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证实了我实在是不喜欢看日本的影视剧。看完之后感受极其不好,本来内心就剩下不多的爱意,现在更是一扫而光。
如果哪一天你忽然想结婚了,你就来看看这部电影。
你就会觉得结婚有什么意思呢?
曾经那样一个满眼是光也变成一个在家待业了四年的人,还出轨。
随着年纪、阅历的增长,确实会遇见更优秀的人,也会在某一刻突然心动了。
我曾经思考过,究竟是该随心去选择每一次心动的人还是该为自己每一次的选择负责任?
但我发现,我心动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有时候,我甚至都怀疑它是不是不动了。
你不会再因为雨天一起撑过的伞、骑过的单车,爬过的山顶小鹿乱撞了。
记得以前豆瓣有一个话题,叫做你给喜欢的人送过什么书?我当时的回答是,生物《遗传与基因》、化学《有机化学》,在众多答案里一股清流。
其实就是因为他的书丢了,我把自己做满笔记的书给了他。当如果现在的我遇到这种情况,我顶多是网上买一本给他。
在眼里有光的日子里,能过靠着那一点点心动的感觉支撑起整个青春。但在后来暗淡无光的日子里,需要寻找刺激、寻找激情,熬下去。
所以说,如果做了选择,那后来再遇到的人,大概率只是平淡生活里的一味添加剂而已。大可不必当成爱情。
女主亦真亦假的漫画,勾勒了她对爱情的向往。
只要心里还装着复仇的人,从来都是没有真正放下的人,所以,她对丈夫又爱又恨,大胆盲猜,教练就是一枚棋子而已。
这是全剧最喜欢的一个片段,我太爱这种深蓝色天空上挂着一颗未落下的夕阳,如果刚好你也在的话。
我们一起看海吧,我受不了这种沉闷气氛了。
非常令人惊喜的剧情,日常的情节却悬疑感拉满,很平常的对话却仿佛恐怖片。称赞编剧和导演的巧思,影片穿插了漫画,在真实与谎言之间穿梭,分不清哪里是现实。我不太想细究佐和子是不是真的和新谷老师在一起了,实在不想受到俊夫一样的困惑,不过敢肯定的是,俊夫在连载结束前,将一直被这个问题折磨。真是漂亮的复仇。
片尾曲很好听~本柄佑在佐和子回忆里的那个镜头太漂亮了,第一次get到他的颜值~漫画也很漂亮,我还是更喜欢佐和子的画风~
我不知道有些人是快进着看的没看明白 , 还是电影龄太小,很明显跟教练的一切都是妻子创作的 如果你找不到确实的证据, 教练到母亲家里一脸无辜的表情就能看出来 ,这个没必要装, 如果他爱上女主了又刻意的装成一脸无辜那这个角色的塑造就失败了, 而且最后女主像副驾驶看过去的镜头, 并没有给教练的镜头 ,一些都是让你们臆想而已 , 所有都是女主为了报复而创作的 ,甚至最后连观众都不告诉你们真相, 然而女主并没有出轨跟教练好 。很多人觉得女主最后跟教练走了 所有跟教练暧昧的画面都是男主拿起画稿之后的内容。有些也不知道是女性同志还是女性之友,在那解读来说教练说今天是第一次跟女主见面是说谎了,我不知道是你日语不行还是翻译问题,那里说的是今天是第一次和女主在驾校外见面。
很久没写过长评了,这部电影仅看简介,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洒狗血出轨片,却因其巧妙的构思和深层的思考引起了我的兴趣,以下是正文。
将婚外情的故事作为叙事主体,在日本电影中可算是一种常见的类型。
远到2017年引入国内上映的《昼颜》,近到2020年妻夫木聪、夏帆主演的《红》。还有不得不提的,2018年提名金棕榈的《夜以继日》,因男女主演东出昌大和唐田英里佳现实出轨的剧情,更是多了一丝其他的意味。
出轨、禁忌、不伦这样的字眼,似乎天生便可以吸引到观众的眼球。然而天然便出生在狗血中的故事,大多难逃被狗血淹没的命运。
“出轨只有0次和一万次”,“没有不透风的墙”,“出轨不可原谅”这些人尽皆知的句子,让这一类型在近乎命题作文的范畴内,可施展的空间并不多。但也正是因为其十分贴近生活,因而经久不衰。
这部电影用它新颖的叙事方式,对人物更深层的思考,得以从狗血大军中脱颖而出。
本片的主角是一对漫画家夫妇,佐和子与俊夫。
佐和子主画,俊夫描线和填充背景。在完成画作后交由佐和子检查,最终拍板。
