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关于老男人的青春期
这片子是我上个学期的Exam writing课上,那个时不时爆个粗口的有着浓重口音的大不列颠国老师推荐给我们的。
大一的课程确实无聊。整天来回来去的拿一本《Global issues》做文章。逼的人人在签名档上挂上I konw nothing about this fucking world, so what?
某次无聊的EW课上,大不列颠男人第N次尝试问我们一个关于世界经济的问题,底下依旧是一片死鱼眼或是以手扶下巴,低头作飞速翻书状。男人无语,点开Youtube,搜了那段Voodoo economic给我们看。
片子里的教授口沫横飞的坚持问着同一个问题:What's voodoo economic?底下的同学们有的翻白眼,有的张口结舌,还有的打着瞌睡流着口水。姑娘们打扮打扮,小伙儿们拾掇拾掇。Voodoo economic混着电音节奏在四十来平米的教室回荡。
男人说:这是我最喜欢的片子,我曾经是那些学生,只是没想到如今却成了那个老师。Mia Sara是他曾经迷恋过的女孩儿,可现在也快成半拉儿小老太太了。
老男人的青春期就这样埋在了我们这帮倒霉孩子手里。看着那本该死的GI每年重新出版一遍,里面却只是将去年的数据涂涂抹抹弄成今年的。看着一帮帮倒霉孩子脑袋空空的进来再脑袋空空的走掉。老男人的青春期无奈的被生活嫖了一把,连嫖资都没留下。
大不列颠男曾经也是个纯爷儿们,纯的。继承了所有大不列颠男的优良传统:喜欢足球,还是流氓式的。他约摸还喜欢Guns N Roses,新专辑刚出那会儿还在课上放了首给我们听。又约摸还喜欢点儿先锋电影,一回课上放了本片子,从头到尾就是一男人骑着机车在巴黎大街小巷狂飙。
当然,如今的大不列颠男在一帮中年男人里还算是颇有血性的那种。偶尔喜欢冲着我们声嘶力竭:Just answer the bloody question!但见着他腼着那个有着发福趋势的肚子在学校操场上拼杀的时候,怎么都觉着这家伙被活活的蹉跎了。
扯了一堆蛋扯远了。这电影搁87年那还算是挺热血了。仨小青年,其中两个还是小情侣(那可是活活的早恋阿)翘了一天的课,既不是逃出去打电子游戏,也不是去开Sex party(详见American pie),而是去作了一次城市观光旅游。其间穿插了教导主任的围追堵截。搁在那会儿的中国,那就是美帝国主义堕落文化腐蚀,教唆社会主义小苗苗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啊。
当年大不列颠男热血的小心肝儿咯嘣的一下就被这青春期影片打动了。如今的青春期影片泛滥的都快赶上A片了,只是我文艺的小心肝儿依旧像当年的大不列颠男一样被片子开头和结尾的那句话嘎嘣的打动了: Life moves fast. If you don't stop and look around once in a while, you are gonna miss it.
2 ) 肆意生长vs循规蹈矩——一部被忽略的好电影
1986年美国上映的校园电影《春天不是读书天》 强烈的黑色幽默深刻的揭露了校园的弊端,展现当代学生的生活现状:“坏学生”费力的生活观大大不同于好学生姐姐和自己的朋友,装病逃课开着1960年的法拉第到另一个城市的园游会上大唱《twist and shout》,其中高超的装病及其善后技巧让人叹为观止,性感的爵士舞步让人闻鸡起舞,机敏的随机应变让人忍俊不禁。
生活在同样的社会圈,教导主任为了证明费力的逃课伎俩被折腾得得惨不忍睹,好学生姐姐因为弟弟的成功逃课心生强烈不满而事后与吸毒男一见倾心在警察局热吻病帮助费力顺利完成装病计划,一直听从父母安排过的唯唯诺诺的死党朋友马力在逃课经历一整天的惊险刺激后纵然醒悟踢坏老爸珍爱的法拉第开始自己的人生,觉悟以后,人生难道不是一种肆意享受的过程?
