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一开头的场景便有种铺天盖地的压抑感。一群残障人士坐在游乐场的碰碰车上。这可能是他们人生中极少有的一次机会,可以去尝试这种低廉而普通的娱乐设备,可他们的眼里仍然是呆滞和死气沉沉。碰碰车发动,他们的表情由呆滞变惊恐,再变回呆滞。不是刺激和享受,更像是伤害与噩梦。
女主角Teresa的工作就是照顾这群残障人士,以及在工作之外照顾好吃懒做,跟自己同样肥胖,同样满身欲求得不到释放的女儿。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都不能给予Teresa任何情感上的慰藉。送走了女儿,她搭上了飞往肯尼亚的飞机,开始一段寻爱之旅。
Sugar mama,指来自欧洲,又肥又丑的中年女人,来非洲企求能用不多的钱买来年轻男妓的“爱情”。在奥地利,Teresa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妇女,而在肯尼亚,她却凭借中产阶级的身份为自己找到一份无因的优越感。她与朋友们操着一口德语尽情地嘲弄肯尼亚酒保,放肆地大笑……而更让她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的,是在她那一群喜欢谈论雄壮的非洲男人,满嘴色情的朋友中间,她宣称自己更喜欢与一双真诚的眼睛对视,她渴望通过眼睛注视一个人的灵魂,她相信爱情。像一只骄傲的火烈鸟,只觉超脱和纯洁。
与肯尼亚男妓的第一次经历,脱光衣服的Teresa却边念叨着“你不爱我”边推开男妓。第二次遇到体贴的munga,Teresa不厌其烦地教他如何充满感情地爱抚自己下垂的乳房。面对只有通过性交易才能“被爱”的残酷现实,Teresa选择不妥协。当munga一次次地要求她给当地人捐钱,一次次编造俗套的事故意外,向她伸手要钱,Teresa脆弱的,一捅就破的感性被彻底击垮、踩碎。当肯尼亚女人心安理得地接过钱,理直气壮地问:为什么只给这么少的时候,这群千里迢迢来用钱买爱的Sugar mama们,显得落魄又可怜。从寻爱之旅一开始对爱情的执着,到最后的生日聚会上,与朋友们狂欢般地轮番把玩脱衣舞男,Teresa水到渠成地完成了自我放逐的终极转变。这时,性交易与真爱、现实与天堂之间的界限,已经完全无处可寻了。
无论是电影开头的游乐场,还是肯尼亚水清沙白的海滩,电影中处处可以发现人物、景物相对静止的镜头。当你欣喜地发现隐约可见的超现实主义时,随后而来的故事情节与长镜头将恶狠狠地告诉你:这不是童话,这里不是天堂,这里没有爱情!
极为讽刺的是,在朋友们为Teresa庆祝生日的一幕,几个中年丑女人轮番调戏年轻男妓,可任凭她们施尽浑身解数,男妓始终不举;Teresa把酒保领回房间,温柔地强迫他一吻裙下“芳泽”,面对床上这一坨欲求不满的肥肉,酒保始终有所顾忌。电影还是以微小的细节,无力地述说着千百年来被大部分人无视的一个真相:性在物质面前,无法彻底妥协。
一个假如,你是年老色衰,满身横肉,无依无靠的中年女人,暂时逃离无聊枯燥,令人绝望的低薪工作;逃离不断索求、毫不贴心的青春期女儿;逃离那个因年龄、身体的禁锢而长期与爱情、性绝缘的自己;逃离压抑了你大半辈子的现实生活。被一个精壮的非洲小伙子牵着手穿行在深夜肯尼亚人来人往的街道。你问眼前的小伙子:“你只是想要我的钱吗?”他睁大眼睛注视你:“不,我不要你的钱。”并真诚地告诉你:“我对你只有爱。”然后,你筋疲力尽地笑了,自欺地窃喜,恍惚中忘记了这是用钱买来的瞬间的速成爱情……这次,狡黠的现实用迷人的海滩、热情的阳光、体贴多情的肯尼亚年轻男妓,将自己包装成“爱的天堂”,掏空你的腰包,掏空你的心。
