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沉默的螺旋并非专有的传播学概念,而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偏正短语。沉默,即被言说,即自觉或不自觉地失去话语的权利;螺旋则是一种循环状态。
本文可见公众号 风影电影纪 上影节小记(一)《沉默的羔羊》 / 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羔羊》是本届SIFF最喜欢的影片,故尝试做一篇小记留念。
初次观看《沉默的羔羊》是在2016年初寒假的除夕夜。嘲讽完春晚后磨蹭到两点多无甚睡意,便打开电脑准备送自己一个新年礼物,最后在凌晨四点的房间里冻得瑟瑟发抖。当时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观感毫无疑问是恐惧,无论是故事本身还是故事之外的营造,都精准地描绘了受压抑者的恐惧。而当时毫不犹豫给出的五星自然也更多地出于最直接的方面:迷人的角色塑造、流畅的剧情推进与淋漓的恐怖体验。附带一些其他个人偏爱的元素,比如高扬的女权色彩,比如微妙的符号关系。后来再略作梳理,觉得影片的内在模型不过是弱小少数克服恐惧建立功勋改变命运的俗套故事,而呈现的效果却如此广袤而幽邃,不得不说是巨大的成功。
6月22日在大光明完成了大银幕欣赏的愿望。大光明前排向后倾斜的座位仿佛将人物的情绪倾泻于观众,大银幕以压倒的姿态形成侵略之势——这或许也是《沉默的羔羊》的一种正确观影姿态。所有逼仄的镜头与凌厉的剪辑依然令人心醉神迷,即使全然知晓最终的结局,夜视的段落依然看得战栗不已。
而在观影中似乎出现了一些新的疑惑,与之前潜在的疑惑混杂着重新灌入脑海。
之前一直觉得影片的中文译名虽然顺口,却非常古怪。“沉默的羔羊”与原先英文名“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是完全不同的偏正关系(英语语感不好的我只能从汉语的角度来理解)。中文译名中,“沉默”会更多地被理解为羔羊的静态特征,它或许是众多“喧哗”中的“沉默”,或许是“羔羊”这一群体本身的“沉默”,这样的沉默,都是附着于羔羊这一语义中心的。而英文的片名中,“羔羊的沉默”更容易被理解为动态含义,它暗示着羔羊“尖叫”的前史,暗含了两个状态之间的转变。“沉默”是语义的中心,也是需要被重点描绘的对象。毫无疑问,“羔羊的沉默”更为契合故事中人物的转变与表达的思想内涵。对于“沉默的羔羊”这一译名,我似乎只能理解为中国古典格律中对句平声韵的审美习惯遗存。
另一个问题是对“沉默”一词的定性。“沉默”不同于“安静”、“沉着”,它很少被理解为一种积极开放的姿态,它指向内向、封闭甚至是虚无。强者的沉默往往是力量的蓄积或权力的昭示;而弱者的沉默,几乎就等同于话语的失效与被压制。当“沉默”与“羔羊”搭配,被撕咬被吞噬的图景几乎是任何人都可以从童话故事经验中想象出来的结局。影片中呈现的却是“羔羊”从“尖叫”至“沉默”的转变,“尖叫”代表着生命的恐惧,而“沉默”反而是消弭的方式。这种以安宁与平和言说沉默的解读,并不是不可以,却值得质疑。
2014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作品,纪录片《沉默之像》讲述了杀戮者用权力使受害者噤声并成为英雄的故事。“沉默”的作用渗入事件的时时刻刻,人物的言说被压抑在沉默的表象之下。而《羔羊》中,“沉默”也走过了不同的影像化历程。
骷髅蛾之蛹在影片中具备核心的地位。
首先,蛹本身就是骷髅蛾蜕变中沉默的状态,躯壳中孕育的是生命的新阶段——或者说是“死亡”的生命延伸。然而影片中,蛾蛹被嵌入受害者的咽喉中。仿佛是杀戮者在将生理的死亡加诸受害者之后,又将沉默的符咒嵌入其魂魄之内,以构成安宁的假象。与此同时,这种外在的嵌入又形成了沉默的对偶:受害者无法言说,而蛹里的飞蛾亦无法挣脱。
影片中还有一处关于蛹的呼应。当Clarice拿蛹给昆虫学家研究确定物种时,辨别的方式以一段特写呈现:工具刀戳开蛹的头部,浓稠的汁液淌出;刀划开并揭下蛹壳,显露出骷髅的轮廓;而Buffalo Bill对女性受害者的伤害行为(的一部分),同样是撕开其皮肤,导向的结果同样是骷髅所象征的死亡;而那位背部留下双菱形痕迹的受害者,则具有骷髅蛾翅膀断裂留下的巨大伤口的含义。
在影片的主海报中,Clarice的口部同样被一直骷髅蛾所遮蔽。不同的是,海报中,骷髅蛾已经蜕变为成虫,而Clarice眼中则是Hannibal博士的血红。换言之,骷髅蛾作为“死亡”的象征获得伸张的权利,而Clarice却依然处于沉默之中,而博士成为沉默中可追逐的幻象。
第二个明显的沉默意象则是Hannibal的专用刑具,而这也是理解影片“沉默”概念的关键要素。沉默是人物被外界所加的镣铐,而非主动的选择。
食人是Hannibal博士的言说方式,而这种极为危险的言说显然也具备更深层的符号意义。最近大热的恐怖片《生吃》将“食肉”作为描绘的对象。食肉是不自觉的暴行,是家族遗传的本性,是与性融合的欲望表达,却也是一种抗拒社会规训并寻找自身自由属性的方式。Hannibal博士的行为似乎也可以作如上理解。(没看过前传)我们很难确定他的食人习性到底是内心本性的渗透还是社会高压的催化的产物。而假如是后者,那么食人正是一种对抗暴力机器的方式,是一种以反抗“沉默”为原初目的却又契合于杀戮之欲的方式,或者说,是世俗眼光中以“恶”为中心的畸形自由,类似《发条橙》。因而专用的刑具正是一种精细化的统治方式,企图遮蔽博士的话语权。
影片中还存在着一些以升值器为载体的沉默隐喻。传统观念中,男性外向的、主动的、侵略性的性别角色与其杏器官的突出有着形象的关联;同理,女性杏器官的内陷则恰好对应着一种退避与消极的文化属性。
影片中,Buffalo Bill作为生理上的男性,在社会规约中幻想着自己“应有的”性别转换。他将外升值器夹入双腿之中舞蹈,伸展双臂仿佛展翅的骷髅蛾;而他以性别转换为目的的侵略行为似乎有意将改变这种身体隐喻的沉默属性。但问题在于,如汉尼拔博士所分析的一样,他言说的主观动机是被社会所塑造出来的,他只不过是想象自己应该成为女性,并耽溺于这种幻象之中。这种表征上的言说实际上不过是对更深层自我挖掘的恐惧,因而无疑依然是沉默。
而在另一个场景中,Clarice含着笔杆的动作与神态似乎也有着类似的杏暗示。一方面,这似乎可以理解为一种潜意识中对男性杏征的模仿;另一方面,这也可以看作是类似《异形》中仿生人卷筒书本插入Sigourney Weaver口中娇河的表达。而以上两种可能的阐释都指向对Clarice探案过程中的实际话语权的质疑。
另外,Catherine被豢养时的枯井也是一个“塌陷”的具象表达,暗含着与“沉默”类似的禁锢以及其中的孤独绝望。
假如以上对“沉默”的语义以及具象表达的讨论可以成立,那就可以进一步从人物自身身份出发来探讨沉默的具体运作。
