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是一部很温馨的电影,并没有很复杂深奥的道理。电影借助贾斯伯来小岛当邮递员不急不慢地讲述了圣诞节的来源,邮递员的有意之举,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给周围的人带来了温暖,缓解了两个家族的矛盾。 “最无私的奉献,往往激励人心”。克劳斯,一个拥有魁梧庞大身材的白胡子老头,却有一颗极致细腻的心,他将自己的玩具送给失落的孩子,因为妻子喜欢小鸟,因此打造了许许多多的鸟巢。 就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克劳斯,对他的温柔没有抵抗力。他的身形与性格产生鲜明的对比。
"A true act of goodwill always sparks another " “最为无私的奉献,最能鼓动人心” 从小破烂暴力村到其乐融融温暖村,惊人的改变都源自Jesper的意外到来和Klaus的善良无私。 电影一开头,Jesper的不学无术、油腔滑调的浪荡公子哥形象实在是令我有点讨厌这个角色。不过电影总是喜欢欲扬先抑。其实Jesper也就是个被宠坏了的中二天真少年,优渥的生活让他对享受与快乐的认识就是单纯的物质层面的好。所以当他在精神层面获得了更愉悦的感受,会放弃回到原来的肤浅的快乐上。因为那种快乐太空虚,远没有一种真正的满足感。但是空虚的快感易得,有饱和感的快乐难寻。 关于Klaus,让我最为感动的倒不是他的无私,而是他的深情与专一。(请原谅一个母胎solo的单身狗最直接的感受)他对爱妻的怀念总让我想起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像酒一样醇厚的爱情很让人感动。电影末尾里的那句"Dear,I'm coming"真是让我当场泪崩。对死亡的一种悲观的看法让我面对死亡的时候总有一种说不清的触动,也许是太感性了吧。 正如Jesper所言,没有告别的离开这个世界,也许不用告别,总有一天我们会在另一个世界再相见。在冰雪覆盖的世界,Klaus就这样以天为被以地为席的永眠了。以何种姿态离开这个世界,Klaus应该和猫还有余华的《第七天》里的父亲有同样的看法吧。独自顺其自然的离开,一如当初独自顺其自然的诞生。
关于无私奉献,电影里的生活更加美好,没钱也能过得很好。没有各种要用到钱的地方,也没有生活的各种重压。有一点自给自足的状态,当然就有无私的资本。也许是我太冷漠、太自私,我做不到Klaus的物质上的一味付出不求回报。我就是个有点自私的普通人,偶有小小的奉献的念头,小小的略带善意的行为。我敬佩、我感动Klaus的举动。 电影里的每一帧我觉得都可以作为壁纸,实在是太美了。有几帧风景图很有意境,阳光下的暖与雪的白互相映衬,舒服感满满。还有光与暗的对比也很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
可爱的小朋友也很治愈。
本文知乎首发:密封剧透部,欢迎来关注
圣诞节作为基督世界里最盛大的节日,在大小荧幕上自然都少不了大书特书。《街角的商店》,《格林奇是如何偷走圣诞节的》,《小熊维尼:新年新希望》,《生活多美好》都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如果说泳装温泉校园祭是日本动画片的传统艺能,那圣诞节特别篇就是英美等国电视剧中的保留节目。《黑镜》、《怪诞小镇》、《老友记》、《生活大爆炸》,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剧集都有专门的圣诞特别篇。影评人 Alonso Duralde 甚至出版了一本《Have Yourself a Movie Little Christmas》来帮助人们从海量圣诞节影片挑选出优秀作品。在这些电影电视剧中,圣诞节往往意味着温暖,友善,和睦,家人团聚,朋友交杯,互赠礼物。
而塞尔希奥·巴勃罗斯导演的2D动画《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却以自私,孤独,仇恨起头——啃姥的富家公子被赶出家门,独居的孤寡老人自闭到几乎不说话,武斗不休的小镇分为两派——连小孩也互相敌视,简直乱成一团了不是吗?而有谁会想到,正是在这冰天雪窖间却诞生了圣诞节的新神话。
Oh, this is Christmas! This is Christmas, my friends.
