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的男性角色主要就四个:Old Nick,Joy的父亲Robert,Joy母亲现在的伴侣Leo,当然还有Jack——但他还是个幼儿,一头长发也模糊了性别,作为“男性”在前半部分影片中的重要性不高。 一切因Old Nick而起,男性是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男性的残忍和无情在Old Nick身上表露无遗,他面对追求女性的无能(=不能正常结婚生孩子只能靠绑架=不会沟通只会用暴力表达),除了生理需要在精神方面低标准要求;对自己亲生骨肉的不在意,包括杰克假装生病时他不急着及时送医,假死时也没表现出一点悲伤,倒是马上想到草草埋葬了事。 这其实是男性一种非常原始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是男性的本性。现代社会男性的进步,其实就是学会一定的女性化。学会让步、包容、怜惜,学会爱。因为残忍和无情适用于在远古时代活下去的需求,而现代社会不仅要活下去,还要高质量地生活。可是Old Nick没有这些品质,他的生活就是简单地“活下去”。他是男性不堪一面的极度夸张。 Joy的父亲Robert,要比Old Nick进步得多。他是一个中产阶级的丈夫和父亲,如果没有绑架事件,他的人生算是美满幸福。可是他的致命伤在于“逃跑”:女儿失踪后不堪打击逃离妻子,找回女儿和外孙之后却不愿直视Jack,在Joy和Jack后期疗养的时间里也再也没有看见他露面。可以说,他的能力只够保全自己,所以每一次他都选择靠牺牲家人来渡过难关。 暴力和逃跑是远古时代男性的必备生存手段,从这一点来看,Robert仍旧没有洗去他身上原始的色彩,也不算一个合格的现代人。 而Joy母亲现在的伴侣Leo,展示的是一个理想的男性形象:内心柔软,善于沟通,富有爱心。影片在他身上的着墨并不多,但都是积极的描写。从Joy的母亲,以及回家的Joy和Jack最后是由Leo——而不是跟他们有血缘关系的Robert照顾这样的剧情设置来看,可以理解为他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男性形象,是我们的美好愿望。 最后说到Jack,前半部的时间里,他都是仅仅以儿童形象出现的,包括一头长发、哭泣、需要喂奶等等,在房间里囚禁的日子使他成为了一个会说话的婴儿。但在他决定剪掉长发那一刻开始,他的男性特质就显露出来了:他开始接受母亲不是总在身边,他交了同年纪的小男孩朋友;最后,他与房间还有个告别仪式,他堂堂正正地进入了新生活。 在Jack身上,他没有遗传到Old Nick的残酷无情,也没有遗传到Robert的懦弱胆小;他是母亲生活的曙光,也是母亲逃出房间的动力,我们可以理解为,他是我们对新一代男性的希望和寄托。
唤起心中童年的叙事诗 这部影片的光环太多,可以写满整张宣传海报,如今俨然成为颁奖季中最佳故事片的热门选项。其实放眼背后主创团队,2014年圣丹斯独立电影节出跳的《弗兰克》导演,原班剪辑和音乐制作人马。外加请来了汤姆.霍伯导演,一系列影片《国王的演讲》《悲惨世界》《丹麦女孩》的金牌摄影师:丹尼.科恩,为该片大量的密室封闭环境拍摄,带来了不可或缺的保障。 导演:兰纳德.阿伯拉罕森,继上一部根据《以眼杀人》回忆录改编的《弗兰克》之后,这次的《房间》,也是改编自同名小说。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全全由作者独立编剧。故事有关于被绑架的女性,以及她与儿子被囚禁的遭遇。令该片之所以荣获诸多赞誉的,不仅仅故事对绑架困境的刻画,还有后面大半部分回到现实后的反思,以及该片不同的审视角度——孩童的眼光。