但你依然会情不自禁地相信那些虚情假意的情话,为了内心深处那个勉强歌颂着爱情的诗人,当然,也为了那坚挺的臀,粗壮的男根。
文学是个好东西,可以让观者体验到不同的人生。在文学里,你的有限人生体验可以得到无限倍数的扩展。电影是个好东西,可以使这些人生扩展变得更为具象和真实。观影多年,在体会了诸多人生的的光怪陆离之后,我似乎可以对一些电影产生某种直觉和预感。所以当看到德国电影《天堂:爱》(Paradies: Liebe)的标题的时候,自己对故事的预期就绝对是偏离“天堂”和“爱”这两个词汇的,事实也证明了我的预期。如果你喜欢20世纪著名画家卢西恩·弗洛伊德(Lucian Freud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孙子)后期的画风,那么你会对于电影《天堂:爱》的构图和各个角色感到似曾相识。但是不是谁都能够接受卢西恩·弗洛伊德笔下那种扭结迂阔肌理所表达的冷酷,所以如果你在片中没有看到期望中的美好,请对你的不适感采取妥协的态度。
《天堂:爱》是“天堂三部曲”的第一部,影片的题材并不新鲜,但是在表达上堪称同类题材里最为写实的。片中充斥着大量直白的裸露,恐怕只有在观念最自由开放的国度里,才可以允许这种电影的存在。话说故事的主角是胖胖的特丽莎(Margarete Tiesel),足有五十多岁了,她来到肯尼亚度假,在这个过程里她自己发动了一次关于爱情的复兴。本片的导演是因为电影《狗日子》(dog days)而名声大噪的尤里西·塞德尔(Ulrich Seidl)。塞德尔一贯喜欢用职业演员和业余演员混搭的形式来进行拍摄,在本片中也不例外,所有的肯尼亚角色都是由业余演员扮演的。因此这部电影笼罩着一种纪录片的调调。《天堂:爱》里演员们职业与非职业的碰撞,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令人信服的效果,尤其是特丽莎对于一个黑人哥们的循循善诱,表现出女人的真切又易碎的欲望,还原出这个貌似天堂的国度里那些披着爱情薄纱的真相。
你会一边看着电影,一边发出预知的叹息。这个为残疾人服务的妇人在安顿好女儿之后,离开奥地利来到肯尼亚。在偶然结识朋友的诱导下,加入到sugar mama的行列里。在这个梦幻如天堂的沙滩边上,她感受到了她理所应当得到的那份爱情和欲望。这是一个她从来不敢奢望的天堂,在这里她可以随心所欲颐指气使,而当地的年轻男子会竭尽所能讨这些年纪不小的女人们的欢心,前提是--双方达成一个公道的价钱。特丽莎一开始还不太适应,还会扭捏不安,当她遇到芒嘎的时候,所有自己的情绪和身体都已经做好了铺垫,于是一切顺理成章地开始了。芒嘎的体贴让她觉得逝去的青春打了一个回旋,那种感觉让她深深沉迷,并且越陷越深。爱情的幻象很快就破碎了,芒嘎开始了贪婪无度的索取,借口繁多不一而足。幻灭的特丽莎似乎并不灰心,她开始愈加无所顾忌地在其他男人身上榨取欢乐,但是她却更加难以排遣孤独,她的灵魂游移不定,在向着苦难内核延伸。