——District 9 (2009)
下面将列出我在观赏影片时注意到的几个与圣诞有关的传统仪式或传统意象,部分内容或涉及关键剧情,慎滑。
如果非要挑出首传唱度最广的圣诞歌曲,那一定非《铃儿响叮当》莫属,但这首歌原本是用来庆祝感恩节的,在1857年 Johnny Pell 于奥德威音乐厅的一次演出后才与圣诞节挂钩并成为圣诞节传统曲目。那么《铃儿响叮当》是如何在流传中变为圣诞歌曲的呢?一种说法是因为他的歌词带有「雪橇」字样——而圣诞老人的载具正是雪橇。
在圣经中仅有两次直接提到 bell:大祭司袍子周围的金铃铛装饰(出埃及记28:33,出埃及记28:34,出埃及记28:35)和安装在马身上防止丢失的铃铛(撒迦利亚书14:20)。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在庆典敲钟这一活动的起源于其他宗教,异教徒在庆典节日用钟声威吓驱赶恶魔。而且教堂钟声能传达的范围往往与教区的空间重合,通过听觉与空间概念通感,强调了教区的空间概念,有助于激发教区信徒的个体自我认同感与群体归属感,增强教区的宗教凝聚力。于是敲钟就成了基督日常以及庆典的保留节目。
天主教的传统中,圣诞节和复活节是唯二允许在午夜举行弥撒的节日,也就是所谓的午夜弥撒和复活节守夜。钟声敲响,等同于向世界宣布了弥赛亚耶稣基督的诞生。普通百姓一般也会很积极地参加午夜弥撒的颂歌合唱,但大部分乐器对老百姓来说价格过于昂贵,于是价钱便宜便于携带的手摇铃开始流行。无论是装饰,教堂钟声还是手摇铃,提到圣诞节就无法绕过 bell,所以钟和铃铛也就当之无愧地成了圣诞节最重要的符号之一。
在那些流传最广的故事里,一般认为圣诞老人的形象源自因对穷人慷慨而闻名的基督教圣徒圣尼古拉(Saint Nicholas)。传说中,一名虔诚的基督徒有三个女儿,但这位先生无法支付嫁妆。圣尼古拉听说后便往穷人烟囱丢了一袋黄金,黄金直接落入火炉边烘烤的袜子里。消息很快传开,之后每当有人收到一份秘密礼物时,大家都会认为是圣尼古拉干的。而本·琼森(Ben Jonson)在1616年的戏剧《Christmas, His Masque》写道:门是异教徒等恶魔侵入者的入口,所以圣诞老人选择从烟囱进入。
其实往袜子里塞礼物的还有个脏兮兮的女巫贝法娜(Befana),意大利传说中贝法娜会在节日时拜访所有孩子,如果是好孩子,她会在袜子里装满糖果,坏孩子得到的就只有碳块或者深色糖果。贝法娜的形象往往是戴着黑色披肩骑着飞天扫帚的瘦弱巫婆,由于经常进出烟囱,衣服都被烟灰染成了棕色或者黑色。与女巫相反,圣诞老人往往是着一身白色袖口的红色外套,系上黑色皮带,戴上红色帽子身材魁梧的精神壮汉。
实际上,除了现在满大街的红白胖佬,圣诞老人也有过瘦弱,书痴甚至可怖的形象。真正使现在猛男圣诞老人形象根深蒂固的,是White Rock,可口可乐当时的竞争对手,于1923年为自家汽水所作的一次商业广告。在那个广告里,圣诞老人理所应当地着上一套汽水般红白配色的服饰。圣诞老人从诞生开始就免不了被用来鼓励人们购买礼物。1868年,美国小说家奥尔柯特(Louisa May Alcott)笔下小说《小妇人》出版。这本书的其中一句话是「圣诞节如果没有礼物的话,不算是圣诞节」。
给圣诞老人寄信也是圣诞节的一大传统,这些信件大部分由家长回复,但部分国家地区邮局的工作人员或者志愿者也会写回复信。信件中小孩一般会索取想要的礼物以及写下证明自己是「好孩子」的善行。许多国家邮局都有专门的「圣诞老人住址」,如果将信件寄到这个地址,孩子会收到邮局的回应——带有北极邮戳的信件。
墨西哥人的传统是将信件塞入氦气球,然后送上天空。而旧时英国家长则会将信件用火烧掉,然后告诉孩子风将灰烬吹走到北极,圣诞老人就会收到信了。也有很多家长会胡乱填一个地址然后将信件寄出,好玩的是,斯克内克塔迪的一个通用电气工厂仅因为邮政编码是好记的12345,就被各地的信件狂轰乱炸,而工人们居然在午餐后利用空余时间给孩子们写回信——在行政助理的领导下,希望他们真的是自愿吧。