像这样,讲述孩子眼中的世界,用他们纯真的心灵,写照社会与现实的庞杂。个人最近一次是在《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中见到,其中表现的是战争与集中营。而这部影片是在通过孩子的角度,来讲述虚幻与现实世界的更迭,真实世界之大,以至于无法用言语形容。所以,影片采用了诗的形式,借用孩童的口吻,念出哲理般的诗句。 <图片1> 一个小男孩儿,在一间仅有十平方米大的毛坯房间里长大。影片以杰克五岁生日的早晨展开叙述,通过杰克逐一与房间里的水池、浴缸、椅子打招呼为引子,360度的带领观众一起参观了这个特别的“房间”。即便母亲每天的眉头是紧缩的,但是这样的地方,对于年幼的杰克来说,已经是天堂。这里所有的东西,他都喜爱,最重要的是,母亲永远在自己身边。 当生日过后,母亲尝试将事实真相告诉他时,他是不接受的,他甚至说,他想要回到四岁。相信每个人也很难想起,心中的童话世界破灭是在哪一天,到底是哪个天杀的人,拆穿了公主与王子的梦幻国度,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魔法,一切都要通过努力奋斗而来,自己终将要独立的走过一生,父母不会一直陪在自己身边。影片中,并没有机会在正常环境中成长的杰克,却还要负担更繁重的任务——拯救自己的母亲。 <图片7> 在母亲再三的劝服下,杰克要装病,装死,在地毯里滚动,记住停车、大叫、跳车、求助的步骤,以便逃出变态绑架犯的魔掌。这样的故事,在平静地交代完毕“房间”的环境之后,第二天母子就开始酝酿“房间”的出逃计划。这使得影片的前一个小时,剧情紧凑,悬念十足。而丹尼.科恩的摄影,让这间小小的毛坯房,变成了孩童视角中,童话的梦幻屋。旋转的镜头里,满墙的涂鸦作品,各种食品包装的海报贴画,鸡蛋壳串起来的装饰品,每天唯一会带来光亮的天窗,在母亲睡觉时,跟墙壁上的树影玩耍的孩子,一切都如此美妙。 影片再一次令人们看到了,无论贫穷还是困境,在孩子的眼中,世界一样美好。他们最深的牵绊,就是陪伴他们的那个人。如同《如父如子》中感觉不到生活条件差异的交换子们。而影片中,当杰克开始拆解玩具汽车的时候,象征着他的童年已经开始瓦解了,尽管他不情愿接受,但是他内心是相信母亲的,他逐渐学着接受母亲口中的真相——这个房间才是个虚设的牢笼,外面的世界才是真实的。即便他五年来,接触到所有真实的东西, 都是来自这个房间,而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说都是电视机里的魔法,才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虚无世界。 当这样的错位认知被生生反转,非常有意思,又充满哲思。当脑海中的意识不同了,眼睛里所看到的事物,也就随之不同了。为了那个未知的真实世界,杰克要独自面对坏人,完成求救大计。他虽然嘴里央求着,可不可以等自己六岁再做这件事,最后还大喊出:“我恨你!”的气话,一切的愤怒,都来自于离别与恐惧。而当他在卡车后面,滚出毛毯,看到不再是框在天窗里的天空时,看到真正的树枝和树叶时,就连天线都显得异样的神奇与美丽。三个从近景,到特写,再到局部眼神的镜头,递进式的交代了杰克的心境与感知。此时的他,如同第一次走入森林,感知世界的 IA:EVA 一样,看到了真实,进入了社会,成为了一个“人”的真实个体。 影片中的杰克,虽然一直被母亲称呼为Good Boy,但是他一直是留着长发,像个女孩一样,没有清楚的性别特征。直到影片的最后,他完成了将母亲从实体的牢笼里救出,又帮助母亲走出了心灵的困境之后,他要求外婆给自己剪发,将头发交给因为抑郁而嗑药住院的母亲,希望可以将自己的力量,传递给母亲。剪发之后,他又有了一起踢球的邻居小伙伴,最后还有了自己的小狗,融入了家庭,迎来了母亲的回归,才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小男孩”。
外婆说的那句:“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是我们每个人使彼此变得更坚强。”,这是影片中很重的一句话。虽然杰克未必会懂,他的方式只是对母亲说,不要再做第二次,就好了。在孩子的世界里,对于父母,只要他们归来,不抛弃自己,就没有不可原谅的罪过,令人感动。