从台词中可得知,同为漫画家的俊夫已经四年没有连载了,只是作为妻子的助手,但究竟因何原因直到最后才揭示。
在工作之外,俊夫俨然是全能煮夫的形象,性格也较为开放。开车、采购等琐事一应俱全,在乡下时也常常主动帮着佐和子的母亲做事。
而佐和子则恰恰相反,性子温柔娴静,虽敏感却不愿表达,工作之外唯一的爱好也是看漫画,除了漫画便无其他兴趣和技能,不会做饭做家务,甚至连驾照都没有。虽然片中没有提及,但我们也可分析出,在俊夫没有连载的四年内,佐和子的稿酬应该是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
这样一对夫妻过着相敬如宾的日子,平淡的像一潭死水。
回到乡下老家时,佐和子的母亲看出二人的婚姻正处于微妙的“倦怠期”,年轻的激情早就被生活磨灭。母亲提醒佐和子要珍惜俊夫,因为她了解自己女儿的性格,甚至隐隐担心俊夫会因与女儿交流不畅而出轨。
二人在老家度过的第一夜,俊夫说道“我们好久没有一起睡了”,表明了夫妻分床已久,婚姻关系已经名存实亡。
前面节奏较慢,却铺垫了许多的伏笔。直到觉察到妻子异样的俊夫,偷偷翻开佐和子的原稿开始,节奏开始紧凑起来。虚实相生,家庭伦理与心理恐怖的配合,使得诡异的气氛中,人物心理的刻画、夫妻关系的探讨让人大呼过瘾。
本片以漫画为载体,将“亦假亦真”四个字玩到了极致。
现实生活是为真实,漫画故事是为虚构。然而当二者之间的界限模糊、叠加之后,究竟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直到电影的最后一刻我们都无从知晓。
而从深层出发,这种真实与虚假的对照更是处处体现在这对夫妻关系间的谎言与真相、真心与欺骗之中。
俊夫第一次偷看妻子的画稿时,发现漫画的内容与真实生活中刚发生的事一模一样。
他出轨的事已被妻子知晓。
虽不是数九寒天,仍令俊夫无尽惶恐,遍体生寒。
不喜言辞的妻子没有当面揭穿他的谎言,也没有大哭大闹,却用漫画家独有的方式击破了他所有的伪装。
心怀愧疚,惴惴不安的男人如同惊弓之鸟,却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承受不安与痛苦是为必然。
妻子的和蔼表现让他仍抱有一丝侥幸,还庆幸于自己及时发现了漫画。虽然嘴上说着,这不过是漫画而已,但内心已经默认了漫画的内容是真实的。
而从这之后的部分,漫画与现实,真实和虚幻的边界开始模糊起来。
在俊夫不知道的,佐和子学车的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他的所有猜测、担心、害怕,都随着漫画内容,愈演愈烈。
妻子为什么突然开始对学车产生浓厚兴趣?
穿着朴素的她开始换上好看的衣裙和首饰,化起了妆。
她真的喜欢上了驾校教练?
真的有如同漫画剧情般的一见钟情吗?
她究竟要做什么?
这是她的报复吗?
不安不断的积累,俊夫不止一次想向妻子坦白,并问清真相。却一次次因为内心的软弱,选择用更多的谎言盖过。
一个多么真实,多么软弱,多么令人厌恶的男人。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佐和子突然放弃连载,开始主动做饭、与俊夫一起采购,劳作。
唯有这一段,二人真正像是一对多年的夫妻,也终于有了生活的感觉。
俊夫坚定了心意,想要将这样的生活延续,然而结了痂的伤疤并不像他想的那样容易愈合。
隐藏在血痂下的脓水还未除尽,伤口便永远不会愈合。
佐和子突然消失,漫画也迎来了华丽的终章。
最后的复仇诡计,还是对人心的把控。比《消失的爱人》看上去更加克制,却更加让人毛骨悚然。
已经“回头是岸”的俊夫,终于坦白一切,请求妻子的原谅。
此处已暗示,佐和子在画结尾时已经想到了丈夫两种不同的反应。但无论是继续撒谎,还是坦白真相,无法被原谅的结局早已注定。
故事的结尾看似是妻子的胜利。
她完成了复仇,与新欢远走高飞。丈夫得到惩罚,并永远活在痛苦之中。
然而我想说的是,这场华丽的复仇,并没有胜者。
细究二人的关系,那句“老师,您能坐在我旁边吗?”显得尤为重要。
俊夫是软弱的,丑态百出的。
他也曾是一位很有前途的漫画家,创作时散发的魅力让佐和子着迷。虽然仅有一个镜头,但那时的俊夫的确光彩照人,佐和子看着他的眼神里也带着光。