1986年上映被忽略的校园电影《春天不是读书天》,强烈的黑色幽默深刻的展现了当代学生的生活观——被收回教条束缚的人群的生活满意度远远低于肆意生长的“坏学生”。上美术史不如去美术馆品世界名作,交名作读后感不如混进园游会在展览车上表演猫王,学校里谈情说爱不如拉着女朋友巧扮火腿肠大王混顿大餐。
不一样的价值观不一样的生活经历,循规蹈矩指不定是心理扭曲,大道上的路牌远远没有小路上的野花让人怡然自得。一切的生活价值,就是费力说的:人生匆匆,若你不偶尔停下来周围看看,你会错过很多。
3 ) 摆动你的臀部,拥抱你的春天
有幸看这部冷门佳片得益于我们的美国外教,在一次英语课的末尾,她给我放了Ferris Bueller站在巡游花车的舞台上,唱着Twist and Shout,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黑人群众跳着欢快的舞步,妙龄女士迅速摆动着自己的臀部,老总在摩天大楼里rock了一把,就连小baby都在婴儿车里手舞足蹈。
作为一个倡导及时行乐的个人主义者,我真是爱死了1986年的这个春天,天气好得不可思议,于是翘掉一天的课,不是去吸大麻、性交派对、在朋友家喝个酩酊大醉(这都是American Pie和美国后来性喜剧的主题,不是么),而是开着朋友老爸的车去市区兜风:看棒球,蹭高级餐厅,逛博物馆,参加游行。Bueller是一个聪明、好运而又有点坏坏的男生,兄弟马子,法拉利和皮衣,欺骗家长和捉弄教导主任,他一样也不落下。
这是美帝国主义堕落文化,要是在1986年的中国那是想也不敢想的,就算放到25年后的现在,不要说忙着高考的高中生,就连大学生也不敢来这样一次华丽勇敢的冒险。在这部电影里,几乎每一个看过的人都会被一句话打动:Life moves fast. If you don't stop and look around once in a while, you are gonna miss it.很多有关青春和人生的文章,新锐派的都在宣扬一个观点:有些事,现在不做,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了。在高中和大学,不翘课不恋爱不狂欢不惹事,以后也许就没有年轻时的活力和热血了。时间过得很快,就像白驹过隙,春天不是读书天,在这么蓬勃的春天里还钻到书本里,简直就是对宝贵青春的亵渎。
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不仅仅是在主旨上,对每一个人物构造也相当丰满立体,从他们的角度也能很好地反映出美国社会的问题。
Cameron,Ferris最好的朋友,也许是家庭的原因,总是胆小怕事,开了老爸的法拉利出门却还是忐忑不安,也许是年代久远的关系,觉得他穿着稍短的吊带裤和皮鞋显得格外滑稽。当他知道法拉利被那个停车管理员拿去兜风后,那癫狂的穿越全城的尖叫和僵硬呆滞的表情简直是点睛之笔,从游泳池跌落水中达到自我救赎的同时也肯定了Ferris对他真挚的友谊,为他后来疯狂地摧毁以前碰也不敢碰的父亲爱之如命的法拉利的行为起到了充分的推动作用。法拉利的毁灭,意味着他终于勇于对抗生命中对他的压榨和管制,这也使他完全有力量去have a chat with his father,面对家庭里的种种不忿和委屈。
Jeanie,Ferris的姐姐,费了导演花极大镜头去描述。跟Cameron不同,Jeanie有着一颗不甘拘束的心,所以才会对弟弟嫉妒很深。在警局遇到的那个英俊男子正是她人生的转折点,在爱情(抑或青春期的悸动)面前她学会了释放,只有把内心的种种情感:羡慕、伤心、郁闷、委屈、生气、爱恋,完全释放出来才能得到解脱。最后关头她出人意料地向弟弟使个眼色,帮助他走出困境时,她才真正明白,一个人的快乐与他人无关。
Ed Rooney,训导主任,在这部电影里完全成了一个大反派加倒霉蛋。开头的两节课很有代表性,自问自答和一个字一个字讲课,无聊至极,也蕴含了Ferris翘课的根本原因——与其坐在教室受催眠术,不如拥抱春天——简直就是给美国教育当头一棒。而滑稽的Rooney则代表了学校,不仅被Ferris玩得团团转,被猛犬追得落花流水,还在校车上受到了极大的侮辱,证明了企图扼杀学生自由思想的教育是失败至极的。
看片段的时候,根本无法辨认出这居然是一部1986年拍摄的电影,无论从手法还是桥段上看都是超前的。《哈拉上路》很明显借鉴了Cameron的人物设置——胆小怯弱,偷了父亲的车,最后在毁灭了一切后达到了自我救赎;《美国派》在摄影技巧和插曲上有所模仿,在第七部中用了片尾曲的开头部分...John Hughes后来风靡全球的《小鬼当家》系列也能看到这部电影的影子,你是不是从Rooney上看到了笨贼的风范呢。在主题上,对25年后的今天还有借鉴作用,至少在中国如此。
另外,本片不是一味地宣扬教育无用论,而是通过对课堂教学无聊的刻画后提出一个论点:反抗墨守成规,走出课堂看看外面丰富的不安全的社会。这个年代的青年已经摆脱了Hipster的阴影,他们不再疯狂偏激,但是很多人却找不到理想,找不到未来的路。Ferris的芝加哥冒险冲破了禁锢依旧的囚笼,开始展现新一代青年开始“睁眼看世界”的举措。
最后,有一个细节很耐人寻味,就是Ferris用裤兜里(看棒球比赛抢到的)棒球击落最后逃课的证据,然后继续跟爸妈卖萌——Ferris全胜。
4 ) Cameron Frye,you're my hero!
