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论总能使无政府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的肾上腺素获得强大的激发。”
汤姆•提克威的尴尬,在于必须在艺术电影与商业影片的夹缝中权衡利弊。在这一点上,德国导演很难摆脱诸多杰出先辈们的光环,尤其那些深沉而具备人性思想光芒的众多极高学术性和艺术性的影片,成为了新时期德国导演的沉重包袱,使得他们既无法超越先辈,也无法专注于商业影片的探索,反而出现进退维谷的境地。提克威以《罗拉快跑》式的对基耶斯洛夫斯基叙事技法的致敬,也仅是让他停留在早期过于刻意的LOW-FI范儿文艺电影的定格中,事实证明之后的《香水》是一部商业上借助原著小说成功却依旧处于较低段位的作品。09年提克威带到柏林电影节的回归之作《跨国银行》可以说是他精心营造出的一个现实寓言——既能向趣味专注于高成本商业片的观众交待千万级别经费的去向,也能够隔靴搔痒地对全球化时代隐藏在社会构架深处的金融奴役统治的现实做出有限的社会批判,满足阴谋论爱好者们的猎奇,引发对严肃现实话题的关注。
略过浅显的剧情赘述,本片值得一提的最大亮点在于提克威在影片中取景中花费的精力,它们与剧情穿插完美统一,充分调动了影片气氛并张弛有度的把控节奏。根据剧情的开展和场景的变换,导演将欧美大陆两片双方对决的主战场中经典的现代建筑悉数祭出,以人类创造出的各类艺术样式,将虚幻之美与现实残酷这个硬币两面的诡妙折射到影片众多角色的命运中。在威尔海姆上校约见杀手布置暗杀任务这场戏里,两人坐在《十字架下的哭泣》的油画前交谈,杀手以描绘牺牲、觉醒的宗教题材作品为暗示,道出痛苦才是真实的写照,巧妙地触及了影片主旨;同时背景中还出现了神秘主义代表画家弗雷德里希那副著名的隐藏在湖面礁石中神秘深邃的城堡的作品,隐喻着人类对不可知的神秘力量的敬畏与屈从,而只有极少数人能玩转的金融资本游戏,正是当代社会中底层大众恐惧和膜拜的现实映射。
在影片多个场景中,画面大量使用俯拍+远景的镜头。塞林杰面会银行总裁,走上宽阔高大阶梯时,“敖德萨阶梯”中万人空巷的革命豪情被庞大体量建筑对比着的渺小微弱个体所取代,即使建筑本身大量通透的玻璃幕墙材质也并没有增加空间的通透感,反而更具压迫性和威严;最讽刺的是当下一切具有巨大体量和压迫感的建筑均是人类自己在战火与废墟中建立起来的,它们均象征着一个个在已经不存在也不畏惧“神”的现实丛林中,可以依照丛林法则和实力建立的可无限复制的精神图腾——这正切入了影片直指的核心: 奴役与控制。在金融业这个人类社会金字塔顶端的殿堂中,微小的服务人员也犹如圣殿中的祭司,威严而不可侵犯。而律师作为顶级精英控制者们的代言人,可以娴熟运用他们制定的规则和法律完好地维护控制者们的秩序和权力,甚至可以定点清除从中上阶层努力接近顶端圈子的任何对其产生威胁的个体。竞选总理的意大利军火企业寡头被其消灭,并非个人恩怨而是顶层利益所趋,提克威想要传达的,是一个剥离浸淫在商业社会日常表皮下大众所不能接近的真实世界,即依靠债务控制政治活动、国家战略、区域冲突乃至日常消费模式的经济机器社会,政客们仅沦为为金融和资本服务的二流阶层,操控整个世界走向的是少数跨国金融资本家,而在其二者的斗争与媾和之下的,永远是徘徊在奴隶阶层的普通中产阶级和蓝领大众,至于最贫困饥饿的人类,是制造战争和冲突的炮灰,同时也是以最低廉成本去创造金融家的价值与财富的燃料。
在这样的世界观下,每个人物的形象便清晰起来:跨国银行的情报与安全主脑威尔海姆上校,一个退休的前东德斯塔西军官的内心救赎,对应着单纯追求公平正义的国际刑警探员塞林杰,二者之间的价值冲突与现实解决方案的中和,将老套的警匪、复仇剧情完美地与当下社会实际境况接上了地气。共产主义式推动人类解放的高尚价值观,与资本主义制度下培养的维护顶层圈子秩序的警察思维折衷,毫无意外地走上了个体恐怖主义的不归路。最终的惩治裁决具备了一切黑手党式的大快人心,却充满了黑色幽默般的无奈与绝望,这样的结局显然是无法令西方式价值观与思维模式的观众痛快买单的,所以结局的高潮也回归到了更正常普遍和易于接受的结果:顶层操控者们永远先行一步,个体只是傀儡,永恒的利益攫取才是它们的本质,空缺永远会有人来填补,生意照做生活依旧继续,什么也不会被撼动和改变。这样的绝望和日渐麻木,民众早已是家常便饭,所有的一切都会被第二天起床后五光十色的电视节目、可口的饭菜和塞满新产品的物欲填充挤压,大家很快就忘记了压榨他们的人依旧衣着光鲜、深居简出地低调朴素奢华地被供上奉桌,当他们偶尔一脸慈悲地从数以兆计的剩余资本中抽出几张褶皱的废纸,丢到亚非拉美这些饱受饥荒疾病肆虐的国家和人群脚下,假借慈善嘴脸作秀时,他们会在背地里轻蔑地微笑着,他们明白会有更多的人奉其为神明,他们将永远坐庄,将猫调戏奄奄一息老鼠的游戏玩下去。
