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没有事先看影评,就是要保证得到的是最原汁原味的个人感想。《霍元甲》这部电影在年前就炒得热热闹闹,而我到现在才一睹其庐山真面目,也是为了不想赶潮流,反而被潮流左右了想法。
这部1小时39分钟的电影,我共哭了两次,一次是霍元甲回乡祭拜爹娘,一次是最终决战。年轻的时候看武侠电影,大多看的是动作帅不帅,死伤的人多不多;现在长大了,透过招式纷繁的武打镜头,更想看到的是电影背后的真意。《霍元甲》没让我失望。
电影的剧情很明显的分成了两部分,前部分是年轻气盛不懂得收敛锋芒的霍元甲,只为争强好胜而与人打打杀杀,结果却累了慈母幼女成为仇恨的牺牲品;后半部分是领悟武道精神后的霍元甲,真正明白到武术并不是为了战胜别人,而是要战胜自己,虽然死于擂台之上,却留下精武精神流芳后世。《霍元甲》给我的感觉是这部电影里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坏人,秦爷不是、他的义子不是、大力士不是、日本人也不是,即便是那个下毒的家伙,身上的戏份也没有重到让人恨之入骨的地步。导演从一开头就想要阐述一种精神,而不是让观众的感情仅仅停留在仇恨和愤怒的层面上。
于仁泰的作品我所知的只有《白发魔女传》一部,当时对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和飘逸灵动的风格欣赏不已,时隔多年,再看到这部《霍元甲》,觉得导演有种得悟大道的感觉。为什么这么说呢,先看看几个镜头吧。第一幕是霍元甲和秦爷在边走边聊,两人行至一辆装载棺材的车两旁,按捺不住的霍元甲抢先出手,推出棺木袭击秦爷,口中还说此棺木是为秦爷准备的。这一幕我印象极深,因为抢先出手,不予人后路的作风非常符合年轻的霍元甲锋芒毕露的个性,一个动作就将霍元甲的性格跃然幕上,实际是奠定了前半段宝器锐芒毕现的基础。
第二幕是在苗寨田间,和风拂过树梢,人人停下手中工作,仰面感受自然的气息,唯有霍元甲为赶进度埋头苦干。这一幕其实隐含了道家的精神了,老子的《道德经》说天地万物都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回归自然,保持淳朴的心境。去其锋芒,荣辱不惊,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大道所在。霍元甲一直以来只凭意气用事,勤修武术无非是为了出人头地,一旦受到挫败就心灰意懒,自然体会不到天地万物交融的平和感觉,甚至比不上乡野村妇的见识,也不足为奇了。
第三幕就是再一次春回大地,农活正忙时,人人努力工作,山间田野和风轻送,霍元甲和旁人一样挺起腰板,闭眼感受天地灵气,此时的他便算悟了道了。不过这还仅是道家的“道”,到了最后挑战各国高手时,他悟到的才是武道的“道”。
中国的武道精神不仅有“道”,更有“武”,且“武”在“道”之前。单纯的道推崇无知无欲,任性而为的精神,鼓励出世而不鼓励入世,“武”这一字却有金戈铁马,横剑江湖的气势,更有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侠义精神。在《黄飞鸿》系列电影中,徐大导演归纳出“侠”的定义,便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简单的行侠仗义是不够的,最难得的是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站出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电影写到这里的时候,已经不仅是宣扬平和冲虚,修身养性的道家法门,更是提出武术的真正精髓所在——为国为民,武道是缘自道而超乎道,于电影而言是一种升华。
最后的决战霍元甲身中剧毒仍然力拼不止,的确是非常教人感动,尤其是那一席话“人无法选择生命的开始,但是一定要有勇气走完最后一步”让我泪如雨下。真正的男子汉在生命即将结束的一刻也直面死亡决不低头,他的勇气唤起万千人民自强不息的信念,在那一刻,我真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
电影一气看到尾,脑中的思绪还翻腾不已,其实这是一部不错的影片,只是因为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到的想法也不同。大部分的人只专注于李连杰老了,或者剧情说教味太浓,衔接不上之类的缺陷做文章,却忽略了导演最想表达的思想,甚至有人说,这部片为了给老外观赏,所以从头至尾都没有出现“洋鬼子”这类带侮辱的词汇,林林总总的批评,不一一列举了。我的想法始终是,一部片子可以场面不大、服装不靓、人物不美,但不可以没有自己的思想,缺乏了思想,电影就没了灵魂,而有了思想,就是一部值得欣赏和纪念的影片。
《霍元甲》是一部有思想的电影,相信我。
請大傢注意,我看的是加長版本的,普通版本早在06年初的時候已經在家用DVD租碟子看過了,普通版真是沒什麽意思,看的全部是jet li的武打而已,感覺片子沒什麽劇情,沒什麽深度...
