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这个角色,我本来没有抱什么希望去看,毕竟是朱一龙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去演的戏,肯定是要多青涩有多青涩的,但没想到看完还挺让我大吃一惊的,因为林风这个角色很不像朱一龙,就是在这个角色身上,我没有看到任何演员的特质,而只是一个有点叛逆爱耍帅内心有很多倔强却又无比要强的小男子汉,有好几个场景让我感觉特别恍惚,因为那就是我学生时代喜欢又不敢轻易靠近的帅气学长啊。
这个角色很接地气,一点都不装,家庭的缺憾让他有点叛逆,但是从一开始的拒绝到后来与阿姨的和解,很能窥见林风这个孩子内心渴望爱,善良软糯的性格,所谓的坚强,不过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一层盔甲而已,像贝壳一样,外壳之所以如此坚硬,只是因为被包裹着的内在异常柔软!
林风在街上打鼓那一段戏非常喜欢,青春恣意飞扬的样子,娴熟的技巧,不在意但有点傲娇的小眼神,阳光明媚的小少年跃然纸上,真真一个自然而然的青春少年,丝毫看不到演的成分。
当然还有电影一开始时候骑自行车驰骋在上学路上的林风,让人疯狂心动又羡慕的身影,在课堂上偶尔打盹又担心被抓到的林风,是我们失去就不会再拥有的青春啊。
故事其实特别简单,就是一个少年成长的简单故事,电影主要围绕林风和他的伙伴们为了鼓乐表演而坚持不懈去努力的故事,又励志又暖心,虽然故事的最后林风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去参与正式的鼓乐表演,但他的不服输精神已经传达到了比赛现场,勇于奋斗的青春之鼓乐只要不停歇,任何时候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今天是个朱一龙演戏整整十年的纪念日,十年光阴,他从那个青涩的小少年林风,长成了现在成熟的共产党人林楠笙,既是角色的成长,又是演员的进步,真是为他开心。
未来还有很多个十年,演员不止步,角色还有更多更大的可能性~
朱一龙毕业后的第一部电影《鼓乐青春》
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胡同的白衣少年,懵懂热血,透过林风,仿佛看到了一个平行时空的朱一龙
这是一个关于亲情,友情和梦想的故事。
林风,像是我学生时代的同班校草,长得帅,年少轻狂的模样,张扬放肆。
林风骄傲,执着于自己的梦想,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虽然和家庭有矛盾,最终他选择理解和体谅。
然而,青春总是有遗憾的,疾病的原因,林风和梦想擦身而过。
幸而电影不过分煽情,一家人的团聚,阁楼窗帘的拉开,少年会追寻新的梦想。
Growing pain,林风还将追梦
朱一龙在影片中饰演的高中少年林风 真的少年感爆棚 这才是青春最肆意张扬的样子 朱一龙塑造的人物角色 总给人一种他就是角色本身的感觉 一个优秀的演员 就是在剧中变成角色 他就是那个剧中人 朱一龙的演技也许在这部影片中并不完美 因为年轻 但正因为年少 所以是少年 总需要时间去磨砺 但他能展现出来给观众的 一定不留余力
前两天难得有空,在家补看了一部旧片子:2011年11月播出、由朱一龙主演的青春主题电影《鼓乐青春》,这也是一部献给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的献礼片。
是八年前的旧片子了,当然会有一定的年代感,音质画质跟当下的影片比也会有一点差距,但这个电影整体故事情节真诚朴实、温馨感人却又不煽情不浮夸、演员表演都很自然真实,还真是出乎意料地好看呢。感觉像这种没有狗血情节、没有美妆美颜装点的朴实青春才更接近记忆中真实的青春模样、那瞬间被唤醒的青春记忆,真是让人无比怀念。