克莱门特·克拉克·穆尔(Clement Clarke Moore)在诗歌《圣尼古拉的来访》写到,圣诞老人有八头驯鹿用以拉动雪橇。它们分别被命名为Dasher(猛男),Dancer(舞者),Prancer(木匠),Vixen(泼妇),Comet(彗星),Cupid(丘比特),Donder(荷兰语中的雷声)和Blitzen(德语中的闪电)。可口可乐后来在广告宣传中,又造出 Rudolph 这一卡通麋鹿形象。1949因为《Rudolph the Red-Nosed Reindeer》的火热,Rudolph 变得广为人知,所以现在一般认为圣诞老人有9只麋鹿。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萨米人就是靠养驯鹿而生。
饼干似乎公元7世纪就已在波斯流行,用蜂蜜和黑胡椒制成的姜饼则在13世纪就出现在荷兰。而最早的把圣诞老人与饼干牛奶牵扯到一起的文学作品是1870年代美国的一部短篇小说:《Polly: A Before-Christmas Story》。另外在1896年,杂志《St. Nicholas: An Illustrated Magazine for Young Folks》第二十三卷的专栏中,一个名叫 Anna M.S 的女孩给圣诞老人写信说,她和她的哥哥想为圣诞老人留午餐,「因为他饿了。」当她的父亲问应该为圣诞老人留下什么时,他们回答说:「一杯牛奶和一些饼干。」然后她写道,哥哥睡着后,「爸爸喝了牛奶,吃了饼干。」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Ho ho ho」的笑声是圣诞老人的标志之一。加拿大邮政将圣诞老人住址设置为「SANTA CLAUS NORTH POLE H0H 0H0」。当然,「Ho ho ho」也不是圣诞老人的专属。《星球大战》的贾巴·德西利吉克·蒂尤尔,《塞尔达》中塞尔达公主的父亲都会发出这种「Ho ho ho」的笑声。传说在澳大利亚这种笑声是被禁止的,但这只是又一起谣言。事情是这样的:某个商场扮演圣诞老人的员工,也许是声音可怖,也许是面容可憎,总之吓到了不少孩子。于是负责人要求这些员工降低音量,并用「Ha ha ha」取代。除此事件外,澳大利亚其他地方基本没有什么对扮演圣诞老人立下什么特别的规矩。
圣诞老人的坏孩子名单这一说法也流传甚广,应该是来源于不同的传说,往坏孩子袜子里塞煤块的贝法娜自然是其中之一,还有个不得不说的是北欧神灵奥丁。奥丁和现在圣诞老人相似点有太多太多:圣诞老人有八头驯鹿,奥丁骑着一匹叫做Sleipnir的灰色八足马。圣诞老人12月24日给孩子带来礼物,奥丁12月24日将糖果和礼物放在孩子们的鞋子上。两人都生活在北极,都带着一个可以装很多东西的布袋。而在传说中,奥丁会在烟囱倾听以分辨人的善恶。
北欧女神弗雷娅(Freyja)也可能是圣诞老人形象来源之一,她在冬至之后的十二天里都在送礼给好人,而给坏人带来苦痛。她还乘着雄鹿绘制的战车旅行。如果从传说怪物中找那就更多了,破开孩子肚皮的佩尔奇塔(Perchita),杀死坏孩子的卢西娜(Lussinath),还有喝小孩血液的乔鲁斯塔托(Joulustaato)……有意无意地,这些恐怖的怪物就转变成了圣诞老人的坏孩子名单,没有剖肠挖肚,取而代之的是袜子里一块黑色的煤炭。
关于圣诞老人与鸟故事的起源,似乎离我们没有很远,我能找到最早相关是于2015出版的《The Story of Santa's Birds》。在这个绘本中,鸟儿交替着帮圣诞老人监视所有孩子,以分辨孩子们的好坏是坏是好。如果一定要找寻起源,奥丁的手下的两只乌鸦 Huginn 和 Muninn 或许是圣诞老人最早的鸟类伙伴吧。《The Elf on the Shelf: A Christmas Tradition》是一本2005年的儿童图画书,里面的精灵干着和鸟一样的工作,从感恩节到圣诞节前夕它们会四处探访小孩,将孩子们每日的言行报告给圣诞老人。