不過今天看過這次的加長版本來說,這才像一部武術片,這才稱得上是一部大片,是的,大陸版本確實删掉了太多了劇情發展,而只剩下一個武打片的外殼,沒什麽意義在裏麵,說教也太生硬,覺得就像是在誇誇其談,而這部加長版本加上的內容將霍元甲中的人物性格都飽滿起來,劇情最後也感人至深,雖然早已經知道劇情(小時候就知道吧,還看過一邊大陸版本)
可以説這樣一句話,只是看過大陸版本的霍元甲,可以不算看過這部片子了,希望大家重新看一邊這個霍元甲[导演剪辑141分钟国语完整版]
李连杰的功夫,自从去了好莱坞就没有长进过。20岁时候的他,武功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看过他舞醉剑的人,都知道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的刚柔并济的境地。那个时候的他,如果和现在的四个世界高手切磋,相信对他的武学修为,能够更上一层楼。可惜没有,接下来他就开始拍片了。拍港片的时候还好,还是有相当的武学大环境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太极张三丰中,那套精彩的太极拳,至柔;精武英雄中,至刚的直拳和快拳。这两个也成为他武学的颠峰,去好莱坞拍片,靠的也是这两样了,可惜,从此以后,都是吃老本,无所长进。
李连杰最后在念慈面前打的那套拳,痕迹太露,肩头过耸,用力不当,亏于仁泰还说非常到位,一次拍完,其实连太极张三丰的风采都没有,更加不用说突破,令人失望。
看过刘家辉的中华丈夫的,都会为其中的真刀真枪的7场中日武术对决喝彩不已,可惜对比面过于狭隘,只是中日武术,本出一源,其实是师父打徒弟,胜负早分。本来很想看看霍元甲,到底能不能突破中华丈夫,因为我一直想知道的是,中国武术和欧洲武术的对决,是怎么样的。须知欧洲的剑法,也是人类文明的精华。不要夜郎自大的以为,中国剑法是世界第一。欧洲剑法的快,准,优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剑法太过花哨,转体太多,实战中很容易露出破绽被击中。古人加入这么的动作,一个是为了修心健体,因为大幅度的动作和转动,可以引导体内真气流动,促进身体健康。二来是快速转体可以增加剑的力道,把脚,腰,甚至全身的气力都传到剑上,这是中国剑术的精华,但是要达到这种程度,需要相当高的修为,还要内力相符。笑傲江湖李连杰的舞剑,就是一种诠释,他的醉剑,是真实的见证,到底和欧洲剑法比拼,谁高谁低?可惜,作为普通影迷现在已经是无从得知了。只能记得小时候的小人书里面,说过,要用梅花剑法,以快乱的剑法,点中对方的手腕,方能制胜。不知道到底是否如此,可惜可惜。
李连杰,一棵中国北方长大的良苗,到了南方得到了进一步滋润,南北兼收并修,可惜到了美国,吸收的全是糟粕,武学上毫无长进,回来以后已是面目全非,普通话也变了,唯有长叹一声了。
深深怀念:
方世玉中,飞逸洒脱的意气少年
黄飞鸿中,忧国忧民,年少稳重的一代宗师
张三丰中,疯疯癫癫,大彻大悟的太极高手
精武门中,刚猛强悍的民族英雄
可惜,一切的一切,都已经随风而逝了,其实,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这些片里面,都已经深入人心了,又何须在霍元甲里面,空喊口号呢?
一直没来得及看这部片,到是听到了不少它的传闻。先是霍家后代的起诉(《南方周末》),然后李连杰的访谈;网络上JAY的这首霍元甲到处蔓延。电影一上来就是李精彩动作的片头;接着就是出现了霍孩提时偷看霍老爹练武,切出了武术这个表象,那块石头的锻炼就是最好的证明。接着就是霍老爹与赵的擂台,也就是那一次霍没有出手,也暗示了这部片要讲什么:武术是什么?