影片的主线兼明线是Clarice的探案过程,而暗线是Clarice的成长,或者说是身份转变:从学校的优等生到功勋卓著的探员。而这只是这一人物在影片中直接呈现的片段,Clarice的身份链条实际上并不完整。
在成为优等生之前,克拉丽丝是丧母后丧父的孤儿。她虽然并不真的如Hannibal博士所描绘的那样是矿工之女,影片中展现的童年家境也并未显露出拮据。但是在她的父亲去世后,她寄居亲戚家中,在半夜听到羔羊的尖叫而逃遁,独自成长。
此时我们已经无需再讨论她童年的真实环境,Hannibal对她的心理分析毫无疑问是正确的。这种孤独环境中的贫困与恐惧足以决定其底层弱者的身份,而父亲高大的形象始终是她心中挥之不去的烙印。而这种童年的心理模型随着生活的折磨逐渐长养出一种对相似的精神符号的向往——而联邦调查局则是可知的最高代表物。而她的廉价物品、她的口音等等来自乡村的成长印记也同样难以抹去——尽管她在面对Hannibal博士的诘难时言语上依然不卑不亢,但是Foster的表演足以传达出她内心的痛感。
与Buffalo Bill相同,他们都有着改变的渴望。这基本上是Clarice,作为一只“羔羊”的前史。她本身便是“沉默的羔羊”,只是她的内心在“尖叫”。
那么Clarice在功成名就之后的身份是什么?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影片同样已经给了答案。
在好莱坞的众多超级英雄电影中,英雄拯救的对象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底层的百姓往往是触发英雄至高无上道德感的按钮,也是英雄拯救的对象。而《沉默的羔羊》作为类似的主人公能力超凡的英雄主义故事模型,其不同之处又恰好在于其拯救的对象:上层人物。Clarice对待自己拯救对象的态度是仰望,而非俯视中的怜悯。这时,在这一行动中的道德感其实已经被弱化,反而为献媚与谄谀的解读提供了空间。
Clarice在初次得知Catherine被绑架的消息之后曾在电视上观看议员Ruth的求助视频公告。她用自己一贯以来的分析性口吻评价道:
她很聪明,把Catherine当作人而不是件物体,便很难对她下毒手。
然而这一句评价的背后是什么样的心理?难道真的是单纯的学术分析吗?
当Clarice抱着尖叫的羔羊时,她的身份是否与井底哭吼的Catherine相同,她是否同样的无助?而她却并没有开出“我妈是要人”这般条件的权力,她已经失去了一切依靠。
在潜意识中,这种赞美是否也是一种顾影自怜?——当初绝望的“我”,为什么没有他人可以拯救?
而这种理性化的分析,又是否是对今日的自己无意识的勉励?——“我”可以成为这样精明能干的人,我可以在这个社会谋得一席之地;“我”不再是“羔羊”,“我”不再发出无力的呻吟。
同样的段落中还有另一个一点:新闻报道明确指出,
目前不认为这场绑架有郑志动机。
似乎在强调这一段声明的纯洁性。假如我们将这个场景置换到当今的环境之中,酷爱解读的网友(包括我自己)则势必产生一系列阴谋式的联想:一个议员身份的女性,在传播力强大的媒体上,在广大观众面前,向一位罪犯求饶——这是否是一种“母爱”标签的宣扬?即使她的动机纯洁,我们难道就没有权利怀疑这一行为客观上的道德渲染效果?难道一个普通人,也拥有这样在电视上传达求助视频的实际权力?
那么Clarice的潜意识中除了解救生命的正义感之外,是否也有对类似权力的渴望?
而之后Ruth议员的真人刻画似乎恰好与这一点呼应。Ruth在机场与Hannibal相见,她的发型与服饰,她坚决的手势、果断的命令,如此种种无不让我联想到Clarice。只不过她身上的衣服是真正的上层人士标志,而她手上的权力也是真实可感的——即使在女儿危在旦夕的时刻依然如此,或者说,即使命运有诸多无常,而权力却依然可以赐予你最直接的效力。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做如此猜想:Clarice进入FBI之后功成名就的未来,正是Ruth议员的地位与生活。她努力从他人的庇佑中独立出来,她在教育的系统中成为一个未来的社会精英。而此刻,她的话语只是在所谓的学习成绩中彰显,她依然需要更为直接的可以发声的方式。她需要某种躁动的“尖叫”方式,来达到更高的地位——是为安稳的“沉默”。
与此同时,我们无法忽视的是影片中另外一位父辈形象,Crawford。Hannibal博士曾经质疑Crawford与Clarice间存在乱伦关系。我们从影片中也很容易看出Crawford对Clarice的着力栽培。这必然会让Clarice产生对童年时父亲关怀的融通。这种融通的情感进一步滋长,Clarice心中“父”的形象便完成了移植。Crawford不仅仅是可以庇佑Clarice的角色,也是Clarice渴望成为的外在形象。而这两种身份在Clarice心中也存在着博弈的关系。
最终,Crawford在指派任务时让Clarice去调查其他的资料而不是跟随他一起擒凶。Crawford还特意强调了Clarice在这次抓捕活动中的贡献,这可以看作一种“父”对女儿的鼓励或是安抚——而安抚往往并不能导向成果的分割。但是当时的情况中,Clarice已经无限地接近真相,她内心成为“父”这一角色的欲望已经在不断膨胀,但依然无奈于命令执行任务。
影片最终段落之前极具欺骗性的平行剪辑恰好暗示了这一重身份对位关系。因而当Clarice面对Buffalo Bill时,无论是看客观条件还是主观意志,她都不可能再回头去找救兵——她需要用这一场战役去攀登那个可以“沉默”而又无害于自身的位置,从而成为这个精英队列中的主宰者。而这一场关乎生死的较量,就是她仅有的“尖叫”方式。
这样梳理一番之后我们不难看出,拼凑上Clarice的前史与下文,她在这个故事中的角色转换就更为明显。
Clarice本来是民间底层的小人物,她的命运处于被支配的“沉默”之中;而她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改变自己的地位,而这唯一的方式便是顺着知识精英成长道路,努力成为更上层社会的一份子,并逐渐在这一利益体系中用实力占据应有的地位;在这一条攀登的道路中,她成功的方式是解救社会上层精英的后代,她渴望的庇佑同样来自社会的上层;最终,她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她并没有对这个社会体系产生丝毫的撼动,而只是,根据他们的规则,成为他们的一部分。
这看起来似乎是一种自我的张扬与女性的自立,但另一方面完全也能够理解为是自我对外界规约不自觉的认可与融入其中的潜意识。Clarice从底层到中上层的变化,不过是从一种无奈的失语到另一种可选择的“沉默”之间的过程。
社会精英阶层的游戏规则终归消解了底层自我构建的可能性,一种话语权吞没了另一种话语权,最终形成了这个沉默的螺旋。
以上解读或许只是我自己的意淫。但是可以反映的客观问题是,不同社会阶层之间话语权之间存在的吞噬与遮蔽的关系。阶层的罅隙之间,这种“沉默”与“尖叫”看似相互矛盾,而实际上却导向了唯一的结论。
“羔羊”的“沉默”,是加入“猛虎”的队列,还是构建“羔羊”自身的平等地位?