萨米人是北欧地区的原住民,欧洲最大的原住民族群之一。考古发现显示,萨米族人已经在北极地区生活了数千年。罗瓦涅米市(Rovaniemi) 是北欧靠近北极圈的最大城市,距离北极圈只有4英里,所谓的「圣诞老人村」也在炒作推动下于罗瓦涅米市扎根。而在历史上,作为此处原住民的萨米人一直是被侵略者歧视和虐待的对象。萨米族的Lennart Pittfia在采访中就提到:「父亲上学的第一天,就被禁止讲瑞典文以外的语言,老师听到萨米话就会打学生。」
萨米人在被异族征服后,男性被要求挖矿,女性被强迫节育,税费需要付多份给几个国家,还被强迫改信了基督——如果你进行萨米宗教的仪式就会被杀死。他们的土地被掠夺,文化被破坏,金钱被榨干。但如今大部分的萨米人,也有了过圣诞节的习惯,他们唱圣诞颂歌,为家人和基督祈福,在树林里寻找顺眼的树——当然是砍来当作圣诞树。
1986年,受切尔诺贝利影响,萨米人赖以为生的鱼和驯鹿都遭受了污染。仅瑞典就杀死了73000头驯鹿,政府至今没有兑现承诺的赔偿。不少萨米族人因此只能饿肚子。而同一时间,每年全球对圣诞树的需求超过一亿棵,仅美国人每年会花费上十亿美元用于购买圣诞树。「黑色星期五」这一圣诞前夕促销的购物节的销售金额也是年年攀升,2019年黑五的线上交易额达到了74亿美元。也不知道起先是哪个芬兰人闻到了商机,拉了一大帮芬兰姑娘扮演萨米人,穿着不走心的伪造萨米族服饰,跳着不知道谁编的假「萨满教舞蹈」。
每年圣诞节,他们还会装作萨米族人和游客一起过圣诞,吃火鸡玩雪橇或者装扮圣诞树,并且还大言不惭地称之为几千年萨米族保留下来的文化。这些商业营销行为导致了「圣诞老人村」的诞生。部分萨米族人发声抗议,但大多被无视,或者被批评为「对整个芬兰旅游业不怀好意的打击」。还有芬兰人声称萨米族服装是芬兰的民族服装之一,实际上,在芬兰只有不到10%的萨米人居住。而在瑞典,挪威和俄罗斯等地,没有类似的文化剥削。
在比尔·莫伦茨导演《查理布朗的圣诞节》的结尾部分,查理大声叫嚷「谁能告诉我圣诞节的意义是什么!」。莱纳斯通过一番朗诵告诉查理布朗这个节日的宗教本质:圣诞节是为纪念耶稣降生的节日,在这一天平安喜乐会降临到被上帝眷顾的人身上。查理找来的被其他伙伴嫌弃「不够格当圣诞树」的小苗被莱纳斯扶正,经过大家齐心协力小树苗也被打扮得有模有样,最后影片以孩子们唱颂歌结束。圣诞节或许可以与礼物,购物与树木无关,人们唱歌,欢笑,这就足够了。
虽然我不是教徒,但这部电影我翻来覆去看了十几遍,莱纳斯朗诵圣经的部分更是循环过上百遍。一方面 Christopher Shea 的声音确实够顶,另一方面,我也被动画营造的肃穆高尚所感动。《查理布朗的圣诞节》是我最喜欢的圣诞电影,实际上它也是美国动画史上最受欢迎的动画之一,ABC台每年圣诞前夕都会将此片至少放送两次。可惜的是,引进的国语版台词多有错漏,部分对白直接消音不翻,如果想补的话还是推荐收看原声吧。马小褂先生在去年对此片进行了重新译制,观看请戳→【查理布朗的圣诞节】(1965/美国)「动画史经典翻译计划」#39
最后,提前祝大家圣诞节快乐~
Klaus l Alva's progression shot
Christmas Carnivals - All Christmas Decorations, Celebration, Accessories Gifts
Santa letters find a good home at 12345
Christmas traditions: Advent calendars, mince pies and the story of Santa Claus
The 10 best Christmas adverts of all time
How Did Santa Get Hooked On Cookies And Milk?