霍老爹在台上因为不出那一拳败阵,年幼的霍也许根本没有看出来拱手相让的那一拳。戏剧性的是跳上了来擂台跟赵老爹撕打;在被赵打败后,爬起来说了一句话:“我发誓:我霍元甲不会再允许任何人在这里打到我!”回家母亲跟孩子讲什么是武术,那时的霍眼力只有仇恨,何曾理解这样的教诲。接着就走上了练习武术的生涯。镜头很快的就切到已成人的霍;生活在擂台上赢的日子里。在霍老爹的灵堂前说了这么一句:“爹,当年你的拳不够快更不够狠…..”
有一个意象,就是那个乞丐。那个对话非常有意思。问:“霍元甲,你嘛时候是津门第一?”霍笑着反问道:“我不知道,你说呢”答:“就在今天,就在今天”霍满足的:“哈哈!”满怀着欣喜去了擂台。
在和赵的擂台上,把赵打下的那一刻,也伸过手去抓,那是完全处于本能。跟后面的救大力士的出发点是不同的。
和赵打完擂台后,和孙有一次非常有意思的镜头,当孙说:“….国事为重。”霍很理解的回答:“国事?有你们文人去操心。我就是一介武夫,做我的津门第一”当孙再问他:“津门第一真的这么重要呀?”霍就拉这孙去了那个擂台,:“劲荪呀,你从来都是站在擂台下面看,现在站在上面,你感觉有何不同啊?”孙一脸迷茫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呀?”霍:“在擂台下面,台上的生死跟你没关,你只不过看个乐子;可是你站在这里头,你只能赢,不能输!文人的孙就更有意思了:“那你可以不必上擂台呀?”站在擂台上的霍,甚至在宁静的夜晚听到了台下的欢呼;孙就更迷茫了:“听什么?我什么都没听到”“霍爷,你是我们的英雄呀!好!打的好!好!太好了!太好了!好!霍大侠….”不断的散发出来 ,充满了霍的整个心灵。
一切都开始膨胀。
每次打赢完擂回来,就有一群人来拜师:“喝了这杯酒,就是兄弟。”在赢的欢呼声中,上升为一种欲望和快感,强者的优越感,赢的荣耀弥漫了整个人。开怀畅饮,莺歌夜舞。在众人欢呼雀跃的时候,耳朵边却传过:“还有秦爷呢!”“要想成为真正的津门第一非打不可!”“那津门以外呢…….”“但是我不能挺,只有打。打,才能证明我比别人强”强者的优越感,使得他的欲望一度的上身,在想要打败秦成为津门第一的时候,上升到了顶峰。要命的导火线就是在孙眼里的乌合之众[武品,不是靠喝大碗的酒!],但在霍眼里都成了所谓江湖上的义气那些弟子惹的事;得知是秦爷干的,给了他自己一个最好的理由:打!不顾秦爷的寿宴上找回所谓的公道,其实要找回的是那种优越感,那种类似于擂台上赢的优越感;也不顾及好友的阻挠;“你说我胡闹?…..你是怕我砸坏你的酒楼,我霍元甲,照价赔偿!”更不会顾及多年朋友的决裂。他打赢了,他做到了!他也确实做到了?那一刻起,他也许才开始迷茫,但是在被众徒弟欢呼拥进了对面的酒楼,那一夜,喝的有点疲惫。
在走过擂台旁边的那一刻,那个乞丐又出现了:“霍元甲,你嘛时候是津门第一?”“就在今天!”“就在今天”“霍元甲,津门第一,就在今天。”在得到了所有的时候,剩下的,也只有疲惫。
回到家,发现亲人却被杀害以后,心理是冰凉冰凉的,回落到了低谷。一个晚上,一切都变了。恶剧后,那些‘弟子’跪到从秦家回来的的霍面前,告诉了事情的真相,“其他兄弟都知道…..”那一刻起,彻底的被耍在了人生的低谷。
一切都变的毫无意义。
甚至找不到了人生的意义何在。穷困潦倒的生活着,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活着。轻生的那一刻,似乎又找回到了平静的生活,有母亲,也有孩子。被救在了那个村落,宁静、与世隔绝;是他重生的地方。从洗头的那一刻起,一切都开始重生。以及到最后插秧事情的感悟:好胜心理的竞争,还是那个擂台的生活。“你看,你白天都是瞎干,月慈姑姑不让我们说,她在帮你重新插。”其实是在帮它(他)重生。“秧苗也是有生命的,他们之间不能靠的太近,近了就回妨碍生长;就像我们人,生活中要懂得互相尊重,这样大家才能活的平安快乐。”“我会记住的!” ……….几年的这样平静生活的沉淀,慢慢的走出那个圈。看到村民们要上坟的时候,才像起要回去了。
回到天津的那一刻,一切都变的陌生。那个乞丐又出现了:“霍元甲!津门第一!霍元甲!津门第一!霍元甲!又回来打擂台了”其实三次的出现,每次都暗示了生活的不同层次。第一次,是欲望开始爆涨的时候,第二次是爆涨到顶峰后的失落,第三次是重生的开始。
经过上面内的这么一个轮回,才开始探讨武术究竟是什么?