影片的叙事分为两个维度,从生而为人的维度来说,特丽莎作为剥削者的代表似乎并不值得可怜,但她是可怜的;黑人青年们作为被剥削者,似乎值得可怜,但是他们的游手好闲又彰显着可怜之人的可恨之处。从社会环境的维度来说,电影语言毫不掩饰新殖民主义的构图,沙滩上白人与黑人之间永远隔着绳索和保安。就像现实中国际关系的缩影,代表着经济操控下的西方世界与非西方世界如此的难以交融。衰老的白人妇女来到肯尼亚寻欢作乐后扬长而去,但是年轻的黑人们依然对她们趋之若鹜。就仿佛非西方的文化成了西方生活的点缀,而西方的形态与时尚,却往往还是非西方模仿、追逐抑或欲罢不能的焦点。回到电影片名《天堂:爱》,爱在这里绝对不是爱,那么哪里是天堂?对于非西方来说,西方是天堂一样的存在;对于西方来说,非西方成了西方猎奇的乌托邦。
公众号:丁神灯
每看一部值得圈点的影视作品,我都在想她的圈点之处在哪里。我在想如果我向别人介绍这部作品,我要说些什么,我要如何让对方感兴趣来看完她。这又是一部我不敢于有胆量向别人直白的介绍的作品,我不觉得别人一定会和我一样坚持看下去,看完她。
这部作品是为了讲什么,讲人、讲性、讲生活、讲欲望、讲现实?她什么都有。起初我只是觉得既然是爱与寻找爱,就会像自己脑中第一反应那样,有人为爱付出,有人接受另一个人付出的爱。可以是悲剧,可以是完美剧。于是乎,电影里的确如此了,但是却与自己想的不用,这就是大师级的水平。
从第一个接近Margarethe的黑人开始,我以为这是爱与交易,的确是交易。然后是第二个黑人,我知道了这是爱与交易,也的确是交易,但是Margarethe宁愿这样交易。她难道就笃信这种交易是公平吗?但是她依然重蹈覆辙,即便看起来那么显而易见的欺骗,一次、两次、一直到最后她还主动去给钱。其实Margarethe也知道了,钱是最主要的,于是没有人问,她都会嘲讽地提起钱。要钱吗?要多少钱?当然,Margarethe此行就是为了这种让人绝望的没有回报不公平的交易。Margarethe只代表一部分人,这就是她们的生活。看她们失意,为自己忧愁,点上一根烟,愁容片刻,你看着会难受,心里会酸,但是这就是她们的生活,你只是旁观代表队。其外还有黑人,例如第二个接近Margarethe的黑人,初次接触他用怎么的方法和Margarethe搭讪。法子确实不怎么高超,我自嘲地说我真渣极了即便这么简单的搭讪都学不会,但是作为Margarethe,一次一次的直奔金钱,即便是看客的我黑人不说话我都知道他什么意思了,但这是Margarethe的生活。
黑人有黑人的生活,黑人可以坚持每天站在警戒线意外,像鳄鱼一般等着自己的猎物,等着主动送上门的猎物,这就是他的生活。也许我这样说给另一个人,说有这样一种生活存在,一定会有人不信,但是作为看过一些非洲以及异国风情、生活风格与中国习俗极度格格不入的片子之后的我,勉勉强强接受的了这种生活的存在。于是我向别人介绍的是,一种有别于你所认知的常理,有别于你的思想观念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你有你的生活,Margarethe有Margarethe的生活,黑人有黑人的生活。就像第二个黑人boy所说,黑人也是要花钱的,这里黑人的钱的来源、生活的方式,就是一种你可能理解不透、看过才明白的原来如此。你可以不理解,可以觉得惊讶,但这就是与你不同的生活。
当然,名导这部作品并不是仅仅想说人与人的生活、习性、步调、风格等等什么的不同,名导是为了给你展现一场活生生的故事,让你懂得什么是现实,懂得一些你原来如此之后更深刻的东西。
对于电影的拍摄风格什么的,作为看客我还算勉强接受,没办法黄种人是在某一区域内是一种相对保守的人种。当然这种相对来讲的大尺度,既然对于现实的表达以及拍摄的完美上至关重要,还是要拿来称赞的。你看到的不仅仅是大尺度,你看到的还是生活人性的复杂赤裸裸和个人对认知的渴求。