Why Does Santa Claus Say Ho-Ho-Ho?
The World Encyclopedia of Christmas
Stories Behind the Greatest Hits of Christmas
The Elf on the Shelf - A Christmas Tradition
Authentic Arctic - Life on a Sámi Reindeer Farm | Visit Finnish Lapland
Image site of protests against exploitation of the native culture in Rovaniemi.
当然,还有维基百科。
啊啊啊好喜欢这部电影呀,剧情丰富画风简约又特别温馨~全剧也就一个半小时,一个人窝在家里看也太幸福了吧!拯救了我今年的平安夜~
So we must join together in peace to help stop the peace?
(这句话也太经典了吧哈哈哈笑了好久)
就是看下来很兴奋很激动,明明其实也没有太多情节,不过电影中主要人物的性格都很丰满,曲折离奇又感人,用动画的形式把很多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夸张化,视觉和精神上很有冲击。挺喜欢这个色调和画风的,从最初的灰色和黑色,到后来五彩斑斓的礼物,特别是从Margu这个浑身红色的小女孩出现开始,颜色逐渐柔和与多样化(这个小女孩也太可爱了吧)。
特别喜欢这种毫无保留的善意,因为之前被善意对待过,因此自己也用善意回馈他人,这部电影自始至终都在阐释这件事情。小孩子都是受父母教育影响的,因此刚到的时候大家都是恶作剧很坏,但其实也是很容易被引导的。因为看到别人有玩具所以自己也去朝着自己克劳斯要玩具;因为自己不会写字就去找学校学,不教就赖着不走;知道坏小孩收不到礼物,就自发的去做善事...虽然孩子单纯的觉得这样才能让自己收到自己想要的礼物,不过正是这一点一滴带动着自己固执的家长改变了。
而贾斯帕也是,初来乍到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寄出信从而回到温暖的家中,但在发现了孩子天真的笑容后,越来越享受信差这件事。前一部分或许还是为了工作,但从想帮Margu做雪橇而自己动手开始,他也是充满着无私善意去帮助别人。阿尔娃也是,从一开始卖鱼攒钱离开这个地方,到花光了所有积蓄开始教孩子们读书,都是一个个热爱生活的人。克劳斯就不用说了,他自始自终都是善良的,但因为心爱的人去世而封闭内心,也是看着孩子们的笑容从而开始开放自己面对生活,这一环扣一环的良性循环从而激发起人最心底里的善意。
还有就是解释了麋鹿拉雪橇的由来。是因为马拉不动才换成麋鹿的,因为被摔坏了轮子才成了雪橇,就这个层层递进的交通工具特别有意思,让人眼前一亮。
但是其实到了故事的最后,这个村子的两个家族的长辈都还没有和解,但奈何自己的孩子联婚了,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停战。感觉一点也不生硬,特别的合理,毕竟没有完美的结局,也不可能就完全冰释前嫌,倒是这个结尾让我觉得特别能接受。
总的来说,就是非常好看,超级喜欢,感觉是一个我愿意再看几次的电影~
A true act of goodwill, always sparks another. never fail!