回来的第一件事情去那个祖房把所有的象征着以前对武术的追求(做津门第一)生死状都烧了。象征着和以前生活的分界线;想起了爹娘,理解了父亲在擂台上为什么不出那一拳,也明白了母亲的为人出世的教诲。领悟的那一刻起,电影试图开始解释武术是什么?
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给秦爷烧了柱香;接着去跟孙去承认了错误,与过去的那种膨胀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心态。因为那个时代,国外列强欺凌百姓,在得到了孙(经过一番误解后)的支持在上海的擂台上,当主持人说先牵生死状,说了这么一番话:“告诉他,在擂台上,以命相博。是中国历来中国的陋习。可我们有另一种传统,叫‘以武会友’!”博得一片掌声;有意思的是那个主持是这样翻译的:“He wants to keep you baste !”(中文是这样的:‘他说要狠狠的教训你一吨’不知道有没有音译错)前后对代生死状的态度其实也是对武术的不同理解,武术里包含了一种为人出世的哲学。
比赛中有这么一个细节:当把那个大力士快要打下擂台的那一刻,伸手去抓(下面有一个钉子);这个动作前面跟赵也有过,但是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心理状态的对比;前者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而此次是出自内心对武德的一重理解。主动性的差别。
孙放弃了天津的酒楼后,和霍成立了精武体操会,对武术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武术乃育体修身只法,无分门派,以交流互进为其精髓,体格健壮,智德兼备,国民方能振兴自强。这里也只是引出一个武术的概念,下面是身体力行。用举措去告诉观众什么是武术。
在和田中安野喝茶论道的时候,也试着阐述什么是武术?武术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
在和田中安野的竞技擂台,是一个武(术)者真正的较量,擂台上没有争,因为争是跟自己在真,还不是真正自我意识上的超越。当超越了自我,做到无争,方能竞技。还添加了另外一个角色,把无数当中利益,当中名誉,当中地位的三田,就是下毒的那一位。在生命中的最后一拳,在给秦爷出的那一拳,从技术和招式上说明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是毒药的因素,不是的。是一种自我超越的过程,武德的一种体现。
其实整部电影的前前后后,通过霍元甲这么一个角色,想要告诉人民什么是什么?什么是真正意识上的武术?对无数的理解。始终穿插在故事里面;这也使得我想得李连杰的以前的一次访谈:他说他想要通过电影,告诉世人,什么是武术。
通过的电影,通过其他,给我这么一个影响:武术包括了竞技层面上的一种高度,还有一个就是当你成为强者(因为竞技高度的基础)以后的一种出世为人的上升到哲学高度。
http://www.yaolin.net/?p=152 刚刚看完《霍元甲》。应该有很多男孩子崇拜这个人,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男孩子打打闹闹的同时总是把这个名字挂在嘴边。但是在我大一修艾跃进的《军事理论》时,一个女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矛头直指霍元甲,举座哗然,艾跃进却对她赞赏有加,当即加分以示鼓励,那时我看到他表扬人的为数不多的一次。那个女生的理由我已经快忘了,大致是说什么个人英雄主义与民族英雄主义的关系。今天我看《霍元甲》,的确有些不同于儿时印象的东西出现在里面,可能正如李连杰在访谈时说的那样,他想做出一些不同于传统武打电影的东西吧。
农劲荪曾经不只一次的劝霍元甲收手别打了,可是一心惦记着津门第一的霍元甲哪里听得进去。可是得了津门第一又怎么样?人家敬重你和怕你是两回事。津门第一又意味着什么呢?霍元甲说,站在擂台上你只能赢不能输。农劲荪说,那你可以不必上擂台啊。虽然农劲荪是精武体操会的主要资助人和发起者,可是知道他的人并不多。也许正是这种忍让与退避的态度使得他不像争强好胜的霍元甲那样出名吧。可是,也正是这种忍让与退避的态度使得他不像争强好胜的霍元甲那样家破人亡。
我们常常要面对这样或那样的人生抉择,去尝试争取与退一步海阔天空,给我们带来的可能会是截然不同的结果。曾几何时,我一直梦想能像陶渊明那样,找一个安逸的小村庄平静的生活。可是我们老师却在课堂上对我们说,现在你想过与世无争的生活谁让啊?难道你不想你的孩子受到好的教育,难道你不想你孩子过好日子。那你就得送他去名校,那你就得有钱,那你就得去周旋营生,怎么可能轻松。然后我就有点绝望了,深知那种生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霍元甲就是这样,他一生的目标就是出类拔萃,可是他忘了,或许不是忘了而是没有看到,当他一览众山小的时候,自己正处于峰顶岌岌可危的状态,高处不胜寒,有多少人在觊觎又有多少人在阴谋怎么打败他。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可悲的成为众矢之的呢?江湖从来没有恩怨了解的一天,难道应对那些生死情仇他就没有累过吗?