总而言之,天堂:爱。不错的一部片子。有了之前看过《无主之城》的经验之后,即便是再想不到的生活方式,看到之后我也可以接受,同时还是对自己的一种科普。
大部分时间充斥满整个银幕的生殖器,男的、女的、黑的、白的、老的、嫩的……奥地利导演尤里西•塞德尔(Ulrich Seidl)的新片《天堂:爱》,或许是这些年甚至有可能是整个戛纳影史上色情尺度最大的作品之一。但是,影片所反应的社会现象,确实就这么真切,它裹挟着我们常规视野之外的性别政治、种族议题、南北差距,实打实的存在于某种特别的“旅游文化”中。
这是一种我早已听说的“旅游文化”,如同有钱有闲的白种老男人热衷于在泰国和菲律宾“投资海鸥”(像是候鸟般的,与贫穷的当地年轻女性生活几个假期)。寂寞的退休欧洲女人,也在找寻她们的天堂,首选投资目的地是肯尼亚的海滩,那里有着精壮健康的、巧克力味道的黑人小伙。肯尼亚,这个与南非一样重要的非洲旅游目的地,有着太多并不指望多大回报的投资项目:懂得理财后的索马里海盗过来投资的房产、白种老女人买给小黑情人的摩托、出租车和公寓。
这些肥硕的老女人,被肯尼亚当地人亲切的唤作Sugar Mama,像是一块块硕大的丢到热巧克力里的白糖,她们也像候鸟一样,时不时来一段异域非洲之旅,并说服自己相信对男孩们的金钱投资会换来暂时性的真爱,一种缺失已久的、需要黑白肉体相溶来澎湃的性爱。而她们的投资对象,则被称为Beach Boys,黝黑的他们,精神抖擞的站在五星级度假酒店的私人海滩上,被警戒线和来回巡逻的安保隔开——阶层分明的黑白世界,他们手捧假象牙、廉价珍珠和珊瑚礁,以熟练的“商务英语”外加些许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兜售着仅供温饱的生意,而要让生活奔小康,则得努力让Sugar Mama注意珊瑚礁背后的性感自己。别担心,Sugar Mama们,可不只是来给猴子喂香蕉、给狮子按快门的,她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把自己变成一块投入热巧克力中的蜜糖。
就像资深平面摄影师热衷的那样,尤里西将欧洲(奥地利)和非洲(肯尼亚)两个南北世界,以精心摆拍的人物群像呈于每个地理片段的开头,这是导演从2001年荣获威尼斯评委会大奖的《狗日子》起就建立起的特别影像风格,一个个精致的平面化的镜头下,群像们开始缓慢移动,打扫酒店游泳池的工人、像货架一样等着Sugar Mama们选购的Beach Boys。让观众发出忍俊不禁的笑声。
同样让人不禁要笑的,是导演处理色情场面的手法。勇敢迈出性历险第一步的Sugar Mama,被口口声声自称“不为金钱,只为真爱”的Beach Boys带到廉价小旅馆,男孩们迫不及待的想以自己强大的战斗力,征服妈妈们殷实的钱包,可等待呵护的白糖希望热巧克力不要那么快膨胀,“你要懂得抚摸,爱更需要爱抚,手放在我的胸上,不要一起放,一只一只,温柔的慢慢来。”欧洲老女人们彻底成了黑男孩们的体育课教练,让旁观他们尴尬的观众没心没肺狂笑。