至于影片折射出些许的阴谋论思维,多数观众不一定会买账,显然这其中既有大众对于现实认知的深入程度,或是避讳不可知论带来的违反科学严密推断和证据论的缘故,但阴谋论也绝非仅属于无政府主义者们的空穴来风,许多历史的书写均是充斥着鲜血、背叛与谎言的,历史永远由最终的掌控者和胜利者们去书写篡改,而民众仅仅剩下不读、不听和不看的自由。阴谋能够激发思考、论证与颠覆,这是一个不成文的禁忌话题,也成为了大众心理学中一块重要的部分——是在对阴谋的推测中独享内心中触碰被禁止事物的莫名快感,还是在阴谋中完成艰苦的考证,最终把无人敢于接受的残酷真实公诸?也许最后连这个最后一点点私人的“自由”,也是一场零和游戏吧。
附1:电影场景中出现的著名建筑物
1. 柏林中央火车站
舒尔默和塞林杰密会跨国银行高管克莱蒙特、舒尔默被杀手下毒身亡的地点;
2. 柏林警察总部大楼(具体建筑名称不详)
3. 柏林旧国家美术馆
威尔海姆上校会见“顾问”杀手布置暗杀任务的地点;
4. 里昂国际刑警总部(具体建筑名称不详)
5. 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城(具体建筑名称不详)
片中IBBC卢森堡总部,实为沃尔夫斯堡汽车城某建筑。较为讽刺的是沃尔夫斯堡为纳粹于1930年代为安置大众汽车厂工人所修建的工业新城,容纳工厂和工人居住需要;
6. 米兰倍耐力大厦
倍耐力轮胎总部大楼,片中军火寡头卡维尼竞选总部;在 2002年4月发生一起小型飞机撞击事件,经过数年修复受损部分才重新使用;
7.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片中经典的枪战戏场景,其实是提克威花了4个月依原样重建的布景;
8. 布雷西亚伊赛奥湖不知名建筑
片中卡维尼工业集团总部,外景建筑不详,停车场以扎哈哈迪德的斐诺科学中心混合拍摄;
9. 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
塞林杰监听银行总裁斯卡森交易谈话的场景。
附2:根据豆瓣网友Parsimoniae影评提供的关于影片拍摄所参考的真实历史信息,在此转载并感谢他对背景资料考证付出的劳动: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560569/看了前面的评论,且不说看不清楚情节的问题,这个也许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对于国际军火贸易,已经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都需要一定的了解才能理解情节为什么会像剧中那样发展。
我想说的是作为《罗拉快跑》的导演,如果被人称为情节老套,实在是无法认同,这样的导演是不太可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无论是从个人追求还是从市场追求的层面来看都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我们抛开影片中精彩的对白,和可能在侦查和间谍技术细节上可能不太成熟的表现手法。主线情节的最大突破在于悲剧式的结局,试问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影片曾几何时会有这种失败?同样的为着这个悲剧结尾所做的铺垫,整部影片没有塑造出所谓的幕后黒首,我们无法说银行董事会需要为片中遇到的问题负责,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职责而已,只是有人违法了或者违反了道德,有人为了维护法律或者维护正义,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但最终片中的英雄也走上了体制外的不归路,为了所谓的正义(也可以理解为司法公正似乎是一个单词)放弃了自己的道德原则,但当他孤身一人用枪指着银行主席的时候,我们忽然发现暴力和体制外的行为同样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伴随而来的是彻底的绝望,我们既看不到体制内的希望,也无法从体制外着手,能做的只能是接受和融入这个不那么道德不那么有公正的社会。