终于,霍元甲丧母失女,企图自杀却被救起。置之死地而后生,当他看到另一派平和生活的时候,终于跳出了以前的种种束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然后顿悟。然后开始以振兴国威开启民智强健国人体魄为目标。跟三年前那个女生口中局限于打斗声名的霍元甲全然不同。我不知道是电影改编的结果还是那个女生没有全面的去了解霍元甲,只是这个时候的霍元甲是我们乐于见到的。
其实整部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农劲荪与安野,他们身上的某些品质与态度是给我最多启示的东西。劲荪表面的波澜不兴与内在的汹涌澎湃,安野的谦虚平和与重情忠义,都是很难能可贵的品质。真的很钦佩劲荪的舍家为国。更加钦佩安野的认真执着。面对自己敬重的对手,即使知道他身中剧毒不宜再战,但是如果对手全力以赴,自己就应该全力以赴,这才是对他真正的尊重。
霍元甲辞世的时候是四十二岁,已过不惑之年,我想,是当真的不惑吧。
武打动作场面惊心动魄,尽管霍元甲的故事熟透于心,但是这部片子拍得很抓人,挺好的。
孙俪的大银幕表现总是没有在电视剧里亮眼,这次的盲女还是一样。回到故事中来,感觉导演想阐述的人生哲理有些太大了,通过一部作品要传递给观众的道理太多了,所以让人在观影时感觉霍元甲的塑造有些失真,太过于说教,这是我的体会。
满分当之无愧,首先说一点一定要看完整原版,2个多小时的见证了霍元甲从小习武到青年傲气当头,争强好斗得家破人亡,成为途人尔耳。在小村庄洗礼,忏悔悟出中华武术之道,他回来了,他成为了真正的武术宗师——霍元甲,我相信最后打田中那一拳绝对是霍元甲自己收手了,一拳拳的黑血,他唤醒的是一个个麻木的中国人,电影中其他角色刻画极为饱满,霍元甲一生结交农劲荪这样的好友真是圆满了,还有每一位正道的武者都值得尊敬!华夏民族历经太多的苦难,从霍元甲,鲁迅,再到复旦原校长李登辉,他说自己是一条狗啊,狂吠了一生也没有唤醒中国人,我们总是被优秀的人保护的很好,吾辈应当自强不息!这部电影从剧情、武术表演,人物心里路程成长和细腻程度的铺垫都是业界顶级,最后说下李连杰,从小就敬仰的偶像,无论怎样,当之无愧的功夫之王!