《天堂:爱》这趟包养之旅的女主人,是来自奥地利的Margarethe,这是这位53岁的戏剧女演员第一次担纲电影主角,电影里,离异的她留下同样肥胖的女儿参加“求爱”旅行团。在她看来裸体和性爱场面虽然很有挑战,但对黑人演员更加如此,“他们是如此的害羞,经常要穿两三条内裤。”而片中与她保持最长关系的Munga,则是肯尼亚首都蒙巴萨附近一名真正的beach boy,真名叫做Peter Kuzungu,对于第一次电影表演,对他来说就是把真实生活重新折腾一遍。Peter曾同时有着一个德国老婆一个肯尼亚原配,在蒙巴萨与他的Sugar Mama成婚,用德国大妈的钱买下了房子、汽车并成为出租车司机,两年后他们分手,Sugar Mama收回了一切投资。
让专业演员与群众演员戏份相当的搭配,是尤里西电影的标记之一,加上从无对白只待现场临时加上的剧本、实景实地拍摄、配乐只能是在片中实时发生……这些特质,让奥地利导演更像是昙花一现的Dogma 95电影精神在21世纪的实践者。天堂不仅有关于白糖加黑巧克力的“爱”,还有夏令营姑娘减肥的“希望”以及坚定基督徒的“信仰”。同一个家庭三个不同女人的追寻天堂旅程,共同组成了尤里西•塞德尔的“天堂三部曲”。
发达国际的失去魅力的中年人或生活中的失败者,来到第三世界国家用自己的金钱和种族地位重新获取优越感和自我认同感,即使这样的天堂只能维持短暂的假期,他们依然乐此不疲的追寻并沉溺于这个虚幻的极乐世界中,自我沉醉。这样的事情在东南亚一带遍地可见,一个个秃顶中年男人牵着性感妖娆的当地年轻女人在海滩,夜市,酒吧街招摇过市,你侬我侬。在游客聚集的地方,一个个站街女浓妆艳抹的在街边等待嫖客或寻找“恋爱”的金主。这里是发达国家屌丝的天堂,是造梦的圣地。而本片中,尤里西.塞德尔将故事搬到了非洲大陆,游客众多的肯尼亚。寻找第二春的屌丝们换成了一个个肥硕油腻的中年大妈。特丽莎就是这众多追梦者里的一个。
一开始特丽莎只是单纯的度假,面对朋友关于当地黑人的描述她既好奇又害羞,与她的那些早已驾轻就熟的朋友相比,特丽莎显得青涩稚嫩......面对沙滩上一拥而上的推销首饰的黑人们,她不知所措。塞德尔的影像风格在本片中几乎达到了巅峰。大量对称构图,固定镜头,高饱和度的色调,让黑与白的对比在视觉上显得更加具有冲击力。蓝天白云,海浪沙滩,一片静谧之下是欲望涌动的激流。直到特丽莎遇到了海滩上帮她赶走人群的年轻黑人蒙戈,特丽莎才算真正找到了她的“爱情”。她在狭小昏暗的房间里教蒙戈如何抚摸自己的乳房,如何舌吻,如何让自己舒服,直到最后完成性交。随之而来的便是谎言后的真相,蒙戈让特丽莎给自己的妹妹一笔治疗孩子的钱(实则是他的妻子),让特丽莎给学校的老师一笔爱心捐款,总之,上床前满嘴的爱如今变成了满嘴的钱,这是蒙戈最终的也是唯一的目的,而特丽莎被蒙在鼓里,天真的以为自己找到了爱情。直到她识破了蒙戈的骗局,她才正式步入了朋友们的行列,认清自己,告诉自己,如今的自己,只有钱和钱带来的性,没有爱。她与朋友们在房间里与一位黑人的淫乱狂欢可谓在压抑中的彻底爆发和对这个异国他乡彻底清醒的认知和接纳。这段全程露黑jj的荒淫场面毫无修饰可言,塞德尔依旧用纪录片般粗粝直观的镜头让一个个肥硕的老女人把玩着黑人的JJ,发出淫荡的笑声,黢黑的酮体与臃肿的酮体纠缠在一起。这是专属于尤里西.塞德尔的疯狂时间,在《狗日子》里有两男一女的羞辱派对。在《进出口》里有继父对妓女的调教和口交。而本片的种族混战可谓在视觉冲击,疯狂程度上更上一层楼。最后,特丽莎因为一个黑人不愿给自己添B而生气的赶走了黑人。此时的她已经清楚的知道自己在此的目的和对自我的认知,所以她独自在床上哭泣,为痴心妄想的爱哭泣,为松垮的皮肤和肥硕的脂肪哭泣,为这个只有钱和性的梦工厂哭泣,为丑陋而孤独的自己哭泣。