“I realized it was ridiculous. Being afraid. Worrying about everything. Wishing I was dead, that shit. I’m tired of it."
This may be a hilarious movie focused on the main character Ferris but have you ever taken a minute to look at Cameron? There is a whole other level to this movie that I missed when seeing this for the first time as a kid. Now that I’m older I can finally see the inner turmoil and eventual self reckoning Cameron goes through. Everything from his realization in the Art museum, to the mental break down on the ride back home, all the way to his speech at the end where he finally confronts himself and makes a stand for something, he is growing. The fact that this is their last year sinks in, the fact that he has always been pushed around, always walked on eggshells around his parents, always did the “right thing". If he doesn’t stand for something, whether it is right or wrong, he will fall for anything.
"I am not going to sit on my ass as the events that affect me unfold to determine the course of my life. I’m going to take a stand. I’m going to defend it. Right or wrong, I’m going to defend it"
In a way I envy Cameron for having that breaking point and surpassing it, I feel as if I’ve missed it along with my years in high school. But I’ve still got plenty of youth left, I still have time to make a stand for something, to determine my own course through life. I hate to quote the movie again but,
"Life moves pretty fast. If you don’t stop and look around once in a while, you could miss it."
http://oldatticghost.tumblr.com/post/4306055459 5 )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
短评写不下,只好来影评里献丑。
最初的观感是这个片子太老了,所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会有老片子的通病:脸谱化且单一,有的时候不太受得了这个,其次剧本也是强行制造冲突和没必要的困难,一般来说我也不是很喜欢(比如教导主任这个角色的存在就很没意义)
接下来说说我喜欢的部分。
这个片子一定是更适合享乐主义者,他们看会更有共鸣,所以其实在Ferris喝酒跳舞狂欢的时候,我的内心并无波澜,但在Cameron说他要为他们偷开法拉利而负责的时候,我非常动容。
我想我们大部分人都更像是Cameron,从小循规蹈矩,生怕不符合别人的期望,唯有生病的时候可以暂时卸下枷锁。有许多他人觉得十分重要的东西,可能其实并不重要,但我们却会如此重视。
活在他人的规矩里很恐怖,或许这一天真实的快乐(至少去美术馆对他来说是真的快乐)和跳脱出规矩之外的经历,才更为重要。就像我们,按部就班地读书、高考、进好学校、参与残酷的社会竞争,可是从不知道自己爱好什么,擅长什么,热爱什么,因而越活越不快乐。
或许我们并非需要像Ferris一样造出可以逃课的一整套机关,但至少我们可以像Cameron一样,学着至少有一天,问问自己,我认为什么最重要,我有没有准备好为此而活。
最后,看到有人因为这是一个“逃学”故事而打了低分。
不可否认在中国的情景下,上学读书真的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会有人对此十分敏感。但我想,人要花小半辈子在学校里,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要得到什么,仅仅只是呆在学校,木然学习,相信“上了好大学就好了”的虚假承诺,一辈子或许也不会快乐。
这并非是“上学”就能简单解决的问题。
大部分人人生的快乐藏在其他的可能性里,是家长老师不让读的"那种"课外书,也是玩物丧志时偶然挖掘的兴趣爱好,不是吗?是那些,哪怕我们每天上学工作,不管有多累,在夜晚和周末那些属于自己的时间里,都能让我们从中获取力量的东西。
我想这部片子想教我们的正是去寻找这样的快乐。
Life moves pretty fast, if you don't stop and look around once in a while, you could miss it.