我们浮沉无定的人生,到底从一环到另一环的失语,还是某种真实的自我话语构建的尝试?
甚至跳脱出来,我自己的这篇评论,是否也只是一种对“知识分子”身份的无意义模仿?
这些都尚不确定。而电影不能,也不需要给我答案。它选择开放式地呈现,便已是最大的真诚。
愿世界上永远有《沉默的羔羊》,愿你我都不再是“沉默的羔羊”。
《沉默的羔羊》几乎可以算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能够反映美国社会犯罪问题的一个经典,而且,这个影片非常好的继承了好莱坞恐怖片基本的尿性和传统的恐怖片模式,也让人感到非常惊奇,将恐怖的氛围和悬疑侦探的元素巧妙地结合。而影片中的场景大多数都是以封闭的室内环境为主,整体的场景构造让人感觉更加的扑朔迷离,而且,封闭的室内环境会给人一种动作性的突破感觉。整部电影所营造出来的那种氛围,就像是把所有的人都引入到了整体影片的扑朔迷离之中,这样一个象征性的人类潜意识世界看起来非常的具有特点,而影片中最特别的地方并不仅仅在于它的恐怖和悬疑氛围,更在于他通过对于人的心理的一种探索,找寻出了美国社会的恐怖最为玄妙,也是最为根本的社会根源,这个主题非常的生话,而且主题给人的印象也极为深刻。
借鉴,不妥私信删。
《沉默的羔羊》可能是获得赞誉最多的恐怖片,甚至高过库神的《闪灵》。安东尼霍普金斯的表演改变了恐怖片和悬疑片中杀人狂的面貌,自打他老人家演过汉尼拔以后变态角色外表就都变成人畜无害彬彬有礼的了,听古典音乐成了一件特别吓人的事,比那种舞刀弄枪满脸横肉的角色吓人一百倍。
和所有的杰作一样,《沉默的羔羊》表达的主题也远不是仅仅塑造了一个卓越的变态这么简单,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这么精致的一部电影如果没看出那些极其用心的小细节真的是可惜了。
名字中隐藏的秘密
影片中Lecter博士提供给Starling的两条最重要的人名线索都是有意误导,但是也都通过其他方式给出了真的线索,是有意的放长线来钓Starling这条大鱼,引诱她一次又一次的回来。第一条线索是两人第一次见面,博士让Starling去找他从前的病人Mofet,还把这个名字拼出来了。但聪明的Starling没有被名字误导,而是从前面那句话,通过Yourself这个线索和Hester Mofet的另一种组合The rest of me找到了博士给出的真实意图,发现了他的秘密仓库,于是博士赞赏的决定帮她破案。第二条线索是给参议员的,还是一条字谜,在他和Starling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时被破解。Louis Friend,重新排列组合后是Iron sulfide,Fool’sgold,同样,博士再次指点Stariling给出了破案的关键。
既然导演这么喜欢字谜,那我们不妨从主角的名字入手看看有什么秘密吧。
Clarice Starling。Starling是欧琼鸟的意思,这种鸟漂亮,体型小,夏季吃蛾子等害虫,冬季吃植物果实,但不毁坏植物,是农业的益鸟。这种鸟群居,能一起躲避游隼这种大型猛禽。Starling同样美丽,娇小,灵活又聪明,身边还有一个同样美丽聪明帮她出谋划策的黑人女同学。如果说水牛比尔是骷髅飞蛾,那Starling正是他的捕食者。她的名字Clarice则来源于拉丁语Clarus,意思是光明,结尾她在黑暗中击毙水牛比尔后,阳光便从外面照进地下室。博士显然注意到她名字的含义,第一次见面在贬低Starling时就用了“Stink of the lamp”,”You fly back to school now little starling”,前一句显然指她的名字,后一句的Starling显然指的是她的姓和鸟的共同之处。
Hannibal Lecter。汉尼拔的名字简单的多,Hannibal既是吃人魔Cannibal的谐音,也是古代迦太基名将的名字。Hannibal将军最光辉的军事杰作无疑是率大军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出其不意的击败罗马,被后人称为军事战略之父,暗示博士的雄才大略。Lecter可以有两种解释,首先Lecter谐音Lector,他是Starling的导师。其次Lecter来自古法语的Lechier,饕餮,暗示Hannibal吃人。
Multiple Miggs。汉尼拔的狱友。Miggs意思是尿,不洁,真是人如其名。他的外号比名字有趣,Multiple的意思是多重人格,这哥们虽然外号Multiple,但我们只看到了他的一重人格,其他的人格呢?我们从弗洛伊德的视角再看一下那条关押博士走廊吧,第一个牢房关的是一个看起来强壮又凶狠的囚犯,他显然对Starling有兴趣但并不粗鲁,不妨把他理解成汉尼拔的id;第二个Miggs是最粗鲁的,是汉尼拔的ego;汉尼拔住在最里面,没有铁栅栏,隔开他的是厚厚的有机玻璃,最里面的博士便是他的superego,那么走进这条走廊便是走进博士的内心,Starling和他的Superego对话同时也是在和其他两个对话,所以对话结束时三个人都发了疯。我们知道较猥琐的第二重人格在博士叨叨了一下午以后咬舌自尽了,如果理解成超我杀死自我那就有趣得多了,博士的形象在我心中越发高大了。