香港的觀眾是有福的,在第三十七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中,一個下午就播放了尤里塞德的《天堂三部曲》,而導演在最後也有親臨現場講解這部電影的一些構思。故名思義,三部曲當然是有關連的,觀眾必須要順序地看,才領悟到這三部電影當中要表達的意思。奈何,香港的電影發行商只是買了《愛》,但遺下《信》與《望》,相對是比較可惜的,皆因這原本是屬於一部電影,只是影像太多,結果剪輯成三部作品。表面上是三個完全沒有關係的故事,但是三部之間從細心一點看既是關於「愛」的故事,同樣是關於一家人的故事。《愛》是媽媽尋愛的故事,《信》是姨媽在宗教信仰裡體會愛的故事,而《望》就是女兒的愛的初體驗。
如果各位影迷、讀者們有機會的話,不妨把整個三部曲看一遍,體會一下導演想要表達的「愛」,體會那一種的痛苦、難受、壓抑等等,就如打開一個「潘朵拉的盒子」。
《天堂三部曲》是尋愛旅程的第一步,也是三部作品裡頭唯一一個出外拍攝的作品,肯雅是SUGAR MAMA的樂土,而片中飾演MUNGA的演員就是真實的一位「年輕男子」,在映後分享會中導演也有談幾句關於起用非職業演員的配搭。起用非職業演員有時是有好處的,就是彌補了電影的不足,而且這些演員有了自身的生活經驗有助在電影裡的演出。片中的女性都是又肥又步入中年,她們都是失婚婦人,在尤里塞德的《天堂三部曲》裡,整個系列中出現的女生都是有所缺失的,從小孩到成人都是一樣。而選取的演員都是肥肥的,帶出人的不完美性,這或者也是導演在選角上的一大特色。
來到肯雅,第一個印象是野性、是原始的,談情說性不獨是男人的專利,女人也有尋歡的自由。主人公TERESA與朋友們一起走進慾望森林之中,她說非州的男人身上有椰子的味道,她嘗試並遇上了愛。明知是一場遊戲,但卻動了真愛,金錢或者會買得到愛,只少在某些婚姻裡頭就是金錢掛帥的婚姻。她以為可以在假期裡體驗到久違了的愛,畢竟她是個失婚婦人,她也需要慰藉。然而,慾望森林卻讓她迷失自我,主人公變得「無能愛」,本是一個芳心假期,最後走向壓抑與無奈的一面。
在片中其中一個留意點是歐洲與非州的「文化衝突」,其中一幕主角問到她所聘請的MONEY BOY(簡稱MB),問他帶過多少個女孩到這裡,他回答「只有你」,明知是謊言,但這是他們的技倆。他們需要錢,女人需要愛、需要性,一買一賣本是公平的,但用謊言欺騙別人的金錢,實在是罪無可恕。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這種的「賣淫」的方式卻在這個貧窮的小國屢屢的存在。沙灘上總是站滿了男孩,他們向遊客兜售紀念品,眼見到目標就出擊。這些SUGAR MAMA的出手也相當高,自然成為他們的囊中物。
著名美國歌手CYDNI LAUPER有首歌叫做《MONEY CHANGING EVERYTHING》,女人們尋歡的過程令人想起港男北上尋歡的事蹟,被騙財也騙去了愛,發生了香港的任何一個角落。這種的「愛情」是不設實際的,只是短時間內的需要,一個願打,一個願捱,投入感情只會造成傷害。而這正是導演想講的內容,把「孽」的本質帶到主人公身上。而這種因果的關係在三部作品裡頭都有各自的詮釋,而導演也將天堂放在了幾個層面身上,這裡談的是「人間天堂」。很多時候,都會有人話那裡是人生死前必去的XX個地方,不知肯雅是否大家心目中的一個地方。
在電影裡頭,時而帶點性幽默,相當的有衝突,而電影裡的場景某些也相當的有衝擊力,如性器官的特寫,幾個女人對性的渴求與放縱都寫得十分寫實。回應了電影的初衷,愛的本質。一男一女的結合,原始的野性慾望,在這裡都得到了回響。太初,阿當與夏娃在伊甸園中偷嘗禁果,於是有了人類的下一代。留下了一連串的苦難,愛也有它的正反兩面。肯雅不但是野獸樂園,更是西方人沉迷美色,醉生夢死的地方。而非州更給人一種原始的味道,就像人類遠古留在下來的一種東西。