如上所述,这是一部青春主题的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北京三十五中金帆民乐团将在天安门国庆大典上与解放军军乐团合作演出民族鼓,三个大男孩(林风、赵国庆和金明)入选这个国庆演出团之后发生的故事,其中男主角林风由演员朱一龙饰演。
林风、赵国庆和金明是同班同学,也是好朋友,鼓都打得特别好,是学校民族鼓乐团的核心成员,其中林风是主打鼓手,三人平时关系特别铁,平时遇上有谁训练迟到,其他人就会帮着应付老师点名(这个场景是不是感觉很亲切很熟悉?),私底下还自行成立了一个名叫“新孩子”的三人迷你鼓乐团,不时在外面参加一些私下的比赛,在打鼓圈子里算是小有名气。(不得不说,“新孩子”这个乐团名真是好萌好可爱啊。)
三个好朋友里,林风的家庭情况比较复杂,妈妈因病(重度地中海贫血症)去世,爸爸另娶了新的妻子,但又因工作原因常年呆在国外,林风只得与后妈一起生活。因为一直认为在妈妈未去世期间,爸爸就跟后妈“勾搭”在了一起,所以少年林风,在剧中初期,是抱着对妈妈的思念、对爸爸的怨恨、以及对后妈的厌恶的心态生活的。因为妈妈去世等一系列家庭变故的影响,这个时期的林风,由以前的优秀阳光(乐团主打鼓手、从小获得众多奖项、成绩好、班干部)突然变得非常的叛逆和桀骜不驯,训练故意迟到、上课打瞌睡、对后妈爱理不理、不吃后妈煮的饭(在外面买寿司等零食随便解决),连原来一直担任的班干职务都拱手送人。如此心态,直接导致了他成绩下滑、身体虚弱,情绪也变得非常消沉。
由于成绩下降,在一次考试中林风的数学只考了78分,没有达到老师要求的参加社团活动必须达到的最低分数线80分,因此被老师开除出了鼓乐队。热爱打鼓的林风终于被刺激到了,下决心要努力学习,把成绩提高上去,重回鼓乐队。老师给他安排了同学方萌帮忙补习,但抱着对外人的不信任感的林风却不愿接受方萌的好意,几次三番拒绝了她。后来在自学的确困难又想早点回归鼓乐队的无奈下,才最终勉强地接受了方萌的帮助,踏出了感受温暖和善意的第一步,对方萌敞开了他的心扉,把她真正当成了好朋友。
林风的这种心态上的微妙转变,有一部分是通过大白兔奶糖的细节来表现的,非常细微而又动人。林风喜欢吃大白兔奶糖,在他买零食以及在家里书桌前学习的场景中,都能看到大白兔奶糖的影子,吃完奶糖他甚至还把糖纸也叠得整整齐齐地保留着,这个细节的铺垫很用心,让人不由猜想,一个酷酷的大男生,为什么会喜欢甜甜的奶糖?为什么会收集普普通通的糖纸?……直到林风对方萌说起这个秘密。原来大白兔奶糖是林风从小学打鼓打得好时,妈妈对他的奖励。妈妈去世之后,他继续给自己买同样的糖,吃着、珍藏着,其实他哪里是喜欢吃糖,分明是借吃糖来寄托对妈妈的爱和思念啊。所以他貌似无心地随手送大白兔奶糖给方萌的那一幕,才特别感人,因为这代表着他开始试着敞开心扉、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秘密、接纳他人的善意,这也代表着他心里的第一个结(对外界的抗拒)被打开了。
第二个更严重的心结来自家庭。他对爸爸和后妈的严重不信任,可以说是导致所有问题产生的根源。其实爸爸虽然身在国外,却对他非常关心,经常给他打电话,但他对爸爸却始终很不耐烦。这里有一个细节也很生动,他在超市买东西时,爸爸正好来电,他不耐烦听爸爸说教,直接把电话扔在货架上任爸爸在电话那头唠叨不休(这个场面,貌似也很熟悉……)。至于对后妈,那就更加冷漠以对,当面不理不睬,背后直呼其名,对后妈的种种关心置之不理。
这些,固然是因为林风对父母的误会造成,但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不畅,没有尊重孩子的想法,没有设身处地考虑过孩子的心情,都是造成问题发生的原因啊!在电影中,林风最后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后妈是妈妈生前最好的朋友,并非后妈横刀夺爱,而是妈妈临终前亲自拜托后妈照顾他和爸爸(呃,情节有点戏剧化),所以他最终也放下了心结,原谅了爸爸和后妈,接受了后妈释出的爱和善意,接受了后妈给他买的大白兔奶糖,也意味着认可了后妈的继任母亲地位。
