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can forgive everything.But I'm not god.
这个世界只有神能宽恕一切吧,所以只要忏悔就能得到救赎和宽恕。
但是加害者可以得到救赎,受害者怎么办,谁来救赎他们,谁给他们重生的机会,公平吗?通过宽恕别人来使自身获得道德上的优越感和接近神性的圣洁感,特别是宽恕那些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罪恶,自身甚至都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可以获得这种心灵满足,这种宽恕是虚伪,是伪善。
希望通过宽恕来获得神性,通过救赎来赦免自身,这就是自私的人类。
上帝虽然可以宽恕一切,但是在亚当夏娃偷食禁果之后,上帝仍然将他们驱逐出乐园去俗世受生生世世的罪。上帝懂得宽恕,但是更明白宽恕并不意味的免除惩罚,而我不是上帝,不是圣母,连宽恕都不想给予。确实男主很帅气,这一点往往可以获得不少同情加分,可惜罪行不可能因为其的外表或者忏悔就消失,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和悲剧无法随风而逝,那个无辜的孩子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那个无辜的母亲多年的煎熬无法解脱。有些罪行,永不宽恕。宽恕罪人,特别是不懂忏悔的罪人,是对受害者的不公。忏悔如果仅仅是为了免除惩罚,而不是为了心灵救赎而自愿领受惩罚,这种忏悔,是多么的虚伪和狡诈!
电影的配乐十分优美,教堂需要音乐,音乐可以救赎心灵,表现心灵。男主在音乐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人总是逃避自己的过错,拒绝承认,拒绝忏悔,只要不承认,不忏悔,就没有任何人可以证明我是错的,我也可以告诉自己我没有错,欺骗别人,欺骗自己。
这部电影的环境和背景十分清新、干净。像是一曲优美的曲调慢慢的流淌过心涧,既有人物的挣扎也有情节的起伏。
这是一个上帝安排的救赎故事,男主是罪魁祸首,是他带走了孩子,是他溺死了孩子,他拒绝承认,他的拒绝,导致了一个母亲的绝望。
电影中的两种视角:一男主(加害者,逃避者,忏悔者),阴郁而忧伤的情绪,加上帅气无助的外表。二是女主(受害者,迷失者,解脱者),原先的阳光漂亮,到后来的绝望无助甚至是癫狂。
一个母亲长达数年的痛苦煎熬,无助的眼神,对于失去孩子的恐惧,男人在痛苦中学会坚强,女人在痛苦中沉沦。
不原谅、不宽恕。
Everybody gets a second chance, but they must pay for themselves at first.
在台大看了这部影片,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好的影片豆瓣评分不算很高。
这是一部情节紧凑、剧情跌宕起伏的电影,构思和背后的价值理念简单却重要。
这部影片想反映的是什么呢?
给更生人(劳改犯)一条活路,给生命一个出口,很多问题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可以去讨论,也要在脉络里讨论。
但我想从挪威对待犯罪的态度和信仰的角度去看待这部影片。
“2011年7月22日15时,32岁的挪威人布雷维克在引爆挪威奥斯陆市中心的政府办公大楼之后,登陆奥斯陆西边的于特岛向正在参加青年团活动的人群开枪射击,共计77人死亡,96人受伤。2012年8月24日,挪威法庭判处其入狱21年。”“挪威1988年挪威签署《欧洲人权公约》,禁止在和平时期使用死刑,而此前挪威已有40年没执行过死刑。”
挪威有着环境优美的监狱,是因为想要让犯罪的人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洗心革面。这样看来,挪威人的价值观中相信人性本善,也相信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并不是所谓的正义,而是对生命的另一种残害。
如此的司法体系和背后的价值观,也就给了更生人在假释之后,社会融合的条件,包括,能够凭借监狱里的所学找到一份工作,从此,改名换姓,重新做人。