Catherin Martin。被Starling救出的女孩的名字,基本上她就是另一个Starling。Martin的意思是燕子,对应Starling,也是拉丁语Martinus,也就是战神。而Catherine是希腊语Katharos,也是光明的意思,对应Clarice,姓和名都和Starling对应上了,如果把这两个人当作一个人来看影片就有意思的多了,会在后面详细分析。
猎人和猎物
影片开场的第一个镜头是高耸的树林,然后镜头下移,高耸的树林中小小的Starling拉着绳子奋力的爬上山坡,第一个镜头就交待了影片的主题,这是一个女性上升的故事,但是需要有人引导(绳子),而博士和Crawford就是这根绳子。Starling穿暗色的衣服、阴沉的天气和忧郁低沉的背景音乐暗示了Starling内心的苦闷。
影片的每个场景中的角色都可以分为两类,猎人和猎物。但总体来看汉尼拔、Starling、水牛比尔、Catherine Martin和女参议员都即是猎人也是猎物,他们在这两者之间的身份转换是影片最有魅力的地方。从一般性别角度来讲,男性是猎人,女性是猎物,而影片中的女性却无一例外都是以弱胜强的好猎手,这一点让这些女性角色充满魅力。
影片中多次出现捕食者的镜头。首先是在博士的仓库中,Starling手电最先照亮的物体是一个展翅的猫头鹰标本。在希腊神话中猫头鹰是雅典娜的爱鸟,是智慧的象征也是凶残的猛禽,正如博士一样。猫头鹰盯着Starling,强化她已经变成博士的猎物,正在一步步走向博士设下的“圈套”。Starling去找昆虫学博士鉴定虫蛹戏的第一个镜头是从巨大的暴龙化石开始的,然后镜头下移到Starling走在一大堆巨大的恐龙化石中间,既是在强化弱小的Starling是猎物的意向,也是暗示她在内心深处是一个捕食者。水牛比尔在绑架Martin时用了一个主观镜头,通过比尔的绿色夜视仪紧盯着Martin,又是一个捕猎者的暗示,只是最后这个捕食者被猎物反杀。
四场经典对话
《沉默的羔羊》是一个话痨片,大量的人物塑造是通过对话完成的,尤其是Starling和博士的几场对话相当精彩,可以说这几场戏是拍对话经典中的经典,让我们从这几场对话戏入手分析这部电影,看看博士是怎样一步步反客为主的和两个人的关系是如何升华的。
第一场对话在精神病院,是最精彩也是最重要的一场戏。Starling是奉Crawford之命来医院降服博士的,但关于博士的信息都是在说这个“猎物”如何危险。在通往博士牢房的路上Chilton医生和Starling一路向下。当医生讲述博士吃了一个护士的脸心跳没超过70的时候两人停在了一个红色大门前,此时用了红色灯光,红色永远暗示危险,为博士从猎物转换成猎人做铺垫。
博士的出场就不同凡响,穿着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站在牢房中。此时的博士就像动物园中的猛兽一样被关在笼子里,但你还是会害怕,就和在动物园游客依然不敢离笼子太近一样。博士首先要求看Starling的证件,并要求“Closer please,Closer”。结合前面Crawford和Chilton的交代,这个” Closer ”简直令人不寒而栗。毫无悬念,博士发现了Starling是个临时工。
“ Jack Crawford sent a trainee to me?”
一句话,就让博士处在了挑选的角色,而Starling被动的等待被挑选。博士一下由猎物变成了猎人,而原本被派来“狩猎”博士的Starling成了猎物。在后面的镜头中,博士无论是对调查表还是水牛比尔案都缺乏兴趣,那都是他已经知道的事了,他只对Starling这个人有兴趣。这里关于博士只用了两种镜头,谈论Starling时用特写镜头,谈论其他话题时用近景。而拍Starling全程都用近景。这是博士在对Starling的狩猎,猎手靠的这么近,无助的猎物似乎唾手可得,就问你怕不怕。
这场戏中,Starling一直是坐着的,而博士全程站着,即便最后Starling返回牢房博士依然是居高临下以张开双手的姿势向她喊话,博士始终在捕食者的位置上。值得注意的是博士从不眨眼,他所有的眨眼和闭眼都是刻意为之,这是其实是在模仿猫头鹰的眼睛,是捕食者的眼睛,不眨眼一直盯着你,盯到你全身发麻。
两人见面第二场戏的张力比一场戏弱不少,因为两个人不是头一回见面了,也有了具体内容可以聊。在Miggs死后博士应该是被Chilton医生折腾的挺惨的,没有那么威风凛凛了。而Starling也刚刚从雨夜调查回来,浑身湿淋淋的。博士坐在地上,Starling这回没有凳子也坐在地上,两个人平等了,谈论的话题也更加深入了。首先他问了一个令人尴尬的话题
Do you think Jack Crawford wants you, sexually? True, he is much older, but do you think he visualizes scenarios, exchanges, fucking you?