还想说一下我自己的想法,也许并不像影片中所说的那样绝望,虽然现有体制并不能给予我们解决的办法,但是看看历史上的体制我们还是能发现太多太多的改进,虽然并不像某些人标榜的那么完美,但是我们不应该否认进步的存在,也应该相信将来,也许人类并不可能找到一种完美的体制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世界终究是在进步的如果我能够为这种进步付出一些努力,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配乐不错,欧洲城市景观够精致,枪战也够血腥。勇士们在古根海姆里面乱开枪,心痛啊,每颗子弹都扎在心上,扎在心上!结尾有点弱,反派说了一堆“你杀不杀我都改变不了这局面”的废话,结果来了个意大利杀手,啪啪两枪,烟消云散了。血的教训——惹谁都别惹意大利人!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糯米的又一花瓶作品
影片不算写实,但也绝非空穴来风。倒卖军火,不为金钱,道出了银行的本质——将国家或个人变为债务的奴隶。众所周知,个人挑战体制,犹如以卵击石。男主孤身走上体制外的不归路,最终悲哀的发现,体系的存在不在乎谁来操作,而在于是否能维持运行。结尾杀手对男主道了一声“Thank you”颇具讽刺意味。
The.International.2009.DVDRip.XViD-GFW
硬是没看懂说什么,男女主毫无反应。只有建筑啊钱啊什么的。Clive Owen一脸苦大仇深的样子不知跟谁学的。
除了杀手扎堆把整个古根海姆博物馆打得弹孔累累这段比较生猛,通片基本就是在瞎扯淡。我很理解,汤姆·提克威不想大家觉得自己就是在拍部无脑的爆米花动作片,想颇有追求地扯上点国际政治博弈、还想煞有其事地铺张一下个人对抗机构时那种无力而悲怆的宿命感,我也承认有些台词比较有力(-“有时你越回避你的理想,就越接近你的命运”),但这些都难掩生硬剧情的漏洞和高潮时刻的疲软。 还要说一句,看完这片,中国显然又要不高兴了,难道全世界第三世界的军火都他妈从中国这买的?
有些事永远无法辨认其是否正义!有些事情永远没有结果!有些问题永远没有答案!当某些国家或者利益集团通过操纵第三世界国家非法战争融资来操控他国政治走向时,不慎发现一鳞半爪的你该如何去做呢?要么死要么带着困惑继续……
恩,这导演功力是好强。讲故事好厉害!他让我明白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当我认为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选择逃避,因为打不过强大恶势力,可他来了个从内部瓦解。咦,我在说什么?噢,对了,我跟大熊一起看的。所以有点心不在焉了。whatever,fuck off
看的我几次想睡,太拖沓了,不紧凑,人物也乱七八糟的。。。
银行也能搞的这么牛气, 全球政权及第三世界武装组织都控制在手, 看来统治全球先要学会经营银行.
情节非常不靠谱,经不起推敲,人物也相当平面脸谱化,但是摄影真漂亮,一部环游世界的现代建筑博览片:从柏林到卢森堡到米兰到纽约,最后结束在伊斯坦布尔。中间的环环相扣还是满紧张的。娱乐片而已,可以看。
6/10。错踪复杂的利益关系玩得太深沉,无论是冷峻肃杀的叙事氛围、爆米花的商业动作都不达标,射坠天窗逃生、集市屋沿追踪两场能看出想效仿《谍影重重》,无奈导演被文艺架子绑死了。再说孤胆特工战天斗地的类型样板太普通了,按套路最后把证据交给媒体大可完事,这次帮倒忙消灭傀儡的收尾没烂俗挺好。
为结局加一星,作为一部罪案片,直到最终结局之前的部分都太缓慢了
体制内的反体制,即使极富正义、忠诚,结局也是充满无力感。本片内所展示的各个城市的建筑太有特色了,印象深刻。
看着比较没劲,导演想拍的火爆一些,但太多ZZ的东西想表达以至于乱了套。
这是部建筑优美的风景片,大量航拍镜头,以及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备注很冷,跟片中的情节一样冷。。。 这部片子里处处张扬着玻璃幕墙,清水混凝土,而当包着中庭的廊道被这群以OWEN为首的枪战分子打的千炝百孔的时候偶在想那不是真的洞吧,万能的好莱5修补技术也要花上些时间吧。会有Frank
镜头完美,场景完美,相当喜欢克制冷静的画面以及叙事节奏
看完了我却总感觉这片没讲完,妈的,差点啥啊,还是看辛瑞纳过瘾。
电影本身真是太烂了 这个故事本来可以拍的凌厉好看 却变成醉鬼讲梦话/各主要场景那些建筑物们真的很美妙
全片唯一的亮点——那场古根海姆艺术馆的枪战戏,不过,好莱坞随便抓个导演都能拍个八九不离十,可惜了Tom Tyk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