然而,真正的不安来自人的魂。
片中的男主角即是如此。他从未认错,虽然,他口口声声地说“那不是我的错”,但他的心却无数次被不安所搅扰。
挪威是基督教国家,在片中,没有信仰的男主在极度不安的情况下,接受了圣餐,也许,就像牧师所说的“有些人永远不会原谅,原谅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认罪,认罪后主会原谅一切”。接受圣餐的杨,在那一刻,灵里应该是有一丝平安和喜乐的吧?人的原谅和不原谅是他人的议题,但认罪,却是自己的课题。向主认罪,祷告,自然有真正的安息。
影片的结局是完满的,因为杨在troubled river——那条他曾经亲手杀害了小男孩的河流中救起了一个生命,也让失去孩子的母亲真正地原谅了杨,相信,那位母亲丧子的伤痛,随着时间的流逝,终会愈合,也许有一天,会再次买一杯热可可。
这一刻,罪恶终于得到神的赦免。赦免了杨,也解开了丧子母亲身上的捆绑、束缚、不甘。
看这部片时,我一直觉得导演肯定也是有信仰的,不然不会设计这样的情节。影片中,当杨从水中救起小男孩的时候,也许就象征着基督教里的受洗,杨那时候是洗净了不义和罪的杨,很神奇,当他从河里救出小男孩的时候,他终于松口,当面认了罪,这一刻,他的心是自由的,灵是平安的。
所以,也许,本片的真正宗旨是,原谅重要吗?不,认罪比较重要。
因为,神才是最终赦免我们的,惟有祂才能让我们脱离一切属地的罪恶,进入真正的安息。
参考资料:
http://view.163.com/special/reviews/norwaydeath0828.html宽容,是目前欧洲的主流音调。从悲痛欲绝不共戴天、到宽容,完成了从黑暗走向阳光的升华。看点是演员的表演:把丰富的情感及其戏剧性的变化演绎得清清楚楚。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长镜头,特写女主角的眼睛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变化:从喜爱、赞赏,到若有所思,到迷惑,到审视,到努力辨别,到回忆,到发现,到惊讶,到愕然,到痛苦,到绝望,到愤怒,到发狂。我的神啊!一个长镜头里一个演员的眼睛里竟然能演绎出这么多复杂而且相互背离的情感。这也是我喜欢看欧洲电影,特别是独立制片电影的主要原因之一。
都是多年前看的电影,当时写的影评。现在搬上来。
挪威天才导演埃里克·普派的“奥斯陆三部曲”的终结篇,关于赎罪和忏悔,看似简单的故事包含了太多人性中很深很隐蔽的东西。
力量
经典双线叙述,道德的焦虑
欧洲版boy A....揪心了....为毛是法语....
有如一篇描述夏天下过雨时清晨的散文般……
最后还是救赎路线。哎这片子的节奏比较缓慢。长镜头。还有细腻的“北欧风”音乐,光线恰到好处。
拍得很认真和那聪明.很喜欢音乐,宗教的寓意没看明白
不觉得有多么好
无影无踪 DeUsynlige (2008http://www.imdb.com/title/tt0948544
我喜欢北欧的电影,慢慢的,光影特别舒服。和解是比原谅更重要的东西,它要求人们去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男主很帅哦
我觉得这(哪)类电影都是找一个帅瞎眼的男主角然后各种角度展示他的美然后就...两小时过去了。剧情都...(受不了慢节奏啊)不过结尾的时候还是小紧张了一下的。
双线交织递进悬疑情感伦理剧人性善恶因果轮回宽恕赎罪宗教教义还有管风琴配乐,何况还有帅到暴的男猪脚和单亲母亲女牧师的唯美床戏
走神
导演是来炫技的,光影大师,有些许用力过度
画面清隽,剧情是挪威的天涯论坛网友写的么?呵。
又是一个boy A么? 比较不同的双线叙事 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 没有特意的安排 时间轴自然而然的就重合了
缓慢,干净。对于一些旧伤疤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揭开,原谅或者被原谅。
最怕那妈妈那种人
和挪威有个夏威夷一样,导演好像很喜欢在结构上玩点花样,可惜现在对这类片子有点免疫了
救赎 ;前景虚掉的人物特写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