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搞笑,重要的是不低俗。弹棉花的那段把我逗坏了,情节合理又不突兀关键是真的巨搞笑。故事单纯而荒诞,没有人死也没有人伤心。打鬼子就像逗小狗一样妙趣横生,当然这在那个年代完全不可能。话说当年有一队日本兵奉命去打八路,这队人马的小头头佐佐木少佐原本是个音乐教师,热爱音乐胜过打仗,遇见会音乐的中国人就算那是八路他也喜欢得不得了。他觉得中国非常神奇,走到哪里都能遇上没见过的乐器,比如老幺的弹棉花弓子,他管它叫“单弦竖琴”。他坚信唱着弹棉花歌就能引来姑娘,他还对手下说:“你们今后遇见中国的花姑娘先不要动粗,要先唱这首歌。”
来源://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4717670234930.html
“看电影喽!看电影喽!”同学们高兴地都快把书抛向天空,来表达这种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兴奋感,《巧奔妙逃》观后感。
这几天,我们就像农民一样辛勤地播种,希望过后能有丰硕的成果丰收。今天,我们终于可以“放肆”一下了。 不过还好,电影里还有幽默的镜头。比如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弹棉花啊弹棉花”让我们捧腹大笑。
名不副实的电影,“巧奔妙逃”这四个字作为片名乍一看很吸引眼球,但是剧情如何巧妙,实在看不出来,叙事手法平平无奇,前一个小时看的让我昏昏欲睡,全片唯一能让我记住的就是黄宏三人在鬼子面前绘声绘色地表演弹棉花那段,其它地方真看不出有多搞笑! 实话实说,我觉得像举起手来、地下交通站这两部抗战喜剧比这个好玩,起码论搞笑水平绝对胜过这片子的! 真不明白怎么能拿到这么高的评分!
一八路军战士缴获了日军的战略进攻地图,但无奈身负重伤,只得将地图交给自己的农民弟弟二柱,拜托其赶到火车站把地图送给同志。与此同时,来自东北的秦被掌柜委派,去火车站接收地图,另一方面,立志加入八路军抗日的弹棉花农民老幺和自家年轻的叔叔顺子四处寻找八路军的队伍,叔侄俩在茶馆中偶遇擅长口技的说书人,三人在日本军官佐佐木一郎带队追索地图的枪火中救下了已经受伤的二柱,说书人顶替二柱交接地图,老幺和顺子则一路狂奔引开了佐佐木的队伍。在火车站,秦贵误认说书人是八路军接头人从而死缠不放,随后赶到的老幺和顺子短暂汇合后四人被日军的炮火再次打散,秦贵、老幺和说书人被困地窖,顺子去邻村搬来村民搭救,一场普通人和鬼子的追逐好戏正式上演……
学到了《虎口脱险》的精髓:敌我双方都是傻逼。
早晨看的,又乐睡着了。
弹棉花喽弹棉花~
这他妈不就是《举起手来》的老祖宗!
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一起看的,太搞笑啦~~~还有四季歌改编的弹棉花~~~弹棉花啊弹棉花,一斤棉花弹成八两八^_^
俺们上初中时历史老师放的……起码比《举起手来》好一万倍。大爱《弹棉花》。山重水复疑无路~~
弹棉花
弹棉花哟弹棉花,半斤棉弹出八两八
你们今后遇见中国的花姑娘先不要动粗,要先唱这首歌
同学推荐~~~傻乐了半天~~~
这样好看的喜剧片大陆还是少有的
老幺哥~~ 弹吧~ 弹你的狗头!
抗战喜剧类电影里的最爱!确实搞笑,重要的是不低俗。弹棉花的那段把我逗坏了,比后来的那个什么《举起手来》强太多了~~
高二时全班晚自习看的,之后那首“弹棉花”就一直在我们班火了很久……再过半个月我们就高考了,大家也快散了吧……T_T
抗战喜剧类电影里的最爱!确实搞笑,重要的是不低俗。弹棉花的那段把我逗坏了,比后来的那个什么《举起手来》强太多了~~
弹棉花呀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半
高中时CCAV6老重播每次都至少得看完“弹棉花”内段儿好几次下午上学差点儿迟到。。每次看都笑得像个傻逼。。!当时班里好多人没事儿就哼这几句每天都笑肌僵硬。。【这姑娘姓弹,叫棉花】<--太要命了wwwwww“弹棉花”真是首经典的华尔兹wwwwww
弹棉花
突然想起黄宏自编自导自演的那部《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而后在他的豆瓣影人页面翻阅其作品表,发现这部曾经也在电影频道看过的《巧奔妙逃》,对【弹棉花】段落印象还挺深(差点误以为是《举起手来》的情节)。
弹棉花,弹棉花,那姑娘姓弹,叫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