既往地大,羡慕这样的创作自由度。
远远好过预期。剧本立意真的是很好,两个手上沾满人民鲜血的特务头子,偏偏是两个践行民族大义的理想主义者,虽然出发点不一,但是结局都是一样的,都是理想破灭且死的没有意义。电影节奏真的是很快很快,甚至让人觉得累,最终暗杀高潮大乱斗有种经费多到不知道怎么花的夸张感。不过就冲这个全明星卡司,也值5星了。
哇,我竟然看到泪目,独裁和正义,终究是前者早早到来,而后者迟迟看不见希望,人类彼此统治下的世界,充满了深深的绝望,而那些擎炬的勇士,唯有在这漫漫长夜里,用无声的死亡,奏出我们集体荒谬的挽歌!
你们不要再打啦
这么比起来的话,李政宰的导演处女秀真的完胜自己好哥们了。起码这个电影讲了一个有头有尾、像模像样的故事,而且大场面和动作戏也真的是一点也不含糊。
#Cannes 2022 午夜首映场 求求李姐不要当导演了。全程秉持着“说不清就炸”的原则,用过多的动作戏和音乐去试图营造紧张的氛围,实则是平铺直叙又枯燥的流水账…李姐和郑的感情戏也莫名其妙,铺垫的不够我磕不下去
看的渣字幕,有负责任的字幕再补。作为李政宰的转型作,已然成功了,延续了韩国电影百年不变的南北题材,但依然有骨血,有人性,有反思。感受如下:1.南北一家亲,人命是第一,坏的不是蝼蚁,是自负自私的金字塔顶端;2.对外一般般,内讧数第一,你狂吼,我拳脚,刀枪来往,死人这种事,翻篇就不认账;3.南北兄弟,生长环境不同,理念不同,对压抑压迫却感同身受,所以有时核心诉求是一致的,不惜孤注一掷,也要图穷匕首见,所以悲剧经常有,以后还会上演。
做导演处女作真的挺好的了,不过这剧本是不是有点太乱了,该死的人随便碰一下立马挂,不该死的当面炸你好几次也没啥事 hmm另外这午夜场的呼噜声也太响了吧!
Cannes75/ 五星送给我本届最后一场戛纳。I sentence you to death for exploiting the country and murdering the people. 开始以为是碟中谍披上出租车司机的皮,越看才越觉得形式的包装有其意义:我们真的需要这样商业化的动作大片掷地有声地呐喊出不能被磨灭的记忆,才有机会让更多人看见——复杂而纵深的人与残酷的故事,只能是由历史的事实所建构的。羡慕能够坦诚面对历史的民族。需要好好补补课等二刷以及,这对cp我先磕为敬!
是不是每个从演员转导演的人都特别喜欢给自己堆特写镜头……
就凭这种题材,就值得一看。我们的电影离韩国电影越来越远了。
“比独裁者更混蛋的是独裁者的走狗”;“敲诈国家zhuquan和tusha人民,我处你死刑”
在密不透风的情节编织中溢出一阵预期之外的悲怆。厮打着滚下楼梯的朴(朝鲜)与金(美国)像共用着同一具身体,信仰寄居在将死的躯壳中,又在下一幕被拽回世界的两极。狂暴的动作场面与隐秘的间谍游戏,交汇-分裂-重叠,裹挟着失控的人物命运走向不可避免的塌陷。
【A-】年度十佳之选。以不可阻遏的势能将电影裹挟,卷入狂暴而清澈的节奏风暴之中。除去固有主题(永远的南北政权争斗)外几乎难以同其他韩国政治惊悚片进行横向对比:动作部分完美支配了手持摄影的失控特质,让角色在外力冲突下永远处于力竭边缘;高速剪辑用于生成急促的对抗语境,混乱局势下却总能提炼出视觉主轴;摄影机持续捕捉他们狼狈奔跑/反击的挣扎姿态,越是暴戾就越是无力(赋予角色超人躯体的同时又不断在情节中将其击溃)。最终在虚构杂糅的历史舞台上发出悲恸之音,类型要素重叠覆盖导向全面爆发的第三幕,也终于切题片名《HUNT》,将其打造成针对总统、民族情绪和政治理想三方的狩猎场。是个人心目中最理想的动作片样貌,一切赞美献给在成熟中疾驰的韩国电影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