司汤达将精神在爱中所起的作用比做“萨尔茨堡的树枝”, 人们向被遗弃的矿床深处丢入一根在冬天掉光了叶子的树枝,两三个月后,树枝上会长出晶莹透亮的结晶。
同理,一个人并不完美,但是对他的喜欢,他在我眼中就是最优秀的,因为我的喜欢,赋予了这个人光环,就像是萨尔茨堡闪闪发光如钻石般闪耀的树枝,爱情让人分辨不出这只根普通的树枝了。
俊夫认定并接受了自己的平庸,或是被生活打磨成了毫无生气的样子。
他告诉佐和子,自己画不了漫画了。
“无论看到什么,我的内心都毫无波动”。
我相信在佐和子看来,这种悲哀,比出轨更让她难以接受。
在她的心中,画漫画时的俊夫仍是那根闪耀着的树枝。
他们的婚姻毫无疑问是失败的,全片中无处不透露着二人相处的窘境,没有争吵,没有性,甚至连基本的交流都如同隔着一座山一般,充斥着无形中拒人千里之外的客气。
佐和子过于内向,凡事都埋在心里,不愿直面问题,鲜有回应的性格也起到了负面的作用。就连母亲与她谈心时,她也借助看漫画逃避。最后的离开,未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逃避。
与驾校教练漫画般的爱情,更像是存在于漫画之中,像她于无助之中的臆想,躲避着不知如何面对的现实。
大抵所有的中年夫妇都逃不过这样的命运,本片里做的更为极端。
相敬如宾,不如相敬如兵。
这是一部比较典型的日式感情剧,讲二个漫画家夫妻的感情纠结。简洁清爽的画面,没有太多的色彩和镜头的渲染,从摄影画面的构成上来看,简洁大方,甚至比较朴素,有点像电视剧的质感。但这种简洁直接的镜头语言,平铺直叙的讲述一个细腻的感情故事,颇有日式美学风格,和一个典型的日式料理风格类似。 我一直以为,日本的食物料理、器具物品、房屋家具都比较简洁精致,这个主要由于日本物产资源缺乏,所以人们的性格也养成了一种节俭细致,尽可能精致地生活的习惯,因此,日式电影也跟其社会性格类似,十分细腻地描述人们的情感。 整个剧情来说没有太多惊喜的地方,如果抽调漫画这个独特的想像载体,也许就是一部家长里短的肥皂剧。
来了瑞士以后,反而是日本电影更能宽慰我的乡愁。
从片名就透露着古古怪怪的试探个性,不谄媚观众,也不把观众当傻瓜。《老师,您能坐在我旁边吗?》冲着简介里婚外情三个字毫不犹豫激情冲刺了。把婚外情探讨成为一部剧情电影,就变成很迷人的事情!你知道会有真真假假的悬念,不断反转几乎是入门标准,可除此之外竟然也有温情脉脉。
故事从个性温和的女漫画家佐和子、丈夫俊夫和漫画编辑千佳交画稿一幕展开。俊夫原本也是一名漫画家,歇笔四年还没有重新开始的计划,一边做家务一边给太太的漫画画稿打打杂。情节的转折从二人搬去佐和子乡下老家照顾妈妈开始,由于交通不便自然衍生出佐和子自己要学开车的引子。自此,真实生活中的佐和子和新谷教练,佐和子漫画中的两人,还有观众也不尽知尽解的俊夫和千佳——你不明确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展现在你眼前的剧情也并不区分真相、俊夫的想象和佐和子的编织。
有时候你看见画面的灯光变了,哦,这是不是想象的暗示!啊是的,可似乎也不是很重要。不断推翻又确认后,你突然莞尔一笑,嗨,较这个真可没意思!只需要静静享用编剧为你呈现的一系列微妙场景,有人说那是大型修罗场,我想这一点也不像实验室,却让人嗅到化学成分的危险和刺激。如同在《驾驶我的车》、《在街上》那种结构回环、罗生门之美。
最打动我的一幕,俊夫被佐和子和教练真假做戏折磨,终于坦白并恳求原谅。此时佐和子的内心是否会原谅俊夫,我觉得无足轻重。
“老师,您能坐在我旁边吗?”这一句是佐和子对新谷教练所说——那个如同一阵新风吹进佐和子婚姻的新谷教练。
“在我心里,你(指俊夫)一直是我的漫画老师。”
至此,婚外情究竟是双重出轨还是单方蠢蠢欲动,都显得纠缠不洒脱。佐和子用这种方式,重新让俊夫变成俊夫老师,变成俊夫漫画家,哪怕是要以妻子的出轨漫画重出江湖。
婚外情,不过是我们各自在婚姻里的错位成长,或退行。找到一层坚固的共同台阶站上去,这就是婚内情对婚外情最好的降维打击。