每逢圣诞节,就会出现不少相关的主题电影,单元剧形式的美剧也常常会有圣诞节相关的场景氛围。换言之,“圣诞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拍泛滥了。不过,最近的动画电影《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却依旧收获了很多好评。这一回,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暖心的动画。
从片名就能猜出,《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这个动画的剧情必然串联各种圣诞节习俗。于是,在看《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的时候,我在内心中掏出了“清单列表”。每出现一处串联,我就在心里打个标记——雪橇,get;驯鹿,get;烟囱,get……
在一定程度上,《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是一次圣诞节习俗由来的脑洞挑战。能否以更新意的脑洞来解释圣诞节习俗的由来,就成了电影评价好坏的关键。看完《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后,应该说这个电影绝不仅仅是串联圣诞节习俗。
在故事的开始,一所如同军事管理般的皇家邮政学院令人眼前一亮。画面一转,放荡不羁的富二代主角被父亲(邮政集团boss)安排去偏远的孤岛建立邮局。这个孤岛诡异的地方在于,岛上的人分为两大世仇家族。上至老人,下至孩童,他们都彼此仇视对方,甚至还在镇中心放了开战铃铛。这样的开场,令人好奇电影究竟会如何串联圣诞节。不经意间,《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就已经显得与众不同。而且,仅仅8分钟就进入第二幕,节奏真的很快,剧情也因此显得简练。
虽然是借主角视角来揭晓圣诞节的秘密,但故事并没有因此而主次不分。在推进剧情的时候,电影紧紧围绕富二代主角展开。为了尽早完成父亲定下的送信目标,及早回到奢华享乐的家,主角绞尽脑汁的诱导孩童寄信,并配合老人克劳斯完成派送玩具礼物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主角和老人渐渐塑造了一个“传说”——写信给圣诞老人,就能获得礼物。与此同时,主角也在一个反讽升华的结局中实现了自我改变——他想方设法想要摆脱的东西,结果却发现是一份幸福的厚礼。
除此之外,《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还引入了丰富的角色。其中,有一个老人(克劳斯)做了很多玩具,并乐于在收到孩子来信的时候送出这些玩具;有一个女教师,从受尽折磨打算离开此地,到重拾初衷教导孩童;同时,还有各种各样的孩子,他们既有“想要礼物”的群体特征,又有各自不同的愿望、家庭背景。再加上两大家族首脑及成员、船长等角色,可以说人物很丰富。尽管这些角色并没有非常复杂的人物深度,但各具特色。而且,电影在快速塑造角色的时候,也间接增加了很多次情节。虽然这些次情节都比较精简,但放在90分钟的片长中就显得剧情尤为丰富。
尽管这个电影评分很高,但却能看到网上有很多朋友在讨论,《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究竟有没有新意?尤其是不少朋友一边说好看,一边认为电影缺乏新意,这一现象颇有意思。对于这个讨论,我认为应该先圈定“新意的标准”。
如果将观看电影视为「你讲故事,我猜结局」的游戏,以「猜中剧情就算没新意」为判断标准的话,那么《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可以说是“没新意”。
毕竟,当父亲要求主角去孤岛建立邮局的时候,必然会有父亲再次见到主角的场景;当老人克劳斯出现的时候,必然会有送礼物并成为圣诞老人的剧情;当主角踏足这片世代纷争的土地,大家不难猜测主角会给这个城镇带来改变;当看到披头散发的女教师,也很容易让人想到她的改变以及她将成为主角的恋人。诸如此类。面对阅片无数的观众,电影剧情总是很容易被猜中,以此标准来定义“有新意”显得太严格了。
就如同看魔术表演不是为了破解手法一样,看电影也并非只是为了猜结局。相反的,我觉得「辨识度」可以作为“是否有新意”的判断标准。在逻辑自洽的前提下,加入有辨识度的背景设定、剧情转折、人物刻画等,让观众能记得这个电影就足以称得上有新意。
首先,《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的世界观是有新意的。一套世界观是“邮局至上,邮递员光荣”的背景设定,另一套世界观是两个纷争的世仇家族对这片土地的影响。无论哪一个世界观,都称得上辨识度高。而且它们主次分明,两个世界观还能彼此兼容,这也是一个有趣的设计。此外,可爱的萨米小女孩、邻居之间的关系互动、善良的女教师和老人克劳斯、放荡不羁的主角和船长,诸多角色的辨识度也很高,看完之后印象很深,在此便不赘述了。
其次,除了剧情很自然的揭晓“圣诞节的秘密”外,最特别的设计当属对抗力量。主角来了,做出一些行动后很容易陷入“你好我也好”的局面,随后就是戏剧张力的匮乏。敌人是谁?这个设计是最难的部分之一。在《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中,对抗力量设计得很巧妙,尽管依旧是常见的反派,但却赋予了独特的理由——世仇家族首脑宁愿暂停休战,也要破坏主角建立起来的和平,这样他们就能延续传统,继续战斗。