问题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博士的想法,某种程度上他把Crawford当成情敌了。
博士肯定了Starling的才干,决定帮她破案。这场戏中博士站了起来,但是在讲条件时是背对着Starling的,这里用了近焦镜头,背景做了虚化,强化了这段话并非是博士和Starling讲,而是更高层,暗示他明白这种事Starling是说的不算的。整个对话Starling都是在仰望博士,而博士在仰望更高处,又是一个权力的暗示。Starling预感到罐子里的人头和水牛比尔有关系,追问凶手是谁,而博士则说“Allgood things to those who waits.”这句话是说给他自己的,他在等水牛比尔的下一个猎物,一个大猎物。
第三次见面的戏颇为有趣,这场戏开篇Starling站着,博士坐着,变成了博士仰望Starling,权力的关系变了,因为Starling拿到了谈判筹码,博士每年可以去一个岛上度假一周,条件是如果Catherine死了条件就作废。而当两个人交换信息时,Starling坐下了,两个人又变成了平等的关系,博士马上用“Poor Catherine is waiting”来威胁Starling,而这恰恰是Starling刚刚威胁过博士的条件,看起来她更着急呢。博士更深了一步,直接问她童年最可怕的记忆是什么。Starling很坦诚地讲了父亲遇到袭击去世的经历,博士也给了很有用的信息。“If Ihelp you it would be turns with us too.“博士无疑是喜欢Starling的。这场戏是两个人关系的转折,博士开始表达自我了,说了一些值得玩味的话。”I think it would be quite something to know you in private life.“,还称赞了Starling ”Clever girl, you’re so close to the way you’re gonna catchhim”。大概是这句话振奋了Starling,可能这是她女性魅力之外的聪明才智首次得到认可,连问了两次”Why“。Starling的表现相当放松,第一次强势的要求“Quid pro quo“尝试夺回对话的主动权。最后一组对话时第一次出现两个人同框的外反打镜头,博士的脸映在玻璃上,堪称影史上最吓人的正反打。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近。
第四场戏最为暧昧。Starling主动的来送画,局促地不自信的玩手指头,始终不安的走来走去。博士则完全像一个Boss,从办公桌后和举着的书后面露出头。当知道Starling并非奉Crawford之命而来时博士说“People would say we are inlove.“还有点小得意,显然如果他把Crawford当情敌的话他已经胜出了,然后直截了当的戳穿了Starling关于岛的谎言,一点都不气恼。这次是博士不等Starling先分享直截了当的把所有要点都简明扼要的告诉了Starling,当Starling希望博士多说一点时博士拒绝了,显然他也知道他剩下的时间不多,要好好利用这个时间听一下Starling的故事。这个故事非常有趣,也是全片的核心,在后面单独分析。
这是两人第一次隔着铁栅栏说话,谈话的最后博士的大特写镜头中的栅栏完全消失,两人的关系得到了升华,最后博士更是轻轻的抚摸了一下Starling的手指,非常暧昧的特写镜头
灯光和色彩
整个电影的色调都是阴沉的,这是为了表现影片阴沉的主题,天就没蓝过,永远是灰色阴冷的。大多数戏是室内,少数的机场室外戏不是阴天就是黑天,或者在不见天日的高耸的森林中。给Starling的光永远是三点光,毫无瑕疵的三点光,这是我们《平原游击队》拍双枪李向阳的用光,特点是可以把人拍的很好看,突出英雄人物的高大全,但是阴影较弱,缺乏层次感。这种用光一方面呼应她的名字“Claris”,另一方面也突出光明与黑暗之争。
很多观众认为博士是一个完美的人,甚至他就是神,但显然不是,他对Starling是有令人不快的小想法的,更不用说他还吃人。那么导演是用何种方式误导观众的呢?我觉得还是他的用光。一般来讲这么邪恶的一个人应该比较暗,至少也要像教父一样半明半暗,摄影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反其道而行之。博士大多数镜头都是和Starling一样的三点打光,只是主光源是带一点点顶光的,有一定角度,光很硬,脸部阴影面积不大但是对比度非常强,造成一种完美但是又有一点点吓人的感觉,就像大型食肉动物,优雅但危险。缺点是不够吓人,于是影片中偶尔也用一些其他的打光方式。
两人第二次见面的戏前半段屋里的灯是关着的,所以博士坐在暗处,这里一点点微弱的光源是顶光,而开灯后的几个镜头用了顶光逆光,也是博士最吓人一幕。同样如果只打一个眼光也能让人一下子就变成恶魔,这是光影的魔术,爱死剧组拍的这些照片了!
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博士在球笼中穿白色。美国重刑犯从来不穿白,都是穿橘色,原本这场戏中博士也是穿橘色连体服的,在安东尼霍普金斯的建议下改成了白色。这是成功的改动,一是在后来博士越狱的戏中白衣服染上血特别吓人,二是白色是神圣的颜色,教皇就穿白,强调博士是完美的、神圣的,还用了轮廓光补光,更增加了神圣感,眼部的补光让这一段有点吓人,时刻不忘提醒你这是一部恐怖片。
博士越狱的戏用的也是顶光,效果不是一般的吓人,尤其是他抬头沉浸在哥德堡变奏曲中的镜头不要太精彩,害怕。安东尼霍普金斯的表演固然牛逼闪闪,但这牛逼闪闪的最终效果的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光影和色彩。只要光这么一打,是个人都吓人,就是朱迪福斯特也能分分钟化身吃人博士。
从虫蛹到蝴蝶——水牛比尔的身体困惑
影片中三个主要角色都有身份认同方面的困惑,水牛比尔想要获得女性的力量;Starling希望在男性主导的FBI中获得一席之地;而博士的问题则要复杂的多。影片只对水牛比尔和Starling的问题给出了解释,博士的部分则做了留白处理。
水牛比尔是非常有趣但是经常被忽略的角色,他并不想变性,只是想获得女性的魅力,这而这个魅力既包括女性的外表也包括母性等女性的特质,他有一套非常复杂的内在逻辑,但除了Starling和博士没人关心他的逻辑。Starling问过博士,水牛比尔的爱人是否是transvestite,博士给了否定回答,说他只是简单地抑郁狂暴症,Tedious, very tedious,言外之意水牛比尔有趣得多。和Raspail一样,水牛比尔根本不是一个transvestite,从他和脱衣舞女郎的照片可以看出他的性取向是女性,根本不可能是transvestite。另一方面Starling自己也回答了这个问题:“There'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ranssexualism and violence. Transsexuals are very passive.”
那么水牛比尔到底是什么问题呢?我们可以看到水牛比尔身上有纹身和乳钉,这是一种对身体的改造。身体的改造并不是对身体的不满,而是对身份的不满。纹身与其说是一种对身体的改造不如说是对身份的改造,一些纹身爱好者每年都会在身上添点东西,旧的纹身总会被自己接受,一旦接受纹身就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变成了旧的身份,只有通过纹上新的作品来重新打破身体的束缚。这和每年都要买新衣服没什么区别,人人都会通过换衣服来转化自己的身份,但不是人人都能接受通过纹身来改变自己的身份认同,而基本没有人能接受水牛比尔这么变态一样给自己做一身人皮套装。我相信水牛比尔最初的欲望也是从服装开始的,他是一个狂热的缝纫爱好者,只是这个狂热越来越不受控制,最终发展成人皮套装。
水牛比尔想得到的并非女性的身体,他贪图的是女性的魅力。一般热爱妇女的男性是贪图女性身体的,他们能感受到女性的力量并且为这种魅力折服,但并不渴望获得这种魅力,完全不。水牛比尔对女性魅力的热爱在于他想获得这种魅力,他想通过自己获得这种魅力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对这种魅力的男性式的热爱,用语言解释起来简直像绕口令一样含混不清,我们还是看看电影是怎么表现的吧。还记得在即将大功告成的时候他在做什么吗?他对着镜子戴上假发和五彩的大花围巾,穿着丝袜扭动身体,口中念念有词
I'd fuck me.