可能大家会想,既然是简单解释就能说清楚的误会,为什么还会听任它这么长时间地发生呢?我想这个只能说明,其实父母对孩子光从生活上去关心是远远不够的,不去了解他(她)内心真实的想法、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过自己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影响,就根本没有达到真正的有效沟通。林风的父亲和继母虽然关心他,但更多的只是体现在对生活的照顾上,对他的想法可能并没有去真正地关心和重视过。其实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真实存在,而且可能程度比电影中还更严重得多。扪心自问,就算是我们自己,与父母的交流沟通也远远没有达到内心的希望与预期。真希望亲人之间能够真正做到多多沟通交流、互相理解尊重,少点问题家庭和问题孩子啊!
林风的第三个心结,应该就是来自于对梦想的追逐了。他从小学习打鼓,热爱打鼓,再加上打鼓这件事本身还凝聚了他和妈妈之间的珍贵回忆,可以想象他有多么重视打鼓以及国庆节的天安门表演。但好事多磨,他先是因为成绩下滑被老师赶出了鼓乐团,后又因为跟朋友之间的误会解散了“新孩子”打鼓三人团,眼看就要跟天安门演出的梦想擦肩而过了。还好,如前文所述,他调整了心态认真学习,提高了成绩,重新为自己争取到了参赛的资格,而与好朋友的误会,也在得知事情真相后解开了,“新孩子”们也重新开始了在他们的“秘密基地”训练的日子。
本以为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认真对待生活的孩子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小梦想了,谁知在训练的关键时刻林风却体力不支晕倒了……原来他遗传了妈妈的地中海贫血症,虽然轻微,但仍然需要治疗,体质也比一般孩子更弱一些,并不适合参加极耗体力、要十几个小时呆在天安门户外的大型鼓乐表演(在此要致敬所有参加国庆演出的演艺人员,电影里提到在天安门表演时因场地人数等限制没法上厕所只能预备纸尿裤的细节我想应该是真实的,一个不为人知的小细节却反映出了演职人员的不容易,令人钦佩。),林风的伤心和失望可想而知,他起初不愿意退出,倔强地不顾后妈的阻拦坚持要继续参加训练,但却又一次晕倒在训练场……最终,为了不影响整体演出,他主动选择了放弃、忍痛退出了表演团队。在国庆的那一天,当小伙伴们在天安门广场开始表演,林风独自一人,在他的秘密基地,与小伙伴们遥相呼应,也挥起打鼓棒,在晨风中同步击响了他手中的大鼓……
故事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没有完美的结局,没有感人的金句,也没有讲述什么太高深的道理。但我却被这个开始于林风对天安门表演的执着、却终止于没能参加表演、看似虎头蛇尾的平实故事打动了。其实,比起影视剧中常有的感天动地、奇迹发生、梦想实现的各种完美化套路,这种缺憾和不圆满,才更接近我们带着各种大小遗憾的真实青春本身吧。林风虽然没有实现他在天安门广场表演的愿望,但在影片中,他学会了理解他人、接纳善意,也懂得了退让和成全,我想他也已经明白了,为了追寻梦想,所有的汗水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为了梦想好好努力过,即使有遗憾,即使不完美,学会接受、学会放弃、学会取舍,那也是另一种圆满,那也是最无悔的青春啊!