走出國門,頓見他鄉男子,產生文化衝突之外,更見彼此對大家的好奇,不只是個人、語言、還有的是身體。當男的摸著女性的胸部,我們看到是對身體的一種祟拜。性與愛之間兩者是有關連的,從撫摸中體驗到女性的陰柔,男子的剛陽,兩性之間的溝通與接觸為電影帶來了衝擊,也具有性愛的視覺效果。
可以留意一下的是愛的德文是LIEBE,從文字照面解愛是從LIE(謊言)所造成的,主人翁在尋愛的過程中受到挫敗,愛的反面就是恨,就是壞,人間天堂只能是用金錢所堆砌的。唯有用披頭四的名曲,講一句「Can’t buy me love」。
文/Dorothy
gar keine Liebe
第一次近距离观看非洲人的大丁丁
通过一个旅游业现象由点及面扯出一大片,一个在外国的中年妇女在野炮中渐渐明白自己的价值,性的背后只是骗局,源于地域性的贫富差距,源于金钱,看这群白人女性的身体和肯尼亚黑人的身体讽刺就不言自明。环境宛如天堂,现实堪比地狱,片中裸体的尺度让人变得和动物没什么本质的区别。★★★★
不是很喜欢...视觉上有些接受不能...
in another country.
中年妇女非洲求爱记。
尺度好大...我鄰座一女笑的好誇張...
看到的只有第一部分,老年人的性爱,也许不能光看情节。。。法国人说lourd,我心中旁白,真的有这么纯真的事儿吗
人沒這麼貧瘠。但不得不說仍是部具破壞力的電影。就應該在一個舒適的電影院裡播放,去讓無法離席或忍不住離席的觀眾都感到精神上的難堪。
在赤裸裸的欺骗和横陈的裸体之外,影片将一切种族,政治,爱以为的东西都留白在影片之外。宛如天堂的美景之外,却是老妇人内心的地狱。并不美好的裸露面前,情色之味也并不那么浓烈,只是爱与性的关系在这个老妇人心中一定有了最真实的体会。
三部曲中最重口的一部,赛德尔的镜头对准了被欧洲主流社会所排挤的人群,并毫无顾忌的把这两类人中现实存在的交易真实再现。构图独具风格却又略显刻意,距离大师仍有距离。
提早退场的人真的不少,剩下的人大概也是先大笑后惆怅吧...
辛辣讽刺,大胆,直接,重口味,种族歧视,人性践踏,寓意符号,以及无法被满足的空虚欲望和爱。
没想到尺度这么大,挺重口啊,看之前完全不知道。影片本身像是挖掘世界另一个角落真相的窥探仪,里面所有人都在自欺欺人——其实一手交钱一手上床就好了嘛。
5分,纠结的三部曲说明导演处于探索上升期。【分数范围5-6分】
我好喜欢导演对各个房间的全景拍摄。电影是对旅游业引发的黑色故事和妇女中年危机的描述。这个爱,有关性,但却与真正的爱无关。这些源自金钱,源自贫富差异。
一个肥胖女人的非洲性爱之旅。沙滩上旁观的人都是冷漠的,只有瞄准猎物,才会一跃而起。投怀送抱的人都是自卑的,被剥去的不只是薄如蝉翼的衣裳,还有一碰即碎的自尊。她反复说自己不是动物,可当衰老的身体横陈在肮脏的床板上时,就没有人再把她当作人类了。年度十佳出早了,这部好震撼。
被片名骗了。这样现实的白加黑,色情镜头处理的缓和生活。真爱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最后一场就是打破甜蜜的谎言。说是要爱,却沉沦于欲望。说讨厌谎言,却又热衷于谎言,人呐。
看的我无比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