Come on.
I'd fuck me hard.
I'd fuck me so hard.
这段真的是挺变态的,水牛比尔从来没有强奸他的受害者,这是一种男性的自大,因为那些胖女孩并不符合他的审美,他喜欢的是照片上那些苗条的脱衣舞女郎。但现在他想fuck胖女孩皮囊中的自己,真的太变态了!在他眼中那些女孩不是人,不是吸引他的对象,只是是物品而已。Starling的洞察力很棒,还记得她怎么说的吗?“If he sees Catherine as a person and not just an object, it's harder to tear her up.”可惜参议员的话并没有起到这个效果,最后还是Martin通过绑架了水牛比尔的小狗拖延了时间。更有趣的是水牛比尔这么凶残的变态杀人狂居然真的挂念他的小狗!看来他对女性魅力的渴望并不仅仅在于女性的外表,还有女性本能的爱,他可以像男性性犯罪者一样把女性当成一个Object,但不能把小狗当成一个Object,这是他的内在逻辑,只是这个逻辑一般人不懂,起码FBI不懂。
女性的身材其实也是男性主导社会下的标准。苗条更多是由于男性审美决定的,而Starling在描述受害者时用“Big girl”,而不是”fat”,这是女性对其他女性身材的宽容。导演真的是用心,处处都在不遗余力的diss男权社会。
女性外表的魅力和爱的力量——Starling的身份困惑
在第一次见面时博士是这么评价Starling的:
You're so ambitious, aren't you? Do you know what you look like, with your good bag and your cheap shoes? You look like a rube. A well-scrubbed, hustling rube, with a little taste.
Good nutrition's given you length of bone, but you're not more than one generation from poor white trash, are you?
And that accent you've tried so desperately to shed: pure West Virginia.
What is your father, dear? ls he a coal miner? Does he stink of the lamp?
How quickly the boys found you. All those tedious, sticky fumblings in the back seats of cars, while you could only dream of getting out, getting anywhere, getting all the way to the FBI.
博士说的对吗?简直对极了!差点就给Starling说哭了。但有一点,他倒是肯定了Starling的女性魅力。Starling是非常漂亮的女人,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却非要靠实力。影片中多次强调Starling被看这个动作,这是女性魅力的体现。片头Starling去找Crawford,电梯中一群身高比她高一头的男性盯着她;第一场命案案发现场警察们不怀好意的盯着她;在FBI训练场跑步时,一群男性学员回头盯着她看;在机场一个男人盯着她看,她下意识地把皮包换手,这是防御性的动作;在自然博馆中,昆虫学博士直接邀请Starling共进晚餐,那家伙的眼神实在让人印象深刻;而Chilton医生直接就问Starling是否要在巴尔的摩过夜……
影片多次表现了世界对女性的不友好,水牛比尔是怎么得名的呢?
It started as a bad joke in Kansas City Homicide.
They said "This one likes to skin his humps."
这里用的Humps,非常不友好的词,这是性犯罪的受害者。尽管水牛比尔从来没有强奸过他的“猎物”,但警察们依然用Humps这个词,这是男性主导下的男性世界,自大蒙蔽了他们的眼睛,所以他们不能成功,而Starling能。
甚至影片中她的两个导师也对她也“不怀好意”。
第一次见面汉尼拔时,旁边的Miggs说“I can smell your cunt!”博士让她把这段话重复了一下,然后把鼻子凑近了防弹玻璃上的孔,然后说“I myself cannot.”这里用了一个鼻孔的从下往上拍的大特写,强调了“嗅”这个动作。他闻到什么了吗?当然闻到了!这是“the embarrassing truth about Miggs.”看破不说破是礼貌,是体面。即使没闻到,这个“Smell cunt”动作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性骚扰了。如果把Miggs理解成博士的另一重人格就更让人不安了。还记得Chilton医生怎么说的吗?
“A pretty, young woman to turn him on. I don't believe Lecter's seen a woman in eight years. And are you ever his taste! So to speak.”
Turn on既是让博士开口说话,也是性唤起的意思。Chilton医生虽然令人生厌,但他的这句是没错的。只是博士没有那么肤浅,他或许爱上了Starling,但那是更深层次的爱,而不是肤浅的通过帮助Starling事业上的上升来交换性。
Starling的另一个导师Crawford也是有问题的。第二次见面是博士直截了当的这样问:
Do you think Jack Crawford wants you, sexually? True, he is much older, but do you think he visualizes scenarios, exchanges, fucking you?
Starling聪明的用“It's the sort of thing that Miggs would say.”搪塞过去了,但我相信博士说的也是对的。
Crawford的出场非常有趣,他叫Starling去找他,但自己却不在办公室,当Starling专心看水牛比尔的资料时Crawford安静的出现在门口。他可能刚刚出现,也可能站了几分钟了,在安静的“欣赏”Starling。两人随后的对话也非常有趣,Crawford靠在椅子上,双手放在脑后,这可不是一个应该出现在办公室的姿势,尤其不应该用这个姿势面对下属。他对Starling也是一个挑选和评价的态度:
“You grilled me pretty hard, as I recall, on the Bureau's civil rights record in the Hoover years. I gave you an A.”
“A-minus, sir.”
