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我不是一个俗人,我也知道这部电视剧制作并不是那么精良,演员演技也很尴尬,可不知为什么,我就是想给这么一个很俗的电视剧打满分!我就是喜欢那几个老头儿整天叽叽歪歪吵吵把火儿!我就是喜欢那满嘴东北大碴子味儿(我是陕西人)!都第十季了,哪部国产电视剧能拍这么多年?这可是陪我长大的电视剧啊!满分!!!!
编剧是不是嗑药了?什么鬼剧情?一群神经病乱搞什么?什么大龄青年理事会,这不胡扯吗?说好听了,是一帮老人当月老帮着年轻人撮合婚事,说不好听的就是一帮老神经在拉皮条。而且整部剧情还是老套的每一部都得重复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各种误会,各种解释,最后又各种和好。这种烂俗的剧情观众都已经看的烦透了,难道就不能有点新鲜的吗?如果真的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加入或者没有什么突破的话,那还不如早点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了,现在一部一部的会员坑钱真的好吗?
谢永强大学毕业那会,我还在上大学;现在谢永强都有三孩子了,我也快博士后出站了。这个电视剧啊,属于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往好听了说是江郎才尽,说白了,就是黔驴技穷。
本山大叔当年精心构建的那个乡村乌托邦终于崩了。
它也没法不崩。你这一个电视剧整这么老长,本来有点挺好玩的梗啊、段子啊啥的,前头也都用的差不多了。越往后越难编。开头还是个正经八百的电视剧,到后来就成了小品的大杂烩了。我看都搁那骂说这回大龄青年理事会这个剧情整的不好,这玩意其实也没招,好的不是以前都给用了吗?这都第十部了,也没啥好主意了,就整出来这么个不着调的玩意。
而且它也不是说到第十部咔嚓一下就崩了。前头就有预兆。咱就不说别的,就说老往里加新人。当然,这事也属于是没招。你要是不加新人怎么拓展剧情啊?加了新人这不才能有新的矛盾、冲突吗?而且人家拿钱拍的电视剧,肯定也得往外推推自己的徒弟啊啥的。但问题是你这不停的往里加,只进不出,结果就整的人越来越多。一集电视剧,还谁都得照顾得到,一会这个一会那个,咔咔来回切换,结果就是,剧情给整的稀碎。
再说,这个团队多少也是自己不上心。咱就不说别的吧,就说几个bug。那彪的呵的宋晓峰,开头说是刘大脑袋的弟弟,后来不道咋整的,就变成王云的弟弟了。赵四媳妇,开头叫王秀美,不知道啥时候改名了。徐会计也是,跟着改名。这象牙山村这两年是流行改名还是咋的啊?
说实话,这电视剧最开头还算是挺写实的。后来就完犊子了。咱不说讽刺不下县啊啥的。关键就是你能不能整的真实点。别整的不管谁要创业,咔一下就成功了,就著名乡镇企业了。再一个,人设就是要崩吧,也别崩的太厉害。就小梁那样式的,你给我找出来一个我看看。你要是说你想咋写就咋写,那不就没劲了。
其实当初拍到永强和小蒙结婚、厂子都干起来了,这电视剧也就基本属于是到头了。完了还非要往下拍。剧情烂点也就忍了。你们自己能上点心不?要是自己都搁那瞎糊弄,那就没招了。
很难用好或者坏来评判“乡村爱情”这部电视剧。
很多人觉得“乡村爱情”是个系列烂片,但又看得停不下来。我的评判:“乡村爱情”是一部社会风俗画卷,乡村已经不是那个乡村,但爱情还是那个爱情。
这篇文章是我研究“乡村爱情故事”的一点心得,希望大家喜欢。如果你喜欢,还有下篇。
往上数三代,谁不是农村的?不用数三代,这部剧里边的爱情,家长里短,跟城里人没啥区别。
“乡村爱情”里,象牙山四大家族天天为了点鸡毛蒜皮斤斤计较,城里人也为了蝇头小利勾心斗角。
“乡村爱情”里的“爱情”符合这样的规律:没有的得不到(宋晓峰、史泰松等),得到的留不住(小梁、李大国等),远去的放不下(谢大脚等),城里人的爱情基本也这样,所以电影《非常勿扰2》里李香山说“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一、“乡村爱情”:北漂青年的心灵港湾
跟城市知识分子谈“乡村爱情”,总有一种怪怪的氛围。
大家知道我在熬夜看“乡村爱情”后,发出诡异的笑。大概是因为:“乡村爱情”是一部很俗的电视剧,我都在北京打工了,就应该干点上档次的事情。
人最真实的一面往往都跟档次无关。这部剧能播到第十季,陪伴大家12年,就因为:有成千上万没档次的人是它的忠实粉丝。这些人像我一样,白天在大城市“搬砖”,晚上回到出租屋,躺在单人床上,靠这部剧回血,治愈白天在“工地”上锱铢必较寸利必争勾心斗角的身心创伤。
所以,乡村爱情是很多像我一样的北漂、沪漂、广漂……XX漂青年们的心灵港湾,白天大家都是Robin、Jack、Pony、Eason,拒谈“乡村爱情”这样的俗物,到了晚上,却在“乡村爱情故事”里,变回那个本真的十里铺村二蛋。
数据显示:“乡村爱情”从第八季开始网络独播,40%的观看流量来自大城市,那些刷弹幕想睡杨晓燕的多是城市青年。95后的小同事左手快手右手抖音,我们这些30岁的城市漂泊青年,成了“乡村爱情”的忠实粉丝。
二、“乡村爱情”背后,东北乡土文化强势输出,席卷全国
这两年,外界对东北的评价不太乐观,都说“东北衰落”、“共和国长子变共和国弃婴”,如果让象牙山村的村民来评价这些说法,八成会来一句:“自己家里事情还没整明白,净搁这儿瞎操心”。
外界担心东北的时候,东北早就摸索出了一套“娱乐业振兴东北”的路子。
“小猪佩琪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老铁666”,网络直播就是东北人的天下。最近有个《偶像练习生》,听说99个预备偶像中就有20个东北人,占比超过20%。
先前的小品王、春晚担当本山大叔在剧中演王大拿,刘老根大舞台在很多城市红红火火,可以说,东北已经形成了一种难以逆转的“文化贸易顺差”。
最长寿的国产电视剧“乡村爱情”系列,在被“现代都市情感”题材霸占的影视市场里,强势地输出东北现代乡村生活,并保持长久的成功,难能可贵!