喜欢这部影片的平淡叙事风格以及故事本身带给我们的思考,这种思考,不是被生硬地植入,而是在自然展开的故事情节中不着痕迹地铺陈开来,让观众自己感受,个人觉得这是很可贵的。想来,真正擅长讲故事的高手,通常都善于把听故事的人引入局中,让你跟TA一起寻找答案,而非直接把谜底摊到你面前。
最后谈谈本片的主演、林风的扮演者---演员朱一龙,演这部剧时他大概二十出头的年龄,虽然还非常年轻,但也已经是北影的大学生了,但他却把这个高中生的角色把握得非常到位,少年林风表面的叛逆、内心的忧郁、在好友及外人面前只字不提伤心事的倔强、对世界满满的不信任与抗拒,以及后期的成长,都被他生动又细微地呈现了出来,让人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这个内心有伤却倔强坚强的少年。还有那课堂上的瞌睡、骑着单车来去如风的身姿、击鼓时的潇洒、晕倒时的虚弱、面对挑衅时的痞帅、给出大白兔奶糖时的强装淡定……都那么亲切熟悉、那么像自己身边曾经也出现过、暗暗喜欢过、就算早已在岁月中呼啸而过、却仍然深深、深深地扎根在你的青春记忆里的那一个……来去如风的清澈少年。
完了,朱一龙的声音这么好听的吗。哈哈哈新孩子,我想到了新裤子。没人惹他啊,他就想一个人待着不行吗,诶真是,为什么身边的人都不理解他,人真是孤岛。 哈哈哈新孩子又不是我一个人的。 挺写实又套路的小成本电影,一开始看好不适应,太中二了。看到了比较嫩的朱一龙诶,他身上强行有了一种冷漠气场,这种别扭感跟这个角色还挺符合的。哈哈哈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的确挺配女主这样的!挺喜欢这样的女生的,他俩的相处模式也好真实啊哈哈。啊他真的好闷骚啊厚厚,还挺可爱的是怎么回事,他的声音真的特别年轻不知道为什么。 哇,好真实😂发尿不湿啊。这些小朋友好不容易啊,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啊林风这个病弱的样子啊啊啊啊,果然他很适合这个角色。
哭了,告诉肖萌了这个小地方就不是林风的秘密基地了,要换地方了。地中海贫血症,唉:-(。这个后妈不适合这个角色,我完全没有代入感。。。哈哈哈他爸还挺听话的,让挂电话立马挂,工具人实锤了哈哈。谢谢,哈哈哈他真是个别扭的孩子。冯老师真不错。 哈哈哈这篮球架这也太假了,但是的确挺感动的,赵爷爷眼眶的泪也把我感动了,每个老人都是宝藏啊。 他最后是因为后妈对他还挺好释然了,但这个过程做得不好,我觉得略显迷幻。我觉得朱一龙好乖好稳啊,奇了,他居然可以演得了这样的角色,开始有点懂居居女孩了诶😂笑的时候还挺和煦的。 天呐,心疼他,这又晕倒了。怜爱林风,这个结局一点也不套路,很清新!结尾的林风好帅!结尾有一种林风不会放弃心中的梦的感觉,任务片拍成这样真不错诶
白衬衫,自行车,大白兔奶糖,随风飘扬的额前碎发,耳朵里塞着耳机……或许,这就是青春最真实的样子 左手鼓锤,右手青春,朱一龙用他精湛的演技演绎出了林风恣意昂扬的少年模样 或许,这就是青春,一个不断否定世界,又不断被世界否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成长,慢慢被磨平棱角,却依旧不失去自己的色彩,它并不是一瞬之间的事情,而是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尽管艰辛,尽管会受伤,但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人生五味。
朱一龙 饰演的林风学长~有着青春年少时的桀骜不驯,带刺,脆弱,还有一点小傲娇。 他青涩的面容,还有穿背心,我都超级喜欢。 整部电影,有成长有热血,不错的青春电影,不尬。不论演员,剧情,镜头画面,都很高级。 看朱一龙以前的剧,就觉得,做演员挺好的,留下那时候自己的样子,能让作为观众的我们看到,随时回味。 结局处理方式我也很喜欢。
剧情和演技不相上下
作为一个北京人 觉得这背景和设定温暖亲切又真实 我好像看到了自己中学时候的样子居老师的颜值和演技那个时候还不是巅峰不过也很可爱 演个高中生足够了他努力拗京腔的样子真的很可爱!虽然还是一点都不像就对了hhh
多么朴实无华又可爱的青春片!龙龙在里面简直就是我学生时代理想型!