“You grilled me”但是我给你一个A-,决定权依然在我。随后Crawford换了一个姿势开始谈工作
在结尾时,Starling顺利入职FBI,Crawford远远地看着,还握手道贺,他明显专程来祝贺Starling,对其他人并没有兴趣,甚至对Starling本人也没有兴趣。在Starling接到那个令人毛骨纵然的博士的最后的电话时给了Crawford一个穿大衣离开的镜头。这些细节都显示了其实Crawford其实是有汉尼拔说的“wants you sexually”的。更有趣的是毕业典礼上两个帮助Starling的昆虫学博士也出现了,三个人站成一排,好像Starling在检阅她的爱慕者一样。
OMG,这就是Starling生活的环境,祝她好运。
但魅力带来的不总是不尊重,Starling非常善于利用她的女性魅力,利用,而不是滥用。她懂得和Chilton医生调调情来获得一些便利,但是当Chilton医生阻挠她工作时马上态度强硬的让他去和US attorney's office谈。这是很让博士特别欣赏的优点,“You had been courteous and receptive to courtesy. You had established trust, with the embarrassing truth about Miggs.”可悲的是,这些无礼并不只来自于Miggs和Chilton医生,还来自于她周围所有的人,她真的摆脱得了吗?最后救了她命的还是她的魅力,水牛比尔并非死于优柔寡断,而是死于对Starling女性魅力的贪婪。他在黑暗中抓来抓去并不是一种炫耀,而是看上了Starling的一头秀发了,这是女性无与伦比的外漏的特征,有些人就是喜欢长头发的你懂的。
Starling的苦恼是明明那么聪明那么努力,大家却都盯着她的美丽,这种苦(快)恼(乐)还真是一般人是体会不到的。她的服装风格一直是很中性的,包括她受到博士称赞的手提包也是一个男士公文包,只有当她需要施展女性魅力时才会穿裙子、丝袜和高跟鞋。影片在这方面十分克制,从来没有一个镜头拍过Starling的下半身,只有一些全景镜头透漏了这一信息。汉尼强拔看穿了她的这一特质,所以说“Do you know what you look like, with your good bag and your cheap shoes?”实际是嘲弄她太过刻意的卖弄风骚,这确实深深地刺伤了Starling,博士真的是心狠手黑。
最终引领Starling抓获水牛比尔的也不是她的外表,而是女性特有的细心和共情能力,她对水牛比尔内心渴望的好奇引领他找到了凶手。当她揭开水牛比尔的杀人逻辑时兴高采烈地向Crawford汇报:
Starling:He's making himself a woman's suit, Mr. Crawford, out of real women. And he can sew, this guy, he's very skilled. He's a tailor, or a dressmaker……
Crawford:Starling ……
Starling. That's why they're all so big, he has to keep them alive so he can starve them awhile, so he can……
Crawford:Starling……
Starling: loosen their skin……
Crawford:Starling, Starling, Starling! We know who he is, and where he is. We're on our way there right now.
短短的几句话被打断了3次,可见Crawford并不关心水牛比尔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目的就是抓住凶手,但是他猜错了。对人的关心和共情Starling真正的力量所在,是属于女性的力量,也是女性经常被忽视甚至被视为弱点的能力。博士相当欣赏她的这个能力,在博士眼中她是圣母的化身,圣母的强大在于爱而非男性暴力的力量。
其他人的困惑
这部电影中最吸引人的既不是Starling也不是水牛比尔,而是博士。博士一共只出场了16分钟,这一角色也并不丰满,他的内心究竟藏着什么没人知道,但显然这是个有故事的人,肯定不是Chilton医生说的“A pure psychopath”。和影片中其角色一样博士也有诸多困惑。还记得第一场戏Starling是如何激怒博士的吗?
You see a lot, Doctor. But are you strong enough to point that high-powered perception at yourself? What about it? Why don't you look at yourself and write down what you see? Or maybe you are afraid to.
真是非常漂亮的反击!戳到了博士的痛处啊,博士能帮Starling解开心结,谁能帮博士呢?安东尼霍普金斯接这个角色时曾经问导演汉尼拔是个好人还是坏人,导演回答他是个好人,只是困在一个疯狂的灵魂中。这个小八卦从侧面补充了主创对人物的理解,当然解读影片最好还是从影片本身中寻找证据了。后来的《少年汉尼拔》解释了博士的吃人动机但显然不能让人满意,这样有魅力的角色如果不留下点神秘色彩那就太乏味了。
水牛比尔的第一个受害者Lippman对自己的身体也有不满。她是个胖子,影片用了 big girl这个词,还挺政治正确的。她的房间里挂着性感女星麦当娜的海报,藏秘密的盒子是一个芭蕾舞小人的八音盒,都暗示了她也对自己的身体有众多不满。其实无论博士、Starling、水牛比尔、Lippman还是你和我,有谁对自己的身体满意呢?只不过化妆和健身是社会接受的形式,整容和纹身的接受度就小了,到了水牛比尔这个程度那就是精神病了而已。
牧羊人和羊——牺牲的主题
片名《沉默的羔羊》就告诉你了,这是个关于宗教的片。羔羊的意向在圣经中出现了几百次,最有名的就是耶稣是上帝的羔羊。在影片中羔羊也有多重含义最表面的意思就是Starling故事中的童年阴影,她想拯救的那只羔羊,但这样就太肤浅太无趣了。深层次可以理解成Starling就是羔羊本身,她美丽又无助的走进了邪恶的世界。这个世界既是FBI的男性世界,也是博士和水牛比尔的邪恶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她如何生存?谁来拯救她?博士并没有保护她,而是教会了她如何做一个牧羊人而非猎物。某种程度上来说,Martin就是Starling的化身。Martin在落入水牛比尔魔掌后没有束手待毙,她敏锐的发现了水牛比尔的弱点,绑架了他的小狗给自己争取了时间。Starling救她的戏颇为耐人寻味,当她哀求Starling不要离时用的是这种语气:
No! Don't you leave me here, you fuckin' bitch!
Don't you leave me here! This guy's fuckin' crazy! Please!
非常有趣的对话,Fucking、Bitch和please的联用。而当Starling离开后,Martin的叫声反而停止了,不是应该叫的更厉害吗?这段对话完全可以理解成Starling内心中的矛盾对话,是她克服恐惧战胜自我的的过程,拯救Martin也是拯救自我。
在水牛比尔被击毙后,Martin怀抱小狗走出魔窟,小狗的毛卷卷的,看起来就像一只小羊一样,也是对应Starling抱着羔羊。Martin和Starling一样,她们虽然坚强又强大,但是始终没有丢掉女性的爱的本能。
更进一步的理解是Starling的救世情结。世人是羊,Starling是救世主,这负担对她来说太重了,“It’s too heavy”而世人也包括博士和水牛比尔一样的变态,这是一种态度。Crawford和Chilton医生或者是在利用博士,或者直接把他当成怪物。而Starling为了理解水牛比尔的行为方式甚至无视Crawford的忠告:“you're to tell him nothing personal.Believe me, you don't want Hannibal Lecter inside your head.” 勇敢的和博士这样的魔鬼做了交易,而这个交易是女儿被绑架的参议员不愿意做的。可以说为了保护无辜的世人真正牺牲了自我,也是这点让作为魔鬼的博士感动的几乎落泪,这买卖做的值啊!由此她成了博士心中的圣母,圣母的强大在于爱,而非暴力。
关于牧羊人和羔羊的意向影片中也多次出现,Lipman家中的窗台上装饰着十字架、耶稣和羔羊的木头玩偶。尼拔在监狱中的最后一餐要了extra rare的羊排,这是复活节的传统食物,他当然不打算真的吃这一餐,这是他重出江湖的庆祝仪式,也呼应了Starling羔羊的故事。
一些有趣的细节
片中有几处有趣的细节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真的蛮有趣的,列出来供参考。
1. 美国国旗的意向。国企在影片中出现了4次,第一次是博士仓库中覆盖汽车的国旗;第二次是越狱后用红白蓝三色的布条装饰死去警察的尸体;第三次是水牛比尔缝纫机墙壁上的国旗;最后是比尔被击毙后窗台上的小国旗。影片中似乎有一些段落在影射权力,但是并没有指明。
2. 纳粹符号。水牛比尔的地下室中有两处出现纳粹符号。一处是水牛比尔的床单,有趣的是这两个纳粹符号是橘红色的,可能并不是纳粹,而是印第安图腾中的符号,或许对应印第安战士剥头皮的习俗。另一处是水牛比尔家里的奇怪海报“Open your eyes American”或许和美国国旗是某种对应。在流行文化中,纳粹符号并不一定真的代表纳粹,更多的是象征反政府和反社会,或者是种族主义,流行文化受众中能理解国家社会主义的大概不多。
3. 参议员挺像年老版的Starling的,发型很像,她想救女儿却不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不愿意和博士玩Quid pro quo的游戏,这是权力的傲慢吗?她有母性吗?她的傲慢更体现了Starling牺牲的伟大。
4. 为什么叫《Silence of the lambs》,为什么不是《Scream of the lambs》?