这部剧还抱住了腾讯这条大腿,海一样的流量,更让这部电视剧盛况空前。内容俗不俗先不说,这部电视剧的长盛不衰本身就是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
三、“乡村爱情”铁粉心声:活明白了才能发现乡村爱情的现实
我从什么时候开始迷上“乡村爱情”?已经记不清了。
到了30岁,我明白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这部剧。刚开始是因为:在象牙山村,面对这些要么傻、要么虎、要么口吃、要么腿不利索的人,我能找到形象和智商的优越感,到后面我发现:他们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他们的世界观才是最牢靠的世界观。
以最新一季第10季第33集为例。皮长山和谢兰一家准备在城里买房,先首付再按揭,无非是从象牙山村搬到松山镇,或者最多搬到开原市,为的是儿子皮志高能获得更好的教育。
这让我想起了我爸。小时候,我爸为了我们兄妹三个更好的读书,拼尽全力从小山村搬到了县城。后来到了我们这一代,也是拼尽了全力希望留在大城市。买房、买车、择一高处居,这样的人生代代相传。
第10季把主题放在了村里的大龄青年婚姻问题上,成立了一个“大龄青年婚姻理事会”,村里几个闲不住的老头老太太,天天操心别人家大龄青年的婚姻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按照老一辈人的观念:人生无非是成家立业传宗接代,买房买车结婚生娃。5年前,我特别不认同这个观点,但现在看着这部电视剧,想着我爸妈几年前就说过这样的话,觉得这才是话糙理不糙的人生道理。
电视剧艺术加工的地方在于:真正有婚姻问题,需要成立理事会的,是像我老家那样的西北贫困山区。问题的根子也不在于男女青年拖延着不想结婚,而在于: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结婚的彩礼成本高昂。
只不过,电视剧用另外一种避实就虚的方式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欲知更多分析,请看下篇。
这部剧在腾讯视频上可以看。
↓↓↓↓↓
里面好多人物性格大变,赵四媳妇怎么成这样,尖酸刻薄,浓装红嘴唇。黄世友这个角色太尴尬了,娘炮。宋小风当总经理纯粹就是瞎拍,大高个保安就是一个脑残,这句剧所有人智商都下限,导演是在比傻。 演员全变胖了,各种强行的广告,导演脑子里有屎,剧情狗血,就这还必须会员才能看,腾讯也是越来越没品了。 以前的乡村爱情还有点赵本山的味道,老四,刘能,如今江郎才尽了,拿出个这玩意。真丢人。
十年了,谢广坤真是招人烦十年都没变
当你翻了一圈电视发现只有乡爱10能看的时候。。。。。。
之前刘流当导演挺好的 现在的导演是不是SB啊 ?通篇铺音乐 音编应该也列入行业黑名单
有乡村爱情才叫过年呢~
真要较真的话 各个方面都不值五星 但是为什么要对这种剧纠结呢?忙了一天回家看点简简单单的剧不是挺好的吗,不懂那些准时看通宵看看完又上豆瓣来喷的人逼格是有多高…
付滃当总导演了以后给自己加好多戏 大个儿真是我看了这么多部乡爱最讨厌的角色 比李大国这货还讨厌 为什么有人不懂智障又没眼力见儿的角色绝不会有任何喜剧效果 只能窝火 这季真是好无聊
从来没看过下雨的镜头
假如广坤是你爹,假如大个喜欢你
东北版权力的游戏
村与情之歌之权利游戏开演了。
集街舞,金融,政治,生活,爱情于一身的农村情景剧
四哥走的第一天,想他。
说黑权力的游戏的人。。。我的天。。你咋就能这么没有幽默感呢我的天。。真是一点点幽默细胞都没有太可怕了……i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过年的时候能全家一起看这些二百五,很开心。这就是这类小品类电视剧存在的意义。
追了11年的电视剧,从来没有失望过,尽管剧中人物都发福了,那也没有关系,比起其它剧的千篇一律的瘦,这个比较入眼
请问象牙山还有没被苏玉红染指过的男人吗?
第一集就说谢飞机跟兰妮定娃娃亲了,这剧我估计能再拍20年。另外,这小蒙是一季一个样啊,这一季我看着还以为是迪丽热巴呢
唉,怎么说呢。乡爱看到今天,终于出现了让我最讨厌的人——大个儿。这人的双商简直低得令人发指。不明白为什么他的戏还这么多。今后有他的戏基本会快进跳过。还有,尼古拉斯赵四的戏基本在宾馆的床上演,这是在影射什么嘛?
看的尴尬,下面有人居然还说是东北版权利的游戏,请别黑权力的游戏
这一季比上一季好笑很多,明明知道是套路,但还是笑的很开心。打开这部剧的正确方式就是快进2倍的速率播放。
「乡村爱情」是我已知的大陆电视剧唯一拍到第10部的。感觉和「老友记」一个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