1.25倍速看完,一开始看评分高还挺期待的,然后看的过程中——黑人问号脸。就鼓的演奏来说,男主架子鼓打的那么6,两个好兄弟完全不知情?金明家里明明就有通通鼓,自己却不会打?号称北京第一的乐队,打的却是津宝的鼓?最后小姑娘凭一己之力,直接拉来了好几套排鼓+大鼓?就电影本身来说,导演还是想面面俱到,到最后也是面面不到,林风的学业与打鼓的冲突,家庭的矛盾,自身健康因素,国庆爷爷(假拍这个点其实还挺有创意的)的故事线,导致每一部分都流水线而没能深挖痛点,比较可惜。p.s.看到了以前一起打鼓的小伙伴也出演了,怀念以前打鼓的时光啊。
那时候白嫩的林风学长呀!
真正的青春剧,热爱打鼓的叛逆少年,学会打鼓也就是从这开始的吧。又看了一次弹唱男孩,中间有个举手的动作,好像是要打鼓的节奏
这破片8点6?疯了?
比现在动不动上亿投资,动不动恋爱打胎的青春片强多了
打鼓也可以这么有感染力,青春的居居
补完《鼓乐青春》,很真实很接地气的一部关于民乐鼓题材的青春电影,感觉不比《闪光少女》差。影片里有中二少年从对全世界怀着抗拒到和亲人朋友达成和解的蜕变,有为了站在天安门前打鼓的目标不屑努力最终在国庆那天无奈放弃的缺憾,但这种缺憾不是简单地向现实妥协,不是为虐而虐,而是一种懂得了权衡学会了退让后的成长。即使在片尾林风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参加梦寐以求的天安门打鼓,也没有放弃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独自在秘密基地打着演出的曲子,和乐队那些同学们的动作遥相呼应,最后收场时的那个笑容真的是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有缺憾的圆满”。真正为梦想努力过了,即使没能得到完美的结果也不后悔,这才是青春,这才是生活。好喜欢这种不早恋不逃学不打群架不刻意走青春疼痛套路的青春片啊!
也许青春电影不是非要讲爱情,就单纯地讲几个少年想在北京天安门打鼓,就足够真实地打动人了。
桀骜不驯的林风,典型青春期看谁都不爽的臭脾气,但是这个眉眼、这个青春,太美好。成长电影,画面没有滤镜,重技巧和构图。早些年的观念和戏剧冲突,确实不是现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能所比拟的了,时代变得太快,不褒不贬
豆瓣推荐的冷门佳片贡献了2019年我看到最尴尬的烂片,不知道评分8.6怎么搞的…
青涩单纯 音乐题材 是我的爱了真的好好哦
好看!这才是青春片该有的样子啊,与自己和解,纵有遗憾仍然笑颜面对的模样真好看。 --摄影不错,有许多漂亮的长镜头。剧情嘛,一看就不是东飞8个小精灵编的,最后龙哥晕倒吓得我以为又战损便当了哈哈,还好没有。 --最后感叹一下,龙哥20岁的样子真是好看极了,眉目间神采飞扬的,就好像全部的光都打在了他的身上,完美
题材还是蛮新颖的。为了能为国庆表演而奋斗努力!
我永远的心动男孩小风。
朴实到像是一部毕业作品。
林风是珍宝,是一阵少年人的解愠南风。
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