很明显,这一动机极具反讽性质,乍一看似乎毫无逻辑,但仔细一想却发现,现实中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之所以会出现反逻辑的事情,主要原因在于习惯和安全区。在《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中,反派首脑常年纷争战斗,这种混乱已经成为生活常态,成为他们的心理安全区。一旦和平出现,这就直接打破他们的生活平衡,将他们推出心理安全区。为了恢复生活平衡,这些反派首脑毫不犹豫的采取与主角对抗的行动。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抗力量设计是很符合逻辑的,并且使得《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避免“大家好”的局面,让故事更具戏剧张力。而且,《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的反抗力量设计极具辨识度,我认为是非常有新意的。
诚然,《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在人物刻画上确实稍显单薄。但别忘了,这个电影的实际片长只有90分钟,而且这是一部圣诞节主题的动画。在短短90分钟内,《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不仅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剧情和人物的容量很大,而且电影还传达了节日的温暖和意义。这么一看,人物刻画稍显扁平也没什么好挑剔的。总而言之,《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算得上令人眼前一亮的圣诞主题电影,脑洞不小,好评当之无愧。
欢迎关注同名头条号、公众号(伏龟影评)
真的好暖啊 圣诞节的老故事新说却能做到有新意,很不容易了。手绘风格非常童心而且美妙,netflix这次真的很用心。很像Disney的风格却又不是disney,看完心里暖暖的。从这部片子里体会到了Christmas的真正含义,有朋友有家人陪伴的充满欢乐的气氛才是真正的Christmas,很羡慕芬兰人能这么童趣可爱。而且不像国内的动画电影比如《哪吒》,看的过程中还是有低幼的不适感。这部片子适合和家人一起看,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都能从中找到温暖,我觉得这才是动画电影的最高境界吧。
看到最后的时候,还挺感动的
普普通通的圣诞老公起源故事。每当大小银幕泛滥着这样的动画,我就知道悠长假期要到啦~!
把圣诞老人的由来和传说,用全新视角讲述的恰到好处。“最为无私的奉献,最能鼓舞人心”
今年网飞的申奥动画片。剧情不复杂,不过很敢编。圣诞节大家都知道怎么来的,圣诞老人在这天送给小孩子礼物的传统是怎么来的呢?这部电影就编了这么一个故事,关键这个故事编得还跟真的一样,有头有尾,完完整整。圣诞老人是个失去妻子、没有子女,热爱做玩具的单身老头。他活着的时候和邮递员一起给小镇的孩子送玩具,死了之后变成圣诞老人把玩具送给全世界的孩子。圣诞老人的由来原来这么心酸,很感人的一部电影。小镇两大家族之间打了几百年的架还挺酷的。
冰冷诡异的开始,却是温暖感人的结局,兼具老派动画的夸张,和新派动画的精致。看完禁不住让人怀念起过去寄信往来的时光,奈何现在知道的地址只有自己家和公司
我哭惨了
虽然设定走向都很套路,但是演出来真的暖心又好哭。只有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能消弭大人之间的仇恨。也为圣诞老人的传说找到了一个起源。最后看到克劳斯年复一年的老去,妹妹开始发出伤心的声音,但好在这个处理让他走向神化。我说他成了真正的圣诞老人,去给全世界的孩子们送礼物了。每年的圣诞,他都会降临。PS:场景美术大赞。
带给他人幸福 这件事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啊 无限美好
出乎意料的喜欢。好久没看这么温暖正能量的电影了。我莫名其妙的非常感动。就是那种看完让你仍然相信世界很美好的电影。这哪里是讲圣诞老人和无私奉献,这是在讲友情、信念、陪伴、成长以及打破语言障碍的真挚关怀。
被感动到的人是幸福的 我羡慕你们
哭很惨。很羡慕这种鼓励向善的文化基底。是3D动画,但转描成了2D风格,同时没有失去3D的丰富阴影与细节。插曲都非常好听,画风+歌简直有迪式动画的味道了。感谢Netflix,今年的圣诞来得很早。
美梦与魔法最搭了/好温馨的故事/不知道为什么动画片的国语配音相比真人电影的国语配音,更好接受一些,没那么出戏
①如果说《凯尔经的秘密》是一本盛装饰的爱尔兰古籍,那本片更像是编织好梦的睡前童话,创作者们用精致细腻的手绘画面逐帧勾勒出一群群可爱的孩子和一段段爱的故事。②友善让人与人之间的敌意消弭于无形,关怀让冰冷阴暗的表现主义小镇重现迷人的北欧情调,孩子的笑容让世界变得不同。当一个落寞孤独的普通樵夫“意外”成为了小岛的“圣诞老人”,创作者们最终又让他走入风雪中,变回孩子记忆和北欧传说中圣诞老人的样子(去神化—神化)。③1900说他“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因为弗吉尼亚号就是他的全部世界;贾斯帕却说“任何人都能下船”,因为被自由环绕的人可以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被爱包裹的人永远能找到灵魂的归宿。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很喜欢外国人才过的圣诞节,圣诞节在我看来就是:家人、童年、亲人、朋友、高中时候的观影,这些点点滴滴美好的回忆构成了圣诞节(包括春节),12月就要回家!年度最佳再入一部I AM COMING HOME!!!!!!