杰克在影片中,至少有四至六首独白的诗篇,大约是两首在狭窄拥挤“房间”里,两首在医院中,两首在新家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是杰克熟悉外婆家后,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时说:“在这个世界里,有着无数的门,门背后有着无数的房间,事情一件接一件的在那里发生着,人们总是在忙碌着,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天堂在哪。”。 影片中,杰克的世界观是被调转的,从童话到现实,但是五岁孩童的心智是单纯且美好的。而他的母亲正好相反,已经是成人的她,当然清楚知道,自己是被拐骗的受害者,是被囚禁在房间里,与世隔绝的受难者。但是,在她与杰克相处的五年中,她是位伟大的母亲,含辛茹苦,不忍心也要残酷的打破杰克美好的童年与幻想。但是自从出了房间,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她又退化成了当年那个17岁的偏执女孩儿。父亲对于杰克的不接受,令她气愤,母亲过度的关怀和参与,也令她焦虑。她忍不住抱怨母亲七年前对自己说的话,那样也许就不会跟着伪善的骗子,去看什么小狗。 她必须自己重新经历,在家庭和社会的包裹中,从一个17岁青春期的女孩儿,重新长成为人母的过程。她总是担心杰克不喜欢玩具,只会看动画片,跟这个社会和世界没有联系,然而其实没有联系是她自己,当年的朋友和同学早已经不在,她没有完成学业,也没有工作,她才是那个令人最担心的对象。在把这个真实的世界带给杰克之后,她需要的是跟杰克一起,重新经历成长。 <图片8> 影片完美的收尾,在杰克提出的,想回到“房间”去探访的请求。母亲极不情愿的回到这个简陋后院的小木屋前,杰克问我们的Room是不是遭遇打劫了,因为一切他熟悉的家具都不见了,只剩下几件物品,凌乱的躺在墙边和地上。像电影开篇中,对每一件家具和物品说早安一样,杰克跟每一个仅剩的物品说再见。最后他对母亲说:“妈妈,对房间说再见。”,母亲亦在嘴边呢喃了这句告别。在杰克的眼中,这里虽然糟粕,但是也是自己最开心的童年,这里有模糊不清的电视、有马桶蓄水池可以航行纸军舰,而母亲永远在自己的身边。
影片无数次的令人感动,因为挚真的情感。令人难受的是童话世界的颠覆,虚无和真实,哪个才是更适合我们的地方,复杂的家庭和社会关系,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间,受到伤害,也会不小心伤害身边的人。而赤子之心,永远是守护我们的力量,走丢了,就奋力寻找回家的路,走错了,就避免下一次的犯错。影片这样虚幻与现实世界观念的找回,进而揭露了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问题,难怪可以在评论界和观众的口碑中,得以双赢。 在多伦多电影节的时候,初看这部影片,也只是听闻口碑很好,完全没有预料到评奖的结果,以及后来的走向,也算是没带任何偏见的,感受了影片唯美的镜头,接受了孩童心灵的洗礼,以及令人深思的人物角色在家庭与社会中面临的困境。我们每个人,作为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社会里的小房间中的人,着实需要更多的外界联系,人也好,事也好,宠物也好,因为,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 2015年11月18日 小玄儿记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
#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
#新老电影混剪系列
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3.5入;被小主角打动好多次,那个在成人眼里充满黑暗龌蹉的“房间”,却是他童年梦幻的乐园,可以和光影追逐,可以和家具嬉戏,孩子无穷的想象让密闭空间变得无穷大,前半部拍得既美丽又残酷;融入外界后线索较芜杂,没有处理好,“你又救了我一次”和告别仪式真催泪。
获救或创伤治疗的故事本身俗套,杰出之处是对那个孩子经验的世界的展示,我们都曾独有那个先验的经验主义的特异时空,却最终被这个符号的单一世界取代,有人温柔告别有人没有告别有人甚至忘了它的存在。问题不在于world解放了room,而是我们应该将room扩展至world,如果这真的是德勒兹的世纪。