那时“用武术为国争光”的题材还没泛滥,后来的《叶问》四部曲每一部都是这个套路。动作戏很精彩,结局没处理好。霍元甲都中毒了还要打,给人的感觉是他几年的归隐生活都白过了。
我还是比较喜欢李连杰的……比甄子丹帅啊
整个故事给人的感觉就是匠气过重,像是学生按照老师给的题目写出的一篇标准三段式作文,说教意味满满,呈现的主题和内容都非常刻意,难怪当初遭到霍家人投诉(编剧戏多)。同样的时代背景、人物传奇、武学精神,跟二十多年前同样由李连杰主演的《精武英雄》一比立刻高下立判。
6/10。大量擂台比武场景诠释着暴力美学的舞蹈化,如英国大力士一记直冲拳打来,霍元甲右掌接拳,侧上步绕其背后再顺势左拳将其推出,还利用拳台围绳的弹性迅速移动;枪术比武时利用短枪的灵活应变性,缠、拦、拿和扎逼迫对手一气之下将长枪折断;击剑对决那段潇洒柔美,将剑穿进洋人护腕里一绞令其脱手;相比和秦爷的生死之战,霍元甲愤怒、狂暴,一记重拳打入前胸,力量穿透后背,自己毒发倒下前对日本武术友人收住了那一拳,铭记了武术的最终目的是点到即止、以德服人。导演剪辑版无非增加了一股说教味,特别是将女性客体化为理想对象的男性凝视过于强烈,月慈的瞎子形象隐喻她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被作为观看客体,赋予母性教育的功能,她把霍元甲唤为‘‘阿牛’’一般与世无争的侠士,为他急着插完的秧苗重新赋予生命,帮助英雄完成出世、入世的转变。
主流大片,可是节奏比文艺片还慢。里面霍元甲是爱孙俪演的那个角色么?在濒死体验里还出现孙俪。片子的亮点出现在农劲荪奥比音和田中身上,把配角刻画得这么伟大主角的光芒到哪里去?想说霍元甲是天津人吧,可是片子里只有那个疯子用天津话碎碎念,搞得不伦不类。看在乡情和最后的主旋律份儿上给3星。
85/100 光芒四射的导演剪辑版,李连杰以武入哲的代表作,于仁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霍元甲,从青年的傲气到中年的心平气和,开始悟道,过程转变很精彩,袁和平的动作更是锦上添花,几场动作戏精彩至极。
霍元甲不值七分?打分的各位在他妈逗我吗?
我在里面当群众演员演精武门弟子诶,但片子恶心得让人看不下去
当年把我看得热血沸腾
看了三遍才看全……武术从来不应该只是动作而已的。修心比修身更重要。尚武精神可以从纯粹的杀伐中挣脱,升华,通过技艺的切磋比试,来阔大人的心胸,是不是真的可能?嗜杀如果是自然进化的选择,那如果我们选择了放弃,会不会连生命力也随之消散?
141min导剪版。即使作为霍元甲的真实传记片来看也是完全合格的。标标准准的三幕式剧作结构,不会写剧本的可以拿这片剧本研究入门。比武行云流水,文戏真挚动人。两个半小时细腻的人物刻画使得几个主角的感情和故事线都足够饱满,也使得高潮打戏时共鸣来的自然又强烈,民族感确实太容易调动,当年看这片的观众心情或许就和我们今天看《流浪地球》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吧。
請大傢注意,我看的是加長版本的,普通版本早在06年初的時候已經在家用DVD租碟子看過了,普通版真是沒什麽意思,看的全部是jet li的武打而已,感覺片子沒什麽劇情,沒什麽深度...不過今天看過這次的加長版本來說,這才像一部武術片,這才稱得上是一部大片,是的,大陸版本確實删掉了太多了劇情發展,而只剩下一個武打片的外殼,沒什麽意義在裏麵,說教也太生硬,覺得就像是在誇誇其談,而這部加長版本加上的內容將霍元甲中的人物性格都飽滿起來,劇情最後也感人至深,雖然早已經知道劇情(小時候就知道吧,還看過一邊大陸版本)
难以想象,这么好的电影居然是十年前的了。还记得那年初三的时候 学校组织我们去影院,看的就是这部电影 我和HL看了十分钟就偷偷的跑出来了。那时候的记忆还停留在街边流浪汉似癫非癫的那句「霍元甲,你嘛时候成为津门第一?」从个人荣辱上升到民族荣辱,并且上升得一点都不做作,这是一种难得的功力。
也许是导演想表达的太深奥了,我不太能感受理解,总体还行吧。
剧情改编的有点过,还是应该更贴各原本的人物会更好。
141分钟的导演剪辑版DVD版本,这次重温感觉果然好。剧情一下子变得细腻,流畅。导演表达的也令人完全接受。这是一部好影片,记得当时北美连续两周票房第二。多出了很多剪掉的镜头,包括片头和片尾杨紫琼的镜头,武术申奥,为什么申奥。已经生活细节等处,发现完全是不能剪掉的,剪了真的就不完美了。难道,这样保留,真的是为了日后的DVD的销售?似乎这已经是国际惯例了。包括魔戒也是如此。苦了影迷,只能日后再次为了完整版本再看一遍。这个版本,强烈推荐。喜欢此片的一定要看。此片值得回味。下面说说剧组中的有名演员。导演于仁泰。演
怪不得霍家后人看完这部电影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