5. 《哥德堡堡变奏曲》和圣母百花大教堂。本来想单独写的,但这应该是第二集《汉尼拔》的主题。博士喜欢古典音乐,因为古典艺术的标准是绝对的,古典绘画画的准就是牛逼,古典建筑盖的高就是牛逼,古典音乐的韵律就是牛逼,这都是有绝对标准的。博士对古典艺术的喜爱也强化了他全知全能的形象,仿佛德古拉伯爵,而剧中的警察直接就问了:“Is he a vampire?”非常有趣。
2021SIFF NO.9 一些女权主义和酷儿元素:没钱做变性手术的trans渴望化茧成蝶 从丑陋的buffalo蜕变为美丽的女性 最后磨刀霍霍碾压弱者 披上女人皮做的外衣 女警察努力扮演男性气质以适应工作环境 对抗自己内心软弱的lamb的啼叫 依然免不了周遭种种刁难 但她巧妙地化歧视为优势 破解了困局 两种性倒错的策略 前者被指认为“病态”需要被惩罚 后者则力求被理解、争取合法化 而Hannibal将两者统合起来 他证实了同一机体如何共存着文明、礼节的外壳与Cannibal的内里 如利刃般刺破所谓理性社会 也开出了一剂解药——“正视你的内心”
同时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剧本的电影,影史只有三部,另外两部是《一夜风流》和《飞越疯人院》。
親愛的朱迪,當時我還不懂人為什么會有那麼深沉的夢魘……
如果汉尼拜尔教授不整天嘴上念叨着吃人,和他共进晚餐一定是世界上最迷人的事情。★★★★★
重温经典,发现现在多少影片借鉴了它。。。很喜欢沉默的羔羊这个隐喻,虽然我也不确定它到底暗示了什么。。
面对阴险、深邃、睿智的眼神,面对善良、疑惑、稚嫩的眼神,我同时看到了一丝迷茫与矛盾,对人性理解上的茫然,对自己内心世界与离经叛道的行为的矛盾辩解,他们对自身性格的了解都是那么的缥缈,这也许就是两人吸引对方的共通点吧!
手指触碰的镜头好美!
案情嗲,克拉丽丝和两位中年导师的暧昧更嗲。Scott Glenn演的这种清高消瘦性压抑的冰山美人最诱人了,大部分观众均沉迷于以汉尼拔为中心的CP只有我觉得"随便谁都好快推倒克劳福德呀"吗
“颇具匠心地将恐怖片与侦探片结合成一体,采用希区柯克式的悬念手法和现代恐怖片的心理分析,将观众引入了象征性的潜意识的世界。警察为了捉一名杀人狂魔而不得不求助于另一名杀人狂魔,这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荒诞与讽刺意味。影片一直在寻找人类社会的恐怖之源,最后得出了一个“由于秩序本身的问题造成的,反过来危及秩序的犯罪病例”的结论,这使得影片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
汉尼拔努力的向克拉丽丝揭示社会的堕落,人性的虚伪,即便是中情局这种标榜正义的机构,也在与权势作着险恶的勾结;平日里人模狗样的上司、同事,私底下也在与金钱作着坑脏的交易;人们以友善示人,而以自私和怀疑自处。温顺而善良的羔羊从来得不到上帝的安抚。
喜歡那場變態者在鏡前的独舞,實話說這篇小說真是不怎么樣,但電影成就了奇跡。
正是因为米国没有卤煮火烧和烩羊杂,就连爆肚、溜肥肠,酱爆肝尖,火爆腰花什么的都没有,所以作为美食家的汉尼拔很尴尬,常常为了一份食材而绞尽脑汁,大费周章,其实。北京欢迎你,大可满足你顿顿吃卤煮的愿望。
Jodie Foster太美了天哪我都要心动了!
所谓经典就是无论什么时候翻出来,都能让人回味许久,值得反复琢磨研究。其实小说本身并没有多么出彩,但安东尼·霍普金斯却超一流的演技诠释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
二十年后再看,注意力已不在汉尼拔和福斯特身上。福斯特与她导师之间的关系倒吸引了我。沉默的羔羊,其实是女主本人,而导师恰好是压抑她的那个人(影片中男权笼罩的心理暗示当然还有好几处),他的伪善表现在三个地方,一是在葬礼时,他回避将案情告诉女主,后来又伪善地跟她解释给自己洗白;二是在女主寻找线索时把电话打给导师,听到他已经动用特种部队去抓人了,才知道导师根本没把他掌握的案情进展跟她提及,也根本不信任她的意见;三是庆功会上,导师根本没有为她感到骄傲,反而意兴阑珊,提前离场了。这些细节,强化了女主沉默的羔羊的身份,如果没有汉尼拔的出现,谁会在乎这样“她”的感受,这也是整部影片成立的基础。第一次探监时,旁边“狱友”还用精液猥亵她,可是谁曾想,第二天汉尼拔便弄死了他,成全了两人的精神投靠。
安东尼·霍普金斯的顶级表演~~
T-BAG出现之前,安东尼大叔一直是我的绝对偶像。
狼受重伤救下羊,约定三生诉衷肠。为爱流浪有歌唱,相互扶持去远方。
棒就一字,看完后记住那句话“勇敢的克拉丽斯,如果有一天你的羔羊停止了尖叫,你会来告诉我吗?”
变态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文化有姿势的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