“我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每样都试试…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东西,有时候还很恐怖,但是没关系,因为还是你和我在一起…”缩小的房间,变大的世界,2015像《阳光小美女》一样的惊喜黑马之作。结尾和房间再见有强力泪点:“再见盆栽,再见椅子一号和二号,再见桌子,再见衣柜,再见水槽,再见天窗…”
#LFF2015# 前半程在room里是有趣博眼球的地方 但后半程逃脱room之后才是决定该片是鸡汤还是严肃戏剧的时候 然而后半部分表面化了所有实质性问题 两位主演都一级棒 可惜沦为了亲情鸡汤
用孩子视觉掩盖一个冰冷世界,第二次走出“房间”说byebye才真正的走出了房间。“我是个坏妈妈”“但你是妈妈”。世界险恶,但还是很美好的。故事不煽,依然感动。
克制而细腻,在基于母亲的事件论述和儿童视角中获得了平衡。前半部分和后面的节奏把握都很好,小演员的表演令人震惊,一个孩子的真实而纯洁的灵魂,大美。
小童星的演技天分闪耀,令人惊叹,不是该给个表演奖的问题,是险些威胁了小李子。故事讲述了两次出逃:一次是物理性、空间性的;一次是精神性的“心牢”,说导演后半段跑题走偏的,大概心理预期只满足于看个惊悚片。原声音乐的作者是谁?中间高潮部分完全照搬<点球成金>的一段旋律,听得也是出戏。
小演员没提名最佳男主角,一定是为了把小金人让给莱奥纳多。
被偷走的岁月,被伤害的生命,被禁锢的灵魂,终将被希望和善意救赎。
多伦多人民眼泪奖吧。Room是牢笼,母子俩一直都在逃脱,前半部是身体逃脱,后半部是心理逃脱。前半部有噱头博眼球够精彩,母子第一次在外面世界拥抱时无比催泪。但之后对心理上的转变的处理有点软塌塌,能感觉已经克制煽情,但试图从小孩儿的视角来描述心理上的微妙转变似乎难度过大,没拿捏好。
电影开场一个半小时:卧槽原来这孩子是男的!!!
女警察询问那段。。热血沸腾
终于明白为什么纵然逆天如卡罗尔里面的女王大人,今年影后的赔率还是不如 Brie Larson了,演得真好。虽然后半段节奏有瑕疵,但故事说得挺完整 #向过去告别才能拥抱新生活的开始,否则就永远是个阴影#
后半段差了点,仍然是个不错的故事,主要是两个演员太棒了。某场戏太催泪,哭得不能自控。
小男孩才是真正的主角,故事站在受害者的视角上,讲心理自救,母亲努力让儿子和同龄的孩子一样,故事选择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切入点,环境改变到内心改变,一切都以小男孩的情绪展开,很有难度,所幸小男孩的演技是奥斯卡级别的,剧本是模式化的类型片写法,前一个小时非常完美,拍的工工整整。★★★★
真人真事改编,可惜拍得流于表面了,完全没有被打动到。顶着锅盖说一句:小男孩演得其实比妈妈好...(第一次看女人在电影里素颜这么久)
没想到是这样一个故事,小男孩扮演者雅各布·特伦布莱的表演实在太让人惊讶了!以小男孩的童趣视角来推进一个悲惨的故事,屋里屋外,成年与童真,既对立,又统一,“我本该高兴的啊”。最后小男孩跟那些物件告别的时候,太揪心了。但有一点不太通吧,施虐者为什么抛下了小男孩儿?
在房间里你是我的全世界,走出房间也不会害怕,因为我们依然在一起…这句话是孩子说的,但同样适用于母亲,甚至可以说其实是孩子拯救了母亲!片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似容易接受些,但实则更让人觉得残忍,男孩的独白好多地方直戳泪点,无耻弗兰克来演外祖父很出戏,最后这条线也不了了之了
Babadook 2.0.娘送我一颗烂掉的牙,我还娘一头秀发,这母子情的信物把那些男女,男男,女女,各种爱情全比得没影了。最爱的角色其实是奶奶的丈夫,是要多温柔善良的人才能耐心去慢慢抚平脆弱的小心灵。
确实好电影,低成本,无炫技,本以为会很无聊,没想到俩小时里基本没有走神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