6 ) 经典台词
Camero:"Here's nothing he can't handle,I can't handle anything,
school,parents,futere...Bueller's can do anything! I don't know what I am to do."
Sloane:"College?"
Camero 笑得坦然无奈:"Yeah,but DO WHAT?!"
Sloane:"What do you interestin?"
Camero 他依然笑着,好象在父母前从未有过的坦荡:"Nothing."
两人都笑了
Sloane:"Me either~!"
与诸多美国青春片一样,本片也将时间设置在主角高中的最后一年,这种设置本身就是带有一定怀旧色彩的情感深度,可惜《春天不是读书天》太过于追求戏剧化的情节和视听,反而削弱了影片该有的情感力量。在角色塑造上,影片将大部分篇幅用在描述主角“近乎全能的”恶作剧能力上(更别提那场明显是配音的唱歌戏,效果非常糟糕),让主角的角色失去了大多数可信性,男二号反倒因为一场执行明智的戏份完善了弧光、成为故事中最丰满的角色。此外,本片的幽默感不仅体现在或机灵或笨拙的情节编写中,也体现在对诸多电影的致敬中,其中包括毕业生、007、卡萨布兰卡和星球大战等等。
逃学圣经。Matthew Broderick的老婆居然是Sarah Jessica Parker,OMG!!
每一部关于逃课的电影里面都有一个悲催的教导主任。段子老旧,男女主不讨喜,点都在教导主任啊。
必须感谢大学时候的外教司徒小姐,介绍了这部电影给我们。我终于明白了上学上班或者任何其他时候,如果你不在某个时间认真的审视一下你的生活,你就会跟真正的生活失之交臂
只有青春期才能在一天里去那么多地方做那么多事,现在只要坐在沙发上刷一下手机,一天就过去了……(男主这么甜帅甜帅的居然不是gay
《月升王国》冲下悬崖的橙色摩托车就是致敬这部电影里的红色法拉利吧。就是它颠覆性地跳脱出“被唾弃的孩子”塑造出令整个城市倾倒的青春少年。所以后来才有了韦斯·安德森的怪鸡儿童,和理查德·林克莱特不假思索的成长。“我们打算做什么?”“亲爱的你应该这样问,我们打算不做什么。”
好想要这样一个男朋友啊(朋友更好)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待到秋来冬又至,收拾书包好过年。
那时的青春片再疯狂也只是说说谎、逃逃课、带着小妞兜兜风,相比现在的屎尿屁重口味青春片还是乖乖仔得狠。再加上娃娃脸,萌与可爱的青春片更是那个时代青春片的主题。其中有几个逃课的招还是蛮有趣的
男主是我上学时最讨厌的那种男同学
主演们都很帅&美,难得演技还那么好。还有警察局里的毒品无名男真有范儿啊。
不论怎样,传统的学校教育仍然能教给我们最基本的能力,识字,辨别,逻辑以及创造力,以便我们在时代变迁里都可以很好地生存下来。青春片不是借口,这种自私人格不该被鼓励。烂片生涯一记!
John Hughes集青春片和喜剧片大成之作,已经具备了后来《小鬼当家》的雏形,仍能以青春片的励志来圆局。马修.布罗德里克真是娃娃脸一个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去学校?我不去学校,父母不知道。一拉线,快逃跑,轰隆一声青春就没了。
经典老式喜剧风格,那种没心没肺、拒绝长大的感觉真好。男主一张娃娃脸太适合演高中生了,居然是Sarah Jessica Parker的老公~
好莱坞俗套总是越到后面越没意思。不过和《华尔街》对照着来看,这里是叛逆的富二代反抗主流和父权,那里是勤奋的穷小子爬向金融之巅,戏里的结局都是好的,但谁都知道现实并非如此,翻墙有风险,不如还是各回各的世界?
《死侍》的致敬,《蜘蛛侠:返校日》的致敬,《头号玩家》的致敬,都在这里,片子很好看
每个聪明的学生背后都有一个悲催的教导主任= =
就是一部好电影,你还能要求什么呢
Life moves fast. If you don't stop and look around once in a while, you are gonna miss it. 我爱死了那段全民大游行时他们被欢快音乐所感染时的摇摆舞...还有那个男孩的好朋友太可爱了。好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