芬兰格陵兰岛人家也是老梗新故事 怎么就讲的那么有意思,每个小朋友的表情都做的那么生动,比如那个一直拿着胡萝卜戳雪的小女孩,故事主线虽然千篇一律 但是内容却很开心 因为一个小小原因 小盆友要玩具 就要会写字 所以学校重新开张,因为要礼物就要善良所以孩子带动大人 开始互相帮助,在一个一个事情的推动中圣诞老人的雪橇出现了 驯鹿出现了 钻烟囱出现了 每一个都那个合情合理 片尾曲也很好听。对于同时老梗新故事的某捧上天的《哪吒》我都不爱浪费笔墨了,国产继续努力
有剧透#想象力爆棚的满分佳作!个人年度十佳电影!剧情那么出乎意料又恰到好处的精妙!浑浑噩噩的邮递员鬼使神差地让开战多年的两个家族和好这立意太棒了!好孩子才能收到礼物于是大家都好好建设小镇、礼物太多马儿运不动了于是换了驯鹿、出意外驯鹿车飞起来了让小朋友看到错以为是飞翔的驯鹿车等等等等,如何让本想完成任务的Jasper真心实意为大家付出是这电影的核心 看到最后他下了船坐在马头山的样子我就觉得我爱了我哭了 当所有的善良都出于本意当所有的奉献源于真心 这一切就太美好了!我在想如果掉下去的礼物刚好挂在了那条鱼骨头圣诞树上那更好哈哈哈 特喜欢Margu小天使虽然听不懂她说的啥 他们家里人都是红色的好好看好有爱!还有配乐那首《Insivible》好好听!
叫圣诞搁浅吧
很暖心的故事,唤醒善良的本性,化干戈为玉帛。简单干净纯粹,没什么隐喻彩蛋和致敬,却没有失之低幼,完成度极高。看完去百度了萨米族。
在手绘动画里,如果用渐变色彩去表现光影变化,制作人员为了防止色彩抖动的现象发生,得人工处理每一帧渐变中的无数的色相和色阶,从工时来说这几乎不可能实现。而赛璐璐是单色块,只需处理好有限的色块即可。所以,对商业手绘动画来说赛璐璐风格是一种表现光影与平衡制作效率的最优解,它的全面运用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直到3D技术使计算机代替人力去计算光影,渐变色彩的制作效率问题才得到了解决。但...制作本片的疯子们显然想和3D较劲,想在手绘动画中也使用渐变色彩...而且他们还真这么做了...虽然看得出渐变色彩部分是采用了网格变形的方式进行处理的,效率比《The Dam Keeper》那种单纯的逐帧手绘高,且不会产生色彩抖动...但,这想法还是极度疯狂...PS:这是实打实的手绘动画,只是上色方式比较复杂,不是有些短评里说的转描3D。
圣诞节圣诞老人的重新演绎,故事简单又真诚,“最为无私的奉献,最能鼓舞人心”,孩子才是未来,孩子纯真的笑容,远比礼物更珍贵