驾车能力暗示着游戏主导权的转移,在丈夫相信了漫画稿的瞬间就已经输了,观众也一样。我承认在某一刻期待过妻子爆发掌掴丈夫和小三对质,事实是自始至终任何一位女性都没把丈夫当回事,连电影院里也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3.5 有巧思。这个故事如果落到韩国人手里多半会是个报复丈夫的悬疑类型爽片,太过明确的电影往往差点意思。日本人拍起来还是有日片独有的气质,暧昧的结尾,看似温和,实际上虚实难辨,细思极恐,颇有回味。
纯心理战~ 蛮有趣。喜欢小三的状态,从头至尾根本没有把丈夫当一回事。
太有意思了!妻子与同为漫画家的丈夫用原稿交流,在构建真实与虚构的隔墙间实现一种主权的转移,对话是不断转折漂移的:从漫画原稿到妻子的陈述与坦白,过程中丈夫被逐渐排挤到边缘(其与妻子母亲的互动中也有体现),同时丈夫在另一段平行的恋情中也一直面临着成为工作的下位替代的风险;但在最后,丈夫被施舍以作画者的身份重新参与到主流叙事中时,权力的嫁接与谋划早早实现了自我价值,独留临行前一份主动的承诺空响。
故弄玄虚的典型,老婆不想老婆,丈夫不像丈夫,男女小三各自不像男女小三,最离谱的是丈母娘都不像丈母娘……
太棒了,你很难说影片是哪种类型的故事,却不知不觉被它吸引,整个观影情绪被它完完全全调动。柄本佑被漫画搞得提心吊胆的情节也太好玩了!第一次看到如此怪鸡又有趣的出轨题材电影,非常非常出乎意料,真的只有日本人才能把女性“复仇”写得这么云淡风轻却又力量万钧。
驾驶我的车
双关片名取得好,结尾尤其加分。卡司都很厉害,看一群演技好的人演戏就是赏心悦目,不是演技对决,而是演员之间“场”与“场”的互相吸引与融合,漫画源自现实,现实指向漫画,虚实不再重要,故事得以成为连接银幕内外的唯一路标。
哈哈哈哈哈去年看到这个海报第一反应是怎么找黑木华和柄本佑来演师生恋漫改就没再关注,结果完全不是啊!(在slogan上就写清楚了哈哈哈怪我怪我)就原来是DRIVE MY CAR and GONE GIRL,用创作向出轨的老公复仇,用勇气找回对生活的主驭,虽然好像就都有很多既视感,但在日本本土语境前提下,又处理得很有喜剧氛围,刚开始还在思考是不是奈绪太定餐一直在演可怕小三,后面才慢慢发现原来她的可怕小三角色在这部里也是有作用的……就实际上谁都没在管男人怎么想嘛!很有趣了,结尾塑料爱也太可,整4星。
最后五分钟救了整个电影
很无聊,浪费演员
就是觉得奈绪和风吹阿姨长的更像母女www
柄本佑演出轨男也这么宜室宜家
好看极了。人物、景色和漫画都好看!故事不需要太带脑子,享受反转和“妻子的复仇”就可以。其实奈绪饰演的编辑也很有意思,她展现了职场女性的工作热情大于情欲时,可以呈现出不受男性掌控的另一种面向。太好玩了,日本电影敢于如此“戏弄”男性,“工具化”男性,大进步!
全剧透#精彩!这是一只薛定谔的猫 佐和子是既出轨又没出轨的状态下——漫画里已经和驾校老师牵过手接过吻同住过一晚上了,现实里驾校老师却诚实地说了他和佐和子没有不正当关系——这里要注意的是 佐和子制造这只猫的目的是报复丈夫让他承认自己出轨让他难过 她也没说到底是真是假 因为真假不重要 目的达到了即可。最后的镜头里到底副驾驶有没有人 大概也只有导演知道。最细思极恐的还有一点 妈妈这个角色本来是没有存在必要的 但她却是知道真相的人 到底问不问妈妈呢?又是一只猫了 这样想想 这个设置实在是精妙。
原本觉得不够高明,直到最后一刻才回过味来;妙就妙在,谁也不知道妻子的漫画内容是真是假,她为自身营造了最恐怖的神秘感,一如“消失的爱人”,这场精妙的复仇足矣令老公对她一世牵挂。
两个女人,一个一脸淡定地报复,一个只关注事业没有爱情,男主像个小丑一样抓耳挠腮,观众在没有撕逼的战场心情愉悦。
我操!好怪呀!哈哈哈哈 但是也太好看了吧 怎麼沈重又輕巧? 嗯??!哈哈哈哈 兩個人一起畫漫畫那裡 看哭了!沒出息的我!
温油地致命一击,plastic love ( งᵒ̴̶᷅ᐜᵒ̴̶᷄)ڡYes!!!
想不通啊想不通,既然同爱情一样,“进出围城”的故事被絮絮叨了十几个世纪还是以各种方式在现实与虚构间反复上演,那就只能证明人类是一个物种: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